脑脊液检查

合集下载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
(The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科
张 智 贤
2014.4.1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
1. 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中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2. 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产生 3. 通过脊髓蛛网膜绒毛重吸收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RBC 4.7×1012/L,Hb 145g/L,PLT 190×109/L, WBC 12.6×109/L,N:0.71,L 0.23,M 0.06。 • 脑脊液检查:压力285mmH2O,外观白色混浊,RBC 10×106/L,WBC 4600×106/L,分叶核白细胞0.93,单核细胞0.07,蛋白质2.4g/L,葡 萄糖1.1mmol/L,氯化物121.5mmol/L
c 隐血试验
1 2 3
离心
OD:+
一、理学检查
1 .颜色: 无色透明
(2)黄色:陈旧性出血、椎管梗阻、结核性脑膜炎 (3)白色或灰白色:化脓性脑膜炎 (4)褐色或黑色: 脑膜黑色素瘤
一、理学检查
2 .透明度: 清晰透明 WBC > 300 × 106/L 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脓样乳白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时,白细胞↑,呈轻度毛玻璃样混浊 病毒性脑膜炎时,仍清晰透明或微浊
②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病人
③ 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炎症
昏迷、抽搐或瘫痪
④ 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
症状者
标本采集

腰椎穿刺
三管 &每管收集 1-2毫升
①细菌培养 ②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③理学及显微镜检查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需要根据常规检查来确定,脑脊液常规检查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氯化物等,具体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1.白细胞计数:
脑脊液中白细胞正常值为(0-5)×10^6/L。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多,多见于脑脊髓膜炎和脑实质发生的炎性病变,如果白细胞增多为轻度或中度,但以单核细胞为主,多见于病毒性的脑炎,如果是以大量的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多是亚急性或慢性的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时,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

2.蛋白质:
人体脑脊液中蛋白质因穿刺方式不同,标准也有所不同,腰椎穿刺正常值是0.15-0.45g/L,脑室穿刺正常值是0.05-0.15g/L,脑池穿刺的标准是0.10-0.2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多见于炎症、肿瘤或出血,尤其是同时出现糖含量降低时,发生可能性更大。

3.糖: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糖的含量应低于血糖,一般在2.5-4.4mmol/L。

如果脑脊液糖含量低,伴有高热,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可能。

4.氯化物:
脑脊液中氯化物的正常值为120-130mmol/L,氯化物和糖同时降低,
意味着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

除此之外,正常人脑脊液应呈无色透明状。

如果是血性或粉红色,意味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如果呈云雾状,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如果有纤维蛋白膜形成,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检查课件

脑脊液检查课件
细胞:10%。
浆膜腔积液 检查
学习要点
❖ 浆膜腔积液得发生机制及分类 ❖ 检查内容
一般性状 化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 渗漏鉴别 ❖ 常见渗出液得特点 ❖ 临床应用
基本知识
❖ 人体得胸腔、腹腔、心包腔及关节腔称为浆 膜腔。
❖ 生理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 病理情况下,腔内液体增多称为浆膜腔积液
化学检查
1、蛋白质测定
正常阴性或弱阳性
①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0、25g/L可呈弱阳性 原理:蛋白+饱和石炭酸→蛋白盐→混浊或沉淀
②定量试验
原理:蛋白+生物碱 → 混浊 浊度与蛋白量成正比 参考值:0、2~0、45g/L(成) 0、2~0、4g/L (儿)
蛋白质测定得临床意义:
增加 减少
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
❖ 粘蛋白就是一种酸 性糖蛋白,其等点 为3∽5,因在酸性 溶液中析出,产生 白色淀。
❖ 渗出液常阳性,而 漏出液常阴性,
葡萄糖测定
❖ 渗出液
化脓菌感染↓↓↓ 结核菌感染↓↓ 恶性肿瘤↓ 类风湿<3、33mmol/L SLE基本正常
❖ 漏出液:与血糖基本相等。
神经梅毒
常见病得脑脊液特点
正常 化脑
压力 外观
蛋白

定性 定量
氯化物 细胞
80~180 透明
↑↑↑
混浊
- 0、2~0、 2、5~4、120~130 0~8
4
5
+++ ↑源自↑↓↓↓↓↑↑↑
细菌
- +
结脑 ↑↑
微混 ++ ↑↑
↓↓
↓↓↓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02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腰椎穿刺术
01
定义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腰椎间隙插入针头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02 03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选择腰椎间隙,局部 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和椎间韧带,进入蛛网膜下腔,抽 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颅内压 升高、脊柱畸形等。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定义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是一种通过枕骨大孔穿刺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头部前屈。选择枕骨大孔部位,局部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肌肉和椎 骨,进入小脑延髓池,抽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脊柱畸形、颈椎外伤等。术后需平卧2-4小 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04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细胞计数
正常值一般在(0-8)×10^6/L,若 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肿瘤、脑出血等疾病。
葡萄糖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2.8-4.5mmol/L,若葡 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细菌性脑膜 炎或真菌性脑膜炎。
蛋白质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0.15-0.45g/L,若蛋白 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炎症、肿瘤或 脑脊液循环障碍。
差。
检查后的护理与观察
休息观察
患者在接受脑脊液检查后应卧床休息,观察是否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饮食护理
患者在检查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 加重身体负担。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检测

第一管:生化
三、氯化物 原理:离子选择电极法 参考范围 成人:120-130mmol/L;儿童:111-123mmol/L 临床意义 脑脊液低蛋白含量较少,为了维持脑脊液和血浆渗透压平
衡,氯化物含量为血浆的1.2-1.3倍 (1)减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早期、细菌性脑膜炎的后期、血氯减 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脑肿瘤时,氯化物稍减低或不减低 (2)增高:主要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目录 /CONTENTS
01 脑脊液标本应如何采集与处理 02 如何对一份脑脊液标本进行检验 03 血性脑脊液检查的质量控制 04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如何改变
01 脑脊液标本应如何
采集与处理
一、脑脊液采集 腰椎穿刺 小脑延髓池穿刺 侧脑室穿刺
成人脑脊液总量约120180ml,新生儿为10-60ml, 健康儿童脑脊液总量100150ml
= -112.785 ×106/L ???
二、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问题: 用校正公式进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的校正,结果为什么会 出现负值?
校正后脑脊液白细胞=校正前白细胞 -
脑脊液红细胞数 ×血液白细胞数
血液红细胞数
实际来源于血液的白细 胞和脑脊液本身白细胞
理论上来源于血液的白 细胞
三、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2.形态:如发现较多的红细 胞有皱缩现象,应予以描 述报告,以协助临床鉴别 陈旧或新鲜性出血。
三、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3.辨别:注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与新型 隐球菌相区别 (1)新型隐球菌具有“出芽”现象,不 溶于乙酸,滴加0.35mol/L的乙酸后, 显微镜下保持原型,淋巴细胞则细胞核 和细胞质更为明显 (2)加印度墨汁一滴,加盖玻片,高 倍镜下新型隐球菌有后荚膜,不着色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 ④低血糖:低血糖性昏迷、胰岛素过量。
• ⑤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和麻木性痴性痴呆。
•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早期减低最为明显,甚至测不出 来。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多发生在 中、晚期,且葡萄糖含量越低预后越差。病毒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葡 萄糖多为正常。
• 本卷须知
轻度毛玻璃样混浊。正常脑脊液也可由穿刺时红细胞进入脑脊液引起
轻度浑浊。
• 〔1〕微混: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溃〕。
• 〔2〕米汤样〔脓性〕:化脓性脑膜炎。
• 〔3〕毛玻璃状: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24h,液面上有白絮状薄膜形成、取出涂 片,枯燥固定后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12
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 体。
红色 常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 或脑室出血;
黄色 常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或脑 室出血、椎管梗阻、脑膜炎和重症黄 疸等;当CSF中蛋白含量>50mg/dl 时,其外观亦呈淡黄色
12
13
白色:化脓性脑膜炎为米汤样,结核 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为毛玻璃样外 观
正常: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性疾
病。
增高:肾脏疾病、呼吸性碱中
毒等。
25
脑脊液
4.酶学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测定
➢参考值 LDH 3~40U/L ➢临床意义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LDH明显增高 脑血管疾病脑脊液LDH明显增高 脑肿瘤进展期脑脊液LDH活性增高
26
显微镜检查
➢1.白细胞计数 ➢方法:手工显微镜计数法 ➢报告方式:**×106/L ➢白细胞计数的校正 ➢参考值 ➢ 成人〔0- 8〕×106/L ➢ 儿童〔0-15〕×106/L

脑脊液检查与分析

脑脊液检查与分析

腰穿注意事项
是否腰穿?
应通过观察病人意识、精神状况、眼底、生命体征等疾病发 生发展过程并结合CT/MRI影像学检查综合考虑
如有颅压高,且估计为脑弥漫性病变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为进一步诊治,可以按下列方法慎重穿刺:
◆ 穿刺前半小时内先脱水 ◆ 穿刺时选细针,成功后退出针芯至针尾后迅速接测压表 ◆ 测压表连针身一起迅速拔出,针眼用消毒方纱压迫 ◆ 取测压接管内的脑脊液送检 ◆ 操作要快速,并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 ◆ 术后根据压力情况调整医嘱,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较有意义,见于
●化脓菌、结核菌、真菌性脑膜炎时,被破坏的脑膜细胞释放出葡萄糖 酵解酶,将糖酵解为乳酸,使糖含量降低;感染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代 谢改变,其代谢产物抑制了血脑屏障的膜携带运转功能,使从血液进入 脑脊液的葡萄糖量减少 ●癌肿,尤其是脑膜癌病,由于癌细胞代谢活跃,可将葡萄糖迅速酵解; 而癌细胞本身就能使碳水化合物发生不正常代谢,并可以阻止糖通过血 脑屏障。癌肿转移时,糖含量可降至零 ●脑的囊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体病等寄生虫感染 ●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症如胰岛细胞瘤、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过量 等均可致脑脊液糖含量降低 ●其它如神经梅毒、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中枢神经系统结节病、鼻 咽癌、高颈位脊髓病变的深度X线或60Co放射治疗,或脑脊液留置太久 等,均可引起脑脊液糖降低
脑脊液检查在临床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中枢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
腰椎穿刺术
临床上采集脑脊液最常用、最安全的方法 侧卧位腰椎穿刺术
手术程序:摆体位—选穿刺点—消毒铺巾—皮内皮下及韧带 浸润麻醉—进针(切口朝上,针身垂直脊背平面略向患者头端方向
缓进,针穿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落空感,再进少许,逆时针转动针身 90°使针尖切口朝向患者头部,拔针芯脑脊液滴出。如无液体滴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② ③ ④
颜色 透明度 凝固物 压力
2.
3.
① 细胞计数和分 类 ② 细菌学检查
4.
11
一般性状检查
(一)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水样清晰 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 透明。颜色改变见于: 透明。颜色改变见于: 1.红色:脑脊液中含有血液,主要见于脑及 红色:脑脊液中含有血液, 红色 珠网膜下腔出血或有穿刺损伤引起。 珠网膜下腔出血或有穿刺损伤引起。二者鉴 别:
2
脑脊液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调解颅内压力变化; 调解颅内压力变化; 供给脑和脊髓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供给脑和脊髓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碱储备,维持正常 值等 值等。 调节神经系统碱储备,维持正常pH值等。
3
生理状态下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血脑屏障 对物质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对物质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并维持中枢神 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中枢神经系统 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任何部位发生感染、炎症、肿瘤、外伤、 任何部位发生感染、炎症、肿瘤、外伤、 水肿、出血、 水肿、出血、缺血和阻塞等都可以引起脑 脊液成分的改变。 脊液成分的改变。
15
黄色脑脊液,伴有血球(新鲜血)
16
⑵珠网膜下腔梗阻:常见于脊柱外伤、结核 珠网膜下腔梗阻:常见于脊柱外伤、 病变、椎间盘突出、硬脊膜外脓肿、血肿、 病变、椎间盘突出、硬脊膜外脓肿、血肿、 珠网膜粘连、神经纤维瘤及脊髓胶质瘤等。 珠网膜粘连、神经纤维瘤及脊髓胶质瘤等。
17
⑶重症黄疸: 重症黄疸
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梅 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性脑炎、 毒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 毒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脑脊液仍清 晰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 晰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 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 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 数极度增加,呈乳白色混浊。 数极度增加,呈乳白色混浊。
9
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检, 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检,
一般不能超过1h,放置过久,细胞破坏, 一般不能超过 ,放置过久,细胞破坏,葡 萄糖分解或形成凝块等影响检查结果。 萄糖分解或形成凝块等影响检查结果。
10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1.
一般性状检查 化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 临床应用
① ② ③ ④ 蛋白质 葡萄糖 氯化物 酶学
22
(四)压力
脑脊液压力升高见于过度紧张、 脑脊液压力升高见于过度紧张、充血性心力 衰竭、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症、静脉窦血 衰竭、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症、 栓形成、脑水肿及脑脊液吸收受抑等情况。 栓形成、脑水肿及脑脊液吸收受抑等情况。
23
压力减低见于脊髓-珠网膜下腔阻塞、脱水、 压力减低见于脊髓 珠网膜下腔阻塞、脱水、 珠网膜下腔阻塞 循环衰竭及脑脊液漏患者。 循环衰竭及脑脊液漏患者。
24
化学检查
(一)蛋白质测定:生理状态下,由于血脑 蛋白质测定:生理状态下, 屏障作用,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甚微。 屏障作用,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甚微。 [参考值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Pandy test) 参考值]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 参考值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 ) 阴性
25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2
无色透明脑脊液
13
表1:脑及珠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损伤出 : 血的鉴别
检查内容 脑及珠网膜下腔出血 穿刺损伤出血
观察红色是否改变
前后三管红色均匀一致
前后三管红色逐渐变淡
离心观察上清液颜色
呈淡红色或黄色
无色
上清液隐血试验
阳性
阴性
14
2.黄色:见于 黄色: 黄色
⑴脑及珠网膜下腔的陈旧出血:红细胞破坏 脑及珠网膜下腔的陈旧出血: 后,血红蛋白进一步代谢,出血后5~6h即可 血红蛋白进一步代谢,出血后 即可 出现,可持续 周左右 周左右。 出现,可持续3周左右。
8
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支无菌试管中, 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 支无菌试管中, 支无菌试管中
每管1~2ml,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二管 ,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 每管 作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作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细胞计数和 分类,如疑为恶性肿瘤, 分类,如疑为恶性肿瘤,另留一管做脱落细 胞学检查。 胞学检查。
6
穿刺后应先做压力测定, 穿刺后应先做压力测定,
侧卧位穿刺,正常成人压力为 侧卧位穿刺,正常成人压力为0.78~1.76Kpa (80~180mmH2O)或40~50滴/分钟;儿童 分钟; ) 滴 分钟 为0.4~1.0Kpa(40~100mmH2O)。 ( )。
7
任何病变使脑组织体积或脑脊液增加时, 任何病变使脑组织体积或脑脊液增加时,脑 脊液压力增加。 若压力超过 脊液压力增加。 若压力超过200mmH2O,放 放 出脑脊液量不应超过2ml。 。 出脑脊液量不应超过
27
2.颅内和珠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和珠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和珠网膜下腔出血
血性脑脊液可使蛋白质含量增高, 血性脑脊液可使蛋白质含量增高,常见于高 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 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 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脑动脉炎及脑肿瘤。 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脑动脉炎及脑肿瘤。 )、脑动脉炎及脑肿瘤
4
因此, 因此,通过脑脊液的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5
标本采集
脑脊液一般由腰椎穿刺( 脑脊液一般由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 取得。 取得。 对疑有脑肿瘤和颅内压明显增高、 对疑有脑肿瘤和颅内压明显增高、视神经乳 做此项检查。 头水肿的患者,不宜做此项检查 头水肿的患者,不宜做此项检查。
42
(二)细菌学检查
一般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直接涂片或 染色后检查。 染色后检查。 正常脑脊液无病原体。诊断化脓性、结核性、 正常脑脊液无病原体。诊断化脓性、结核性、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分别采用革兰氏染色、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分别采用革兰氏染色、 抗酸染色及墨汁染色。 抗酸染色及墨汁染色。
37
(四)酶学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 、肌酸激酶 、 乳酸脱氢酶 基转移酶AST、腺苷脱氨酶、溶菌酶。在临 、腺苷脱氨酶、溶菌酶。 基转移酶 床上尚无特殊意义。 床上尚无特殊意义。
38
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计数和分类 [计数参考值 成人(0~10)×106/ L,以淋 计数参考值]成人 计数参考值 成人( ) , 巴细胞为主。 巴细胞为主。 儿童( 儿童( 0~15)×106/ L,以单核细胞为主。 ) ,以单核细胞为主。
28
3.珠网膜下腔梗阻: 珠网膜下腔梗阻: 珠网膜下腔梗阻 4.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 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 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 见于脑肿瘤、脑脓肿及颅内血肿。 见于脑肿瘤、脑脓肿及颅内血肿。
29
(二)葡萄糖测定
正常情况下,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葡萄糖含量约为血 浆葡萄糖的60%。 。 浆葡萄糖的 影响因素:血浆葡萄糖浓度、 影响因素:血浆葡萄糖浓度、血脑屏障 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等。 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等。 [参考值 参考值]2.5~4.4mmol/L(腰池) 参考值 (腰池)
33
(三)氯化物测定
[原理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蛋白含量较少, 原理]正常情况下 脑脊液蛋白含量较少, 原理 正常情况下, 为维持脑脊液和血浆渗透压的平衡,正常脑 为维持脑脊液和血浆渗透压的平衡, 脊液中氯化物含量较血中高, 脊液中氯化物含量较血中高,称Donnan平 平 衡。
34
影响因素:血中氯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 影响因素:血中氯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 脑脊液中蛋白含量。 脑脊液中蛋白含量。
⑵结核性脑膜炎细胞中度增加, 结核性脑膜炎细胞中度增加,
但多不超过500 ×106/ L,中性粒细胞、淋巴 但多不超过 ,中性粒细胞、 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本病的特征; 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本病的特征;
41
⑶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细胞数仅轻度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⑷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加,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加, 以淋巴细胞为主。 以淋巴细胞为主。
39
[临床意义 脑脊液中细胞增多见于: 临床意义]脑脊液中细胞增多见于 临床意义 脑脊液中细胞增多见于: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⑴化脓性脑膜炎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数显著增加,常达数千× 以上, 数显著增加,常达数千×106/ L 以上,以中 性粒细胞为主; 性粒细胞为主;
40
20
(三)凝固物
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及细胞数增加, 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及细胞数增加,可 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急性化脓性脑膜 炎时,脑脊液静置 炎时,脑脊液静置1~2小时即可出现凝块或沉 小时即可出现凝块或沉 淀物; 淀物;
21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 小时后,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 小时后 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 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取此薄膜涂片 检查结核菌阳性率极高; 检查结核菌阳性率极高;珠网膜下腔阻塞 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含量常高达 15g/L,使脑脊液呈黄色胶胨状。 使脑脊液呈黄色胶胨状。 使脑脊液呈黄色胶胨状
30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减低常见于: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减低常见于: 1.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包括化脓性脑膜炎、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包括化脓性脑膜炎、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念珠菌 脑膜炎等,由各种菌释放的酶分解葡萄糖, 脑膜炎等,由各种菌释放的酶分解葡萄糖, 导致糖降低。 导致糖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