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抑菌机理综述

合集下载

精油的作用原理

精油的作用原理

精油的作用原理精油,是一种由植物提取的具有浓郁香气的液态物质。

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了精油在身体和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学、美容、按摩和情绪调理等。

本文将探讨精油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人体中的影响。

一、挥发性成分精油的作用原理主要与其挥发性成分相关。

精油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酮类、醇类、醚类和醛类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在空气中快速挥发,并通过呼吸道、皮肤吸收或进入血液循环。

一旦进入人体,它们会与细胞、组织和器官产生互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二、香气疗法精油的香气疗法是一种通过吸入香气来产生效果的治疗方法。

香气通过鼻腔进入大脑中的嗅觉系统,激活嗅觉神经并传递到大脑的感官区域。

这些刺激会引发身体和情绪的反应,从而改善健康状况。

1. 嗅觉神经系统影响精油的香气能够直接刺激嗅觉神经,引起嗅觉系统的反应。

研究表明,不同的香气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某些香气有助于提神、增加注意力,而其他香气则可以帮助放松、减轻焦虑。

2. 情绪调理精油的香气还可以通过刺激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例如,薰衣草精油的香气被广泛认为能够缓解焦虑和失眠,柠檬精油的香气则能提升情绪和减轻压力。

三、皮肤吸收除了通过香气疗法,精油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

1. 渗透机制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皮肤的角质层渗透到真皮层,然后进入血液循环。

不同的化学成分会有不同的渗透能力,因此选择适合的精油和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2. 生理作用一些精油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治疗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和皮肤老化等。

此外,一些精油还具有舒缓和滋养皮肤的效果,可以改善皮肤的质地和光泽。

四、生物活性成分精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1. 免疫调节某些精油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这些精油可以帮助预防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提升。

2. 神经调节精油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天竺葵精油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抑菌成分

天竺葵精油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抑菌成分

天竺葵精油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抑菌成分摘要:摘要:笔者为筛选有效的芳香植物精油杀菌成分,应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天竺葵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发现在2 g/L的浓度下,天竺葵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完全抑制。

用G-S联用仪分析其成分,共鉴定出12种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00%以上。

精油成分主要有香茅醇,α-蒎烯,芳樟醇等,含量分别占精油总量的26.83%、17.81%和9.68%。

芳樟醇在6种主要成分中,抑菌活性最高。

关键词:关键词:天竺葵精油;病原真菌;芳樟醇植物病害中真菌病害居首,根据真菌学辞典(第七版)统计,报道的真菌近几万种,可为害植物的近3万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

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为解决人类温饱、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随之而来的“3E问题(农药残留、害虫再猖獗、害虫抗药性)”和“3致问题(致畸、致癌、致突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负面影响日渐显著[1],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当前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植物精油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杀菌等作用。

史冬辉(2009)等[2]验证了黄木兰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其抑制中浓度(E50)为147.94~223.73 μl/L,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ali)的活性最强。

Bajpai(2010)等[3]验证了水杉精油在50.00 ug/l 下对茄镰孢菌(Fusariu slani),灰葡萄孢(Btrytis inerea)和尖镰孢菌(Fusariu xyspriu)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其抑制率为41.3%~66.3%。

目前在农用抑菌活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的仅有20余种植物精油,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了初探,更多的植物精油,如天竺葵、牛至、香樟和苍子等植物的精油,只在医疗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精油在农用抑菌方面都有很好的开发价值[4]。

本实验选取天竺葵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离体抑菌活性研究,并用G-S联用仪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测定,鉴定出其主要抑菌成分。

浅谈精油在免疫系统和抗细菌的功效

浅谈精油在免疫系统和抗细菌的功效

浅谈精油在免疫系统和抗细菌的功效之前得到一个学员提问,就是说到谈谈精油的抗菌性。

其实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可以是一句话“几乎所有的精油都具有抗菌性,其作用类似于广谱抗菌药物”。

其实精油的抗菌效果是可以细分为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革兰氏阳性菌,抗革兰氏阴性菌等等(视不同的分类情况而定,彼此之间会存在重叠的部分),今天就浅谈下精油的抗细菌吧。

大名鼎鼎的巴氏消毒法,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是不会凭空自然产生,而是已有的细菌繁殖的。

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没有核膜的细胞核,但有一些DNA聚集的拟核区,通过分裂的方式来繁殖,是必须要寄生其他生物甚至其他菌或微生物上存活的。

长得圆圆的,称为球菌;一堆堆小球聚在一团的,称为葡萄球菌;一个个小球串起来模样的,称为链球菌;小球们成双成对的,称为双球菌;长得长长的,称为杆菌;长得弹簧样的,称为螺旋菌(我家小宝在观察图片时我就是这样和我家小宝解释的,我确信他没有密集恐惧症)……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查阅维基百科或者相关资料。

那么精油又是如何能进行抗细菌的呢?大家都知道精油是一种亲脂性物质,可以和蛋白质与糖蛋白结合,因此精油可以穿透细胞壁和细胞膜亲和,于是细胞质就会渗漏出,抑制细菌的运作机制。

同时精油会干扰到细菌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生存的环境,从而影响细菌的分裂性繁殖。

总体来说,精油对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比对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效果好一些。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一般和化脓伤风有关,比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一般和肠胃疾病有关,比如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及霍乱弧菌等。

我们经常会说到酚类是非常好的抗菌抗感染的精油成分,比如百里酚或者香芹芥酚,它们带有苯环结构。

我们也会认为醇类的抗菌效果不错,因为它会改变细胞壁中的蛋白质结构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比如经常被提到的萜品烯四醇(这个成分在桃金娘科植物精油里面比较多)。

从单个精油上来看,比如广藿香精油中的左旋广藿香醇、α愈创木烯、左旋大根老鹳草烯等成分可以让细菌的细胞壁出现缺损,阻碍细菌的叶酸的代谢;再比如丝柏精油的抗菌效果来自重要的α-派希和雪松醇,能抑制克雷伯肺炎菌在寄生生物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可以成为一种抗克雷伯肺炎菌的选择;还有阿曼乳香精油则是对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部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芫荽籽精油则是强效针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一种适应性非常高的革兰氏阳性菌,容易引发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甚至威胁生命,所以这在欧洲是个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问题来了,如果说精油对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效果比较差,那么为何我们很多精油还是可以用于肠胃调理呢?精油化学成分的抗菌效果除了可以从对抗不同菌种角度来进行理解之外,还需要从整体成分和植物科属来进行着手运用。

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论文设计

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论文设计

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摘要植物精油,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挥发性和浓郁香味的脂溶性天然化合物。

植物精油具有多种抑菌活性成分,如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氮含硫化合物等,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食品、制药、香料等行业应用广泛。

本文对植物精油抑菌作用以及抑菌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精油在食品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植物精油;抑菌作用;抑菌机理;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extract of plant essentialoilAbstract:Plant essential oil,is extracted from fragrant plant volatile and aroma fat-sol uble naturalcompounds, plant essential oil has a variety of antibacterial active ingredie nts, such as terpenoids,aromatic compounds,aliphatic compounds,nitrogen compounds and so on.It also has good inhibitory effect on gram-negative bacteria, gram-positive bacteria,yeast and mould,having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on food, medicine, spices and other industr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bacteriostatic effect and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plant essential oil in food.Keywords:Plant essential oil; Bacteriostatic effect;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目录1引言 (1)2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物质 (1)2.1萜类化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抑菌机理的研究

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抑菌机理的研究

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抑菌机理的研究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抑菌机理的研究1. 引言八角茴香精油是一种常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富含众多的活性成分,其中主要的单体成分包括茴香酮、茴芹醇、茴香醇、甲基茴香酮等。

这些单体成分在各种环境中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活性,因此引起了人们对其抑菌机理的研究兴趣。

本文将综述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的抑菌机理,以及其在抑制病原微生物方面的应用和潜力。

2. 抑菌机理2.1 茴香酮的抗菌作用茴香酮是八角茴香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茴香酮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茴香酮还能通过调节细菌内外的环境来抑制其生长,例如降低菌体内的pH值,加速细菌死亡。

2.2 茴芹醇的抗菌作用茴芹醇是另一种在八角茴香精油中广泛存在的单体成分。

研究表明,茴芹醇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并且对耐药菌株也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茴芹醇通过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破坏细菌的正常代谢途径,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2.3 茴香醇的抗菌作用茴香醇是八角茴香精油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

研究发现,茴香醇能够干扰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菌体外渗透物质的流失,破坏细菌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茴香醇还能够破坏细菌的DNA和RNA分子,阻断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

2.4 甲基茴香酮的抗菌作用甲基茴香酮是八角茴香精油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

研究发现,甲基茴香酮能够与细菌细胞膜上的脂质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的改变,进而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抑制菌体发育和繁殖。

3. 应用和潜力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潜力。

在食品工业中,八角茴香精油可作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用于保鲜食品和延长其货架寿命。

在医药领域中,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单体成分显示出了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活性,因此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反应。

“研究进展”资料汇编

“研究进展”资料汇编

“研究进展”资料汇编目录一、多组学视角下植物精油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二、农业经济研究进展、热点探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三、Mannich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四、干酪的研究进展五、整体最小二乘估计的研究进展六、智能型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多组学视角下植物精油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植物精油,作为一种天然的抑菌剂,其独特的抗菌性能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多组学研究的深入,植物精油的抑菌机理得到了更深入的揭示。

多组学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从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多个层面解析生命活动的机会,为植物精油抑菌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从基因组学的角度来看,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与其对微生物基因表达的影响密切相关。

某些精油成分能够干扰细菌的DNA复制,从而抑制其生长。

植物精油中的某些化合物可以与微生物的RNA或蛋白质结合,影响其转录和翻译过程,进一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蛋白质组学为研究植物精油的抑菌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比较精油处理前后的微生物蛋白质表达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精油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例如,某些精油成分可以抑制关键酶的活性,从而阻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蛋白质的修饰和降解也是精油抑菌的重要机制。

代谢组学为我们提供了从整体上研究植物精油对微生物代谢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在精油作用下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精油对微生物能量代谢、物质合成等方面的调控作用。

代谢产物的积累和减少也可以反映精油对微生物细胞器的功能影响。

多组学的研究方法为植物精油的抑菌机理提供了深入的解析。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全面地理解植物精油的抑菌机理,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这也将促进我们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解,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农业经济研究进展、热点探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农业经济研究一直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的是农业生产、分配、消费和贸易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紧张局势的加剧,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精油抑菌原理

精油抑菌原理

精油抑菌原理标题:精油的抑菌原理:从化学角度解析引言:精油一直以来都以其抗菌特性而闻名,但是关于精油抑菌的机制,我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理解上。

本文将从化学角度出发,对精油的抑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精油的抗菌原理。

第一部分:精油的成分与作用机理精油是由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浓烈香味的化合物组成的。

这些化合物中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如酚类、醛类、醇类等。

这些成分在精油中的含量和比例会对精油的抗菌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1. 酚类成分的作用酚类化合物是精油中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其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酚类成分会与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和脂质结合,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进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2. 醛类成分的作用与酚类成分不同,醛类成分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可以更容易地穿透细菌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

一旦进入细胞,醛类成分会与细菌细胞内的重要酶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干扰细菌的新陈代谢和生存。

3. 醇类成分的作用醇类成分通常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够直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并导致细菌膜的破坏。

此外,醇类成分还具有渗透作用,可以通过膜渗透进入细菌细胞,并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

第二部分:精油的抗菌效果与应用精油的抗菌效果在众多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肤、消毒等领域。

1. 医疗领域的应用在医疗领域,精油可以通过减少和抑制细菌的生长来预防和治疗感染。

临床研究表明,一些精油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抑制作用。

同时,精油还可以减少药物抗性的产生,具有很高的潜力。

2. 护肤领域的应用在护肤领域,精油被广泛用于控制和消除皮肤炎症,如痤疮和湿疹。

其抗菌和消炎特性可以帮助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和病毒,并促进创面的愈合。

3. 消毒领域的应用精油也被应用于消毒领域,用于清洁和消毒空气、表面和物品。

其抗菌特性可以有效地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并阻断传播途径。

结论:总的来说,精油的抗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其成分中的活性化合物与细菌的细胞结构和代谢发生作用,从而实现抑制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是由植物中提取、具有强烈气味的蒸馏物,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止痛和抗氧化等功能。

植物精油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治疗效果等同于许多合成化合物,但与合成化合物相比,植物精油有低毒性和较小的副作用。

因此,研究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对于发展天然药物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每种植物精油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

植物精油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单萜类和酚类。

研究表明,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与它们的芳香度和化学结构有关。

不同类型的植物精油可以抑制不同种类的细菌,且精油的抑菌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精油的化学成分、浓度和菌株的敏感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并发现植物精油可以对多种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

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研究进行介绍。

1. 茶树精油茶树精油是由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叶子中提取得到的精油,主要成分为单萜烯酚类和单萜烯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茶树精油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其中茶树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抑制作用最强。

2. 薰衣草精油3. 丝柏精油丝柏精油是由丝柏(Juniperus communis)树叶中提取得到的精油,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丝柏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假单胞菌等多种细菌。

4. 肉桂精油总之,植物精油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可以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产生抑制作用。

然而,要想将植物精油应用于临床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包括探索其机制、确定最佳用量和寻找有效的载体等方面的问题。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期待植物精油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且经济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油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及其对采后病原真菌的抑菌机理(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摘要:茶树油具有广谱的抑菌性能,在果蔬采后病原真菌控制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茶树油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研究至今较为缺乏,令其在商业上的应用前景受到限制。

同时,本文综述了茶树油的抗真菌机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膜和呼吸代谢方面。

认为仍需进一步结合茶树油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亚细胞水平上的抑菌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为茶树油开发成果蔬保鲜剂提供基础。

关键词:茶树油;果蔬;真菌;机理Research on Tea tree oil in Fruits and V egetables Preservation and Its Antifungal Mechanism on Postharvest pathogenic fungiAbstract: Tea Tree Oil (TTO), the volatile essential oil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Australian native plant Melaleuca alternifolia. Employed largely for its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TT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postharvest pathogenic fungi .Few applied research on tea tree oil in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has been reported, making it limited in commercial application. Meanwhile, the antifungal mechanism of TTO was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ed on cell membrane and respiratory metabolis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TTO and its effect on subcellular level need to b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providing a basis to develop it into fruit and vegetable preservative.Keywords: Tea Tree Oil; fruits and vegetables; fungi; Mechanism1茶树油概述植物精油,属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一定芳香气味且能在常温下挥发的油状物质的总称。

植物学上称为精油(essential oil),商业上称芳香油(aromatic oil),化学和医药学上称挥发油(volatile oil)[1]。

植物精油按化学成分和含量多少可将植物精油分为四大类,即萜烯类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氮、含硫类化合物。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具有抑制细菌、抑制真菌、抗病毒、杀寄生虫、杀虫的作用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2]。

最早植物精油是在日化产品中使用,近年来由于其较强的抑菌活性和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也开始被应用到农产品特别是果蔬病虫害防治和保鲜防腐上[3],可作为天然防腐剂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食品保鲜中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茶树油为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植物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的叶和枝条末梢经水蒸气蒸馏而得的无色至淡黄色精油[7]。

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天然抗菌剂, 也是极具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纯天然植物精油之一。

目前,全世界茶树油每年产量500多吨,因其能高效、无毒、无刺激地杀死真菌和细菌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等领域[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对茶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茶树油是由百种以上的物质所组成,其主要成分有萜品烯-4-醇( 1-terpined-4-ol)、γ-萜品烯( gamma-terpinence)、α-松油烯(alpha-terinence)、1,8-桉叶素( 1, 8-cineole)等,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是萜品烯-4-醇[8]。

其中,萜品烯-4-醇和γ-萜品烯占整个茶树油比例的50 % 以上。

为提高茶树油质量和防止掺假,ISO/ TC54制订了茶树油的国际标准(ISO4730- 1996),该标准规定了茶树油的两种特征性成分含量的上下限。

其中,1,8-桉叶素(-,15%),萜品烯-4-醇(30%,-)。

茶树精油由于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等领域,作为食品香料使用早已获得美国FDA的批准。

在食品中茶树油多是,成为一种清新有特色的口味。

它可在焙烤食品、软饮料、糖果、蛋制品、鱼制品、水果制品等中作为一种香味剂,赋予食品清新而有特色的口味,平均使用量为10mg/kg。

而我国对茶树油的认识时间较短,茶树油的应用市场还不成熟,仅在日化行业有所使用[9],目前的研究表明,茶树油能有效地抑制多种细菌和霉菌,可有效延长果蔬贮藏寿命,使得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潜力取代化学杀菌剂成为新型的生物保鲜剂。

2茶树油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方式及作用效果2.1茶树油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方式熏蒸法、接触法、壳聚糖涂膜复合等方法法(分点叙述,说明各种方法是什么意思、各有什么优缺点,非常重要)2.2 茶树油对果蔬的保鲜效果主要阐述TTO对不同果蔬产生的影响,包括使用浓度、对病害(及病原菌)、对品质阐述的影响。

目的是论述其对不同果蔬、不同病害的作用异同点,供阅读者参考。

3 茶树油在果蔬保鲜中的作用机制3.1 茶树油的抑菌组分及其作用3.2 茶树油的抗真菌机理3.3 茶树油对果蔬诱导抗病能力的影响4. 总结(参考上面的逻辑顺序,重新组织内容)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关于茶树油在果蔬病原菌方面的抑菌效果研究,均表明茶树油具有高效的体外抑制和杀死病原菌作用。

朱德明,丁丽等研究得茶树油显著性抑制芭蕉炭疽菌茵丝生长,且改变了分生孢子内部构造,有效抑制了孢子萌发,茶树油浓度为0.05%(V/V)时对芭蕉炭疽菌抑制效果最好[14]。

陶凤云,赵伟等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茶树油对水稻恶苗菌、尖孢镰刀菌和水稻纹枯菌3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0%、0.750%和0.125%。

Szczerbanik等的体外试验也表明,茶树油等能较好地抑制灰霉病菌、根霉病菌、炭疽病菌和茄病镰刀菌等真菌的生长[15]。

研究茶树油及其组分松油烯-4-醇、r-松油烯、1,8-桉叶素对小麦、大麦易感染的茄病镰刀菌、曲霉、青霉、灰霉病和根霉等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见茶树油及其组分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杀菌剂[16, 17]。

但是体外实验不能作为评价精油抑菌效果的唯一标准,这方面仍需结合体内实验验证。

精油的熏蒸法的效果比接触法抗菌效果更好,体内实验中精油在温室条件下能有效防止果蔬上的灰霉病[18]。

部分研究采用体外熏蒸的方法来探讨精油的抗菌效果,学者将病原菌接种到果蔬上,再用茶树油或结合其他物质研究茶树油对病原菌的体内抑菌作用。

静玮,苏子鹏等以香蕉果实为材料,采用TTO及其主要成分(4-松油烯醇、α-松油醇、γ-松油烯和1,8-桉叶油素)熏蒸处理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发病程度。

4-松油烯醇和α-松油醇处理对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抑制效果显著好于TTO。

茶树油有效推迟了果实果皮的褪绿变黄,延缓了果肉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

同时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外观和品质,随着果皮表面残留TTO的迅速挥发,果实保持了自身较好的风味[19]。

邵兴锋、程赛等人研究了茶树精油熏蒸处理对草莓进行防腐保鲜的工艺条件。

经他们验证茶树油熏蒸处理可降低草莓果实灰霉病和根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抑制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同时将该条件应用于未接种的新鲜草莓果实能显著抑制果实的自然病害发生,还能减缓草莓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花青素含量的下降[20, 21]。

茶树油不仅能很好的控制果蔬采后病原菌,还能很好的保持果实的品质特性。

近十年来,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胶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用于开发微粒化系统的聚合物,脱乙酰壳多糖被广泛引用。

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药性,针对这些病原体精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壳聚糖与精油复合后有益于精油中抑菌成分的缓慢释放,以达到更长时间的保鲜效果[22, 23]。

向壳聚糖膜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制备抗微生物薄膜,会一定程度上改变茶树油的抑菌效果,壳聚糖-TTO比例超过1:1时对青霉菌的呈现有限的抗菌效果。

主要原因是膜的生化指标的改变影响了对微生物的抗菌能力和它的保藏效果[24]。

Maria Serrano [25]等人研究讨论将精油与气调技术结合应用到果蔬保鲜上,特别是对于易腐烂、断货假期的水果可以延长它们的货架期。

关于茶树油复合其他新技术以减少果蔬采后腐败的应用性研究还很少,也使得它的商业应用受到限制。

3茶树油的主要抑菌成分与抑菌机理由于植物精油成分复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多变,植物精油的抗菌机理还没有被完全阐明。

研究茶树油抗菌作用机理,有助于了解抗菌谱、毒性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的发展过程。

但是对于茶树油的抑菌机理至今仍没有完整的系统研究,主要的观点认为它是以一种膜破坏剂的形式发挥作用,通过破坏膜结构,使霉菌细胞内物质泄漏,刺激细胞自溶,导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6]。

也有些研究发现精油还能抑制微生物呼吸途径中内线粒体酶、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作用及一些代谢物质的合成,使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3.1 茶树油组分的抑菌作用茶树油的大多数组分都有抗真菌活性,但是单一组分杀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仅有少数作者研究了几种主要单一组分的杀菌作用。

Adriana M.等人发现1,8-桉叶素在低于MIC浓度时能破坏大肠杆菌的细胞膜[27]。

C.F. Carson等人得出松油烯-4-醇是茶树油中活性最大的组分,对伞花烃无抑菌活性。

同时苧烯、a-松油醇对多种测试菌种除了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活性[28, 29]。

植物精油抑菌作用主要由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决定[30]。

精油各组分间存在协同作用,在比较全组分植物精油和其主要组分的任意组合的抑菌效果时,发现全组分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明显要好[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