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DEA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探索
CONTEMPORARYECONOMICS
看出,马氏指数实际上是四个距离函数的函数。它可以进一步
分解为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的变化:
! " t
m(o ys,xs,yt,x)t = dos(yt,x)t × do(ys,x)s


1/2
dot(yt,x)t ×
do(ys,x)s

do(yt,x)t do(ys,x)s
理论探索
CONTEMPORARYECONOMICS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 ——基于 DEA 的方法
○陈培钦 王俊杰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近十余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 平进行了测度。 但是,不同学者给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异 非常大,并且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技术变化还是效率变 化导致的结论也大相径庭。 本文利用不同方法度量的资本存量 数据和劳动力数据, 采用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数据包 络 分 析 方法测算了我国的生产率,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学者结论的差别 主要是资本存量数据的估 算 差 异 引 起 的 ,并 进 一 步 讨 论 了 TFP 的可靠性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资本存量 Robert Solow 提出索洛模型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大多认 为,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只能来自于生产率的增长,而依 靠要素投入的驱动方式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Solow, 1957,1958;Romer,2006)。Prescott (1998),Easterly and Levine (2001)也指出,不同国家收入和增长的差异主要来自 TFP(全 要素生产率),而不是要素投入或者其他。基于此认识,许多经 济学家测度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来判断 经济增长的绩效。例如,Young(1995)采用超越对数的生产函数 测算了东亚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东亚地区的全要素生产 率很低,并据此推断东亚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依靠要素大量投入 得来的。Krugman(1994)和 Sachs and Woo(1997)也持有此观 点。与此相似的是,许多学者研究了中国的 TFP 以及中国经济 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方法、数据和对什么 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很大差异。并且 这种差异不仅在采用不同方法的文献中出现,而且采用完全相 同的方法的很多文献结论也大相径庭。例如,同样采用 DEA 方 法,张宇(2007)测算的省际 TFP 平均增长为 5%左右,而严鹏飞 (2004)的测算结果仅为 0.79%。按照前者的结论,从 1992 年到 2002 年(他们文章的研究区间),我国的生产率增长为 62.9%,而 按照后者的结论,我国的生产率增长仅为 8.2%,差异非常大。由 于采用的方法完全相同,所以结论的巨大差异只能来源于数据 的区别。本文以 DEA 方法为例,运用不同的数据组合来检验 DEA 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敏感性,并探究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测 算结果差异巨大的原因。 一、基于 Malquist 指数的 DEA 方法 DEA 方法承认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种种原因,个体难以达
TE= dos (v yt,x)t × do(v ys,x)s




dto(v yt,x)t /dto(c yt,x)t ×
do(v yt,x)t /do(c yt,x)t


do(v ys,x)s /do(v ys,x)s do(v ys,x)s /do(c ys,x)s
其中,第一部分表示的是纯技术效率的变化,第二部分表
百度文库
技术的距离的比值,来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Malmquist 指
数可表示为(Caves,Christensen and Diwert,1982):
1/2


m(o ys,xs,yt,x)t =
dos(yt,x)t ×
do(yt,x)t

do(ys,x)s do(ys,x)s
其中,Malmquist 指数中的 o 表示以产出为导向,产出为导
到最优化即生产前沿面上,因此,个体决策单元离生产前沿的
距离被看作是无效率的部分,这部分称为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而 生 产 前 沿 面 的 变 化 则 表 示 技 术 变 化(Technical
Change)。如图 1 所示,x 表示要素投入,y 表示产出。图中实线
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就是给定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
任何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下方的点表示生产的无效率部分。离
生产可能性边界越远,则效率越低。若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上方
移动,则表示技术进步。
由上述分析可知,若生产前沿面已知,该方法测度生产率
的关键在于,用一种方法表示生产前沿面的变化以及决策单元
离生产前沿面距离的变化。Malquist 提出的用其名字命名的指
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该指数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相对于共同
上述分解中,第一部分表示技术效率的变化,第二部分表
示技术变化。根据 Fare(1994),技术效率的变化还可以进一步分
解为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和规模效率的变化,后者表示由于生产
规模的变化导致的生产率变化。也就是说,技术效率可以表示
为(下标 v 表示可变规模报酬技术,c 表示不变规模报酬技术):
1/2
! " t
向的意思是说,对于给定投入,要求最大的产出。d 表示距离函
数,它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图 1 基于 Malquist 指数的 DEA 方法

do(yt,x)t =inf{θ:(xt,yt/θ)缀St}

上式中,inf 表示求下确界,S 表示生产可能性集合。do(yt,

x)t 燮1,当且仅当(yt,x)t 是生产前沿上的点时,do(yt,x)t =1。可以
示规模效率的变化。
全要素生产及其各种分解用马氏指数表示出来后,求全要
素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求出距离函数。这一工作可以通过 DEA
实现。而通过求解 4 个线性规划问题,就可以求出基于 DEA 的
马氏指数。
二、数据来源和投入指标的度量
运用 DEA 测算省际全要素生产率需要三个数据:产出、劳
动和资本。
产出基本上都是采用实际 GDP 的数据,基期一般设定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