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人教课标版版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人教课标版版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怀》导教案沙市南雅中学国目航抒怀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先人:“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于中的物。

个元的写作,我要擅长自己、人、社会及自然的美;擅长从生活中找快,感觉幸福;认识抒怀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抒怀。

写作指津一:什么是抒怀所抒怀,名思,就是抒感情。

我写文章,要表情达意,此中有着作者的主憎。

抒和显露作者的感情,就是抒怀。

二:怎样抒怀①情要真白居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要人,第一得真。

虚假的感情不不强人,反而令人讨厌,甚至。

白居易:根情,苗言,声,。

“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

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惊人心。

②情要真情要健康,向上,能激励人心。

悲观的感情不写入文章。

迅的《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的都是健康的感情,所以动人至深,令人后久久不可以忘。

③合运用各样表达方式我先看看教材中的几段文章,思虑其抒怀有什么特点,你有何感悟?北国的槐,也是一种能令人想起秋来的点。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清晨起来,会得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好感出一点点极微极柔的触。

街的在影下一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帚的,看起来既得,又得清,潜意下并且得有点儿落寞,先人所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也就在些深邃的地方。

⋯⋯⋯⋯秋季,若留得住的,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

——郁达夫《故都的秋》色是多宝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

我念着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喜看水白,我喜看草.我疲累于昏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念着色,仿佛涸的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的心情即便一枝之也同至宝.当我在小房中安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窗下,我的面朝壁和小窗。

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我,因在古城中我是孤单而陌生。

但我其实不感觉狐独。

我忘了困倦的旅途和过去的多不快的。

我望着小洞,叶和我。

我认识自然无声的言,正如它认识我的言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美的发现__学习抒情》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美的发现__学习抒情》导学案1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目标导航抒情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

这个单元的写作训练,我们要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抒情。

写作指津一:什么是抒情所谓抒情,顾名思义,就是抒发感情。

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其中有着作者的主观爱憎。

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二:如何抒情①情要真实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

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白居易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

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

②情要真实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发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读过后久久不能忘怀。

③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我们先看看教材中的几段文章,思考其抒情有什么特色,你有何感悟?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郁达夫《故都的秋》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写作《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写作《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同步练习一、指出下列语段或诗句所使用的抒情方式。

(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二、阅读下列几个文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并做出点评。

经典语段1: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一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宗璞《西湖的绿》)点评:经典语段2:父亲望见我,一边跑,一边挥动手臂。

父亲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听见了他粗重的喘息,看见了他身上的雪花,头顶的热气和手里的一把零钞。

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窗边:“钱……5元……够吗?”我使劲地点头,几乎是用哭腔答道:“够了,爸爸,够了!”我慌忙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吹来,一张5角的纸钞被卷跑了。

父亲迅速转身去捡,可是风偏偏戏弄我的父亲,纸钞上下翻动,向远处飘去。

父亲佝着腰去追,一连扑了几次空,旁边的人们一阵又一阵哄笑。

终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父亲捉住了那张纸钞。

瞬间,我的心又提到了噪子眼儿;因为汽车已经开了,而父亲却在追赶正在加速的汽车。

我急忙朝父亲大幅度地摆手:“爸爸,别追了!别追了!”可父亲不肯停下。

我猛然想起父亲冻伤的脚,恨不得跳下车扶住我的父亲。

父亲与我的距离渐渐变短了,他高扬着手臂,5角的纸钞在风雪中颤抖。

我尽力伸长手臂去抓那纸钞,可父亲怕纸钞再被风吹走,捏得紧紧地。

“哧”的一声,纸钞裂为两半。

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泪水夺眶而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导学案(含答案)

13 美的发现(作文) 2-1 八中曹文笑《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巩义八中曹文笑【学习目标】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学习难点】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学法指导】典型例子引导法、自由写作法、提问法【学习过程】1、什么是美?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节选)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就会看到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奉献给善行;把心灵作祭坛,对爱情膜拜顶礼,那么为这种虔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

那些天降予你们以美的奇迹的人们!你们可以欢呼,可以欣喜!因为你们可以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教师总结:这篇散文诗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

其实美就是生活。

2、如何发现美?法国着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

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

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

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单元写作“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定向练Word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单元写作“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定向练Word版含答案

【目标·要点】擅长发现自己、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学会抒怀。

一、典文·赏析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西藏的天,每日都是蓝的。

(1)每日,天蓝,白日黑夜地“蓝”着地球之巅的人们。

(2)我头顶的蓝天,向来处于静止状态,它自然是无声的,一只鸟便能够划破它的安静。

天把心情蓝得很高,很畅,像天边的经幡跟着风的节奏而摇摆。

(3)每日,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所有答案裹起来,让人们以各样姿势,在天底下猜想它为何蓝得让人生疑。

你经常会看到,有人满腹疑心地盖上相机镜头,说:“我不相信天能蓝到这类地步。

”也有人一下飞机,仰头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呀?”(4)我说:“自然是因为你的远道而来,你必定会爱上它,对吗?”“但是你一定回答我,它干嘛这样的蓝?”是呀,天之蓝总得有个答案吧。

我习惯地将两手放入衣袋,望着蔚蓝蔚蓝的天,紧张地思虑,让腾刮风暴的脑海挑选一个精准的解答,一时感觉满眼所有是正确答案。

一会儿,全部又恢复了静止。

仰头望天,天仍是那么蓝,丝毫没有哪怕微不足道的变化。

面对无穷的蓝,瞬时想好的答案又所有消逝了。

(5)多半时候,我们会故意去找寻一个完满的答案,以便对自己和对方的疑问作个解说,可实在是困难。

初来西藏的人经常会为诸如天为何那么蓝等问题绞尽脑汁而致使大脑缺氧,反不可以轻松享受天然风光的漂亮,因此你不用过问太多的问题,在你到达以前,西藏的天就这么蓝,在你走开以后,它还依旧(1)直接入题,漂亮的风景让人神往。

(2)简短的语句,富含感情;“蓝”活用作动词,富裕活力。

(3)奇妙的比喻,将无以言说的愉悦形象化。

(4)用问句形式将对这类蓝的美、美的蓝的热爱之情充足地表达了出来。

(5)寓情于景。

愉悦而忘言,感情在心间。

(6)寓情于理。

(7)采纳一连串反问的句式表达对蓝天的喜欢之情。

(8)寓情于议。

(9)新奇的拟人,饱蘸感情。

下去。

(6)我在西藏看了八年的天,只求与天共度,免得了每日天的和真。

反来,我倒想你了,天点儿有什么不好?每日天,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道你担忧它下去不是件好事!道你真不知地球本来就是一个色星球?(7)我不否天空的不一样色彩会人不一的情,特是成都那座整天灰得乱七八糟的城市,灰得十分湿润,湿润把小伙潮得一个个皮嫩肉,看上去很“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写作《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写作《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2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的】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难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教学方法】读——析——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本1.美是什么?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

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2.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二、欣赏习作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同学郊游后写下的文字。

屏显:片段一:几幢房子,灰突突的,破败不堪,好像已过了几个世纪。

一条小河,水面上飘浮着一团团的杂草,像是平平的路面上偏偏长着一片片的青苔。

大片的草地已开始枯黄,没有一点儿精神。

几棵落叶乔木也开始落叶,飘零的叶子随风乱飞,飞满了田野,飞进了村庄,吹打在行人的脸上。

)问:你觉得这个同学描写的风景美不美?小结:美实际上是一种感受。

我们常说“触景生情”,反之,也有“境由心生”的说法,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景色,那景色就带着什么样的色彩。

可以说把眼前的景物与你的情感体验融合为一体,美就产生了。

比如另一个同学带着欢乐的笔调进行的修改。

屏显:片段二:几幢房屋枕在小河边,虽已有些破旧,却显出几分安逸,几分自然。

河水潺潺流淌,水面上飘浮着几根枯草,几片落叶,好像一艘艘小小的船儿。

草地已开始泛黄,但那大片的绿色仍然骄傲地炫耀着,把一年中最后的美丽也献给了游人。

几株乔木已开始落叶,叶儿随风飘舞,那是树木回报大地母亲的礼物。

小结:可见心境不同,审美的感受就不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高一语文教案:《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高一语文教案:《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科目:年级:组别:教师:高一语文教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学习目标1.善于多角度发现美、感受美。

2.学会抒情的两种方法。

学习过程:一、话题探讨:1.美是什么?教师导语: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态,美的东西很多,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对于美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

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的大海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险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美,茅草屋篱笆墙牧童樵夫恬静的山村也美。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预设各种可能:美是一种潮流,美是一种时尚。

美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有“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赞美诗句,对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大诗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头滑过,从触觉进入心灵;美,是一朵花,在眼前绽放,从视觉进入心灵;美,是一首歌,在耳际萦绕,从听觉进入心灵;小结:美离我很近,却无法触摸;美离我很远,却似乎又离心灵很近。

既然美是这样的,我们就要捕捉美,创造美。

方法之一——学会抒情。

二、学习抒情学习设想:对学生来说,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

应指导学生认真体味、学习。

因此学习抒情主要就是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第一环节:温习经典教师导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多愁善感的人总是喜欢寄情于物,托志于物。

同为“咏雨”,不同的人因性格不一,处境不同,所生发的情感也不同。

试为下列“咏雨”诗词寻找相应的作者。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学生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学生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学历案(新授课)【学习主题】必修二表达交流——《美的发现,学习抒情》作文教学【课标要求】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学习目标】1、善于发现美,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在阅读中体会抒情语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美的发现(指向目标1)自读课文《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的“话题探讨”,思考问题:1、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2、怎样去发现美?任务一:美的表达(指向目标2)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美,除了用描写的方式描绘出来之外,还要学会用抒情的方式传达出来。

(一)抒情手法有关知识1、什么是抒情?抒情是和记叙、议论、说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位诗人曾说,生命的历程,也就是不断吐露情感的过程,喜怒哀乐,是生命的注解。

2、抒情的方法有哪些?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法。

又称直抒胸臆法,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

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2)间接抒情。

感情不直接表露出来,而是把它寄托在所描写的景、物、事、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文中有一处说“晨曦中 , 当救援的人们看到这动人的一幕时 , 无不为这伟大的 母爱所感动”。请你发挥想象力 , 说说当时人们会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动?
(2) 托物言志
枯叶蝶与荆棘鸟 紫蝶
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张枯叶蝶的照片──那简直就是一片枯叶, 灰黄的翅翼状若栀 子叶,毫无生气地停歇在一枝枯茎上。它没有彩蝶娇艳如花的容颜,没有彩蝶轻盈曼 妙的舞姿,也没有彩蝶轻纱般精巧华美的翅翼,更没有彩蝶临风微颤的金色触须…… 一只彩蝶所应有的一切,它都没有,与生俱来的只是这么一身憔悴的装束。它是蝶, 一只失去了美丽的蝶──似乎它已不再是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蝶 , 而只有一个听起来凄 美而又形象的蝶的名字……
例如朱自清写《背影》 , 是因为他父亲的一封来信 , 说自己“膀子痛得厉害 , 举箸 提笔 , 诸多不便 ,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深深触动了朱自清对老父亲的感情 , 才回 忆起十年前车站送别的一幕。
情要健康 , 向上 , 能鼓舞人心。 同学们写作文要抒发那些积极进取 , 昂扬向上 , 反映当代中学生进取精神的风貌 , 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感情 , 消极颓废的思想不应该写入文章。 抒情往往与记叙、议论结合在一起。 如《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烈士的悼念和颂扬之情以及对反动当局的憎恨之情 贯穿于全文 , 而这些是通过记叙烈士生前生平事迹、惨案经过来表达出来的。 在语言表达上 , 适当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以加强气势。 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加强文章的抒情色彩 , 还可以为你的文章大增亮色 , 吸引阅卷老师。 阅读这段话 , 体会排比、比喻的运用给文章带来的抒情色彩。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 , 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 , 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 爱人 , 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 , 但是 , 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 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 , 她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雨荷
张晓风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 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 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 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
盛大的死亡,华丽而又壮美,似乎任何修饰的言语,在它面前,都变得苍白。 凄美豪壮的一生,它活得轰轰烈烈,它不畏死,不避死,短暂的生命洋溢着义无 反顾的绝美。它,将生命幻化成永久的绝唱。客观存在渴望歌唱,它寻找歌唱,它歌 尽而亡。 荆棘鸟不明智,不理性。它好像一位在逐鹿群雄中奔走呼告的士大夫,一位驰骋 沙场纵横捭阖的将军。它可以死,它期盼死,只要死得其所。 荆棘鸟,一种绚烂而又悲壮的生命。 它,走到了豪壮的极致。 然而,无论是枯叶蝶,还是荆棘鸟,它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须臾之间的生命, 不允许迟疑。于是,有了枯叶蝶,有了荆棘鸟。于是,一个延续了生命,一个收获了 绝唱。于是,一个失去了美丽,一个永远地飞翔。 也许,宇宙中的法则就蕴含在自然之中。鱼和熊掌总是无法兼得, “生”与“义” 也许永远无缘,所以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想要得到,必须有 所放弃,想要收获,必须有所付出。 选择归隐,还是选择豪壮?枯叶蝶与荆棘鸟,你愿意是哪一个?
如: 竹 每攀登一步 , 都做一次小结 ; 过分的谦虚 , 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昙花 每绽放一次 , 都会倾注自己的全部 ; 过分地展示自己 , 终究不能成就永恒。等等。
2、完成课本 P53 习题四 ( 大作文 ) 最新精品资料
的两首精短小诗 , 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提示 : “某一物象”的选择很关键。 因为要求写的两句话“语意相对” , 那么 ,
选择的这一物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待 , 应有正反两种评价 , 其实就是要写的两句话中一 句是褒扬 , 一句是批评 ; 应选择具体的事物 , 最好是人们都熟悉的事物 , 绝对不能选抽 象的事物 , 也不能选“人”。同时 , 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一定的文学情趣、一定的哲 理 , 给人一定的启示。
为了生存,它放弃权所有的美丽,宁愿在同伴们五彩斑斓的翅影里飘逝成一道枯 黄而又孤单的弧线,宁愿在同伴们飞扬翩跹的舞蹈中,坠落成一片毫无美感可言的桔 叶。
它很明智,仿佛一个恬淡隐忍的智者,一个在天下大乱时闲居深山的隐者。它果 断地用美丽换取生命。其果断干脆,可敬可叹!
然而,不知当它栖息在枯枝上,悠然地呼着自由的空气时,是否会怀念那缤纷的 身影?是否会记起那摇曳的舞姿?它是否会从心底隐隐泛起一声怅然的叹息。
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 , 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 , 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 , 你们就会看到 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 , 玫瑰花似的脸颊 , 罂粟花样的小嘴 , 那被歌颂而引以为 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 , 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 , 长发同夜色一样黑 , 那受赞扬 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 , 奉献给善行 ; 把心灵作祭坛 , 对爱情膜拜顶礼 , 那么为这种 虔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 那些天降予你们以美的奇迹的人们 ! 你们可以欢呼 , 可以欣喜 ! 因为你们可以无忧 无虑 , 无所畏惧。
过: “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 , 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 永 远的痛苦、绝望 , 永远的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动辄‘反腐败’ , 动辄‘环境污
染’ , 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 , 找到写作的 素材 , 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 , 感受不到幸福 , 除了升 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 , 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而写作的 目的之一 , 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 , 进而认识生活 , 丰富自 身。”
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思考 : 在《枯叶蝶与荆棘鸟》与《雨荷》两篇文章中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寄托
了作者怎能样的感悟 ?为了把这份情感和感悟传达到极致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 法?
4. 下笔如有神 (1)课内练习 : 选择某一个物象 , 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 , 使之成为描述想象
教师总结: 这篇散文诗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 就要善于发现美 , 只要留心观察 ,
用心思考 , 就会发现美的景 , 美的物 , 美的人 , 美的心灵。其实美就是生活。
2、如何发现美 ? 法国着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这
就要求我们是善于发现丑 , 而不善于发现美。作家格非说
13 美的发现 (作文 )
精品精品
资料精 品精品 资料
2-1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写作实践中 , 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 , 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学习难点】 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学法指导】 典型例子引导法、自由写作法、提问法 【学习过程】 1、什么是美? 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 ( 节选 )
枯叶蝶,一种凄凉而又散淡的生命。它,走到了归隐的极致 与枯叶蝶恰恰相反,我想起了荆棘鸟。 那是怎样的一种鸟啊。整齐的翅膀被梳理得一尘不染,高傲的头颅总是面向遥远
的地方,目光坚定而炯然。它的歌声动人心魄,却极少鸣叫。它耗费一生的精力去寻 找荆棘树,唱出那销魂的歌。只一首,就死在长长的尖刺下,让血盛开成一朵嫣红的 玫瑰。
3、如何抒情 ? (1) 触景生情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下面一段文字。 不久前 , 新疆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当时 , 一位年轻的维吾
尔族母亲正搂着五个月大的儿子酣睡梦中。 突然 , 空中发出沉闷的轰鸣声 , 大地在黑暗 中剧烈地颤动起来 , 随着一声巨响 , 楼房倒塌了 , 巨大的冲击力带着母亲和孩子从五楼 坠了下去……听见儿子的哭声 , 母亲看见儿子被挂在自己头顶上的一根晾衣服的铁丝 绳上 , 随时都有摔下去的危险 ! 而自己也被深深地埋在了距离地面几十米高的废墟中。 母亲顾不得浑身的疼痛 , 只有一个念头 : 一定要想办法救下孩子。她不敢大声呼救 , 怕 惊吓了孩子 , 只好自己默默地挣扎 , 但是身体却纹丝不动。情急中 , 母亲一次次地伸长 着自己的脖子 , 用自己的嘴去衔住儿子……她终于成功了 ! 她用嘴咬住了儿子的衣角 , 用尽全身力气将儿子从铁丝上扯了下来 , 用牙关死死地衔着儿子 , 就这么坚持着 , 坚持 着……
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 那些无奈与寂寥, 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
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
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
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
晨曦中 , 当救援的人们看到这动人的一幕时 , 无不为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 当人们含着眼泪把孩子的衣角从母亲的口中扯出来时 , 鲜血已经浸透了孩子的衣襟。
世界上只有母爱的力量所向披靡。母爱又如春日的阳光 , 美丽而永恒 ; 母爱 犹如春日的小雨 , 温馨而柔韧。
研讨下面问题 : A、听了这段文字 , 你心中都想到了什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