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单味中药第七章 温里药【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方剂学--温里剂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方剂学--温里剂

第七单元温里剂一、A11、阳和汤的组成药物除麻黄、白芥子外,其余是()A.熟地鹿角霜炮姜桂枝甘草B.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甘草C.熟地龟板胶干姜肉桂川芎D.生地真阿胶姜炭桂枝细辛E.熟地鹿角胶炮姜细辛甘草2、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A.柴胡芍药枳实甘草B.桂枝附子细辛甘草C.肉桂附子细辛甘草D.附子干姜甘草E.附子肉桂干姜3、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A.去芍药倍甘草B.去芍药加饴糖C.倍芍药加饴糖D.倍甘草加饴糖E.倍甘草与芍药4、理中丸的君药是()A.炮附子B.干姜C.人参D.白术E.炙甘草5、小建中汤的功用是()A.温中祛寒,补气健脾B.温中散寒,补中益气C.温中补虚,健脾益气D.温中祛寒,理中和气E.温中补虚,和里缓急6、理中丸的功用是()A.温中祛寒,补气健脾B.温中祛寒,和胃止呕C.健脾益气,养胃和中D.健脾益气,渗湿止泻E.温中健脾,和里缓急7、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当归B.附子C.桂枝D.干姜E.甘草8、四逆汤与四逆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柴胡B.枳实C.干姜D.芍药E.甘草9、理中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A.附子B.干姜C.人参D.白术E.甘草二、A21、患者钮某,食欲不振,脘腹冷痛,口水较多,时欲呕吐,大便溏稀,口不渴,舌苔白,脉沉迟。

治宜选用()A.温脾汤B.理中丸C.四逆散D.大建中汤E.桂枝人参汤2、患者贡某,女性。

月经滞后,经前腰腹冷痛,行经时小腹疼痛,喜温,喜柔按,经血中有时夹有小血块,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选用()A.黄芪建中汤B.当归四逆汤C.当归建中汤D.通脉四逆汤E.补阳还五汤3、患者龚某,腹中时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心悸不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治宜选用()A.大建中汤B.小建中汤C.四逆汤D.理中汤E.温脾汤4、患者共某,膝部微微酸痛,局部肿胀,皮色不红,触之不热,伴形寒腰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迟。

方剂学——第七单元 温里剂

方剂学——第七单元 温里剂

方剂学——第七单元温里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温里剂的适用范围温里剂适用于里寒证。

要点二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真热假寒证禁用。

温热药易伤阴血,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应慎用。

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即吐者,可反佐少量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

细目二温中祛寒要点一理中丸《伤寒论》【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

便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或清稀。

3.胸痹、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等属中焦虚寒者。

【组方原理】君:干姜—温阳散寒。

臣:人参—补益脾气。

佐:白术—燥湿运脾。

佐使:炙甘草—补脾益气。

【附方】附子理中丸,本方加附子;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沉寒痼冷,或脾肾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手足厥寒,呕吐泄利,或霍乱吐利转筋等。

桂枝人参汤,本方加桂枝;功用:温阳健脾,解表散寒;主治: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邪者。

要点二小建中汤《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

脘腹拘急疼痛,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神疲乏力;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组方原理】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臣:桂枝—温阳气,祛寒气。

与饴糖相伍,辛甘化阳。

芍药—滋养营阴;与饴糖相伍,酸甘化阴而缓急止痛;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燮理阴阳。

佐: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益脾虚。

佐使:炙甘草—益气补虚,配芍药缓急止痛,又调和诸药。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简便记:桂枝加芍汤+饴糖【附方】黄芪建中汤,本方加黄芪一两半;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主治气虚明显者,症见脘腹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痩,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等。

2019年执业药师资格(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章节题库(常用单味中药——温里药)

2019年执业药师资格(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章节题库(常用单味中药——温里药)

第1篇常用单味中药第7章温里药试卷大题名称:最佳选择题试卷大题说明:1.下列哪项不是附子的性能特点?()A.引火归原B.中补脾阳C.上助心阳D.峻烈有毒E.下壮肾阳【答案】A【解析】附子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

但无引火归原之功。

2.患者,男性,68岁,患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治当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宜选用的药物是()。

A.肉桂B.附子C.干姜D.鹿茸E.吴茱萸【答案】A【解析】肉桂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可用于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治虚寒呕吐、呃逆宜选用丁香配伍()。

A.干姜B.柿蒂C.生姜D.紫苏E.赭石【答案】B【解析】丁香辛温,功能温中散寒降逆;柿蒂苦平,功能降气止呃。

两药相合,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

4.细辛和干姜的共同功效是()。

A.温肺化饮B.祛风散寒C.温中散寒D.回阳E.通窍止痛【答案】A【解析】细辛的功效为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干姜的功效为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5.吴茱萸能散寒止痛,燥湿止泻,又能()。

A.温肺化饮B.疏肝下气C.温通经脉D.补火助阳E.杀虫止痒【答案】B【解析】吴茱萸的功效为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6.不宜用肉桂的病证是()。

A.寒痹腰痛B.热毒疮疡C.寒疝腹痛D.命门火衰E.肾阳不足【答案】B【解析】肉桂辛、甘,热,里有实热之热毒疮疡不宜使用。

7.善温脾阳以治脾胃寒证,并能回阳的药是()。

A.炮姜B.肉桂C.干姜D.生姜E.高良姜【答案】C【解析】干姜能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既能祛脾胃寒邪,又助脾胃阳气,用于治疗脾胃寒证;配附子用于亡阳欲脱。

8.善于治疗寒饮咳喘的药是()。

A.苦杏仁B.葶苈子C.枇杷叶D.干姜E.厚朴【答案】D【解析】干姜能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

9.不属于吴茱萸的主治病证是()。

A.呕吐吞酸B.寒湿脚气C.肝郁化火诸痛证D.寒疝腹痛E.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答案】C【解析】吴茱萸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可用于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寒疝腹痛,经寒痛经;呕吐吞酸;虚寒腹痛泄泻。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第七章 温里药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第七章 温里药

【考点精讲】
1.含义: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2.功效: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或回阳救逆,兼能化痰、燥湿、杀虫、止呃。

3.主治:里寒证包括中焦寒证、心肾阳衰之亡阳证、肾阳虚证、寒凝肝脉之疝痛、风寒湿痹、经寒痛经等。

兼治寒饮咳喘、虫积腹痛等。

4.临床应用
(1)外寒肉侵而有表证者,配解表药;
(2)寒凝气滞者,配行气药;
(3)寒湿内蕴者,配化湿健脾药;
(4)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5)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药。

5.注意事项: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一、附子
二、干姜
三、肉桂
四、吴茱萸
五、花椒
六、丁香
七、小茴香
八、高良姜
九、荜茇。

方剂学习题7温里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方剂学习题7温里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温里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考试样题】A ABC D1.治疗病后中焦虚寒喜唾涎沫者,宜选用(2008 年)A. 四君子汤B.苓桂术甘汤C.吴茱萸汤D.理中丸2.大建中汤的功用是(2010 年)A.温中补虚,益气健脾B.温中补虚,缓急止痛C.温中补虚,降逆止痛D.温中补虚,降逆止呕3.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2016 年)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B.温经散寒,祛瘀养血C.益气温经,和血通痹D.温阳补血,散寒通滞B B D EA.温中补虚,降逆止呕B.温中补虚,降逆止痛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D.温中补虚,和里缓急E.温中行气,燥湿除满1.厚朴温中汤的功用是(2005 年)2.大建中汤的功用是(2005 年)A.桂枝B.干姜C.甘草D. 附子3. 四逆散与四逆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2015 年)4.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中均含有的药物是(2015 年)X A B C D1.腹痛属于中虚脏寒者,治疗宜选的方剂是(2011年)A.小建中汤B. 良附丸C. 附子理中丸D.大建中汤2.具有温中补虚作用的方剂有(2013年)A.吴茱萸汤B.小建中汤C. 四君子汤D.黄土汤3.暖肝煎的组成药物中含有(2015 年)A. 肉桂B.丁香C.吴茱萸D.小茴香4.功能解表温里的方剂有(2017 年)A.小青龙汤B.五积散C.麻黄附子细辛汤D.温中汤【执业医师考试样题】A1B C E1.下列各项,不属理中丸主治范围的是(2007 年)A. 阳虚失血B.脾胃虚寒之腹痛C. 中焦虚寒之小儿慢惊风D.肝胃虚寒之胃脘痛E.脾胃虚寒之胸痹2.小建中汤中配伍芍药的意义是(2008 年)A.益阴养血,柔肝缓急B.养阴复脉,柔肝缓急C.益气养阴,缓急止痛D.益气养血,复脉定悸E.养阴补血,活血通脉3.下列各项中属于四逆汤主治病证临床表现的是(2008 年)A.神衰欲寐B.脐腹疼痛C.心下满痛D.泄利下重E.烦躁欲死4.大建中汤中组成药物是(2009 年)A.生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B.蜀椒、人参、干姜、胶饴C.蜀椒、人参、干姜、炙甘草D.蜀椒、生附子、肉桂、胶饴E.干姜、人参、桂枝、胶饴5.理中丸除温中祛寒外,还具有的功用是(2012 年)A.和中缓急B.和胃止呕C. 降逆止痛D.养血通脉E.补气健脾6.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当归四逆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2012 年)A.生姜、芍药、桂枝B.大麦、桂枝、生姜C.黄芪、桂枝、芍药D.芍药、生姜、大枣E.桂枝、芍药、大枣7.患者,男,58 岁。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温里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3页)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温里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3页)

方剂学第七单元温里剂一、A11、下列方剂组成中不含有生姜、大枣的是A、桂枝汤B、理中丸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E、吴茱萸汤2、当归四逆汤中通草的作用是A、通行经脉B、利水渗湿C、活血利水D、温经散寒E、散寒通络3、当归四逆汤的主治病证是A、脾胃虚寒证B、胃寒呕吐,肝寒上逆证C、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D、心肾阳衰寒厥证E、血虚寒厥证4、组成中有炮姜炭的是A、理中丸B、吴茱萸汤C、半夏泻心汤D、四逆汤E、阳和汤5、以下药物哪项是小建中汤的君药A、桂枝B、生姜C、大枣D、白芍E、饴糖6、以下哪项是当归四逆汤的功用A、温经散寒,养血祛瘀B、温经散寒,养血通脉C、温经补虚,化瘀止痛D、益气温经,和血通痹E、温阳补血,散寒通滞7、理中丸的功用是A、温中祛寒,补气健脾B、温中祛寒,和胃止呕C、健脾益气,养胃和中D、健脾益气,渗湿止泻E、温中健脾,和里缓急8、阳和汤中的君药除了熟地黄,还有的一味药是A、白芥子B、肉桂C、鹿角胶D、麻黄E、姜炭9、下列关于温里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适用于真热假寒证、阴虚证B、失血者应慎用C、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即吐者,可热药冷服或少佐寒凉药D、应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E、适用于外寒入里或寒从中生所致的里寒证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理中丸【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

【该题针对“温里剂”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当归四逆汤【组方原理】佐入通草,通行经脉。

【该题针对“温里剂,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模考系统”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兼见畏寒肢冷者。

【该题针对“温里剂”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阳和汤【组成】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

【该题针对“温里剂”知识点进行考核】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小建中汤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而为君。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第7章-温里药(二)之高良姜等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第7章-温里药(二)之高良姜等

温里药 —— 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八角茴香红豆蔻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而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药物还能助阳、回阳,故可以用治里寒证。

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本经》所谓“疗寒以热药” 之意。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

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高良姜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来源] 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i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

地下根茎横走,棕色或紫色,多节。

茎直立。

叶二列,无叶柄叶片窄条状披针形,长15~30cm,先端渐尖或尾尖,两面光滑无毛,叶鞘抱茎。

圆锥花序顶生,花极密集,花淡红色。

蒴果肉质,球形,熟时橘红色。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

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每节长0.2~1cm,下面有圆形的根痕。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中柱约占1/3。

气香,味辛辣。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暖气吞酸。

花椒Pericarpium Zanthoxyli[来源] 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Zanthoxylum的成熟bungeanum Maxim.或青椒Z.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果皮。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预习:常用单味中药温里药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预习:常用单味中药温里药

(精)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预习:常用单味中药温里药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干姜【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欲脱。

(3)寒饮咳喘。

肉桂【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病证】(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

(2)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4)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5)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主治病证】(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呕吐吞酸。

(5)虚寒腹痛泄泻。

花椒【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虫积腹痛,蛔、蛲虫所致者尤宜。

(3)湿疹,阴痒。

丁香【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治病证】(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小茴香【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病证】(1)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经寒痛经。

(2)胃寒呕吐,寒凝气滞脘腹胀痛。

高良姜【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中寒腹痛、呕吐、泄泻。

荜茇【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胸痹冷痛,龋齿牙痛。

利水渗湿药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病证】(1)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2)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开得胜
1
常用单味中药——第七章 温里药
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量为3~15g 。

干姜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欲脱。

(3)寒饮咳喘。

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

(2)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旗开得胜
2
(4)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5)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吴茱萸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主治病证】
(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呕吐吞酸。

(5)虚寒腹痛泄泻。

花椒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虫积腹痛,蛔、蛲虫所致者尤宜。

(3)湿疹,阴痒。

丁香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治病证】
(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小茴香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病证】
旗开得胜
3 (1)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经寒痛经。

(2)胃寒呕吐,寒凝气滞脘腹胀痛。

高良姜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中寒腹痛、呕吐、泄泻。

荜茇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胸痹冷痛,龋齿牙痛。

旗开得胜
1第一部分 第七章 温里药
一、最佳选择题
1、吴茱萸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 、中寒肝逆之头痛
B 、寒湿脚气肿痛
C 、呕吐吞酸
D 、虚寒腹痛泄泻
E 、肠燥便秘
2、附子与干姜配伍后除温助脾阳,又善
A 、温肺化饮
B 、回阳救逆
C 、温肾助阳
D 、散寒通脉
E 、降逆止呕
3、干姜与细辛均有的功效
A 、温中降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