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1.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药理作用,包括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调节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抑制细胞内酶的活性等。
例如,中药可以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转运和释放来产生镇静和镇痛作用;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抗氧化作用来延缓衰老等。
2.中药的药效物质:中药的药效物质是指中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生物碱、黄酮类、苷类、多糖类等。
这些药效物质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或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等方式产生药理作用。
例如,川芎中的川芎嗪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防治血栓疾病。
3.中药的作用机制:中药产生药理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作用于蛋白质的机理,如靛蓝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作用于离子的机理,如天麻中的麻黄碱通过影响大脑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来产生镇静作用;作用于信号传导的机理,如鲜白菜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来起到抗炎作用。
4.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常与其他中药或西药同时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可以是增效作用、拮抗作用或相互影响吸收、代谢、排出等。
例如,黄芩和金黄合用可具有增强杀菌作用的效果,而黄连和紫草合用则会出现拮抗作用。
5.中药的毒性与安全性: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其毒性与安全性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中药的毒性通常与其有效成分、药物剂量、用药途径等因素有关。
了解中药的毒性和安全性,有助于合理应用中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
综上所述,中药药理学的必考知识点包括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中药是中国传统药学的一部分,主要由动、植、矿物为原料,经加工炮制后使用。
中药药理作用是指中药通过与人体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各种生理和药理效应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及其主要药理作用。
1. 人参(Radix Ginseng)主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酸等成分。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疲劳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抗衰老作用,能够促进细胞活力和延缓衰老进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具有降低血压、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肌功能的作用。
2.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主要成分有川芎素、蔗糖酶、维生素B12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排出体内淤滞物质;调经作用,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3. 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主要成分有五味子酸、五味子醇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力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保护肝脏作用,可以预防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抗氧化作用,具有抗衰老、延缓衰老的效果。
4.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苷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镇咳祛痰作用,可以减少咳嗽和缓解呼吸道炎症;抗溃疡作用,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5. 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主要成分有蓝花苷、大黄素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滋养肝肾作用,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改善肾功能;补血作用,可以调节血液成分和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抗自由基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伤。
6. 木瓜(Fructus Chaenomelis)主要成分有木瓜酶、维生素C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消化作用,可以增强胃肠蠕动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降血压作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
500种中药药理作用

500种中药药理作用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药理作用。
以下是描述500
种中药药理作用的内容:
中药药理是对中药物质与生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中药药理作用可以通
过影响细胞、器官和整个生物系统的功能来实现。
以下是500种中药的部分药理作用描述:
1.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2. 白芍:具有收敛止泻、解热镇静的作用。
3. 黄连: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
4. 红参: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5. 何首乌:具有滋补肝肾、润燥黑发的作用。
6.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
7. 人参:具有强壮体力、增加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8. 陈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脾开胃的作用。
9. 桑叶: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
10. 银杏叶:具有抗氧化、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这些中药以及其他500种中药具有各自独特的药理作用,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病症及使用方法来确定合适的用药。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提供的中药药理作用仅仅是一小部分,每种中药还有更
多其他作用,而且中药的药理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证实。
在使用中药时,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的建议,并按照其指导合理使用。
中药药理学基础第五章 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

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三、祛风湿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四、祛风湿药代表方药的药理作用
一、概述
1.概念 2.分类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1.抗炎 2.镇痛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三、祛风湿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四、祛风湿药代表方药的药理作用
独活 【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镇痛、抗炎作用 3.镇静、催眠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5.兴奋呼吸作用 6.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5-1 解表药 §5-2 清热药 §5-3 泻下药 §5-4 祛风湿药 §5-5 利水渗湿药 §5-6 温里药 §5-7 理气药 §5-8 活血化瘀药 §5-9 化痰止咳平喘药 §5-10 补虚药 §5-11 其他中药
学习目标
1.掌握解表药的药理作用; 2.熟悉解表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3.熟悉解表药代表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四、利水渗湿药代表方药的药理作用
五苓散 【药理作用】 1.利尿 2.对肾功能的影响 3.降血压 4.调节代谢作用 5.止泻作用 6.其他作用
本节笔记
思考与练习
1.思考:茯苓和猪苓都有抗辐射的作用,它们的 抗辐射机制是什么?两者的机制是否相同?
2.练习:比较祛风湿药与利水渗湿药药理作用的 异同。
思考与练习
1.思考:祛风湿药抗感染作用的表现有哪些?作 用机制是什么?
2.练习:请列举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2.熟悉利水渗湿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3.熟悉利水渗湿药代表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三、利水渗湿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四、利水渗湿药代表方药的药理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补虚药的药理作用; 2.熟悉补虚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3.熟悉补虚药代表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常用清热药作用简介(中药药理学课件)

药理作用
4. 增强免疫力 (1)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炎性细胞的 吞噬功能。 (2)激活T淋巴细胞功能,提高淋巴细胞 的转化率。
药理作用
5. 其他作用 (1)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2)止血作用 (3)抗早孕作用
1. 呼吸道感染
现代应用
2. 小儿肺炎
3. 与黄连、黄芪、连翘配伍治疗多种感染性疾 病,如急性痢疾、皮肤化脓性感染、急慢性湿 疹、传染性肝炎等。
现代应用
青蒿
青蒿
主要成分:倍半萜类的青蒿素等、黄酮香豆素类、挥发性成分。 功效: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 1.抗病原微生物 ❖ 2.抗疟原虫 ❖ 3.抗内毒素 ❖ 4.抗炎 ❖ 5.解热、镇痛
药理作用
疟原虫生活史
❖ 1.疟疾 ❖ 2.高热 ❖ 3.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 ❖ 4.慢性支气管炎
现代应用
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葡萄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如伤寒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
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及放化 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症状等。 金银花在体内、体外有较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药理作用
2. 抗内毒素 金银花能减少内毒素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对内 毒素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并加速内毒素从 血中清除。 3. 抗炎、解热 金银花对角叉菜胶、新鲜鸡蛋清引起的大鼠足 趾肿胀和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肿均有抑制作用 ,既能减少炎症渗出,也可减少炎症增生。 金银花具有明显退热作用。
+
+
+
抗血小板聚集、保肝利胆
+
+
抗心律失常、抗溃疡
+
+
保肝
+
保肝利胆、抗溃疡
+
+
中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
在中药中,有些成分具有药理活性,在人体内能产生一定的生理作用。
一般来说,中药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效应: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干预人体的生理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柴胡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病情,并且调节脏腑功能,减轻胃肠等方面的不适。
2. 治疗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对体内病理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增加人体抗氧化能力,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3. 抗菌作用:很多中药物质可以产生抗菌和抗炎作用,有效地控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例如,黄连能够杀灭一些细菌和病毒,降低发热和其他症状。
4. 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中药可以针对生理机制的不同环节产生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鱼腥草可以改善肝、肾、心等器官的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例如,人参可以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人体防御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是需要结合具体的药物和病情来综合考虑的,对于长期使用或者对某些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中药二——中药药理作用总结

药理作用:辛温解表药麻黄: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兴奋中枢。
桂枝:促进发汗、解热、扩张皮肤血管、抗菌、抗病毒、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增加冠脉血流量、强心、利尿、健胃、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肿瘤。
细辛: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辛凉解表药葛根:解热、扩张皮肤血管、镇静、抗过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循环、抗缺氧、降血压。
柴胡:解热、镇静、镇痛、镇咳、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消化道溃疡。
清热泻火药知母:解热、抗菌、抗炎、镇静、抗肿瘤、降血糖、抑制钠-钾-ATP酶、降低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栀子: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镇痛、抑制中枢、降血压、保肝利胆、促进胰腺分泌、利尿、减少胃液分泌、泻下、止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清热燥湿药黄芩: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促进细胞免疫、抗过敏、降血脂、护肝、利胆、利尿、镇静、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抗肿瘤。
黄连:解热、抗菌、抗病毒、抗原虫、抗炎、抗过敏、促进免疫功能、抗肿瘤、抗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降血压、抑制胃肠平滑肌、抗溃疡、利胆、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中枢。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镇静、抗菌、抗炎、促进免疫功能、降血糖、抑制钠泵、利尿、降低耗氧量、抗凝、止血、降血压、抑制心脏、抗皮肤真菌。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解热、降血脂、利胆、保肝、兴奋子宫、抗早孕、抗艾滋病毒、抗肿瘤。
大青叶: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促进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及抑制心肌收缩。
牛黄:抗病毒、抗炎、抗惊厥、镇静、镇痛、强心、抗实验性心律失常、降血压、解毒、调节胆汁排泄、保肝。
鱼腥草: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促进免疫功能、抗肿瘤、镇咳平喘、镇静。
清虚热药青蒿:抗菌、抗病毒、抗疟原虫、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痛、抗肿瘤、祛痰、镇咳、平喘。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1.请用现代医学语言说明四气的的基本作用(并举例说明)问答题中药四气(四性)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根据药性,中药分为寒凉药和温热药两大类。
四气对机体的影响具体如下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天麻有镇静作用;地龙有镇静抗惊厥作用;部分温热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麻黄兴奋中枢;人参增加中枢兴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B.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例知母,增加M受体合成;降低交感神经的功能:使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使机体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
部分温热药提高交感神经的功能;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例麻黄兴奋α受体,升高血压;黄芪增加β受体等。
C.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部分温热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①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例人参.等)②增强甲状腺功能.(例附子等);③增强性腺功能,(例冬虫夏草、淫羊藿等)。
部分寒凉药抑制内分泌功能。
例:龟板等。
D.对基础代谢的影响部分寒凉药降低机体的代谢, 使产热、耗氧量等↓例知母抑制机体代谢,使机体产热减少,解除低热部分温热药提高机体的代谢, 使产热↑,耗氧量等↑;例附子提高机体的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解决怕冷E.部分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金银花、黄芩、黄连、柴胡等均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
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等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2.人参问答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①增强学习记忆功能: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b1和Rg1.作用机制是:A.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B.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
C.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合成D.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的合成和释放,增加脑内M受体数目,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
E.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脑重量及大脑皮层厚度,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提高突触效能和结构的可塑性。
②中枢神经功能双向调节: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通过调节,使兴奋与抑制过程得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1.1麻黄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1.2柴胡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1.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2.2黄连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2.3金银花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2.4穿心莲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2.5牡丹皮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2.6知母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3.平肝药的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降压,解热、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3.1天麻主要药理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降压,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脑血管功能、保护神经系统,益智和延缓衰老其他药理作用:抗肝损伤,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镇痛、抗炎,对心脏的作用(抗心肌缺血、抗心律不齐)3.2钩藤主要药理作用:降压,镇静、抗惊厥、抗癫痫,对脑的保护作用,戒毒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其他药理作用:抗心律失常,对平滑肌组织作用,抗氧化3.3地龙主要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降压,抗血栓、改善血液循环,解热,平喘其他药理作用:促进创伤愈合,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4.理气药的药理作用:对胃肠道的双向调节作用,对消化液及胆汁分泌的作用,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4.1枳实与枳壳主要药理作用: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抗胃溃疡其他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心脏的作用,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重要器官血流量的影响)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利尿4.2青皮主要药理作用: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利胆,祛痰、平喘其他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升压,抗休克,兴奋心脏)4.3香附主要药理作用:对子宫的抑制作用,雌激素样作用,对胃肠道和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利胆,镇痛、抗炎,其他药理作用:解热,抑制中枢作用,降压、强心5.开窍药的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脑保护,扩张冠脉,抗炎5.1麝香主要药理作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抗脑缺氧,抗炎、镇痛,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兴奋子宫其他药理作用:对肾上腺素β受体的作用,对免疫功能的调节5.2冰片主要药理作用:促渗作用(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皮肤黏膜、从消化道吸收)心肌保护作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脑保护作用,抑菌,抗炎5.3石菖蒲主要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催眠、益智、抗惊厥)调节平滑肌,抑制心脏6.温里药的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对心率的影响、扩张血管、抗休克)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影响胃肠运动,促消化,利胆、止吐、抗溃疡,)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作用6.1附子主要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增强β受体、cAMP系统的反应性,抗炎、镇痛,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其他药理作用:镇静,局麻,增强免疫6.2干姜主要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抗溃疡,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止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抗炎,镇痛其他药理作用:抗缺氧,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6.3肉桂主要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胃肠运动的作用,抗溃疡)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镇痛、镇静、抗惊厥、解热,抗炎7.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抗炎,镇痛,影响免疫功能7.1独活主要药理作用:抗炎,镇痛、镇静,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其他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肿瘤,解痉,抗衰老7.2雷公藤主要药理作用:抗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肿瘤,抗生育,杀虫抗菌对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对神经肌肉的双向调节作用,对肾小球滤过膜有保护和修复功能7.3秦艽主要药理作用:抗炎,解热、镇痛,抗过敏,抗菌,降压,利尿,保肝利胆其他药理作用:升高血糖,镇静,导泻,兴奋子宫8.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抗凝血)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抗组织缺血性损伤,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抗炎、镇痛、兴奋子宫8.1丹参主要药理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降血脂)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镇静,抗肝损伤,改善肾功能,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8.2川芎主要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脑缺血,抗心肌缺血,扩血管、降血压8.3延胡索主要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痛,镇静,)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消化性溃疡8.4益母草主要药理作用:兴奋子宫,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对泌尿系统的影响8.5银杏叶主要药理作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松弛平滑肌,平喘其他药理作用:清除自由基,促进学习记忆、改善脑功能8.6莪术主要药理作用:抗肿瘤,抗血栓,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抗炎、镇痛,抗肝纤维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抗早孕,抗辐射8.7水蛭主要药理作用:抗血栓,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实验性脑内血肿吸收9.收涩药的药理作用:收敛,抗菌,止泻9.1五味子主要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保肝,对胃肠道的作用,抗衰老,对免疫系统的作用9.2山茱萸主要药理作用:降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10.止咳化痰平喘药的药理作用:祛痰,止咳,平喘10.1桔梗主要药理作用:祛痰、镇咳,抗炎,镇痛、解热其他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降血糖和降胆固醇,增强免疫,镇静10.2半夏主要药理作用:镇咳、祛痰,催吐和镇吐,抗肿瘤,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胃液的影响,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其他药理作用:抗生育和抗早孕,抗心律失常,对实验性矽肺的影响,糖皮质激素样作用,降血脂10.3苦杏仁主要药理作用:祛痰、镇咳、平喘,润肠通便,抗炎其他药理作用:镇痛,抗溃疡,抗肿瘤,增强免疫11.止血药的药理作用: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凝血过程,促进血小板聚集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抗凝血11.1三七主要药理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溶血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心脏的作用,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心肌肥厚)抗炎,抗肿瘤,保肝(抗急性肝损伤,抗慢性肝纤维化,利胆)其他药理作用:延缓衰老、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物质代谢的影响(降血糖,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核酸合成)11.2蒲黄主要药理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降血压)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样的免疫抑制作用12.泻下药的药理作用:泻下,利尿,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12.1大黄主要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泻下,对胃的作用,保肝利胆,对实验性胰腺炎的作用)抗病原体,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抗炎,抗肿瘤其他药理作用:利尿、改善肾功能,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12.2芒硝主要药理作用:泻下,抗炎,利尿,抗肿瘤,利胆12.3火麻仁主要药理作用:润肠通便,降血脂,降压,抗炎、镇痛其他药理作用:保护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抗血栓形成13.安神药的药理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降压13.1酸枣仁主要药理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脂质过氧化,增强免疫其他药理作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抑郁,抗炎,改善记忆,抗肿瘤14.芳香化湿药的药理作用: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抗病原微生物14.1厚朴主要药理作用: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保肝,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其他药理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肌松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抗肿瘤14.2苍术主要药理作用: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抑菌,抗炎,镇痛,利尿,免疫抑制作用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抗缺氧,抗心律失常,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促进骨骼钙化14.3广藿香主要药理作用:抑制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病原微生物其他药理作用:细胞毒活性15.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利尿,保肝利胆,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影响代谢,降血压15.1茯苓主要药理作用:利尿,镇静,影响胃肠功能,保肝影响免疫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强细胞免疫反应,茯苓多糖体能使免疫器官胸腺、脾及淋巴结重量增加)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15.2泽泻主要药理作用:利尿,抑制肾结石的形成,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降血糖,抗炎对心血管的作用(降血压,对心脏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其他药理作用:影响免疫功能15.3茵陈主要药理作用:利胆,保肝,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利尿,解热、抗炎其他药理作用: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镇痛16.消食药的药理作用:助消化,调节胃肠运动16.1山楂主要药理作用:助消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强心,降压)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影响免疫功能16.2鸡内金主要药理作用: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动脉粥样硬化17.补虚药的药理作用:1.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功能、免疫调节功能)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调节神经功能0)3.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调节糖代谢,调节脂质代谢)5.延缓衰老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7.对造血系统功能的影响8.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9.抗肿瘤17.1人参主要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影响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水平)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对血管及血压的影响,抗休克作用)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核酸及蛋白质合成,降血脂,调节血糖水平)抗肿瘤,延缓衰老,抗应激其他药理作用:抗溃疡,保肝17.2黄芪主要药理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心脏的作用,对血管及血压的影响)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抗自由基、延缓衰老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保肝,抗溃疡)抗病原微生物,利尿及肾保护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抗骨质疏松17.3甘草主要药理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抗溃疡,保肝,解痉)解毒,抗炎,镇咳祛痰,抗病原微生物其他药理作用:抗心律失常,抗肿瘤,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17.4当归主要药理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梗死后纤维化,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血压)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他药理作用:抗辐射,抗损伤,保肝17.5何首乌主要药理作用: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泻下,保肝)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17.6枸杞子主要药理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延缓衰老,保肝,降血糖、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17.7麦冬主要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改善心功能,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降血糖,抗过敏、平喘,镇静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及抗辐射17.8淫羊藿主要药理作用:增强性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骨生长,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其他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强心、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血糖、降血脂17.9冬虫夏草主要药理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性激素样作用,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延缓衰老,保护肾功能,平喘,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