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磁粉检测专题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技术(无损检测课件)

第3节 磁粉检测技术
磁粉检测的基本步骤?
基本步骤
磁粉检测的基本步骤
预处理; 磁化工件;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磁痕分析与评定; 退磁; 后处理;
第3节 磁粉检测技术
磁粉
按磁痕观察分为荧光磁粉 和非荧光磁粉;
按施加方式分为湿法磁粉 和干法磁粉;
பைடு நூலகம்
标准试块
用途
➢ 用于检验磁粉探伤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 ➢ 用于检测被检工件表面的磁场方向,有效磁化范围和大致的有效磁 场强度; ➢ 用于考察所用的探伤工艺规程和操作方法是否妥当; ➢ 当无法计算磁化规范时,可大致确定较理想的磁化规范 类型 ➢ A型、C型、D型和M1型四种
型试片的工件原理
将A型试片刻槽的一面紧贴(用透明胶纸粘贴紧)在被检工 件表面,当工件磁化后,工件表面的A型试片也被磁化,并 在试片刻槽处形成漏磁场,当进行湿法连续检验时,在A型 试片上可以观察到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两条清晰圆弧形磁痕。 如果继续增大磁化电流,则圆弧形磁痕的长度就沿着刻槽增 长,磁痕高度也增加。因此,根据A型试片上的磁痕显示, 就可以判断工件表面的磁场方向和大致的有效磁场强度。
磁粉检测ppt课件

转磁场最大幅值方向正交的机会,因此可获得最强的缺陷漏磁场。
第四章 磁粉检测
二、 磁化电流 为了在工件上产生磁场而采用的电流称为磁化电流。 磁粉 检测采用的磁化电流有交流、 直流和整流电流。
24
第四章 磁粉检测
(一)交流磁化
优点:(1)交流电的趋肤效应可提高检测表面缺陷的灵敏度;
(2)交流磁化的磁场随时间变化,可实现复合磁化;
为磁滞回线。根据磁滞回线形状的不同,可以把铁磁性材料划 分为软磁性和硬磁性材料两类。
软磁性材料的磁滞特性不显著。矫顽磁力很小,剩磁非常容 易消除;
硬磁性材料的磁滞特性则非常显著,矫顽磁力和剩磁都很大, 适于制造永久磁铁。
9
第四章 磁粉检测
影响磁特性的主要因素:
铁磁性材料的晶格结构不同,其磁性会有显著改变。在常温下,面心立 方晶格的铁是非磁性材料,体心立方晶格的铁则是铁磁性材料。除此以 外,材料的合金化、冷加工及热处理状态都会影响材料的磁特性。例如: (1)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碳钢的矫顽力几乎呈线性增大,而最大
10
第四章 磁粉检测
二、漏磁场
漏磁场是指被磁化物体内部的磁力线在缺陷或磁路截面 发生突变的部位离开或进入物体表面所形成的磁场。
漏磁场的成因在于磁导率的突变。若被磁化的工件上存在缺陷,由 于缺陷内所含的物质一般有远低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因而造成了缺陷 附近磁力线的弯曲和压缩。如果该缺陷位于工件的表面或近表面,则部分 磁力线就会在缺陷处逸出工件表面进入空气中,绕过缺陷后再折回工件, 由此形成了缺陷的漏磁场。如果在漏磁场处撒上 磁导率很高的磁粉,因为磁力线穿过磁粉比穿过 空气更容易,所以磁粉会被该漏磁场吸附。
16
第四章 磁粉检测
(一)周向磁化
磁粉检测检测方法

磁粉检测检测方法1.1 检测方法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表5所示。
表5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施加磁粉的载体干法(荧光、非荧光)、湿法(荧光、非荧光)施加磁粉的时机连续法、剩磁法磁化方法轴向通电法、触头法、线圈法、磁轭法、中心导体法、偏心导体法、复合磁化法(交叉磁轭法或交叉线圈)1.2 干法1.2.1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电流或磁轭进行连续法检测的情况;采用干法时,应确认检测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
1.2.2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动或电动喷粉器以及其他合适的工具来进行。
磁粉应均匀地撒在工件被检面上;磁粉不应施加过多,以免掩盖缺陷磁痕。
在吹去多余磁粉时不应干扰缺陷磁痕。
1.3 湿法1.3.1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
采用湿法时,应确保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湿润。
1.3.2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1.4 连续法采用连续法时,磁粉或磁悬液的施加和磁痕显示的观察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且停施磁粉或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磁化通电的时间一般为1s~3s,且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
1.5 剩磁法1.1.1剩磁法主要用于材料矫顽力大于或等于1kA/m,且磁化后其保持的剩磁场大于或等于0.8T的被检工件检测。
1.1.2采用剩磁法时,磁粉或磁悬液应在通电结束后施加,一般通电时间为0.25s~ls。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之前,任何铁磁性物体不得接触被检工件表面。
1.1.3采用交流磁化法时,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以确保工件的磁化效果。
1.6 交叉磁轭法1.6.1使用交叉磁轭装置时,四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保持良好贴合,其最大间隙不应超过0.5mm。
连续拖动检测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一般不应大于4m/min。
1.6.2 使用交叉磁轭一般采用移动的方式磁化工件,磁悬液的施加应覆盖工件的有效磁化场范围,并始终保持处于润湿状态,以利于缺陷磁痕的形成。
磁粉检测全部+讲解学习

磁粉检测全部+讲解学习第⼀章绪论1.1、能形成磁粉显⽰的零件结构或形状上的间断叫做---------不连续性1.2、磁粉检测与渗透检测元件检测主要区别是---------检测原理不同1.3、以下关于磁敏元件检测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磁敏元件检测法获得不连续性(包括缺陷)深度的信息。
1.4、磁粉检测在下列哪种缺陷的检测不可靠--------埋藏的很深的⽓孔,⼯件表⾯浅⽽宽的划伤,针孔状的缺陷和延伸⽅向与磁感应线⽅向夹⾓⼩于20度⾓的缺陷。
1.5、磁粉检测优于涡流检测的地⽅--------能直观的显⽰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和严重程度-。
1.6、磁粉检测优于渗透检测的地⽅---------能检出表⾯夹有外来材料的表⾯不连续性;对单个零件检测快,可检出近表⾯的不连续性。
1.7、承压设备对铁磁性材料⼯件表⾯和近表⾯缺陷的检测宜优先选择磁粉检测,主要是因为---------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攻坚的表⾯和近表⾯缺陷具有很⾼的灵敏度,可发现微⽶级宽度的⼩缺陷。
1.8、对检测有⾊⾦属管⼦表⾯缺陷最合适的⽅法是---------涡流法。
1.9、被磁化的⼯件表⾯有⼀裂纹,使裂纹吸引磁粉的原因是------漏磁场。
1.10、漏磁场检测的试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试件有磁性。
1.15、通常把影响⼯件使⽤的不连续性称为缺陷,所以不连续性和缺陷的概念不是不同的。
1.16、磁粉检测和检测元件检测都属于漏磁场检测。
1.17、磁粉检测的基础是不连续性处漏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
1.18、磁粉检测可以检测沉淀硬化不锈钢材料,不能检测奥⽒体不锈钢材料1.19、采⽤磁敏元件检测⼯件表⾯的漏磁场时,探测的灵敏度和检查速度及⼯件⼤⼩⽆关。
1.20、如果被磁化的试件表⾯存在裂纹,使裂纹产⽣漏磁场的原因是磁⼒线的不连续性导致磁⼒线发⽣弯曲。
1.21、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表⾯开⼝⽓孔的检测灵敏度要低于渗透检测。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考试题库之判断题

1。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总比其幅值要大。
()2.磁畴的存在是铁磁介质具有各种磁特性的内在根据。
()3.磁化电流去掉后,试件上保留的磁感应强度称为矫顽力.()4。
用交流电和直流电同时磁化工件称为复合磁化.复合磁化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摆动磁场。
()5。
矫顽力是指去除剩余磁场所需的反向磁场强度.()6。
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较大的磁导率,因此在建立磁通时,它们具有很高的磁阻。
()7.狭窄的磁滞回线说明试件的材料是高碳钢。
()8。
磁滞回线只有在交流电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因为需要去除剩磁的矫顽力.()9。
在建立磁场时,具有高磁阻的材料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顽磁性.()10。
漏磁场强度的大小与试件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有关。
()11.在铁磁性材料中,磁感应线与电流方向成90°角。
()12。
在非铁磁性材料中,磁感应线与电流方向成90°角。
()13.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不但和外加磁场强度有关,而且与其磁化历史状况有关。
()14。
当使用直流电时,通电导体外面的磁场强度比导体表面上的磁场强度大.()15。
直径相同的磁性导体和非磁性导体,当通以相同强度的直流磁化电流时,在导体外径向距离相同处,磁性导体比非磁性导体的外磁场强度要大得多。
()16。
磁性和非磁性实心导体以外的外磁场强度的分布规律是相同的。
()17.当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同时施加在一个试件上,产生的合磁场的强度等于两个磁场强度的代数和。
()18。
铁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和外加磁场强度成正比。
()19。
铁磁性材料经淬火后,其矫顽力一般说要变大.()20.用不同半径的实心棒代替空心导杆对空心试件进行正中放置穿棒法磁化时,即使磁化电流相同,对试件的磁化效果也是不同的()21.铁磁性材料感应的周向磁场强度,其表面上的磁感应强度为最小。
()22。
被磁化的试件表面有一裂纹,使裂纹吸引磁粉的原因是裂纹的高应力。
()23。
应用磁粉探伤方法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缺陷的灵敏度较高;对于近表面缺陷,则缺陷距表面埋藏深度越深检测越困难()24。
磁粉检测试题选择

磁粉检测试题选择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1.1我国发明的(C)适用于检测小孔内壁的早期疲劳裂纹。
A.永久磁铁法B.油一白法C.橡胶铸型法D.旋转磁场法1.2哪一条不是磁粉检测优于渗透检测的地方(D)。
A.检测缺陷重复性好B.单零件检测快C.可以检出近表面不连续性D.可以检测非金属材料的表面缺陷1.3磁粉检测灵敏度很高,可以发现(D)级宽度的小缺陷。
A.分米B.厘米C.毫米D.微米1.4检测钢材表面缺陷最方便的检测方法是(C)。
A.射线检测B.超声波检测C.磁粉检测D.渗透检测1.5能够进行磁粉检测的材料是(A)。
A.碳素钢B:奥氏体不锈钢C.黄铜D.铝1.6工件磁粉检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D)。
A.电阻小B.检测面能用肉眼观察C.检测面必须光滑D.工件必须是铁磁性材料1.7磁粉检测可以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的(D)。
A.厚度变化B.材质变化C.材料分选D.表面缺陷和近表面缺陷1.8工件正常组织结构或外形的任何间断,叫做(A)。
A.不连续性B.缺陷C.漏磁场D.缺欠1.9磁粉检测对下列哪种缺陷的检测不可靠(B)。
A.表面折叠B.埋藏较深的气孔C.表面裂纹D.延伸到表面的未熔合1.10被磁化的工件表面有一裂纹,使裂纹吸引磁粉的原因是(C)。
A.矫顽力B.多普勒效应C.漏磁场D.异性相吸1.11铁磁性材料工件的表面检测宜优先选择磁粉检测的原因,主要是(C)。
A.能直观地显示和观察缺陷的位置、形状、大小和严重程度B.结合使用各种方法,几乎不受工件大小几何形状的影响C.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工件表面和近表面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表面不开口的缺陷也可检出,可发现微米级宽度的小缺陷D.磁粉检测不污染工件2.1存在于被磁化物体或通电导体的内部和周围具有磁力作用的空间叫做(B)。
A.磁性B.磁场C.磁场强度D.磁感应强度2.2在磁体内,磁力线由(B)。
A.N极到S极B.S极到N极C.正极到负极D.负极到正极2.3在被磁化的工件上,磁力线离开和进人的部位叫(C)。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基本原理(无损检测课件)

磁化规范
制定磁化规范的方法: ➢ 用经验公式计算; ➢ 用仪器测量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 ➢ 测绘钢材磁特性曲线; ➢ 用标准试片确定大致的磁化规范。
第2节 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
1. 磁粉检测原理
磁粉检测原理
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 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 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 生局部畸而产生漏磁场,吸 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 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 的磁痕,从而显示不连续的 位置、形状和大小。
2. 使用范围
磁粉检测适用范围
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目视难以 看出的不连续性(长0.1mm,宽为微米级的裂纹);
未加工的原材料、加工的半成品、成品工件及在役或使用 过的零部件进行探伤,还能对板材、型材、管材、棒材、 焊接件、铸件及锻件进行探伤;
可以发现裂纹、夹杂、发纹、白点、折叠、冷隔和疏松等 缺陷。
第2节 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
磁化电流
为了在工件上产生磁场而采用的电流称为磁化电流。 方法:交流电、整流电、直流电和冲击电流。
磁化电流特点
交流电磁化湿法检验,对工件微小缺陷检测灵敏度高; 交流电的深入深度低于整流电和直流电; 交流电用于剩磁法检验时,应加装断电相位控制器; 交流电磁化连续法——有效值电流,剩磁检验——峰值电流; 整流电流中交流分量越大,检测近表面较深缺陷的能力越小; 单相半波整流电磁化干法检验,对工件近表面缺陷检测灵敏度高; 三相全波整流电可检测工件近表面较深的缺陷; 直流电可检测工件近表面最深的缺陷; 冲击电流只能用于剩
磁化规范
制定磁化规范考虑的因素 ➢ 工件的材料、热处理状态和磁特性——确定采用连续法还
是剩磁法及相应的磁化规范; ➢ 工件尺寸、形状、表面状态和欲检缺陷的几何形状和位
磁粉检测

2.2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
图3-8 荧光法
2.2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
按介质种类分类
图3-9 非荧光法
2.2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
(1)干法 干法采用特制的干燥磁粉,利用空气作分散介质,将磁 粉施加在已被磁化的工件表面,工件上的缺陷漏磁场将吸附磁粉 形成缺陷的磁粉显示图像,如图3-10所示。 (2)湿法 湿法检测过程中将磁悬液分布在工件表面上,利用载液 流动和漏磁场对磁粉的吸引,显示出缺陷形状和大小,如图3-11所 示。
图3-17 磁粉检测工艺流程图
3 磁粉检测装置
1 磁粉检测设备的分类 2 磁粉检测设备的主要组成 3 磁粉 4 磁悬液 5 标准试块 6 测量设备与器材
1 磁粉检测设备的分类
1.固定式磁粉检测机
图3-18 固定式磁粉检测机
1 磁粉检测设备的分类
2.移动式磁粉检测机 便携式磁粉检测机
图3-19 移动式磁粉检测机
2 磁粉检测方法
2.1 磁化电流的选择 2.2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 2.3 磁化方法 2.4 磁粉检测的工艺流程
2.1 磁化电流的选择
表3-1 磁化电流峰值与磁化电流表指示换算关系
1.交流电检测特点 2.整流电检测特点
2.2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
1.按施加磁粉的时机分类 (1)剩磁法 剰磁法是在停止磁化后将磁悬液施加到工件上,利用 工件中的剩磁进行检测的方法。
图3-10 干法
2.2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
图3-11 湿法
2.3 磁化方法
1.周向磁化
图3-12 周向磁化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名称 材料牌号 工序安排 探伤设备
换热器管箱 Q235B
表面检验合格后 CYE-1A、CY-1000磁探机
检验方法
交流、连续法
磁化规范
磁粉、载液 磁悬液实测浓
度
紫外光辐照度 或试件表面光 照度
探伤方法标准
1、I=3.5-4.5倍触头间距 2、 >44N
黑磁粉、水悬液 1.2~2.4ml/100ml
问题4:针对该工件的检测,怎样确定磁化顺序? 答:①考虑到该工件磁化后需要退磁,为了能够 测量退磁后工件的剩磁大小,所以应先进行周向 磁化,后进行纵向磁化; ②考虑到该工件需进行多次磁化,无论周向或纵 向磁化,前一次磁化的剩磁会对后一次磁化造成 影响,所以应按照电流由小到大的顺序磁化; ③故确定磁化顺序为:轴向通电法①-②-线圈法 ①-②-③-④。
试件表面光照度≥1000lx
NB/T47013.4-2015
产品规格(mm) 检测部位
表面预清理要求 标准试片
磁化方法
磁化时间
磁悬液施加 方法及操作要求
见图 内表面焊缝、外表面角焊缝
砂轮打磨清除飞溅、焊渣 A-30/100 1、触头法 2、磁轭法
1~3S
在通电的同时喷洒磁悬液,停止 浇洒后再通电数次。
磁化操作附加说明:
解题思路: ①对于工艺题、综合题,解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 弄清工件的结构、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确定可 能产的缺陷(横向、纵向、表面、近表面); ②然后根据缺陷情况及题目要求确定磁化方法; ③再确定检测方法(连续—灵敏度最高、剩磁— 效率高、湿、干) ④最后才可能计算出磁化规范。 ⑤同时,相应的设备选择、磁化时间、磁粉种类 都能确定了。
热处理状态
消除应力热处理
技 检测方法 湿式连续法 磁化方法 术
磁轭法
电流种类 交流电
要
提升力≥45N并
求
磁化规范
利用A型试片校 验灵敏度
执行标准
NB/T47013.4 -2015
合格级别
I级
工件表面 光照度
1000Lx 检测比例
100% 检测时机
焊后24 小时
设 备 磁探仪
CYE—1型
磁悬液配制 非荧光磁粉油
③Φ100mm轴及Φ100mm齿轮: L/D =(200+280+350+260+80+60)/100=12.3 Y=(300/100)2=9(中充填) Il =(1690×150/6×12.3-5)/5=737( A) Ih =(35000/12.3 +2)/5=490( A) IΦ100=[Ih·(10-Y)+Il·(Y-2)]/8=[490×(10-9)+737× (9-2)]/8=1074(A) IΦ100=1074(±10%)( A) ④Φ120mm轴 L/D =(200+280+350+260+80+60)/120=10.3 Y=(300/120)2=6.25(中充填) Il=(1690×150/6×10.3-5)/5=893( A) Ih =(35000/10.3 +2)/5=569( A) IΦ120=[Ih·(10-Y)+Il·(Y-2)]/8=[569×(10-6.25) +893×(6.25-2)]/8=1068(A) IΦ120=1608(±10%)(A)
线圈法:(低充填时,工件正中放置) ①Φ80mm轴 L/D =(200+280+350+260+80+60)/80=15.4,取 15 Y=(300/80)2=14.1(低充填) IΦ80=(1690×150/6×15-5)/5=597( A) IΦ80=597(±10%)( A) ②Φ250mm齿轮 L/D =(200+280+350+260+80+60)/250=4.92 Y=(300/250)2=1.44(高充填) IΦ250 =(35000/4.92 +2)/5=1012( A) IΦ250=1012(±10%)( A)
磁化与喷
利用磁轭沿焊接接头交叉移动,确保检测
磁 洒磁悬液 到所有位置。在磁化的同时喷洒磁悬液,磁化
2
时间1~3秒在磁悬液停止流动后,再结束磁化。
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 其有
效宽度为两极连线两侧各1/4极距的范围内 磁化
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0%的重叠。
化
试片校核 使用A1-30/100型试片,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 朝外,并保持与被检工件有良好的接触。
试件表面辐照度≥1000μW/cm2
产品规格 检测部位 表面预清理要 求 标准试片
磁化方法
磁化时间 磁悬液施加方 法及操作要求
缺陷记录方式
M48×310 外表面 清除工件表面影响 磁痕显示的物质 用场强计测量工件表面切 线磁场强度≥14.4KA/m 线圈法
0.25s~1s
磁悬液应在通电结束后再 施加
问题2:该工件外表面角焊缝如采用触头法 检测,是否需按法兰厚度来选择磁化电流? 为什么? 答:该角焊缝工件属于不等厚结构,采用 触头法检测时,不用按法兰厚度来选择磁 化电流。
因为在法兰中电流的绝大部分是沿与 薄板厚度相近的表层中流过,所以应按薄 板厚度确定磁化规范,即(3.5~4.5)倍 触头间距。同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 来校正。
照相法
检测方法标准
NB/T47013.4-2015
质量验收等级
1级
不允许缺陷
1不允许任何裂纹;不允许任何横向显示;不允许线性缺陷磁痕。 2圆形缺陷d小于等于2.0,且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
磁化方法示意草图:
磁化操作附加说明:
1 因为L/D=310/48=6.46,所以应考虑退磁场的 影响。
2 剩磁法交流磁化时,应配备断电相控制器。
产品名称 材料牌号 探伤设备
螺栓
检验方法
磁化电流
磁化规范 磁粉、载液、磁悬 液配制浓度 紫外光辐照度或试 件表面光照度 检测方法标准
不允许缺陷 磁化方法示意草图:
产品规格 检测部位 表面预清理要求 标准试片 磁化方法 磁化时间 磁悬液施加方法及 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求 缺陷记录方式 质量验收等级
113
A-A
A
Φ100
Φ120
Φ250
B
B-B
60
Φ80 Φ120
Φ100
B
200
280
350
260
80
A
检验单位有如下检测设备与器材: 1、CEW-10000固定式磁粉机、CEW-6000固定式磁粉机、 CYD-3000移动式磁粉机、CEW-2000固定式磁粉机、CEW1000固定式磁粉机,以上探伤机均配置Φ300×100mm的刚 性开闭线圈,5匝。2、GD-3型毫特斯拉计。3、ST-80(C) 型照度计。4、UV-A型紫外辐照度计。5、黑光灯。6、YC2 型荧光磁粉、黑磁粉、BW-1型黑磁膏、水、煤油、LPW-3 号油基载液。7、A1、C、D型试片。8、磁悬液浓度测定管。 9、2–10倍放大镜。
问题1:针对该工件结构特点,比较单磁轭 和触头法两种磁化方法的适用性和使用注 意事项。 答:外表面角焊缝触头法、磁轭法均可使 用。触头法磁化受结构的影响小,有利于 焊缝各方向缺陷的检出,但应注意打火问 题,磁轭法两次交叉磁化时磁轭与工件接 触可能不太良好,磁化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内表面焊缝首选磁轭法,其较之于触头法 操作更为方便。
缺陷记录方式 质量验收等级
照相法 I级
不允许缺陷 裂纹、线性缺陷l>1.5mm、圆形缺陷d>2.0mm、d≤2.0mm且2个及以上磁痕
磁化方法示意草图:
磁化方法的附加说明: 1触头法时,触头的连线垂直环焊缝;并 且在圆周对称的位置再磁化一次(共磁 化两次)。要用A-30/100试片确定磁化 规范的正确性。 2磁轭法时,每一被检区至少进行两次独 立的检测,且磁力线方向大致垂直。
问题1、请根据工件特点和检测设备、器材条件, 简述确定检测方法思路、依据和具体要求。 答: ①查45Cr (840℃油淬,580℃回火)磁特性参数, 其矫顽力为664A/m小于1KA/m,故不能采用剩磁法, 确定采用连续法; ②工件使用过程中表面易产生微小的疲劳裂纹,交 流电具有趋肤效应,检测工件表面微小缺陷灵敏度 高。工件表面光洁,湿法+交流电检测工件表面微 小缺陷灵敏度高,故确定采用湿法+交流电; ③荧光法灵敏度高,实际检测工况条件采用非荧光 法能够满足要求,故采用荧光法和非荧光法均可。 ④综上,确定检测方法为:荧光或非荧光,交流电、 湿法、连续法。
问题3、简述轴向通电法和线圈法确定磁化规范的 思路、依据和具体要求。 答: 轴向通电法: ①工件的轴径(包括右端Φ100mm齿轮齿顶圆直径) 介于Φ80~Φ120mm之间,通电流(交流)I= (8~15)×120=960~1800( A)能够全部覆盖, 可一次检测(中间Φ250mm齿轮除外)整个工件外 表面的纵向缺陷; ②通电流(交流)I=(8~15)×250=2000~3750 ( A)对中间齿轮(Φ250mm)进行磁化,以检测 Φ250mm齿轮外表面纵向缺陷;
记 录 采用照相等方式记录缺陷,用草图标示。
记录缺陷形状,数量,尺寸和部位。
退 无需退磁。
5
磁
序号 6
工序 操作要求及主要工作参数 名称
后 清除工件表面多余的磁悬液和磁粉。 处 理
编制 :XXX 级别:MT Ⅱ级 审核:XXX 级别:MT Ⅱ级(责任师)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问题2、简述确定磁化方法思路、依据和具 体要求。 答: 选择磁化方法为:轴向通电法+线圈法。 根据工件特点和设备器材条件,该工件结 构不适于采用磁轭法和交叉磁轭法 ,触头 法易造成齿轮两端边缘表面周向缺陷漏检 且效率低,而轴向通电法进行周向磁化可 检测齿轮表面纵向缺陷,线圈法进行纵向 磁化可检测齿轮表面周向缺陷,所以选择 轴向通电法+线圈法,可以检测齿轮表面各 方向缺陷(不包括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