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磁粉检测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磁粉检测是以磁粉做显示介质对缺陷进行察看的方法。
依据磁化时施加的磁粉介质种类,检测方法分为湿法和干法;依照工件上施加磁粉的时间,检验方法分为连续法和剩磁法。
以下是滚动轴承零件湿法磁粉检测的规程和操作注意事项。
本方法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造的轴承零件(包括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在役检修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磁粉检测。
一、磁粉检测规程如下(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检测场地检查,除去不安全因素;2、磁粉探伤机(照度及紫外辐照度、相关设备、器材)检查;3、零件表面预清洗,清除纤维、油污、氧化皮、铁锈、金属屑等杂物;4、磁悬液体积分数及污染物检测;5、水断试验(仅限水基磁悬液);6、系统灵敏度测试;7、零件内部存在有可能影响探伤效果的残磁时,检验前应对零件进行退磁。
(二)选择并确定磁化规范。
(三)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充磁及施加磁悬液:1、连续法:施加磁悬液,同时充磁,充磁时间为1s~3s,停止施加磁悬液后再连续充磁1次~2次,每次0.5s~1s;2、剩磁法:充磁后,接受浸泡法施加磁悬液,浸泡时间不少于30s。
(四)察看、评定及缺陷记录:对零件上形成的磁痕应适时察看,并评定是否为缺陷磁痕。
接受照相法、透亮胶带粘印法、书面描述等方法对缺陷进行记录。
(五)对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进行区分标识。
(六)退磁。
1、检测合格的零件应进行退磁。
检测后尚有加热至700℃以上的热处理工序的零件可不退磁;2、多个零件同时退磁时,应将零件之间留有确定的间隔,摆放于非金属的料盘或料筐中进行退磁;3、退磁时所使用的电流值不应小于磁化时所使用的电流值。
一般情况下,交流电磁化用交流电退磁,直流电磁化用直流电退磁;4、零件退磁后,应进行残磁测定,其要求及方法应符合JB/T6641—2023的规定;5、已退磁的零件,应阔别磁化设备及退磁设备1.5m以外。
(七)如有疑问可重复(二)~(六)。
(八)检测后的合格零件应适时清洗,如有需要进行防锈处理。
磁粉检测方法

磁粉检测方法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对材料表面和近表层缺陷的检测。
它利用磁粉在磁场作用下的磁性特性,通过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聚集情况来发现和评定材料表面和近表层的缺陷。
在工程实践中,磁粉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备受青睐。
磁粉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湿法磁粉检测和干法磁粉检测两种。
湿法磁粉检测是指在被检测物表面涂覆磁粉混合液,然后通过施加磁场,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聚集情况来判断缺陷的位置和性质。
而干法磁粉检测则是将磁粉直接喷洒在被检测物表面,再施加磁场进行检测。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具体选择应根据被检测物的材质、形状和表面状态来决定。
在进行磁粉检测时,首先需要对被检测物表面进行清洁,确保表面无杂质和污垢,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接下来是涂覆或喷洒磁粉,应根据被检测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磁粉类型和涂覆/喷洒方法。
然后施加磁场,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聚集情况,通过裸眼或辅助工具进行观察和记录。
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并评定其对被检测物的影响程度。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以确保磁粉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在选择磁粉时,应考虑被检测物的材质、表面状态和缺陷类型,选择合适的颗粒大小和磁性强度。
在施加磁场时,应根据被检测物的尺寸和形状,合理安排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以确保磁粉能够充分显示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此外,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也对检测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应加强培训和实践,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总的来说,磁粉检测方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经济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铁路运输、石油化工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被检测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同时注意细节问题,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可以更好地掌握磁粉检测方法,为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磁粉检测的注意事项

磁粉检测的注意事项
磁粉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在进行磁粉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安全防护:在进行磁粉检测时,需要使用磁场和磁粉,因此需要注意安全防护。
操作人员应该穿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护目镜等,以避免磁粉进入眼睛或皮肤。
2. 检测环境:磁粉检测需要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磁粉受到污染或受潮。
同时,检测环境应该避免强磁场的干扰,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 磁化方法:磁粉检测的磁化方法有多种,如周向磁化、纵向磁化、复合磁化等。
选择合适的磁化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4. 磁粉选择:磁粉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磁粉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缺陷类型。
在选择磁粉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磁性、缺陷的类型和大小等因素。
5. 检测灵敏度:磁粉检测的灵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磁化电流、磁粉类型、检测时间等。
在进行磁粉检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测参数,以确保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6. 缺陷评定:在检测完成后,需要对缺陷进行评定。
评定的标准应该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7. 记录和报告:磁粉检测的结果应该进行记录和报告,记录和报告应该包括检测的日期、时间、地点、检测人员、检测设备、检测结果等信息。
总之,磁粉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在进行磁粉检测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检测环境、磁化方法、磁粉选择、检测灵敏度、缺陷评定、记录和报告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磁粉检测系统

磁粉检测系统1. 简介磁粉检测系统(Magnetic Particle Inspection System)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金属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该系统利用磁粉颗粒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的磁化图案来发现和评估金属材料中的缺陷。
2. 工作原理磁粉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粉颗粒在磁场作用下的磁化行为。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将待检测的金属材料表面清洁干净,并涂上适当的磁粉颗粒。
2.磁化:通过电磁铁或永磁铁产生一个磁场,将磁场作用在待测件上,使其磁化。
3.缺陷显示:缺陷处产生磁场畸变,畸变的磁场使得磁粉颗粒在该区域产生聚集,形成缺陷的可见磁粉阴影。
4.检测和评估:通过观察磁粉阴影的形状、大小和密度,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进而评估缺陷的严重程度。
3. 系统结构磁粉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磁力源:用于产生磁场,常见的是电磁铁和永磁铁。
•磁粉颗粒:一般采用铁磁性的粉末,如铁末等,用于显示缺陷。
•磁场传感器:用于检测磁场的强度和分布情况,一般是磁阻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磁粉阴影的仪器或设备,如监视器、摄像机等。
4. 应用领域磁粉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石油化工、汽车等。
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面裂纹检测:对于有表面裂纹的金属材料,通过磁粉检测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检测。
•亚表面裂纹检测:磁粉检测系统对于检测亚表面裂纹也有一定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检测结果。
•精密铸件检测:对于精密铸件,磁粉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评估内部的缺陷。
•焊接接头检测:磁粉检测系统可以用于检测焊接接头是否存在缺陷,保证焊接质量。
5. 优势和不足磁粉检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高灵敏度:可以发现微小的缺陷,如裂纹、小孔等。
•快速:可以对大批量的材料进行快速检测。
•非破坏性:检测过程不会对材料造成任何损伤。
然而,磁粉检测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依赖磁性:只适用于具有一定磁性的金属材料。
磁粉检测检测方法

磁粉检测检测方法1.1 检测方法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表5所示。
表5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施加磁粉的载体干法(荧光、非荧光)、湿法(荧光、非荧光)施加磁粉的时机连续法、剩磁法磁化方法轴向通电法、触头法、线圈法、磁轭法、中心导体法、偏心导体法、复合磁化法(交叉磁轭法或交叉线圈)1.2 干法1.2.1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电流或磁轭进行连续法检测的情况;采用干法时,应确认检测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
1.2.2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动或电动喷粉器以及其他合适的工具来进行。
磁粉应均匀地撒在工件被检面上;磁粉不应施加过多,以免掩盖缺陷磁痕。
在吹去多余磁粉时不应干扰缺陷磁痕。
1.3 湿法1.3.1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
采用湿法时,应确保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湿润。
1.3.2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1.4 连续法采用连续法时,磁粉或磁悬液的施加和磁痕显示的观察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且停施磁粉或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磁化通电的时间一般为1s~3s,且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
1.5 剩磁法1.1.1剩磁法主要用于材料矫顽力大于或等于1kA/m,且磁化后其保持的剩磁场大于或等于0.8T的被检工件检测。
1.1.2采用剩磁法时,磁粉或磁悬液应在通电结束后施加,一般通电时间为0.25s~ls。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之前,任何铁磁性物体不得接触被检工件表面。
1.1.3采用交流磁化法时,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以确保工件的磁化效果。
1.6 交叉磁轭法1.6.1使用交叉磁轭装置时,四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保持良好贴合,其最大间隙不应超过0.5mm。
连续拖动检测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一般不应大于4m/min。
1.6.2 使用交叉磁轭一般采用移动的方式磁化工件,磁悬液的施加应覆盖工件的有效磁化场范围,并始终保持处于润湿状态,以利于缺陷磁痕的形成。
磁粉检测报告及标准依据

引言概述:磁粉检测是一种常见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用于发现金属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本文将对磁粉检测的报告以及标准依据进行详细阐述。
在正文中,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探讨,包括:磁粉检测原理、磁粉检测方法、磁粉检测的应用领域、磁粉检测的标准依据、磁粉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磁粉检测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磁粉检测原理1.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2.磁粉检测的工作原理3.磁粉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磁粉检测原理是基于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通过施加磁场并在材料表面撒布磁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缺陷造成磁场的变化来判断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磁粉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缺陷对磁场的扰动,使磁粉在缺陷处聚集形成磁粉堆积,通过观察磁粉聚集的情况来发现和评估缺陷。
磁粉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取决于磁粉的特性以及仪器设备的性能。
二、磁粉检测方法1.干式磁粉检测1.1磁粉的选择和制备1.2检测设备和工具的选择1.3检测步骤和注意事项2.湿式磁粉检测2.1磁粉液的选择和制备2.2检测设备和工具的选择2.3检测步骤和注意事项磁粉检测方法主要有干式磁粉检测和湿式磁粉检测两种。
干式磁粉检测适用于表面缺陷的检测,而湿式磁粉检测适用于更深层次的缺陷检测,也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干式磁粉检测需要选取适当的磁粉并进行制备,同时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测。
湿式磁粉检测则需要制备磁粉液,不同类型的缺陷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磁粉液,并注意检测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磁粉检测的应用领域1.金属制造业2.航空与航天3.制造业4.核工业5.铁路和桥梁6.石化工业磁粉检测广泛应用于金属制造业,例如钢铁、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用于检测铸件、焊接接头、轴承等金属制品的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同时,磁粉检测也在航空与航天、核工业、铁路和桥梁、石化工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保证设备和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四、磁粉检测的标准依据1.国际标准2.行业标准3.企业标准4.检测设备和工具的标准磁粉检测的标准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磁粉检测标准

磁粉检测标准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尤其是金属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
本文将介绍磁粉检测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
一、国际标准。
1. ISO 9934-1:2015。
ISO 9934-1:2015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关于非磁性材料磁粉检测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磁粉检测的一般原则、设备要求、磁粉检测操作程序、评定缺陷的标准等内容,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的磁粉检测。
2. ISO 9934-2:2015。
ISO 9934-2:2015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关于铁磁性材料磁粉检测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铁磁性材料的磁粉检测操作程序、设备要求、评定缺陷的标准等内容,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的磁粉检测。
二、国内标准。
1. GB/T 9444-2008。
GB/T 9444-2008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金属材料表面磁粉检测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表面磁粉检测的一般原则、设备要求、磁粉检测操作程序、评定缺陷的标准等内容,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磁粉检测。
2. JB/T 4730.5-2005。
JB/T 4730.5-2005是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标准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磁粉检测的相关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磁粉检测的一般原则、设备要求、磁粉检测操作程序、评定缺陷的标准等内容,适用于金属材料的磁粉检测。
三、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
1. 检测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磁粉检测应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进行,以便观察和评定缺陷。
3.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防止杂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 检测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5. 对于检测到的缺陷,应根据标准规定进行评定,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综上所述,磁粉检测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磁粉检测

全波整流平均值,用Id表示 粉检测中对工件起磁化作用的是电流的峰值,而交流电表 提供的是有效值。 本式针对正弦电流
•趋夫效应:交流电通过导电体时 ,其电流密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而中心 部位很小,这种电流趋向于导体 表层流动的现象称为趋夫效应,产 生的原因是电磁感应产生了涡流
趋肤效应的产生
• 2)磁化 磁化方法,磁化电流按(2)选择,通电磁化的时 间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为磁化电流一般都比较大, 如连续通电,仪器、工件可能出现热损、从检验缺陷 角度看,有短暂的磁化(如1/2s)就足够了,所以磁 化工件一般都采用间断通电方式,如连续法,为兼顾 磁化瞬间施加磁悬液,通常按——通电1-3s,间断12s——这个动作反复,直到施加磁悬液完毕,这样可 使热量不致太高,又达到检测效果。在采用湿式连续 法时,还应注意磁痕不要被磁悬液的流动破坏。
• 工艺程序
磁粉工艺程序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步骤: 预处理 磁化
施加磁悬液
观察 退磁
后处理
• 工艺程序的正确执行是获得良好检验的保证,这里将 各步骤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 1)预处理 预处理是对即将进行磁粉检测的工件预备性处理 。工件表面状况对缺陷检出有较大影响,检验前必须 清除工件表面的油脂、污垢、锈蚀、氧化皮等,清除 方法很多,可以喷沙、溶剂清洗、砂纸打磨、抹布擦 洗等。通电磁化的工件,在电极接触部位应特别注意 清洗,如有非导电层(如油漆)必须清除干净,保持 良好导电。另外干法检验时要干燥被检面;在采用水 磁悬液时,要注意工件表面的油迹会使水悬液无法润 湿工件表面,产生“水断”现象,要可靠地进行检验 ,必须排除这种现象。
§ 4.2
磁化与退磁
磁化包括磁化电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
§ 4.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論>回上層1.1 發展歷史磁粒檢驗(MagneticParticleTest)或稱為磁粉檢驗,簡稱為MT,為一種非破壞檢驗方法;1928年末由A.V.DeForest首先使用,但由於效果不佳,並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直到1934年美國Magnaflux公司從事有關磁粒的研究以及交流電之應用,磁粒檢驗才又重新受到大眾的注目。
I930至I940這十年間可算是磁粒檢驗蓬勃發展的階段,至今仍廣受使用。
目前,磁粒檢驗已進入自動化的時代了,由於磁粒的改善加上電腦的配合使用,使得檢驗人員只要坐在控制室內接鈕接可獲得永久性記錄的檢驗結果。
1.2 簡介磁粒檢驗係藉由磁力線在物件內分佈的情況,吸引表面磁粒(MagneticParticle)形成顯示(Indication),能迅速、有效地檢驗物件表面及次表面瑕疵,其原理非常簡單,並不需要高深的學問與技術,檢驗結果又能直接顯示在物件的表面,易為一般人所接受和學習,設備和花費均少。
磁粒檢驗是一種相當簡單又容易操作的檢驗方法,可應用於不同階段的製造或加工過程中,通常分為下列四個主要步驟:1.檢驗前,被檢物表面需充分清潔、乾淨,不得有鬆脫之銹皮、油污或其他雜質。
2.對被檢物施加適當方向和強度的磁場。
3.將磁粒均勻散佈於被檢物表面上。
4.觀察磁粒分佈情況並加以判別及評估。
1.3 磁粒檢驗之目的磁粒檢驗的功能主要是藉由磁粒的分佈情形瞭解物件有無瑕疵,其目的在於確保產品的可靠性,它能提供:1.在被檢物表面形成可見的瑕疵顯示。
2.在不破壞被檢物的情況下,得知瑕疵的特性。
3.可依據預先制定的規範或標準,分辨可接受或剔退的物件。
瞭解檢驗的目的,才能評定其檢驗步驟和結果,而整個檢驗過程才可算是完成。
1.4 磁粒檢驗的範圍與限制用這種方法之前,讓我們先瞭解磁粒檢驗能幫我們做到什麼程度,那些又是磁粒檢驗無能為力的。
1.4.1 範圍1.磁粒檢驗只適用於檢測鐵磁性材料。
如:鐵、鈷、鎳及其合金。
2.能檢測表面及次表面瑕疵。
無論鑄造、鍛造、軋延、熱處理、機械加工或研磨後之物件均可用此法檢驗,而且形狀大小都不受限制。
1.4.2 限制1.非鐵磁性材料無法檢測。
如:鋁、鎂、錦、欽或沃斯田鐵系不銹鋼。
2.只能檢測距離表面1/4吋深度以內約吹表面瑕疵。
3.物件表面的油漆或鍍膜厚度不得超過0.004吋。
4.物件表面不得有髒物、油污、纖維或鬆脫之銹皮,否則會影響檢驗之結果。
1.5 磁粒檢驗之優缺點1.5.1優點對於鐵磁性材料,磁粒檢驗有下列優點:(1)對於表面瑕疵,尤其是細淺類的裂紋,為最佳及最可信賴的檢驗方法。
(2)方法簡單,操作容易。
(3)直接顯示,磁粒聚集的地方就是瑕疵位置的所在;不但節省時間而且容易判視。
(4)容易學習,並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及長時間的訓練。
(5)對於被檢物的形狀幾乎不受限制。
(6)可以檢測為異物所填塞的瑕疵。
(7)經濟而且表面清潔度要求不高。
(8)物件表面之薄層鍍膜或油漆;不致影響檢驗結果。
(9)適合於生產線上自動化檢驗。
1.5.2 缺點雖然磁粒檢驗的優點很多,然而和其他方法一樣也有一些缺點,如下:(1)只適合於鐵磁性材料的檢驗,其他材料便無能為力。
(2)並非所有鐵磁性材料均有很好的次表面瑕疵檢驗效果。
(3)磁力線必須和瑕疵方向垂直才有最佳的檢測靈敏度,所以檢驗前必須熟識磁力的流向;對於形狀較複雜的物件,必須多方向的磁化,才能確認檢驗的效用。
(4)使用接觸棒磁化法時",應避免接觸不良或使用過大的電流,以免引起電弧及損害到試件表面。
(5)對於大量小型物件,通常需要各別磁化,費時費事。
1.6 與其他方法之比較對於鐵磁性材料的表面及次表面瑕疵,尚有其他四種主要的非破壞檢驗方法可用來檢驗;然而在決定選用何種方法之前,檢驗者必須先瞭解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以試件最適當的選擇。
1.6.1 與放射線照相檢驗之比較對於絕大多數約吹表面瑕疵,放射線照相檢驗優於磁粒檢驗,但是對於表面上的瑕疵,則磁粒檢驗要優於放射線照相檢驗。
磁粒檢驗不但有較快的檢驗速度,而且費用又省,特別是當數量多又100%檢驗的時候,其檢驗結果能立即顯示。
另外,磁粒檢驗受物件形狀的影響也較小。
1.6.2 與液滲檢驗之比較假如物件表面的裂縫是乾淨又不為外來雜質所填塞時,液滲檢驗和磁粒檢驗有相同的檢驗效果;然而液滲檢驗對於物件表面清潔度的要求較高,而且檢驗速度又不及磁粒檢驗,一般對於鐵磁性材料的表面瑕疵較多偏好於磁粒檢驗。
另外,對於次表面的瑕疵,液滲檢驗就無能為力,而磁粒檢驗仍能有適度的檢出能力。
1.6.3 與超音波檢驗之比較對於非常淺、窄的表面瑕疵,磁粒檢驗要便於超音波檢驗;由於超音波檢驗是靠音波的反射,所以有最小的深度要求,而磁粒檢驗只要材料和技術適當,並沒有已知最小深度的限制。
而對於次表面的瑕疵,超音波檢驗要比磁粒檢驗有好的檢出能力。
另外,磁粒檢驗受物件形狀的限制較小。
1.6.4 與渦電流檢驗之比較對於表面瑕疵的檢驗,渦電流檢驗相似於超音波檢驗,也有某最小深度的要求,以確保顯示的可諱性;通常,渦電流檢驗較適合於非磁性材料的檢驗。
渦電流檢驗如果在磁飽和的情況下,對於次表面瑕疵的檢出能力和磁粒檢驗有相同的效果,但由於渦電流的穿透深度所受的限制較大,僅限於檢驗接近表面之次表面瑕疵,商業上,對於次表面瑕疵的檢驗,大都還是選用磁粒檢驗。
另外,磁粒檢驗對於物件形狀上的限制也較渦電流檢驗小。
磁粒檢驗對於鐵磁性材料表面非常淺、窄的瑕疵之檢出能力是所有非破壤檢我方法中效果最好的,同時也是最適合於檢測疲勞裂後;根據非正式的統計,通常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金屬構件的撕裂都是起因於疲勞裂縫,而材料科學家和設計工程師對於這個問題也一直非常地重視。
能夠儘早發現裂縫的所在,並設法加以補救,避免造成重大的損壞。
由於磁粒檢驗具有封表面細微瑕疵的檢出能力,加上其檢驗速度快又能立即顯示檢驗結果,針對設備定期的維護保養,工業界都樂於採用此法來檢驗。
磁化設備>回上層磁粒檢測的設備種類繁多,必須視檢測條件而定,從手提式的磁純,活動式的激磁設備到固定式的磁粒檢測設備,檢測人員可參考下列條件選用設備:1.被檢物的條件:包括檢測物的材質、形狀、尺寸、中間是否有通孔、是否易夾持…等因素。
被檢物的條件會影響到磁粒施加方式(連續法或剩磁法、濕式或乾式),也會影響到磁場施加強度及逆磁方式。
2.瑕疵型式:包括瑕疵的種類、位置、大小與方向。
磁場施加方向(周向磁化或縱向駁化)、磁粒施加方式及磁場強度等條件。
製程或場地因素:包括自動化程度、輸入電流電壓的要求、場地的大小、產品檢驗的可攜性或經常性等因素。
本節將實驗設備分成:磁化設備、退磁及其它裝備、磁化用耗材三部份說明。
一、手提式磁化設備手提式磁化設備以磁純(Yoke或足攜帶式固定線圈為主。
磁純是利用兩磁極間感應縱向磁場之純狀磁鐵,磁鐵可以是永久磁鐵、交流或是直流的電磁鐵。
永久磁鐵磁則適用於無電源需求或足容易因電源火花而導致火災的場合,其中手提箱中包含整套磁化工貝及耗材。
交、直流兩用電磁純一般會有一電源控制器,可做電流型式選用,有些電磁純直接將變壓器和磁純做在一起,如圖在特殊場合像水中檢測時會將纜線加長,(磁純適合用於銲件或是大型試件的局部磁化檢驗,由於手提式的磁輒機帶方便,且容易變換不同磁化方向,配合可調整的磁極套,可以適用不同形狀大小的試件檢驗,一般磁純檢測大多用於較小範圍檢測。
>回上層磁化原理從事磁粒檢驗之前,必須對磁化的原理以及磁化的特性有透澈的認識,才能適當有效的運用,也就是說不但要能檢驗出瑕疵,同時也要知道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結果。
2.1 磁性磁性是指某一些金屬,主要為鐵和鋁,其有能力吸引其他鐵或鋼的特性。
2.2 磁場在磁鐵或載流導體周圍的空間中,其影響所及處,稱為此磁鐵或載流導體的磁場。
實際上此磁場僅限於磁力所能拂別的空間,故磁場範圍的大小需視偵測儀器的安敏度而定。
儀器靈敏度愈佳,則磁場範圍愈廣;反之,則磁場範圍愈窄。
2.3 磁力線磁力線為用以解釋磁場行為的假想線。
這個概念出自於把鐵屑灑在一張下面置有永久磁鐵的白紙上,因鐵屑受磁域吸附所顯示的圖案。
它呈現為一組封閉的曲線,實際上磁場即是由這些磁力線所組成的,而磁場之作用力方向就是沿著這組曲線的方向。
磁力線具有下列特性:(1)所有的磁力線均為封閉曲線。
(2)磁力線由磁極處垂直進出磁鐵,永不相交。
(3)磁力線尋求最低磁阻之途徑。
(4)磁力線方向在磁鐵外由N至S,在磁鐵內由S至N。
(5)磁力線在磁極處密度最大。
2.4 磁通量與磁通密度磁路中所有磁力線的總數稱為磁通量,單由磁力線裡故並不能描述出磁力線集中的程度,現將每單位面積內含有磁力移的數目定義為磁通密度;事貧上磁通密度就是磁場強度的表示方法,其符號為B,單位為高斯(Gauss。
一萬斯相當於每平方公分有一馬克斯威爾(Maxwell)的磁通密度)。
另外亦有以韋伯每米平方(Weber/mz)表示之。
2.5 右手定則為易於記住圍繞導體的磁力線方向,電流所感應產生的磁場方向可用一簡單的方法求出。
將右手大拇指指向電流方向,則其餘四指所指的方向即為圍繞導體的磁力線方向,也就是磁場的方向,此稱為右手定則。
而當電流通過螺管形之導體時,右手定則是以另一種方式來決定磁場方向,即右手握住導管使四指所指的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為磁場方向。
通常所謂電流是由正極到負極,但根據最新的尾流理論,文據上電流仍是尾子的流動,是由負極到正極,因此須以左手大拇指指向電子流的方向,求出磁場的方向,此稱為左手定則。
2.6 磁性材料材料依磁性分類可分為抗磁材料、順磁材料及鐵磁材(FerromagneticMaterial)三種,還有一些特殊的材料不包括在這三種之中。
材料的磁性效應,嚴格說起來純粹是量子物理的現象。
2.7 磁滯磁場對鐵磁性材料磁化強度的影醬,與此材料磁化過程有關。
當作用於鐵磁性材科之磁化力改變時,磁力效應無法即時隨之改變所呈現的一種遲緩改變現象,稱之為磁滯現象。
材料的導磁能力可由磁化力(電流強度)及磁通密度的關係求出。
>回上層磁化方法磁化方法的分類磁粒檢驗有下列四種分類方法:1. 依所使用的磁化磁場特性可分為周向磁化法和縱向磁化法。
2. 依施加磁性介質時是否有磁力存在可分為連續法和剩磁法。
3. 依磁化電流的種類可分為交流磁化法、直流磁化法和半波直流磁化法。
4. 依磁性介質的種類可分為濕式法和乾式法。
周向磁化將電流直接通過被檢物或經由中心導體,產生周向磁場的一種磁化方法。
可分為直接磁化法和間接磁化法。
1.直接磁化法使用直接磁化法時,由於電極與被檢物直接接觸,所以要求需有良好的接觸面,以產生火花、電弧或過熱現象,甚至損害到被檢物表面,再者被檢物表面應清理乾淨,與電極接觸的部位不得有灰塵、油污、銹斑等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