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复习课该怎么上共37页文档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复习的策略

N 2 0 1 4 年 磁 第 痞 3 5 期 ( 总 第 2 痧生的回答评 价得非常及 时而且精要 、 教学
的设计 条理非常清晰等等 ” 。 由此我也受到很大 的鼓舞 , 这与其
查 阅课标与考纲 , 《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 技发明》专题复习 所涉及 的考点 , 要求都是了解 , 据此我确定复习的基础点 即是相 关 的基 础知识 , 如 四大发 明的名称 、 形成过程 、 作用等 都是复习 的核心知识点 ; 纵观今年 的时政热点 , 在整 理核心知识点 时 , 不 难发现 “ 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与复习主题有着十分密切 的联 系, 因此我就用 “ 嫦娥一号” 卫星图片导入 , 自然引入到复 习的主
题。
说是一种褒 奖 , 不 如说 是一种鞭策 , 它激励 我尽力做得最好 , 希
望每节都是有效课 。 当然对有效老师来说 , 有效备课这是最关键 的。它包括方方面面的准备 , 如备教法 、 备学法 、 备学生 、 备有用
的课程资源等等。 它需要一个充足的准备过程 , 需 要我们教 师投 入大量 的时间与精力 , 做许多 的理论阅读与实践摸索 。
在 这节 复习课 中, 对 于有用 的课程资源 的挖掘与利用 , 总体 上做得还不错 , 典型的是“ 嫦娥一号” 卫 星的导入 、 四大发明 的分 析、 表格 的利用。从弹性 与生成两个角度看 , 我认 为做得相 当不
只有指 向教学 内容才能有效 , 因此 , 判定教学是 否有 效 , 我 们往 往朴素地从学生的情绪反应来察验 。 在这一点上 , 学困生( 美 国叫“ 边缘学生” ) 尤其值得关注。 复
如何高效开展一堂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正成为一门热点学科,作为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整合进行学习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一学科对教师进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要高,不然无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否则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要求下,笔者认为定期开展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是必要的。
在对相关资料整理之后,笔者在此对开展高效的复习课做出浅论。
一、定期开展复习课的意义遗忘是指记忆内容不能被主体所保持,或提取记忆内容时存在困难的现象。
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时间、记忆内容的性质与数量、学习材料对于个体的意义、学习的程度、学习者的态度、学习顺序的先后等。
简单来说,对于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而言,他们是否愿意学习、学习的程度、学习的顺序、学习内容的多少等,都会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内容是否会被遗忘有所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为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使他们能够切实从历史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应定期开设一堂历史的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不使其产生遗忘。
定期开展复习课的意义包括:1.对于学生完善知识架构而言建构主义教育学家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已建构起的知识架构,学生应主动进行知识内容的同化,用所学新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复习的过程,正是为了对学生用于架构自身知识的材料进行“精修”,让知识结构更加牢固。
复习课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复习提供规范的引导和辅助,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高效的复习,促进学生知识架构的完善。
2.对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而言我们经常说“打基础”,事实上这种基础就相当于学生知识架构的根基。
一栋高楼大厦是否稳固,关键在于根基是否扎实。
遗忘既然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为了克服遗忘,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联系前人的成果,研究出一套复习的策略,用遗忘的规律进行复习和记忆。
初中思品、历史复习课如何上

面对挫折需要 我们要磨砺坚强意志。
【例3】核心概念:挫折
责任
↑
情绪←挫折→压力←人生理想→艰苦奋斗
↓
选择
初中思品、历史复习研讨
一、复习走活三步棋:懂、通、会 3 对知识的运用做到会 例: 综上所述,你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家史? 回答:与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有利条件相
全 国 第 一 书份 包 干 合 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挂牌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85 年全面展开,1992年后,加快了改革步伐, 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初中思品、历史复习研讨
一、复习走活三步棋:懂、通、会 1对基本知识做到懂 基本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哪些知识还不过
关,要加强,二是能够在讲述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竞争:既要看到竞争的积极作用,有要看到竞争 的消极作用;竞争无处不在,但要有健康的竞争 意识,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竞争合 作求共赢。
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和境界,但宽容是讲原则 的,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既要宽容别人、也 要悦纳自己。
人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人 口。但一方面人口数量过多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另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依赖于人口的素 质。因此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我国的人 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2 使记忆更劳,理解更深,运用更熟。
习题讲评课教学模式
讲评之前,必须认真进行统计分析。要求讲评时不 得直接报答案,不得逐条讲解。
1.学生练后并批阅过的讲评 流程为①自主订正
优生主要思考试题有哪些重点知识可进一步拓展, 潜力生主要寻找错误的原因,并通过查找翻阅资料 弄会错题,并标注疑点。
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课件-35页精选文档

经线和经度
2、经度: (1)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叫做 本初子午线;
(2)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 180 度;
(3) 以东的为东经,用 E 表示;
(4) 以西的为西经,用 W 表示;
(5)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经度数值 越往东逐度渐数越增大大为。__东__经__; 越往西度数越大为__西__经__。
半球的划分
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
1、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秦岭—淮河分界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中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
我国降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 北方少。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北方地区由于山岭 的阻隔,使夏季风变弱,降水减少。
(5) 南半球是南纬,用 S 表示。
越往南度数越大为___南__纬_;越往北度数越大为__北__纬__。
纬线和纬度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 00--300 为低纬度; (2) 300--600 为中纬度; (3) 600--900 为高纬度。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形状: (1)所有的经线都是 半圆 ; (2)所有经线的长度 都相等 ; (3)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多为高原、山地、盆地 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草场、矿产、能源丰富
水资源少,水能丰富 人口少而稀疏,人才少 大城市少,城市稀疏
落后,公路和铁路为主
丰富
短缺
经济发达
较低水平,有待开发
想一想东部的优劣势在哪里?
优势:平原广阔,气侯湿润, 土地肥沃、交通通信教育发达, 城市众多,人才丰富 。
劣势:地狭人稠,矿产,能源 资源短缺,工业污染严重。
直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计划与措施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计划与措施为全面迎接2013年中考,打好中考攻坚战,我校初三历史与社会备课组全体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做好了如下复习计划。
一、总体思路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使用知识的目的,我们采取疏通思路,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
二、具体步骤及目的1、第一阶段(2013年4月区模拟考前)是“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和《中考说明》中的考试目标,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不留死角。
2、第二阶段(2013年5月区模拟考前)是“专题复习”,即以构建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同时增强对学生使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的水平培养。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并且能够使用所学知识对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实行分析,把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3、第三阶段(2013年6月中考前)是“综合复习”,即对学生的复习内容再一次实行整合与分析,以综合练习和自主看书为主,查漏补缺。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练练学生的应试水平,培养学生在中考实战中的答题水平和答题技巧;同时要根据学生在模拟演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症下药。
三、具体措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备课组准备采取以下措施:1、认真研究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研读课标和考试目标,对考试目标的具体要求要理解到位;要认真研究考试试题及其答案,寻找带规律性的东西,持续总结,把握命题的思路、特点、重点等;要认真研究课本、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教师只有花时间认真研究,才能在帮学生梳理教材时,明确教材的重点、要点,注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中考复习备考工作。
2、知识梳理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淡化了知识间的一种逻辑体系,知识点比较分散,知识量又大,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也较大,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给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学习教案

第一课 中国(zhōnɡ ɡuó)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kāishǐ)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8页/共48页
第二十九页,共49页。
第二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àofā)与扩大
第29页/共48页
第三十页,共49页。
第一(dìyī)课时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月 12日, 清帝退 位,清 朝覆亡
孙 中 山 在 辛 亥革命 (Xīnhà i G émì ng)中的 作用
对 辛 亥 革 命 (Xīnhà i G émì ng)的评 价(以 肯定其 积极意 义为主 )
第13页/共48页
第十四页,共49页。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
揽大权的措施
失败,宣告闪电战的破产 问题
第32页/共48页
第三十三页,共49页。
太平洋战场:美国(měi ɡuó)—日本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shì jiè dà zhàn)发展为真正的世界 大战(shì jiè dà zhàn) 珍珠港事件 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对珍珠港事件的 反应
1 1 月 1 1日 ,德国 签署( qiānsh ǔ)停战 协定, 宣布投 降,一 战 结束
第6页/共48页
第七页,共49页。
凡尔赛体系(tǐxì)下的“和平”
( 战 后 ( zhà n h òu) 欧洲国 际关系 的新体 系)
巴 黎 和 会 的 概况( 各国地 位不平 等,利 益诉求 不同) 四国的 打算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为什么要合作?为什么能合作 ?合作的标志?合作的成果?) 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Hóngjūn)长征与遵义会议
word完整版浙教版历史以及社会初中七年级教学上总结复习计划提纲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纲要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1、我的家在哪里P4(1)地图语言(地图三因素):方向、比率尺、图例和注记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 减小的程度(又叫缩尺)书P5 公式比率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率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常用:1千米=100000厘米(注意后边是5个0) 比 比率尺的三种表数字式比率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示方法 文字式比率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例 实地距离单位千米或米)尺线段式比率尺 0 50米比率尺大小与表在同样图幅状况下,比率尺越大,表示的地域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示范围大小和内细;比率尺越小,表示的地域范围越大,内容越大略。
书P5比率尺 容详尽的关系 大小比较看比值大小,比值大的为大.方向的三种表示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最常用方 方法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朝向北方向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最精准常用图例(P6图1-6)及P115图例和注记注意国都、山岳,长城、铁路、河流(2)在社区中生活 P7有必定数目的人口,居民拥有共同的地区身份,某些共同的见解,有关的利 社区的观点益,比较亲密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往常被称做社区。
政治功能(比如政府会议,选举等一些政府的行为)经济功能(比如社区商场等与商品经济行为活动有关的)社区的四大功文化功能(老年大学,中小学 ,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和健身设备等)能管理功能(社区巡逻队,安保队以及特别要注意“组织”、“管理”等字词的就是此功能2、乡村和城市P9(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 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 再有城市。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展,水源充分,交通便利,动植物质源丰富等。
因此在平原地域,聚落数目多,规模大,呈团状散布。
而在山区,聚落数目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1散布。
而荒漠地域和高寒地域极少或没有聚落。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教案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1、我们每个人从____之日开始,就是社会的成员,就在社会中成长。
2、____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____中。
3、人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离不开____;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____;如果人离开了社会,就是长大了,也无法成为________。
5、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不同的群体,如民族群体、____群体、_____群体、_____群体等;在不同的时候,我们可能成为不同_____中的一员。
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_____;以古为镜,可以见____;以人为镜,可以知____。
7、鲁滨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从根本上说是离不开____的,当然也离不开____的自我。
8、健康的自我是在____中塑造的。
中学阶段,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的____时期。
9、____期(12至18岁)的一个特点是开始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健康自我意识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能够______,准备担负______。
10、“___________”的意识,不是健康的自我,不是我们中学生需要的。
11、关照别人就是关照____,关心社会、关心集体能使自己更____的成长。
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12、在我们这个年龄,离我们最近的人群有两类:________和____。
前者主要包括_____、____;后者主要包括____、____。
13、在我们和长辈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不仅需要长辈对我们的____和____,也需要我们对长辈的____和____。
我们要学会在____中相互理解;14、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晚辈会对长辈产生的距离感和隔膜,我们通常称之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