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医学论文]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皮炎
塑料胶提袋引起
接触性皮炎
诊断
病史:有明显的接触史
潜伏期:除强酸、强碱外,第一次在4-5天以 上;再次接触发病时间缩短。
部位:常见于暴露部位
皮损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种类、 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接触部位和面 积大小以及机体对接触物的反应程度
鉴别诊断
急性湿疹 颜面丹毒
急性湿疮:
皮损为多形性, 对称性分布,部位 不定,边界不清楚, 病程较长,易转变 为慢性。无明显接 触史。
颜面丹毒:全身症 状严重,常有寒战、 高热、头痛、恶心 等症状。皮疹以水 肿性红斑为主,形 如云片,色若涂丹。 自感灼热,疼痛而 无瘙痒。无接触史。
病案:
王某,女,27岁。 主诉:左大腿水肿性红斑瘙痒1天。 现病史:患者5天前因不慎撞伤左大腿,
接触性皮炎——对生漆发 生过敏
病者上山砍柴, 对漆树发生过敏,以面部 及四肢暴露部位为甚,表 现为局部红肿及密集水疱, 小腿皮疹中还有脓疱、渗 液及结痂。
漆疮
古代中医文献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漆疮候》“漆有毒,人有 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喜面痒, 然后胸臂胫揣皆悉瘙痒,面为起肿,绕 眼微赤。”
自行外敷跌打药膏10小时。1天前在局 部出现红斑、小水疱,局部肿胀,边 界清楚,自觉瘙痒,伴口渴,大便干 结,小便黄短。舌红,苔微黄,脉弦 滑数。
辨证要点
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多发于头面部 风热
皮损以红肿或水疱、糜烂、渗液为主, 面积较广 热毒、湿毒
皮损肥厚、干燥、鳞屑、苔藓样变 血虚风燥
局部治疗
急性期: 轻度水肿,丘疹、水疱,无渗液,用炉甘石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界物质,而在皮肤或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皮损边界清楚,表现为潮红、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大多为单一形态,自觉灼热瘙痒,甚至灼痛为临床特征。
祛除病因后可自行痊愈。
按发病机理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其中以后者为主。
尿布皮炎、漆性皮炎、化妆品皮炎是常见的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在中医文献中一般根据接触物质的不同及其引起的症状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因漆刺激引起者,称为“漆疮”;接触马桶引起者,称为“马桶癣”;因贴膏药引起者,称“膏药风”等。
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同一种物质,禀赋不耐者接触后发病,体质强盛者则并不发病。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1、原发性刺激反应:由于接触物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无潜伏期。
其严重程度与接触方式有关,与接触物的化学物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成正比,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2、接触性致敏反应:属于典型的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
此类致敏物质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初次接触时并不起反应,一般须经4~20天潜伏期,再接触同类物质后,可于几小时至1~2天内在接触部位或邻近部位发生皮炎。
能引起接触致敏的物质很多,常见的有:(1)动物性:皮革,毛类,羽绒制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等。
(2)植物性:如生漆、荨麻、无花果、银杏、芒果等。
(3)化学性:如香水,染发剂等化妆品;清凉油、红花油、磺胺粉等外用药;敌敌畏、六六六等农药;机油、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涤剂等化工原料及其产品;铬盐及汞剂等重金属盐类。
另外,焦油类、氯丙嗪、香料等,经过一定时间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以后,可引起光毒性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
有些因素也可影响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如年龄、性别、受损部位、皮肤的状况、季节等,都应加以注意。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1.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皮肤黏膜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2.根据致病机制的不同可将病因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
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在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
3.原发性刺激反应是指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
某些物质刺激性较小,但一定浓度接触一定时间也可致病。
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②无一定潜伏期;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4.接触性致敏反应为典型的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有少数人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②皮损往往广泛性、对称性分布;③易反复发作;④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接触性皮炎的处理流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4岁。
双膝关节红斑、水疱伴瘙痒3天。
3天前,患者因“风湿”于双膝关节外贴“风湿止痛膏”,双膝关节局部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
自行外用乙醇涂擦,效果不佳,遂来就诊。
患风湿5年。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无特殊。
双膝关节可见约5cm ×8cm的方形红斑,其上密集针尖至米粒大小水疱,界限清楚。
【问题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思路1:男性,34岁;接触风湿止痛膏病史;接触部位出现皮疹,界限清楚;自觉瘙痒。
思路2:本例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为接触部位境界清楚的红斑、水疱,伴剧烈瘙痒,结合病史、体征,诊断考虑接触性皮炎。
应注意鉴别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物质直接破坏组织细胞引起,如酸碱化学烧伤、长期接触洗涤用品及植物汁液可造成慢性皮肤刺激。
接触性皮炎有效治疗方法

接触性皮炎有效治疗方法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疾病,常见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因素包括化学物质、草本植物、金属、某些食物等。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1.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首要的治疗方法是确定致敏物质,并尽量避免接触,在可能的情况下更换使用无致敏成分的产品。
2. 局部药物治疗:患处使用外用药物,如皮质类固醇药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和瘙痒感。
3. 温和的皮肤护理: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清洁剂来清洁患处,以避免进一步刺激皮肤。
4. 冷敷:可以用冷敷物品来减轻局部瘙痒和炎症。
5. 抗组胺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可用于缓解接触性皮炎引起的过敏反应。
6. 就医咨询: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建议就医咨询,以获取更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
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
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做适当处理,可以速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二、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1、轻者:红斑、丘疹、水肿;2、重者:在轻者基础上水疱、大疱、糜烂、渗液和结痂;3、可伴瘙痒。
(二)亚急性或慢性皮炎:1、红褐色苔癣样变;2、湿疹样变。
三、检查:斑贴试验:当病因不明或需要寻找病因时,可作斑贴试验。
四、治疗:(一)一般治疗:1、寻找并去除病因;2、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不宜直接接触高浓度的药品或化学物质;3、及时处理:当接触致敏物质或毒性物质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将接触物洗去,病程中避免搔抓,肥皂水洗及热水烫洗,不使用可能产生刺激的药物,以利皮损康复。
(二)药物治疗:1、外用药治疗:轻度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液时用炉甘石洗剂。
其中可加入苯酚、樟脑或薄荷以止痒;急性期有渗液时可用3%硼酸溶液等作湿敷,渗出不多时可用锌氧油,有感染时可加2%土霉素或1%甲紫溶液;亚急性期可用焦馏油类的乳剂或糊剂,还可应用皮质类固醇霜剂;2、内用药治疗:以止痒、脱敏为主。
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对重症泛发者可短期应用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注射。
有并发感染者则加用抗生素。
中医药治疗亦有良效。
五、预防:寻找并去除病因;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以免复发。
临床医学论文 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

临床医学论文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R758.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xx年2月~20xx年1月,笔者科室采用中药冷喷联合药物治疗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08例患者均来自笔者科室门诊。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8例,其中女性54例,男性4例,年龄16~48岁,平均33岁,外用化妆品(到就诊时为止),发病时间:最短6h,最长9天,1~3天内最多,共4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女性45例,男性5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2.6岁,外用化妆品(到就诊为止),发病时间:最短为4h,最长为8天,其中发病时间以1~2天内最多,共40例。
108例均有明显化妆品接触史,符合化妆品及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4]。
排除标准:①试验前1周服用或外用类固醇激素药物;②患有其他可能影响试验观察面部皮肤的患者,如:银屑病、多形红斑等。
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mg/日,扑尔敏4mg/次,每日3次,维生素C 0.2g/次,每日3次,外用15%氧化锌软膏(轻者),每日2次,或黄连素氧化锌软膏(重者),每日2次;治疗组: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增加中药冷喷治疗,采用笔者科室自制药剂:艾叶、荆芥、防风、苍术、苦参、地肤子、百鲜皮、苍耳子、野菊花、蛇床子各9克,加入1800~2000ml 水煎18~20min过滤冷却,用8层脱脂纱布,浸透药液湿敷于面部皮损部位,同时用负离子冷喷机喷雾20min,喷气口距面部约15~20cm,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两组1个疗程均为5天。
3疗效判定标准和结果3.1疗效判定标准[5]:症状(瘙痒程度)、体征(红斑、丘疹、水疱),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分别于就诊当日、第3天、第5天观察记录1次。
各指标分4级: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
疗效判定:治疗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接触性皮炎如何治疗方法

接触性皮炎如何治疗方法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病,由于皮肤与特定物质接触后引发的炎症反应所产生。
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避免接触刺激物:首要的治疗方法是确定并避免引起皮炎的接触物质。
这可能需要通过皮肤刺激测试或病史了解来确定。
一旦确定了刺激物,应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2. 局部抗炎药物:对于轻度接触性皮炎,可以使用局部抗炎药物,如局部激素类药膏或非类固醇抗炎药膏。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和症状。
3. 冷敷治疗:对于皮肤出现水泡、渗液或瘙痒的情况,可以使用冷敷来缓解症状。
冷敷可以减轻瘙痒感和减少皮肤炎症。
4. 抗过敏药物:对于严重的接触性皮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以减轻症状。
5.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如接触性口炎。
激光治疗可以减少炎症和刺激物的反应。
总之,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症状的严重性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为了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建议及早咨询医生。
中医治疗接触性皮炎良方 (1)

中医治疗接触性皮炎良方一、接触性皮炎概况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粘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一般有三类:1.化学性:这是导致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皮革、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制剂、抗生素软膏、清凉油等;杀虫剂及除臭剂;各种化工原料如汽油、油漆、机油、染料等。
2.植物性:有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漆树、荨麻、除虫菊、银杏、补骨脂、猫眼草等。
3.动物性:动物的毒素,昆虫的皮毛如斑蝥、毛虫等。
二、接触性皮炎的症状1.一般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物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
皮炎发生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一致,境界非常鲜明。
当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而无鲜明的边缘。
2.自觉症状大多有“瘙”“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头痛等。
3.本病的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于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约1~2周痊愈。
但再接触过敏原可再发。
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4.农业生产中的浸渍糜烂型稻田皮炎,多在连续下水田劳动后数日或数周发病,初发时在指(趾)间褶皱处皮肤浸软、肿胀、发白、起皱,继之表皮擦破,露出红色基底,并有少量渗出。
易合并继发感染。
掌跖角质增厚处呈蜂窝状约绿豆大至黄豆大的角层剥脱。
轻者停止下水田劳动数日可自愈,擦烂严重或伴有继发感染者恢复较慢。
三、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处方处方一蒲公英30克,白鲜皮30克,车前草30克,桑叶10克,黄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苍耳草10克,制大黄10克,生甘草3克。
潮红渗出者,加生地3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干燥脱屑者,加当归10克,白芍10克,莶草10克;色素沉着伴肤皮肥厚,加玉竹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接触性皮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急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共同表现有红斑、渗夜、水泡等。
临床特点突然起病,接触部位皮肤开始发生红斑、肿胀、自觉灼热、瘙痒,境界清楚,随后出现丘疹或小水泡,破后糜烂、渗夜、经治疗后干燥结痂。
我院采用内服抗组胺药物和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外冷敷及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接触性皮炎取得较好疗效。
1资料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xxxx9年1月~12月期间,共收治接触性皮炎816例,治疗组408例,男92例,女316例,发病年龄最小1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8.2岁,对照组408例,男92例,女316例,发病年龄最小1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2天。
全部患者都符合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变化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1.2临床表现
1.2.1皮损特点:轻型: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鳞屑及轻度肿胀、境界清;重型:在轻型基础上,出现多数丘疹、水泡、大疱、可有潮红、水肿、糜烂、渗夜和结痂,少数出现坏死。
皮损均境界清楚。
1.2.2皮损发生部位:头面部135例、颈部20例、躯干83例、背部6例。
1.2.3自觉症状:816例病人皮损处均有轻重不同的瘙痒及灼热感。
2方法
2.1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抗组织胺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运用中药(我院自制)外冷湿敷及口服中药汤剂的方法治疗。
2.1.1内用药物治疗所有入选患者均内服抗组胺药,并视病情轻重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组同时予中药汤剂口服。
中药汤剂成分:龙胆草10g,黄芩10g,生地30g,茅根3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车前子15g,泽泻15g,车前草30g,茵陈15g,每日一付,日两次水煎服。
2.1.2维生素C丸1.0每日3次口服。
2.1.3葡萄糖酸钙每日20ml静脉推注。
2.1.4皮质类固醇素静滴或口服,剂量相当于强的松每日20~35毫克。
疗程3~5天,一般不需逐渐减量。
2.1.5严重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2.1.6硫代硫酸钠每日0.64静滴
2.1.7局部中药湿敷。
2.1.7.1中药湿敷溶液的成分侧柏叶xxxxg,紫草300g,苦参600g,白藓皮300g,黄柏300g,黄芩300g,银花150g,生甘草150g,野菊花300g,地肤子150g。
2.1.7.2制备工艺包括:①将各味中药饮片置5000ml纯化水中加热提取。
②待提取液熬剩至3000ml时,停止加热,放冷后,用两层纱布过滤。
③上述中药饮片再添加5000ml纯化水加热提取。
④待提取液熬剩至3000ml时,停止加热,放冷,两层纱布过滤。
⑤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5000ml
2.1.7.3中药冷湿敷的方法把我院自制的中药湿敷液冷藏,湿敷时取出加1/3蒸留水,用消毒纱布5~6层浸透该中药溶液后,稍拧挤干至不滴水为度,即可敷贴于患部并轻压使之与创面密切接触。
每日湿敷2次,每次20~30分钟
2.1.7.4中药冷湿敷的护理注意事项包括:①每次湿敷皮损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防药物过量吸收中毒;②冬季不宜大面积冷湿敷;③湿敷的敷料一定要与皮肤密切接触,尤其皮肤皱折之处。
④湿敷面部时要用含脂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药液进入耳道,并露出口、眼、鼻孔等部位;⑤湿敷时床上须铺塑料布或橡胶布,并须加被架以免药液弄湿被褥。
2.2疗效判定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xxxx2年1月第1版制定。
痊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为临床症状减少60%以上,好转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30%~59%,无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30%以下,痊愈+显效为有效率。
2.3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血液及肝肾功能损害出现,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
4讨论
皮炎湿疹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刺激性物和接触性致敏物。
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在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
某些物质刺激性较小,但一定浓度下接触一定时间也可致病。
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②无一定潜伏期。
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Ⅳ型超敏反应。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多数接触后部发病,仅有少数人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粘膜发生超敏反应性炎症。
这类物质通常为半抗原,当它与皮肤表皮细胞膜的载体蛋白以及表皮内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免疫反应性HLA~DR抗原结合后,即形成完全的抗原复合物。
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部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质才发病。
②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
③易反复发作。
④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总结接触性皮炎发病原因不外乎以下3种:化学性接触物,包括金属制品与化工原料,某些外用药,化妆品、农药、橡胶、塑料等其他化工制品;植物性接触物,包括漆树、荨麻疹等;动物性接触物,动物的皮毛及毛虫的毒素等。
接触性皮炎是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多自觉剧痒。
接触性皮炎中医称:“漆疮”。
中医学所称之“漆疮”为接触漆树、天然漆液或漆制品等所致。
“膏药风”、“粉花疮”、“马桶癣”分别为接触膏药、化妆品、马桶所致。
多由于禀赋不足,接触某些物质,使毒邪侵入皮肤,郁而化热,邪血与气血相搏,致皮肤上出现红斑、水肿、丘疹、水泡,甚至大疱、糜烂、湿热之邪侵入肌肤,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则自觉瘙痒,热胜伤津则大便秘结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中医药运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等多种方法治疗此种疾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用三仁汤加减(杏仁、半夏、薏苡仁各15g,厚朴、竹叶、白豆蔻仁、汉防己、紫草皮10g,通草5g,茵陈、土茯苓20g,滑石30g)治疗1例因接触皮带金属扣所致之腹部及大腿内侧丘疹、红斑,丘疹处见水疱、抓痕、黄色黏液状渗出物的接触性皮炎,疗效佳。
用自拟苦柏汤(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贯众、川椒)另加龙胆草、大青叶、黄芩、蒲公英、生地黄凉敷治疗1例因染发致头皮及两耳发红、笔者为期刊之家网就职十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叩1760405151肿胀,渗出及黄色结痂的接触性皮炎,疗效甚佳。
自拟疏风清热解毒汤(荆芥、防风、蝉蜕、白鲜皮、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生地黄、浮萍、地肤子、甘草)治疗38例染发剂所致接触性皮炎全部治愈。
治疗接触性皮炎84例,结合皮损表现及全身症状辨证属湿热型者,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法,10日为1个疗程,最多4个疗程痊愈。
内服方用黄芩、苦参、生地黄、牡丹皮、泽泻、金银花、白鲜皮、土茯苓、马齿苋、甘草。
中医疗法分为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外治疗法局部皮损首选湿敷法,其剂型为浸渍剂;浸渍剂即中药湿敷液:将单味或复方药物加水煎煮后成一定浓度,滤去药渣所得的溶液。
而冷敷方中:黄柏:清热凉血、解毒疗疮。
对接触性皮炎、潮红、渗出、糜烂之损害,有收湿清热、消肿、止痒功效。
黄芩:泻火解毒,长于清肺热。
苦参:清热、燥湿,疗皮肤瘙痒。
银花:清热止痛。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诊。
野菊花:抗菌、抗病毒。
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我院用自制的中药湿疹湿敷液对患有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皮损进行冷湿敷。
5总结
我院治疗接触性皮炎根据中医的理论内治疗与外治疗联合,中药外湿敷及口服中药汤剂和西药常规抗组织胺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在护理操作中,一定遵守中药冷湿敷的操作规程及护理注意事项。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向患者宣传避免再次接触过敏物质,去除发病原因
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