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资源综述
新疆精河山区段水力发电规划综述

・
规划 设计 ・
新疆精 河 山区段 水力发 电规划综述
张 大顺 , 崔振 华
( 新疆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0 0 )
【 摘要】 介绍 了新疆精河 山区段水 能资源概况 , 拟定 了该河段不 同的梯级 开发方案 , 从梯级 的工 程地 质条 件 、 水能指
标、 水工布 置 、 施工条 件 、 淹没及工程运行管理 等方 面选择推荐开 发方案 , 在 推荐方案 的基础 上通过分析论证 , 选择
2 . 1 7 2 亿I n 。 , 精 河 山 区段 纵 坡 较 大 , 水能集 中, 根 据 河 道水 能 理论 蕴 藏量 计算 , 精河 出山 口以上河 道 水 能理 论 蕴藏 量 2 3 0 . 3 2 Mw , 其 中精 河 出 山 口至 冬 吐 劲 和 乌 吐劲 河 汇 合 口水 能 理 论蕴 藏 量 1 6 . 2 MW , 占
规划河段 河谷谷底海拔高程 6 7 0 — 1 9 0 0 m, 两 岸 山 体 海拔 高 程 1 0 0 0 — 3 5 0 0 m, 河谷 成 “ u ” , 河道 曲折成 “ S ” 形, 河谷两侧 山体雄厚 , 山势 陡 峻 , 岩石裸露 。 本次规划河段乌 吐劲河河段长 2 9 k m, 高程在 6 7 8 1 T I 一 1 7 0 0 m之 间 , 落差 l 0 2 2 m, 河 道 纵坡 3 5 . 2 % o , 冬 吐劲 河河 段 长 1 4 . 1 k m, 高程在 1 1 9 9 — 1 8 9 0 m之 间 , 落差 6 9 1 m, 河道纵 坡 4 9 % 。 , 规 划河 段 河道 两岸 分布 有灌 木林 , 有 简易 的公路 相通 , 淹 没损 失较小 。 精河地处 中纬地带 , 属 典 型 的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多 年平 均 降水 量 为 2 0 2 _ 3 mm, 、 表2 。
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综述

关键词:长江上游 梯级水电 开发状况 环境影响
1.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优势 2.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现状 3.梯级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4.各研究单位研究成果
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优势条件
(1)地形优越,落差巨大。 (2)水量丰富,相对稳定 (3)水资源遍布全流域,且大量集中在上游。
下图是长江各水系水能资源分布图(图1.1来自长江水利网)
指导老师:
组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要
长江上游是我国水能资源富集区,对其电 力开发具有全国战略意义。但开发会引起若干 重大的生态与环境问题,需要尽早组织对上游 地区环境本底研究.移民环境容量研究.生物物种 保护研究,水体质量研究,水资源综合利用研 究.环境地质评价研究和水电工程的社会经济影 响研究,这样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
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图(图1.2来自长江水利网)
①溪渡 ②向家坝 ③三峡 ④葛洲坝 ⑤两河口 ⑥锦屏 ⑦二滩 ⑧紫屏铺 ⑨瀑布沟 ⑩彭水
梯级水库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
• 梯级水库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
1.梯级水库对河流最直接的影响是破坏了河 流的连续性和生物的多样性。
长江水量丰富,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
富,根据近期普查成果,全流域水能资源 理论蕴藏量平均功率27781亿kW,年发电 量24336亿kWh,约占全国总量的40%, 其中技术可开发量25627亿kW,年发电量 11879亿kWh,约占全国总量的48%,经济 可开发量22832亿kW,年发电量10498亿 kWh,约占全国总量的60%。长江流域水 能资源的89.4%集中在上游地区。
综述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综述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0 引言人类对于水能的利用时间已久,最早使用水车驱动碾子,到今天高效的水轮机,人类对水能的利用越来越先进。
主要是由于水电是一种非常经济可靠的电力生产方式:1、水能发电的“燃料”是水,发电过程对空气和环境都不会造成污染与危害。
2、能够对电网电力需求及时响应,能够承担载荷范围广。
3、发展水电还有助于保证枯水季节的供水以及丰水季节的防洪,对气候以及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改善。
4、所谓小水电其主要是径流式电站,对水库的要求不高,甚至可以不需要水库。
在进行小水电规划时,尽量使水电站与周围环境融合,不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一、我国小水电资源的现状1、小水电资源的特点、优势(1)、现阶段而言,小水电主要分布在偏僻的地区,例如边远的山区、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等。
由于这些地区比较偏僻,以及地形和地势影响,会大大增加供电的代价,不利于大电网的覆盖。
而小水电的建设就比较灵活,在建设小水电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水利情况。
小水电一定程度上和大电网形成了互补,并且小水电的投资比较少。
(2)、小水电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边远地区利用小水电发电,既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消耗,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3)、小水电资源在水电资源中约占四分之一,比例是比较大的。
由于小水电建设规模比较小,投资少,所以其发展非常迅速。
2、小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1)、地域间不平衡。
小水电资源分布十分不平衡,在我国的东部其开发效率远远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对于小水电的需求却更多。
(2)、小水电虽然投资资金少,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地方上仍然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
(3)、小水电的开发缺少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导致小水电项目的吸引力不足。
3、小水电资源带来的效益小水电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三种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小水电的总资产在一千亿元以上,每年能够带来的直接收益在400亿元以上,其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水能资源基本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水能资源的概况 2 中国的水能资源 3 水能利用中的问题 4 解决水能问题的对策
10:03:59
2
水能 资源
水能资源的定义 水能开发利用的历史 构成水能资源的条件 水能资源的分类
水能资源的特点
10:03:59
3
1、水能资源的定义
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 能等能量资源 。是自由流动的天然河流的 出力和能量,称河流潜在的水能资源;
14.3%
珠江 5.0%
西藏诸河
23.6%
淮河
0.1%
西北内陆 及新疆
2.8%
中国各流域及水系水能理论蕴藏量比重
10:03:59
18
3
中国水能资源的分布特点
10:03:59
19
4
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10:03:59
20
5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的重要地位
1. 水能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3.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1.1.2 水文径流条件的改变 水库蓄水,进行径流调节,必然引起
上下游的水位、流量、流速、水温等一系列水文条件的变化,并由此带 来各种影响,比如,造成库岸的侵蚀和坍塌;库区土地盐渍化;干支流 洪水变得迅猛和入库洪峰增大。
1.1.3 对气候的影响 建筑水坝后,水库库面形成广阔的水域,蒸发
量加大,太阳辐射热得到调节,使河床区及邻近地区气温及温度等要素 发生改变,引起区域小气候状况发生变化,如水位的变化,降水分布的 变化,以及季节温差可能变小或比较稳定等。
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 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
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一、汉中市水能资源基本情况及特点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是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发源地,区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0 0 0 m m,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总量为2 1 7 .6 亿m 3 ,其中流域自产水为1 4 4 . 1 亿m 3 , 容水量7 3 . 5 亿m 3 。
市内地形起伏大,峰岭峻俏,河流密布,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 的有7 条,500~1000 km2 的有14 条,100~500km2 的有44 条,10~100 km2 的有500 条,河网密度约1 . 6 k m / k m 2 。
众多的河流和丰富的水量蕴藏着极大的水能资源。
根据多年来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勘察选点及县级水电区划普查结果,汉中市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 6 0 万k W ,可开发容量1 0 9 .8 万kW ,其中小水电(装机容量小于5 万k W )可开发利用容量为8 4 . 3 万k W 。
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褒河、胥水河、西流河、西汉水、酉水河、金水河、泾洋河、巴水河、沮水河等1 6 条较大支流上,规划梯级电站总装机达6 4 .7 3 万k W ,约占全市小水电可开发容量的7 7 % ,见表1 。
目前在这些河流上已建成电站装机1 2 . 6 8 万kW ,在建电站装机7 . 4 5 万k W 。
汉中水能资源有如下特点:1 . 水资源和小水电资源丰富,但大中型水电项目缺乏。
汉中市所在的秦巴山区降水充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5 8 0 0 m 3 ,人均小水电资源占有量0 .2 2 6 k W,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尽管汉中市水能理论蕴藏量、小水电可开发量分别占陕西省的1 8 % 和3 7 . 6 % ,是全省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但和千河之省的四川省小水电资源相比还不算丰富,四川省平均每个水电县占有量约2 0 万k W ,汉中市平均每个县仅约8 万k W ;规划的大中型水电项目更是缺乏,仅有1 处,为汉江干流上的黄金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 0 万k W 。
水能资源开发情况汇报

水能资源开发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国家能源政策的倡导,水能资源开发成为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就我国水能资源开发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水能资源丰富。
据统计,我国水能资源总量约为6.1万亿千瓦时,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为2.5万亿千瓦时。
这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其次,我国水电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和支持,水电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水电站共计4116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5亿千瓦。
水电站的建设不仅为我国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次,水能资源开发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能资源开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新型水轮机、泵储技术、潮汐能开发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水能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此外,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取得的成绩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和成本压力。
其次,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同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加强规划管理和技术创新,以更好地发挥水能资源的潜力。
综上所述,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断推动水能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与挑战水能资源是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开发和利用水能资源成为我国能源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机遇:一、巨大的水能资源储量。
由于我国地势起伏、水文条件丰富,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据统计,我国水电资源总量约为6.8亿千瓦,占世界水能总储量的1/6以上。
这意味着我国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二、水电的清洁性和可再生性是水能资源的重要优势之一。
与火电和煤电相比,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
而且,水能资源是可再生的,可以持续利用,不会因消耗而枯竭。
三、水电发电成本相对较低。
虽然水电站的建设投资较大,但水电发电的运营成本较低,维护费用也相对较少。
这使得水电在能源领域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能够为我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挑战:一、水能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能资源在地理上分布非常不均衡。
南方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而北方地区则缺乏水能资源,只能通过水库调水和引进外部水能资源来满足供电需求。
这种不均衡分布给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二、水电站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电站的建设需要修建大坝和水库,这会带来对河流水系和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些生态系统可能因此而受到破坏,鱼类迁徙和产卵受阻,生态链断裂,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因此,在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三、新能源的发展带来竞争。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不断降低,迅速崛起。
与水电相比,这些新能源更加分散,便于利用。
因此,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来自新能源的竞争。
为了充分发挥水能资源的潜力,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水能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力度。
通过全面了解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储量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开发利用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中国水电发展情况综述

1958年9月,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的 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黄河上游开 工建设,1975年,总装机容量122.5万 千瓦的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成为中国 水电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01 艰苦奋斗 创基立业
1950-1979
“是非功过”、“生不逢时”、“风雨飘摇”三门峡
三门峡水电站
选址错误,高水位运行 泥沙大量淤积
江河作歌 水电筑梦
01
艰苦奋斗 创基立业 1950-1979年
02
深化改革 调整巩固 1980-2002年
03
体制改革 自主创新 2003年至今
01 艰苦奋斗 创基立业
1950-1979
新安江水电站
1957年4月开工的新安江水电站,是 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 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我国第一 座百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坝。
渭河流域水灾加剧 改造成功
江河作歌 水电筑梦
02
02 深化改革 调整巩固
1980-2002
天上龙羊 大地丰碑
龙羊峡水电站
“三最”电站 九十年代初亚洲
大坝最高 库容最大 单机容量最大
02 深化改革 调整巩固
1980-2002
我愿意将自己的身躯永远铸 在三峡大坝之中, 让我的灵魂在晨曦暮霭之中 听那水轮发电机的歌唱, 迎接那万吨船队的来往, 直到千秋万载。
中国智造 成都全年用电量
03 体制改革 自主创新
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2003至今
桑河二级水电站
亚洲第一长坝 柬埔寨最大水电工程
凯乐塔水电站
霸屏几内亚新版货币 赢得非洲朋友的工程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资源综述
引言
水能资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且能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人类利用水能的历史悠久,但早期仅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直到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水力交流发电机发明后,水能才被大规模开发利用。
由于水是无污染而又清洁的再生能源,其发电成本也非常便宜,当代工业发达国家都优先开发水电水力发电的输电方式既可用交流、也可用直流。
位于国境线上的河流可由几个国家共同开发。
①
水能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到20世纪90年代初,河流水能是人类大规模利用的水能资源;潮汐水能也得到了较成功的利用;波浪能和海流能资源则正在进行开发研究。
目前水能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水力发电。
因此,水能资源具有一些无法代替的优点,首先,水能是干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它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开发同时完成,水电站建成后不消耗燃料,运营费用很低,并不污染环境水电工程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②
除此之外,水能资源还有以下有优点:
1、水能资源地理分布广泛、大约150个国家拥有水能资源,全世界约70%经济可行的水能资源尚未开发,其中大部分位于发展中国家。
2、水电开发技术是经过实践证明、具有一个多世纪经验的成熟技术,现代水电站能提供目前最有效的能源转换方式,其能源转换率超过90%。
3、水电的峰荷发电特征使得作为基本荷载的其它电力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那些其它基本荷载电力一般来自于灵活性相对较差的其它电力资源。
4、尽管与其它大型电站替代方案相比较而言,水电站的早期投资较大,但其具有运行成本最低和使用寿命最长的优势。
5、作为多功能综合水利项目的一部分,水力发电可以对诸如灌溉、供水、航道改善和娱乐等水利项目的其它重要功能和设施等提供资助。
③
世界水能资源的分布与现状
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降雨量和径流量有很大差异,因此世界水能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
据统计,世界水能资源分布中(技术可开发资源),亚洲为50000亿
KW·h/a,拉丁美洲33700亿KW·h/a,非洲17000亿KW·h/a,北美14150KW·h/a,欧洲10300KW·h/a,大洋洲2800KW·h/a。
④亚洲水能资源最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亚洲人均可利用水力资源是最低的。
拉丁美洲由于降水丰富,具有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水量丰富,加之西部安第斯山的地形落差大,因此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但由于经济技术条件和其他资源的竞争,水力资源的开发进程还比较缓慢。
欧洲和北美气候较湿润,加之经济技术发达,因此对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较高。
俄罗斯面积广阔,且大江大河分布较多,水能资源丰富,但大都分布在东部人烟稀少的地带,因此开发难度较大。
非洲是一个干旱的大陆,大部分范围内缺水严重,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刚果盆地。
大洋洲陆地面积狭小,加之澳大利亚大陆上气候干旱,因此水能资源总量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但地区分布极不均匀,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不匹配,加之开发难度较大,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程度很低。
水能资源的开发前景
水力资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因此水力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世界理论水能资源约为34万亿KW·h/年,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约为14万亿KW·h/年,约占理论蕴藏量的41.2%。
目前已开发水能资源(运行中年均发电量)约为2.1万亿KW·h/年,分别占可开发资源的15%和理论蕴藏量的6.2%。
⑤。
从目前水能资源的开发现状来看,人类已开发的水能资源仅占总量的一小部分,因此,水能资源的开发前景巨大。
总结
水能资源是清洁资源,可再生资源,且能循环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相对于其他矿物能源,水能资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循环利用、运营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我们要加快水能资源的开发,逐步改善能源利用状况,加大水能利用比重,营造一个清洁、可循环的能源利用环境。
参考文献
①彭泽元·当今世界水能资源及其开发前景·东方电气评论,1994(3)
②陈周骅·世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世界地理研究,1994(1)
③汪秀丽、董耀华·世界水能资源与水电开发·水力水电科技(4)
④中国电力百科全书·水力发电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⑤裴崇东·当今世界水能资源及其开发·大电机消息,1993(8)
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