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_减少对土地的侵蚀_1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课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课件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回忆:雨水、流水对土地、 河流有哪些影响?
哪些现象可以造成对土地的侵蚀?
A 流水 B风 C 冰川 D重力
流水造成侵蚀的现象
风造成侵蚀
冰川侵蚀现象
怎样减少土地的侵蚀?
植树种林种草 改变地形地貌
哪些力量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我们知道有哪些力量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 貌?
我们人类在改变地形地貌的过程中,会造 成某些灾难吗?会造成哪些灾难?
科学概念小结
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 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 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作业
课下小组合作试验,流 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第一课
小车 回形针 绳子
铁垫圈
重庆长江索道上的缆车
缆绳
实验一:如何安装小缆车 边做边想:
1.绳子拴在哪里? 2. 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3.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
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
实验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大胆猜测: 挂几个铁垫圈刚好能让小
车运动起来?
实验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拉力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重量不同 的物体,请问小车上物体的重力与小车 运动的快慢是否有关?如果有,有什么 关 系?
实验步骤
实验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探究的问题 我们的推测 改变的条件
实验步骤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快慢的关系
拉力大,小车运动得快;拉力小,小车运动得慢。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A、茂密的森林 B、绿绿的草原 C、荒凉的坡地 4、下列最容易引发泥石流的天气是( C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 ) 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 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 ) 4、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 ) 5、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 ) 6、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 )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在做雨量大小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实验时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A )。 A、坡度和降雨高度要一样
B、坡度和降雨量要一样 C、降雨量和降雨高度一样 2、下列最容易受到雨水侵蚀的地形是( A )。
A、坡度很大 B、坡度较小 C、地面很平整 3、下面环境中,土壤侵蚀最严重的是( C )。
3.8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A )方法。 A、植树造林 B、伐木 C、开山造田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 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
①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A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和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3.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 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侵蚀 。 土壤中的 细沙 和 黏土 最容易被雨水冲走。 2、坡度大小 、有无植被 、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分侵蚀的程 度。
3.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B )。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2.从我国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从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知道:(世界上海洋多,陆地少。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4.丘陵的地形特点是:(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5.山地的地形特点是:(蜿蜒起伏,层峦叠嶂)6.平原的地形特点是:(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7.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较高,周边有明显的陡坡为界)8.盆地的地形特点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9.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内部从内到外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的。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4.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拉张形成的。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的很猛烈如(地震)(火山);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如(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1.冷热的作用会改变岩石模样吗?(模拟)实验设计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岩石、烧杯、护目镜)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

用镊子夹着岩石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碎裂了或烧杯底部有岩石的碎屑)实验结论:(在冷热的作用下,岩石改变了模样。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 , 雨水在地面流 、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 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 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侵蚀 。 最容易被雨水冲走。 土壤中的 细沙 和 黏土 最容易被雨水冲走。 2、 、 坡度大小 、 有无植被 、 降雨量大小 等会影响到土壤被分侵蚀的程 度。
3.8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A )方法。 、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 、 B、伐木 、 C、开山造田 、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 , 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 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 ①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A ) 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 B、史前和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
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土地坡度越陡侵蚀越严重, 土地坡度越陡侵蚀越严重,坡度越小侵蚀情况越好
3.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研究项目: 研究项目: 有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植被越差侵蚀越严重, 植被越差侵蚀越严重,植被越好侵蚀情况越好 推测: 推测: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土地表面的植被 不变的条件:土地的坡度、雨量大小、 不变的条件:土地的坡度、雨量大小、土壤结构 实验现象:有植被的土地水土流失情况好, 实验现象:有植被的土地水土流失情况好,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对侵蚀有影响, 植被对侵蚀有影响,植被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知识能力训练答案-五上

知识能力训练答案-五上
改变条件:拉力大小
实验数据:3、4、6、9
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小,小车运动慢。
2.用橡皮筋做动力
起跑线
10
1
6
6.6
2
8
3
6
30
1
10
10.3
2
10
3
11
70
1
20
20
2
21
3
20
发现
圈数越多,行驶的距离越远。
接力棒
一、选择
1ABC2B
二、综合
弹弓、皮球、古筝等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起跑线
改变条件:运动方式
记录
1
1
1
2
1.1
3
1
1
1.8
1.8
2
1.8
3
1.9
结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接力棒
一判断
1√2╳3√4╳5√
连线
滑动摩擦有:2.6.7
滚动摩擦有:1.3.4.5
7.运动与设计
增大
理由
减小
理由
车把
链条上润滑油
减小摩擦,使车轮转得更快。
车轮
凹凸花纹增大摩擦,抓地力更大。
刹车皮
车轮在刹车皮上滑动,增加摩擦,便于刹车。
土壤的成分:石子、沙、黏土、空气、腐殖质、水分
接力棒
1.
细菌:分解
蚯蚓:使空气
蚂蚁:在土壤
蜗牛:靠腐烂
植物:腐殖质
2.
沙: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匀,沉淀。
空气:把土块放入水中,看气泡。
腐殖质:烧,闻臭味。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起跑线
问题: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B、伐木C、开山造田【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黄土高原上,30%~40%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汁,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区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 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 4%。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 )导致的。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无法确定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十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水土流失B、人类无法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能够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泥沙的沉积,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你认为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方法是( )。

A、加强黄河岸堤建筑B、清除黄河河底的泥沙C、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择题。

如果持续遭受暴雨,那么房屋在( )受到的影响最小。

A、山坡处B、山脚处C、山下平缓地带下列选项中·不会危害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是( )。

A、水十流失B、土地沙漠化C、植树造林人们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 )。

A、美观B、防止水土流失C、净化空气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

A、人们需要木材B、人们需要粮食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下列选项中,( )不是水土流失引起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1 种子发芽实验(一)1.判断题。

(1)×(2)√(3)√2.写出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种子发芽与水分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种子发芽需要有适宜的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相同的温度、相同的光线、相同的环境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分不同实验的方法找6颗绿豆种子,其中3颗种子放在干燥的杯中,另外3颗种子放在湿润的杯中,然后同时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

观察哪一组种子先发芽。

2种子发芽实验(二)1.选择题。

(1)C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填写。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选择题。

(1)A (2)C (3)A2.略。

3.仙人掌沙漠香蕉热带莲水中4蚯蚓的选择1.选择题。

(1)A (2)B (3)B (4)C2.实验题。

我们提出的问题蚯蚓的生活与温度有关吗?我们的推测蚯蚓适宜生活在凉爽的环境n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相同的光线、相同的土壤、相同的湿润环境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温度不同实验的方法找一个纸盒子,盒子的两边放好湿润的土壤。

把盒子的一端搁在装50摄氏度的热水袋上,另一端搁在木块上。

把6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观察蚯蚓的反应,它们会爬向哪一边。

5食物链和食物网1.填空。

草田鼠老鹰;草;田鼠、老鹰。

2.判断题。

(1)×(2)√(3)√(4)√(5)√3.看图回答。

(1)略。

(2)蘑菇兔子狼;草兔子鹰果实老鼠鹰;果实刺猬狼6做一个生态瓶1.填空。

互相作用、互相生存2.判断题。

(1)√(2)×(3)×3.略7改变生态瓶1.根据自己的生态瓶记录。

略2.思考题。

(1)植物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

(2)动物的作用是消耗里面多余的物质,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粪便为植物所用。

3.实验题。

根据自己的实验进行记录。

8维护生态平衡1.判断题。

(1)×(2)√(3)√2.看图回答。

(1)草羊人;草马人(2)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
整理ppt
整理ppt
目前人们也意识到了其后果的严重,为防止 此类灾难发生作了很大的努力,同学知道有 哪些呢? 植树造林、筑堤坝、疏通河道 。
整理ppt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A )方法。 A、植树造林 B、伐木 C、开山造田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 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
(2)用接水器接住流出的水,径流浑浊吗? 这说明什么?
(3)什么地方考虑不周? (4)如何改进?
整理ppt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流水、风、海浪、冰川、地震、火山、雨 水。
整理ppt
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 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 山体滑坡、泥石流、地壳变化、地形变化、
用。
整理ppt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课件整理ppt泥石流
整理ppt
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 土地,同样雨水也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 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地形地貌,同时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 地减少侵蚀。
整理ppt
山地
整理ppt
整理ppt
怎样做到降雨的多少和强弱相同?
降雨的多少和强弱应该相同,但具体操作 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器材上想 办法:用相同的喷壶,装的水一样多,喷 壶的孔数一样多,孔的大小相同,这样或 许相对能更公平些。
整理ppt
(1)我们的家园经住暴雨的袭击了吗?水 流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房屋和地形是否受 到了影响?
平原
考虑的问题:
建造什么样的地形? 用什么材料? 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 ?
整理ppt
地形必须是有山地和平原的 。
1
分组实验准备:1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 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 材料等。
整理ppt
考验家园:实 验中每组的什 么条件应该保 持相同,为什 么?
①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A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和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整理ppt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②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C )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治理水 土流失。
3、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 )
4、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 )
5、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
6、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 )
7、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四周多种一些植物。
整理ppt
( √)
③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A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台风
3、下列不是因为水土流失原因引起的是( C )。 A、阻塞河道 B、破坏土壤肥力 C、形成高山
整理ppt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 )
2、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 )
复习巩固
1、在河流的上游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布满的 大石块 ,中游河床 上堆积了很多的 鹅卵石 ,下游的河床上堆满了 细沙 。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 侵蚀 和 沉积 现象发生。 侵蚀 使
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 沉积 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
地方。因为它们的作用,使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 3、风 、冰川 、 海浪 等自然力也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