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感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山海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

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

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浙江省鄞州区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鄞州区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鄞州区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江苏省的南京、无锡等,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共26市。

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年度工作报告》等若干文件,启动了一批科创和产业合作平台,并聚焦质量标准、产融结合等六大高新地建设,签署了1项区域一体化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192.19亿元。

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九城市集聚龙头企业845家,产值2.6万亿元。

同时,九城市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交互投资2280亿元,促进科创要素高效对接。

此外,在政务服务领域,九城市率先推进30个事项“一网通办”,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域。

(摘编自韩俊杰、汪瑞华《长三角G60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新华网2019年06月24日)材料三:(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05月24日)材料四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让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A9协作体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

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

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

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

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

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

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

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

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浙江的感兴

浙江的感兴

绍 兴 水 乡
●绍兴:
● 食物有浓郁的传统乡土风味,传统的店铺和吃法; ● 建筑与环境的色泽以黑与白为主,显得严谨素净; ● 有自由活动的庞大空间,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生活里交融着
严厉规则、温厚人情和快乐惬意; ● 在黑与白的主色间,潺潺绿水以特有的灵秀触动人们的心弦,
启发人们的想象力。
●思考:作者为何又突然提到鲁迅呢?
西 湖 美 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杭州:
● 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净脱俗。 ● 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 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
●思考:为何最后一小节突然写道山给与浙江骨气呢?
古诗中的西湖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 青。 ——林逋《西湖》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林升《题临安邸》
● 诗情画意的代称 ● 心灵静养的处所 ● 繁华消歇的见证
当堂检测
●请你为你的家乡写一段200左右的文字。 ●要求:选取典型的场景;
提起浙江,你会想到哪些城市?
浙江的感兴
●唐王昌龄提出“感兴势”,“感兴势者,人心 至感,必有应说。物色万象,爽然有如感会”。
●作者对外物世界有感而发,用文字表达出来。 ●王佐良受到哪些外物的触发,怎样用文字写出
自己的感悟的?
咸亨酒店
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一八九四年),是酒乡绍兴 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 使咸亨酒店闻名中外。1981年,鲁迅先生诞辰一百 周年之际,老店新开。1991年后,咸亨酒店的传承 人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寻找品牌生根的土壤,通过 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使咸亨酒 店成为传统风格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融名城、名士、 名酒风情于一体的名店,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小酌浅饮,对酒当歌,吟诗作画,著名作家李准酒 酣之际留下“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的感叹;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题写“酒逢咸亨千杯少”。咸亨 酒店既是酒店更是景点,它与鲁迅故居、百草园、 三味书屋、土谷祠等文化遗存,共同构成了解读鲁 迅的原典钥匙

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它的主题应该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即不仅能使一群人——不管是批评家、教授、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还是公共汽车售票员或者酒吧侍者——感兴趣,而且具有较普遍的人性,对普通男女都有感染力。

主题还应该能引起持久的兴趣,一个选择只有一时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小说家,是个浅薄的小说家,因为一旦人们对这样的题材失去兴趣,他的小说也就像上星期的报纸一样不值一读了。

作者讲述的故事应该合情合理而且有条有理,故事应该有开端、中间和结尾,结尾必须是开端的自然结局。

情节要具有可能性,不仅仅要有利于主题发展,还应该是由故事自然产生的。

小说中的人物要有个性,他们的行为应该缘于他们的性格,决不能让读者议论说:“某某人是决不会干那种事的。

”相反,要读者不得不承认:“某某人那样做,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要是人物又很有趣,那就更好。

福楼拜的《感情教育》虽然受到许多著名批评家的高度称赞,但是他选择的主人公却是个没有个性、没有生气、也没有任何特点的人,以至他的所作所为以及在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无法使人产生兴趣。

结果,虽然小说中有许多出色之处,但整部小说还是难以卒读。

为什么我认为人物必须具有个性。

因为要求小说家创造出完全新型的人物,是强人所难,小说家使用的材料是人性,虽然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人性千变万化,但也不是无限的,人们创作小说、故事、戏剧、史诗已有几千年历史,一个小说家能够创造出一种新型人物的机会,可说微乎其微,回顾整个小说史,我所能想到的唯一具有独创性的人物就是堂·吉诃德。

2024学年浙江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学年浙江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学年浙江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在儒家领导之下,二千多年间,中国人养成一种社会风尚或民族精神,除最近数十年浸浸澌灭,今已不易得见外,过去中国人的生存,及其民族生命之开拓,胥赖于此。

这种精神,分析言之,约有两点: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

②向上心,即不甘于错误的心,即是非之心,好善服善的心,要求公平合理的心,拥护正义的心,知耻要强的心,嫌恶懒散而喜振作的心……总之,于人生利害得失之外,更有向上一念者是:我们总称之曰“人生向上”。

从之则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见其所得;违之则歉恨不安,仿佛若有所失而不见其所失。

③此与“相与之情厚”相连。

人类生命廓然与物同体,其情无所不到。

所以昔人说:“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

孺子犹同类者也。

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

鸟兽犹有知觉者也。

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

草木犹有生意者也。

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

”(见《王阳明全集·大学问》)高等动物在其亲子间、两性间、乃至同类间,亦颇有相关切之情可见。

但那是附于本能之情绪,不出乎其生活(种族繁衍、个体生存)所需要,一本于其先天之规定。

到人类,此种本能犹未尽泯,却也大为减弱。

人间慈父母固多,却有溺女杀婴之事。

情之可厚可薄者,与其厚则厚,薄则薄,固定不易者,显非同物也。

动物之情,因本能而始见;人类情感之发达,则从本能之减弱而来,是岂可以无辨?④一个人的生命,不自一个人而止,是有伦理关系。

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亦即是其相互间的一种义务关系。

所贵乎人者,在不失此情与义。

“人要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大致不外是看到此情义,实践此情义。

其间“向上之心”,“相与之情”,有不可分析言之者已。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4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4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1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小说的诗意,对作者来说是一种创造;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发现。

为什么有的人能感受到雨,其他人则只是被雨淋湿?感受到雨的人就是发现了雨丝的诗意。

诗意,简单地说就是诗的意境。

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

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体裁的属性不同,因此不能等同于诗的意境。

文艺理论家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一部好戏剧都要当成一首诗来看。

”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涵盖了其它文艺作品。

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

解读小说的诗意,我认为有两把钥匙,可以打开曲径通幽之门。

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

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

之所以不能“达诂”,盖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贯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小说的诗意,要想“达诂”也非易事。

鲁迅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叙事十分克制,简约洗练,从不铺张。

他笔下的很多句子没有饱和感,感觉后面尚木写完,却像铁锤一样敲打着读者的心,无不让人感到压抑、愤怒和惆怅。

顺着小说的人物走向和故事脉络前行,在五光十色、意涵丰盈的文字之外,是小说张力的刚劲、诗意的席卷,不断开启着读者的心理和生理观感,在五味杂陈之中,悲悯、怨恨、痒痛,一齐涌上心头,让人有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最终变成了读书人的一声长叹。

这便是诗意的震感力。

“达诂”成为研究者的共同理想,但是要实现“达话”却难乎其难。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也是诗意小说的范本,极为精致的文本建构和冷静叙事,使小说打上了一层现代简约主义色彩。

简约主义要求,把作品中多余的元素剥减到不能再删的地步,留下实实在在的干货,以达到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拮据(jū)襁褓(qiǎng)锲而不舍(qiè)B. 恣睢(suī)诘难(jié)恪尽职守(gè)叱咤风云(zhà)C. 狡黠(xiá)嗤笑(chī)根深蒂固(dì)吹毛求疵(cī)D. 拮据(jù)惘然(wǎng)谀词(yú)怒不可遏(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A项中“襁褓”的“襁”应读“qiǎng”,但此处标注为“qiǎng”是正确的,不过由于题目要求完全正确,而A项中其他字音均无误,但考虑到可能存在其他错误或陷阱,我们按常规判断,A项因存在其他可能错误(尽管此处未标出)而不选;B项中“恪尽职守”的“恪”应读“kè”,而非“gè”,故B项错误;C项中所有字音均标注正确,故C项正确;D项中“拮据”的“据”应读“jū”,而非“jù”,故D项错误。

综上,正确答案为C。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 我们要因地制宜,努力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

C. 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个个生龙活虎,精神饱满。

D.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中“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笑,与后文的“笑起来”重复,使用不恰当;B项中“因地制宜”意为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使用恰当;C项中“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使用恰当;D项中“异口同声”指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使用恰当。

综上,A 项成语使用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

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

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

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

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

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

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

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

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时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

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

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

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

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白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

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

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

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文章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18.文中说:“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多一点了解了。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那些了解?(4分)
19.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的哪些特点?(4分)
20.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

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

(不少于200字)(12分)参考答案:
17.A、D(4分)
18.①色彩鲜明、谨严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

(3分)
②要点一: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

要点二:鲁迅性格中及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

(4分)
19.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静脱俗。

要点二: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

(4分)20.略(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