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家教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出自清代诗人罗振玉的《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全诗赏析
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待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
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太公家教——熟读背诵

第八章
小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不学,冥冥如夜。 柔必胜刚,弱必胜强;齿坚即折,弱柔则长。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行来不远, 所见不长; 学问不广,智慧不长。欲知其君, 使其所使,欲知其父,先视其子。 欲作其木, 视其文理;欲知其人,先视奴婢。 病则无法,醉则无夏,饮人逛药,不得责人之礼。 圣人避其酒客,君子恐其酒失。 知者之子,多患不见之过; 愚者之子,多患小人之过。 女无圾镜,不知面上精丽。 将军之门,必出勇夫;博学之家,必有君子。 是以人相知于道行,鱼相望于江湖。 人无良友,不知行之得失,是以结朋交友,须择良贤。 寄儿托孤,意重则密;荣则同荣,辱则同辱;难则相救,危则相扶。 勤是无价之宝,学是明目神珠。 积财千万,不知明解一经; 良田千顷,不如薄艺随身。 慎是护身之符,谦是百行之本。 香饵之下,必有丝钩之鱼; 重赏之下,必有勇力之人。 有功者可赏,有过者可诛。 慈父不爱无力之子,只爱有力之奴。 养女不教,不如养狗,凝人思妇,贤女敬夫。恭行孝悌,行追贤圣。
第五章
贫人多力,勤耕之人,必食;勤家之人,必居官职; 良田不耕,损人功力;养子不教,费人衣食。 与人共食,慎莫先当;与人同饮,莫先举觞。 行不当路,坐不当壁。路逢尊者,侧立其旁,有问善对,必须番详。 子徒外来,先须省堂,未见尊者,莫入私房; 若得饮食,慎莫先当,劳必先富;先正容仪,称名道字,然后相知。 陪年已长,则父事之;十年以上,则兄事之;五年以外,则肩随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滞不择职,贫不择妻,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小人为财相杀,君子以德相知。 欲求其强,先取其弱;欲求其刚,先取其柔,欲防外敌,必须自防; 欲扬人恶,便是自扬;伤人之语,还是自伤。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茅茨之家,必出公主;艾蒿之下,必有阑芳。 助祭得食,助门得伤。仁慈者寿,凶暴者亡。 清清之事,为酒所伤。
太公家教

千人排门,不如一人拔开;
一人守险,万人莫当。贪心害心,利己伤身。
第七章
瓜田不整履,李下不整冠。
圣君虽渴,不饮盗泉之水;
暴风疾雨,不入寡妇之门。
孝子不隐情于君。
法不化于君子,礼不知于小人。
君浊则用武,君清则用文。
多言不益其体,日使不妨其身。
明君不受邪亡之臣,慈父不爱无力之子。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小人不择地而息,君子固穷,小人不择官而事。
屈厄之人,不羞执鞭之事;
饥寒在身,不羞乞食之耻。
贫不可欺,富不可恃,阴阳相摧,终而复始。
太公未遇,钓鱼渭水。相如未连,卖卜于市。
鲁连海水,义不受爵。孔子明磐桓,候时而起。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电里燃火,烧气成云。
家中有恶,人必知之;身有德行,人必称传。
孟母三移,为子择邻。
不患人不知己,唯患己不知人。
己欲立身,先立于人;己欲达者,先达于人。
立身行道,始于事亲;孝无终始,不离其身。
修身慎行,恐辱先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近鲍者臭,近阑者香;近愚者暗,近智者良。
明珠不营,焉放其光;人生不学,言不成章。
第八章
小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不学,冥冥如夜。
柔必胜刚,弱必胜强;齿坚即折,弱柔则长。
吞钩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
祸将及已,恨不忍之。其父出行,子须从后;
路逢尊者,齐脚敛手;尊人之前,不得唾地;
尊人赐酒,必须拜寿;尊人赐肉,骨不与狗;
尊者赐果,怀核在手,苦也弃之,为礼大丑。
对客之前,不得垂涕,亦不漱口。记而莫忘,
终身无咎。
第三章
立身之本,义让为先。贱莫与交,贵莫与亲。
他奴莫与语,他婢莫与言。
《翰墨之道》杂篇

1
2
3
4
5
6
7
8
太公家教
阅0抄1
太公家教第一章
太公家教第二章
太公家教第三章
太公家教第四章
太公家教第五章
太公家教第六章
太公家教第七章
太公家教第八章
古诗十九首辑录
阅0抄1
古诗十九首·上
古诗十九首·中
古诗十九首·下
千字文
阅0抄1
千字文·册一
千字文·册二
千字文·册三
千字文·册四
千字文·册五
三十六计·卷一
阅0抄2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三十六计·卷二
阅0抄2
无中生有
暗渡陈仓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
顺手牵羊
三十六计·卷三
阅1抄3
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三十六计·卷四
阅2抄4
釜底抽薪
混水摸鱼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卷五
阅2抄4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卷六
阅4抄6
美人计
空城计
反间计
苦肉计
连环计
走为上
李太白集选·卷一
阅0抄1
古风一
古风二
古风三
古风四
古风五
古风六
古风七
古风八
李太白集选·卷二
阅0抄2
远别离
蜀道难
梁甫吟
关山月
表达老师无私奉献的诗句

表达老师无私奉献的诗句:《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
佚名
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
:《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佚名
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
:《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佚名
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
:《一似梦瑶台》
佚名
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酒不胜杯。
:《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清·罗振玉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天净沙六首·王本成》
佚名
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七绝·师恩难忘》
佚名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新竹》
佚名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关于教师的古诗

关于教师的古诗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师的古诗11、《师蚕》佚名教子教女,辛勤半辈。
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2、《七绝·师恩难忘》未知作者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3、《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寻雍尊师隐居》唐·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6、《天净沙六首·王本成》未知作者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7、《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酬问师》唐·刘商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10、《远师》唐·白居易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关于教师的古诗21.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杜牧《雪中书怀》2.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3.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韩愈《听颖师弹琴》4.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杜牧《雪中书怀》5.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佚名《对联》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素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素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摘要:
1.引言
2.素书的背景与简介
3.素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4.这句话的意义与启示
5.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6.总结
正文:
素书,又称《太公家教》,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家庭教育读物。
它汇集了太公望、孔子等圣贤的智慧,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智慧以及修身养性的方法。
素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一个善举看似微不足道就不去实践,同时,也不要因为一个恶行看似无关紧要就去做。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善恶的抉择,因为这些抉择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品行和命运。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往往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道德修养。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从点滴做起,积累善行,避免恶行,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素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的启示和价值依然深远。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

赞美老师的古诗句11、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
——佚名《天净沙六首·管仲图》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3、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4、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5、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7、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8、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佚名《天净沙六首·王本成》9、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白居易《远师》10、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佚名《新竹》11、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12、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刘商《酬问师》13、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酒不胜杯。
——佚名《一似梦瑶台》14、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
——佚名《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15、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佚名《七绝·师恩难忘》1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17、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
——佚名《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19、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
——佚名《天净沙六首·回澜阁》20、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佚名《板书有感》21、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人排门,不如一人拔开;
一人守险,万人莫当。贪心害心,利己伤身。
第七章
瓜田不整履,李下不整冠。
圣君虽渴,不饮盗泉之水;
暴风疾雨,不入寡妇之门。
孝子不隐情于君。
法不化于君子,礼不知于小人。
君浊则用武,君清则用文。
多言不益其体,日使不妨其身。
明君不受邪亡之臣,慈父不爱无力之子。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不患人不知己,唯患己不知人。
己欲立身,先立于人;己欲达者,先达于人。
立身行道,始于事亲;孝无终始,不离其身。
修身慎行,恐辱先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近鲍者臭,近阑者香;近愚者暗,近智者良。
明珠不营,焉放其光;人生不学,言不成章。
第八章
小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不学,冥冥如夜。
柔必胜刚,弱必胜强;齿坚即折,弱柔则长。
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为古代训诫类蒙书之代表,近世失传,是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童蒙读物之一,唐代曾风行全国,是我国可贵的教育史料。
《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於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据考证为唐朝宰相姜公辅编撰)。《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於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惭耻尊亲,损辱门户。妇人送客,不出门庭,
行其言语,下气低声。出行随伴,隐影藏形;
门前送客,莫出庭。一行有失,百形俱倾;
能与此礼,无事不精。新妇事父,音声莫听,
形影不睹;夫之妇史,不得对话;孝养公家,
敬事夫主;泛爱尊贤,教示男女。行则细步,
言必小语;勤事女功,莫学歌舞。希见今时,
贫家养女,不解麻布,不娴针线,贪食不作,
衰败之家,慎莫为婚.;市道接利,莫与为邻。
敬上爱下,泛爱尊贤,孤儿寡妇,特可矜怜。
乃可无官,不行失婚;身须择行,口须择音;
恶人同会,祸必及身。养儿之法,莫听诳言;
育女之法,不听离母。男年长大,莫听好酒;
女年长大,莫听游走。丈夫好酒,揎拳捋肘,
行不择地,言不择口,触突尊,门乱朋友;
女人游走,逞其姿首,男女难合,风声大丑,
吞钩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
祸将及已,恨不忍之。其父出行,子须从后;
路逢尊者,齐脚敛手;尊人之前,不得唾地;
尊人赐酒,必须拜寿;尊人赐肉,骨不与狗;
尊者赐果,怀核在手,苦也弃之,为礼大丑。
对客之前,不得垂涕,亦不漱口。记而莫忘,
终身无咎。
第三章
立身之本,义让为先。贱莫与交,贵莫与亲。
他奴莫与语,他婢莫与言。
茅茨之家,必出公主;艾蒿之下,必有阑芳。
助祭得食,助门得伤。仁慈者寿,凶暴者亡。
清清之事,为洒所伤。
第六章
闻人善事,乍可称扬;知人有过,密掩深藏;
是故,用谈彼短,靡恃已长。
鹰鸡虽迅,不能快于风雨;
日月虽明,不能盆覆之下;
唐虞虽圣,不能化其明主;
微子虽贤,不能谏其暗君;
比干虽惠,不能自勉其身;
蛟龙虽猛,不杀岸上之人;
闻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看,不修身体,不整衣冠,得治痊愈,
止亦不难。弟子事师,敬同於父,习其道也,
学其言语。黄金白银,乍可相与,好言善述,
曼出口舌。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
一日为师,终日为父;一日位君,终日为主。
第二章
教子之法,常令自慎;言不可出,行不可亏。
他篱莫越,他事莫知;他贫莫笑,他病莫欺;
他财莫取,他色莫侵;他强莫触,他弱莫欺;
拔贫作富,事须方寸;看客不贫,古今宝语;
握发吐餐,先有常;开门不看,不如狗鼠。
高山之树,苦於风雨;路边之树,苦於刀斧;
当道作舍,苦於客侣;不慎之家,苦於官府;
牛羊不圈,苦于狼虎;禾熟不收,苦于雀鼠;
屋漏不覆,苦于梁柱;兵将不慎,败于军旅;
人生不学,费其言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亡者诏,近偷者贼;
好喜游走;女年长大,聘为人妇,不敬君家,
不畏夫主,大人使命,说辛道苦;夫为一言,
反应十句,损辱兄弟,连累父母,本不是人,
状同猪狗。
第四章
少为人子,长为人父,出则敛容,
动则庠序,敬慎口言,终身无苦。含血损人,
先恶其口。十言九中,不语者胜。居必择邻,
慕近良友;侧立齐庭,厚待宾客;侣无新疏,
来者当受,合食与酒。开门不看,还同禽兽;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行善得殃。行来不远,
所见不长;学问不广,智慧不长。欲知其君,
使其所使,欲知其父,先视其子。欲作其木,
视其文理;欲知其人,先视奴婢。
病则无法,醉则无夏,饮人逛药,不得责人之礼。
圣人避其酒客,君子恐其酒失。
知者之子,多患不见之过;
愚者之子,多患小人之过。
女无圾镜,不知面上精丽。
将军之门,必出勇夫;博学之家,必有君子。
是以人相知于道行,鱼相望于江湖。
人无良友,不知行之得失,是以结朋交友,须择良贤。
寄儿托孤,意重则密;荣则同荣,辱则同辱;难则相救,危则相扶。
勤是无价之宝,学是明目神珠。
积财千万,不知明解一经;
良田千顷,不如薄艺随身。
慎是护身之符,谦是百行之本。
香饵之下,必有丝钩之鱼;
重赏之下,必有勇力之人。
有功者可赏,有过者可诛。
近愚者疑,近圣者明;近贤者德,近淫者色。
第五章
贫人多力,勤耕之人,必食;勤家之人,
必居官职;良田不耕,损人功力;养子不教,
费人衣食。与人共食,慎莫先当;与人同饮,
莫先举觞。行不当路,坐不当壁。路逢尊者,
侧立其旁,有问善对,必须番详。子徒外来,
先须省堂,未见尊者,莫入私房;若得饮食,
慎莫先当,劳必先富;先正容仪,称名道字,
刀剑虽利,不休养清杰人士;
罗兰虽细,不能执无事之人;
非灾横祸,不入慎者之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邪僻坏于良,谗言败于善。
君子之怀,有如大海,
博纳山川,宽则得众,敏则有功。
以法治人,人即得治;治国信谗,必杀忠臣;
治家信谗,家必败亡;兄弟信谗,分别异居;
夫妇信谗,男女生分;朋友信谗,必致死怨。
天雨五击,荆棘蒙恩。抱薪救火,火必成灾;
然后相知。陪年已长,则父事之;十年以上,
则兄事之;五年以外,则肩随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滞不择职,贫不择妻,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小人为财相杀,君子以德相知。
欲求其强,先取其弱;欲求其刚,先取其柔,
欲防外敌,必须自防;欲扬人恶,便是自扬;
伤人之语,还是自伤。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小人不择地而息,君子固穷,小人不择官而事。
屈厄之人,不羞执鞭之事;
饥寒在身,不羞乞食之耻。
贫不可欺,富不可恃,阴阳相摧,终而复始。
太公未遇,钓鱼渭水。相如未连,卖卜于市。
鲁连海水,义不受爵。孔子明磐桓,候时而起。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电里燃火,烧气成云。
家中有恶,人必知之;身有德行,人必称传。
孟母三移,为子择邻。
慈父不爱无力之子,只爱有力之奴。
养女不教,不如养狗,凝人思妇,贤女敬夫。恭行孝悌,行追贤圣。
第一章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往而不来,非成礼也。
知恩报恩,风流儒雅,有恩不报,非成人也。
事君尽忠,事父尽敬。礼问来学,不问往教。
舍父事师,敬同於父。慎其言语,整其容貌。
善能行孝,勿贪恶事,莫作诈伪,直实在心,
勿生欺诳。孝心是父,晨省暮看,知饥知渴,
知暖知寒;忧时共戚,乐时同欢,父母有疾,
甘美不餐,食无求饱,居无求案。闻乐不乐,
他弓莫挽,他马莫骑;弓拆马死,偿他无疑。
财能害已,必须畏之;酒能败身,必须戒之;
色能招害,必须远之;愤能积恶,必须忍之;
心能造恶,必须净之;口能招祸,必须慎之。
见人善事,必须赞之;见人恶事,必须掩之。
邻有灾难,必须救之;见人打门,即须谏之;
意欲去处,即须番之;见人不是,即须教之;
非是时流,即须避之。罗网之鸟,悔不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