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正弦稳态时RLC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47正弦稳态时RLC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下次预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8 RC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P132
U& jLI&
电压超前电流90° 3. 电容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
电压滞后电流90°
U& 1 I&
jC
二、实验原理
4. 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方法
其中X是被测元器件, Ro是测量电流用的取样电阻。
二、实验原理
4. 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方法 垂直方式 双踪观测方式
二、实验原理
5. 相位差的测试方法 双迹法(截距法)测量相位差 超前
3.电容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自拟实验电路,测试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
关系,测量该相位差,并在同一坐标下绘出电容元件 的电压与电流波形。
正弦激励 f =10kHz,取样电阻 24Ω 被测元件 电容0.047µF。
四、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2、用坐标纸定量描绘测试波形,正确标明相应坐标。 3、根据测量数据和波形,分析测试结果总结相关内容。
X1 360
X
X1 X
二、实验原理
所选元件要求
正弦激励: f =10kHz,取样电阻 24Ω 被测元件: 电阻 1kΩ 电感 10mH 电容 0.047µF
三、实验内容
1.电阻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自拟实验电路,测试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
关系,测量该相位差,并在同一坐标下绘出电阻元件 的电压与电流波形。
4.7 正弦稳态时R、L、C电压电流
相位关系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正弦稳态电路中R、L、C元件的电压电
流关系;
2.掌握相位差的测试方法;
3.进一步熟练掌握示波器的双踪 测试方法。
实验五 RLC正弦交流电路测量

实验五RLC正弦交流电路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R 、L 、C 元件端电压与电流波形,观测电压、电流相位差φ,了解元器件的阻抗和阻抗角(即相位差φ)的测量。
2. 测量R 、L 、C 电路电压与电流波形,加深理解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3. 熟悉电路功率,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仿真软件平台(Multisim 10),硬件基础电路实验箱。
双踪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电压表。
三.仿真实验过程
1.R单独作用
2.L单独作用
3.C单独作用
4.R,C,L三者并联作用
四.实验内容
1 、通过电缆线将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接至电路,作为激励源 u,在正弦稳态信号 u(5V 4kHz) 激励下, 测量R(470Ω ) 、 L(10mH ) 、 C(0.1Uf)
元件端电压与电流波形。
使用双踪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的峰—峰值Up-p,频率f(T)和相位差φ,观察李沙育图形; 使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正弦信号有效值。
2 、将元件 R 、 L 并联相接,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及相位差。
计算电路的功率因数( cosφ值)。
3 、将元件 R 、 L 、 C 并联相接,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及相位差,根据电压、电流的相位差可判断 Z 并是感性还是容性负载。
计算电路的功率因数( cos φ值)。
4 、电路 Z 并的阻抗和阻抗角(即相位差φ)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改变频率(1kHz-10kHz) ,观察电压、电流的相位差的变化。
实验报告一 L、C元件上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电工电子综合实践9001学习中心万州奥鹏中心姓名刘德春学号************实验内容:一、L、C元件上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二、虚拟一阶RC电路三、用数字电桥测交流参数.四、算术运算电路五、计数器六、触发器实验报告一L、C元件上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院校: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人:刘德春,同组人:戴晓冬时间:2010年2月6日一、实验目的1、在正弦电压激励下研究L、C元件上电流,电压的大小和它们的相位关系,以及输入信号的频率对它们的影响。
2、学习示波器、函数发生器以及数字相位仪的使用二、仪器仪表目录1、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2、数字相位计三、实验线路、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调节ZH-12实验台上的交流电源,使其输出交流电源电压值为220V。
2、按电路图接线,先自行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并经教师检查无误后通电3、用示波器观察电感两端电压u L和电阻两端u R的波形,由于电阻上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因此从观察相位的角度出发,电阻上电压的波形与电流的波形是相同的,而在数值上要除以“R”。
仔细调节示波器,观察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并将结果记录操作步骤:1、调节ZH-12实验台上的交流电源,使其输出交流电源电压值为24V。
2、按图电路图接线,先自行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并经教师检查无误后通电。
3、用示波器的观察电容两端电压u C和电阻两端电压u R的波形,(原理同上)。
仔细调节示波器,观察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四、实验结果:1、在电感电路中,电感元件电流强度跟电压成正比,即I∝U.用1/(X L)作为比例恒量,写成等式,就得到I=U/(X L)这就是纯电感电路中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电压超前电路90°。
分析:当交流电通过线圈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为die L dt=-(负号说明自感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
rlc电路的稳态特性实验报告

rlc电路的稳态特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分析RLC电路的稳态特性,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究电路中电感、电阻和电容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RLC电路的理解。
实验原理:RLC电路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串联或并联电路。
在稳态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将保持稳定,不随时间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可以得到电路的稳态特性。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的电感、电阻和电容连接好,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2. 测量电流:通过连接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记录测量结果。
3. 测量电压:通过连接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
记录测量结果。
4. 改变电感值:调节电感器的数值,改变电感值,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测量结果。
5. 改变电阻值:调节电阻器的数值,改变电阻值,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测量结果。
6. 改变电容值:调节电容器的数值,改变电容值,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可以绘制电流-时间曲线和电压-时间曲线,进一步分析电路的稳态特性。
1. 电感对电路的影响:改变电感值时,观察到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当电感值增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呈现出振荡的特性,振荡频率随电感值的增大而减小。
2. 电阻对电路的影响:改变电阻值时,观察到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增大电阻值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下降,减小电阻值则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增大。
3. 电容对电路的影响:改变电容值时,观察到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增大电容值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下降,减小电容值则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增大。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RLC电路的稳态特性取决于电感、电阻和电容的数值。
不同数值的电感、电阻和电容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2. 在RLC电路中,电感和电容是能量储存元件,电阻则是能量消耗元件。
电感和电容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发生振荡,而电阻则会使电流和电压减小。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1)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电容、电感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特性。
2.掌握R、L、C参数的测量方法。
3.通过实验学会分析和解决RLC正弦交流电路的实际问题。
实验原理:正弦交流电路是指由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组成的电路。
该电路是封闭型的,可以对其进行一些参数的测定,如电阻、电感、电容等。
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都是正弦波。
其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应用广泛,是电子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必须熟悉的实验内容之一。
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分别滞后90度,即振幅最大的时候,电流和电压不是同时出现的。
这是因为在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特性不同而引起的。
实验步骤:1. 通过万用表测定电阻器的阻值,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 将待测电容器依次接在电路中,记录其电容值,并选取合适的电阻,用万能表测定带电容器的交流电桥中的电容比较CR的值,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将待测电感器回路接入电路中。
在扫频工作条件下,用示波器测定相应点的电压和频率F,并用频率计检查示波器的读数,若误差较大可调节频率计。
4.通过标准电阻和标准电容的值,测量得到带电感器L的值,并将其记录于实验记录表中。
5.测量过程结束后,关闭电源电压开关,关掉设备,整理实验器材,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RLC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C,电感L和电阻R三者的参数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来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判断电路的性质,并通过实验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而且理解和掌握了实验中测量的概念。
实验结果显示,电容、电感和电阻的参数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测量而获得,这意味着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应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该实验强化了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正弦稳态时R、L、C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讨论
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r、l、c元件在正弦稳态下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为电路分 析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对于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复杂电路,掌握r、l、c元件的相位关系有助于分析电路 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改变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 率,重复上述步骤,记录 多组数据。
通过示波器上的测量工具, 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并记录下来。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r、l、 c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关 系结论。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r、l、c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
电阻(r)的相位关系
电容(c)的相位关系
在正弦稳态下,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相 位相同,即同相位。这意味着电压和 电流同时达到峰值,同时为零。
详细描述
电容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其特点是电 压在正弦稳态下滞后于电流90度。在 测试中,我们使用电容器来模拟纯电 容负载,以便研究电压和电流之间的 关系。
函数信号发生器
总结词
函数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测试所需的交流信号。
详细描述
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电子设备,能够产生各种波形和频率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在测试中,我们使用函 数信号发生器来提供交流信号源,以便对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进行测试。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对比也提醒我们,理论与实践之间可能存在的偏差,需要在 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
05 结论与展望
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电阻(r)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相位相同,电感(l)元件的电压相位滞 后电流相位90度,电容(c)元件的电压相位超前电流相位90度。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正弦稳态时r、l、c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进一步加深 了对电路理论的理解。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正弦交流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2.熟悉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进行电路参数测量的步骤;3.掌握RLC电路频率响应特性的实验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1.示波器;2.多用电表;3.R、L、C元件;4.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RLC电路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三个元件组成的电路。
在交流电路中,频率(f)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实验中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测量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从而得到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将R、L、C元件连接成RLC电路;2.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电路的输入端相连;3.将示波器的一组探针连接到电路上,以观察电压波形;4.打开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并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0Hz;5.在示波器上观察波形,并记录电压和频率的数值;6.依次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整为100Hz、1kHz、10kHz和100kHz,重复步骤5中的操作;7.对以上各个频率的电压和频率数值进行记录;8.按照上述步骤测量电流值,记录电流和频率数值;9.将测得的数据整理成表格。
五、实验结果实验中测得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频率(Hz),电压(V),电流(A)---,---,---10,2.3,0.15100,2.1,0.201k,1.8,0.1210k,1.4,0.06100k,1.0,0.02六、实验分析1.根据测得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可以计算出电阻(R)的数值。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比值即为电阻的大小。
由表中数据可得,当频率为10Hz时,电流为0.15A,电压为2.3V,根据公式R=U/I,可计算出R的数值为2.3/0.15=15.3Ω。
2.根据电感(L)和电容(C)的频率特性,在低频时对电感有影响,在高频时对电容有影响,因此通过观察电压-频率的图像变化,可以确定L和C的数值。
中国大学mooc《电子技术实验基础(一:电路分析)(电子科技大学) 》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title电子技术实验基础(一:电路分析)(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最新版content实验1-1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数字示波器的使用数字示波器的使用单元测试题1、如图所示示波器的面板旋钮中,标出哪个按键是垂直通道的菜单按键A:AB:BC:CD:D答案: A2、如图所示示波器的面板旋钮中,标出哪个旋钮是水平通道的位移旋钮A:AB:BC:CD:D答案: C3、若被测试的信号是交直流叠加信号,示波器的垂直耦合方式应该选择哪一挡A:AC耦合B:DC耦合C:接低耦合D:AC、DC均可答案: DC耦合4、如图所示示波器的探头,测试信号时,探头应该与测试端应如何连接A:探勾接信号端钮,黑色鳄鱼夹接地B: 探勾接地,黑色鳄鱼夹接信号端钮C: 可以任意连接D:以上均不正确答案: 探勾接信号端钮,黑色鳄鱼夹接地5、如下图所示第四个菜单栏中,如果测量时发现该菜单栏显示不是电压1X,而是电压10X,应该调节哪个按键或旋钮使其为电压1XA:旁边的按键切换选择B:VARIABLE旋钮C:AUTOSETD:关机重启答案: VARIABLE旋钮6、下图是所示是示波器探头的手柄阻抗拨动开关细节图,若手柄放在1X端,垂直菜单栏中第四栏应怎么调节?若手柄放在10X端,又该怎样调节?A:电压1X、电压10XB:电压10X、电压1XC:电压1X、电压1XD:任意选择不影响结果答案: 电压1X、电压10X7、如图所示示波器的显示屏上,哪个标示的是通道1的零基线位置A:AB:BC:CD:D答案: C实验1-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函数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函数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单元测验1、信号源输出周期信号时频率显示如图所示,当前输出信号的频率是多少?A:1HzB:10HzC:1KHzD:10KHz答案: 1KHz2、信号源给后级网络提供正弦信号,如果信号源幅度显示窗口显示如图所示,表明现在后级网络得到的信号电压大小是?A:不确定B:电压峰值是111mVC:电压峰峰值是111mVD:电压有效值是答案: 不确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数字万用表可以测量函数发生器输出信号中的直流分量B: 函数发生器只用“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幅度调节C:函数发生器可用“直流偏移”旋钮输出直流电压信号D:函数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60dB答案: 数字万用表可以测量函数发生器输出信号中的直流分量4、列说法正确的是?A:毫伏表是用来测量包括直流电压在内的电压值的仪表B:使用毫伏表测量正弦信号的有效值时需要考虑正弦信号的频率C:毫伏表和万用表作为交流电压表都可以测量正弦信号的有效值,在没有毫伏表时,可以临时用万用表替代D:三角波信号和方波信号不能送入毫伏表测量答案: 使用毫伏表测量正弦信号的有效值时需要考虑正弦信号的频率5、某个正弦交流信号的有效值是0.8V,毫伏表应选择哪一档进行测量?A:10VB:3VC:1VD:300mV答案: 1V实验2 正弦稳态时RLC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正弦稳态时RLC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1、采用课程实验方案测量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时,为了获得近似90°的电压、电流波形相位差,信号源的频率应:A:适当增大信号源的频率;B:适当减小信号源的频率;C:调节信号源的频率不会影响相位差的测试;D:以上措施都不会改善测量结果答案: 适当增大信号源的频率;2、采用课程实验方案测量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时,示波器测量波形如图所示,下面哪种说法正确:A:CH1通道为取样电阻的电压信号, CH2通道为信号源信号;B:CH1通道为信号源信号, CH2通道为取样电阻的电压信号;C:CH2通道为电容元件的电压信号, CH1通道为取样电阻的电压信号;D:无法判断答案: CH1通道为信号源信号, CH2通道为取样电阻的电压信号;3、测量示波器相位差时显示的两路波形如图所示,为了能正确测量,应适当调节面板中哪个旋钮:A:A;B:B;C:C;D:D答案: A;4、测量示波器相位差时显示的两路波形如图所示,为了减小读数误差,需要适当应适当调节面板中哪个旋钮 :A:A;B:B;C:C;D:D答案: D5、采用课程实验方案正确测量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时,示波器测量波形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当前测试的是哪种元件:A:电感;B:电容;C:电阻;D:无法判断答案: 电阻;实验3 一阶RC电路频率特性研究一阶RC电路频率特性研究1、关于一阶RC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c,如下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电阻保持不变,减小电容值, fc降低B:电阻保持不变,增大电容值, fc降低C:截止频率处的输出电压是最大输出电压的50%D:低通滤波器的带宽是fc ~∞答案: 电阻保持不变,增大电容值, fc降低2、根据一阶RC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公式,随着频率从低到高,相位差的正确变化规律是:A:从0°~ -90°B:从0°~90°C:从-45°~+45°D:从0°~-180°答案: 从0°~ -90°3、测试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时,此处假设截止频率是大于500Hz的,如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 测试过程中保持电路的输入信号幅度一致B:在大于20Hz的较低频率处找到最大输出电压后,再以此为参照开始测试C: 以输入电压为参照,调节频率至输出电压下降3dB就是截止频率D:在各个频率点测试时,应当保证测试输出电压的毫伏表的指针偏转超过刻度线的⅓答案: 以输入电压为参照,调节频率至输出电压下降3dB就是截止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1 360 X
X1
X
二、实验原理
所选元件要求
正弦激励: f =10kHz,取样电阻 24Ω 被测元件: 电阻 1kΩ 电感 10mH 电容 0.047µ F
三、实验内容
1.电阻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自拟实验电路,测试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
关系,测量该相位差,并在同一坐标下绘出电阻元件
4.7 正弦稳态时R、L、C电压电流 相位关系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正弦稳态电路中R、L、C元件的电压电 流关系; 2.掌握相位差的测试方法; 3.进一步熟练掌握示波器的双踪 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电阻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 电压、电流同相,即相位差为0 2. 电感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 电压超前电流90° 3. 电容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 电压滞后电流90°
三、实验内容
3.电容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自拟实验电路,测试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
关系,测量该相位差,并在同一坐标下绘出电容元件
的电压与电流波形。 正弦激励 f =10kHz,取样电阻 24Ω 被测元件 电容0.047µ F。
四、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2、用坐标纸定量描绘测试波形,正确标明相应坐标。 3、根据测量数据和波形,分析测试结果总结相关内容。
下次预习
4.8 RC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P132
U RI
U j LI
1 I U jC
二、实验原理
4. 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方法
其中X是被测元器件, Ro是测量电流用的取样电阻。
二、实验原理
4. 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方法
垂直方式
双踪观测方式
二、实验原理
5. 相位差的测试方法
双迹法(截距法)测量相位差
超前
的电压与电流波形。
正弦激励 f =10kHz,取样电阻 24Ω 被测元件 电阻1kΩ。
三、实验内容
2.电感元件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自拟实验电路,测试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相位 关系,测量该相位差,并在同一坐标下绘出电感元件 的电压与电流波形。
正弦激励 f =10kHz,取样电阻 24Ω 被测元件 电感10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