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经历用竖式表示除法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通过多次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首先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分苹果1课时2搭一搭(一) 3搭一搭(二)1课时1课时4分草莓1课时5租船1课时6练习一1课时分苹果。
(教材第2、第3页)1.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课件。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你们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2页情景图)生:有18个苹果,小朋友们正在商量着分苹果。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从中提炼与本课相关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看图活动引入新课,从学生的问题中提炼与本课教学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学生可能会说:·我想1盘放6个苹果,2盘就可以放12个苹果,那么3盘就可以放18个苹果,所以放了3盘。
·我是通过观察直尺知道的,先找到直尺上18的位置,然后从18开始往前数,每数6个,就用箭头表示出来,这样有几个6就可以放几盘,最后数出了3个6,也就是放了3盘。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案第一单元

课题:1.1 分苹果课型:新授课授课老师: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学习目标1.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闯关过程闯关内容教师点拨知识链接或情景导入【情景导入】笑笑家要来客人了,妈妈让她把洗好的18个苹果放在盘子里,每盘放6个,你愿意帮笑笑分一分吗?(揭示课题:分苹果)第一关【第一关:自主学习】1.填空(1)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2)有4箱矿泉水,每箱有4瓶,一共有()瓶。
(3)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的同样的,就叫()。
第二关【第二关:探索新知】1.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师: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问题1: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怎样列式计算呢?列式:18÷6=(1)可以通过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得出结果,可以放3盘。
(2)利用连加算式:6+6+6=18,有3个6相加,可以放3盘(3)利用连减算式:18-6-6-6=0(4)利用除法的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横式:18÷6=3竖式: 31.可以通过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得出结果,可以放三盘。
2.每盘放6个苹果,加一加,几个6相加的和是18,那么18÷6的商就是几。
3.除法的本质就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能连续减去几个相同的数,商就是几。
4.用个除法竖式计算时,先写除6丿1 81 8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 6丿 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 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18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梳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范围,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统计表来表示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记录数据的方法:①用符号表示:用符号“○”“√”等表示事物时,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事物。
画符号时要从下往上并把符号排列整齐。
完成符号统计后,要将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②用画“正”字的方法表示:一个“正”字有五笔,表示五个被调查的事物,哪种事物的数量增加1,就在事物名称的后面加一笔。
这种统计方法既清楚又快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的两种方法:①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如: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如:有20个鸡蛋,5个5个的放在一个框里,可以放几框?3、除法的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来做。
如:把24个皮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做。
如:35里面有几个7?4、42÷6=7读作:42除以6等于7,表示把4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可以表示42里面有7个6。
5、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练习: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算式18÷3=()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3、计算20÷4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根据这个口诀写出另外的三个算式:()、()、()。
4、有6根胡萝卜,每只兔子吃2根,可以分给()只兔子。
5、从25里面连续减5,减()次结果是0。
解决问题:1、一个练习本要2元钱,菲菲有10元钱,她可以买几个练习本?2、买一支钢笔需要5元钱,要买6支钢笔,需要花多少钱?现有20元钱,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3、有16条金鱼,放在2个鱼缸里,一个鱼缸里放了7条,另一个鱼缸里放几条?4、有一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正好分完,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否正确。
指出:看被除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三、综合练习:1、练习一第7题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练习一第8题(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3、练习一第9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练习一第10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5、练习一第11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6、练习一第12题(1)学生独立填表。
(2)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3)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
提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
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到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
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学生动手操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及练习课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设计
创设情境,引导启发。
三、达标检测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收获分享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表是某城市6月份天气情况。
天气晴天雨天阴天多云天数(天)17247()天气经常出现。
A. 晴天B. 雨天C. 阴天D. 多云A 解析: A【解析】【解答】解:因为17>7>4>2,即天气是晴天的天数最多,所以说晴天天气经常出现。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中天数的多少能反映出不同天气出现的频率,比较天数的大小,天数最多的天气就是经常出现的。
2.李明调查了五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cm)1411391381431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刘玉的身高最高B. 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C. 赵兰最矮B解析: B【解析】【解答】解:因为143>142>141>139>138,即说明刘玉的身高>李琴的身高>李明的身高>王芳的身高>赵兰的身高,所以刘玉的身高最高、赵兰最矮,所以A、C正确。
题目中并未说身高与饮食多少有关,所以B错。
故答案为:B。
【分析】数据分析需理解不同的统计表中数据表示的含义,然后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
此题中身高的大小能反映出五个同学间身高的高矮。
3.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4个班平均植树()棵。
A. 7B. 8C. 9D. 4A解析: A【解析】【解答】(9+4+7+8)÷4=7(棵)【分析】根据简单的统计表,即得4个班平均植树7棵。
4.学校有8个班参加了回收废报纸活动。
第一天回收废报纸43千克;第二天回收废报纸38千克;第三天回收废报纸39千克。
平均每天回收废报纸()千克。
A. 39B. 40C. 41D. 42B解析: B【解析】【解答】(43+38+39)÷3=40(千克)【分析】根据简单的统计表,即得平均每天回收废报纸40千克。
5.下表是二(2)班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从图中可知每天看电视在30分钟以下的有多少人?()时间30分钟以下30分-----1小时1小时以上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A. 35人B. 5人C. 10人C解析: C【解析】【解答】从图中可知每天看电视在30分钟以下的有10人,故选: C【分析】每天看电视在30分钟以下的有两个正字,也就是10人,此题可解。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直接写得数(27分)35-5 4= 63-(35+14)= 32-(5+7)=19+3 7= 45+8-39= 8 9-38=56+34-39= 2 8+49= 52+(18-8)=二.判断题(9分)1.甲数是35.比乙数多8.乙数是43。
()2.80减去7的4倍.差是52。
()3.第一个加数是15.第二个加数与它相同.两个加数的和是45。
()三.列式计算(20分)1.6乘4的积.再加上35得多少?2.81减32的差.再减23得多少?3.68减41与19的和.差是多少?4.78减6与8的积.所得的差是多少?四.应用题(44分)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
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接力赛?2.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瓶子.一组收集了34个.二组收集了29个.三组收集了多少个?3.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跑了6只.又跑了7只.现在羊圈里面有几只?4.爸爸.妈妈和小明都掰了9个玉米。
小红掰了6个。
他们一共掰多少个玉米?5.小兔子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准备送给奶奶15个萝卜。
还剩多少个萝卜?6.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
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
用20元钱买票够?五.附加题1.我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
爸爸50岁时你多大?2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B卷一.填空(18分)1. 72是8的()倍2. 4的6倍是()倍3. 每份有3个.有这样的9份.再加上9个.一共()个4. 78只鸽子.飞来了16只.又飞走了8只.还剩()只5. 一个数是89 .加上()是986. 把24个桃子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每盘放()个二. 选择题(8分)1 . 丁丁和爸爸.妈妈给小李送白菜.如果坐公共汽车.每人3元.如果打车去.往返16元.选择那种交通工具合算()a 公共汽车 b 打车2,采蘑菇的小姑娘.采了4筐蘑菇.每筐2千克.小兔采了5千克.他们一共采了()千克蘑菇A 4x 2+5 b 4 x5+2 c 4+2+5三.直接写得数(27分)28-20-1= 40+20+30= 4× 3+20= 36-4× 9= 46-(25+10)=5× 3+6= 90+10-67= 17-4 ÷2= 67-(24+23)=四.列式计算(9分)1.34加19的和再减去47得多少?2.6和9的积再减去39得多少?3.76减去43的差.再减去19得多少?五.应用题1. 采蘑菇的小姑娘.采了4筐蘑菇.每筐2千克.小兔采的蘑菇是小姑娘的5倍.他们一共采了多少千克的蘑菇?2. 猫妈妈给宝宝们买铅笔.先买了6支.花了24元.又买了3支.一共花了多少元钱?猫妈妈带了50元钱够吗?还剩多少钱?3. 货架上一共有74瓶可乐.小红买了22瓶.小丽买了36瓶.还剩多少瓶?4. 秋天到了.小朋友们要做数叶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