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酸果作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1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除去枝梗再冲洗B.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C.酵母菌属于异养厌氧微生物D.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酸味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乳酸答案:B解析:为了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A项错误。

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B项正确。

制作果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C项错误。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由于O2充足,空气中醋酸菌容易将酒精(乙醇)转化为乙酸而产生酸味,D项错误。

2.发酵食品是中国传统食品中一个重要的类别,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结合所学发酵知识和生活经验,指出下列哪项属于未经发酵的食品?( )A.泡菜B.食醋C.豆腐D.酸奶答案:C解析: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乳酸菌发酵,A项不符合题意。

食醋制作过程中需要醋酸菌发酵,B 项不符合题意。

豆腐是用豆子加工而形成的,未经微生物发酵,C项符合题意。

酸奶制作中需要乳酸菌发酵,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O2B.醋酸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O2、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答案:B解析:多数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4.用带盖的瓶子制作果酒时,每隔一段时间要对瓶盖进行一次操作。

下列关于该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拧松,进入空气B.打开,进入空气C.拧松,放出CO2D.打开,放出CO2答案:C解析:制作果酒时,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CO2,因此要定时拧松瓶盖放气,以免瓶子爆裂,且只能拧松,不能将盖子完全打开,否则会增加杂菌污染的机会。

5.下列有关毛霉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②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③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④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豆腐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因此需要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发挥作用。

10.1.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解析版)

10.1.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解析版)

1.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答案】C【解析】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知该调味品显酸性,因此是食醋,而食盐、味精、香油都不显酸性;故选项为C。

2.分别将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滴入如图所示的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白醋和苹果汁中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B.在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石蕊变蓝,酚酞变红C.石蕊和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D.实验说明指示剂能使酸或碱的溶液改变颜色【答案】D【解析】指示剂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颜色发生改变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

3.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答案】A【解析】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故选A。

4.“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答案】A【解析】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直接原因是()【解析】根据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的性质,二氧化碳遇水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与酸变红色,能使石蕊变红的是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性质,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蕊变红。

故选D。

6.用下列方法能把稀盐酸、蒸馏水、石灰水一次区别开来的是()A.品尝B.闻气味C.滴加酚酞试液D.滴加石蕊试液【答案】D【解析】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红酸果案例答案

红酸果案例答案

数据分析根据案例中提供的去年高峰期间每天送到工厂的红酸果数量计算,高峰期平均每天的总量为16380桶,其中湿果占48.43%,干果占51.57,单日总量最多为18879桶(9月24日),单日湿果数量最多为12432桶(占69%,10月1日)。

案例中假定的数字:每天运达数量18000桶,其中70%为湿果,30%为干果,则平均每小时运达的数量为1500桶,其中湿果1050桶,干果450桶。

该厂目前的加工能力为(参见第4页流程图):接收3000桶/小时,去石子4500桶/小时,去叶茎4500桶/小时(其中干果3000桶/小时,湿果1500桶/小时),湿果烘干600桶/小时(占每小时运达湿果数量的57%),分选1200桶/小时(占每小时运达红酸果数量的80%)。

问题1不难发现,工厂大部分配置的生产能力高于实际工作的需求,但是存在两个环节严重延缓了工序的进展:一是湿果烘干每小时仅600桶,即每天必须工作21小时才能完成全部工作;二是分选每小时1200桶,即每天必须工作15小时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这两个环节中以烘干对整个工序的制约最大,也正是这个环节导致前面工序产生红酸果的积压,从而使卡车长时间等待。

问题2与上题相联系,由于整个工序中湿果烘干的步骤构成了瓶颈,必须用21个小时才能处理完所有的湿果,所以使得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12小时。

问题3使用烘干机处理完一天内运来的所有湿果需要21小时,使用分选机理完一天内运来的所有红酸果需要15小时,我认为这两个步骤构成了整个工序的瓶颈,其中烘干机对整个流程的阻碍作用要大于分选机,只有使烘干机达到每小时1050桶(即6台机器)的生产能力,分选机达到每小时1500桶(即4台机器)的生产能力,才能保证工作流程不产生积压。

问题4假如湿果比例为30%(即450桶),干果比例为70%(即1050桶),则烘干机能跟上工作流程,而分选机依然无法满足需要,此时,构成瓶颈的就是分选机。

按照目前工厂的设备配置情况,只有当湿果比例不高于40%的情况下,烘干机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不构成瓶颈。

国开作业农产品检验技术-小测验24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农产品检验技术-小测验24参考(含答案)

题目:水果分为那几个类别?
答案:
水果分为三类:酸性、亚酸性、甜性。

酸性水果: 葡萄柚、橘子、凤梨、奇异果、柠檬、酸苹果、草莓、酸李
亚酸性水果:苹果、芒果、杏子、木瓜、葡萄、桃子、樱桃、蜜李
甜性水果: 香蕉、甜葡萄、干果、无花果、柿子
题目:列举出5中常见的水果,并说明他们的特征。

答案:西瓜外绿里红
梨脆
柿子像灯笼
草莓红红的
橘子剥开12胞胎
题目:感官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感官检验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嗜好型感官检验如美不美、香不香,这类由人的感觉本身作为判断对象的检验。

这种检验往往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嗜好可能不同,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对同一事物,其判断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这类检验往往有较强的主观意愿。

第二类,分析型感官检验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进而分析判断出被检测对象的质量特性。

例如,要检查某一设备运转后主轴颈发热的程度,如果没有适用的温度计,就要通过检验人员用手抚摸的触觉来判断大致的温度。

这就不是凭人的嗜好、而是凭人的经验来作出判断。

1。

2024_2025新教材高中生物模块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4_2025新教材高中生物模块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测评一、选择题1.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A.榨汁机用沸水进行清洗并晾干B.发酵瓶用温水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并晾干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C[葡萄应先冲洗,除去污物,再去除枝梗。

若先去除枝梗,会使大量杂菌侵入葡萄内部,给消毒带来困难。

]2.某同学利用选择培育基胜利分别出了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得到了下图所示的试验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试验运用了划线法接种B.该试验运用了液体培育基C.该试验运用了无氮培育基D.该试验运用了无碳培育基C[自生固氮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为氮源,所以培育基中不须要添加氮源。

]3.(2024·太原试验中学高二月考)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育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中须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育基表面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育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D.操作过程中对培育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C[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过程,涂布平板之前须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A项正确;涂布平板时,须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育基表面,B项正确;只有稀释度足够大的菌液才能在培育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C项错误;操作过程中对培育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D项正确。

] 4.(2024·河北冀州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细菌分别、培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须要相同碳源B.常用液体培育基分别获得细菌单菌落C.用含尿素的培育基可选择分别出能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D.含有机磷农药的培育基可分别出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D[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须要的碳源一般不同,A项错误;常用固体或半固体培育基分别获得细菌单菌落,B项错误;用只含尿素作为氮源的培育基可选择分别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C项错误;含有机磷农药的培育基可分别出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D项正确。

高考化学 专题9第2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

高考化学 专题9第2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限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1.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的试剂瓶顺序是()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C.足量溴水、浓硫酸D.浓硫酸、酸性高锰酸钾【解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乙烯,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作为除去乙烯的试剂,而溴水只和乙烯反应,而且生成的物质是一种难溶性的液体。

【答案】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气东输”就是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到长江三角洲B.乙烯和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有机物,它们都能发生加成反应C.甲烷、乙烯和苯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乙烯和氯乙烯都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解析】甲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烯不易发生取代反应。

乙烯和氯乙烯都含有双键,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C3.海南的水果大量向北方销售,运输这些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集装箱中,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A.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D.发挥氧化性,催熟水果【解析】水果散发乙烯,乙烯又能催熟水果,高锰酸钾能够与水果产生的乙烯反应,降低集装箱内乙烯的浓度,防止运输中水果早熟。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B.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C.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解析】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CH2CH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乙烷等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苯也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A、B、D均错。

C 项中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Cl2易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5.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是不饱和烃,乙烷是饱和烃B.乙烯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乙烷则不能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是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能的两倍,因此乙烯比乙烷稳定D.乙烯分子为“平面形”结构,乙烷分子为立体结构【解析】本题主要从乙烯、乙烷的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各种水果测试题及答案

各种水果测试题及答案

各种水果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水果是热带水果?A. 苹果B. 香蕉C. 梨D. 葡萄答案:B2. 哪种水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A. 苹果B. 香蕉C. 橙子D. 葡萄答案:C3. 以下哪种水果是核果类水果?A. 苹果B. 香蕉C. 橙子D. 葡萄答案:A4. 哪种水果被称为“水果之王”?A. 苹果B. 香蕉C. 橙子D. 榴莲答案:D5. 以下哪种水果是浆果类水果?A. 苹果B. 草莓C. 橙子D. 葡萄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_______,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答案:维生素C2. 菠萝中含有一种叫做_______的酶,可以帮助消化。

答案:菠萝蛋白酶3. 蓝莓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具有抗氧化作用。

答案:花青素4. 芒果含有丰富的_______,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答案:维生素A5. 柠檬含有丰富的_______,具有美白肌肤的效果。

答案:维生素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所有的柑橘类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答案:√2. 吃太多西瓜会导致腹泻。

()答案:×3. 草莓和蓝莓都属于浆果类水果。

()答案:√4. 所有的核果类水果都含有核。

()答案:×5. 吃苹果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热带水果。

答案:香蕉、芒果、菠萝。

2. 为什么说橙子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答案:橙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橙子大约含有53.2毫克的维生素C,是日常饮食中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

3. 请简述吃苹果的好处。

答案:苹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有积极作用。

4. 为什么说蓝莓对眼睛健康有益?答案: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伤害,有助于预防眼部疾病,如白内障和黄斑变性。

高一下苏教版2019专题8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物糖类附课后作业及答案

高一下苏教版2019专题8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物糖类附课后作业及答案

糖类考点1: 知识梳理1、糖类的组成、物理性质及存在2、糖类的化学性质 ⑴水解反应⑴麦芽糖:C 12H 22O 11+H 2O――→催化剂2C 6H 12O 6 麦芽糖 葡萄糖⑴淀粉:C 6H 10O 5n +n H 2O――→催化剂n 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⑴纤维素:(C 6H 10O 5)n +n H 2O ――→一定条件n C 6H 12O 6。

纤维素 葡萄糖 ⑴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⑴生理氧化:1 mol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2804 kJ ,则该热化学方程式为: 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 ΔH =-2804 kJ·mol -1 ⑴与银氨溶液反应:⑴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⑴淀粉水解的检验⑴水解产物的检验: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检验葡萄糖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⑴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判断淀粉是否已经水解,是否水解完全,可检验水解混合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葡萄糖。

因淀粉水解时需加入酸做催化剂,而检验葡萄糖时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故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前需先加碱中和过量的酸。

还要注意用碘水检验淀粉时,应用水解液,若用中和液,碘会与碱发生反应,而影响效果。

⑴实验步骤:或:⑴实验现象及结论结论:淀粉溶液在稀H 2SO 4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3、糖类的用途 ⑴葡萄糖人类用于制镜工业、医药、糖果制造业。

⑴淀粉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生产葡萄糖,酿酒。

⑴纤维素生产葡萄糖、制造酒精。

淀粉和纤维素制酒精的反应流程:葡萄糖转为酒精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2CO 2↑经典例题【例1】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 6H 12O 6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 .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例2】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加入的试剂是()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A.④B.②④C.①③④D.③④随堂练习1.下列实验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B.纸张上涂抹浓硫酸C.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青苹果不如熟苹果甜,某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这说明()A.青苹果汁中只含淀粉不含葡萄糖B.苹果转熟时葡萄糖聚合成淀粉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熟苹果汁中只含葡萄糖不含淀粉3.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蔗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B.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C.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同系物D.蔗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4.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通式都是(C6H10O5)n,是同分异构体B.它们都是混合物C.它们都可以发生水解,其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5.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B.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D.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泡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不可能由纤维素制取B.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7.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酸果作业参考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红酸果案例作业参考答案
1、 绘制红酸果处理的流程图。

按(9月20日~10那么,按每天12桶/小时。

从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红酸果的分选(1200桶/小时),烘干(600桶/小时),都小于每小时送达量(1,365桶/小时),也与其他设备产能相差较大,因此,这两个环节首先有可能是瓶颈环节。

再看看干、湿果送达比例情况:
1)由于烘干机和分选机的产能分别为600桶/小时和1200桶/小时,当湿果数在50%以下时,分选机是瓶颈工序,当湿果数量在50%以上时,烘干机是瓶颈工序。

2)在高峰期,假设每天运来酸果总数为T 桶,其中w%是湿果,分选机处理完所有红酸果的时间为S= T / 1200 (小时),烘干机处理完所有湿果的时间为D= T*w% /600 (小时)。

如果S > D,即w% < 50%,那么分选机所用时间就较长,分选机是瓶颈工序,反之,如果S < D,即w% > 50%,那么烘干机所用时间就较长,烘干机是瓶颈工序。

3)如果以高峰期某日(10月1日)为例,酸果数量为18,018桶、湿果比例69%计,则该日烘干机工作时间=18018*69%/600=21(小时),分选机工作时间=18018/1200=15(小时),显然,烘干机是瓶颈工序。

4)按照来年预测,全年湿果的比例将达到70%,那么粗略预计在来年高峰期大多数日子,烘干机是瓶颈工序。

3、计算卡车的平均等待时间?
截止到晚上七点,600*12=7200桶,12个小时已经处理了7200桶,
12600-7200=5400桶,即还有5400桶没处理完,3200桶已装进贮存箱,2200桶还在卡车上。

在卡车上(12600-3200)÷600=15.67小时,湿果运来的速度为12600÷
12=1050桶/小时
积压情况:1050-600=450桶/小时,存储箱装满为3200÷450=7.11小时装满
如图阴影面积即为卡车等待时间,
贮存能力线于升降曲线之间。

S阴影=(5400-3200)×(15.67-7.11)÷2=9416桶·小时
平均每辆卡车等待时间为 9416÷75=126小时。

4、过程处理的安排是否有问题?
根据目前高峰期处理红酸果的工序从卸完货第一小时(上午8点)开始,到烘干工序完成需要到第二天上午6点。

根据目前计划,从上午11点开始处理红酸果,那么整个烘干工序的完成时间是第二天上午8点,这会对第二天的工作进度造成影响。

但在非高峰期,平均每天运行的红酸果总量,仅相当于高峰期间2小时左右运达的数量,因此将红酸果的处理工序开始时间延后,有利于充分利用设备生产能力,避免机器空转造成浪费。

5、假设卡车等待成本是$10/小时卡车,计算高峰期(按18000桶,70%湿
果汁)的总成本是多少?(假设卡车是均匀到达)
如第3题所述,按高峰期一日按18000桶,其中70%湿果计,卡车总的等待时间为126小时,按照US$10/小时计,则高峰期一日卡车等待总成本为
US$1260。

6、对奥布里恩的建议你怎么看?
奥布里恩方案针对性提出增加烘干机有助于解决瓶颈问题。

1)如果增加一台烘干机,产能为(3+1)×200=800桶/小时
按高峰期(18000*70%=)湿果数12600÷800=15.75小时,即从早上7:00开始工作至晚上10:45可以处理完毕。

截止到晚上7:00,能处理12个小时×800=9600桶,剩余12600-9600=3000桶小于贮存容量3200桶,这样即可解决卡车等待问题,而且接收工序可在7点完成。

2)如果增加两台烘干机,则处理能力为(3+2)×200=1000桶/小时。

12600÷1000=12.6小时即可完成高峰期一天湿果的处理,可满足生产需要。

3)耗资240,000元改造干果贮存箱,表面上看似乎可以解决卡车长时间等候的问题,但是,由于烘干机作为瓶颈仍然未得到解决,因此生产过程中还是会因为烘干机无法及时加工完所有的湿果而产生积压。

7、你对整个作业系统有什么建议?
1) 考虑先优化过程处理时间安排,在高峰期,处理工序调整在早上7时开始;非高峰期,处理工序可调整为下午3时上班,8时前下班;
2) 建议购置1台烘干机,否则考虑更换1个干/湿果贮存箱;
3) 减少产能过剩的加工设备,比如目前生产能力盈余较多的是倾倒机、去石机、去叶茎设备,如果能卖掉2台倾倒机、2台去石机和1台去叶茎设备,所得资金可用于购置烘干机或干/湿果贮存箱;
4) 在高峰期可增加临时用工的投入,尽可能安排工人8小时轮班制,尽量避免加班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加;
5) 增加的设备可以购置,也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减少资金占用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