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裁缝 丁立梅》阅读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名家作品阅读热点作家丁立梅

名家作品阅读热点作家7 丁立梅一、人物简介丁立梅,作家,江苏东台人。
江苏省课外阅读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二、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仿佛多年前》、《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作品《花盆里的风信子》入选新加坡中学华文课本。
作品《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入选全国中等专科院校《语文》教材。
作品集《你在,世界就在》繁体版在台湾、香港发行。
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
三、荣誉金榜《爱的语言》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祖母的葵花》2006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一朵栀子花》2006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那些温暖的》2007年江西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2007年河北省中考;《每一棵草都会开花》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蔷薇几度花》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菊有黄花》2009年四川省凉山市中考《你并不是个坏孩子》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品味时尚》201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掌心化雪》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书香作伴》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挂在墙上的蒲扇》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爱,是等不得的》2013年云南省德宏市中考《秋天的黄昏》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菊事》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牛皮纸包着的月饼》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从春天出发》201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蓝色的蓝》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四、丁立梅经典美文摘抄1.一朵一朵的栀子花,息在树上,藏在叶间,像刚出窝的洁白的小鸽似的。
女孩子们可喜欢了,衣上别着,发上戴着,跑哪里,都一身的花香。
虽还是粗衣破衫地穿着,但因了那一袭花香,再平常的样子,也变得柔媚千转。
——《栀子花开》2.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名家丁立梅专题阅读师用全国通用含答案

丁立梅专题阅读作者介绍丁立梅,笔名梅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向着美好奔跑》《风景这边独好》《你有蔓草,我有木瓜》《有美 一朵,向晚生香》《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花未央,人未老》《一树花开四月天》及长篇童话《会 弹钢琴的小蚂蚁》等四十多部作品。
多篇文章入选中、高考语文阅读题。
有文章入选中学课本和高等专科 院校《语文》教材。
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
《花盆里的风信子》入选新加坡中学华文课本;《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入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通用《语文》教材;《爱的语言》被选作 2005年南通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祖母的葵花》被选作 2006年淮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一朵桅子花》被选作 2006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那些温暖的》的被选作 2007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片断);《小扇轻摇的时光》被选作 2007年河北省中考现代文阅读;《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被选作 2008年徐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蔷薇几度花》被选作 2009年南京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萝卜花》被选作2009年桂林市、百色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菊有黄花》被选作 2009四川省凉山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你并不是个坏孩子》被选作 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蔷薇几度花》被选作 2013年四川雅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 《挂在墙上的蒲扇》被选作 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爱,是等不得的》被选作 2013年云南德宏中考现代文阅读;《秋天的黄昏》被选作 2014年山东济宁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菊事》被选作2014年山东日照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牛皮纸包着的月饼》被选作 2014山东济南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从春天出发》被选作 2014年广西梧州中考现代文阅读;《那些疼我的人》被选作 2015辽宁抚顺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被选作 2016年广西梧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回家》被选作2017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丁立梅的散文作品“发纤稹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 ,堪称平淡之典范。
现代文阅读《我们的裁缝店》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
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
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2019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解析

(2019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现代文阅读(18 分)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
《裁缝》阅读题及答案

《裁缝》阅读题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11—13题。
裁缝朱文俭母亲是一位整日忙碌又话少的乡村裁缝。
随着服装工厂雨后春笋般的开建,花样翻新的成衣铺天盖地涌向城市乡村,裁缝们被风卷残云般地刮得销声匿迹了,但母亲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梦婷是独生女儿。
梦婷三岁,母亲就懒得打理她的衣食住行。
衣服新旧不论,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穿得周周正正,一看就是裁缝的女儿。
三岁那年春节刚过,母亲说要给梦婷做一套花衣裳。
说的时候,母亲正在为前院敏敏的新花衣缀最后一颗扣子,敏敏要到城里上班。
“妈,你怎么知道我想要花衣裳?”“前院敏敏的这件新花衣,你看了几次了?过年时,你小表姐的新裤子,你还拿去试呢?” 母亲的眼没离开手中的针线活,她又要给老椿大伯缝制一个大烟袋包儿。
大伯烟瘾大,抽旱烟,没有烟袋包儿不行。
大伯来拿烟袋包儿,擓了一篮萝卜,拎了一捆葱,算是面料和工钱。
“妈,我的新衣裳做好了吗?” 清明没到,梦婷问母亲。
“婷儿还没有想好要什么面料做衣裳,我用什么做?”母亲手中那把锃亮的剪刀,正欢快地在一块碎花洋布上飞奔。
母亲正要为木匠二爷家的小花姑姑赶制了春夏四套、秋冬四套新嫁衣。
木匠二爷前段时间,自带木料、工具,为梦婷家打了一套家具:一张大方桌,两把大圈椅;一张小方桌,四把小靠背椅。
“妈,后院二婶去赶庙会,你有没有让她捎买面料?”刚过了端午,梦婷又催母亲。
“我说了。
”母亲一边应着,一边随手剪下连衣裙上的一条线头。
这时,何掌鞭的媳妇领着双胞胎女儿莺莺、燕燕来拿裙子。
“过来,穿上你大婶做的裙子试试,”何掌鞭的媳妇随手把裙子递过去,“哎呀,太漂亮了,看你大婶的手艺!”“莺莺,燕燕,你俩的裙子穿错了,换过来。
”母亲只瞧了一眼,就发现错了。
两姐妹换过来穿,长短、肥瘦、宽紧刚好。
“她大婶,俩闺女长这么大,有时我自己都分不清,你咋看出哩?”何掌鞭的媳妇很疑惑。
“莺莺肩和臀都比燕燕多半指。
”母亲走过去用手指量给她们看,确实如此。
文学类文本《乡村裁缝》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乡村裁缝(1)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3)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4)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制衣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让人惊讶的是他用画粉袋,一人操作只凭俩手,无需别人帮忙。
画粉袋也是用于裁衣料画线的,一条纱线索子从装有白色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将已经铺好絮棉的布面在案板上放好,左手捏着画粉袋口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悬空而过,然后贴于布面,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逢中拈起粉线,轻轻一弹,-条白线不偏不倚完成。
父亲画完绗线,也亲手绗棉,他的动作之敏捷迅速,叫人佩服。
他左手捋着棉裤面,右手捏着长长的绗针——那针头几进几出然后针尾一拖,将绗线绷直,几乎将一条绗线绗完。
抽一支烟的光景,一条棉裤筒绗完,父亲一手伸进裤筒,一手举起竹尺将棉裤转面儿拍打,这应该是让绗线与棉布絮棉契合。
(5)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无论对开襟,抑或右开襟,他都拿手。
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
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做盘扣要先绞布襻子,父亲先将布条裁好,再将布条双对折然后用小手针缝合对折口,少顷,一条条如新生豆角样儿的细长布襻子绞妥,接着将这些布襻条盘成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泉州市2012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泉州市2012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做选做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总角之宴,。
(《诗经·氓》)(2)州司临门,。
(李密《陈情表》)(3),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越明年,,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曹野人先生传[清]易顺鼎曹野人先生,名宗先,字述之,野人其号也。
远祖官.益阳,占籍焉。
曾祖某,迁龙阳之鹿溪,遂为龙阳人。
五世祖某,尝为明显宦,多藏书。
先生诵其清芬,记睹淹博。
性敏慧,下笔成文。
蔡忠烈公为长沙推官,见其制艺①,以为古岸奇特。
入益阳县学,甫.冠,即食廪饩②。
席先业,资甚丰,一旦叹曰:‚士君子立身何等,乃驰逐于富贵之场而已乎?‛遂弃家资,薄举子业,辟地读书,殚心濂、洛③,作乐饥之文以自勉。
乐饥者,非以饥为乐也,乐其所乐,虽饥而乐自在也。
其文云云,大抵皆言刻苦自修,淡名利,寡嗜欲,以蕲④及于‚乐天知命‛者之所为。
又好读仙佛家书,久之,自谓有得。
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里目为异人。
然志在用世,言事深中时弊,上邑令张际熙书数千言,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之。
谓其理论至是,欲为下拜。
盖生平知己,忠烈一人而已。
事亲孝,以天下大乱,患无以全其母,每囊沙于足而行,人或以为狂。
丁立梅苦趣阅读答案

丁立梅苦趣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一16题。
(16分)蔷薇几度花丁立梅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
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
这个时节,花开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
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
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
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
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
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
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
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
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
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
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
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
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
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
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
"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裁缝丁立梅》阅读答案
老裁缝丁立梅
①老裁缝是上海人,下放到我们苏北乡下时,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
我没亲眼见到老裁缝从上海来,我有记忆的时候,老裁缝已在村子里住很久了,久得像我每天爬过的木头桥。
木头桥搭在一条小河上面,东西流向的小河,把一个村庄,分成了河北与河南。
②老裁缝的家,住在河北,我得爬过小桥去。
他的家门口总是扫得很干净,地上连一片草叶儿也没有。
屋檐下放一口废弃的大缸,缸里面种着太阳花。
一年四季,那些花仿佛都在开着,红红黄黄白白的,满满一大缸的颜色。
这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乡下,很特别了。
这种特别,在我们小孩看来,很神秘。
③我们常聚在他的家门口跳格子,不时探头探脑往他屋内瞧。
瞧见的景,永远是那样的:他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坐在矮凳上,低着头在缝衣裳。
身形很清瘦。
他旁边的案板上,放着剪刀、粉饼、直尺、裁剪好的布料、零碎的布头。
阳光照着檐下的大缸,一缸的颜色,满得要溢出来。
时光好像被老裁缝的针线缝住了似的,温柔地静止着。
老裁缝偶尔从那静止里,抬了头看看我们,目光缥缈。
我们“呀”一声惊叫,小鸡似的,快速地散开去。
④听大人们说过他的故事,原本有妻有儿的,却突然犯了事,坐了两年牢。
妻子带着儿子,再嫁人了。
他从牢里出来后,家回不去了,被遣送到这苏北乡下来。
⑤我们怕他,怕得没来由的。
我们不敢踏进他的屋子一步。
但也有例外,一是大人领我们去裁衣,二是大人吩咐我们送东西给他。
⑥腊月脚下,村人们得了空闲,各家的大人,找了零碎的票子,给孩子们扯上几尺棉布,做过年的新衣裳。
老裁缝的小屋里,终日挤满了人。
大家热热闹闹地闲唠着,老裁缝静静听,并不插话。
他不紧不慢地帮我们量尺寸,手指凉凉地滑过我们的脖颈,很异样的感觉。
⑦夏秋季节,乡下瓜果蔬菜多。
草垛上趴着大南瓜;矮树枝上,缠着一串一串紫扁豆;茅屋后,挂满丝瓜。
大人们随手摘一只南瓜,扯一把扁豆,再摘几根丝瓜,放到篮子里,让我们给老裁缝送去。
老裁缝接过东西,必往我们的空篮子里,放上几颗水果糖。
一边伸手摸摸我们的头,嘱咐,回去替我谢谢你们家大人,他们太客气了。
一口的上海腔,很耐听。
⑧老裁缝后来收了个女徒弟,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姑娘,外村人。
这事很是让村人们喧哗了一阵子,因为老裁缝向来不收徒弟的,何况是个女徒弟,更何况她还拄着拐杖。
但那姑娘很固执,天天守在老裁缝家门口。
老裁缝破了规矩,答应了。
⑨从此,我们看到的景,变了,老裁缝还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但他的身边,多出一团亮丽,如檐下缸里的太阳花。
那朵花,眉眼盈盈,唤他师傅。
和他相挨着,穿针引线。
他们偶尔低声说着什么,发出笑声来,他的笑声,她的笑声,一团的温馨。
我们都有些惊讶:原来,老裁缝是会笑的。
⑩上海来人找老裁缝,是秋末的事。
来人很年轻,声音极像老裁缝。
村人们望着他的背影,很有预见地说,这肯定是老裁缝的儿子,老裁缝怕是要回上海了。
?老裁缝却没走,只是比往常更沉默了。
他依旧坐在矮凳上缝衣裳,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
他的女徒弟,守在一边,也沉默地干着活儿。
时光宁静,却在那宁静里,让人望出忧愁来,总感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
?到底出事了,问题出在他的女徒弟身上。
姑娘回家,对父母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来:她爱老裁缝,她要嫁给老裁缝。
结果,老裁缝的家,被愤怒的姑娘家人,砸了个稀巴烂。
姑娘很快被嫁了出去,听说出嫁时,哭声震天。
老裁缝在村里待不下去了,他于一个清晨离开了村子。
?当一个冬天过去,天开始晴暖了,土地开始苏醒了,村人们开始忙春耕。
老裁缝住过的地方,一对老夫妻搬了进去。
屋檐下的大缸里,不再长太阳花,而是长了一缸的葱,在春风里,很有风情地绿着。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久得像我每天爬过的木头桥”一句,交代了老裁缝在村里的生活时间之久,也写出了苏北农村的古朴。
B.第③段运用肖像、动作等描写方法,对老裁缝缝衣裳的细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老裁缝手艺的精湛。
C.老裁缝破例收下患小儿麻痹症的姑娘为徒,女徒弟的到来给他的生活增添了欢乐,也引发了后面的生活变故。
D.老裁缝的儿子赶到苏北乡下,想让父母破镜重圆。
老裁缝没有如村民所料回上海,而且变得比以前更沉默了。
E.文章略写老裁缝来苏北乡下之前与离开之后的生活,对他在苏北乡下的生活,大多从“我们”观察的角度来写。
14.文章第⑨段画横线句说“我们都有些惊讶:原来,老裁缝是会笑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15.文章第②、⒀段画横线处两次写到“太阳花”,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13.
B D
14.
这句话写出“我们”对老裁缝看法的改变与丰富,老裁缝也有不可怕的一面;同时表现出老裁缝面对美好的事物,并没有失去感受力,对美好生活仍还有希望。
15.
①第一处表现出老裁缝富有生活情趣,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同时写出老裁缝的特别、神秘,引出下文“我们”偷偷观察老裁缝的描写。
②第二处与第一处形成对比,暗示老裁缝遭遇的不幸,流露出作者对老裁缝的淡淡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