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4)了解水对人类的生命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分组讨论,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水。
(3)本节课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科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
2、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器材】多媒体播放设备、课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湿沙子、盘子、冰、湿抹布。
【实验探究形式】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关于地球和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神奇的地球上有神奇的水,对物态变化形成概念,并提出问题,云、雾、雨、露、雪、冰、雹、霜都是大自然中水的美丽化身,而他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板书课题: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二、传授新课(一)、水的三态及三态之间的变化1、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物态变化。
A、汽化现象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地上的水为什么干了?形成汽化的概念,并讲解蒸发的定义。
通过实例分析什么是汽化现象。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汽化现象吗?(学生举例)B、液化现象实验:用嘴巴对玻璃板哈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形成液化概念,分析露水、雾的形成过程。
实验:用嘴巴对着手掌哈气,感觉与对玻璃片哈气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液化现象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物态变化。
结合图片,学生再举例,日常生活中见到那些液化现象?2、水与冰之间的物态变化A、熔化出示图片: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形成概念。
B、凝固出示图片,这些冰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概念。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如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物理概念的《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课例研究一、课例研究的过程(一)、教学实践一1、教材分析和处理《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新知识的学习,本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直观、简单常见,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学习难度应该不很大。
第一小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的学习我安排为一课时。
内容安排为水的六种物态变化及规律,能认识一些水循环,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水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对照分组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2、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节知识前,学生已经熟悉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对于常见物质水的不同状态已经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
对于生活中的雾、露、雨、雪等自然现象有了一些体会。
所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不难,主要是理解一些物态变化概念。
3、授课设计一:这节课主要是讲解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在课堂中要呈现出关于水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水循环等内容。
我将课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通过观赏自然现象的图片及归纳总结开始,在实验现象分析过程出课题。
第二部分是新课内容讲解,本节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物态变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于这个板块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实现,从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开始分析,形成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并对概念加以应用,来解释自然现象。
水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对照分组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第二个板块是地球上的水循环,通过学生的讨论实现,让学生作为一滴水结合水的物态变化去设计自己的旅行。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教案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稿与教案执教者:青岗片区蒲长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新知识的学习,本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直观、简单常见,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学习难度应该不很大。
第一小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的学习我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就是以水为代表的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规律,能认识一些水循环,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二课时是补充学习温度的相关知识和温度计的使用。
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②、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③、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④、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通过观察图片、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②、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2)、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二、选用的教具及准备1、选择教具依据科学的使用教学用具及设备,可以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准备:烧杯、细沙、水、盘子、冰块、碘、酒精灯、玻璃板等。
三、教材处理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1)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目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三种物态;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现象。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仪器:铁架台、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烧杯、水;圆底烧瓶、碘等。
教学过程:一物态与物态变化物态:物质存在的形态。
一般来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对应的物质叫:固体、液体和气体。
水的固态:冰、雪、霜和雹水的液态:水流、雨、露水的气态:水蒸气物态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
二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演示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
伴随着实验进程、适时指名观察点和思考的问题:给烧瓶加热的过程中,在瓶口的玻璃管口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要给烧瓶加热?玻璃管口喷出的“白雾”说明了什么?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
如:洒了水的地面变干。
湿衣服晾干。
晒粮食等(2)沸腾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降水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液化)成的。
雾、露的形成。
实验中看到的“白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液化)成的。
2.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冰化为水,冰冻食物解冻。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水结冰。
3升华与凝华演示碘的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如: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霜、雪的形成,4水的物态变化:三地球上的水循环:这里让同学们结合书P92图5-1-5一起来认识地球上的水循环。
介绍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的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课件1 教科版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②、雪山上的雪不风了。 熔化
③、霜的形成。
凝华
④、露水的形成。
液化
2、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啤酒瓶,外壁上会出 汗,为什么?
答:啤酒瓶比较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 的啤酒瓶液化成小水珠。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实验:
用嘴巴对玻璃板哈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玻璃板上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哈出的水蒸气(气态) 遇冷 水(液态)
液化
(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早晨在草上或树叶上会有露水,它是怎
样形成的呢? 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
小水珠
天气晴朗的早晨空中会有雾,雾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 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三、水蒸气和冰之间的物态变化
雾 凇
霜
霜和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凝华
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
小冰粒(固态)
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冰 冻的衣服是怎样变干的?
升华
冰(固态)
水蒸气(气态)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
(3)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环节】
【实践活动】
到网上查找云、雨、雪、露、雾、霜都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搜集有关人工降雨、冰雹的资料。
【课后作业】28586 6FAA 澪?38940 981C 頜O35006 88BE 袾$37685 9335 錵32604 7F5C 罜26076 65DC 旜21526 5416 吖21080 5258 剘F 34560 8700 蜀40726 9F16 鼖。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讲解

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章知识的第一节,起到了一个知识引入的作用,通过水这一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载体,引出了自然界的三态变化,使学生知道这六种物态变化的存在及过程,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以大量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认识和了解物态变化,并设置了科学探究“制造云和雨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
我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并努力将其放大,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认真挖掘了教材中科学探究的课题,并为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实验探究作了充分的准备。
包括合理的小组设置和实验所需器材的准备。
另外本节课还进一步分析了水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的重要性,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珍爱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契机。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水及与水相关的冰、雪、霜、雾、露、云、雨等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将作为本节课学习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将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展示给同学们,使学生体会到所学习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如学生习惯的把云、雾等认为是一种气态的形式,这些方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实例加以强调。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采取“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线,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互动为主。
这样就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能让学生自主探索。
并加以扩展,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整理能力能得到了发挥和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
为了通过本节课的知识加强学生对水这一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资源的珍视,我在本节课的加入了地球水资源的的概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水资源的危机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最新教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word教案 (2)

物态变化与温度课题:物态变化与温度三维目标1.初步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
2.了解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知识思维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活动知识思维难点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述。
原点分析1、学生已经了解水有三种状态,并且知道水的状态可以相互转化2、学生对温度有感性认识,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一般方法和读数可借鉴,通过检查矫正归纳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板书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一、水的状态及变化二、温度学生活动方案设计问题设计学习方式检查方式反思一、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及水的状态之间的改变1、播放自然界由水形成的美丽景色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水有几种状态?你在刚才欣赏的图片里看见几种?(注意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2、冰、水、水蒸气,它们之间是怎样转化的?试举例说明3、讲解水的物态变化名称将下列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写在空白处:(1)早晨会有大雾________。
(2)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__。
(3)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经常“出汗”________。
(5)清晨,小草上出现的霜________。
4、活动:制造云和雨交流:(1)给烧杯加热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其决定因素是什么?观看、思考回答同位交流听讲自主完成小组活动交流追问形成学习提纲回答展示矫正展示回答二、温度及温度计1. 说一说你对温度的理解2.讲解温度的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测量温度的仪器3.交流:(1)温度计有哪几部分组成?(2)你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3)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4)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4.教师补充强调主要注意事项一估;二看;三要;5.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表格里同位交流回答听讲小组交流听讲实验操作追问归纳得出温度的定义展示回答检查矫正巡视指导三:梳理知识,总结质疑四:反馈练习最新初中物理精品资料设计1.-20℃的正确读法是( )A .零下20度B .零下摄氏20度C .负摄氏20度D .零下20摄氏度 2.读出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下温度的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要求
一、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二、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三、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教材内容全解
一、水覆盖着地球约 70%的表面,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的文明社会,我们认 识物态变化就是从水开始的。
二、早上经常可以看到荷叶上都有许多露珠,可到中午就不见了,它们去哪了呢? 像这样的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1.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 2.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实验探究:酒精灯的使用: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熄 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禁止吹灭;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 即用湿布铺盖。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聚集形成的。 蒸汽机喷出的“白气”是它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聚集形成的。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聚集形成的。 5.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海平面上升原因之一就是南极冰山的熔化。 6.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冰柱是雪先熔化成水,水又凝固成晶莹剔透的冰形成的。 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寒冷的冬天放久的冰雕也会逐渐变小,是由于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聚集形成的。 雾凇是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的冰晶。 三、水的三种状态 水的三种状态:雪(冰)、雨(水)、水蒸气。
中考考点对接
1.(2012 年莆田)如图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运动特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答案】C 【解析】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可以自由运动。 2.(2012 年北京)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 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要缩小 B.固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很大,能保持一定体积和形状 C.液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比固态物质小,分子运动自由,液体具有流动性 D.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密度都要变大 【答案】D 【解析】A、大多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分子间距离变小,体积要缩小,说法正确,不符 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甲、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学生之间作用力很大,空间小而紧密, 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固态;
乙、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略显不规则,学生之间作用力大,不 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液态;
丙、学生排列的间距很大,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学生之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容易 被压缩,对应的是气态
B、固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很大,组成固体的分子被束缚在第、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自由地 移动,
所以固体能保持一定体积和形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比固态物质小,分子运动自由,液体具有流动性,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D、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减小,质量不变,从而密度变大,但也有例外,如水, 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密度减小,故 D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例题二】图中三幅图是形象地描述固体分子、液体分子和气体分子排列情况,甲、乙、丙 三种情况分别对应的是( )
水的物态变化图形: 四、地球上水的分布:
地球水
海水 淡水
97.3% 2.7 %
冰河湖泊 地下河
0.017 % 0.625 %
大气水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请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典型例题剖析
0.001 %
【例题一】如图所示,液态的蜡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5.【答案】B 【解析】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B、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符合题意; C、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不符合题意;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液态、气态、固态 D.固态、气态、液态 5.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霜的形成 B.樟脑丸变小 C.湖水结冰 D.雾的形成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题目要求的是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一定的形状,所以是气态. 2.【答案】C 【解析】A 中汽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故 A 错误; B 中凝固过程放热,升华吸热;故 B 错误; C 中的液化和凝固都放热;故 C 正确; D 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故 D 错误 3.【答案】C 【解析】A、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压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具有流动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体积一般要变大,但水由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时,体积减小, 故 C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多数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液态、固态、气态 D.固态、气态、液态 【答案】B 【解析】甲图: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分子运动自如;符合气体分子的模型; 乙图:分子排列规则且非常紧密,符合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 丙图: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移动较自由,符合液体分子的模型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瓶子里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 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下面的气体分子会向上运动,充满整个瓶子.
知识能力提升
1.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形状是物质哪种状态的正确描述( ) A.固体 B.液体
C.气态 D.固、液、气都行 2.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汽化、凝固 B.凝固、升华 C.液化、凝固 D.汽化、升华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压缩 B.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具有流动性 C.当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体积一定变大 D.多数物质由液态变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 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