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练习7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不逾.矩________(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可以为.师矣 C.而: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D.时:①学而时.习之 ②元方时.年七岁(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各有所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每个人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八章①子日:“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②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③子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④子夏日:“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⑤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⑥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⑧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2)广问其故.故:原因(3)既饮而疾.疾:生病(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练习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练习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含答案】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一、文言文对比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的地方,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文中的话来说,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地方的目的是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甲]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初一文言文练习(七)卖油翁

初一文言文练习(七)卖油翁

初一文言文练习(七)卖油翁一、解释加点字1.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2.以钱覆其口()以我酌油知之()3.汝亦知射乎()以我酌油知之()4.尝射于家圃()尔安敢轻吾射()5.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6.射于家圃()7.康肃笑而遣之()8.以我酌油知之()9.释担而立()10.康肃忿然曰()11.睨之()12.康肃笑而遣之()13.以我酌油知之()二、翻译句子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4.尔安敢轻吾射!5.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6.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三、内容理解1.“公亦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他所依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空用原文回答)2.写出文中能反映陈尧咨前后不同态度的两个句子:(1)(2)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这几句,以__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卖油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表现了卖油翁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形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四字成语)的道理,证实了卖油翁对陈尧咨“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的评价,侧面表现了卖油翁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4.上文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老翁酌油而略写陈尧咨射箭?四、文言常识《卖油翁》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他和唐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宋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

(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⑥。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③焉:哪里④之:到,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

罢:停止的意思。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言文(7)—《杞人忧天》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文言文(7)—《杞人忧天》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提升(7)(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因.往晓之()(2)若.屈伸呼吸()(3)若躇步跐.蹈()(4)其人舍.然大喜()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分)(2)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分)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二)【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①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

”蹙然诵叹不已。

友曳之归。

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劝之徘徊郊外,以纾③其意。

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

”归而益忧。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刘元卿《贤奕编》)【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③纾:解除。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两处)(2 分)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项练习
10、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作者为了表示自己政治上孤独苦闷没有志同道合者的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
12、《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乐其乐”意境相同的句子:后天下之乐而乐。

13、本文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15、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荡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19、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20、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2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23、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4、“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5、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6、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7、写洞庭湖景色变化不一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8、写洞庭湖广阔无边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9、写洞庭湖雨天云雾迷蒙的句子: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30、写洞庭湖雨天交通不便的句子: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31、写洞庭湖雨天不断的句子: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32、写洞庭湖雨天冷风劲吹,波浪滔天的句子: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33、写洞庭湖晴天与“虎啸猿啼”对照的语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第三十课时
《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
2、其.西南诸.峰()()
3、林壑尤
..美()()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5、山.行六七里() 7、峰回.路转()
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8、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
9、作.亭者谁() 10、名.之者谁()
11、太守自谓也() 12、饮少辄.醉()
13、而.年又最高() 14、故自号曰.醉翁也()()15、醉翁之意.不在酒() 16、在乎.山水之间也()
17、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1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19、云归.而岩穴暝.()()20、晦.明变化者()
21、野芳发.而幽香()()23、山间之四时.也()
22、佳木秀.而繁阴()()()
24、朝而.往() 25、而.乐亦无穷也()
26、至于负者歌于途()()
27、行者休于.树() 28、伛偻提携()()29、临.溪而渔.()() 30、泉香而酒洌.()
31、山肴.野蔌.()() 33、太守宴.也()
32、杂然而前陈
..者()()()
34、射者中.,弈.者胜()()
35、宴酣.之乐() 36、觥筹
..交错()()37、苍颜白发() 38、颓然乎.其间者()()39、已而夕阳在山() 4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1、树林阴翳.() 42、鸣声上下()
4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47、醒能述.以.文者()()
46、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48、太守谓.谁()
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2、“醉翁”的由来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4、文章中微露主旨(为后人传诵)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5、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0、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1、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第三十一课时
《曹刿论战》
1、齐师.伐我.()()
2、公.将战.()()
3、肉食者谋之
..()()()
4、又何间焉
..()() 5、肉食者鄙.()
6、乃.入见()
7、何以
..战()()
8、衣食所安.() 9、弗.敢专.也()()
10、必以.分人() 11、对.曰() 12、小惠未徧.()
13、牺牲玉帛.()() 14、弗敢加.也()
15、必以信.() 16、小信未孚.() 17、神弗福.也()18、小大之狱.() 19、虽.不能察.()()
20、必以情.() 21、忠之属
...也()()()
22、可以.一战() 23、战则请从
...()()()
24、公与之.乘() 25、公将鼓之
..()()
26、齐人三.鼓() 27、齐师败绩()
28、公将驰.之() 29、下.视其辙.()()
30、遂逐
..齐师()() 31、既克
..()()
32、公问其故
..()() 33、夫.战()
34、一.鼓作.气()() 35、再.而衰()
36、彼竭.我盈.()() 37、难测.也()
38、惧有伏焉
..()() 39、望其旗靡.()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0、为什么齐人三鼓而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中,取得人民的拥护最为重要,本文中表明他这一观点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