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材料的化学修饰与改性 (1)
化学催化剂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化学催化剂的表面修饰与改性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然而,传统的催化剂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活性低、易受中毒和失活等。
因此,对催化剂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改善其催化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表面修饰的原理催化剂的表面修饰是通过调控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和结构,以实现特定的催化性能要求。
表面修饰可以改变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孔径分布、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等性质。
常见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原位合成、物理吸附、溶液沉积和离子交换等。
1. 原位合成:通过在催化剂的表面原位生成一定的活性组分,实现对催化性能的调控。
例如,在金属催化剂表面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
2. 物理吸附:通过将活性组分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固定在催化剂的表面,增加其活性位点密度。
例如,将贵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在碳载体上,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密度。
3. 溶液沉积:通过将含有活性组分的溶液浸渍到催化剂的表面,实现对活性组分的固定和分散。
例如,将氧化钙浸渍到二氧化硅的表面,可以改变催化剂的酸碱性,提高其催化性能。
4. 离子交换: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在催化剂表面引入新的活性组分,实现催化性能的调控。
例如,将钠离子和铜离子交换到沸石的表面,可以增加催化剂的酸性和选择性。
二、表面改性的方法表面改性是在催化剂表面引入新的功能材料或改变其结构,以提高催化性能。
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离子注入、纳米粒子负载、薄膜涂覆和包覆等。
1. 离子注入:通过将活性离子注入到催化剂的表面,实现对催化性能的调控。
例如,向金属催化剂表面注入铁离子,可以增加其电子转移能力,从而改善催化性能。
2. 纳米粒子负载:将纳米粒子负载在催化剂的表面,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密度,增加其催化活性。
例如,将金纳米颗粒负载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可以增加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点密度,提高其催化性能。
3. 薄膜涂覆:通过在催化剂的表面涂覆一层薄膜材料,可以改变催化剂的表面化学性质和反应环境。
材料的改性

材料的改性材料的改性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改变其性质和特性的过程。
改性材料可以具有更好的机械、热学、电学、光学等性能,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以下是关于材料改性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应用。
1. 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可以通过掺杂、共聚、交联、化学修饰等方法来改性。
例如,在聚合物中添加纳米填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抗磨损性;通过共聚反应,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光学透明性、高温耐性等。
2. 金属改性: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可以通过热处理、表面处理、合金化等方法来改性。
例如,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的晶体结构,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通过合金化可以改变金属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能,如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
3. 纳米材料改性: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控制纳米结构的大小、形状和组成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通过纳米颗粒的掺杂可以增强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过纳米层的覆盖可以改善材料的光学透过性和光学效应。
4. 复合材料改性: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通过在聚合物基质中添加纤维增强剂,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通过在金属基质中添加陶瓷颗粒,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材料的改性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可以通过改性材料来提高汽车的轻量化和节能性能;在电子器件制造中,可以通过改性材料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在环境保护中,可以通过改性材料来提高废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但是,在材料的改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改性过程可能会改变材料的其他性能,导致性能的退化或不稳定;另一方面,改性过程可能需要复杂的工艺和设备,增加生产成本和复杂度。
因此,在进行材料改性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和条件,以实现最佳的改性效果。
总之,材料的改性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组成,可以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能和特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材料表面的化学修饰

材料表面的化学修饰材料表面的化学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它通过在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从而实现材料功能的改善和优化。
这种表面修饰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并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应用。
一、材料表面修饰的原理材料表面修饰的原理基于化学反应,通过向材料表面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或化合物,实现对材料表面性质的调控和改变。
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吸附和化学镀层等。
其中,化学键的形成是最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之一,通过材料表面上的化学反应,将功能基团与材料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发生共价键结合,从而实现表面性质的改变。
二、材料表面修饰的方法1.功能基团引入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合物引入到材料表面。
例如,将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与材料表面上的官能基团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实现对材料表面性质的改变。
2.物理吸附法:利用材料表面的吸附性质,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或纳米颗粒吸附在材料表面,实现表面性质的改变。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通常适用于对表面性质要求不高的材料。
3.化学镀层法:通过在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反应,使特定化合物在表面形成均匀的薄层。
这种方法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从而实现对表面性质的调控。
三、材料表面修饰的应用1.防腐蚀材料:将具有抗腐蚀功能的化合物引入到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保护层,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2.抗菌材料:将具有抗菌功能的化合物引入到医疗材料或食品包装材料表面,抑制细菌的生长,降低感染风险和食品污染。
3.接触角调控:通过调整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改变其表面的润湿性,可以实现超疏水或超亲水表面的制备,广泛应用于自清洁、防污染和液滴控制等领域。
4.生物材料功能化:将生物活性分子引入到生物材料表面,实现对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改善和生物功能的添加,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传递和生物传感等领域。
结论材料表面的化学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对表面性质的调控和改变,为材料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及其应用

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及其应用生物材料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材料,常用于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的生物系统。
然而,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是实现其更广泛应用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技术和应用。
一、表面改性的技术表面改性是一种利用不同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技术。
在生物材料上应用表面改性的目的是加强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进而提高其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 化学修饰化学修饰是一种将化学分子或生物分子连接到材料表面的技术。
通常使用有机化学方法制备特定的修饰分子,然后通过官能团之间的反应实现修饰。
例如,聚乳酸(PLA)的表面可以用氢氟酸、氯仿等物质进行化学修饰,使其获得较好的细胞亲和力和机械性能。
2. 生物修饰生物修饰是利用细胞外基质(ECM)蛋白质封装材料表面,从而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技术。
ECM是人体内主要的细胞附着层,包括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和卵白素等。
通过将材料表面封装到ECM中,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例如聚乳酸(PLA)经过电化学处理后,可以封装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分子,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
3. 物理表面改性物理表面改性是将激光、等离子和电弧等方式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新的表面结构的技术。
例如,利用激光进行表面处理甚至诱导生长具有菊花状纳米13的生物材料的表面。
菊花状纳米结构具有高效的细胞吸附和增殖能力,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生物传感和组织工程。
二、应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可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提高其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1. 植入物表面改性的材料可以被应用于人体植入物,例如人工心脏瓣膜、骨架和支架等。
改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表面改性减少了植入物的过敏反应和排斥反应,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2.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可以用于组织工程,例如使用特定的化学和物理方法修饰特定的材料表面,以增加植入物和细胞之间的互作。
化学物质的合成与改性方法

化学物质的合成与改性方法化学物质的合成与改性方法在科学和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成和改性,我们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并改善现有物质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合成和改性方法,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一、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化学物质的合成是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路径将原始材料转化为目标物质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合成方法。
1. 反应物直接合成法这种方法是将反应物直接加热或加入催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例如,通过将乙烯和氯乙烷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聚氯乙烯。
2. 氧化还原反应合成法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互作用,实现原始物质到目标物质的转化。
例如,通过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得到硫酸钠。
3. 还原反应合成法还原反应是指将一个物质还原成较低价态的反应。
例如,将硫酸铜与锌粉反应,可以得到金属铜。
二、化学物质的改性方法化学物质的改性是指通过对原始物质进行一系列改变,以提升其性能、延长其寿命或赋予其新的功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物质改性方法。
1. 掺杂和合金化通过向原始物质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善物质的性能。
例如,将氧化锰与氧化铝合成,可以得到锰铝氧化物,具有更好的电学性能。
2. 表面改性通过在物质表面形成一层新的表面层,可以提升物质的耐磨性、抗腐蚀性等性能。
例如,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硅的薄膜,可以增强钢铁的抗腐蚀性能。
3. 化学修饰通过在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上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官能团的空间排列,可以赋予物质新的化学性质。
例如,通过在聚合物分子中引入叔胺官能团,可以增加聚合物的亲水性。
4. 物理改性通过物理手段改变物质的结构或性质,例如改变物质的形状、颗粒大小等。
例如,通过高温加工可以改变塑料的物理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耐用性。
总结:化学物质的合成与改性方法是实现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关键步骤。
材料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与应用

材料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与应用材料表面改性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方法,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可以改变其性质和功能,从而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本文将探讨材料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化学方法介绍材料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溶胶凝胶法、离子注入、化学修饰等多种方式。
其中,物理吸附是指通过物理力将分子吸附到材料表面,形成一个单层或多层的吸附层。
化学吸附则是通过化学键的形成将分子牢固地连接到材料表面。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溶胶物质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固定在材料表面的方法。
离子注入则是将离子注入到材料表面,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
化学修饰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分子与材料表面共价结合。
二、应用领域1. 材料加工材料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在材料加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能,提高材料的润湿性和附着力。
溶胶凝胶法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涂层材料,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用于制备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器件。
化学修饰可以改变材料的化学反应性,用于制备催化剂和吸附剂。
2. 生物医学材料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化学修饰可以将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在材料表面,用于制备药物缓释系统和组织工程材料。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以改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溶胶凝胶法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成像材料,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
3. 环境保护材料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吸附在材料表面,用于处理废水和废气。
溶胶凝胶法可以用于制备吸附剂和催化剂,用于处理废水和废气。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材料的吸附性能,提高材料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化学修饰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电荷,提高材料的吸附效率和再生性。
4. 能源领域材料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在能源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材料特性的影响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材料特性的影响材料表面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属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增强其适应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进行介绍,并讨论其对材料特性的影响。
一、材料表面改性方法1.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形成新的化合物或增加特定的功能基团,以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化学键,并通过重组原子和分子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涂覆、表面功能化修饰和表面共价交联等。
2. 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物理吸附和表面重构等。
这些方法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压力和表面处理等条件,将材料的物理特性改变到所需的程度。
3. 等离子体改性等离子体改性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产生激发态物种,通过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
等离子体改性方法包括等离子体溅射、等离子体聚合和等离子体改性复合材料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和对材料的适应性广等优点。
二、表面改性对材料特性的影响1. 表面能的改变材料的表面能决定了材料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能,从而影响其润湿性、粘附性和抗腐蚀性等特性。
例如,通过等离子体改性可以将不润湿材料转变为高润湿性材料,提高其表面润湿性。
2. 表面粗糙度的调控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对其性能具有很大影响。
通过表面改性可以调控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影响其摩擦特性、光学性能和电子性能等。
例如,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微观结构,增加表面积和粗糙度,提高材料的摩擦性能。
3. 表面化学活性的提高材料的表面化学活性影响其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性。
利用表面改性方法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化学活性,从而增强其吸附能力、催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
例如,通过表面共价交联可以使材料表面形成新的活性基团,增强材料的化学反应活性。
材料科学中的材料合成与改性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材料合成与改性技术引言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的学科,其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合成与改性技术是材料科学中的核心内容,它们在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材料合成和改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材料合成技术材料合成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条件,将原料转化为所需材料的过程。
合成材料的性质和性能往往受到合成方法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合的合成技术对于材料的制备至关重要。
1.1 化学合成技术化学合成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合成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所需材料。
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以获得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
1.2 物理合成技术物理合成技术是一种利用物理手段制备材料的方法,常见的物理合成技术包括溅射法、蒸发法、磁控溅射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能量传递或物质迁移的方式,将原料转化为所需材料。
物理合成技术通常具有高效、低成本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1.3 生物合成技术生物合成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系合成材料的方法,常见的生物合成技术包括生物矿化、生物降解等。
这些方法利用生物体内的酶、微生物或细胞等生物体系,通过生物反应将原料转化为所需材料。
生物合成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在材料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材料改性技术材料改性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结构或性质,使其具有新的特性和应用。
材料改性技术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2.1 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改性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或形态结构,使其具有特定的表面性质和应用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改性技术包括表面涂覆、表面改性剂处理、离子注入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耐磨性、抗腐蚀性等性能,从而扩展材料的应用领域。
2.2 掺杂改性技术掺杂改性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材料中引入外部元素或化合物,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和应用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未经表面处理的碳酸钙一般与有机高聚物 的亲和性较差,容易造成在高聚物基料中分散不 均匀从而造成两种材料的界面缺陷。 解决方法 为了改进碳酸钙填料在高聚物基料中 的应用性能,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是化学包覆,辅之以 机械化学;使用的表面改性剂包括硬脂酸(盐)、 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以及无规聚丙烯、 聚乙烯蜡等。表面改性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第一类羟基
第二类羟基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这些表面羟基可与H+ 或 OH- 反应,使粘土矿物表面带不同符号的电性。
二、吸附性
指物质在粘土矿物表面浓集的性质。
4.3.2.2 插层改性
(1). 概述 (2). 有机膨润土 (3). 粘土层间化合物
(4). 石墨层间化合物
概述
粉体的插层改性是指利用层状结构的粉体颗粒晶体
(1)湿法工艺 原土 包装 破碎 粉碎 制浆 过滤 提纯 过滤 38-80度
改性或活化
有机覆盖
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剂
用脂肪胺阳离子对蒙脱土进行改性
方法:十六烷基胺盐是为改性剂, 水250mL,95%
乙醇250mL,十六胺0.002mol,蒙脱土10g及盐酸 0.002mol(?),在75℃左右反应16h完成改性。
温度:一般最佳温度为65℃左右。 反应时间:一般与矿浆浓度、反应温度等有关, 从0.5至数小时不等,最佳的反应时间最好在其 他工艺条件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确定。
(3) 粘土层间化合物
当有机化粘土与单体或聚合物混合时,单体或聚合物分 子向有机粘土的层间迁移并插入层间,使粘土层间距进 一步胀大,得到插层复合材料(粘土层间化合物)。
酯交换过程
缩聚过程
单体插层缩合聚合(实例)
PET/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合成缩聚新型催化剂
Sb2O3+HOCH2CH2OH→Sb2(OCH2CH2O)3+H2O
蛭石经结构修饰
分散插层,酯交换
合成PET用的单体
缩聚得PET,蛭石剥离
复合材料 酯交换催化剂 性能测试
期望提高PET的结晶速率、阻燃性、阻隔性以及导电性。
由层状硅酸盐制得的复合材料结构示意图
聚合物直接吸附插层 物理插层 聚合物直接插层
聚合物溶液插层
聚合物熔融插层
插层方法 单体插层加成聚合 单体插层聚合 化学插层 聚合物预聚体插层 单体插层缩合聚合 聚合物预聚体插层交联固化
粘土插层方法的分类
单体插层缩合聚合(实例)
PET/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PET制备
(2)干法工艺
将含水量20%~30%的精选钠基膨润土与有机覆盖剂直 接混合,用专门的加热混合器混合均匀,再加以挤压, 以如柴油)中,制成凝胶或乳胶体产品。
干燥 粉碎 包装
精选钠基 膨润土
加热混合
挤压 混合器 有机凝胶
覆盖剂
溶剂:如柴油
干法生产有机膨润土原则工艺流程
影响有机膨润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有机膨润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4)石墨层间化合物
石墨层间化合物:就是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化学反
应物质侵入石墨层间,并在层间与碳原子键合,形 成一种并不破坏石墨层状结构的化合物(简称GIC)
特点:石墨经过化学处理制成的层间化合物,具有
耐高温、抗热震、防氧化、耐腐蚀、润滑性和密封 性优良等性能或功能,是制备新型导电材料、电池 材料、储氢材料、高效催化剂、柔性石墨;密封材 料的原料,其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冶金、石油、化工、 机械、航空航天、原子能、新型能源等领域。
工艺:连续和间歇
改性温度:100度左右 改性剂用量:
入其他助剂。
湿法改性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用硬脂酸盐
工艺过程:先将硬脂酸皂化,然后加入碳酸钙浆料 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进行过滤和干燥。 改性温度:50-100度
优点:碳酸钙在液相中的分散比在气相中的分散
较为容易。另外,通过加入分散剂,使其分散效果 更好,当碳酸钙颗粒吸附了硬脂酸盐后,表面能降
4.3.1 碳酸钙
碳酸钙是目前高聚物基复合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无机
填料。碳酸钙填料的主要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价 格便宜、无毒性。
据统计,塑料制品工业中约70%的无机填料是碳
酸钙,包括轻质或沉淀碳酸钙(CPP)和重质或细磨 碳酸钙(GPP)。
轻质或沉淀碳酸钙生产过程为:
石灰石煅烧,生成生石灰; 加水消化并去除杂质; 通人二氧化碳进行碳化; 碳化后的浆料过滤和干燥后即得轻质碳酸钙产品。 其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层之间结合力较弱 ( 如分子键或范德华键 ) 和存在可 交换阳离子等特性,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或化学反应
改变粉体的界面性质和其他性质的改性方法。
如蒙脱土、高岭土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或粘土
矿物以及石墨等。
用于插层改性的改性剂大多为有机物,也有无机物
(2). 有机膨润土
膨润土是一种含层状 铝硅酸盐蒙脱石为主 的粘土矿物。右图所 示蒙脱石的晶体结构 由两层硅氧四面体和 一层铝氧八面体构成。
PET/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有机插层蛭石 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搅拌分散30min
混合物
Mn(Ac)2
220℃、2.5MPa下酯化反应2~3h
产物 乙二醇锑
H3PO3
280℃、120Pa下缩聚4~5h,出料, 余压<40Pa。
PET/蛭石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溶液插层(实例)
蒙脱石/氯丁橡胶聚合物复合材料 蒙脱石的有机化 Na蒙脱石+蒸 馏水 70度
低,其团聚结合力减弱,不会形成硬团聚。
应用:湿法表面改性常用于轻质碳酸钙及湿法研
磨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2.偶联剂改性
用于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偶联剂主要是钛酸酯和铝 酸酯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
化学-物理过程?
混合
惰性溶液
碳酸钙
干燥
高速混合
包装
上图为用钛酸酯偶联剂进行干法表面包覆改 性的工艺流程。
纳米碳酸钙
纳米碳酸钙,指粒径在0~100nm范围内的产品, 到目前为止是最为廉价的纳米粉体材料,它保留了 原料碳酸钙的性能,还具有纳米微粒的特性, 国内制备的纳米碳酸钙已经在橡胶、塑料、涂料、 油墨等行业得到了应用,但专用化、功能化、高质 量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远远不 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重质碳酸钙制备
原料:方解石、白垩、大理石、优质石灰
制备: 通过机械粉碎(细粉碎和超细粉碎)加工直接 得到碳酸钙粉体产品。 可应用的碳酸钙(轻质和重质,纳米) 轻质碳酸钙粒度细(初级粒子平均达到0.07μm), 白度高,晶型好;
重质碳酸钙的白度及晶型因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别, 其粒度大小与粉碎工艺设备有关,最细可达 0.1μm。
矿物基本结构层 1、1:1层型基本结构层
一个硅氧四面体片与一个铝氧八面体片结合而成。 硅氧四面体片的顶氧构成铝氧八面体片的一部分, 取代了铝氧八面体片的部分羟基。 1:1层型的基本结构中有五层原子面,即一层硅 面、一层铝面和三层氧(或羟基)面。
高岭石及其 晶体结构
2、2:1层型基本结构层 两个硅氧四面体片夹着一个铝氧八面体片结合 而成。 两个硅氧四面体片的顶氧分别取代了八面体片 的两个氧(或羟基)面上部分羟基。 因此, 2 : 1 层型的基本结构中有七层原子面, 即一层铝面、两层硅面和四层氧(或羟基)面。
混合并剧 烈搅拌 HDTMAB水溶液 +HCl(1:1) 干燥
恒温静置
洗涤至无Br-
插层实验采用聚合物溶液直接插层
溶剂 (THF) 浸润粘 土
加 入 聚合物分子(氯 丁橡胶溶液) 大分子 插层 加热蒸 发 挥 发 PLS
有机蒙 脱石
溶剂
处理蛭石
蛭石/PP 热性能
AppliedClayScience43(2009)108–112
膨润土的质量(类型、纯度、交换容量等); 有机(插层)覆盖剂的结构、用量、用法; 工艺条件(浆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
(1)膨润土的性质
有机土原料首先要求含砂量小,交换容量高。
如果原土的含砂量较高,纯度较低,则在覆盖前应先 提纯。
可交换阳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对有机膨润土的质量有很 大的影响,如钠基膨润土的化学活性较钙基膨润土大 得多。 同是钠基膨润土,可交换Na+的数量不同,有机土的 质量也不一样。 有机膨润土的原料应选用纯度高、交换容量大、可交 换Na+数量多的优质钠基膨润土。
特性:膨润土表现出极大的膨胀性和较好的吸附性、
粘结性和触变性。
问题:膨润土这些特性只能在极性较强的溶剂(如水中)
才能很好地表现。在非极性溶剂,如甲苯、二甲苯、溶
剂油中,就不能显示。
解决方法:有机阳离子置换蒙脱石类粘土矿粒中晶体层 间原有的阳离子,使其结构改变。-----有机膨润土。
制备工艺方法(湿法、干法和预凝胶法)
(2)改性剂(覆盖剂)
各种用途的有机膨润土,都是用不同结构的有机 胺阳离子与钠基膨润土之层间阳离子交换反应而 制得的。
选择那些亲油性强的长链有机胺盐,尤其是季胺 盐作覆盖剂,
(3)矿浆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矿浆浓度:以膨润土的充分分散为最佳,
过高----膨润土分散不开,
过低----耗水量大,使生产成本上升。
本身成为负离子,卤素、
金属卤化物、浓硫酸和硝酸等属于此。
共价型或非传导型层间化合物
插层剂与石墨中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结合,碳原子 轨道成功杂化。由于共价键结合牢固,石墨失去了 电导性,成为绝缘体。石墨层发生了变形。 如石墨与氟或氧形成的层间化合物氟化石墨和石墨 酸,都形成碳原子sp杂化轨道四面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