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人民版必修三7.3《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课件(共24张PPT)

第一次工业革命简况
从图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棉纺织业
纺纱
珍妮纺纱机
○ 1765年 英
骡机
○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力工业
○ ○ 织布 英飞梭
水力织布机
英
○法 汽缸 ○英 纽可门蒸汽机
○英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2
交通运输业
○美 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 ○英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英 莫兹利发明移刀架
○英
近 代
技
机
术
械
体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发明 电磁感应
发明者 英国法拉第
特点/功能 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意义/作用
电动机 发电机 电动机
俄国雅可比 德国西门子 比利时格拉姆
发电站
美国爱迪生
德国卡尔本茨 汽油内燃机
德国戴姆勒 柴油内燃机 德国狄塞尔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制成发电机
广泛应用后,使人类进入
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
——人民版必修二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 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 浦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 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1921年,英国 城市化水平达到77%。
1765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 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 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 然。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 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大国崛起》解说词
高二历史、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课件

(二) 典范 (成就) 1、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新能源)
人物
时间
成就
法拉第 (英) 1831年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雅可比 (俄) 西门子 (德) 格拉姆 (比)
1838年 1866年 1870年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制成发电机 电动机
创建了第一个中心
爱迪生 (美) 1882年
发电厂
意义
提出发电机的理 论基础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25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日益成熟
1882年爱迪生创建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
26
(三)电气革命影响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①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工业获得比蒸汽机更强 大、更方便的动力; ②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 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并产生了垄断组织,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意义
设立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
1867年 炸药
颁发
22
卡尔 ·本茨(1844— 1929)
卡尔 ·本茨和他发明的世 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23
电的发现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 现电磁感应现象
理论基础
1866年德国西门 子发明发电机
发明实践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24
电气产品不断涌现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动力:水力 特点:粗而结实
阿克莱特和水力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建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工厂制度的建立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5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7 3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知识点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发明(1)18世纪,凯伊发明了飞梭。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1769年阿克莱特与别人合作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4)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5)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1)一系列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知识点二“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1)1690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1705年,纽可门等人制造出了纽可门蒸汽机,但仍不能满足新的需要。
(3)瓦特改良蒸汽机①提高热效率:1769年,在纽可门蒸汽机汽缸后加上冷凝器,1782年,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②改进连接:1782年,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动力运动形式变为旋转运动。
3.应用(1)交通运输①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汽船。
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功蒸汽机车。
(2)机械加工①发明: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
②意义: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4.影响(1)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2)工厂取代工场,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知识点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的发明和应用(1)理论创新: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①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④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3)意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2讲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和向“距离”挑战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讲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和向“距离”挑战一、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①法国工程师巴本,1690年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纽可门蒸汽机。
③1769~1782年,英国工人瓦特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使用率。
(3)影响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②这是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③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第一辆蒸汽机车。
④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图解识记“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和影响2.“科”“技”结合的典范(1)成就(2)意义:由于电力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问题思考材料图一法拉第(1791~ 图二19世纪巴黎1867)和电磁感应的电力铁路实验装置模型思考(1)图一的人物及其贡献对电气革命的出现做出了怎样的贡献?(2)以图二为例,谈一谈电气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电车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二、向“距离”挑战1.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②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①陆上交通: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专题七 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推动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的社会动力是()A.瓦特勤奋好学,且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B.早期蒸汽机存在着大量的弊端C.工业革命的展开需要便捷可用的动力驱动机器D.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有浓厚的兴趣答案:C2.“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A.发电机B.纺纱机C.电动机D.蒸汽机答案:D3.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答案:B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发明,属于后者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5.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D.核能和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
这种需要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请回答:(1)工业革命时期,为蒸汽机的改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谁?(2)材料二中哪些交通工具属于材料一所述的以蒸汽为动力的“一系列发明和改进”?哪些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
7.3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背景: (1)政治: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 主要国家相继确立
(2)资金: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的创建和崛 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
(4)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应 用于工业生产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组织。 ➢ B.政治:资本主义政治改革。 ➢ C.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2)对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考:此时的中国又如何?
思考:此时的中国又如何?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破产 ➢2.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
发明 飞梭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动力 人力 人力 水力 水力 水力
意义: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纺织业在 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探究一:大机器工场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1.规模上:大机器工厂比手工工场规模大, 人数多;
2.生产方式:工厂采用先进的机器操作, 工场是靠简单的手工劳动;
近代蒸汽动力产生 的原因 发明与改良过程
1690 1705 1782
1.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2.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人物 巴本 纽可门 瓦特
发明 实验性汽缸 纽可门蒸汽机 改良蒸汽机
动力 蒸汽机 蒸汽机 蒸汽机
意义:蒸汽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蒸汽时代” (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 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
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4.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专题七第三课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科技(共76张ppt)--人

时间
改进的成果
1769 1782
改进纽可门蒸汽机,在汽缸后加冷凝 器,热能大提。
双向汽缸蒸汽机,热效率成倍增加。
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万能 1782 的原动机问世-----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英国人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棉纺织业 动力工业
法 汽缸 英 纽可门蒸汽机 英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2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一)棉纺织技术的创新——揭开序幕
(二)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创制和使用
1、背景 2、瓦特之前发明
3、瓦特改良蒸汽机
(1)改良蒸汽机原因:纽可门蒸汽机热效率低,只能用于矿山排水,
燃料耗费大,用费很高。不能满足新的要求。
(2)改良概况: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 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一)棉纺织技术的创新——揭开序幕 (二)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创制和使用
1、背景 2、瓦特之前发明 3、瓦特改良蒸汽机 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 普顿发明的骡机。这种骡机集中 了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优 点,它可以推动300梍400个纱绽 ,纺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
水力织布机
①棉纺织业技术革新实现了什么目标?
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水力取代了人力
②棉纺织业中机器的使用面临最迫切问题是什么?
动力方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棉纺织业
③该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蒸汽机的发明
动力工业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2020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专题七 三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123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 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 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 了城市生活。 参考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 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 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 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 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提示:原因: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及《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颁布;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从法国取得
割地和大量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最终引发
了战争;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三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目标导航 预习交流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课程标准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 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明 飞梭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动力 人力 人力 水力 水力 水力
意义: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纺织业在 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探究一:大机器工场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1.规模上:大机器工厂比手工工场规模大, 人数多;
2.生产方式:工厂采用先进的机器操作, 工场是靠简单的手工劳动;
2.概况:
(1)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 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பைடு நூலகம்
重要发明成果 (阅读教材P132--P133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 格)
时间
人物
1831
法拉第
1838
雅可比
1866
西门子
1870
格拉姆
1882
爱迪生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次
戴勒姆
1887
迪塞尔
7.3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 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 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 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 尔顿回答到:“是力量,陛下。”
—《大国崛起》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轻工业 ➢英国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
3.概况
➢(1)导火线:飞梭的发明(凯伊) ➢(2)开始标志: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阅读教材P130—P131 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1733 1765 1769 1779 1785
人物 凯伊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1794
莫兹利
1797
莫兹利
19世纪初
发明
意义
汽船
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机车
“铁路时代”的到来
移动刀架
车床(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 发明了现代车床
一系列机械加工设备(刨床、 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铣床、磨床、钻床和汽锤等)
意义: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手 工劳动,手工工场被工厂取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 革命。
1.背景
(1)政治: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资金:殖民掠夺、殖民贸易、以及圈地运动使英 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3)市场:海外殖民扩张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4)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出现了大批自由劳动力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2.主要生产领域
3.概况
(1)导火线:飞梭的发明(凯伊) (2)开始标志: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3)主要发明: ➢A.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 ➢B.动力技术: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 ➢C.交通运输业及其他发明 (4)完成标志:机械制造业的产生(1840 年前后)
4.影响
(1)对英国的社会结构: ➢A.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B.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传统农业社会 (2)对世界: ➢A.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东方从属于西方
3.概况
(1)导火线:飞梭的发明(凯伊) (2)开始标志: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3)主要发明: ➢A.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 ➢B.动力技术: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 ➢C.交通运输业及其他发明
交通运输业及其他发明 (阅读教材P132,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人物
1807
富尔顿
1825
史蒂芬孙
发明 电磁感应 电动机 发电机 电动机 发电站 内燃机 内燃机 柴油机
功能/特点 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制成大发电机 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汽油内燃机 汽油内燃机 柴油内燃机
2.概况: (1)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3)主要成就: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 B.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
(汽车、飞机)
➢ C.新的通讯工具的发明(电话、电报) ➢ D.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发明了炸药;门捷列
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 E.新型汽车、石油、化学行业兴起
3.影响: (1)对资本主义国家: ➢ A.经济: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生产效率:机器大工厂效率大大高于手 工工场。
3.概况
(1)导火线:飞梭的发明(凯伊) (2)开始标志: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3)主要发明: ➢A.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 ➢B.动力技术: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
动力技术的改进(阅读教材P131“万能的原动 机”第1、2、3段,完成下面表格)
近代蒸汽动力产生 的原因 发明与改良过程
1690 1705 1782
1.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2.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人物 巴本 纽可门 瓦特
发明 实验性汽缸 纽可门蒸汽机 改良蒸汽机
动力 蒸汽机 蒸汽机 蒸汽机
意义:蒸汽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蒸汽时代” (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 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背景: (1)政治: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 主要国家相继确立
(2)资金: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的创建和崛 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
(4)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应 用于工业生产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组织。 ➢ B.政治:资本主义政治改革。 ➢ C.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2)对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考:此时的中国又如何?
思考:此时的中国又如何?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破产 ➢2.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
思考:此时的中国如何?
思考:此时的中国如何?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4.刺激了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客观上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器物、制度、 思想)......
探究二、工业革命有什么消极影响?
1.环境污染 2.蒸汽机转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