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童年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8课 童年》 人美 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8课 童年》  人美 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8课童年》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年的概念,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珍惜童年的情感。

2. 通过观察、回忆、创作,使学生掌握描绘童年场景的基本方法,提高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童年的含义,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兴趣。

2. 教授描绘童年场景的基本方法,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描绘自己心中的童年场景。

4.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描绘童年场景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童年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童年的氛围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童年的含义,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自己的童年。

3. 绘画技巧讲解:教授描绘童年场景的基本方法,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4. 创作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童年场景。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6.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2. 教学目标:了解童年、描绘童年、分享童年3. 教学内容:童年含义、绘画技巧、创作指导4. 教学重点:描绘童年场景的基本方法5. 教学难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童年的氛围和情感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描绘童年场景的画作。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故事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调整与优化。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童年的概念,描绘童年场景,分享童年故事,培养学生珍惜童年、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十八课《童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十八课《童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十八课《童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童年的场景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童年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童年美好回忆的珍视,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教学内容基本概念:介绍童年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绘画技巧: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童年的情感和场景。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个人童年经历进行绘画创作,展现童年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使用、色彩的搭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童年情感和记忆融入绘画作品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精选童年相关的图片、绘画作品,用于启发学生思考和创作。

学具:绘画纸张、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童年相关的图片和故事,引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和回忆。

2. 技巧讲解:讲解并示范绘画技巧,如线条的使用、色彩的搭配。

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个人童年经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和童年故事。

板书设计主题:《童年》要点:童年的定义、绘画技巧、创作实践、作品展示。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学生完成一幅关于童年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共同创作一幅关于童年的大型画作。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自己的童年情感融入作品中。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质量,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

这一部分涉及到学生能否成功将个人情感和记忆融入绘画作品,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导学生表达个人情感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如童年游戏、童年朋友或一次难忘的旅行。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8课 童年》 人美 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8课 童年》 人美 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8课童年》人美版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人物肖像”的概念及重要性;2.学习肖像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及用途;3.提升对童年的理解及对美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着重学习肖像画绘画技法及表现技巧;2.相关练习,自由创作,展示。

教学步骤及方法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肖像画概念教师通过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讲解肖像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人物肖像”是指通过绘画的方式刻画一个人的形象。

步骤2:学习肖像画的基本绘画技法•线条的运用:用简洁而精确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配色的运用:用色彩表现肖像的气质和特征,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光影的运用:用光影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气息。

步骤3:观摩经典肖像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观摩经典肖像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肖像画的魅力和特点。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和审美能力。

步骤4:练习肖像画技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肖像画练习,让学生熟悉肖像绘画技法,掌握肖像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步骤5:进行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让学生发挥创意,将自己对童年的理解及对美感的表达能力融入到肖像画中,充分表现自己的风采和个性。

步骤6:进行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1.过程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价。

对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地方,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结果评价:采用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肖像画技法的掌握程度、自由创作的风格和表现能力等方面,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发现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 童年》教案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 童年》教案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童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童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 通过对童年的绘画,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画童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童年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描绘。

3. 童年绘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童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童年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描绘。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童年的美好氛围,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绘画作品、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绘画纸、绘画笔、颜料、橡皮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童年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童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绘画童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

3. 示范: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童年的美好氛围。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展评: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的绘画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童年》2. 板书内容:(1)绘画童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童年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描绘(3)童年绘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画一幅童年的作品。

2. 观察作业:学生观察童年的生活场景,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绘画童年的主题,让学生了解了绘画童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激发了学生的绘画创作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第十八课《童年》(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十八课《童年》(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十八课《童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学会珍惜时光。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童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学会珍惜时光。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童年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珍惜时光的意识。

2.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童年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童年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童年的美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二、新授1. 教师简要介绍童年的美好,引导学生珍惜时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童年的画面,讲解绘画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三、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童年的画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交流绘画心得。

四、展评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小结1.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绘画童年的画面,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珍惜时光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绘画进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教案中,教学过程是实施教学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导入、新授、练习、展评和小结等环节。

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

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8课 童年》 人美 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8课 童年》  人美 版

《童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能力目标: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用绘画来表现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与童年生活相关的照片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教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展示相册,学生欣赏相册。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班同学最美好的回忆。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童年》的生活。

板书课题: 18 童年(二)初步感受1、让学生每个人拿出课下准备的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自己童年发生过的趣事。

2、教师: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难忘的、有趣的故事,老师也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

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3、教师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活的童年景色。

(三)分组探究1、请学生打开书40页,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学生自愿分组)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学习卡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学习卡的问题。

学习卡:A、《考试》组:作品中都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最吸引你的是谁?作品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B、《欢天喜地》组:作品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叫《欢天喜地》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C、《战斗中成长》组:这幅画属于绘画中的哪一画种 ? 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 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 ? 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幅作品吗?D、《冬天的阳光》组: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 ?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E、《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男孩吗?他在干什么?他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F、《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画面构图的形状像哪个英文字母 ? 画面背景的大面积留白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 童年》教学设计 (1)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 童年》教学设计 (1)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童年》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第18课童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绘画技巧,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对于自己的童年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和独特的感受。

他们善于观察和表达,对于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回忆,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回忆,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回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3.准备展示用的板子和挂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优秀的童年主题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成果,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5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补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强调绘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继续绘画自己的童年生活,可以将作品装裱起来,作为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第18课童年(教学设计)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18课童年(教学设计)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下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童年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画作中表现童年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绘画表现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童年》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童年主题的画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尝试将情感转化为绘画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一做法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能迅速投入到对童年的回忆中,为后续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但在这一环节,我也意识到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表达,以便他们能更深入地挖掘童年记忆。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童年的意义和绘画技巧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如何在画作中表现童年情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如在课堂互动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本中的《童年》画作。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童年的场景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情感的表达,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情感的传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绘画语言,使之在作品中得以有效表达,是一大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童年;一、教材分析“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二、教学目标;(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二)体会教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教学重点;(一)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二)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三)描述童年的生活
第18课童年
一、教材分析“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正在经历着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题材。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在体味童年美好的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目标
(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体会教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二)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三)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难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

(二)学生准备:与童年生活相关的照片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引入(出示刘翔儿时照片) 先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出示刘翔儿时照片),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噢,再让我们看一看他长大后的样子(出示成人后照片)。

他是谁? (学生齐声回答:刘翔。

)看来刘翔在每个国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是个耳熟能详并且响当当的名字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一下刘翔夺冠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然后用一个最能表达你心情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此情此景的感受。

(观看录像后学生回答。

)刘翔为我国夺得了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中的首枚金牌,这一壮举不仅为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同时也在向全世界昭示着黄皮肤的中国人毫不逊色于他人。

2.面对刘翔夺冠的辉煌瞬间,我们来想象一下,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回答。

) 我觉得刘翔小的时候也许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聪明淘气的男孩儿。

相信我们自己,只要肯于努力并抱定“有志者事竞成”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人生。

3.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段录像时,还是会感到阵阵的兴奋、激动、骄傲和自豪,并且它还勾起了我对自己儿时一张老照片儿的记忆。

(播放课件:教师本人儿时照片。

)照片为我们展现的是什么场面?
(学生观看照片并回答:运动会上同学们短跑冲刺的瞬间。

)能找出哪个小同学是小时候的老师吗? 这位跑在最前面,撞线姿势与刘翔颇有几分相似的小同学就是童年时代的我。

这张已经珍藏了近二十年的照片,时常会使我想起儿时在校队训练时的苦辣酸甜,和每次竞技场上的惊心动魄。

虽然现在的我早已远离了体育竞技场,可照片中蕴含着的童年时代的那个美好梦想,却一直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勇往直前。

4.教师:刚刚我为大家讲了自己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相信在你们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发生过或是正在发生着许多令你们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

谁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请一两名学生出示相关照片或纪念品,讲讲自己美好的童年故事。

) 5.小结:看得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往事。

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故事用画笔或者是雕刻刀描绘塑造成动人的图画或雕塑,那么就会如同由一股泉水流淌出的一片浩渺的湖泊,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供后代人拥有! 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畅游一下这样的湖泊,去看一看艺术家们笔下的童年是什么样。

(板书课题,课件同时出示四幅名作。

)
(二)新授
1.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的四幅从古至今、风格各异,但又都是表现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

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幅?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作品。

(学生观察并回答。

)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品,选择相对应的小组重新坐好。

(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
3.引导各组学生为本组评选出组长。

(四个小组组员自由选择本组组长。

)
4.出示四张自学提示卡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

(组长拿到自学提示卡,把问题读给组员,再由组员热心、认真讨论问题,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

)
5.共同欣赏分析:
(1)《端阳婴戏图》苏焯(宋) 学习指导(重点分析画法及其内容):①国画工笔重彩:用线细腻,色彩鲜艳。

②端阳: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包粽子、赛龙舟,以纪念楚国诗人屈原。

解决问题:(由组长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

) 这幅画是用哪种绘画方法表现的? 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画中描绘的是哪个节日?他们在做什么? 你能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画中的情景吗? (学生表演。

)
(2)《翻身奴隶的儿女》于月川 (简介画家生平)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构图):①曲线构图优美、生动、活泼、新颖,是中国画作品中一种典型的构图方式。

(展示其他曲线构图的国画作品。

) ②画面背景部分大面积的留自使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不过无论是在哪里,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精神、状态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样的生活是她们的父辈所无法想象的,因此她们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

解决问题:(由教师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

) 画面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她们在做什么? 这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 ?(找一位同学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你了解奴隶的生活吗? (播放西藏奴隶苦难生活图片)画面构图的形状像哪个英文字母? 画面背景的大面积留白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1)、(2)异同点(着重技法的对比):
一幅为国画工笔重彩,一幅为国画小写意,但都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国画特点。

(3)《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钊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描绘的人物形象突出,色彩鲜明。

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以抢答形式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

) 这幅画属于绘画中的哪一画种? 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 (展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海报。

)小战士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4)《冬天的阳光》王今栋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艺术表现形式):①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可以用泥、木头、石头等材料雕塑成各种形状,更加生动立体。

这件作品为木雕。

②隐喻的艺术手法。

解决问题:(学生自设问题共同解决。

) 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哪些知识? 对比(3)、(4)异同点(着重情感、意志方面对比)。

(三)总结
1.学生小结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活动(分组游戏) 同学们,离下课仅剩几分钟的时间了,想一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可以用哪种造型方式来表达自己殛童年的切身感受呢? (学生各抒己见)你们说的这些方式在课堂上都来不及做了,不过我们还可以用这里(老师拍胸脯启发学生),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来做出一个个活雕塑(教师摆造型示范),相信大家的点子一定比老师的更多、更好。

现在就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独立一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看谁的创意来得最快、最新。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自由组合成表现童年生活情趣的“活雕塑”,背景音乐为歌曲《童年》。

)(学生表演)
3.教师总结 (1)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情感,体会到了艺术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亲身参与到了艺术创造之中。

课后,你还可以问一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回顾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往事。

期待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的精华表现出来。

同学们,当童年时代结束的那一天,正是我们真正欣赏、真正怀念童年美好日子的开始。

在此之前,为了使未来怀念更加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时代的每一天,为未来努力埋藏下更多彩、更饱满的生命种子! (2)出示与童年相关的网址,(学生齐读网站名称)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发现。

七、课后作业与自己的家人交流童年的往事与感受,并创作一幅童年题材的绘画作品。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