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 LADA 成人隐匿性糖尿病

合集下载

1.5型糖尿病,陌生的名字熟悉的症状

1.5型糖尿病,陌生的名字熟悉的症状
诊疗康 复
E-mail:fengjianxing@ 责编/冯建星
1.5型糖尿病,陌生的名字熟悉的症状
文/ 戴伦(安徽省全椒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虽然属于1型糖尿病的范畴,但 起病又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口 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在诊断后一定时间内 无需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合2型糖尿病的 特点。因临床表现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 间,“1.5型糖尿病”之名称由此而来。
目前对LADA的诊断标准尚缺乏统一 规定,2005年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 建议LADA的诊断标准定为阳性 (GADAb ICAs、IA-2A和IAA);(3)诊 断糖尿病后至少6个月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治疗方法 1.胰岛素治疗:多数学者主张每日或 间断小剂量胰岛素注射,因为胰岛素可以 防止LADA患者的B细胞进一步损害。及早 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快速解除糖毒性, 使B细胞得到休息,促进残存B细胞修复。 2.免疫疗法:可以使用具备免疫抑制 作用的雷公藤多苷,国内学者发现雷公 藤多苷有调节细胞免疫和保护胰岛功能 的趋势。 3.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如二甲双胍,不干涉B细胞的免疫反应而又 有降糖功效。罗格列酮类有潜在的抗炎和免 疫调节作用,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 岛素合成,保护胰岛功能,可以与胰岛素联 合使用。而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 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同时,会持续刺激胰岛 自身抗原释放,从而激活免疫反应以至加速 B细胞的破坏,不能用于LADA。 ■
3.对抗胰岛细胞的自身抗体呈阳性: 这对诊断起决定作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和胰岛细胞抗体被列为诊断的主要指标, 羧基肽酶-H抗体可被看作新指标。而在 众多抗体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敏感性最 高,长期稳定存在,且检测方便,易于标 准化,已成为诊断的金标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成⼈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DA) 成⼈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

这是1型糖尿病的⼀种特殊类型,属于⾃⾝免疫性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以胰岛β细胞呈缓慢性破坏为主。

本病虽然处在1型糖尿病的范畴,但它的起病⼜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在诊断后平均27(13~45)个⽉⽆需使⽤胰岛素,这点⼜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

因其临床表现介乎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称为“1.5型糖尿病”,即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们所熟知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看起来跟2型糖尿病⼜没有什么两样,⾮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概述LADA是⼀类具有遗传易感基因,胰岛⾃⾝抗体阳性,早期临床表现类似2型糖尿病(T2DM),初诊后6⽉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T1DM)。

1997年WHO 对糖尿病进⾏分型时,将LADA归属于⾃⾝免疫性缓慢进展型T1DM。

LADA患病率在类似T2DM⼈群中约占10%,两倍于经典T1DM。

⽬前认为,LADA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触发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进⾏性受损所致。

⼆、诊断思路(⼀)临床特点1.起病年龄诊断LADA的最⼩年龄界限从15岁⾄45岁不等,多数学者采⽤30岁。

年轻者LADA患病⽐例较⾼;⽽且⼉童亦可发⽣缓慢进展的⾃⾝免疫性糖尿病,被称为年轻⼈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theyoung,LADY)。

2.⾃⾝免疫标志胰岛⾃⾝抗体阳性对识别2型糖尿病中的LADA病⼈起到决定性作⽤,⾕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蛋⽩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胰岛素⾃⾝抗体(IAA)是⽬前临床上⽤于诊断⾃⾝免疫性糖尿病的最常⽤的免疫学指标,其中,GADAb具有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是诊断LADA最敏感的指标。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第15页
七、诊疗标准
▪ 国外Tuomi等最早提出LADA诊疗标准 。国 内潘孝仁 、周智广 、池莲祥等 曾提出
LADA早期诊疗标准。当前,国际上较为公 认LADA诊疗标准为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 (IDS)标准 。胰岛本身抗体作为胰岛β细胞 本身免疫标志物,可区分LADA与2型糖尿 病; 而诊疗糖尿病后一段时间内不依赖胰岛 素治疗则可与经典1型糖尿病区分。但以下 几个问题需要深入讨论:
LADA易感基因仍有待在中国人群中开展大 样本研究。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第8页
四、免疫反应
▪ LADA病理研究资料有限。当前仅有日本曾对LADA患者 胰腺活检发觉T细胞浸润残留胰岛团块,证实LADA存在T 细胞介导免疫反应。LADA体液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循环 血液中存在胰岛本身抗体,包含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2A)、胰岛素 本身抗体(IAA)及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 其中 GADA阳性率最高 。胰岛本身抗体受LADA诊疗标准、筛 查人群、抗体检测方法及阳性阈值不一样等原因影响。在 不一样种族中,这些抗体阳性率亦有所不一样,如IA-2A、 ZnT8A在中国人群中阳性率低于高加索人群 。UKPDS研 究显示在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约10% GADA 阳性,6%患者ICA阳性。25~34岁患者GADA阳性率高 达34%,ICA达21% 。经过对中国人群大样本研究,在 30岁以上、起病六个月不依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中 GADA阳性率为5.9%。而在中国人初诊临床2型糖尿病患 者中,IAA阳性率为3.39%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关于成人隐匿性本身免疫糖尿 病(LADA)诊疗共识

(完整版)1.5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糖尿病

(完整版)1.5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初期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ps: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的胰岛素缺乏而出现的糖尿病,因此从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

但相对于1型糖尿病,其胰岛β细胞破坏缓慢,起病隐匿,迟发,临床上表现也不同于人们所熟知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开始起病时类似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需使用胰岛素。

因此常常造成误诊。

这种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特点为:①起病年龄大于15岁的任何年龄段,发病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无酮症发生;②发病时多为非肥胖;③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ICA、GAD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等)常持续阳性;④具有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如HLA-DR3、HLA-DR4、BW54及DQ-131—57—Non—Asp等);⑤常伴有甲状腺和胃壁细胞等器官特异性抗体阳性.目前比较公认的LADA诊断标准为Fourlanos等学者于2005年在Diabetologia上提出的标准:(1)发病年龄≥30岁;(2)循环中存在胰岛自身抗体;(3)诊断后至少6个月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胰岛自身抗体是β细胞自身免疫的标志,使LADA区别于2型糖尿病.诊断后一段时间不依赖胰岛素冶疗使LADA有别于经典的1型糖尿病(故临床有戏称1.5型糖尿病之说)。

在LADA诊断标准中,其中最具诊断价值的是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

目前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一2A)和胰岛素抗体(IAA)。

GADA和ICA对LADA的诊断效率较高,是最常用的检测指。

相比之下,GADA具有敏感性高、长期稳定存在、检测方便且易于标准化等特点,现已成为诊断LADA的金标准.温馨提示:在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的形体偏瘦的患者,如果年龄大于15岁且起病较普通2型糖尿病为快,“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初期口服降糖药有效但半年到一年后失效而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排除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及青年人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医生要高度警惕LADA的可能性.LADA一经诊断应早期采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误诊1例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误诊1例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误诊1例
陈海兰;卢黎明;任柳
【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1)3
【摘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一种病情缓慢进展、胰岛功能逐渐衰竭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在临床上常被称为1.5型糖尿病,临床表现貌似于2型糖尿病,其遗传及自身免疫却类似于1型糖尿病[1,2]。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使机体易于细菌的生长,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会导致感染性疾病。

2型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是普外科的常见病,但以肛周脓肿首发的LADA临床上却罕见,易被误诊。

我院2023年7月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248-250)
【作者】陈海兰;卢黎明;任柳
【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内分泌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质控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体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24
【相关文献】
1.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
2.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3.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早发2型糖尿病及经典1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研究
4.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5.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检验指标差异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5型糖尿病

1.5型糖尿病

1.5型糖尿病一、什么是1.5型糖尿病。

大家大多知道1型(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1.5型糖尿病则很陌生。

其实这种糖尿病并不罕见,只是过去人们对它不认识或认识不够,往往误诊为2型糖尿病,造成误诊、漏诊,从而导致治疗方法不正确或不及时,产生不良后果。

近年来,由于医生对其认识的加深和检测手段的提高,这种糖尿病发现越来越多。

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占10%~15%,这意味着,我国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型糖尿病患者400万。

此型糖尿病的学名叫“成人隐匿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其实质被认为是由于免疫破坏了胰岛B细胞引起的胰岛素缺乏所致,临床和病理特点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故称1.5型糖尿病。

为什么说1.5型是介于1型和2型之间的糖尿病呢?因这是一种胰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改变以胰岛B细胞破坏为主,从本质上说应属1型糖尿病;但它又多有体型肥胖和迟发的特点,后者是因胰腺病变进展较慢,一般到成年才发病,早期(半年至一年内)口服降糖药有效,不像1型发病后必须用胰岛素才能控制病情,自发病起半年至一年后,虽服降糖药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这些又像2型糖尿病。

这就是所谓的1.5型糖尿病主要特征。

1.5型糖尿病属于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的胰岛素缺乏性糖尿病。

生活节奏加快,饮食没有规律是导致1.5型糖尿病发病的诱因之一,及时的调整饮食加强锻炼是预防1.5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人们能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且到大型医院做血糖检查,能够避免1.5型糖尿病的误诊和延误治疗。

二、1.5型糖尿病其特点:1、25~34岁发病相对于1型糖尿病,其胰岛细胞破坏缓慢而延至25~34岁左右才发病。

2、病人消瘦相对于2型糖尿病,相对于2型糖尿病,这类病人比较消瘦或低体重。

体重指数:BMI<21千克/平方米。

3、半年后口服降糖药无效一般发病半年内无自发酮症酸中毒,治疗时,初期口服降糖药有效,但半年到一年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而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



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LADA及经典1型糖尿病均易伴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和自身免疫甲状腺功能滴退症。LADA可以作为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的
一个组成成分而存在,多为APS m型。GADA高滴度的LADA患者常伴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推荐在
中国LADA患者中常规筛查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分布趋势相似¨蚴]。根据上述结果推算,我国
LADA患病率高于经典1型糖尿病。与全球数据比 较_14,18 J,LADA在中国的患病率较高。 三、遗传学特征
t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人白细胞抗原(心)的易
感及保护基因型在LADA中均有研究。在高加索人
群中,HLA 11类等位基因DR3、DR4、DQ2和DQ8频
autoimmune diabetes of
无关,而HLA.DQ易感基因型与<55岁组LADA胰 岛自身抗体相关23;。新近研究表明,35岁以后 LADA的HLA易感基因型与1型糖尿病存在差 异。24:。在中国人群中,HLA.DQ易感基因型在糖尿 病疾病谱中亦呈现由经典1型糖尿病、LADA至 2型糖尿病的递减趋势一㈠,其中最为常见的易感基 因单体型为DQAl水03一DQBl半0303及DQAl;l:03一 DQBl术040l。2 5I,这与高加索人群不同。抗体阳性 的数目联合HLA高危基因型对于LADA胰岛功能 的预测优于抗体滴度。2 6I。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TCF7L2在LADA中亦有研究口。蹦o。另有研究显示 TCF7L2基因型可以帮助区分年龄较小的自身免疫 糖尿病(15~34岁)[29 o;且其在LADA患者中与空 腹C肽水平相关,可能与该基因可调控胰岛素分泌 有关∞…。中国人群LADA的易感基因仍有待开展 大样本研究。 四、免疫反应 LADA的病理研究资料有限。目前仅有日本曾 对LADA患者胰腺活检发现T细胞浸润残留胰岛团 块。31I,证实LADA存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LADA的体液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循环血液中 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一2A)、胰岛 素自身抗体(IAA)及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 其中GADA阳性率最高p 2{。胰岛自身抗体受 LADA诊断标准、筛查人群、抗体检测方法及阳性阈 值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种族中,这些抗体的 阳性率亦有所不同,如IA一2A、ZnTaA在中国人群中 的阳性率低于高加索人群[3s-3s。。UKPDS研究显示 在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约10% GADA阳性,6%患者ICA阳性。25~34岁的患者 GADA阳性率高达34%,ICA达21%。”。中国人群 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在30岁以上、起病半年不依 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GADA阳性率为 5.9%,而中国人初诊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中,IAA 阳性率为3.39%¨”。 LAD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可抑制大 鼠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提示其体内存在细胞介导 的自身免疫反应;但其对胰岛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 较经典l型糖尿病患者弱,而且LADA患者的 PBMC对多种胰岛蛋白的反应较1型糖尿病异质性 更大”7。381。LADA患者PBMC细胞增殖反应与胰岛 功能相关,如能常规检测患者PBMC增殖反应,或许 可作为LADA早期诊断指标。。39j。LADA患者中调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属于自身免疫性 1 型糖尿病中的缓慢起病亚型。

该患者与经典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素 B 细胞功能减退缓慢。

一、 LADA 概念从名称上讲,LADA主要具有成年起病、病程进展缓慢、具有胰岛素自身免疫破坏的证据(如一种或多种胰岛素自身抗体阳行)三个特征。

二、 LADA 的流行病学目前筛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UKPDS的结果表明GAD 抗体在 2型糖尿病中的阳性率为10%、 ICA 的阳性率为6%。

三、 LADA 的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同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的触发而引起胰岛 B 细胞自身免疫的损害所致。

(二)免疫因素与糖尿病有关的自身抗原包括胰岛素,谷氨酸脱氢酶、酪氨酸磷酸酶即研究表明GAD-Ab,是糖尿病患者体内,最早出现的自身抗体,在临床表现出现前数年甚至 10 余年即可存在。

GAD-Ab 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始动靶抗原,因为用GAD 处理过的 NOD 鼠不仅可防止 1 型糖尿病的发生,抑制T 细胞对 GAD 的反应,而且可抑制 B 细胞其他抗原的T 细胞反应;而其他的自身抗原却不能抑制自身以外的其他抗原的T 细胞反应。

GAD-Ab 阳性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某些 1 型糖尿病的特点,如起病年龄较早,低体重, C 肽水平低下,且GAD-Ab 滴度与 C 肽水平呈负相关,这均提示GAD 在 LADA 发病中的作用。

IA2-Ab和IAA 是青少年起病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的重要自身抗体。

四、 LADA 的临床特点(一)起病年龄暂划为>15岁,是基于糖尿病患者ICA 或 GAD-Ab 阳性率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且国际上有将<15 或≥ 15 岁起病的IDDM 称为儿童起病型或成年起病型IDDM 的惯例,因此这样划分可早期发现和处理更多的病例。

(二)体重LADA 患者以非肥胖者多见,且GAD-Ab的检出率随体重指数降低而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自身免疫
性疾病。

发病初期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糖
尿病。

(ps: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
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的胰岛素缺乏而出现的
糖尿病,因此从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

但相对于1型糖尿病,其胰岛β细胞破坏缓慢,起病隐匿,迟发,临床上表现也不同
于人们所熟知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开始起病时类似于2型糖
尿病的特点,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需使用胰岛素。

因此常
常造成误诊。

这种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特点为:①起病年龄大于15岁的任
何年龄段,发病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无酮症发生;②发病时
多为非肥胖;③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ICA、GAD和胰岛素自
身抗体等)常持续阳性;④具有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如
HLA-DR3、HLA-DR4、BW54及DQ-131-57-Non-Asp等);⑤
常伴有甲状腺和胃壁细胞等器官特异性抗体阳性。

目前比较公认的LADA诊断标准为Fourlanos等学者于
2005年在Diabetologia上提出的标准:(1)发病年龄≥30岁;
(2)循环中存在胰岛自身抗体;(3)诊断后至少6个月不需要胰
岛素治疗。

胰岛自身抗体是β细胞自身免疫的标志,使LADA
区别于2型糖尿病。

诊断后一段时间不依赖胰岛素冶疗使LADA
有别于经典的1型糖尿病(故临床有戏称1.5型糖尿病之说)。

在LADA诊断标准中,其中最具诊断价值的是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

目前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一2A)和胰岛素抗体(IAA)。

GADA
和ICA对LADA的诊断效率较高,是最常用的检测指。

相比之下,GADA具有敏感性高、长期稳定存在、检测方便且易于标准化等
特点,现已成为诊断LADA的金标准。

温馨提示:
在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的形体偏瘦的患者,如果年龄大于15岁且起病较普通2型糖尿病为快,“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初期口服降糖药有效但半年到一年后失效而必须使用胰岛素治
疗者,排除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及青年人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医生要高度警惕LADA的可能性。

LADA一经诊断应早期采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护残存的胰岛β
细胞。

除了基础的饮食治疗和加强锻炼外,对于患者来说,最
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因为外源性胰岛素能使自身的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改善其功能。

为避免过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一般不主张用磺脲类等胰岛素促泌剂。

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高度疑似LADA的患者,在确立了治疗方案后,应注意经常到医院复查胰岛素自身抗体,监测胰岛β细胞功能,了解其动态变化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样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转归,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延缓和减少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