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合集下载

用想象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用想象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用想象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想象力就像拥有翅膀的种子,随着风,随着心,飘散到各处,又随意地落在喜欢的地方生根发芽。

想象力是所有事情的基础,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任何事情都不能缺乏想象力。

想象力像种子,浇水呵护便会逐渐长大,如果小时候没有培养想象力,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无趣的人。

——摘自《爱的留言》想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在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想象力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智力的发展。

事实也证明,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想象。

想象可以活跃思维,更好地深入课文意境,加深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而学生的作文就更脱离不了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可以形象地展示出他们无比活跃的个性化思想。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呵护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以教材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大多情文并茂,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

写景与抒情结合的散文,文章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相宜,节奏鲜明,比喻精当,情景交融,足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空间飞翔。

如《春》,可以结合作者的表述细加分析,激发学生想象每幅图景,感悟春天的美,与作者共鸣。

二、讲究课堂艺术,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从语文课堂上不仅仅要获得知识,还应当获得美的感受、心灵的启迪。

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恰可以让学生不断开阔视野,不断灵巧心思,丰满羽翼。

教师饱满而真挚的情感,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讲述,恰如其分的想象诱导,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展开飞翔的翅膀,更好地深入课文意境。

如《皇帝的新装》,在诵读中引导体会场景、人物活动等的变化,结合背景在一组组活动的画面中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理解寓意、给文章续篇就比较容易了。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教学时可以在把握了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自编自演课本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空间,创造新的形象应该看到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自我表现力、自我肯定等,这是从事积极创造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因。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人不仅可以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新的形象。

这种在刺激影响下,人脑中旧经验(即旧表象)重新组合,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想象是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

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

古今中外许多人士一直强调想象的重要。

鲁迅先生曾赞叹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呢?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语文教材是课文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是学生学习的极好范例。

因而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正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作者们正是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写就了一篇篇想象瑰丽的华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无论是恣肆瑰丽、光怪陆离的《西游记》,还是状鬼写妖、扑朔迷离的《聊斋志异》,无论是陶渊明笔下令人心仪的美妙世界《桃花源记》,还是郭沫若编织出来的奇幻美景的《天上的街市》……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原型。

1、借助课文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课文。

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的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2、通过阅读思考,引导学生的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经常是引发想象的导火线。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文章的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一—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

让孩子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孩子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孩子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想象也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所有这些不正在告诉我们想象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吗?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也应该注重对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

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

“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

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

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

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为了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引导学生观察,要他们当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做到对生活“静观默想,烂熟于心”。

比如,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新鲜,就引导他们观察校园的美景,观察老师和同学的言谈举止等等。

努力让学生用鲜嫩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尝“用我眼看世界,以我手写我心”的乐趣。

记的有一次,学校开展拔河比赛,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结果我班男生以二比一夺得冠军,女生在小组赛中以一比二败北,榜上无名。

赛后,我就此活动进行了作文指导。

先向学生提出以“拔河”为话题作文,要求写出新意,再引导学生对这次比赛的成败进行深思。

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谈了拔河的感悟。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三年级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三年级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三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想象力的概念,认识到想象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2.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3. 想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2. 学具:彩色笔、绘画纸、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想象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

3. 想象力培养方法:介绍一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如阅读、绘画、写作等。

4.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一些想象力训练的小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 想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想象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插上想象的翅膀2. 主题:想象力的重要性3. 副培养想象力,激发创新精神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想象力的作文,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 让学生进行一些想象力训练的小游戏,巩固课堂所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并将想象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_
金 一 空间。 因 此 , 阅 读教 学 中 为学 生 在 的习作 开 辟想 象 的 空 间 , 进行 有 关 想 象 的读 写 训 练 , 失 为一 条 简便 快 捷 不

的有效途径 。 进 入 角 色 。 身 想 设 象 激发 孩 子 的想 象 , 为 激 发 孩 子 的 想 象 提 供 契 机 。 一 是 让 孩 子 获 得 直 接 印象 ; 是 形 成 需 要 的 推 二 动。因此 , 我们 在 教 学 完 篇 课 文 后 , 学 生 对 文 在 本理 解 的 基 础 上 , 用 图 利 画 、 乐 、 演 活 动 的直 观 音 表 性 , 学生 进 一 步融 人 其 让 中 , 得 直 接 的 印 象 , 学 获 为 生 展 开 想 象 做 了 十分 有 效 的 心 理 、 感 的 准 备 , 之 情 使 处 于 一 种 呼 之 欲 出 的状 态 中 。 如在 《 再见 了 , 亲人》 学 的最后 。抓 住 学生 深 教 陷感 动之 际 , 再现 朝鲜 大娘拉 着志愿 军 战士 的手 依 依 送 别 的 情 境 , 深 情 述 说 :今 天 , 要 和 亲 人 阿 玛 并 “ 就 妮 分别了 , 你该 和阿玛妮说些什么 ?又该做 些什么 ? 请你把 老师当作 阿玛妮 , 把你 心里 的话尽 情 地表 达 出来 吧。 孩子们 因为有 了前 期的铺垫 , ” 神情 严肃 、 激 动起 来 , 的扑 向 “ 娘 ” 述 说 着 大 娘 的 功 绩 ; 的 有 大 , 有 表达 对 大 娘 的 感 激 和 难 舍 情 感 ; 有 的 同 学 祝 愿 关 还 于 中 朝 人 民友 谊 地 久 天 长 , 几 年 还 会 来 探 望 她 老 过 人 家 … … 孩 子 的 自由 表 达 极 大 地 丰 富 了课 文 内 容 , 也使 后 面 的习 作 水 到 渠 成 。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插上想象的翅膀课件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插上想象的翅膀课件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教学材料:
•提供一些有空白细节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填充
•提供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填充
•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手套、面具等,让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热身活动:
1.让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些简单的物品,但是经过想象力的发挥变成了有趣的物品。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怎么变成有趣的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让它们变得更有趣呢?
主要活动:
1.让学生看一些有空白细节的图片,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填充这些细节。

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这张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这个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

2.提供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填充。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情节等等,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

3.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手套、面具等,让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表演中的角色、情节等等,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个有趣的表演。

结束活动:
1.让学生分享他们创造出来的故事和表演。

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想象力对于创造力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扩展活动:
1.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其他有趣的故事和表演,并与同学分享。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想象力,如在阅读、写作、绘画等方面。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性思维引来源头活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使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

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

“哎,又要写作文了!”、“我最怕写作文啦!”、“不知道写什么。

”、“要是语文学习不写作文,那该有多好啊!”作为语文教师,听到这样的话,你会怎样想呢?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对小学生来说,想象也就是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式的想象是孩子们的专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天空,那么想象就是孩子们自由翱翔的翅膀。

小学生喜欢异想天开,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引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肯定中寻找合理,在合理中进行作文,为学生学习开辟一片新天地,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我们的思维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

想像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

没有真情的流露,便没有求善求美的精神。

记得我的一次想象作文教学: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我首先设计了《我是风》、《我是一朵云》、《我是一只小鸟》等命题作文,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发现他们的答案几乎千篇一律,而且很多都是作文选上的说辞。

我顿时明白了原因:学生们太”压抑”了!他们不敢放开手脚,只求步伐统一。

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啊!一想到这,我马上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花圃一带参观,又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带着学生来到离校不远的农田区,让眼前的蓝天、白云、自由飞翔的小鸟,竞相开放的花儿、郁郁葱葱的农作物、欢快清澈的小溪流……“说话”!在此情境的刺激下,孩子们浮想联翩,把自我与“风”“云”“鸟”联系在一起,联想到五湖四海……他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可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并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课文,拓宽想象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是腾飞的翅膀。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天空。

让孩子有更多的个人空间,让他们多做白日梦,怎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启发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火车,志愿军战士,手拿鲜花的朝鲜人民,站在前面的小金花,白发苍苍的大娘,拄着双拐的大嫂。

我又问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接着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有的说听到了志愿军战士挥动着双手说“再见了,亲人”,有的说“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有的说“大娘,您多保重啊!”学生的说法各不相同,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和志愿军战士告别。

于是我又声情并茂朗读了一遍课文,让学生们仔细听,再看图进行二次想象。

这一次学生不仅说出了志愿军战士们告别的话语,而且说出了朝鲜人民送别的声音,“祝你们一路顺风”,有的说“再见了,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更有学生入情入境的模仿小金花、大娘、大嫂这些课文中的主人公的口吻送别。

如以小金花的口气说:“再见了,叔叔,我不会忘记你们,我长大了一定去看你们。

”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抓住文中空白,激发想象
在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课中写道“我已成了其中的一员,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事物”。

然而作者是写不完的,于是写道“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我还看见了许许多多…….”我抓住文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想象去补充。

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我还看见了甲虫教师正在教小甲虫学习知识。

”有的说:“我看见了医生正在给它的病人治病等等。

学生们的发言共同绘出了一个繁忙、和谐而又精彩的昆虫世界,从而使学生悟出不仅要热爱大自然,也要热爱我们人类社会。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就给人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补白: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提出: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还会有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道出了圆明园还可能有的宏伟建筑。

王老师在这里恰当地抓住了文本言之不尽的内容,让学生适时地进行了内容的补白,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加深了对圆明园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向往和热爱,为下文对侵略者的恨,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这篇课文的学习,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王老师只作了这一处的内容补白,而这正是一处“点睛之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三、仿写优秀范文,展开想象
在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切合学生实际,以课文内容为例进行仿写训练,学生思维的火花轻易的被擦亮了,其效果令我又吃惊又欣慰。

比如:我班学生进行仿写的诗歌:
我想把鼻子放在花丛中,闻鲜花的清香,闻露珠的味道,嗅蝴蝶的踪迹,闻啊,闻啊。

闻出世间最美的气息。

我想把眼睛,装在飞船上,飞到宇宙中,看灿烂的银河,赏闪烁的星星,赏啊,赏啊,浩瀚的宇宙就是我未来的家。

我想变成一口井,变到非洲去,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喝啊,喝啊,喝出健康的身体。

学生写的诗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四、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
在学习完六年级《山中访友》一课后。

我班有个孩子就以《山中访友》中的“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为契机进行的想象写作《假如我是一棵树》写出自己作为一棵树,怎么辛苦而又顽强的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心中藏着执着的为人类服务的理想,透过这篇这篇作文我看到的不仅是孩子自己的远大理
想,更让我吃惊的是孩子惊人的想象力,让我感动而又感慨。

“文章本非无情物,一词一语总关情。

”文章的情感一旦与学生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创作的火花。

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火花,让学生的想象驰骋,个性张扬。

弹指一挥间,六年级就要毕业了,我班孩子进行创作《二十年后的聚会》想象性作文时,创作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

看他们的习作,学生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

二十年后的世界在他们的笔下也十分精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非凡的想象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用心地加以指导和训练,恰当的想象将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契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间自由翱翔。

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概括的:“从一粒沙想到一片金色的沙滩,想到蔚蓝的大海、劈波斩浪的帆船、展翅飞翔的海鸥和那蓝天下的朵朵白云;从一片绿叶想到一座原始森林,想到里面蕴藏着的无尽宝藏;从一声蛙鸣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快乐情景”。

作为语文老师,应让孩子们头脑中永远有一幅鲜活的画面,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因为:想象可以让语文如此美丽。

【作者单位:许昌市经济开发区罗庄小学河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