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荪电路第一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第1章习题解答(DOC)

第1章习题解答(DOC)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 =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 >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 <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I 1= -(-5)×3=15W ; P 2=-U 2×I 1=-2×3=-6W ;P 3=U 3×I 3=-3×(-1)=3W ; P 4=-U 4×I 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V e e 3(3t t C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33d 1d3e e e e A d 3d t t t t C u i Ct t--=-=-⨯-=- 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34e e V t t R u Ri --==- ()()33d d1e e e 3e V d d t t t t L i u Lt t----==⨯-=-+1.3 在题1.3图中,已知I =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 +2-4=2×4+2-4=6V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 ab I =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U 4-题1.1图ba题1.3图+u L -题1.2图解:I =I S =2A , U =IR +U S =2×1+4=6V P I =I 2R =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 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 P I =-I S U =-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 ab 、U ac 。

电路第一章答案

电路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1-1解:(1)题1-1图(a )中,u 、i 在元件上为关联参考方向;题1-1图(b )中,u 、i 在元件上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题1-1图(a )中,p =ui 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因为u 、i 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题1-1图(b )中,p =ui 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因为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发出功率)。

(3)在题1-1图(a )中,p =u i <0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在题1-1图(b )中,p =ui >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2解:u 、i 参考方向的关联与否,须对某一元件、支路或端口而言。

题1-2图(a )中,u 、i 的方向对N A 是非关联的,对N B 是关联的;因此,p =ui 表示了N A 发出的功率,也即N B 吸收的功率。

在题1-2图(b )中,u 、i 的方向对N A 是关联的,对N B 是非关联的;因此,p =ui 表示了N A 吸收的功率,也即N B 发出的功率。

注意:这些结论不论u 、i 的乘积是正或负,都是成立的。

1-3解:元件A 上,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C 、D 与E 上,u 、i 为关联参考方向。

因而有元件A 发出功率为:W W p A 300560=⨯=发 元件B 吸收功率为:W W p B 60160=⨯=吸 元件C 吸收功率为:W W p C 120260=⨯=吸 元件D 吸收功率为:W W p D 08204=⨯=吸 元件E 吸收功率为:W W p 40220E =⨯=吸不难证明:吸吸吸吸发E D C B p p p p p +++=A 。

因此,整个电路功率是平衡的。

1-4解:(1)图(a )中,u 、i 为关联参考方向,i u 31010⨯= (2)图(b )中,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i u 10-=(3)图(c )中,u 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同,V u 10= (4)图(d )中,u 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V u 5-= (5)图(e )中, i 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同,A i 31010-⨯=(6)图(f )中, i 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反,A i 31010-⨯-= 1-5解:题1-5图(a )中,流过15V 电压源的2A 电流与激励电压15V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电压源发出功率W W p 30215s U =⨯=发;2A 电流源的端电压()V V U A51525=+⨯-=,此电压与激励电流问关联参考方向,因此,电流源吸收功率W W p Is 1025=⨯=吸。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第一章课件精品名师资料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第一章课件精品名师资料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实际器件 理想元件 符号 图形 反映特性
电阻器 电容器 电感器
电阻元件 R 电容元件 C 电感元件 L
消耗电能 贮存电场能 贮存磁场能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开关 灯泡
Ri
US
Rf
10BASE-T wall plate
电 池
导线
电路图 (电路模型) 电气图
实际电路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内部结构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容器
电池 晶体管 电阻器 运算放大器
线圈
§1-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电工设备构成的整体,它为电流的流通提供路径 电路组成:主要由电源、中间环节、负载构成 • 电源(source):提供能量或信号(电池、发电机 、信号发生器) • 负载(load):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或对信号进行处理(电阻、电容、晶体管) • 中间环节(intermediate):一般由导线、开 关等构成,将电源与负载接成通路(传输线)
电压 u(t) ;
电荷 q(t) 与 磁链 ψ(t) ;
功率 p(t) 与 能量 w(t) 。
常用:电流、电压、功率
电流 (current)
P6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 量定义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i ( t ) ,大 小为: d q(t ) i(t ) dt
电路理论
包括电路分析和电路综合两方面内容
输入 输出
电路
电路分析:已知 电路综合:已知 已知 求解 求解 已知
显然,电路分析是电路综合的基础。

电路基础第1章习题解答.docx

电路基础第1章习题解答.docx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解答1-1 题 1-1 图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U ab 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2Ab 1Ab a-8Aba- a+6V+-8V-+-10V -(a)(b)(c)-2Aba-1Aa-2Aa+ -b-+ b--6V+-8V 16V (d)(e)(f)题 1-1 图解 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 a ) U =6V, P =6×2= 12W消耗功率ab( b ) U ab =-8V , P =1×(-8)=-8W 提供功率( c ) U ab =-10V, P =-(-8) (-10)=-80W提供功率( d ) U =-8V, P =-(-2)(-8)=-16W提供功率ab( e ) ab =-(-6)=6V,=-(-1)(-6)=-6W提供功率UP( f ) U ab =-16V, P =(-2)16=-32W提供功率1-2 在题 1-2 图所示各元件中, 已知:元件 A 吸收 66W 功率,元件 B 发出 25W 功率; 元件 C 吸收负 68W 功率,求 i 、 u 和 i 。

ABCi A-5Ai CA--B++C-+u B-4V6V题 1-2 图解 根据题意,对元件A ,有A=6 A =66,i A==11APi对元件 B ,有B=-5 B =-25,B==5VP uu对元件 C ,有P C =-4 i C =-68, i C ==17A1-3 题 1-3 图所示电路中, 5 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I 1=-2A ,I 2=3A , I 3=5A , U =70V ,U =-45V , U =30V , U =-40V , U =-15V 。

1 2 3 45(1)试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元件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验证功率平衡U 4U 5I 1+-4+-I3-+5+-I 2++++-+U1 1U 33U2 2----+ -题1-3 图解( 1)图中虚线箭头为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第1章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为掌握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章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的概念;(2) 正确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并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使用;(3) 计算元件或电路的功率,并判别元件或电路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4) 掌握理想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式;⑸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和KVL )的应用;⑹了解四种类型的受控源,理解电气器件设备的额定值。

本章习题解析ab和U ba。

解:(a)电压U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已知U = 10V,故有U ab U 10VU ba U ab U 10V(b) 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故有U ab 5VU ba U ab 5V1-2题图1-2所示电路中,已知各元件发出的功率分别为P1 250 W,P2125W,P3100W。

求各元件上的电压U1、U2及U3。

题图1-2解: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 (a) U ab =6V, P=6X2= 12W (b) U ab =-8V , P=1X(-8)=-8W(c) U ab =-10V, P=- (- 8) (-10)=- 80W (d) U ab =-8V, P=- (-2) (-8)=-16W (e) U ab =-(-6)=6V, P=-(-1) (- 6)=- 6W (f ) U ab =-16V, P=(- 2) 16=-32W21-4将额定电压为U 0、额定功率为P 0的电热丝(可看作线性电阻)切成 -长, 然后加上电压U ,问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 P 为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电热丝的原电阻为R 0=解:P U 1 5 250WU 1 50VP 2U 2 5 125WU 2 25V P 3 U 3 5100WU 320V1-3题图1-3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 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 U ab 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a SA+4 1—— ----- o b a 0— ----------- 1 - + -8JV ⑻(b) e- 亡b a 〜fr\■8V -6V(d)(e)题图1-3-8Aa ■::——-10V (c)a ;_> -:■ b-2AO +-2 °b16V消耗功率提供功率 提供功率 提供功率 提供功率 提供功率+ -1Ab +-2Aa > t切成|长时的电阻为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3 U 3 , U .2D厂=—()P °2 Uo_ 2 U 。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第1章1.1 复习笔记一、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1.基础元件图形实际电路是由电阻器、电容器、线圈、电源等部件和晶体管等器件相互连接组成的,各种部、器件可以用图形符号表示,如表1-1所示。

表1-1 部分电气图用图形符号2.集总电路(1)定义集总电路是指由集总参数元件组成的电路。

(2)应用条件当电路的尺寸远小于最高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当做集总电路来处理。

二、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1.电流(1)定义电流是指每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表达式电流的表达式为(3)分类①恒定电流恒定电流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简称直流。

②交变电流交变电流是指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简称交流。

2.电压(1)定义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是指单位正电荷由a点转移到b点时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2)表达式电压的表达式为(3)分类①恒定电压恒定电压是指大小和极性都不随时间而变动的电压,也叫直流电压。

②时变电压时变电压是指大小和极性都随时间变化的电压,也叫交流电压。

(4)关联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是指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如图1-1所示。

图1-1 关联的参考方向3.功率(1)定义功率是指能量流动的速率。

(2)表达式功率的表达式为p(t)=u(t)i(t)(3)功率的正负功率的正负表示能力的吸收与产生,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①当功率为正,电路吸收能量,p值即为吸收能量的速率;②当功率为负,电路提供能量,p值为产生能量的速率。

三、基尔霍夫定律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定律内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表述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进)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2)表达式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数学表示式为(3)理论基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理论基础是电荷守恒法。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定律内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表述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第1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1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 US _
解:设所求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
S断开时, U=1 4V S闭合时, I =3.5A
返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第1章 直流电路
练习题:
5 1.6.3 求图示电路中通过恒压源的电流I1、 I2及其功率,并说明是起电源作用还是起 负载作用。 I1 + 40V _ I3 2 I2 + 10V _
答:可以。比如电路中若理想电压源的电动势加倍,可 相当于两个具有原来电动势的理想电压源串联。则根据 叠加原理,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均应为二个原值相 加即原值的二倍。
返回分析与思考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第1章 直流电路
分析与思考:
1.9.(1)有源二端网络用电压源或电流源代替时,为什 么要对外等效?对内是否也等效?
返回分析与思考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第1章 直流电路
分析与思考:
1.4.(1)在图示的关 联参考方向下,若电源 和负载中求得的电功 率P >0,这说明它们是 取用还是输出电功率? I E


I
U

U

答:电源的电功率P >0,说明电源输出电功率;负载的电 功率P >0,说明负载取用(输入)电功率。
返回分析与思考题集
s2k?abc12v4k?6v4k?2k?3333321012126924210101212632421021263244210bcvvvvvvvvv??????????????????????????????????????????????下一题上一题返回练习题集练习题
第1章 直流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
IS
选取由US、R2和S组成的回路,利用KVL求得U=US- R2 I2 = 4V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答案:篇一:电路分析基础(周围主编)第一章答案1-9.各元件的情况如图所示。

(1)若元件A吸收功率10W,求:Ua=?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aI?Ua?PI?10W1A?10V(2)若元件B吸收功率10W,求:Ib=?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b?Ib??PU??10W10V??1A(3)若元件C吸收功率-10W,求:Ic=?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c?Ic?PU??10W10V??1A(4)求元件D吸收功率:P=?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10mV?2mA??20?10?6W(5)若元件E输出的功率为10W,求:Ie=?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e?Ie?PU??10W10V??1A(6)若元件F输出功率为-10W,求:Uf=?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fI?Uf??PI??10W1A??10V(7)若元件G输出功率为10mW,求:Ig=?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g?Ig?PU??10mW10V??1mA(8)试求元件H输出的功率。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2V?2mA??4mW故输出功率为4mW。

1-11.已知电路中需要一个阻值为390欧姆的电阻,该电阻在电路中需承受100V的端电压,现可供选择的电阻有两种,一种是散热1/4瓦,阻值390欧姆;另一种是散热1/2瓦,阻值390欧姆,试问那一个满足要求?解:该电阻在电路中吸收电能的功率为:P?U2R?1003902?25.64W显然,两种电阻都不能满足要求。

1-14.求下列图中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还是输出功率。

3V3V3V3V(a)(b)题图1-14(c)(d)解:(a)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P?UI?3V?2A?6W;(b)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P??UI??3V?2A??6W,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c)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P??UI??3V?2A??6W, 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 (d)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P?UI?3V?2A?6W.1-19.电路如图示,求图中电流I,电压源电压US,以及电阻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A
i+
i
2Ω R
3V2Ω R

3A
R
+ u
+
− 3V


+
Ru


(a)
(b)
(d)
(c)
图题 1 - 31
解 图(a) : 用分流公式i = 2 × 3 = 2 A, 得R = 7Ω。 2+R 3
图(b) : 用欧姆定律 i = 3 = 2 A, 得R = 4.5Ω。 R3
图(c) : u = R × 3 = 2 V, 得R = 2 Ω = 0.222Ω。
uab + ubd − uad = 0 uac − ubc − uab = 0 ubc + ucd − ubd = 0 支路VCR 方程有6个。
uac = R4i4 , uab = R1i1 + uS1 , ubc = uS 2 + R2i2 uad = R6i6 , ubd = uS3 + R3i3 , ucd = R5i5 (2) 支路电流法所需的方程即3个KCL方程和将支路VCR3方程代入KVL方程所得的方程。
尚有i2、i3、i6、i8待求,因 4条支路构成一个回路,其中至少 一条应为共有支路,所 以只需知道这4个电流中的任一个, 其余电流就可求出。本 电 路的共有支路有 5条,必须知道 构成共有支路的 5个电流,才能确定其 余的电流。
1 -14 电路如题图 1 − 12所示。已知i1 = 3A、i2 = −2A、i3 = 4A、 i4 = 6A、i5 = −7A、i6 = 5A。求其余各支路电流以 及uba , udc。如果 少给一个电流条件,例 如 i6,本题是否能解?如果 少 给i6,但给定 i7 = 7A, 本题是否能解?如给定 ib' d = 7A呢?
pS = 12 × i2 = 24W
各电阻消耗功率
pR = uaci3 + uabi1 + ubdi2 + ubci3 = 24W
1 - 23 电路如图题 1 - 21所示,求uX、iX和电压源电流,电流源 电压。
a i 37V
+ uX −
6A 2Ω
iX R2
R3 8A −
+u
15A 3Ω
b 图题1 − 21
i1 R1
+
N1 u-1
R2
i2 + u-2 N2
图题 1 - 32
解 (1) u1 = R1 i1 + u2 , i1 =
u2 R2
+ i2。
( 2)
i2
= 0,即N 2开路,u2
=
R1
R2 + R2
u(1 分压关系)。
(3)i1 = 0,即N1开路,u2 = u1。
(4)u2 = 0,即N 2短路,则i2 = i1。
解 在图中标上节点号,以 c为参考点,则 ua = (−2 * 6)V = −12V ub = (3 * 15 )V = 45 V uX = ua − ub + 37 = −20V i = (15 - 8)A = 7A, iX = (7 − 6)A = 1A, u = − ub = −45 V
1 - 25 在图题1 - 23所示电路中,元件A 、B 、C分别可能是什么元件? 试 确定参数。(2 - 3 - 2)
ieb = i1 + ibd − i4 = −5A 以上根据节点 a,c,f,d, b 等5个节点的 KCL解出了所有未知电流。
uba = ube + uef + ufc + uca = 1× ibe + 2 × ief + 2 × ifc +1× ica = 44V udc = udb + ube + uef + ufc = 1× idb +1× ibe + 2 × ief + 2 × ifc = 45V 注:从以上求解过程可 以看出,少给 i6,至少是iac不能求得。本题所给 出的一组电流,可以确 定全部其余电流。是否 还有其他的一组电流同样
1-10 电路如图题 1- 8所示,采用关联参考方 向,且已知下列 各支路电流:i1 = 2A,i4 = 5A,i7 = −5A以及i10 = −3A。其他各支路 电流是否都能确定?试 尽可能 多地确定各未知电流。如 需确定所有电流,尚需 知道哪些电流。本电路 需要给定几 个电流才能确定其余电 流?这些电流应具有什么特点?
1 - 27 电路如图题1 - 25所示,其中受控源参数 r = 5Ω。(1)试求各元件 吸收的功率;(2)图中的受控源是否可 以用一个二端电阻元件 代替?若 能,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为多少?如果电压源变 为20V,电阻值是否会改 变?
i 10Ω
10V
ri
图题1 − 25
解 (1)由 KVL 10 = 10i − 5i 得 i = 2A 所以 pR = i2 R = 40W p10V = −i × (10) = −20W p受控源=− i × 5i = −20W
i1 + i4 + i6 = 0 − i1 + i2 + i3 = 0 − i2 − i4 + i5 = 0 R1 i1 + R3 i3 − R6 i6 = −uS1 − uS3 R4 i4 − R2 i2 − R1 i1 = uS1 + uS 2 R2 i2 + R5 i5 − R3 i3 = uS3 − uS 2 对图题 1 - 34(b)电路
3
9
图(d) : 用分压公式u = R × 3V = 2 V, 得R = 4 Ω。
R+2
3
7
1 − 34 电路如图题1- 32所示。 (1)当N1、N 2为任意网络时,问u2与u1的关系以及i2与i1的关系如何? (2) 在i2 = 0的情况下,u2与u1的关系如何? (3) 在i1 = 0的情况下,u2与u1的关系如何? (4) 在u2 = 0和u1 = 0时,i2与i1关系分别如何?

7A
a i2 B
bC 5A
A

i1
d
图题1 − 23
i3 c 6A

解 在图题1- 23中标出节点编号和电流 参考方向,则
ubd = 10V,ucd = −18V,uad = 4 × 7 + ucd = 10V, i3 = (−7 − 6) = −13A,i2 = 5 + i3 = −8A,i1 = −i2 − 7 = 1A 由uab = uad − ubd = 0, i2 = −8A,可知元件 B 只能为− 8A 的电流源 。 由uad = 10V,i1 = 1A, 可知元件 A 为 10Ω 电阻。 由ubc = ubd − ucd = 28V,i3 = −13A,可知元件 C 为28V 的电压源,正极接 b 点。
u1
=
0,即N1短路,i1
=
R1
R2 + R2
i2 (分流关系)
1 - 36 试对图题1-34所示 的两电路,分别写出: (1) KCL独立方程、 KVL独立方程、支路的 VCR (2) 用支路电 流法求解时所需的方程 组。
i4
R4
i3 R3
a
i1 R1
uS1
R6 1 i3
i6
b uS2
解 在图(a)和(b)中标出节点编号和电流参考方向
对图(a)电路
i5
=
u 1
= 1A,
ucd = 2 × i5 = 2V
i3
=
uce 3
=
ucd + u 3
= 1A
,
uce = 3× i3 = 3V
i4 = i3 + i5 = 2A ,
ubc = 4 × i4 = 8V
i2
=
ube 5
= ubc
+ uce 5
+ u1 1 −
+ u7 − 7
+ u5 − 5
+ u6 − 6
− u12 + 12
+ u2 2 − u11 + − 11
+ u8 − 8
+
+
u3 3
u4 4


+ u9 −
9 + u10 −
10
图题1 − 8
解 元件5、6、7构成回路的 KVL方程为u5 + u6 − u7 = 0, 可得u5 = − 5V;元件1、5、2、11构成回路的 KVL方程为u1 − u2 − u5 − u11 = 0, 可得u11 = 10V;元件2、6、12、4、10构成回路的KVL方程为u2 − u4 − u6 + u10 − u12 = 0, 可得u10 = −14V。
尚余u3、u8、u9三个电压待求,因三条支路汇集于一个 节点,其中至少一条为 树 支电压,所以只需知道 三个电 压中的任何一个,其余 电压即可求出。
本电路在元件1和11 、4和12之间应视为各有一个节点,所 以本电路有 8个节点,树应由 7条边组成,必须知道 构成树的 7个电压,才能确定其余的电压。
符合条件?这一组电流 应有几个?这些问题到 教材第二章,特别是2 − 5 可以解决。本题仅提供一点感性认识。
如果在这组电流中,不 给i6而给出i7,仍然能解出所有其余电流。但 不给i6而给出 ibd = 7A,显然,对节点 d,三电流线性相关,第三个电流 不能随意给出,如给定 ibd = -2A ,则纯属多余。可见任意的6个电流不一定 可作为求其余电流的基础。
R2 2
i2
uS 3
3
R3
i R2 i2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