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的方法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的方法

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护理,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一、关心和尊重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一般都希望重视自己的疾病,所以在工作中要耐心细致,视患者为亲人,说话时要态度和蔼,服务要热情周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心情舒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以后的治疗产生积极效应。

对老年患者的提问要耐心听取并耐心地解释,不要有不耐烦的情绪,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二、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老年患者中大多数由于患病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差,孩子因工作不能常来陪伴,使这类患者在精神上感到孤独、寂寞,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通过良好的语言,热情的态度及行为去影响他们,避免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在生活上要关心体贴,帮助他们端水、端饭,协助他们大小便等,使患者感觉到温暖,增强信心,战胜疾病。

三、稳定老年患者的情绪老年患者对所患疾病都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忧虑自己的病能否治愈,怀疑对他隐瞒病情的严重程度,怕得不到满意的医疗护理,又怕由此失去家人的关心或对健康的恢复失去信心。

这类心理一旦出现,往往不会逆转,所以要及时观察,给予体贴、关心和必要的教育,以改变其消极态度。

工作中就更要耐心细致、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不嫌烦、不嫌脏,并主动向他们介绍病情,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稳定患者情绪,帮助病人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识。

因为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柱。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荣茜(阳泉市晋东医院,山西阳泉045000)本文以笔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1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1.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

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

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76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

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2周出院。

1.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

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

这类患者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

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患者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

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患者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患者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

经过一段时间,患者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1.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

谈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谈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2012年2月*江西遂川县人民医院(343900)2011年12月8日收稿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结构产生变化,体弱多病,常因慢性病痛折磨,生活情绪低落,怕孤独、怕寂寞。

住院后环境和生活习惯都改变,心理也发生变化。

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它能起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促进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笔者通过150例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和几年来的心理护理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1.1因老年患者脑及体内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病后更加烦恼、焦躁,深感给家人和单位带来麻烦而不安。

老年患者的共同心理特点有:性格固执,适应力差,行为退化,思维反应迟纯,承受外界刺激能力差,比如同样一种不良刺激,对年轻患者不会有大的影响,而对老年患者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1.2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生活、社会实践,既有宝贵的成功经验,也有深刻的失败教训,故特别喜欢周围的人恭敬他。

住院后对护理人员要求也比一般人高,总希望护理人员能象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他们。

如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及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情绪反应大部分较好,自制力较强;没有文化或文化较低的且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在性格上多数比较固执,发病后情绪多为低沉。

2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2.1细致观察,收集其心理信息。

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这是做好病人治疗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求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要特别关心,对他们说话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不使用命令式口气和过分简单的言词与他们对话,亲切入耳的话语可以使他们心理上得到安慰。

收集心理信息的方法,一是直接同患者交流;二是通过和患者亲友交谈,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从中分析他们的一些心理活动对疾病影响。

2.2与患者诚挚交谈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

老年患者护理与心理疏导制度

老年患者护理与心理疏导制度

老年患者护理与心理疏导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老年患者护理与心理疏导工作。

第三条:老年患者护理与心理疏导工作的目标是供应全面、高质量的护理和心理支持,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第二章护理服务第四条:老年患者护理服务包含基本护理、生活护理和特殊护理等内容。

第五条:基本护理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测量生命体征、帮助翻身、帮助清洁护理、保持皮肤完整、帮助进食等。

第六条:生活护理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帮助老年患者起床和上床、帮助洗漱、帮助如厕、帮助穿脱衣物等。

第七条:特殊护理内容依据老年患者的疾病情况和个体差别订立,包含但不限于:帮助糖尿病监测、帮助氧疗、帮助输液等。

第八条:医院将建立老年患者护理档案,认真记录老年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护理计划和护理记录等。

第九条:医院将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老年患者护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本领和服务质量。

第三章心理疏导服务第十条:医院将设立特地的心理疏导室,为老年患者供应心理支持和疏导服务。

第十一条:心理疏导工作重要包含心理评估、心理干涉和心理咨询等内容。

第十二条:医院将组织心理专家进行老年患者心理情形的评估,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十三条: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订立个性化的心理干涉计划,包含但不限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

第十四条:心理疏导服务应保护老年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服务的机密性。

第十五条:医院鼓舞老年患者参加病愈活动、社交活动和互动沟通,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第四章保障与监督第十六条:医院将建立老年患者护理与心理疏导工作的档案,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七条:医院将设立投诉处理机制,接受老年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并及时处理和回应,确保老年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第十八条:医院将建立老年患者护理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培训机制,连续提升护理人员和心理专家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本领。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老年人们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这篇论文将重点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第一部分: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1. 抑郁症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据统计,超过50%的老年住院患者可能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快乐感、睡眠问题、食欲减少和自我评价不足等。

老年人的抑郁症症状可能不太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帮助和治疗。

2. 焦虑症焦虑症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

焦虑症状可能包括不安和紧张、担心和恐惧、躯体症状(如头晕、胸闷和呼吸急促)等。

因为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的变化,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焦虑症状。

3. 失眠症失眠症是老年人的另一个常见心理问题。

失眠症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多次中途醒来、睡眠时间短和早醒等。

失眠症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昼夜颠倒、疲惫不堪和情绪低落。

4. 神经质老年人的神经质可能表现为焦虑、疑虑、恐惧和情绪不稳定等。

这一点与年轻人有所不同。

老年人的头脑和身体功能正在逐渐减弱,他们不再像年轻人那样有自信和乐观。

第二部分: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而实施的一种治疗。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的护理方法:1. 鼓励交流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老年人抒发情感。

抒发情感可能是缓解心理问题的关键,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患者的自尊心。

2. 创建积极的环境为老年人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能使他们更愉悦和放松。

你可以使用自然光线和音乐来增加房间的舒适度,这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

3. 体贴和关怀体贴和关怀是治疗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护士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耐心细致地照顾患者来提高他们的情绪值和积极性。

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注,老年人也一样。

4. 提供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老年患者的治疗重点之一。

护士或医生可以与患者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居民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老年人是健康脆弱的群体,是一个疾病高发的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在生理、生化、组织形态等方面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

加之自身疾病的折磨,老年患者更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此,就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进行阐述如下。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孤独感:老年患者由于由于儿女长大不在自己身边,忙于工作,不能陪护自己,即使能陪护,有的老年患者面对不孝顺的子孙感到孤独和心灰意冷,情感十分脆弱。

紧张、恐惧:以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多见。

多数老人畏惧死亡,当得知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时便会精神紧张,担心疾病的愈后,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有些需要手术的患者入院前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

表现为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对话敏感、易激惹。

有人则害怕无人照顾而烦燥不安。

悲观失望:老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家庭地位下降及长期孤独寂寞,一旦生病,他们易产生悲观情绪。

也有的老年患者显现天真言行,常提难以实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或患友冲突,爱哭,自控力极差,容易走极端,甚至与家属或医务人员对着干不配合治疗。

过分依赖:主要以病程长,依赖性强的老年患者为主。

表现为事事依靠别人,即使自己能完成的事也不去做,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表现出类似儿童般的依赖性。

护理对策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使其安静,整治、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主动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浅谈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1418浅谈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胡新红江苏省东海县中医院(222300)摘要: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疾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加之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认识,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利于老人的健康恢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在患病的同时,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老及临近死亡,不免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眷恋,因此,心理护理可起到药不可及的治疗作用。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患者刚入院,对医院的环境均感到陌生,中断与亲友的正常来往,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特别是有的病人病情较重,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护士应怀有高度同情心,主动热情地关心他们,给予他们尊敬的称呼,不可直呼床号,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使之在精神上感到有依托,有安全感,安心住院。

2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必要的个体化护理2.1理解帮助侧重固执孤僻的患者,这类患者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护理中我们尽可能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理解和帮助他们,减少他们的对立情绪,增强治疗的效率[1]。

2.2开导劝慰适于抑郁、猜疑心理的患者,他们多性格内向,自我调节能力差,护理中针对患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减少空洞的安慰,以实例开导病人,帮助病人熟练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关心鼓励侧重于悲观心理患者,这类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情绪低落,失去心理平衡,故护士应经常巡视,关心生活琐事,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多给予鼓励,调动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2]。

3以三美实施护理所谓三美:即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

语言美不仅能密切与患者的关心,同时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同老人讲话时,要特情尊重,态度和蔼,语调要平和,注意语言通畅,清晰明了。

不要模棱两可,以免病人产生不必要的误解[3]。

心灵美能给病人以启迪和鼓励,使一些颓废的老人认为世界上关心他们的人很多,从而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举止端庄不仅使病人感到亲切舒适,而且可暂时忘记疾病的痛苦,针对病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使病人处于一个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生理状态。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达到1.6亿,而且人数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是全社会的问题。

研究显示,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致残率明显增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消耗。

那么,怎样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缓解老年患者由于心理功能减退对社会造成的压力,就成为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之一。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孤独和寂寞,无价值感老年患者由于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原因,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患病后更加明显,认为自己没有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再有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之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守在身边,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更加剧了患者孤独的心理。

这类患者大多数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与其他患者交往,所以感到非常孤独,进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

1.2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恐惧和焦虑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住院后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患者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病情,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因此终日忧心忡忡、惶恐不安。

这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痛苦呻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等。

1.3情绪不稳定,性格急躁,易激怒老年人情绪变化非常大,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压抑情绪的爆发,多见于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患者。

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经济负担、病情、及亲人等,对自身疾病不适或稍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发火以后又常常会产生懊悔的心理。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刻板、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等。

1.4敏感和多疑对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护士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猜疑,猜测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久而久之,加重其心理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护理研究·当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寿命明显延长,加之我国近几十年来特殊人口政策的影响,老年人比例明显升高。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1]。

这必然导致老年患者数量大量增加,那么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由于各系统的衰老导致生理功能下降,老年患者多数病情迁延、疗效较差,所以老年患者往往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做好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心理护理1.1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 nursing )是护理的重要手段,是整体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依据心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消除其紧张消极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康复和健康的保持[2]。

1.2心理护理的目标心理护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具体目标包括:①满足患者的需要;②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③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④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⑤帮助患者增强适应、应对能力;⑥处理患者的心理反应。

1.3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心理因素会影响生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如积极、乐观的情绪将有助于身体疾病的治愈,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消极、悲观的情绪将会延缓病程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只有将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两者融为一体,使之并存于护理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护理效果[3]。

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人在进入老年之后,心理各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智力水平、记忆能力下降、情绪的变化以及行为的改变等,而患病后更加重了身心的负担,出现新的心理问题。

黄瑞儿等[4]对80例老年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结果60%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其中孤独寂寞型占21.3%,抑郁多疑型占16.2%,悲观失望型占12.5%,被动依赖型占10.0%。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2.1否认心理老年患者最怕的就是成为子女的累赘,给家人增添负担,所以很怕别人说自己年老多病。

有时候就算身体不舒服,也不愿意说出来,不愿意去看病,甚至不承认自己有病。

2.2自尊心理老年患者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比较固执,顺从性差。

患病后,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常常出现急躁或悲观的情绪,不愿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甚至不愿沟通。

有时争强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探讨赵辉首都铁路卫生学校临床教研室,北京100070[摘要]当前老年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强调做好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工作极为重要。

本文解析心理护理的概念、目标、重要性,结合老年患者的特殊心理问题,探讨如何做好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护理工作,提出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了解老年患者心理需求、争取家属亲友密切配合、加强护理宣教、合理安排患者生活及合理使用心理疗法等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心理特征;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 )-0141-03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ZHAO HuiDepartment of Clin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Capital Railway Health School,Beijing 100070,China[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aging patients,it is essential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good psychological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pt objectives and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care,combined with how to deal with the special psychological car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and also pose the question of how to establish a good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to gain the close cooperation from the patients'relatives and frien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oo.How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of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o reasonably arrange the patients'life and to properly use the psychotherapy and other practical psychological methods are concerned as main points.How to help patients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and care,while enhancing the confidence of the patients to overcome the disease,as well as promoting their recovery are mentioned.[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Psychological care;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 of care[作者简介]赵辉(1980-),女,从事护理教学、职业教育等研究。

141·护理研究·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好胜,容易出现意外。

2.3疑虑心理老年患者往往比较敏感、多疑,对自己的疾病十分关心,稍有不适,就担心是不是病情加重了,是不是药物不对症了等。

对各种治疗和护理也会产生疑虑,担心治疗方案是否正确[5]。

2.4恐惧心理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恐怕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

尤其疾病较重时,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较悲观,精神十分紧张,不禁会产生一种恐惧感。

2.5抑郁心理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患者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抑郁多由于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的[6]。

2.6绝望心理老年患者病后情绪消极,甚至不接受治疗。

2.7抗药心理有一些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而长期治疗的疗效并不明显,所以对预后比较悲观,对药物疗效产生怀疑,甚至拒绝服药[7]。

2.8孤独感,无价值感老年患者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同时,由于自己健康状况的下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

3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老年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这一类特殊的患者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和其他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是当今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3.1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成功的心理护理是通过护理人员和患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而完成的,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现成功的心理护理的关键环节。

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应该是以护患双方彼此信任、彼此尊重为基础的。

护理人员要做的就是通过言语、行动和态度等去影响和感动患者,主动的构建良好的关系。

3.1.1运用好语言艺术语言是人类所拥有的一项特殊的天赋,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的过程中,语言沟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这项天赋,把语言看成一种艺术,发掘它的魅力。

护理人员充满关心、富含感情的语言一定能够引起患者真诚的反馈,实现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责任心和专业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有助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8]。

3.1.2树立护士的良好形象护患关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护患双方对彼此的整体印象。

要想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护理人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首先,护理人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行为举止要端庄、稳重,操作要熟练、认真,以赢得患者的信任。

其次,护理人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带动患者的情绪,维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

再次,护理人员要奉献自己的微笑。

对于卧病在床的老人来说,笑容无疑是一剂良药。

而对于护患关系的构建,笑容就是一座最直接的桥梁。

最后,护理人员的仪表、姿态等都对患者的心情有直接的影响,也需要注意。

3.2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特殊心理状态,所以他们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需求,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特别注意。

彭文等[9]对解放军总医院100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一些典型的老年患者需求。

3.2.1安全调查显示,62%的患者在护士巡视病房时有一种安全感,50%的患者认为加强病情观察尤为重要。

可见,老年患者对于安全的需求是非常突出的,针对这一需求,护理人员应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3.2.2尊重和自立调查显示,即使患者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时,仍有64%的患者要求“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干”,88%的患者要求自己服药,82%的患者愿意自己吃饭。

可见,老年患者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有自主自立的需求。

针对这一需求,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充分的尊重患者,对各项操作做好解释工作,并且尊重患者的意愿,在合理范围内鼓励其生活自理。

3.2.3归属调查显示,当不能完全自理时,30%的患者愿意让家人照顾,68%的患者表示愿意归属医院新集体。

可见,老年患者需要找到自己的归属,得到他人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