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幼儿急疹和普通的发烧
幼儿急疹的症状_幼儿急疹的检查方法

幼儿急疹的症状幼儿急疹有两个阶段,在5-15天的潜伏期后,首先出现如下症状:1、体温突然达到39℃-40℃,而且会持续发烧三四天,但孩子的精神、食欲状况比较好。
2、用退烧药后烧退,药效一过又开始发烧。
3、高烧时,多数会腹泻,大便糖稀,而很少流鼻涕、咳嗽,或症状轻微。
4、有时出现高热惊厥,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
5、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明显升高。
发病后4天左右进入第二阶段,这时的症状有:1、体温迅速恢复正常。
2、出现细小、清晰的粉红色斑点状皮疹,按压会退色,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可持续4天左右,没有色素沉着或脱屑。
3、多在6-12个月大,50%-60%的患儿在8-10个月大时发病。
健康的孩子很少出现并发症,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发生肝炎或肺炎等并发症。
因为脑膜炎与幼儿急诊相似,所以医生会对患儿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幼儿急疹的检查方法确定诊断主要依据是血清抗HHV-6和抗HHV-7抗体的检测,也可进行病毒分离或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DNA。
1.血常规检查在发病的第1~2天,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发疹后则明显减少,而淋巴细胞计数增高,最高可达90%以上。
2.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是HHV-6、7型感染的确诊方法。
HHV-6、7型可在新鲜脐血单核细胞或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增殖。
但需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IL-2、地塞米松等物质。
感染细胞在7天左右出现病变,细胞呈多形性、核固缩、出现多核细胞。
感染细胞出现病变后还可继续生存7天,未感染细胞则在培养7天内死亡。
由于病毒分离培养费时,不适于早期诊断,一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
3.病毒抗原的检测病毒抗原检测适于早期诊断,但病毒血症维持时间短,很难做到及时采取标本。
目前广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和组织内病毒抗原。
抗原阳性结果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4.病毒抗体的测定采用ELISA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HHV-6、7型IgG、IgM抗体,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
怎样区分幼儿急疹和肺炎

怎样区分幼儿急疹和肺炎
随着气温的降低,宝宝们生病的情况越来越多了,更有严重的宝宝被诊断为肺炎需要住院。
那么怎样区分幼儿急疹和肺炎呢?哪些儿童容易患急疹呢?
幼儿急疹早期表现和上呼吸道感染颇为相似,但“流鼻涕、打喷嚏”这些感冒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发高烧。
个别宝宝可能会出现热性惊厥,也就是俗称的“抽风”。
有时,在宝宝的脖子和后脑勺处能摸到一些小疙瘩,那是肿大的淋巴结,但精神和食欲与平时相差不多。
幼儿急疹的症状特点:
1、发烧3~5天后,宝宝的体温会出现骤降,退热后9~12小时内出疹子,有的宝宝一边出疹一边退烧。
2、皮疹呈现红色,一小片一小片的,疹子之间可以看见颜色正常的皮肤,用手按一下红色会消失,松开手后又会很快变回红色。
幼儿急疹的鉴别及护理

幼儿急疹的鉴别及护理今天讲一个很常见的病——幼儿急疹。
这个病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得,但是也有80%的孩子会得,所以几率还是很高的,而且一岁以内多见。
有的资料说六个月后才会得,事实不是的,四个月就有患病的孩子了。
此病得一次终身免疫,但少部分孩子会出两次。
这病是一种病毒感染,传染途径不明,不知不觉就染上了,发病表现就是突然发烧,病情吓人,但是却是个可以自愈的疾病。
家长可以依据以下几点判断:一,反复发热,且多为中高热。
大概发热时间持续3-5天,当然大部分孩子一般烧三天比较常见。
还有极个别的孩子出现烧一天退烧,隔一天再度发烧的情况,这都是存在的情况。
处理方法就是物理退烧,烧高就吃药,具体操作在发热课程里讲过。
二,除发热外,没有其他呼吸道症状,所谓呼吸道症状就是流鼻涕,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少数孩子会出现轻微感冒症状,看清楚是“轻微”,这点可以和病毒性感冒区分。
比如连续发烧三天三夜,不注意就飚39°的那种,出现的感冒症状就是一天咳嗽个四五声,留点点鼻涕,这种就属于症状严重程度明显不对等,一个太重,一个太轻,这是区分的要点。
三,可能出现腹泻或者大便增多的情况。
当然这个腹泻也不会很厉害,不需要吃治疗腹泻的药。
腹泻只是急疹病毒的一种伴随症状,是病毒作用于肠道的表现,只要病好了,腹泻自然痊愈。
不要给孩子乱吃药和益生菌。
幼儿急疹这个病是烧退后出疹子,但不代表烧退了马上出,有可能隔一天才出来。
甚至发烧时就出也有这种情况,一般是耳后、前胸、后背等地方在发烧的同时出现零星红疹,注意是“零星”。
疹子并不是一天出完的,大概又需要三到五天时间,唯一注意就是不要吹风,中医讲出疹时吹风会把疹子憋回体内,毒素无法排出,危害人体,但是西医觉得无所谓,疾病由病毒引起,病毒不会因吹到风而继续存活,这是两种医学相悖离的看法。
那么究竟能不能吹风呢?这个就看你们自己的想法了。
开始出疹时,可以煮一些香菜水给孩子喝,喂奶的母亲也可以喝,做法香菜洗净连叶带根一起煮,煮几根自便。
如何判断宝宝得了幼儿急疹呢

如何判断宝宝得了幼儿急疹呢幼儿急疹的一大特征是高烧。
但感冒等多种病情也可以引起发烧,那么如何判断宝宝得了幼儿急疹呢?其次,幼儿急疹的高发年龄段是6个月到3岁婴幼儿,尤其以6个月到1岁间的婴幼儿最为常见。
因此,刚出生不久就发热或者3岁以后的大宝宝发热,一定不能先考虑幼儿急疹。
出疹的特点是热推疹出,两者很少有并行关系。
大多数宝宝在高热3到5天后体温突然消退,之后出现皮疹。
体温消退和皮疹出现是先后关系,很少有并行关系。
此外,幼儿急疹的皮疹一般先从某个躯干部发起,也以躯干部为重,四肢的皮疹相对较少。
体温大于38.5℃时要服用退烧药幼儿急疹最凶险的就是高热。
据统计,婴幼儿高热惊厥中有30%是由于幼儿急疹时不能正确降温处理导致。
幼儿急疹的发热,一般表现为稽留高热(即体温持续高热不退,降温处理效果不理想)或间歇高热(即体温下降后又很快升至高热,反复交替)。
家长首先要积极给宝宝物理降温。
这种方法就是让热量尽快通过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散发出去。
因此,宝宝发热时,一定不能捂着,要少穿,要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如果宝宝的四肢冰凉,要通过揉搓按摩等方式让宝宝的四肢热起来,这样就可以将中心的热量转化到皮肤表面,再通过汗液的蒸发将其带走。
此外,还应该用温水给宝宝擦腋窝、大腿根等大血管走行的区域,或者给宝宝洗个温水澡,通过水的流动和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
当然,也要给宝宝多饮温水,让宝宝通过排尿和出汗散出热量。
另外,家长还可以用退热贴贴在宝宝额头上给大脑降温。
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
饮食清淡多饮水患有幼儿急疹的宝宝,由于高热处于营养素的高速消耗状态。
高烧时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都比较弱。
因此,这个时期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面条、米粥等稀烂多汁的食物最佳。
同时,苹果橘子等富含维生素C类、B类的水果也可以正常食用。
像西瓜等凉性水果,可以适当吃一点,但要建立在宝宝不会拉肚子的前提下。
多饮水对患幼儿急疹的宝宝意义重大,排尿和出汗都有利于宝宝将内热散出。
宝宝发烧后出疹子?可能是得了这4种病!医生教你正确鉴别方法

幼儿急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绝大多数宝宝在婴幼儿期都会得,它有一个特点:热退疹出,不过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出疹子并不是幼儿急疹所特有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还有哪些疾病会让孩子在发烧后出疹子。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属于呼吸道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十分常见,好发于2岁以下的孩子,其中又以6~12个月的婴儿最为常见。
在发病初期,宝宝会突然高烧,可达39~40℃,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家长常常会与感冒引起的发烧相混淆,甚至是去医院检查,血常规指标都与病毒性感冒差不多。
在发烧3—5天后,宝宝体温会迅速恢复正常,随之头面部、躯干和耳后等部位开始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直径大约2~5mm,用手压之会褪色,松手后颜色又恢复至玫瑰红色。
皮疹会在24小时内出齐,不疼不痒。
1~2天后,皮疹自然消退,而且退疹时不会脱屑、蜕皮,退疹后也不会留下疤痕。
由于目前还没有治疗幼儿急疹的特效药,再加上它能够很快自愈,而且很少引发其它疾病,所以,家长只需要进行对症处理和加强护理,比如宝宝发烧,就给他退烧,同时注意让他多喝水。
2、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且传染性很强,儿童期比较常见。
风疹发病后的前1~2天,宝宝会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打喷嚏、流涕、咳嗽、咽痛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会出现肿大。
少数宝宝还会有呕吐、腹泻、鼻出血、咽部及软腭有出血性斑疹等表现。
待发热1~2天后,宝宝便开始长皮疹。
皮疹初起为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之后会按照“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的顺序,在1天内布满全身,而且分布有一定的特点:躯干尤其背部的皮疹密集,会融合成片,面部以及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手掌和足底大都没有皮疹。
在这期间,宝宝的体温不会继续升高,但还是会有低热,一般为38℃左右。
皮疹通常在3天内就会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或者不留色素,并且无脱屑情况。
在皮疹消退后,体温就会慢慢恢复正常,上呼吸道症状以及肿大的淋巴结也会随之消退。
幼儿急疹的症状与护理

幼儿急疹的症状与护理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宝宝生病总是让人揪心。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可能会让家长们感到焦虑和困惑。
了解幼儿急疹的症状和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一、幼儿急疹的症状1、突发高热幼儿急疹通常以突然的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常超过39 摄氏度,甚至可达 40 摄氏度以上。
宝宝可能会表现得非常烦躁、哭闹不安。
这种高热一般会持续 3 5 天,期间使用退烧药后体温可能会暂时下降,但不久又会升高。
2、发热期间症状相对较轻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同,宝宝在发热期间,精神状态和食欲可能相对较好,没有明显的咳嗽、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也没有明显的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热退疹出在高热持续 3 5 天后,体温会突然下降,然后在 24 小时内出疹。
皮疹通常从颈部和躯干开始,然后迅速蔓延到面部和四肢。
皮疹为红色的斑丘疹,直径约 2 5 毫米,按压会褪色,一般不痒。
皮疹持续 1 2 天后会逐渐消退,消退后不会留下色素沉着或脱屑。
4、可能伴有轻微症状在出疹期间,宝宝可能会有轻微的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皮疹消退后很快恢复。
二、幼儿急疹的护理1、控制体温宝宝高热时,首先要采取措施控制体温。
可以给宝宝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如果宝宝体温超过 385 摄氏度,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但要注意按照宝宝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用药剂量,并且两次用药之间要间隔一定的时间。
同时,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浴,帮助散热。
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引起宝宝酒精中毒。
2、补充水分发热期间,宝宝容易出汗,导致水分流失。
因此,要让宝宝多喝水,以防止脱水。
如果宝宝不愿意喝水,可以尝试给宝宝喝一些果汁或米汤。
3、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间,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
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洗澡,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沐浴露。
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宝宝的皮肤,不要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疹。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 如何区分应对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如何区分应对一些发烧出疹中的常见病(幼儿急疹,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风疹、麻疹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识别皮疹形态特征及相应治疗措施。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尤以1周岁以下婴儿更多见,传染性不强。
患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以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可有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特点: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皮疹形态较为多样,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经2~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护理须知治疗:此病是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体温较高,如宝宝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和营养物质。
出疹后病情就开始逐渐好转,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日常护理:应以母乳、牛奶、米汤、豆浆、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手足口病有20多种(型)的肠道病毒可引起本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口),同时手掌或脚掌或臀部(甚至肘、膝)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米粒大小疱疹等皮疹。
可有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
也可以只有皮疹而不发热。
同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或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护理须知传染方式:此病传染性强,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如接触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被传染,也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或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都会引起感染。
好发年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但当成人抵抗力下降时,免疫功能低下时也能受感染。
好发月份: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预防:在手足口病高峰发病期,保证孩子的自身卫生前提下,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如游乐场、超市、公园等);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给孩子洗手。
发热与出疹

发热与出疹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7年第3期主任医师刘静(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发热和皮疹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二者常常有一定的关联。
通过观察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辨识不同类型的发热性皮疹。
发热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即体温异常升高。
正常小儿腋表温度一般为36~37℃,不同的人正常体温略有差别,且同一个人白天晚间的体温也会有波动,清晨最低,白天逐渐稍升,晚上最高,但一天中体温差别不超过1℃。
根据体温高低(以下均指腋表温度),将发热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41℃以上为超高热,超高热通常可引起脏器损伤,出现严重并发症。
根据发热的特点,发热的类型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波状热、间歇热、回归热及不规则热等。
常见的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
皮疹多种多样,常包括斑疹、斑丘疹、水疱疹、红斑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先发热,然后伴随皮疹出现,出疹期热度更高。
感染麻疹病毒后6~18 天内,孩子没有任何症状,这个时期称为潜伏期。
随后出现类似感冒样症状,如低热、轻微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红,一般为3~4 天,即前驱期,也就是发疹前期,这个时期经常被误诊为感冒。
起病第2~3 天,在脸颊内侧黏膜上可以看到白色针尖样的斑点,斑点外周有红晕,这就是特征性麻疹黏膜斑———费科氏斑,它会逐渐增多和融合,范围可以扩展到口唇内侧,常持续2 天左右消失。
前驱期后病情加重,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咳嗽厉害,精神差,并出疹,进入出疹期。
皮疹通常先从耳朵后面、发际开始,很快波及面部、躯干,最后发展到四肢、手掌和足底,皮疹3~4 天出齐。
皮疹为细小的红色小丘疹,类似痱子,直径1~3 毫米,高出皮肤,压上去会有褪色,开始比较少,后面逐渐增多并慢慢融合成片,皮疹之间还可以看到正常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区别幼儿急疹和普通的发烧
急疹发热和普通的发烧,并无区别,主要通过其他症状判断。
血常规检验多无参考价值(临床数值多有变化,没有明显的区分项目)。
急疹会有玫瑰样丘疹出现;后者多伴有咳嗽、流涕、腹泻等。
急疹发病很迅速,如果家长没有医学基础是很难确保孩子病情好转、痊愈的,即便是普通的感冒或者腹泻,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自己处理也很危险。
这样也容易延误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判定宝宝得了幼儿急疹?
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发高烧,体温在39~40℃之间,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
随即可有轻度腹泻,可自愈。
有类似感冒症状,但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
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出过一次以后也不会再出。
幼儿急疹得过一次后还会再次发作吗?
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能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而很少得病。
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以后不会再得第2次。
幼儿急疹发热时需要吃退烧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