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站桩体会

站桩体会

站桩体会一、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站桩体会站桩是一门健康艺术如果要得到很高水平的功夫就必须努力站桩、站桩再站桩。

于教授说,站桩很容易,然而想得到很高的功夫就必须努力。

他的弟子们都是经过多年的站桩训练。

他们并不想跟别人一样做漂亮的动作。

曹师叔说,站桩是最重要的练习。

伦敦举世闻名的林锦全老师到至今都不停止练习站桩,所以得到了特别高的水平。

他的功夫一直在提高。

曹师叔说,我们越来越老了,肌肉也越来越脆弱,因为肌肉用过渡了。

站桩会教我们利用休息的肌肉和肌腱来帮助工作的肌肉参加运动。

因此,站桩的学生们越老功夫越好。

他们会用所有的肌肉在一起工作以免累了。

这个特点是内家功夫跟外家功夫最大的区别。

假如,你知道了于教授就很容易发现他的巨大内力是因为他练习了站桩近七十年于教授说,先站十年桩以后才练习“动”。

曹师叔告诉了我站桩和存钱一样。

你每天站每天挣钱。

他说站桩是从一至九。

从九至十以后学生们自己就会发现怎样让内力运动起来.假使一位学生没站到九,那么他就没有很大的内力。

于老师强调下半身“往下”特别重要。

如果站得很高就不会练出自己的腿力,因此他只会用上半身的力气。

曹师叔讲了站桩就像是一个很长和很慢的旅行似的。

就像在两百年以前,有两个人要在同一天到达伦敦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A骑马从北京出发,B在巴黎,A经过很长时间才到达巴黎,最后的旅行是A和B一起去伦敦。

A代表下肢,B代表上肢,从巴黎到伦敦的旅行代表健舞。

每个大成拳人的健舞都不一样。

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练习。

于教授总是用很小与很流畅的动作做健舞,因为他是一位医生。

郭老师用很大和很豪放的动作做发力,因为他是工人。

关于这个意见曹师叔说,每个人有一样多的钱,差别就在于您会买您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非买您的朋友喜欢的东西。

竭尽人类要尽力跟别人比赛,这样的行为不适合站桩训练。

林锦全老师经常说他的教育方式跟他的学生的水平有关,他不应当复制别的学生。

为了跟别人竞争有许多人想很快的提高他们的水平,可每个学生都不一样。

站桩心得体会

站桩心得体会

站桩心得体会篇一: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内动训练在社会上,一般人不知道站桩,就是在武术界,站桩也是一件很隐秘的事。

师傅教拳时,历来就有“宁教十套拳,不教一个桩”的说法,可见习武的人对站桩有多看重。

我本人以前师从林锦全先生练习站桩,后来他又介绍我认识了北京的曹师叔。

一年多来,我很荣幸能跟随曹师叔练习站桩。

他是站桩大师于永年教授的学生,功夫很高。

于教授是一位站桩大师,他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站桩事业。

他无私地向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传授大成拳,为他们带去了健康,使他们受益。

于教授本人是一位名医,他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来研究和发展站桩功。

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从医学上来阐释站桩运动。

我们非常感谢他老人家,没有他的知识与传授,我们不可能学到这么好的功夫。

在曹师叔的指导下,我一直在努力进行站桩的内动训练。

我衷心地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悉心指导,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一位像他这样全心全意传授自己知识的老师。

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我希望我的站桩体会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通过站桩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我自己感觉站桩对我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到北京之前,我的腰一直难受,多年来进行了各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但是,仅仅跟曹师叔练了四个月的站桩,由于加强了腰和腿针对性的重点练习,我的腰就好了。

与此同时,我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这篇短文中,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介绍我在站桩中的训练要点。

内视我训练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内视(注意体内/关注内动)。

我对内视的理解是,在你站桩时必须感受你自己的体内变化。

这不用闭眼睛。

通过不断训练,你开始能感到身体的结构或排列,你也会感到体内的紧松,这对内动训练很重要。

在以后的练习阶段你可以感到肢体之间好像有连接。

在你感受到体内的变化后,就要努力不去想它。

这就叫做内功,或者叫“内动”。

以下所说的所有训练都与这两个方面有关。

76岁老人站桩分享

76岁老人站桩分享

76岁老人站桩分享展开全文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力任自然,遍体轻灵。

收视内听,训练神经。

站桩站桩,体认功能。

王芗斋拳道中枢|节选奇巧妙法——“站桩”功我深深体会:站桩功真是健身良法,它的奇特功能。

在我这76岁的老人身上充分体现了出来。

站桩后有精力余永祯,今年76岁,原是工人,家住朝阳区高碑店村。

下面是他的自述。

我自1984年9月起,到“八一湖”向于永年老师学大成拳站桩功。

3年多来,经刻苦练功,治好了身上不少疾病,本人感到越活越精神。

在这里把体会说出来,让更多的老伙伴们也来学站桩功,以减少病痛,安享幸福晚年。

过去,一到晚上七八点钟就坐不住了,浑身没劲,身子骨软得就像“一摊泥”,非躺下睡觉不行。

跟于老师学站桩功的第一天,于老师摆动了我的手和臂,纠正了我的姿势,提醒了一些要领。

当天上午我在“八一湖”站过后,下午回家又站了一次。

当晚周身感到舒畅,一直坐着看完了电视才睡。

3年多来。

过去那种一到晚上身子骨软得就像“一摊泥”似的现象,一次也没有出现过,且精力充沛。

站桩后耳鸣有改善1982年春,我受了些冲击,左耳突然听不见声音了,右耳也嗡嗡作响。

在好几个大医院治了1年多,也不见好。

练站桩功不到两年,我的耳聋病好了。

开始,左耳有几次胀痛感,我想可能耳朵要通了。

没过几天,正在站桩练了20多分钟光景时,觉着耳朵又鼓动起来,忽感一阵轻松,听见声者啦!右耳也不嗡嗡响了。

当时,我那份高兴劲就甭提了。

原先,我生活负担重,体重不到50公斤。

以后,生活好了,体重也增加了,但老年病也跟着多起来了,关节炎、肝肿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等,经常头昏、脑涨、胸闷,稍受点刺激就会晕倒,甚至休克。

有一年,先后休克过6次。

有几次,曾晕倒在厕所里,话说不出,更动不了,多亏别人相救。

锻炼站桩后,再没有晕倒过。

过去,我有混合痔疮。

1981年动过手术,但还是常犯,行动艰难,疼痛难忍。

1984年,为了到“八一湖”练站桩,我忍疼骑自行车去。

起初,骑车后痔疮就要发炎,2天一3天才能恢复,我咬咬牙不去理会它,照样骑车去,坚持练站桩。

大成拳站桩与行拳的关系

大成拳站桩与行拳的关系

大成拳站桩与行拳的关系大成拳的站桩,我把它理解为“慢到了极点”。

不动之动,大师们也是这样解释的。

“桩中有拳,拳中有桩”,这无疑是上乘的武术境界!拳中感受到“拳中的桩”,通过多次实战,更感受到它的价值,认为它是南方拳派中少有的好拳种,后来,接触了大成拳,就能敏感地发现它与众不同的价值,我认为大成拳抛开养生的作用不提,其中有关实战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桩中有拳”。

我觉得,今天我们看到的太极之所以只有健身的功能,没有实战的价值,最直接的原因,太极的爱好者实在太多,我自己青年时代也练过,花很多时间探讨,但不好意思,如今请允许我直言个人看法恕我冒昧:就是“拳中没有桩”。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形。

”这恐怕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无招”境界吧?于是,你会真切地感到,你似乎开始超越那人人都必不可少的神经传导的时间和距离,你的反应越来越接近本能,你逐渐进入能感觉到的新的层次。

人都有本能的反应,碰到开水了、高温了,你会闪电般地做出反应,这超出了你的神经反应速度,并且是正确的,因为避开危险的这个动作实在是太简单了,用不着事先进行多次的操练。

然而,当面对高速接近的袭击时,你的本能反应不一定会那么正确,只有在平静地训练过有关的技术后,才有可能逐渐接近实战所需要的高速的本能反应状态,就是所谓的“遇敌好似面对攻击做最小的移动!小到什么程度?小到极致,有可能是从外表看似乎没有动。

即所谓的不动之动。

毫无疑问,你的拳感越好,功夫越深,你的移动就越小,你就能越恰到好处地创设这种对自己极其有利的距离,并作为发力的最佳前提。

可惜的是,在我看来,中国武术的大多数拳派都未能完全解决面对攻击的问题,能动到离开敌人的攻击范围已经够好,怎么可能在此前提下讲究移动的质量?既然是说“反应”,我这里就暂不涉及“发力”了,大家肯定会关心怎样才能练出真正的、有实战价值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如何解决本能速度和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呢?火烧身”了。

然后,在有效的精神气魄训练中强化了这种效果和积累。

五年站桩路-我的实修实证感悟

五年站桩路-我的实修实证感悟

五年站桩路-我的实修实证感悟笔者自从2013年8月11日投入师门练习大成拳以来,转眼间时间快五年了,以前虽然看到师父、师兄弟们手上、身上那巨大的功力也只是将信将疑,一则,我能练到这样的程度吗?二则,我自己能坚持得下来吃得了这份苦吗?一路走来,五年了,回过头看看,当初坚持站桩是师父推着我走,如今能够自己意识里催促着自己每天坚持站桩,慢慢站桩练拳成了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再仔细想想,其实是站桩、练拳带给我的身体和精神的乐趣在催促着我不能间断练习。

站桩五年,让我明白站桩的原理原则是什么?站桩要领虽然很多,但是身体都把它记住、做对其实是很难。

但是核心的要领自己必须每天坚持、时时刻刻体认。

站桩,真实想起来,也就是那么几句话,但是首先你自己要知道,哪几句话才是关键呢?有些老师会讲全部要点、但是重点却不告诉你,这样的练习和体认就属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很难事半功倍出效果。

知道了关键要领,那么站桩这些关键要领自己能不能自学会?我认为很难,说句实在话,师父在身边给你讲解一遍你也做不到位,更不要说从字面上理解后自己去揣摩了,因为形的要领首先是你身体能够做到才叫你真正掌握,光从字面上理解你身体上做不到那不叫掌握了,所以师父果春先生说身体明白了,才是真明白。

讲讲站桩中形和意的问题,站桩姿势有要求那就是讲的是形,形的要求做到了,意就自然来了,什么意?笔者体会到的是“力之意”,这个力之意来自于哪里?笔者体认来自于“气血鼓荡和筋粗筋长后的本能力”的感知。

站桩中对于养生要求和技击要求切不可混为一谈,有些人喜欢把王芗斋老先生对养生桩的要求来套用到所有桩的要旨,这是不加区分的误人教育。

对于养生桩要求,形体的要求主要是遵循舒适自然、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但是在技击桩上的要求则是明显提出了难度,功夫就是一个不断筑基的过程,你养生的功底打下了才有进一步学习技击桩的可能。

如今养生桩也是五花八门,有些追求舒适的、有追求身体胀、麻、热感的,笔者认为,养生桩也要从形的要领掌握开始,这些形的要求是前人很多年总结流传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结晶,对于一个刚接触站桩的人而言显然是不适应,既然不适应难以从身体感受到“舒适两个字”,那么怎么办?从身形的走样开始,慢慢地熬,师父在身边一遍一遍慢慢地给你看桩调桩,直至正确。

站桩的体悟与心得

站桩的体悟与心得

站桩的体悟与心得时间倏忽而过,跟随于冠英老师学习大成拳,已有15个月。

期间的体感、体悟颇多,对拳理也有了些许的理解,现将一年多以来的心得整理成材料,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站桩的三个阶段在我一年多以来的认知中,站桩分为了明显的三个阶段,即入门期、稳定期、得劲(气)期,不同时期身体特点呈现显著不同。

(1)入门期,时长三个月,即于老师一直强调的“百日筑基功”,是最重要的打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如手臂不自主颤抖、关节极度冰凉(寒气聚集)、全身冷热不一等种种现象,后续会详细解释。

入门期的意义在于,磨炼心性,并对身体做最初的调理。

入门期重在自我约束,倘若没有严格地自我限定站桩的时间与强度,其站桩效果会比较差。

如果能在三个月内持久不懈地坚持练习站桩,那于老师提到的种种好处便会逐渐显现。

(2)稳定期,这个阶段时长不定,几个月到几年都有。

稳定期直观特征为,入门期内的种种应激现象消失,站桩时除了出汗较多(正常代谢)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站完桩后,除了身体有一定疲惫感,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这个阶段,需要的是水磨工夫,贵在坚持。

如果能够在入门期严格约束自己,那稳定期的进步也会相对较快。

反之,入门期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不仅入门期所花费的时间不止三个月,稳定期耗费的时间也会大大增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便是这个道理。

稳定期个人认为主要是对骨骼、气血的调整,同时不断增长体内的气血,使之更加充盈。

稳定期主要表现为,潜移默化地矫正畸形身姿(如脖子前倾、驼背等),纠正骨骼错位(如脊柱不直),通气血(如身体前后冷热不一),强精神。

稳定期内,身体原有的许多老毛病会渐渐消失,脑清目明,精力、注意力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身体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3)得劲(气)期,时间不定,更多依赖于个人体悟。

坦白讲,在进入这种阶段之前,我一直无法理解于老师提到的所谓“腿没了,手没了”到底是一种什么体感,我也试图通过种种感觉去贴近于老师说的那些状态,比如僵直感,麻木感等,但都有所差异。

于永年大成拳站桩和求物第5章意念活动

于永年大成拳站桩和求物第5章意念活动

第5章站桩功的意念活动什么是意念?意念就是念头、想法。

意念活动就是站桩练功时有意识的思想训练。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的总和。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分析是将一个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综合是将各个部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动物只能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或现象(第一信号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

人类则具有语言与文字(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除了能对实体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之外,还能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即创造概念,从事抽象的思维。

所以,分析与综合活动是人类在更髙级的、与动物有本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的。

站桩练功的意念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抑制性的,一种是兴奋性的。

不同的意念活动产生不同的作用。

站桩初期应用抑制性的放松活动或设想活动来阻止杂念的萌生,从而促使大脑皮层迅速进入抑制状态,在医疗保健上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身体强壮者有意识地进行兴奋性紧松动作的意念活动时,除能增加运动量之外,还可以使休息肌也变成工作肌。

这是逐步增强人体机能和优化机体结构,增长体育智力的特殊的训练方法。

紧松动作的意念活动,就是对机体的肌肉收缩运动现象进行实体的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活动的训练。

实体的肌肉收缩运动,是第一信号系统支配下的工作肌的收缩运动,它是动物与人类所共有由先天遗传下来的肌肉收缩运动,我把它叫做第一随意运动。

抽象的肌肉收缩运动,是第二信号系统支配下的休息肌的收缩运动。

它只有通过后天学习与刻苦训练才能掌握,它与工作肌的收缩运动机制有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叫做第二随意运动。

一、放松活动放松活动是有意识地使思想(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利用感觉神经的反射作用,去检査这一部位肌肉的工作情况的训练。

每当检査某一部位时,要用脑仔细地想一下,精心细致地体会这里的工作情况,注意监视该处每个微小的变化,并且命令这里的肌肉要放松不要紧张,逐步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和大脑认识放松的能力。

于永年先生教大成拳如何发力?

于永年先生教大成拳如何发力?

于永年先生教大成拳如何发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力的作用,力是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

那么,工作中使用的力与大成拳发的力是否为同一种力呢?本人认为,大成拳的发力与其它运动的力在生理结构上有很大区别。

工作生活中的力是由一伸一屈的形式产生,而大成拳发力则是与之不同的运动体系。

古人们受到道家的影响总是把事物分成阴阳两种方式,这种哲学观也影响到武术的发展。

古人很早就发现,肢体的伸屈也是阴阳关系,同时受到植物从外表上看不动,却每天都在克服地心的引力而向上生长的启发,悟出了一种我们民族所独有的运动方式——站桩。

初学站桩的人要求四肢弯曲成一定的钝角,长时间站立不动。

同时放松多余的肌肉,这样做是在充分锻炼屈肌的力量,使它们更加强壮,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用意识来区分屈肌和伸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体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从功能上可分为屈肌和伸肌。

身体弯曲是由屈肌收缩带动两端的肌腱拉动骨骼使肢体产生以关节为中心的向内收缩造成的,伸肌则相反。

以腿为例,腿由直立状态向下弯曲时,屈肌收缩,伸肌放松。

向上伸直时,伸肌收缩,屈肌放松。

在站桩过程中,屈肌始终处于持久收缩的工作状态,对其要求要有较高的耐力,这就是为什么要求站桩往下深蹲的原因。

在屈肌持久收缩的同时,要求伸肌放松,这是为了让伸肌做试力前的蓄力。

(恭请您关注禅武山人公众平台)试力前,屈肌保持角度不变,伸肌放松,用意识指挥伸肌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四肢所有的伸肌均向着一个方向,即手的前端推进,身体可能产生小的位移。

前面说过,屈肌弯曲成一定的角度不变,它的作用就是不让伸肌产生的力让自己改变身体的形状,此时,一个要向上向前拉伸,另一个要向内向下保持身体的形状,身体内部就产生了一个应力,意念越大,应力也就越大。

达到平衡时,身体不发生运动,这就是“整”。

也就是芗老说的“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在上述过程有了一定功夫之后,就要继续做发力前的试力。

再下一步,就要做移动中的试力,即练习磨擦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内动训练在社会上,一般人不知道站桩,就是在武术界,站桩也是一件很隐秘的事。

师傅教拳时,历来就有“宁教十套拳,不教一个桩”的说法,可见习武的人对站桩有多看重。

我本人以前师从林锦全先生练习站桩,后来他又介绍我认识了北京的曹师叔。

一年多来,我很荣幸能跟随曹师叔练习站桩。

他是站桩大师于永年教授的学生,功夫很高。

于教授是一位站桩大师,他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站桩事业。

他无私地向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传授大成拳,为他们带去了健康,使他们受益。

于教授本人是一位名医,他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来研究和发展站桩功。

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从医学上来阐释站桩运动。

我们非常感谢他老人家,没有他的知识与传授,我们不可能学到这么好的功夫。

在曹师叔的指导下,我一直在努力进行站桩的内动训练。

我衷心地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悉心指导,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一位像他这样全心全意传授自己知识的老师。

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我希望我的站桩体会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通过站桩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我自己感觉站桩对我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到北京之前,我的腰一直难受,多年来进行了各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但是,仅仅跟曹师叔练了四个月的站桩,由于加强了腰和腿针对性的重点练习,我的腰就好了。

与此同时,我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这篇短文中,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介绍我在站桩中的训练要点。

内视我训练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内视(注意体内/关注内动)。

我对内视的理解是,在你站桩时必须感受你自己的体内变化。

这不用闭眼睛。

通过不断训练,你开始能感到身体的结构或排列,你也会感到体内的紧松,这对内动训练很重要。

在以后的练习阶段你可以感到肢体之间好像有连接。

在你感受到体内的变化后,就要努力不去想它。

这就叫做内功,或者叫“内动”。

以下所说的所有训练都与这两个方面有关。

中国人经常说一个的外形并不重要,重要是内在本质。

通过不断的练习,你可以学会控制、移动和强化身体上的肌肉。

师祖王芗斋大师就是一位很瘦的人,没有发达的肌肉,但他却是一位无人能敌的武术家,许多武术高手在跟他握手以后都不愿跟他比武,原因是他们能感受到他的内力。

这也是他能够轻轻一碰就能伤人的方法。

他已经掌握了内动训练的方法。

不幸的是,就像他书上所说的那样,许多练武的人失去了训练的方向,仅仅依赖一些累人的武术动作。

于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外表看来并不强壮,但是他们的内力却无人能比。

他们的下身就像是一座埃及金字塔。

他们的根基非常有力。

于教授的学生们以他们的力量和下肢训练而著称。

下肢有人体最多和最大的肌肉群。

矛盾师祖王芗斋大师自称“矛盾老人”。

他的每个向前动作都有一个向后运动,每个向上动作都有一个向下运动。

每个动作或发力都伴随着反向的力。

这与牛顿的运动力学概念相似,叫做六向理论。

曹师叔一开始训练我大腿的紧松。

膝盖向前顶,臀部和腰向后靠。

腰要向外顶,这样可以使这些部位的肌肉和肾更强壮(中医理论中,人的力量来源于肾)。

这种训练也加强了腿部力量。

这种矛盾的训练方法也可以用在下肢上。

因此,脚、膝和臀部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是下三角或下金字塔,这些是以后训练的强大基础。

这也形成了一个框架来支撑后背及其它任何动作。

以前我训练的时候总是用我的后背来做动作或推手。

这就意味着我的后背就会过度劳损而导致持续的疼痛。

我以前经常看医生,做按摩和吃止疼药。

但是经过这种训练以后,我现在可以使用我整个下身的力量,降低我后背的负荷,因此,腰疼消失了。

紧松站桩中的紧松与体育馆里通常的伸展动作不同,它指的是肌腱和“休息肌”。

肌腱是肌肉两头很小的部分。

用紧松锻炼这些肌腱可以使它们更强壮。

这可以通过放松工作肌来达到。

这种训练可以使中间的肌肉和两端的肌腱做为一个整体来工作。

“休息肌”就是于教授所说的反向收缩的肌肉。

当你用手举起重物的时候,你主要是用肱二头肌。

相反,你放松这块肌肉的时候,放下重物的时候,你用的就是反向收缩的肌肉。

这是无意识的运动。

如果你不使用这些肌肉,你就只能举起重物而不能放下。

就像一部只能上不能下的电梯。

站桩能训练这三部分肌肉像一块肌肉那样工作。

最后你就成了师祖王芗斋大师所说的“竹子”。

他说他之所以可以打败其他武术高手,就是因为他像一棵粗壮的竹子,而其他人像立在一根筷子上的坛子或花瓶。

这是因为这些人的下身弱,不能支撑他们强壮的上身。

这就像一个用单腿脚尖站立,头上顶着一张桌子的人,别人很容易将他们推倒,甚至只要一支铅笔就够了。

师祖王芗斋大师就能够运用他下身的力量,他的肌肉和肌腱能够一起发力,所以,他的每个动作都用了五块、十块或者更多肌肉块的力量。

这也是于教授的学生们为什么做一个很小的动作就能产生很大力量的原因。

他们身上的每块肌肉都产生一定比例的力量,因此合起来的力量就比使用单一肌肉块更强有力,更稳固。

他们推出的力就像是从脚上发出的。

肌肉之间的连接就是于教授所说的“三肌肉理论”。

由于我本人医学知识有限,曹师叔就把这个理论描述为“三驾马车”。

马车由三匹马拉着。

中间的那匹马是主马,通常做了所有的工作,旁边两匹马就偷懒,只是在两边散步,这两匹马没做任何事情。

在这个理论中,中间的那匹马就是主要的工作肌,就像是肱二头肌,它会自然而然地工作,不需要更多的训练。

而左边的马就像是肌腱,它们很弱,需要锻炼。

右边的马就像是背面的“休息肌”。

通过训练,它能变得很强健。

运用这种思想,你就可以减少中间那匹马的用力,它不用使出全部力量,而每匹马只要用三分之一的力量就可以了。

当训练达到更高层次,每块肌肉都可以发出百分之百的力量。

这就意味着你的力量可以增加两倍。

训练时不建议使用百分之百的力量。

对于养生训练来讲,你应该少用力而增加站桩的时间。

学习站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增加力量,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下蹲和后靠站桩训练要一直重视下蹲和后靠,这是为了调整,紧松肌肉,并因此增加肌肉的力量。

这部分训练非常枯燥,肌肉也很疼。

每个阶段都应该蹲得更低。

越是能下蹲和后靠,训练的效果就越好。

于教授总是说:“没有疼,就没有收获”。

这并不言过其实。

自从我开始内动训练,我每天都在腿疼。

在这种训练中,腿疼是取得进步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标志。

当你发烧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通过发热来抵抗发烧,然后你就会感觉好些。

站桩训练也是一样的。

站桩中的站立训练就像往存钱罐里存钱,每天你加一块硬币,一年后就会积攒很多。

于教授锻炼了很多年,现在已经是近九十岁的高龄,但即使是这样,他每天还坚持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

他对我们大家是一种鼓舞。

疼痛学站桩的人经常抱怨腿或一些特殊部位疼。

这种疼痛不是有受伤或疾病引起的病理疼痛,这是由于肌肉锻炼引起的生理疼痛,气血不通的地方就会打通。

于教师说:“站桩用腿部生理上的疼来换身体病理上的不疼”。

当我开始锻炼的时候,我后背因为以前受过伤,非常不舒服,这是病理上的疼痛。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这种病理上的痛感就被生理上的良性疼痛去而代之并向下转移到我的臀部,然后是大腿,膝盖,最后到达脚上,这种痛感也向上转移到我的手和头。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病灶部位也会感到难受。

例如,我的膝盖、眼睛、牙齿和脖子都感觉不舒服。

这种疼痛是生理上的疼痛而不是由受伤引起的,随着这种疼痛的发生,病灶也就消失了。

这就是所谓的“潮水和鹅卵石”现象。

你的身体就像是一片干涸的海滩,而你身体上的小毛病就像是这片海滩上的鹅卵石。

当潮水来的时候,浪就把鹅卵石推走了,这里的浪就是你身体里血液的形象描述。

内动的训练可以增加血流量,因此也就能冲走任何疾病。

这就是我的手和脚变得非常红的原因。

我经历了这些“浪”的一系列冲刷,通常是持续几个星期。

疼痛从后背转移到脚上,非常的难受,但是这种疼痛消失以后,我的健康水平就有很大提高,因为一些身体上的病灶已经消除了。

这就是于教授所说的:“你是你自己的制药厂”或“你是你自己的医生”。

中医经常用一些药丸来治疗身体上气血不通的地方,并且告诉你体内的血液循环或者气不通畅。

站桩可以自然而然地改善这种情况。

[ 此贴最后由杜欣在2008-12-6 15:12:27编辑过 ]潦倒云门泛铁船,江南江北竟头看。

可怜多少垂钩者,随例茫茫失钓竿。

支持部分支持反对友莫死贫道论坛版主天使+333708348303367202-10-23 17:43 发表2008-12-06 15:10:46第扽筋在站桩过程中要伴随着肌腱的紧松运动。

这种内部的紧松不是身体的移动。

站立不动你就可以放松工作肌,练习肌这就是紧松内动运动。

紧松内动就是先尽可能的绷紧肌肉,然后再放松。

通过持续的训练,你就可以感到胯、膝盖内和脚底肌腱的运动。

这些肌腱会逐渐变粗,开始就像是一些小细线,然后逐渐变成像一根绳,最后就像是一根粗钢几个月后你就可以看到这些变化。

扽筋可以作用于六个方向,这就是许多师傅不移动身体就能将对手整个身体“弹”去的方法。

连接内动训练关系到所有的肌肉。

许多连接是想象的。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连接列表:1)膝盖到腰2)手到腰3)脚到腰和颈4)肘到腰和脚5)脚到手以上训练的重点是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命门上。

腰是所有连接的中枢。

手通过腰与脚连接。

这就形成了一个英文母“X”的形状。

这对武术实战是很有用的。

左手的力是从右脚发出的,后腿的力量可以通过腰传到左手上。

姿势于教授不把重点放在上肢的训练上。

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体的下半部分。

所有的训练都可以是在两腿上平均用力养生桩,手在胸前呈抱球姿势保持身体平衡。

在高级阶段,就可以站斜步桩,两腿用力三七开。

重点是下身用力,上不用力,这样就可以放松下来,然后更好地发力。

这种训练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根基,上三角和下三角,或者叫金字所有这些训练都使得身体有根基、强壮,能够让身体整体发力,后背直而放松。

不用移动身体意味着身体和体内主要器官能够放松。

但是,随着训练强度的提高,身体对血液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心脏跳动会加快,血流量会增加。

这也意味着你身体器官能获得更多的氧。

因为你的呼吸肌放松了,呼吸放慢了,你不会消耗多出来的氧。

结果就是血液中氧含量的升高,血液流过身体的时候就可以修补病灶。

这对改善身体健康非常要。

于教授不说“气”或是无形的东西,而是说血流加快可以增进身体健康。

这也是站桩的人身体都非常健康的原于教授称作“充氧运动”特别是到了老年,这种情况很突出。

在北京,我看到有许多练习站桩的人退休了,但是他们身体比年轻人的还好。

技击到了站桩的高级阶段,手臂可以进行技击训练。

这种手臂训练就跟训练腿一样。

让肌肉向六个方向紧松,学着通过腰集腿上的力量。

这就是我遇到的师傅能够在任何时刻都能发力的方法。

我有幸在伦敦的林锦全老师和北京的王师叔身见证和感受到了这种发力。

王师傅是于教授的另一位高徒。

这两位师傅的力量都非常大,他们整个身体内部相互连每个动作都威武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