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ppt共26页

合集下载

土地管理学第1章绪论

土地管理学第1章绪论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三、土地的功能 1、负载 正如古人所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养育 3、仓储
4、提供景观
5、储蓄和增值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四、土地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 威廉· 配弟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
富之母。” ◎ 土地在农业生产中与在非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是不同的。 ◎ 通常,土地在工业、运输业及其它非农业生产部 门中,“只是作为地基,作为场地,作为操作的 基地发生作用……”土地在非农业部门,只起一般 生产资料的作用。 ◎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土地不仅 为农业生产过程提供场所和活动空间,还直接参 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与土 地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土地管理学》为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土地管理学与经
《土地管理学》课程内容 ┏━ ┃ ┣━ 土地管理 ━┫ ┣━ ┃ ┣━ ┃ ┗━ 地籍管理 权属管理

市场管理
利用管理 监察与税务管理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一章


1-1土地的基本概念 1-2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1-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对提 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它推动 着未被利用的土地的开发,已利用土地的再开发, 不断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 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 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 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 动的成果。 目前,陆地和内陆水域与人类的关系较为密切, 是土地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第4章--土地管理学新PPT课件

第4章--土地管理学新PPT课件

.
33
第四章
第一节
某一不规则 宗地图
.
44
第四章
第一节
某一 规则 宗地图
.
55
第四章
第一节
某一比较规则宗地图
.
66
第四章
(二)地籍的作用
第一节
➢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 ➢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产交易
第一节
2、国家地籍与基层地籍
❖重点掌握二者含义,各自服务对象。国家地籍
主要服务于土地权属的国家统一管理;基层地籍 主要服务于对土地利用或使用的指导和监督。
.
1111
第四章
第一节
(四)地籍管理的概念
1、地籍管理可理解为: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 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又称为地籍工作。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11
第四章
作业员自检 作业组互检 专职员检查
验收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返、修、补 返、修、补 返、修、补
图 4-3初始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
.
第二节
2222
第四章 5.变更地籍调查步骤
第二节
地籍变更申请——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宗地变更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及地籍 资料的变更——变更地籍调查的审核与资料入 库。

土 地 级 别 初 步 划 分
级 差 收 益 测 算
级 别 划 分 是 否 合 理
级级 别别 图边 编界 制落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课件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课件

•20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21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22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23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2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3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4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5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6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7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8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9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0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1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2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3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4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5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6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源自•17•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8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19
•土地管理学(陆红生版)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

土地日宣传内容第一期什么是土地?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和土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人类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我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认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一般地,我们可以把土地的定义粗略的划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土地,仅指陆地部分。

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规划和自然地理学家的观点。

土地规划学者认为:“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它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及表层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诸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地理学者认为:“土地是地理环境(主要是陆地环境)中互相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广义的土地,不仅包括陆地部分,而且还包括光、热、空气、海洋……。

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的观点。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

”美国经济学者伊利认为:“……土地这个词……它的意义不仅指土地的表面,因为它还包括地面上下的东西。

”由于土地概念涉及并影响世界各国,所以联合国也先后对土地作过定义。

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的农村进行土地评价专家会议对土地下了这样的定义:“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

它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目前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1975年,联合国发表的《土地评价纲要》对土地的定义是:“一片土地的地理学定义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地区,其特性包含着此地面以上和以下垂直的生物圈中一切比较稳定或周期循环的要素,如大气、土壤、水文、动植物密度,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人类和将来的土地利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土地管理学总论(第二版)》陆红生--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管理学总论(第二版)》陆红生--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管理学总论(第二版)》陆红生--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绪论Q:1.什么是土地?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实现对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科学管理?A:(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A:(2)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联系和区别:A:第一,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A:第二,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A:第三,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第四,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当人类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时,土地资源出现了稀缺现象,因而,被一部分人当作财产而占有。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它是土地的经济形态,是资本的物的表现。

A:(3)实现对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科学管理的应做到:A:①明确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内容,应该深刻认识到土地具有资产和资源的双重内涵。

A:②清楚的认识土地资源具有的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等的特性,从土地资源的这些特性着手,对土地资源进行很好的利用管理;明确土地资产具有的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等的特性,对资产进行管理。

A: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资源的范畴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土地资产在流通过程中的相关权利的转移要严格控制进行专项的管理。

A:④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的监测,保证土地资源的完整性和土地资源流通能够有依据可循。

A:⑤对于土地资产的科学管理,还应该遵循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合理利用土地的使用价值,时土地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Q:2.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谈谈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土地管理学总论

土地管理学总论

第一部分本门课程的自学指导一、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任务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的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土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调控土地利用,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活动的规律性。

它是介于土地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

土地管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应用土地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调控土地利用的规律性,以达到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取得尽可能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土地管理学的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土地管理总论》(陆红生主编,2002年2月第1版,2004年7月第4次印刷)全书10章,体系结构由下列几部分组成:1、土地管理的原理。

包括土地的概念和特性;土地管理的人本原理、系统管理原理、动态管理原理、效益管理原理;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2、土地管理内容和方法。

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土地信息管理。

3、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第二部分本门课程(下)的内容辅导第一单元第六章土地利用管理一、学习重点(一)基本概念1、土地肥力。

土地肥力是指土地提供或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光能和热量的能力。

2、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3、土地利用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

5、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用途管制是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土地管理学总论》PPT课件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土地管理学总论》PPT课件
是若干年土地收益的货币表现,在土地经济学中 常称为是虚拟价值的货币表现。
土地资本价格 土地资本是凝结在土地中的人类物化劳动,
以固定资本的形式存在,因此,以土地资本价值 决定的土地价格即为土地资本价格。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土地资本的折旧(Discount) 土地资本的利息(Interest) (三)土地使用权价格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第五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 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 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 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各级人民政府 组织编制的,其核心是确定和调整土地利 用结构和布局。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第五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层次 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战略性、政策性规划) 省(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政策性规划) 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政策性规划)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第五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管理型规划,重在定性、定量、定位落 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型规划,规划成果以规划图为主)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第六节 土地用途管制
一、土地用途管制的涵义 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 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 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第六节 土地用途管制
是指为了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经济 代价。 (四)土地所有权价格
是指购买土地所有权而支付的经济代价。 人们通常讲的“土地价格”就是土地所有权 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3)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原。全国山地占33%, 高原占26%,丘陵地占10%,三项合计占全国土地面 积的 69 %;盆地占 19 %,平原占 12 %,两项合计占 全国土地的 31 %,海拔 3000m 以上的高山、高原占 我国土地面积的25%,不宜于发展农林牧业。
(4)农地分布不均匀。我国约90%以上耕地、林地和水 域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该区土地面积占 全国32.2%),其余10%的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于全 国其它 67.8 %的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对我国农业生产 的发展不利,形成了东南以农用地为主,西北以牧业 用地为主的两大区域。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土地管理原理 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信息管理 我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简介 土地管理案例分析、操作实务
第一章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5)森林覆盖率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0.36%,只相 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人均森林面积1.98亩, 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21.3%,居世界第119位;人 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 1/8 ( 12.2 %)。 (6)水土资源不平衡。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 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 82.3 %,而这些地区 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 36%;黄河、淮河及其它北 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 17%,而耕地却占 全国的63.7%。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 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 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 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