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复习导学案
第11课《岳阳楼记》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1.《岳阳楼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知识梳理1. 文学常识:范仲淹(989 - 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2.一词多义①通:政通人和(顺利)然则北通巫峡(通往)②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③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④一:一碧万顷(一片)而或长烟一空(全)⑤极:南极潇湘(至、到达)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尽头)⑥空:浊浪排空(天空)而或长烟一空(消散)⑦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词类活用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②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4.成语积累①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形容国泰民安。
②百废俱兴:许多原来荒废了的事情,都一下子兴办起来。
③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
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④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5.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还)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岳阳楼记复习课教案

岳阳楼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岳阳楼记》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岳阳楼记》,梳理知识点。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型和词汇,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生平和思想。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岳阳楼记》,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型和词汇,进行讲解和分析。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岳阳楼记》,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了解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回顾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教学节奏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3. 知识点讲解:反思教学过程中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是否需要进一步强化。
八、教学拓展1.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推荐学生阅读与《岳阳楼记》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岳阳楼记》 导学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感受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2)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的写景技巧和抒情方式。
2、难点(1)理解文中“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2)体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 年 8 月 29 日-1052 年 5 月 20 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2、写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
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范仲淹作记。
滕子京虽被贬岳州,但仍积极有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之机,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1)谪守(zhé)(2)属予作文(zhǔ)(3)浩浩汤汤(shāng)(4)阴风怒号(háo)(5)日星隐曜(yào)(6)樯倾楫摧(qiáng jí)(7)薄暮冥冥(bó míng)(8)忧谗畏讥(chán)(9)岸芷汀兰(zhǐ tīng)(10)宠辱偕忘(xié)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
(2)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3)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全、皆。
(4)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制,规模。
(5)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旅游游记,整篇文章以"登高"为主题,叙述了作者游览岳阳楼的见闻和心情,格调优美,形象生动,并通过对楼台、山水、人文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感情和理想。
一、课前预习1.预习时先看题目和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概。
2.仔细阅读第一段,注意文中使用的一些比喻手法,如“溪流星散,烟霞云散”,描绘的景色和氛围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景色和氛围让作者感到“奇妙”?3.认真品味第二段中的句式,例如:“前不见庭,后不见路,旁不见人”,用什么修辞手法,是想表达什么?4.体会第三段“攀登”的过程,仔细品读每个细节,如何表现了作者的不畏困苦,不断向高处追求的精神?二、课堂学习1.引导学生分段分析本文的结构,整篇文章围绕“登高”为主题,分为“游览开端”、“入楼中”、“登楼之后”三个部分。
2.鼓励学生通过四线三格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倒装等修辞手法标注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语言的表达和意义。
3.带领学生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特点,如爱国情感的体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崇高的人性理想等等。
4.通过对文章中的人物、山水、楼阁等景現的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风景描写的特点,从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人文情趣。
三、课后延伸1.通过课外阅读其他游记、名著,了解不同的地域、历史、人文文化,感受不同文化特点和风情。
2.采用组织春游、夏令营等方式,让学生在旅游和活动中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增强个体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游记或随笔,以记录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或对景观、人事的感悟,从中发现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游山西村》这篇游记的学习,我们不仅有机会了解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旅游风情,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岳阳楼记复习导学案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因战国屈原作《离骚》而得名。
[览]看,欣赏。
[得无]莫非,岂不是。
[淫(yín)雨]连绵的雨。淫,过多,过甚。
[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冲击。
[曜]光辉。
[形]形体。
[樯(qiáng)]桅杆。
[倾]倒。
[楫]船桨。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1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三、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6.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
然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岳阳楼记》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岳阳楼记》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习重点】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学习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
知识链接1.作者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古州的太守。
后在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2.写作背景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庆历六年六月,他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朋友的鼓励和安慰。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朝.晖()骚.人()霪.雨()霏.霏()薄.暮()冥.冥()岸芷汀..兰()潜.形()皓.月()樯.倾楫.摧()宠辱偕.忘()2.解释加点的字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②增.其旧制.增:制:③前人之述备.矣备:④然则..北通巫峡然则:⑤连月不开.开:⑥则有去国.怀乡去:⑦沙鸥翔集.集:⑧而或长烟一.空一:⑨把.酒临.风把:临:⑩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归:○11不以.己悲以:○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3.通假字①百废具兴具同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4.一词多义①夫: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岱宗夫如何夫:②观:予观夫巴陵胜状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③极:南极潇湘极:感极而悲者矣极:④或:而或长烟一空或:或异二者之为或:⑤一:一碧万顷一:一片而或长烟一空一:完全5.翻译下列句子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学习】任务一:理清结构层次任务二: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任务三:作者写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A层【归纳提升】1.归纳主旨并谈谈体会2.说说本文的艺术手法【巩固练习】中考链接【2019年广东省】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第11课《岳阳楼记》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诵读文章,在诵读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音韵美。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延伸拓展,探究作者写作目的,感受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二、发布学习任务《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组选中了《岳阳楼记》制作下期节目,现到我校组织一场选拔会,希望挑选出有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同学组成一支“文化领队”,带领“书本旅行团”成员登亭台览风景,悟家国天下情。
选拔会任务如下:1、诵其声·入其境2、登斯楼·绘美景3、知人世·悟心志任务完成后,将选出最佳“文化领队”团队,受邀参加节目摄制。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句读。
(1)读准字音谪()守属予()()作文浩浩汤汤()朝晖()()骚()人淫()雨霏霏()隐曜()潜()形樯()倾楫()摧冥冥()忧谗()畏讥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偕()忘(2)为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节奏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③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④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⑤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结合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释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越.明年:__________ ②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百废具.兴:__________ ④属.予作文:__________⑤巴陵胜状..:__________ ⑥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⑦南极.潇湘:__________ ⑧得无..异乎:__________⑨淫雨霏霏....:__________ __________ ⑩连月不开.:__________⑪日星隐曜.:__________ ⑫樯倾.楫摧.:__________ __________⑬薄暮冥冥..:__________ ⑭忧谗畏讥....:____________________ ⑮春和景.明:__________ ⑯翔集.:__________⑰长烟一.空:__________ ⑱宠辱偕.忘:__________⑲把.酒临.风:__________ __________ ⑳微.斯人:__________(4)翻译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学习任务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
《岳阳楼记》复习学案(精选12篇)

《岳阳楼记》复习学案(精选12篇)《岳阳楼记》复习学案篇1●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教给同学复习方法。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的写景和中心进行迁移,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复习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教给同学复习方法。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难点:1、表述与迁移。
●复习方法:1、练习法;2、分类整理法;3、提问法;4、重点强化法等。
●复习环节:字词练习----句子复习----理解课文内容----迁移练习----课文理解练习● 教学过程:一、齐背课文二、字词练习1、做练习篇子;2、订正打分;3、强调易错的字词;4、总结归类,教给学生复习方法。
三、翻译句子1、出示要翻译的句子;2、逐个进行翻译;3、这些句子的特点,教给学生抓重点句的能力。
四、理解课文内容1、各段段意;2、文章的行文思路;3、文章的中心。
五、内容迁移1、景物的迁移;2、中心的迁移。
六、段落阅读1、学生独立思考2、明确答案。
七、作业:1、把九个重点句子写在作业本上;2、按照老师教给的复习字词和句字的方法复习《出师表》。
八、:《岳阳楼记》复习学案篇2语文导学案(87—88)年级:初二主备:王继军审核:课题《岳阳楼记》课型:复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时间:、6、8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3、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词语百废具兴具去国怀乡去把酒临风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朝晖夕阴晖登斯楼也斯则有心旷神怡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连月不开开薄暮冥冥薄谪守巴陵郡谪山岳潜形潜而或长烟一空。
或把酒临风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求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是进亦忧,退亦忧是退予观夫巴陵胜状状:樯倾揖摧摧:浮光跃金金:薄暮冥冥多会于此春和景明不以物喜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4.比较两个文段,说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孟子主张的“乐以天下,忧以天 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有人说,将个人的忧乐与”天下”相提并论只是像孟子、范仲淹这样的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④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青草:湖名,是洞庭
湖的一部分。⑤“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童隶:
书童仆役。
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C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
D
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 " 贤者亦有此乐乎? " 孟子对曰: " 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蒙山县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科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
复核人
审核
日期
课题
八年级下册 岳阳楼记
班别
小组
4.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姓名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含义及常见虚词的用法; 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
基础知识
一、 作家作品
范仲淹, 字希文, 苏州人,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和
的语气语调
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8.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9. ③④段中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请你朗 ?
二、比较阅读《岳阳楼记》 (选段)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回答下列问题。
( 3)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异二者之为
( 4)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而或长烟一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5)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 6)通 政通人和
前人之述备矣
北通巫峡
先天下之忧而忧
( 7)然 然则北通巫峡
辍耕之陇上
满目萧然
3. 解释加点词
(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越.明年
( 3)予观夫巴陵胜状
( 4)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乙】
金沙堆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
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
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①顷刻之玩②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
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③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④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⑤
三、阅读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和张孝祥《金沙堆观月记》回答下列问题。
【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
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 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樯倾.楫摧 B 忧.谗畏讥
倾家荡产 乐以忘忧
C 连月不开. D 或异.二者之为
日出而林霏开 神情异常
3. 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3.孟浩然的诗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选文本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
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4.第② 段末尾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与 ③ ④两段构成了
关系。
5. 文 段 ③ ④ 运 用
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 两种情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读,应注意分别读出
。
通
,
④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⑤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⑥动静结合,形象地描摹出月下洞庭湖的美景的句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2. 一词多义
通
,
2.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 1)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 极 南极潇湘
余观夫巴陵胜状
此乐何极
3.课文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分别在课文中找出。
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
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 是进亦忧(
) B 微斯人(
)
C 非也(
)
D
然而不王者(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心旷神怡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①去国怀乡 ②曾不吝情去留
C. ① 前人之述备矣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 ①朝晖夕阴②朝而往,暮而归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南极潇湘 C. ①登斯楼也
②此乐何极 ②斯是陋室
B. ①把酒临风 ②临溪而渔 D.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6)迁.客.骚.人.
( 7)先.天下之忧而忧
( 8)进.亦忧
特别提示:此为 8 开导学案模版正面..,请保留此行文字并在本表下面,不要移除!
4.主题归纳:本文以作 “记 ”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
和
”的政治抱负。
中考链接
”的旷达胸襟
一、阅读课文二、三、四段回答问题
(朝代)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谥号 “文正”,世称 “范文正公” 。
课文理解 1.用文中原句填空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② 表现洞庭湖 “胜状 ”或 “岳阳楼大观 ”的句子是:
③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著有 二、 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1)百废具兴
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
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蕲 (q í) :求。玩:欣赏。③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