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舞台作文教学设计
六年级《我的舞台》语文教案

六年级《我的舞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舞台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观念。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挑战、追求梦想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舞台艺术的美感。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舞台艺术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舞台艺术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舞台的魅力。
(2)展示舞台艺术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舞台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舞台艺术的基本知识。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强调舞台艺术的美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5. 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感受舞台艺术的魅力。
(2)选择一种舞台艺术形式,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我的舞台》教案

《我的舞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舞台”的比喻意义,感受作者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和精神。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感悟文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成长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舞台吗?你们的舞台在哪里?请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舞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舞台的文章——《我的舞台》。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a.课文中的“舞台”指的是什么?b.作者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舞台”?三、课堂讲解1.逐段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a.第一段:作者对自己的舞台的认识。
b.第二段: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舞台经历。
c.第三段: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二次舞台经历。
d.第四段:作者对舞台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比喻手法有哪些?b.这些比喻手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你从作者的成长经历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作者的成长经历。
2.提问:你们在自己的舞台上,有哪些成长经历和感悟?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挑战”、“勇气”、“成长”等,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a.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b.运用比喻手法,体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关于“我的舞台”的感悟文章。
五、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的舞台”的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我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我的舞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运用想象,体会舞台的乐趣。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舞台艺术的热爱。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勇敢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法。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舞台艺术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舞台有什么印象?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举例,让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练习:(1)学生书写生字词。
(2)学生选择一个舞台场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自己的舞台吗?你们在舞台上都做过些什么?(3)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热爱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书写练习和运用生字词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细节描写评价:通过学生对舞台场景的描写,评估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掌握情况。
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的舞台》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知识点缺乏兴趣、不愿意参与、缺乏互动等情况。
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会对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探索课堂互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将学习变成一种自发的、乐于参与的活动。
《我的舞台》是一篇描述生活中的角色扮演的文章,其中包含着许多有意思的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前预热在课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式的预热,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音乐、影视作品等,建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感性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播放与课文主题相符的音乐,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相关背景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在阅读教材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设计不同的阅读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
例如,在阅读《我的舞台》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思考问题:1、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扮演角色,你觉得你有什么特别的“扮演角色”?2、文中的女主人公“陶子”为什么那么想学跳舞。
3、家长经常会干扰孩子们的选择,请说说你在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4、跳舞对于一个人的身心有什么影响,你觉得呢?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仅可以深入理解教材,还可以开放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为他们的消化理解学习内容带来更多的乐趣。
三、直接互动在教学中,直接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形式和班级特点,选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钩住小伙伴”的游戏,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角色扮演,在组内分别扮演男女主人公,互相接住对方,沿着指定路线跳舞,练习扮演和配合能力。
还可以将课文中的场景用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表演的细节,并针对表演情境和角色心理,进行情节推理和角色扮演。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我的舞台》教案(优秀6篇)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我的舞台》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作者分享了6篇《我的舞台》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我的舞台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不解之缘、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抓重点句,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难点】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新凤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板书:舞台畅谈对“舞台”的感受2.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霜,一起走进她的舞台。
齐读:我的舞台3、质疑舞台是怎样的?舞台在哪儿?吴霜对舞台又有着怎样的感情?二、初读感知过渡:下面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碰到难读的或不认识的字也可做上记号,如果又产生新的疑问,也可记录下来。
1、快速默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模仿兴起喝彩憋闷倒栽葱绷着脸指名读→说发现(多音字)→用不同的读音组词→开火车读重点:兴:兴趣、兴致(读第四声)闷:心情不舒畅;密闭,不透气(第四声)“憋闷”中的“闷”读轻声绷:四声:绷直绷硬三声:绷脸绷劲一声:竹绷绷架绷带3、解疑,质疑(1)随即板书(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舞台为何有这么神奇的吸引力?为什么说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三、感受舞台的“神奇”及舞台带给我的勇气和力量(一)研读舞台的“神奇”出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1、舞台对作者到底有何神奇的吸引力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在一旁写写体会。
2、交流预设:(1)抓“不解之缘”学第二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我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我的舞台》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我的舞台》。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会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运用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舞台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舞台对于作者的意义,培养对梦想的坚持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我的舞台》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
2.2 生字词的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尝试书写。
教师对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舞台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舞台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舞台的认知和经历,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尝试书写。
教师对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朗读练习:学生个体或小组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4.2 生字词练习: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和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2 课后拓展:学生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舞台的理解和梦想的追求。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或写作等创造性活动,展示自己对舞台的想象和表达。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书写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6.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彼此提高。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朗读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我的舞台》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舞台》优秀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的舞台》,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舞台,勇于表现自我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我的舞台》的故事内容。
2. 学会欣赏舞台表演,勇于表现自我。
难点:1. 理解舞台表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2. 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舞台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的舞台》2. 课件:故事内容、舞台图片、相关视频等3. 教学道具:舞台模型、表演服装等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舞台的认知和印象。
2. 教师分享自己对舞台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我的舞台》,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讨论与交流(10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舞台表演的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舞台梦想的短文。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我的舞台》的故事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舞台的热爱和梦想。
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舞台主题。
2. 各组设计舞台表演,包括服装、道具、动作等。
3. 各组展示舞台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写作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舞台梦想,写一篇短文。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我的舞台》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舞台》优秀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的舞台》。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我的舞台》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诗歌《我的舞台》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学生预习诗歌,了解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
2.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诗歌朗读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解释诗歌的意义。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课堂小结3.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诗歌背诵学生齐背诗歌,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创作练习学生模仿诗歌的创作手法,编写自己的诗歌。
(4)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我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28我的舞台教学设计——景文静《28、我的舞台》教学设计城北中心六街小学景文静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8、我的舞台》二、教材分析《我的舞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在娘胎,我就‘登台唱戏’”;“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六岁时,“拜师学艺”以及几年后,在大师前面认真演戏等一个个有趣而充满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很多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度不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领悟到语言深层次的含义。
同时,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理解课文里包蕴的思想感情还有些难度,需加查阅资料帮助理解,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1、理解“不解之缘、目不忍睹、为所欲为”等词语。
2、快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五、教学重点抓重点句,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六、教学难点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七、预习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
2、写一写每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试着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3、画出印象深刻和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
4、就课文内容质疑。
5、搜集新凤霞和吴霜的资料。
八、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新凤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相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认识字词(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五)总结全文,深入理解(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字词《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霜,一起走进她的舞台。
齐读:28、我的舞台1、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读准下列词语字音: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3、注意下列字形炼就的“炼”、毅力的“毅、”不解之缘的“缘”4、多音字组词hē(喝水)mó(模仿)喝模hè(喝彩)mú(模样)(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写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
] 出示表格,学生自己边读边思考:作者不同时段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句子品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汇报交流,师随机点拨,指导朗读(1)我还没出生时,??①理解:不解之缘。
从哪看出我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②认识评剧演员新凤霞。
指名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介绍。
评剧演员,是青衣、花旦。
原名杨淑敏。
小名杨小凤,天津人。
中共党员。
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
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
作家。
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
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
(2)我刚会走路,??读到这,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吴霜?请你再来读一读。
(3)随母亲演出时,直至演出结束。
??抓住关键词语如:“无论、场场、直至、每次、一定、挤、憋、满头大汗、兴趣盎然”等词语进行品读。
(4)六岁的时候??①引导理解“周、抻(chēn)、拉、压、拽”等动词的意思。
②理解“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练功的样子很可怜。
③“为所欲为”一般指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意思?(“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格要求。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通过你的朗读把“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5)几年后,??①想象说话:我把这些基本功练得“不在话下”,想象一下,暑去寒来,我练基本功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②你是怎样理解“您不是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演戏吗?”这句话的?(6)师: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从上一个重点问题过渡到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 (7)看看课文的这几件事是通过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或成长顺序。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2、小结提升,感情升华。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因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因为“我”的不怕苦,不怕疼,所以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让我走向成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功的吴霜。
3、师出示课件:简介作者[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了解评剧和评剧艺术。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通过学习这课,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运用艺术家的名言,与此有关的名言名句或俗语、谚语,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2)你可能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
请你也写一个片段,说说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五)总结全文,深入理解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人的熏陶及鼓励外,更离不开“我”常年不懈的坚持和努力,面对一切困难从未退缩,都能积极面对“挑战”。
作者的舞台逐渐转移到人生的大舞台,“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收集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七、板书设计:28、我的舞台神奇的吸引力炼就勇气毅力篇二:我的舞台教学设计我的舞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的观众无处不在,体现出我对艺术的指着追求和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也不难看出她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她的的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她,想听一听她的母亲新凤霞唱的《花为媒》吗?播放评剧《花为媒》音乐。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评剧,感受到了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在这美妙的音乐和成功之后,艺术家们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吗?请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学艺艰辛、吃苦耐劳的句子,批画感悟。
六、品析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默读批画。
2.交流感悟:出示句子:(1)“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前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常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兴味盎然”,课文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
“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
台上在演出,一个小女孩钻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怪不得母亲的学生忘词的时候,会向“我”请教。
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那么形象,那么生动。
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2)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抻”,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课文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
“抻”,拉;扯。
课文指师傅像拉面条一样地拉“我”的身体。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练功的样子很可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我”常年不懈的努力。
“黑脸大汉”指的是师傅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生面团”写出了“我”身体的柔弱。
“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格要求。
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
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我”的无情,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
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