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排华现象带来的思考

合集下载

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

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

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作者:陈丽珠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9年第07期摘; 要: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排华就像一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发作一次的疟疾,总是得不到根治。

而在另一些国家,华人则与当地民族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关系,长期相安无事。

这是为什么?本人试图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关键词:东南亚华人;文化适应;华人文化在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单独存在,都必须与其他文化发生联系和交往,而联系和交往就会产生文化适应的问题。

因此,文化适应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例如,中国的移民把中华文化带到东南亚之后,与当地文化相互接触和碰撞,便产生了一个相互适应的问题。

中华文化要适应东南亚本地文化,而东南亚本地文化也要适应中华文化。

“文化适应是不同的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和相互吸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文化会失去原来的一些特质,获得一些新的文化特质。

文化适应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学习和扬弃的过程,也是产生新文化和建立新的文化模式的过程。

”如上文所述,文化适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两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时,双方各自的调适和反应。

如果双方都不愿意作出改变,都对对方的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这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近代以来,一些东南亚国家常常出现排华现象,如印尼。

而另一些东南亚国家则对华人比较友好,甚至出現相当程度的融合,如现在的泰国和菲律宾。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均可以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得到解释。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里斯·迪韦尔说,“一切文化都趋向于共同同意,也就是说,集体的所有成员都接受角色行为模式的标准和价值。

所有文化都承认一定程度的偏离和允许最低限度的改变,但程度和限度相差很大。

我们可以把那些不能容忍偏离和改变的文化称作一元性文化,其他文化为多元性文化。

”东南亚有华人华侨2000多万,其中印尼有700余万,大约占印尼总人口的3.9%。

广大华人华侨在印尼独立和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始终没有获得公正的社会地位,排华事件此起彼伏。

初一议论作文:从东南亚事件看“和平”

初一议论作文:从东南亚事件看“和平”

初一议论作文:从东南亚事件看“和平”在当今世界,和平已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然而,近期发生在东南亚的事件却引发了我们对和平的重新思考。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和平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战争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

在东南亚,战争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家园,还导致了无数生命的丧失。

战争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还破坏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它让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和平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在东南亚的事件中,虽然战争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人们的和平意识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都能够为维护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战争就会越来越少,和平就会越来越近。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和平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为维护和平尽一份力。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和平的实现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东南亚的事件中,国际社会的干预是必要的。

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为维护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从东南亚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和平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为维护和平尽一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为维护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和平而奋斗!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现和平并非易事。

在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冲突和战争仍然存在。

这些冲突和战争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矛盾、宗教信仰冲突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维护和平。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冲突,避免冲突的升级和扩大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的排华运动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的排华运动及其影响

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的排华运动及影响09历史班200902501142王鸿洋摘要:排华,是指华侨华人或者走出中国本土以外的中国公民,在异国他乡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团体或居民的不公正、非人道甚至残忍地对待,在名誉、财产、心理、生理乃至生命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和损伤。

①本文从历史上排华运动入手,主要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越南排华的主要原因,排华运动的阶段及主要特点和影响。

关键词:越南排华运动,原因,阶段,影响历史上, 华侨的侨居地已发生过多次排华浪潮。

在我国明清时代, 中国移民的主要流向地东南亚地区有过无数次由西方殖民统治者蓄意煽动和发动的大规模排华事件, 如菲律宾西班牙殖民当局策划的16 0 3 年、16 3 9一1 6 4 0 年、16 62 年和1 7 6 2 一1 7 6 4 年等几次大屠杀, 1 5 93 一2 5 9 6年、2 7 0 9 年、1 7 4 6 年、1 7 5 5 年和1 7 6 9 年五次大驱逐, 以及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 荷兰殖民当局发动的17 4 0一17 4 1 年的红溪事件。

19 世纪以来, 随着北美、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地区中国移民的增多,这些地方成了新一轮排华运动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北美、拉丁美洲国家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对华侨的政策逐渐趋向正常, 排华立法大抵至迟在60 年代已成为历史。

战后的排华活动的多发区在东南亚。

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的排华运动就是在此时爆发的。

爆发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插手印支问题,越南因为国家利益及其地缘政治的原因,开始排斥中国,逐步向苏联靠拢。

中越关系恶化。

1975 年,越南实现了南北的统一,苏联也加大了对越南的援助力度。

与此同时,越南也想借助苏联的实力,推行其地区霸权主义。

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趋向及行为显然会遭到中国的反对,但却与苏联想利用越南控制东南亚从而削弱中国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不谋而合。

浅析东南亚排华问题

浅析东南亚排华问题

浅析东南亚排华问题东南亚是中国海外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地区。

千百年来,海外华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不仅在当地扎根发展,也为所在国家的经济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东南亚华人虽然为当地发展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但是东南亚排华问题却一直萦绕在他们身边,成为华人在东南亚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威胁。

回想近几十年东南亚排华事件,往往让我们一阵心痛。

1967年缅甸排华大暴动,华人受到前所未有的歧视,所有华校被关闭,华人之间不敢用母语交谈,甚至不敢自认是华人;1969年马来西亚“513暴动”事件,目标明确直指华人,旨在遏止当时华人持续上升的政治势力与社会综合影响;1977年越南排华事件,把大批华侨驱赶出国;1998年印尼“黑色五月暴动”,印尼暴徒强奸了数以千计的华人妇女,并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华人大屠杀。

除此之外,还有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2003年菲律宾反华游行、泰国10·5湄公河惨案等等。

中国海外华人一直在东南亚地区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为什么东南亚排华问题会这么严重呢,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政治上,东南亚华人在政治上没有保证。

东南亚海外华人一直注重实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他们的精神所在。

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南亚华人虽然在所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他们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大的诉求,很多人不愿意从政,于是便出现了“经济上的强人,政治上的弱者”的怪异现象。

由于海外华人在政治上没有保证,个别偏激的东南亚族群一旦对华人有什么不满情绪,或者有什么社会矛盾产生,就会把情绪发泄在华人身上,或者说华人经常会成为当地各种矛盾的替罪羊;二、经济上,华人在东南亚各自定居的国家里拥有大量财富。

东南亚国家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华人手中,这不免会让一些人眼红,嫉妒心会慢慢演化为仇富心,再而引发不满。

另外,“爱面子”的华人在东南亚也很讲究排场,这钟炫富行为更引发了一些当地贫穷人民的不满,以致引起大规模的排华现象;三、文化上,东南亚华人不能很好地把中国文化融入当地文化。

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摘要:华人移居菲律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比西方殖民者要早来到这个岛上,在与菲律宾人接触、打交道中有友好相处的一面,也有发生冲突的一面,关系复杂。

从1603 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的排华开始,菲人与华人的矛盾愈演愈烈,菲律宾的排华情绪也日益影响着中菲两国的关系。

本文将从各个时期的中非关系浅析菲律宾出现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对两国的影响。

关键词:菲律宾华人排华运动“排华”是近代以来华侨史上屡屡发生的悲剧。

排华是指华侨华人或者走出中国本土以外的中国公民,在异国他乡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团体或居民的不公正对待。

在排华过程中,华侨华人在生命、财产、名誉等方面受到各式各样的伤害和排斥。

从17 世纪开始至今,海外排华事件屡屡发生,最近的黄岩岛事件更是将矛盾升级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排华运动又会给中菲两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1、文化上的冲突。

这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除了对当地进行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军事占领外,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传播教化,目的是使菲律宾人在宗教方面信仰天主教,在教育上接受西班牙教育。

结果除去信仰回教的毛洛族,菲律宾人大都该信了天主教。

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菲律宾华人很难接受这种教化,他们大多信仰佛教,无法接受突然的信仰转变,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又习惯了以天朝自居,不易接受外来文化,更不用说是要放弃自己的文化,这通常是被看作“背叛”老祖宗的举动,是要遭天谴的。

况且这些初期华人来到菲律宾只是为了谋生,并不打算久居,因此也就不会理会西班牙的这种教化。

为了顺利推行教化,西班牙人推出法令,不允许华人与菲律宾人杂居,而且还以纳税优待和就业便利吸引华人。

为了取得与菲民杂居权利以及方便谋生,一部分华人改信天主教。

但这也只是少数。

西班牙对华人的教化以失败告终。

由此西班牙将在菲额华人视为眼中钉,为后来西班牙在菲进行排华运动埋下了引线。

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土著菲人对华人存在着敌视情绪。

(完整版)东南亚对的重要性

(完整版)东南亚对的重要性

(完整版)东南亚对的重要性东南亚对中国的重要性东南亚对中国极其重要,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还有其他国家重返东南亚,对中国造成不利的种种因素等,都在强调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重要性。

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三洲、两大洋。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900公里,最窄处仅37公里,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历来为兵家和商人必争之地。

并且中国对中东和西亚的石油依赖度很高,东南亚又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油气、矿产,绝大部分的资源都是中国稀缺的。

东南亚各国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且都是新兴的国家。

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

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

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文莱虽然人均GDP和发达国家相若,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这些因地理位置的原因给中国带来的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主要分析一下,东南亚经济方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中国2000年提出的与东盟进行全面经济合作的建议,在两年之后造就了一个框架协议的诞生,这个建议也被双方认为不仅及时,而且互利。

中国此举既有政治上的考虑,又有经济上的考虑。

中国希望与它的邻居在其南方国界附近和睦相处,另外,与东盟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提高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以平衡日本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力量介入。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拥有5亿消费者的东盟市场并不是那么地不重要,同时,中国也越来越把东盟国家看作是工业原材料、原油等商品的供应地,这些商品的供应对其工业增长动力的加强大有裨益。

东南亚华人为什么“有钱没地位”?

东南亚华人为什么“有钱没地位”?

东南亚华人为什么“有钱没地位”?因为APEC及东盟峰会接连在印尼、文莱召开,作为媒体人,不禁引发对那里华人政治地位问题的再次关注。

大家都知道印尼的华人不少,约占两亿多人口总人口10%,上千万华人在印尼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该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印尼全国有100多家银行,华资银行超过70家,占一半以上;印尼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华人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著名的三林集团、阿斯特拉集团、力宝集团、金光集团、巴里多太平洋集团均为华人华侨创建。

但如此强大的经济人群,却是该国最没有政治社会地位的族群,众所周知,印尼是排华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度之一。

曾发生过许多起大规模的排斥、屠杀、迫害华侨华人的惨剧。

固然这有历史方面的原因,已经消失的印共被定格为洪水野兽,牵连了大量无辜华人。

这段不幸历史过去半个世纪,但华人的政治地位依然没有明显改观。

在震惊世界的1998年印尼首都雅加达大骚乱中,大量华人商店被砸,不少华人被杀,许多华人妇女遭强暴。

迫于世界舆论压力,当时的哈比比总统宣布取消华人身份证的特殊记号,对华文的使用有条件地松动,允许华人组织社团和政党,随后执政的瓦希德总统更进一步,撤消1967年颁布的限制华人公开庆祝自己节日的第14号总统决定书,宣布孔教(儒教)为合法宗教。

虽有上述的变化与进步,华人依然在印尼难以取得事实上的平等地位。

印尼现有法律仍有这样的规定:国民信仰自由,但必须拥有信仰,否则就被视为非法的共产党。

这使得被贴上“政治排斥标签”的华人很小心翼翼生存。

再看看马来西亚:人口总数近三千万,华人占四分之一。

他们掌握了国家经济的大部分,在当地多处于富人阶层。

但是再来看看历年来的马来西亚政府要员,没有一个华人。

而只占8%的印度人却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政府,社会组织中到处都活跃着印度人。

当一个族群长期被歧视,首先要做的不应该是抱怨历史,而是三省自身。

拿出突破解现实瓶颈的实际行动。

一个国家一个人群的政治地位,是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正比的。

中国的东南亚外交再思考

中国的东南亚外交再思考

中国的东南亚外交再思考肖 刚 李 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广州510420)[关键词]东南亚外交;国际环境;金融海啸[摘 要]在21世纪的中国地缘外交中,处于首要地位的应该是东南亚外交。

只有中国和东南亚整体关系达到高度稳定和高度互信的状态,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今天,内政中有外交,外交中有内政的观点已为世人所公认,而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内政和外交的边界更加模糊化。

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大国合作趋势,有可能使东南亚的大国平衡战略失去效用,中国应该积极地推动大国关系与东南亚关系的和谐双赢。

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东亚大国和东南亚之间只有建立完全平等、互不从属基础上的合作,才能使东亚一体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中图分类号]D8221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09)03-0050-07Reth i n k i n g of Ch i n aπs D i plomacy towards Southea st A si aXiao Gang&L i L iang(School of Legal Studie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510420,China) Keywords:D i p l omacy t owards Southeast A sia;I nternati onal Envir onment;the Gl obal Financial Tsuna m i Abstract:Chinaπs di p l omacy t owards Southeast A sia should be the key t o its geopolitical di p l omacy in the21st cen2 tury.Only as the overall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 sia does re main more stable and more mutual2 trustful,the surr ounding envir on ment of Chinaπs peaceful devel opment will be fully secured.Today,i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 o distinguish the traditi onal domestic affairs fr om f oreign policy,which is als o p r oven by the relati on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 sia.Cooperati on bet w een great powers as a result of the gl obal financial tsuna m i can make Southeast A sian equilibriu m strategy a mong big countries less effective,s o China should catch the oppor2 tunity t o p r omote win2win f oreign policy bet w 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 sia.I n the p r ocess of the integrati on of East A sia,the great po wers of East A sia and Southeast A sia should establish comp letely equal and non2subordinative co2 operati on,s o as t o make the integrati on of East A sia devel op healthily and actively.一 引 言国际政治常常是需要用逆向思维才能真正地理解其内在本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排华现象带来的思考
陈思恒机电(中荷)111 201110216030 序号11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存有出国或移民的现象,尤其在现代社会,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更为自然。

绝大部分选择出国或移民的理由,不外乎是以下诸多原因:1.物质经济 2.人文精神3.生态环境4.居住人性化5.社会保险医疗6.体制健全自由7.教育完善。

然而在出国热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东南亚持续不断的反华事件也使国人寒心。

2011年10月5日上午,两艘搭载13名中国船员的船只在泰国境内被不明武装分子劫持,时称“泰国10.5湄公河惨案”。

直到10月27日,9名泰国北方边防部队的现役军人在其上级军官的带领下,前往泰国清莱府警察局自首,承认他们就是杀害13名中国船员的凶手。

20多天过去了,疑云密布的“10·5”惨案,总算露出了一丝端倪,但这些凶手何以如此丧心病狂,船上发现的大量毒品又作何解释,泰国警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然而,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一起针对华人的有预谋杀戮。

再看2010年的“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再次亲口拒绝道歉,并指事件是一名“失常枪手”造成,菲律宾无可能要为事件负责。

这不仅表现出菲律宾人傲慢,更深层次的是菲律宾人对华人的仇视心理。

当地人排华一直是在东南亚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华人的一个难以名状的心痛。

东南亚一直是海外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地区。

千百年来,华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不仅在当地扎根发展,也为所在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素有“东方犹太人”的说法。

东南亚的华人群体在当地虽然占少数却掌握着较大的经济份额,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1997年金融危机时,华人很快摆脱了危机的困境,然而,这种经济上的强人,在政治上却始终为弱势群体。

一直以来,华人和当地的族群融合一直难以和谐相处,一些偏激的族群常常把不满情绪发泄在华人身上,而一旦把这种不满染上种族色彩时,华人就
成为无处可逃的代罪羊,所以可以这么说,东南亚华人的历史至今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血泪史。

1、缅甸:1967年排华大暴动。

在整个事件中,华人受到前所未有的歧视。

所有华校被关闭,华文被禁使用,华文报被令停刊,华人之间不敢用母语交谈,甚至不敢自认是华人,宁可冒充为缅甸的少数民族,以免惹来杀身之祸,华人的财产损失无从计算,死伤人数更不计其数。

2、马来西亚:1969年排华暴乱。

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举行大选数天后,吉隆坡发生了血腥的种族暴乱。

官方定性为“种族冲突事件”,暴乱中华人成了主要的受害者。

一些暴徒甚至通过回教堂的广播大肆鼓动“放火焚烧华人的产业,因为华人有钱”等口号。

1969年5月26日的《曼谷世界报》也认为:“90%的伤亡者都是华人,而且明显是有目标的、被指示的”。

3、越南:1977年的排华事件。

1975年越南统一全国后,就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排斥华侨、华人。

他们没收华侨财产,把华侨赶入所谓“新经济区”。

4、印尼:1998年的“黑色五月暴动”。

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是指从1998年5月13日到16日,印尼暴徒个人或集体并且有组织性的强奸了数以千计的华人妇女,并在印尼的中国华人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照片显示出的场面可谓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可以说是南京大屠杀的部份再演,也可说是全世界华人的耻辱。

5、菲律宾:2003年的反华游行。

2003年7月,大约1500名菲律宾人参加游行。

队伍中,前排中央位置高举“反对红色中国”横幅,高喊反共口号,甚至焚烧了一面中国国旗,游行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后草草收场。

不可置否的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屡成受害的对象,除了所在国某些偏激群体或个人仇华排华因素之外,我认为有历史因素和华人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从明朝开始,就开始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到了大清后,这种自闭的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

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自绝与世界潮流之外,阻碍了本国在经济、文化和科学等等方面的发展,中国丧失了对外交流的主动权。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明清两朝在海上交通及至海上军队的建设都成了一个大盲点,远远落后于世界向前发展的大趋势,更错失了如西方向外扩张和发展的殖民模式,本是强盛的中国逐渐走向衰弱是必然趋势,也造成近代中国屡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由于这种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在海外讨生活的华人失去了祖国大陆的强在力的支持,他们一直以来就象是一位漂泊于海外的孤儿,成了倍受欺侮的对象。

再从自身角度看,一直以来华人都秉承着“寻根”和不忘本的理念,以中华五千年先进文明拥有者的一分子,在内心深处瞧不起那些野蛮的土著文明。

再者,在骨子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海外华人,一直保持着谦恭诚恳、勤劳质朴的良好美德,以发展经济、艰苦创业为主要思想,虽然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华人在政治生活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诉求,出现了“经济上的强人,政治上的弱者”的怪异现象,这种现象时至今日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如果不加以改变,一旦他日当地的排斥情绪一有波动,华人势必又成为牺牲品,几代人在外努力拼搏的结果可能又将化为乌有,成为别人不劳而获的果实。

所以改变华人受欺的局面迫在眉睫。

在这次“泰国10.5湄公河惨案”中,中国就表现出了大国应有的形象,很让全世界华人感到欣慰,特别是10月3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国家边海防委员会主任梁光烈30日接受凤凰卫视独家专访,就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遇难事件表态:中国军方与外交部和公安部对此事的立场一致,如果有需要,军队可以提供支持。

这也表明,中国军队出兵海外保护华人的可能性已具有一定的现实的意义。

随着中国政府的不断强大,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升,世界华人的地位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而华人自身应当续以开放性、包容性的心态学习和发展当地的文化,做到文化思想上的非排他性,
至少应当保持文化的和谐共生的局面,重新树立华人在当地人的整体形象,彻底改变“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悲惨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