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通风
建筑通风的发展趋势

建筑通风的发展趋势
建筑通风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建筑通风: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绿色建筑通风主要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通风,打造一个环境友好、节能高效的建筑环境。
2.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物本身的气流动力来实现通风的方式。
自然通风可以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节省能源消耗。
未来的建筑通风系统将更加注重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来优化自然通风效果。
3. 智能化通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通风系统将成为建筑通风的趋势之一。
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建筑通风可以根据实时环境条件自动调节通风量和方向,提高舒适度和能效。
4. 多功能通风:建筑通风将趋向多功能化发展,不仅要满足空气交换和新风供应的需求,还要考虑净化空气和去除有害气体的功能。
多功能通风系统可有效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提供更健康的室内环境。
5. 电动化通风:电动化通风系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通风设备。
电动化通风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更高效的通风效果,还可以减少噪音和能源消耗。
总体而言,未来建筑通风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能耗节约、智能化和健康,以提供更舒适、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建筑通风工程的名词解释

建筑通风工程的名词解释建筑通风工程在现代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调节和控制建筑内外空气的流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建筑通风工程相关的重要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1.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建筑通风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由一系列设备和设施组成,用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建筑内部,同时排除室内不需要的空气。
通风系统通常包括风机、风管、过滤器、排风口等组件,通过这些组件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循环和交换。
2.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空气流动来实现建筑通风的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立面和开窗位置,利用气压差和风力,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对流,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自然通风具有节能环保和经济性的特点,适用于某些特定地区和季节。
3. 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指通过使用机械设备来推动空气流动,实现建筑通风的方式。
通常使用风机或送风机来引入新鲜空气,同时利用排风机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
机械通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空气流量和温度,适用于一些较大建筑或特殊环境要求。
4. 排风系统:排风系统是机械通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安装排风机和排风口,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排风系统通常与通风系统配合使用,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
5. 风管系统:风管系统是通风工程中用于输送空气的管道系统。
它由金属或塑料制成,连接通风设备和各个房间或空间。
风管系统可以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
风管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空气流量、风阻、噪音和安装位置等因素。
6.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通风工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合理调节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室内温度的舒适调节。
温度控制需要根据季节、建筑特点和使用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持室内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7. 湿度控制:湿度控制是通风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目标。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影响人们的舒适感和健康。
通过通风系统、加湿器和除湿器等设备,可以调节室内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范围。
建筑工程通风

建筑工程通风
建筑工程通风是指在建筑物内部空气流通的过程,通过通风系统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新鲜补给和污浊空气的排出,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建筑工程通风有两种常见的方式: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利用自然界的气流,通过设计合理的窗户、门洞、空气井等,使空气在建筑内外流动。
机械通风则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如鼓风机、风机盘管等,主动推动空气的流动。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风系统的规划和设置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场所和人群密度等因素,确定通风需求。
然后结合建筑的布局和特点,确定通风设备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
当然,还需要考虑通风系统与其他建筑设备的协调和配合,如电气设备、给排水系统等。
通风系统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
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气流设计和设备选择,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通风系统带来的噪声和震动,以避免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在建筑工程通风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包括通风设备的正确安装、管道的布置、电气连接和空气调节装置等的调试等。
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性能。
建筑通风分析

建筑通风分析建筑通风是指在建筑环境中,通过调节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式,达到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风方式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物的自身结构和自然环境因素,如风力、气温差异等来形成室内外气流的一种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赖自然气流:自然通风是利用外界的自然气流,通过建筑物内外的压差来实现空气流动,因此对外界气流的条件有一定的依赖。
2.能耗低:自然通风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支持,仅仅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开窗方式,就能够实现室内空气流动,因此能耗非常低。
3.适应性强:自然通风适用于大多数建筑物,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低矮建筑,都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来实现自然通风。
4.对健康有益: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清洁,对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影响。
然而,自然通风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自然通风的效果受到外界气候和风力的限制,当外界气流不佳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差。
其次,自然通风无法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对于一些需要保持稳定温湿度的场所,如实验室、图书馆等,自然通风并不适用。
机械通风是通过人工方式,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机、换气扇等来实现空气流动,以改善室内环境的通风方式。
机械通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独立控制:机械通风可以根据需要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量,能够在不同季节和使用场所下提供恒定舒适的室内环境。
2.效果稳定:机械通风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恒定的气流量和风速,保证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稳定,提高空气质量。
3.适应性广泛:机械通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密闭空间和无法实现自然通风的场所,机械通风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4.能耗较高:相比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需要消耗电能来驱动通风设备,因此在能耗方面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建筑通风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同时考虑经济性和环境因素,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建筑工程通风

建筑工程通风建筑工程通风是指对建筑物内外的空气进行流动和交换的过程,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的舒适性,同时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通风的重要性、通风系统的类型和设计原则以及通风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通风的重要性通风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排除有害物质,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提供一个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其次,适当的通风可以调节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通风还可以排出建筑物内部的湿气和异味,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合理设计和管理建筑工程通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风系统的类型和设计原则1. 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利用自然气流和压力差来实现通风效果。
它包括房间内的自然通风和建筑物外部气流的引导。
在设计自然通风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窗户和门的位置、开启方式以及通风口的设置等因素,以便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
2. 强制通风系统强制通风系统通过电力或机械装置来推动空气的流动,以实现通风的效果。
它包括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
在设计强制通风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类型、人员流量、空气质量要求以及节能要求等因素,以便实现高效的通风效果。
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合理选择通风系统的类型和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2. 保持通道的畅通,避免管道弯曲和阻塞,确保空气的顺畅流动。
3. 设置合理的通风口和排风口,使新鲜空气能够有效地进入建筑物,同时污浊空气能够及时排出。
4. 配备合适的通风设备,如风机、空气净化器等,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三、通风的管理和维护通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对于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通风管理和维护的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时清洁和更换陈旧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确保通风口和排风口的畅通,定期清理灰尘和杂物,防止堵塞。
第十二章建筑通风

vw 2 Pf K w 2
12 14
室外气流与建筑相遇时,将发 生绕流,经过一段距离后才恢 复平行流动,受建筑物的阻挡, 建筑物四周室外气流的压力发 生变化,迎风面气流受阻,动 压降低,静压增高,与远处气 流相比形成正压,而侧面和背 风面由于产生局部涡流,静压 降低,形成负压。
2.外部罩:设置在有害物源近旁,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 在控制点处形成一定的风速排除有害物的排风罩。 3.接受罩:利用生产过程(如热过程、机械运动过程等) 产生或者诱导的有害物气流把有害物排掉。 4.吹吸罩:利用吹风口吹出的射流和吸风口前汇流的联 合作用捕集有害物的罩子。
二、除尘器
除尘器用于分离 机械排风系统所排 出的空气中的粉尘, 目的是防止大气污染 并回收空气中的有用 物质。
L 3600Fu
m / h
3
其中:F为罩口实际开启面积 m 2 u为罩口的吸风速度 m / s
可参考有关设计手册。
三、空气平衡和热平衡
1. 空气质量平衡 单位时间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应和同一时间内排出的空 气质量保持相等。即通风房间的空气质量(kg/s)要保持平 衡,这就是空气平衡。空气平衡的数学表达式为 Gjj+Gzj =Gjp+Gzp
自然通风 (1)、风压作用下
自然通风 (2)、热压作用下
室内热源加热空气,密度降低,热空气自 然上浮,房间上部空气压力比房间外部的 大气压力大,导致室内空气向外流动。 在房间下部,室外空气不断流入,补充因 上部空
2.局部排风系统
二、全面通风:对整个建筑物或者整个房间 进行机械通风换气的通风方式。 1.机械送风、自然排风 2.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3.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气流组织形式: ——送风系统中,送风口临近工作场所, ——排风系统中,吸风口设污染最严重处 ——尽量使室内气流均匀,减少涡流的存在, 避免污染物在局部地区停留
建筑工程中的通风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通风要求在建筑工程中,通风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其目的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排除有害气体和污染物,提供人们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以下是建筑工程中通风要求的相关内容:1. 通风设计目的通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质量,满足人们对于健康舒适的需求。
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湿气、异味和有害气体,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污染物的浓度,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和工作效率的环境。
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建筑工程中通风要求的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一定的标准。
例如,空气中的有刺激性气味应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应低于规定的限值,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浓度应该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等。
3. 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特点,合理选择适当的通风系统。
常见的通风系统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依靠自然气流和风压差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机械通风则通过风扇、风道和排风系统来实现空气循环。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和工作效率等因素,以确保通风系统的有效运行。
4. 通风设备选择通风设备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通风系统的效果和预算。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通风设备包括风扇、换气机、冷却塔等。
风扇可以提供空气流动,换气机可以排除室内湿气和异味,冷却塔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并增加湿度。
根据建筑的具体需求和通风要求,选择适当的通风设备非常重要。
5. 通风检测和维护建筑工程中的通风系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效果达到预期。
定期检测通风设备的性能和功能,修理和更换损坏的部件,清洁和更换过滤器等都是通风系统维护的重要步骤。
只有保持通风系统的良好状态,才能满足建筑工程中通风要求的需要。
总结:在建筑工程中,通风要求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
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建筑通风原理

建筑通风原理
建筑通风原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适宜。
通风的目的主要是排除室内污浊空气,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引入新鲜空气,维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建筑通风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通风原理:利用气流的物理性质,在建筑中自然产生气流,实现空气的流动。
自然通风主要通过窗户、门等开口,利用风压差、温度差、高低压差等原因引起空气流动,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2. 强制通风原理:通过机械设备,如通风机、风机等,主动引起空气的流动,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强制通风一般适用于无法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效果不佳的场所,例如封闭空间、高层建筑等。
3. 正压通风原理:通过在建筑内部制造高于室外的压力,使室内空气通过缝隙或开口排出,同时室外空气通过其他缝隙或开口进入建筑内部,实现空气的流动。
正压通风主要用于防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建筑,保护室内环境的清洁。
4. 负压通风原理:通过在建筑内部制造低于室外的压力,使室外空气通过缝隙或开口进入建筑内部,同时室内空气通过其他缝隙或开口排出,实现空气的流动。
负压通风主要用于控制有害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和排出,保护室内环境的安全。
通风原理还需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等因素,以提高通风效果。
此外,建筑通风还需要根据具体场所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和控制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通风、防排烟与空调送风系统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施工前根据现场情况详细制定方案,并按照施工流程图依次完成风管加工、风管及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
施工流程图:Ⅰ、通风、防排烟、空调风管制作1、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消耗和成品的完好性,采取车间预制现场装配的方法,即车间采用机械化加工成半成品形式运输到现场组合装配。
2、风管材质及连接见下表序号系统类别板材连接方式1空调送风管、新风管、排风管(圆形风管直径或矩形风管大边长)≤200>200~500>500~1120δ=0.5镀锌板δ=0.75镀锌板δ=1.2镀锌板法兰连接>1120δ=2.0普通钢板焊接2过防火墙风管(圆形风管直径或矩形风管大边长)≥200~500>500~2000δ=1.0镀锌板δ=1.2镀锌板法兰连接3预埋混凝土中的通风管道焊接钢管焊接4消防排烟风管δ=1.6~2.0,普通钢板焊接或法兰连接3、金属矩形风管边长>630mm,保温风管边长>800mm时,且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低压风管单边平面积大于1.2平方米、中、高压风管大于1.0平方米,均应有加固措施。
4、如果风管中增加一道支撑隔板,材料厚度与风管相同。
风管的支管与干管相接处为三通分路,当支管与干管的底面(或顶面)相距<150mm时,做成弧形三通,相距在150mm以上者做成插管式三通,连接要严密。
5、风管弯头按《91SB6》标准图制作。
空调、通风系统风管软接头可采用帆布制作,排烟系统可采用不燃软性材料制作。
6、金属矩形风管与角钢法兰连接时,当管壁厚度≤1.5mm时可采用翻边铆接,铆接应牢固;当管壁厚度>1.5mm时,可采用满焊或翻边间断焊。
矩形风管法兰用镀锌铆钉铆固,法兰在铆固前先除锈再刷樟丹两道,矩形风管咬口处应严密、平整、无毛刺。
7、通风管道的联接方式为角钢法兰联接,适用于高压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及超静压系统)。
角钢法兰联接方式:金属矩形风管法兰用料规格表风管长边尺寸(mm)法兰用料规格(角钢)≤63025×3630~150030×31500~250040×42500~400050×58、矩形弯管导流片(1)空调风管长边尺寸大于500mm直角弯头应加导流片。
,导流片的弧度应与弯管角度相一致。
风管转弯半径一般R=D。
矩形短半径弯头应加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厚度为风管的两倍,不小于60mm,片数不得少于两片。
(2)导流片的迎风侧边缘应圆滑,其两端与管壁的固定应牢固,同一弯管内导流片的弧长应一致。
9、风管的咬口形式做如下选择:矩形风管或配件的四角组合采用联合角咬口。
咬口宽度和留量根据板材厚度定,具体尺寸见下表:钢板厚度平咬口宽B角咬口宽B0.7以下6~86~70.7~0.828~107~80.9~1.210~129~10风管咬口宽度表(mm)10、风管咬口缝结合要紧密,咬缝宽度要均匀,操作时,用力均匀,不宜过重,不能出现有半咬口或胀裂现象。
11、风管外观质量应达到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两端面平行,无翘角,表面凹凸不大于5mm;风管与法兰连接牢固,翻边平整,宽度不小于6mm,紧贴法兰。
Ⅱ、风管部件及支、吊架安装工艺流程:1、支吊架安装(1)风管与部件支吊架的预埋件、膨胀螺栓位置应正确无误,用膨胀螺栓固定支吊架时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
砖墙上后期预埋支架,根据风管标高算出支架上表面离地距离,找到正确位置打好洞后将支架埋入洞内用1:2的水泥砂吊架嵌入槽中,用水泥砂浆将槽填平。
(2)支吊架的固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膨胀螺栓法。
本方法适用于规格较小的风管支吊架的固定。
本工程支吊架固定大多数采用此法,通过在楼板、梁柱上打膨胀螺栓固定支吊架。
②焊接法。
本方法适用于风管规格大,使用膨胀螺栓固定不能满足强度时,采用预埋件焊接固定支吊架。
支架固定形式见下图。
(3)支吊架安装前,按风管中心线找出吊杆敷设位置,单吊杆在风管的中心线上;双吊杆按托架的螺孔间距或风管的中心线对称安装。
对风管管线较长,风管排列整齐的部位,安装支吊架时,先把两端的支吊架安好,再以两端的支吊架为基准,用拉线法找出中间支架的标高进行安装。
同时,在适当位置设置防晃支架。
(4)支吊架不得安装在风口、阀门、检查孔等处,以免影响操作。
吊架不得直接吊在风管法兰上。
支吊架的间距按设计要求进行,每隔3米设支吊架一个,风管垂直安装时,间距不大于4m,但每根立管的固定件不少于2个。
保温风管支吊架必须在横担上衬垫外刷防火漆的硬木垫,木垫的厚度以风管保温的厚度为准。
风管支吊架间距(不保温风管)应符合下表:矩形风管长边承托角钢螺栓间距m≤50030×30×4Φ83510~100040×40×5Φ831010-150050×50×6Φ103保温风管支吊架间距应符合下表矩形风管长边尺寸水平风管间距垂直风管间距斜撑角钢承托角钢吊杆吊架数≤400 3.44m30×4 30×4Ф82≤10002.453.5m40×540×5Ф821001-20001.72m50×650×6Ф102(5)托架与风管间镶以垫木并不得损坏,所有阀门操作装置均设开关指示牌,操作装置露出保温层30-50mm。
风管支吊架做法详图如下:Ⅲ、风管及部件安装1、风管及部件安装前,清除内外杂物及污垢并保持清洁。
安装风管时,为安装方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地面上进行连接,一般接至10~12m长左右。
2、风管法兰垫料按系统进行选用。
空调、通风风管采用厚度为3mm的8501密封胶带密封,排烟系统风管采用石棉橡胶板作为法兰垫料。
3、法兰垫片厚度为3~5mm,垫片要与法兰齐平,不得凸入管内,以免增大空气流动阻力,减少风管的有效面积。
4、紧固法兰螺栓时,用力要均匀,螺母方向一致。
风管立管法兰穿螺栓,要从上往下穿,以保护螺纹不被水泥砂浆等破坏。
5、穿出屋面的风管设置防雨罩;穿出屋面1.5m的立管必须可靠固定、完好无损,不得出现裂纹、咬口不严密以及空洞等缺陷,以免雨水从风管内漏入室内。
风管在穿越墙体、楼板时,四周缝隙用防火柔性材料密实填充。
6、穿越沉降缝风管之间连接及风管与设备连接的柔性短管采用外刷防火漆的帆布制作。
在风管与设备连接柔性短管前,风管与设备接口必须已经对正,不得用柔性软管来作变径、偏心。
安装柔性短管时应注意松紧要适当,不得扭曲。
空调支管至风口之间的连接采用带保温层的金属软管,软管与风口及与风管接口采用专用的卡箍进行连接。
软管较长时,必须在中间部位设置吊架,但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
7、风管与配件可拆卸的接口及调节机构等,不得装设在墙或楼板内。
8、在安装防火阀前,拆除易熔片。
待阀体安装后,检查其弹簧及传动机构是否完好并安装易熔片。
防火阀、消音器按正确的方向安装且单独设置支吊架。
9、安装调节阀、防火阀等可调节配件时,将操作手柄设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所有的送风管道及新风管道三通处均设置三通拉杆阀。
10、风管安装的最大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水平度每米3拉线、液体连通器和尺量检查总偏差202垂直度每米2吊线和尺量检查总偏差2011、风管法兰连接用镀锌螺栓和螺母,其螺母应在同一侧。
空调风管法兰间采用3mm厚软橡胶板作衬料,风管上的可拆卸接口,不得设置在墙体或楼板内。
凡有阀门、风管检查门处的吊顶应留检查孔。
12、风管穿过墙体和楼板处与墙壁或楼板间时,使用防火柔性材料密实填充。
详图如下:13、穿越沉降缝或变形缝处的风管两侧,以及与通风机进出口相连的地方,应设置长度为200~300mm的人造革软接管,软接口应牢固、严密。
14、防火阀、消声器处设置单独吊架,并避开风口、检视门、测定孔等部位,以免影响系统使用。
15、风阀:调节阀等部件安装必须将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部位,防火阀安装必须与设计相符,气流方向务必与阀体上的标志尖头相一致,严禁反向。
16、为确保工程按期交付甲方,随时配合土建吊顶时风口碰头及安装风口。
根据装修总体布局及时配合有关方面核实风口位置,并将支风管引接到位,不影响吊顶。
17、风口到货后,对照图纸核对风口规格尺寸,按系统分开堆放,做好标识,以免安装时弄错。
18、安装风口前要仔细对风口进行检查,看风口有无损坏、表面有无划痕等缺陷。
凡是有调节、旋转部分的风口要检查活动件是否灵活,叶片是否平直,与边框有无摩擦。
对有过滤网的可开启式风口,要检查过滤网有无损坏,开启百叶是否能开关自如。
风口安装后应对风口活动件再次进行检查。
19、在安装风口时,注意风口与所在房间内线条一致。
尤其当风管暗装时,风口要服从房间线条。
吸顶安装的散流器与吊顶平齐。
风口安装要确保牢固可靠。
20、为增强整体装饰效果,风口及散流器的安装采用内固定法:从风口侧面用自攻螺钉将其固定在龙骨架或木框上,必要时加设角钢支框。
21、成排风口安装时要用水平尺、卷尺等保证其水平度及位置,并用拉线法保证同一排风口/散流器的直线度。
22、外墙百叶风口安装时,必须设置防虫网。
防止飞虫通过风管进入室内,同时防止飞鸟通过风管进入风机,造成风机叶片的损伤。
风口安装详图:Ⅳ、风管漏光试验与试压1、采用漏光法检测系统,低压系统风管每10米接缝,漏光点不得超过2处,且100米接缝平均不大于16处;对中压风管每10米接缝,漏光点不得超过1处,且100米接缝平均不大于8处为合格。
(1)本工程通风工程风管在安装完成后,对风管采用漏光法对风管严密程度进行检测。
抽检率为5%。
采用100W带保护罩的低压照明灯作漏光检测的光源。
白天检测时,光源置于风管外侧;晚上检测时,光源置于风管内侧。
(2)检测光源沿被检测部位与接缝作缓慢移动,在另一侧进行观察。
当发现有光线射出,则说明查到明显漏风部位,并做好记录。
(3)系统风管采用分段检测、汇总分析的方法。
漏光检测中如发现条缝形漏光,则需视不同的漏光部位分别进行处理。
如是法兰处,则用拧紧螺栓、更换密封垫方法;如是咬缝处,则用密封胶密封等方法。
2、低压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宜用采用抽检,抽检率为5%,且抽检不得少于一个系统。
在加工工艺及安装操作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采用漏光法检测。
漏光检测不合格时,应按规定的抽检率,作漏风量测试。
中压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应在严格的漏光检测合格条件下,对系统风管漏风量测试实行抽检,抽检率为20%,且抽检率不得少于一个系统。
高压系统应全数进行漏风量测试。
Ⅴ、防腐与保温1、非镀锌钢板空调风管表面除锈后,内表面喷涂醇酸底漆,醇酸磁漆各两遍,外表面刷防锈底漆两遍;排烟风管除锈后刷两遍耐火漆。
预埋混凝土中的风管除锈后,内表面喷涂醇酸底漆、醇酸磁漆各两遍,外表面刷防锈底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