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及角各部分名称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角的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角的认识

第二单元角的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角]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笔直的线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可以以扇子为例子)。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3、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来判断直角的方法。

能判断出角,会用三角板判断是不是直角。

(同样比直角大的就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家长不要教什么大于90度不大于90度,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层次还是不能理解的。


4、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不标算错)。

5、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6、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8、会数角。

9、拼角问题: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肯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两个锐角可能拼成锐角,可能拼成直角,可能拼成
钝角。

二年级上方案《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方案《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方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圆形纸、剪刀等。

2、学生准备:三角尺、圆形纸、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主题图(校园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哪些物体,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2、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究新知1、认识角结合实物,指出角。

如:三角尺上的角、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结合三角尺上的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指一指其他角的顶点和边。

3、制作活动角发给学生两根小棒,制作一个活动角。

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变化。

提问:怎样使角变大?怎样使角变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得越大,角越大;张开得越小,角越小。

4、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展示两个角,一个边较长,一个边较短,但两边张开的大小相同。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画角1、教师示范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边。

2、学生练习画角让学生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让学生指一指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2、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让学生数一数角的个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难点】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这些图形都是角。

顶点
1

记作: 1 读作:角1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角呢?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就画成了一个角。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
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大小 )有关系, 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 大 ), 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 小 )。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无关。
1 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不是

不是

2 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1)个
(3)个
(2)个 (5)个
3 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9051 5091 1095
返回
认识万以内的数 简单的近似数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一个数接近几百或几千,可以用约等号表示出来; 2.一个数接近几百或几千,就说大约是几百或几千,
可以写成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返回
认识万以内的数 简单的近似数
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 第20页
返回
青山村 石坝村 柳林村 东港村
植树棵数 440095
33880
3016
4980
(1)每个村植树各接近几千棵? 4095棵≈4000棵 (2)哪两个村植树棵数差不多? 3880棵≈4000棵 (3)把4个村植树棵数按从小到大的30顺16序棵排≈列30起00来棵。
3016<3880<4095<49840980棵≈5000棵

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总结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1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角的开口大小有关系: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分类,按照角的大小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本学期不需要掌握,孩子知道即可,课上讲过)4锐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也就是:锐角90°(角的度数不要求掌握,了解即可)直角:度数是90°的角叫直角,也就是:直角=90°。

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叫钝角,也就是:90° 钝角180°5做题时,如果让画出一个什么角,画完后一定要有一个表示角的小标志,即直角是一个直的小折线,钝角锐角都是小弧线是否标出顶点和边要看题目具体要求。

6做题时,如果具体到某个角上,一定要用∠1∠2∠3等表示,不能只填序号。

7在方格纸上画角时,选定方格纸的一个横竖线交叉点为角的顶点,另一边就沿着横线或竖线画,这样画清楚干净,而且直角更好画,不易丢分。

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下图: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它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能指出这个机器人的手在哪儿吗?指出:它是这个三角形的一部分,它也有个名称。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图形——角二操作探究〈一〉认识实物中的角1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有角生:屋顶有角三角板上有角……师:你能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在哪儿呢?教师规范指角的方法。

2从实物中找角。

每同桌同学为一组,合作从所给的学具袋中(五角星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吸管小棒)找出角,并按这些物体有角没角分成两类【评析:从生活中引入角,从认识的事物中进行分类,初步感知生活角的特点,从辨析中理解角。

】3初步认识角的形状和特征。

(1)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以上表面有角的学具材料中取一个物体,提问: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语言描述角是怎样的?(小组讨论)(2)根据学生的回答。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题。

二、新课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2、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范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

(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

(3)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没关系。

(4)折一折。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师生共同动手折角,对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鼓励同学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角吗?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证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

3、学画角。

(1)看书本例2,你知道怎样画角吗?(2)讨论怎样画角?教师说明:画角的过程(边说边演示)。

第一步:先点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二年级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教学难点:会辩认角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纸、活动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课件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1、折角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

(尖尖的;直直的光滑......)⑶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

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⑷小结: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⑴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①学生试做②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⑴抽象出角的图形课件: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

会是什么图形?⑵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条线又叫什么吗?①看书第43页②反馈。

板书:顶点、边、边4、小结: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三、课堂活动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

全班交流2、课堂活动,第2题。

数一数,共有几个角?⑴小组活动⑵反馈。

全班交流3、练习十第1题⑴小组活动⑵反馈。

全班交流4、练习十第2题⑴小组活动⑵反馈。

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二年级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2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________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讲解 认识角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讲解 认识角

认识角(初步认识)
导入新知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呢?(教材39页例1)
过程讲解
1.结合实物认识角
下面这些物品中都有角,如图:
2.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
3.列举生活中的角
在生活中,交通警示牌、广告牌和信号灯架上都有角;各种包装盒上都有角;在校园里,我们用的书桌、课本、文具盒等物品上也都有角。

4.角的大小的判断
(1)做一个活动角。

用一个图钉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活动角(如
右图)。

(2)移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角,如下图:
通过移动活动角可以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5.探究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1)折角。

把一张纸对折两次、三次、四次,可以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如下图:
(2)比较所折的角的大小。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采用“叠合法”,即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如下图:
归纳总结
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角初步认识教案

角初步认识教案

角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

2.角的画法和分类。

教学难点:1.角的概念的理解。

2.角的分类。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粉笔。

2.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剪刀、钟表、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

2.学生回答:这些物体都有角。

二、新课讲解1.认识角(1)老师展示一个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回答:顶点、边。

(3)老师讲解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各部分名称(1)老师展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指出顶点和边。

(3)老师强调顶点是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边是两条射线。

3.角的画法(1)老师示范画角的方法:先画一条射线,再从射线的端点画另一条射线。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画角。

(3)老师强调画角时要注意射线的方向。

4.角的分类(1)老师展示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回答:直角是90度,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

(3)老师讲解角的分类:直角、锐角、钝角。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什么角。

2.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

3.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找出它们身上的角。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图形中的角。

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2.学生回答:角的定义、各部分名称、画法、分类。

3.老师强调:角是几何图形的基础,我们要熟练掌握角的性质。

六、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找出家中的角,并画出来。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及角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P68-71的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
大三角板一个,活动角一个,折扇一把,剪刀一把,钟面
学具:
小棒2根,一张纸,活动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教师拿出一个大三角板,说:“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图形叫做角。

”边说边在三角板上比划出角,“这样形状的图形叫做角。

”(板书:认识角)
感受角
摸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跟老师一起比划角。

指名学生领着全班比划出三角板其余的两个角。

小结:摸角的感觉。

角各部分的名称: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找角
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找到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领着大家再摸角,边比划边说名称。

问题:课桌面有没有角?
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做角,比较角的大小
做角
师:同学们刚才找到了很多角,现在我们自己来做一个角吧。

请你用学具盒里的材料做一个角。

在小组里展示你做的角,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小组活动。

展示学生做的角。

(有意识地把用纸折角放在最后展示,便于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角的大小。

老师领着学生指出纸上的一个角,并做上角的标记。

让学生找出其余的角,并做上标记。

如果要比谁的角大,你想用哪个角来比?(靠观察来比较角的大小)
同桌的两个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

(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小结: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变化
玩活动角:变大、变小。

感知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有活动的角。

课堂总结
五、课后记:认识角中的活动较多,学生兴趣很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机会,但在组织教学上出现了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