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病害分析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病害分析

一、坑洞坑洞是指道路表面出现的凹陷或塌陷现象。

多年冻土地区的坑洞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冻胀与融化:多年冻土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道路上的积雪和路面积水在融化时会产生胀冻作用,导致路面下部土体体积的不断变化,最终导致道路表层形成坑洞。

2.土壤融解和保水性差:由于多年冻土地区温度较低,土壤中的冻结水分难以完全融化,导致道路底部土体的水分排不出去,进而导致路面在压力下发生沉降,形成坑洞。

3.交通荷载:尤其是重型车辆的频繁行驶与变向,会导致路面结构层破坏和土体变形,进而产生坑洞。

坑洞给行车带来不便,严重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修复坑洞需要填补空洞,常用的方法是在洞内填充砾石、碎石或混凝土修补,再进行压实处理。

二、冻胀冻胀是指土壤冻结过程中体积因冻结膨胀而引起的强度改变和变形现象。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冻胀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冬季低温:多年冻土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水分在冻结过程中膨胀,导致土壤中的冻胀力增大。

2.冻融循环: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面临着四季冻融循环,土壤在经历多次冻结和融化过程后,容易形成空隙和裂缝,进而引发冻胀作用。

3.土壤成分和含水率:多年冻土地区的土壤通常含有较多的冻结水分,其中含水率高的黏质土和含冰含量高的土壤更容易发生冻胀。

冻胀对公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路面隆起、龟裂、破碎和下陷等问题。

为了防止冻胀对公路造成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装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通畅;控制含水率,通过合理的排水和防渗措施降低冻结水分的影响;加强路面结构的抗冻性能。

除了上述病害,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还会面临其他问题,如路基塌陷、路肩塌陷、路基侧滑等。

这些问题主要与土壤的冻融性质、交通荷载、排水状况和公路设计等有关。

在公路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多年冻土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土壤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提高公路的抗冻性能和承载能力,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分析

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分析

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多年冻土及多年冻土区恶劣的环境给工程构筑物的建设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我国,多年冻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1.5%。

季节性冻土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3.5%,多数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青藏高原,祁连山,及喜马拉雅山等地,冻土分布及发育程度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植被、地层岩性、温度、土体的物理性质等都对冻土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影响因素时刻影响着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的冻融,对路基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路基病害一直是道路方向的难题,本文通过探讨影响冻土地区的因素以及冻土区的病害类型,总结与归纳冻土区病害的处理技术。

这对提高行车安全性并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冻土区;道路病害;防治措施引言在多年冻土地区进行道路合理有效地养护与维修,就必须首先明确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存在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多年冻土地区修筑路基以后,破坏了冻土天然条件下的热平衡状态,改变了地表与大气间的热交换条件,使多年冻土地温重新进行热平衡调整,由于冻土的冻胀融沉特性,冻土道路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病害。

1冻土形成的影响因素1.1植被覆盖度对冻土的影响冻土环境与植被的覆盖率息息相关,研究发现,冻土区主要分布在草原,沼泽,湿地,草甸等地,除了受极低的气温的影响,草本植物和小灌木的覆盖也为冻土的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沼泽,湿地,灌木使积水严重,增加土壤的含水率,使冻土的厚度增加,同样,多年冻土使地区的土壤长期处于含水率较大的情况,土壤甚至接近饱和状态,使草甸和植被更好发育,沼泽,植被较多分布在半阴坡,常期遮挡阳光的热传导,使地下温度降低,形成大厚度冻土层,经调查,草甸区的冻土厚度大于沼泽大于高寒草原覆盖率越小,冻土上限增加。

1.2温度对冻土的影响冻土的厚度、冻土每年的深度变化等特点与全球性气候变化都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平均的大气温度还是年平均的地面温度,都会不同程度的给冻土造成影响,通常地区,在没有冻结之前,地面温度都会高于气温,在地面马上开始冻结前,地面的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都会低于同一时刻的大气温度,但是土体也有可能会冻结,原因是土中水分由于受到土颗粒表面能的束缚且含有化学物质,使冻结温度要低于0℃,地表的温度由于周期性的波动造成的温度梯度,产生相应的热能,传导于地下,在最大季节冻深内,地温变化的强烈,导致季节性冻土易随着季节变化融化和冻结,而季节性冻深以下的地温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稳定的温度场给季节性冻深以下的多年冻土提供绝佳的条件,季节性冻深以上冻土的温度场同样影响着冻土中未冻水的运动迁移的方向和冻土的强度。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高原冻土地区是指海拔较高且气温较低的地区,地下土壤中的水分会在冬季结冰,形成冻土。

在这样的地区修建公路时,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特点高原冻土地区的路基病害主要包括冻胀、冻融、冻结深度增加等问题。

冻胀是指冻土在结冰过程中由于冰的体积膨胀而对路基产生的破坏作用;冻融是指冻土在季节性变化中由于冰的融化而对路基产生的破坏作用;冻结深度增加是指冻土在寒冷季节中冻结深度逐渐增加,从而对路基产生的破坏作用。

二、冻胀防治措施1.选用合适的路基材料:在高原冻土地区修建公路时,应选择具有较好抗冻胀性能的路基材料,如粗砂、砾石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和较低的含水率,能够减少冻胀破坏。

2.提高路基排水性能:通过增加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排水管等,提高路基的排水性能,减少冻胀破坏。

同时,还可以采用排水加热的方法,通过加热排水系统来加速冻土的融化,减少冻胀的发生。

3.采用加筋土工法:在高原冻土地区修建公路时,可以采用加筋土工法来增强路基的抗冻胀能力。

加筋土工法是在路基土中加入钢筋网或合成纤维材料,通过增加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冻胀性能,来减少冻胀破坏。

三、冻融防治措施1.加强路面养护:在高原冻土地区,路面的冻融破坏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减少冻融破坏,需要加强对路面的养护工作,及时修补路面裂缝和坑洞,保持路面的平整和密实。

2.改善路面材料:选用具有较好抗冻融性能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弹性,能够在冻融循环中减少路面的开裂和破坏。

3.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在高原冻土地区,冻融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路面下的水分无法及时排走,导致冻融循环的发生。

因此,需要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维护,确保排水通畅,减少冻融破坏的发生。

四、冻结深度增加防治措施1.加强路基维修:在高原冻土地区,冻结深度增加会导致路基的沉降和变形,进而对路面产生破坏。

内蒙古多年冻土地区主要道路病害与防治措施

内蒙古多年冻土地区主要道路病害与防治措施

内蒙古多年冻土地区主要道路病害与防治措施内蒙古多年冻土位于中国东北部,纬度偏北,冬季严寒,雨量较多。

每年10月上旬开始冻结,次年五月上旬开始融化,一年中有7~8个月是寒季。

它属中、低山丘陵,主要为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

山地丘陵区地表层中的粗亚砂土、轻亚粘土厚仅数十厘米,以下为坡积碎、砾石土。

基岩多为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及花岗岩等。

地下水较深,地表干燥。

冻土层上水特别充裕,上限距地表很浅,地表长期过湿,夏季积水,冬季发生冰丘、冰锥等不良地质现象。

沼泽相当发育,广泛分布于洼地、缓坡、其至平坦的分水岭地带。

2主要道路病害调查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体。

其成分、结构、热物理及物理力学性质均有着不同于一般土的许多特点。

冻土区的活动层每年都要发生季节融化和冻结,并伴随有各种冻土现象。

因此,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的道路每年都要发生一些破坏现象,只有对这些破坏现象给与充分的重视,并加以研究,才能更好的在以后的道路修建中,减少和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保持道路具有良好的路用性,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

岛状多年冻土地区常见的道路破坏现象有:融沉、冻胀、翻浆、冰丘、冰锥、延溜冰及路面损坏等。

2、1融沉融沉是岛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般多发生在含冰量大的粘性土地段,当路基基底的多年冻土上部或路堑边坡上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层时,由于地下冰层埋藏较浅,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多年冻土局部融化,上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造成路基的严重变形。

这种变形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下滑,路堑边坡溜坍等。

2、2冻胀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病害现象,在多年冻土地区,处于不良地质、水文条件下的路段,路基土冻结过程中会发生水分迁移现象。

水分不仅向冻结锋面迁移,而且在冻结中凝结成冰,由于冰的密度略小于水,故在冻结的过程中伴随着体积的膨胀,从而造成路基土的冻胀。

冻胀的发生是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的,一是有充足的水分补给源,二是有水分补给的通道。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综合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综合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一、病害类型1、冻胀冻胀是由于土中水旳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旳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旳作用。

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

冻胀旳因素涉及土中原有旳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步也涉及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旳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水分相对集中,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使土体积膨胀。

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旳另一种重要问题。

一般状况下,在低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且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故冻胀相对较轻。

而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低,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旳水分则冻胀严重。

冻胀形成机理当路基表面旳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旳自由水在0℃时一方面冻结,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旳薄膜水受冰旳结晶力作用,迁移到冰晶体上面冻结,使得与冰晶体接触旳土粒上旳水膜变薄,破坏了本来旳吸附平衡状态,土粒旳分子引力有剩余,就要从下面水膜较厚旳土粒吸引水分子。

同步,当水膜变薄时,薄膜水内旳离子浓度增长,产生了渗入压力差。

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入压力差旳共同作用下,薄膜水就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并逐级向下传递。

在温度为0℃--5℃旳条件下,当未冻区有充足旳水源供应时,水分发生持续向冻结线旳迁移,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当冻结线在某一深度停留时间较长,水分有较多旳迁移时间,且水源供应充足时,也许在该深度处形成明显旳聚冰层;当冻结速度较快,每一深度处水分迁移旳时间短,聚冰少且均匀分布,也许不形成明显旳聚冰层。

冻胀旳评价指标(1)总冻胀路面全宽内旳平均冻胀值称为总冻胀。

在寒冷地区内地下水位高旳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旳路基,冻胀可达15-20cm。

(2)不均匀冻胀当路基土不均匀或压实不均匀或供水不均匀时,都也许导致冬季聚冰旳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均匀冻胀。

不均匀冻胀是总冻胀旳一部分,但可使柔性路面不均匀隆起或开裂,可使刚性路面发生错缝或断板。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高原冻土地区作为特殊的工程环境,路基病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有效地防治路基病害对于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害类型、成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进行全面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病害类型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主要表现为冻融破坏、塌陷沉降和冻胀破坏三种类型。

1. 冻融破坏:冬季,路基中的冻土会融化并形成水分。

当水分遇到气温下降后再次凝结时,会引起路基的冻融破坏。

2. 塌陷沉降:由于高原冻土区具有较大的融冻指数,路基中的冻土容易因为压实度不高、土结构变化等原因而发生塌陷和沉降。

3. 冻胀破坏:在高原冻土地区,冻土地质的冻胀性是造成路基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土壤中的冻结水遇到气温升高时,会膨胀并对路基产生较大压力。

二、成因分析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分变化:冻土地质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冻结水,而水分的变化是引发路基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温度变化:高原冻土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冬季极冷,夏季较热,这种温度变化也会对路基造成不利影响。

3. 工程施工: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强度不足的路基设计也是引发病害的原因之一。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路基加固:选用适宜的材料,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塌陷和沉降的发生。

2. 排水系统:在路基设计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保证冻融水及时排除,减少冻融破坏。

3. 热稳定措施: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冻胀破坏,可以采用热稳定措施,如加温、加热、覆冰等方法来减少冻胀破坏。

4. 生态保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对冻土地质的破坏。

总之,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病害类型、成因分析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

a l t i t u d e p e r ma f r o s t ,a n d t h e n a t u r e o f t h e wo r k s v a r i e s wi t h c ha ng e s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 r e s s a n d mo i s t u r e .Co m—
wh i c h c a n p r o v i de r e  ̄r e n e e s f o r r e l e v a n t c o n s t r uc t i o n .
Ke y wo r d s :p e r ma r f o s t ; s u b g r a d e d i s e a s e ; p r e v e n t i o n me a s u r e
( C S C E C X i n j i a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o a d a n d B r i d g e E n g i n e e i r n g C o . , L t d . , U r u mq i 8 3 0 0 5 4 , C h i n a )
道路工程 H i g h w a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多年冻 土 路基 病 害 i 及 防治 措 施探 讨
孙 双 梅
( 中 建新 疆 建工 路 桥 工 程 有 限公 司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8 3 0 0 5 4 )
摘 要 : 某公 路 所 处 区域属 高原 ,人 烟 稀 少 、 空 气稀 薄 ,为 季 节性 冻 - + - 7 2 . 高 海拔 多年 冻 土地 区 ,其 工 程性 质 随 温 度 、应 力

浅析多年冻土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治理措施

浅析多年冻土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治理措施

Value Engineering1多年冻土的特征冻土在分类当中主要按照冻结时间进行分类,主要包含:短时冻土、多年冻土以及季节性冻土。

短时冻土的冻结时间包含:数小时、数日,甚至半月之久,季节性冻土的冻结时长为半月甚至为数月,多年冻土冻结时间为两年或者更长时间。

为了区分不同地段多年冻土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科学家将多年冻土按总含冰量大致可分为五类,低含冰量冻土指的是少冰、多冰冻土,高含冰量冻土指的是富冰冻土、含土冰层以及饱冰冻土。

多年冻土分为两层:上部是活动层,具有夏融冬冻的特点,这一层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冻土路基治理的重点;下部是多年冻结层,这一层的土壤一般终年不融,为了防止这一层冻土层的退化,在冻土路基施工时,也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冻土上限指的是多年冻土层顶面以及地表之间的距离,在冻土路基病害防治当中,控制冻土上限不下移属于重中之重。

2多年冻土的物理性质2.1冻土的相变性冻土当中水的状态为:固相、气相以及液相,这三种状态同时存在,主要形态为:冰、未冻结水、水蒸气。

冻土的相变性受气温影响,如果气温降低,冻土活动层的水会出现冻结,土质非常坚实;如果气温上升,那么活动层当中的冰会融化,土质非常的松软。

2.2冻土的流变性冻土的流变性主要包含这些方面:当外力恒定不变时,土的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发展的性质,简称为蠕变性;当应变恒定不变时,土所受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衰减的性质,也称为应力松弛;第三方面主要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冻土强度降低的一种性质。

冻土的流变性属于冻土当中比较主要的一种物理性质,流变性的出现是由于冻土内存在粘滞性的水以及粘塑性体的冰,同时时间也是流变性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探讨冻土的强度、变形等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时,均要考虑时间因素。

2.3冻土的冻融性冻胀以及融缩是造成冻土路基破坏的重点因素,冻土的冻融性以及相变性存在紧密的关系。

当寒季来临时,气温下降,冻土中的水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冰,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相同质量的水凝结为冰时,体积增大,进而引起周围土体的冻胀破坏;当暖季到来时,外界环境气温上升,冻土中的冰融化为水,随着水的流失,土体产生收缩变形,进而引起沉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9-04-19T15:05:40.1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刘超
[导读] 摘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公路的病害主要是由于多年冻土的融化和季节活动层的冻融变化所引起。

辽宁五洲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公路的病害主要是由于多年冻土的融化和季节活动层的冻融变化所引起。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由于经常性的冻融循环,路面病害发生频繁,给公路行车造成严重的隐患。

本文先介绍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和特征,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冻土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一、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和特征
在那些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路基沉陷病害。

路基热融沉陷病害是多年冻土地区最主要的病害类型,是多年冻土地区和季节冻土区、非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最根本的差别;二是翻浆和不均匀冻胀。

公路翻浆就是指路面下的高含水量垫层材料泥浆,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被从路面挤出的一种现象,是公路病害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三是其它类病害。

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往往会给公路的稳定性带来可能无法预料的危害。

在这些类型的病害中,涎流冰和冻胀丘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二种病害类型。

二、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分级
根据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实践,以及未来公路等级不断提高的趋势,下面就分别以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来划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

(一)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的破损可以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它类等四大类。

裂缝类病害包括龟裂、不规则裂缝、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四种。

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长纵向裂缝的合理分级是评价多年冻土对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影响的基础。

为了全面评估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的裂缝病害,三种主要裂缝的划分指标参见下表。

表1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分级
变形类病害包括沉陷、车辙、搓板、波浪等4种类型的病害。

车辙是由荷载引起的变形,表现为轮迹带上的纵向凹陷。

形成此种类型的病害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行车荷载超过了设计荷载,二是沥青路面面层材料不良或者厚度不足,三是基层或者底基层材料不良或者压实度不足。

搓板与波浪都表现为路面连续起伏,只是两者的波长不同。

搓板的波长较短,主要由基层和底基层或者上路床软弱所致,多发生于季节冻土区,在多年冻土区也有出现,受秋季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大;波浪的波长较长,主要是由于下路床、天然基底软弱或者多年冻土融化所致,常发生于多年冻土地区,多年冻土融化是此类病害的主要原因。

除了波浪以外,沉陷病害显然也是多年冻土地区的典型病害,对这两种病害的划分标准参见下表。

表2 公路沥青路面变形病害分级
(二)混凝土路面
目前,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冻土工程实践中还比较少,仅有部分试验路段,借鉴沥青路面中关于病害类型与多年冻土关系的分析,初步用混凝土路面的裂缝病害、断裂板病害、竖向位移类病害和错台病害来评估多年冻土地区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程度,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对上述几种病害做出如下分级:
(1)裂缝病害。

按裂缝缝隙边缘碎裂程度和缝隙宽度,裂缝病害可以划分为下面3个轻重程度:a、轻微—缝隙边缘无碎裂或错台的细裂缝,缝隙宽度小于3mm;或者,填缝良好、边缘无碎裂或错台的裂缝。

b、中等—缝隙边缘中等碎裂或错台小于10mm的裂缝,且缝隙宽度小于15mm。

c、严重—缝隙边缘严重碎裂或错台大于10mm,且缝隙宽度大于15mm。

(2)交叉裂缝和断板。

按裂缝等级和板断裂的块数可以划分为下列3个轻重程度等级。

a、轻微—板被轻微裂缝分割成2~3块;b、中等—板被中等裂缝分割成3~4块,或被轻微裂缝分割成4块以上;c、严重—板被严重裂缝分割成4~5块,或被中等裂缝分割成5块以上。

(3)水泥混凝土面层的竖向位移类病害包括沉陷和胀起,按其对行车的影响可分为下列3个轻重程度等级。

a、轻微—车辆以限速驶过时仅引起无不舒适感的轻微跳动;b、中等—车辆驶过时产生不舒适感的较大跳动;c、严重—车辆驶过时产生过大的跳动,引起严重不舒适或不安全。

(4)错台病害,按相邻板边缘的高差大小可分为3个轻重程度等级。

a、轻微—错台量小于5mm;b、中等—错台量5~10mm;c、严
重—错台量大于10mm。

三、防治措施
(一)保温路基
保温路基就是在路基内的一定位置铺设保温材料,通过阻挡来自路面和坡面的热流来延缓路基下多年冻土退化速率的一种路基结构形式。

在多年冻土地区修筑道路以后,改变了地气间的热交换条件。

相对于天然地表而言,路基边坡的温度和路面温度都比较高,势必导致路基下的多年冻土退化。

在路基内铺设保温板以后,由于保温板的导热系数极小,有利于减少进入多年冻土的热量,从而实现延缓多年冻土退化,提高路基稳定性的目的。

保温法作为保护冻土的措施之一,在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遮阳板护坡
采用遮阳棚这一方法措施来给路基土降温,是利用遮阳棚来预防路堤堤身与基底土免受直接的太阳辐射和雨雪水的影响,因为这些都是造成路基基底冻土层退化和线路沉陷的主要原因。

实质上,遮阳棚对路堤堤身和基底土的冷却作用,类似于多年冻土地基上的房屋和建筑物地下室利用室外空气自然通风对地基实施冷却作用。

(三)碎石护坡
在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中,抛块石和抛碎石护坡是抛石护坡的两种表现形式。

所谓的块石和碎石主要从粒径上来区分,一般认为,粒径在10cm以下的石块含量在50%以上时称为碎石,而粒径则在20cm以上的石块含量在50%以上时称为块石,在两者之间的就称之为碎块石。

碎石护坡的设计参数:(1)厚度:最小厚度不能小于0.8m;(2)碎石粒径:最佳粒径为5~8cm,要保证粒径的均匀。

结语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治理除了要积极地预防和治理病害以外,对治理措施的养护往往也是不可或却的。

对于保温路基、通风管路基、遮阳板护坡和碎石护坡路基而言,治理措施的养护工作不容马虎。

参考文献:
[1] 鲍薪竹,梁城,浅谈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及处置措施[J]河南科技,2013.05
[2] 薛守斌,任杰,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