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护理 高雪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及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共计94例,按照平均对半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均含有47例患者。
两组患者均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全面罩接氧气管。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4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情况,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在治疗、护理前后的呼吸频率、收缩压。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收缩压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且给予患者强化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临床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因患者呼吸道内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而导致的气流不完全可逆或完全可逆性疾病,主要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时间缓慢,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需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不需要切开气管或插管,兼具使用方便、灵活,能有效地避免其他治疗手段所产生的并发症和损伤。
本文通过随机选取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对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分析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
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内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难以平卧,在入院时伴随着肺部感染和严重支气管重症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

护理是 一门精细 的艺术 。在整个 护理 工作 中 , 融合 了医 学 、伦理 、心理学 、自然 科学 、审美 、礼仪等 内容 。一个优 秀 的护 理工作者 , 不仅要 有过硬 的业 务能力 , 还要有很 好 的 道德责任心 、爱 心 、耐心以及 良好 的综合 素质。产科护理有
属于健康 的状态 , 被 视为正常人 的特殊提 高 , 产科 护士在健康教育指 导 、处理个案 、提 供具体的产前保健 、产 时护理 、产后 康复 、母乳喂养及计划 生育等方面 的工作 中 , 均有其独立 的护 理功能 。其实本 院 实施产科整体 护理 的方法也 就是一对一 的分娩 护理模式 , 国 际上一些 发达 国家早 已推 广 , 这种模式极 大地降低 了分娩 剖 宫产率 、产后大 出血率 、新生儿窒息率等 L 4 J  ̄保障充足 的护 理人力 资源 , 才能切实落 实整体护理 程序 , 才 能真正体现 以
理 、临床护理 及康复指 导等护理措施 , 观察并 总结分析 治疗效果 。结果 死亡 , 1 例 自动退院 。结论
对 呼
吸重症监护病房 f R I C U ) 治疗 的 8 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 Ⅱ呼吸衰竭 患者实施人文关怀 , 加强心理护 8 4例慢性 阻塞 性肺疾病合并 Ⅱ呼吸衰竭患者均能正视疾病 和生活 , 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 。8 1 例病 『 青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或 出院 , 2 例 护理干预可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 Ⅱ呼吸衰竭患者保持 良好 的心 理状 态 ,
患者为 中心 的护理服务理念 ; 把护士还 给患者 , 实现 了患者 、
利 分娩 1 0 5例 , 顺 产率 8 7 . 5 %, 头 位难 产 5例 , 剖 宫产 9例 , 产 后大 出血 1 例 ; 无一 例发 生产褥 感染 。患者 满意 度 9 6 %, 护 理投 诉率较前 明显下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及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及疗效。
方法:抽选104例本院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均分为两组。
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提供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整体情况优于常规组。
结论:综合性护理优势明显,通过综合性优质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准确性,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能够增强护理有效程度和安全程度,避免患者受风险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综合护理;疗效应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增强护理的准确性,帮助排解患者消极情绪,增强患者就医疗养的舒适度,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1]。
本研究主要分析综合性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探究综合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抽选104例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常规组52例,年龄54至75岁,均龄(49.89±17.14)岁,实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52例,年龄55至76岁,均龄(49.36±18.47)岁,实施综合性护理。
1.2 研究方法1.2.1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按科室规定流程进行患者体检工作,并对其实行常规干预,做好患者安全指导工作。
包括:按要求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信息,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提醒患者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并监督患者严格执行,保障患者营养需求,提醒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做好保暖工作等[2]。
1.2.2 实验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包括:①行为护理:治疗中协助患者选择体位,保障患者呼吸通畅,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呼吸。
②无创通气护理:临床医师首先清理患者食物残渣,防治发生感染以及其他意外事件。
通气过程中患者需呈坐位或半卧位状态,床头抬高大于30°,并设定合适参数[3]。
关注患者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性,治疗后护理人员提醒患者饮食禁忌、运动时间、运动量等注意事项,保障无创通气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及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护理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
其中一组为A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并观察结果;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进行系统化精细护理,观察结果并报告。
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满意度均明显优于A组病患。
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采用系统化精细护理能对于患者疗效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观察;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常出现咳嗽、胸闷、气促、咳痰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1]。
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方式来进行[2]。
而老年人是此种疾病的高发群体,老年病患因存在抵抗力较差、代谢慢、反应慢、理解力差因此导致的配合度相较于中青年更差等客观原因,在临床治疗上效果普遍弱于中青少年。
因此对于老年病患的护理也格外重要。
本报告通过分组实验观察的方式进行结果探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近两年(2020.01-2022.01)入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老年病患140例,无其他重症疾病和精神疾病,可与医护人员自主交流,能够配合实验操作的完成。
将这140例老年病患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共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分布64-79岁,均龄(67.34±8.32)岁;B组:共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龄分布64-78岁,均龄(65.79±9.14)岁。
1.2方法1.2.1 A组:以常规护理方式对病患进行治疗护理。
①健康教育:治疗前后对病患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重点介绍。
②用药指导:治疗过程中,对病患做好规范用药指导。
③饮食指导:治疗过程中,对病患的饮食作出科学指导,及时纠正病患不科学的饮食习惯。
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策略。
方法:对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接诊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
对照组26人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26人接受优化护理服务。
结果:实验组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9.2%。
结论:及时有效的采取优化护理服务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症呼吸衰竭;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是ICU常见疾病,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常伴随严重的呼吸困难,导致大脑、心脏等器官供氧不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传统的ICU临床护理缺乏预见性,对患者的救护效果不理想。
本次研究尝试以优化护理策略进行应对,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接诊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
对照组26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为57~78岁,平均年龄为63.5±2.6岁;实验组26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年龄为60.5±2.0岁。
两组患者均匼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策略,给与病情监护、生命体征监护并做好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
实验组接受优化护理服务。
1.2.1常规病情监护针对患者的病情反应给与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监护,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状况、血氧饱和度、尿量、肤色和体温等的变化[1];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和血气分析结果,对患者的肺呼吸音变化、痰液性状改变以及皮下气肿等情况的改变进行观察,在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呼吸兴奋剂等药物的时候做好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的监测[2]。
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李颖【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方法。
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67例慢阻肺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NIPPV治疗及全面临床护理。
比较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气分析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氧分压[(O2)]及动脉血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且治疗后患者有相对更低的二氧化碳分压[(CO2)],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通气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48%。
结论NIPPV对于慢阻肺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显著,通过采取全面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规避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属于一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高,患者发病后往往无法治愈,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临床研究显示,慢阻肺往往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治疗难度高,以往多采取气管切开通气等有创治疗,加重患者痛苦[1]。
近年来随着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开始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效果。
本文通过前后比较分析,研究NIPPV对于慢阻肺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中总结指导性护理措施,以便提供临床参考。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慢阻肺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67例予以研究,均采取NIPPV治疗及全面临床护理。
入选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3年修订版慢阻肺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且所有入选者均意识清醒可自主呼吸,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60例,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
结果:两组的护理依从性,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
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中使用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依从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血气水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气道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后会出现肺功能不全,不完全可逆气流[1]。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出现呼吸肌疲劳,呼吸系统感染,进而造成重症呼吸衰竭[2]。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中,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加[3]。
在治疗中使用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
本文中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60例,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中年龄均值达到83.95±1.58岁,有15例女,15例男。
实验组中年龄均值达到82.66±1.55岁,有12例女,18例男。
1.2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在实验组中使用综合护理。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无创机械通气的作用,指导患者正常进行呼吸,拉近与患者的关系,降低患者不良情绪。
(2)护理人员调节患者的体位,提高患者舒适度,指导患者进行腹式缩唇呼吸,调节通气压力,对患者体征进行密切关注,若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
(3)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需详细并发症的情况,并评估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并实行预防措施。
对长时间卧床患者进行定期翻身、叩背。
在饮食中使用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饱腹。
适当指导患者补充水分,避免口咽部干燥。
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 护理研究 ·642020年 第24期在肺部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破坏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如生活方式不良、环境和感染等,发病后易引发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1]。
通气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常用方法,然而,长期的通气治疗易诱发并发症发生,如呼吸机肺炎的鞥,影响患者机体健康。
对此,在行治疗时,加强护理干预的开展非常重要。
现探究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取2018.1至2020.10时段我院接收的86例重症COPD 合并呼吸衰竭者为对象,以数字号形式进行组别分设,即对照组(n=43)、观察组(n=43)。
对照组患者中,有26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71.52±2.23),56~83岁。
观察组患者中,有27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71.49±2.25),56~83岁。
病例差异小(P >0.05)。
1.2方法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并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和排痰护理、呼吸道管理护理和抗炎治疗护理、呼吸机护理和纠正酸碱平衡等。
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①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面对患者时保持微笑、和蔼态度,综合评估患者心理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心理疏导。
开展健康宣教,让患者知晓遵医治疗的意义、重要性,并让患者了解遵医治疗能使治疗不适感有效降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②基础护理:开展各项护理干预时,动作的进行尽量保持轻柔,使患者不适感降低。
将卧位管理和皮肤管理、口腔护理和足部清洁等工作做好,使患者舒适感提高,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指导其自我护理管理。
③肺功能训练开展:指导患者行半卧位,随后指导其腹式呼吸,把左手置于胸部上方,用鼻吸气,在吸气时胸部尽量保持不动。
用口呼气,同理胸部保持不动,腹部收紧,感受呼吸道畅通,气体吸入量逐渐增加,提高肺活量。
④预防并发症:呼吸机治疗的开展易引发患者出现漏气、误吸和排痰障碍等情况,而且,面罩压迫还易诱发出现口咽干燥、胃肠胀气和皮肤受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护理高雪琴
发表时间:2019-07-22T11:58:48.5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6期作者:高雪琴
[导读] 重症综合护理可促进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护理效果。
方法:2018.2-2019.4,本院收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与重症综合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结局。
结果:观察组40例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40例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则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症综合护理可促进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综合护理;常规护理;FEV1;FEV1/FVC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属于临床常见危重症,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才能够有效辅助临床治疗,才能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
重症护理是临床新推出的一种综合护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独特性。
有研究[1]认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重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基于此,探究分析了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方法:2018.2-2019.4,本院收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对照组40例的男女比例是23:17;年龄大小是27岁至75岁,平均(51.54±6.33)岁。
观察组40例的男女比例是25:15;年龄大小是31岁至73岁,平均(52.27±6.08)岁。
对比两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基础资料,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重症综合护理,流程如下:
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
在患者治疗期间,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的需要。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法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述无创通气原理,应用无创通气的必要性,从而消除患者对治疗的过分担心与恐慌。
再者,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鼓励并安慰患者,帮助患者调节精神。
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工作,让家属在情感方面给予患者支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康复信心。
②呼吸道护理,观察并分析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清洁患者的呼吸道,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
使用无创通气时,必须保证设备的性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调节氧气流量与呼吸机压力,定时检查患者的呼吸面罩与呼吸管道,防止漏气、松动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同时,治疗期间,必须帮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提高患者舒适度,并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③肺功能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便需要为患者提供肺功能护理,密切观察并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变化,进行精细管理。
及时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及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正确排痰。
一旦患者难以排出痰液,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排痰干预,帮助患者排痰。
④康复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积极的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不断提升患者自己的肺功能水平,减少疾病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指导患者住院期间每天进行肺脏呼吸功能锻炼与深呼吸锻炼,一天多次,在患者出院后,指导患者自行锻炼。
⑤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日常生活,加强生活管理。
首先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及时清理环境,保证病房的干净程度与温湿度。
定时消毒,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清新,同时,要预防呼吸道感染,也要知道患者放松心情,鼓励患者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不断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1.3观察指标
两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数据包中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观察组40例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40例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则小于对照组
(P<0.05)。
见表一。
表1 两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指标比较
3·讨论
慢阻肺属于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但因为长期持续气流受阻,会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继而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疾病风险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的难度[2]。
现今有研究显示,无创通气联合药物可有效控制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肺功能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但因为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病情容易反复,疾病风险过大,所以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须的。
重症综合护理是一种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模式,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情,保证呼吸道通畅,减轻肺功能损伤,改善肺功能,促使患者尽快
康复。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证实这一点,应用重症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综上可知,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应用重症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夏明营,赵辉,杨奎芳,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35.
[2]赵明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8,37(30):111-1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