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地理人文有四个特点
潮汕地区–汕头

菜头粿(萝卜糕)
看完汕头美食后让 我们看看夜景吧
当夜幕渐渐降临时,这 座美丽的城市也开始散 发出她夜间的魅力
这就是汕头 美丽而宁静的海边都市
汕头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美食,已有近百年的历 史。作为汕头的地方拳头美食,汕头牛肉丸和牛筋 丸秉承潮菜的精髓,以其讲究的制作方法和独具的 口感特色,成为潮汕源远流长的传统饮食文化。而 追溯其根源却是起源于客家地区--聚居在山区的客 家人,大体上家家户户都养牛,在商品经济不是很 发达的时候,生牛肉过剩没法长期保存,所以他们 把牛肉剁碎加盐挤成丸子煮熟,渐而成为当地的一 种小吃。而真正让牛肉丸成为远近闻名的潮汕小吃, 直至被评为"中华名小食"名扬海内外却还得归功于 吧
汕头大学图书馆是李嘉诚捐 巨资兴建的,是汕头大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藏书28 万种,近100万册。其环境 优美,被权威媒体评为“亚 洲最美的图书馆
汕头的海滨长廊
汕头金平区的海滨路上,有一处汕 头市有名的观海胜地叫观海长廊, 也称滨海长廊。景点实际就是沿着 南岸修的一段海堤,夏天晚上可以 吹着海风散散步,路段景色秀美宜 人,交通便捷。隔海,可以遥望对 面的汕头知名景点——礐石风景区。 而江畔停泊的各种船舶,也自成一 趣,有时候还可以看到渔民捕鱼。 整个观海长廊实际就是个市民放松 休闲的好场所,看看风景散散步, 你可以在此驻足欣赏整个汕头湾, 还有礐石大桥和渔民捕鱼的场景。 散步累了,有椅子可以坐下休息乘 凉。
蓝水星公园
当然汕头不只只有海滨长廊这个景点,有 方特欢乐世界蓝水 星 。方特欢乐世界· 蓝水星主题公园位于汕头市海湾大桥北 岸,是粤东地区最大的高科技主题公园。 它主要由银河广场、 太空世界、悟空归来、西部传奇、恐龙半岛、海螺湾、嘟噜 嘟比农庄、儿童王国、水世界九个主题景区组成,包括了非 常多的游乐、休闲项目。 一圈下来,整个景区都能游玩到。 因为游乐园本身就是选择自己想要玩的项目,根据排队的长 短选择游玩,拿着导览图冲着自己的必玩项目奔去吧!那里 还有看表演的地方,水上舞台及4D的海螺湾剧场都是在海螺 湾。而悟空归来则是一座大型多水幕交互式历险项目。之后 的嘟比农庄是看脱口秀
汕头城市介绍

汇报人:xxx
-
1 地 理 和 气 候 3 经 济 和 产 业
5 总结 7 交 通 和 住 宿
目录
2 历史和文化 4 美食和特产 6 旅游景点 8 总结
汕头城市介绍
汕头,这座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 部的城市,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
力的城市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美丽 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潮汕文化
5
总结
总结
总的来说,汕头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这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 特的潮汕文化,还有美食和特产等
无论你是喜欢历史文化还是喜欢自然风光,都 能在汕头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景点
同时,这里的交通和住宿也比较便利,方便游 客的出行和住宿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汕头旅游,不妨安排一次旅 行,来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吧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XX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商埠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商贸和海
运经验
这里有许多历史建筑和遗迹,如潮
03
汕民居、潮汕工艺品和潮剧等,都
体现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经济和产业
经济和产业
4
美食和特产
美食和特产
x
汕头的美食是潮汕地区的一大特色
这里有著名的潮汕牛肉火锅、手锤牛肉丸、 卤鹅等美食,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蚝烙、凤梨酥 等
和文化
7
交通和住宿
交通和住宿
汕头的交通比较便利。有多个火车站和机 场可以连接到全国其他城市。同时,汕头 还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车、
我的家——汕头 - 惠州学院新闻网

我的家——汕头外语系06(1)班林佳钿 13号我的家--汕头。
汕头是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频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汕头有几个众所周知的特点。
一、自然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二、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三、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
潮商目前已车归纳为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业群落,经济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四、汕头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以潮汕历史文化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潮学”研究广泛深入开展,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先后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准哦难过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
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
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商贸历来比较发达,曾出现“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
在90年代初,也即是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记得汕头的晚上街上总是很多人,而且平时不用读书,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公园玩,那时候的公园里面还有很多外来的马戏团表演,还有那些假骆驼和衣服给我们照相。
那时候的汕头,确实很繁荣,当你走出门口的时候,城市在灯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金碧辉煌。
当时汕头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但是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并不如人意,几乎是负发展的局面,没有一个在这座城市的人会高兴起来,没有一个人会不消沉。
企业搬走了,外资撤走了,民工流走了……读中学的时候,曾经记得一个老师和我们说:现在的汕头人出去做生意都不敢说自己是汕头人,因为害怕别人不相信我们。
听到老师那样说的时候,我很心痛。
我,痛恨那些破坏汕头人诚信的汕头人。
他们让汕头给别人架起了“不守信”三个字。
现在,汕头在改变,汕头从小商家到大企业都举起“诚信”二字进行商贸,为的就是外界的人能对汕头改观,不要因为以前的事情扣死所有的汕头人。
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

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
它以其独特的人文历史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并探讨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潮汕地区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潮汕地区的经济以渔业为主导,并且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
潮汕地区的人们几乎每个家庭都与渔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洋文化在这里被广泛传承。
渔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海洋的尊重和敬畏,构成了潮汕地区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外华人的影响潮汕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海外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众多华人移民的故乡。
潮汕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到海外华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海外华人为潮汕地区带来了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文化观念。
他们的回归和交流使得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更加多元化和丰富,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
三、饮食文化的特色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潮汕菜以清淡、鲜美、口感独特而著称。
潮汕地区的人们崇尚食物的原汁原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格局,提倡对食材的独特烹饪方式和刀工功夫的追求。
潮汕菜通过对食材和烹饪工艺的精细把握,将食物的鲜味最大化,充分展示出潮汕地区人文历史中对细节和精致的追求。
四、南音文化的传承潮汕地区是中国南音的发源地之一,南音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表演方式而享有盛誉。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南音承载了潮汕人民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体验。
南音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让潮汕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了美妙的音乐,也促进了潮汕地区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南音文化作为潮汕地区人文历史的一部分,将被世代传承下去。
五、宗族文化的重要性在潮汕地区,宗族文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关系在潮汕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
宗族文化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共同利益,并倡导着对尊老、爱幼以及亲情的追求。
潮汕地区的人们通过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潮汕社会更加稳固和谐,也为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培育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潮汕知识点总结

潮汕知识点总结一、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临南海,西靠粤东山地,北邻韩江流域,南界港澳,地处亚热带季风影响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湿冷多雨。
潮汕地区地势东高西低,河网密布,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地貌,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潮汕地区的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二、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代潮汕地区为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地带,因此在语言、宗教、建筑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1. 语言文化潮汕地区的主要民族是汉族,但他们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方言——潮汕话。
潮汕话是一种独特的汉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达方式,是潮汕地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潮汕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是一个典型的闽南语方言。
2. 建筑文化潮汕地区的建筑风格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潮汕建筑主要以木材、砖瓦和石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结构简单而稳固,外观精美而典雅,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
在潮汕地区,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们不仅是古代建筑工艺的杰作,也是潮汕地区古代社会生活的见证。
3. 传统节日与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潮汕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放烟花等。
而端午节,潮汕地区的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以纪念屈原的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潮汕地区的人们也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三、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潮汕地区以其丰富的海产品和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餐饮之乡”。
潮汕菜以鲜、嫩、爽、鲜、咸、甜味道为主,注重原汁原味,尽量保持原料的新鲜。
潮汕菜有着丰富的菜品,如鱼生、潮汕牛肉火锅、海鲜、猪脚冻、客家菜、鲤鱼粥等等。
(精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汕头人文资源分析

三、人文旅游资源
(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 汕头为百载商埠,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拥有富于旅游价值的山水、海滩、文物古迹和独 特的潮汕风情。
• 据研究,素有“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的汕头市, 文化型旅游资源占旅游资源量的2/3以上。
• 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其它文保单 位111处。
(四)人才相对不足,集聚机制 尚未形成
• 2004年,汕头市人才总量达45.6万人,万人人才 拥有量为942人。其中,以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 术人员为主,二者占人才总量的81.6%,其次是 经营管理人才,占总人才量的11.5%。
表3-5 2003年汕头市与省内主要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比较
汕头 珠海 湛江 广东省
– 三是较难容纳外来文化。
• 潮人可以比较容易的融入新的文化环境,而外来人却往往 难以很好的融入到潮人的文化环境当中。
(五)潮汕文化的新变化与影响
• 首先,与强势文化的竞争劣势凸现。
– 文化的竞争力与经济实力、文化个性息息相关,由于 经济发展处于弱势,以及文化自身的封闭性,潮汕文 化在文化的竞争当中常处于被动、不利的位置。
• 1980年以来,汕头市劳动力逐步从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 但直到2003年,三次产业所集中的劳动者数量却基本相 似,而同期的GDP结构则为8.9:49.2:41.9,劳动力 产业转移与产业演化步调很不一致。这对于94.8%为市 区,98.5%为市区人口的汕头而言(2004年数据),既 体现了地方产业发展不足与升级滞后,也意味着过多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找不到出路而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见表3-10)。
(三)人口密度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 (四)人才相对不足,集聚机制尚未形成
(一)人口数量大,人力资源丰富
【推荐】汕头市简介-范文模板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汕头市简介篇一:汕头市简介汕头简介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中文名称:汕头外文名称:Shantou、Swatow、スワトウ别名:鮀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经济特区所属地区:中国华南广东省下辖地区:金平、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政府驻地:汕头市金平区跃进路28号电话区号:(+86)0754邮政区码:515000地理位臵:广东省东南部、粤东中心面积:2064平方公里人口:201X年总人口506.57万人方言:潮汕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机场:揭阳潮汕机场、汕头外砂机场火车站:汕头火车站车牌代码:粤D市花:金凤花著名高校:汕头大学城市地标:汕头海湾大桥、汕头礐石大桥等汕头拥有亚洲第二大的南澳风电站,国家级电动汽车试验基地,中国扬琴研发中心南方基地,中国游泳队南方训练基地,国际海缆登陆站。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经济特区,较大的市地理位臵汕头市,别名“鮀城“,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三角、珠三角和海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
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
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地理人文特点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
汕头介绍-汕头简介PPT(经典版)

红桃粿
又名红曲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长 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
有些地方叫作粿桃。潮汕家庭妇女,一般都能 掌握这类食品工艺。由于整个过程必须从舂捣 米粉开始,故做粿又称为舂粿。
3、旅游景点
礐石风景区
位于濠江区北岸的榕江江畔,景区内遍布奇峰 异石,加上海景的风情相伴,形成了汕头自然 景色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的风景名胜区。
4
美食文化
汕头牛肉丸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 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 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 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口感方面就是增加了 点嚼头。
谢谢大家
3、旅游景点
青澳湾
如同亚龙湾之于三亚,这段位于汕头南澳岛东 侧的海湾,很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
3、旅游景点
南澳风力发电场游览区
位于东半岛果老山脉。南澳岛山巅有风车阵, 与蓝天大海,组合成一幅壮丽的南粤山水新风 景线。这里是亚洲第一大海岛风电场。
3、旅游景点
金银岛
央视《南澳岛寻宝》专题片拍摄地之一,可能 是传说中吴平藏宝地。 金银岛面积大约1千平方米,三面环海,碧波 荡漾,岛上由天然花岗岩大石相叠而成。
汕头
潮汕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 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以潮汕方言、潮汕英歌舞、 潮剧、潮菜、潮绣、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抽纱、 潮汕民居、潮汕民俗等特色文化为代表。 汕头市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500多万人,遍布世 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汕头城市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地理人文有四个特点: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
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
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目前,汕头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3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
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0人,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
汕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
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而著称于世。
【地理位置】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全境位于东经116°14′40〃至117°19′35〃和北纬23°02′33〃至23°38′50〃之间,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粤东之门户”的美称。
【地形地貌】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
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
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
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市)均临海洋。
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
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
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
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
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地质资源】汕头市所属区域已找到矿产42种,共有矿产地180处。
从已有区域地质勘查成果来看,汕头市区域地质的显著特征是中生代侵入岩花岗岩类发育,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发育,与之相关的矿产资源种类颇多,分布较广。
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主要分布澄海、潮阳等地花岗岩类分布区,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石英砂、锆英石、钛铁矿等主要分布滨海地带。
区内的矿产以钨、稀土、玻璃用砂、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及矿泉水、地下热水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勘查开发前景甚好。
锡、金、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及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具有找矿潜力。
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石英砂、粘土是重要的建筑原料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224438.7公顷。
全市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就有7处,市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等4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
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公里,适宜海水养殖,滨海盛产海盐。
近海已知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海岸线走向自东北向西南,汕头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
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
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
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
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
年平均气温21℃--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6℃--40℃,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
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
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
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
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
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
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
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
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
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答案补充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汕头。
汕头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43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506.57万人,市区人口499.30万人,人口145万人。
现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
汕头自然条件优越。
位于北回归线与南海交汇处,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1.3°C,日照时间2000—3000小时,降雨量1672.25mm,湿度82%,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天然良港众多。
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
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
答案补充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海岸线走向自东北向西南,汕头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
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
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
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
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
年平均气温21℃--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6℃--40℃,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
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答案补充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97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6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0亿元,增长7.4%。
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6:52.9:41.5调整为5.4:54.3:40.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
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2.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
其中,进口总额19.75亿美元,下降10.1%;出口总额43.23亿美元,增长10.5%。
2008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618.06万人次,增长11.0%。
其中国际游客13.93万人次,下降7.2%;国内游客604.13万人次,增长11.5%。
实现旅游总收入67.89亿元,增长10.5%。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65亿美元,增长9.3%。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506.57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499.30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30万人,出生率10.52‰,人口自然增长率5.67‰。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
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
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商贸历来比较发达,曾出现“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
1921年,汕头设市建制。
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
潮商目前已成为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业群落,经济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汕头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汕头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
以精耕细作闻名,有“种田如绣花”之喻。
潮汕地区历来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潮汕话、潮剧、潮州音乐、潮菜、英歌、潮阳剪纸、和工夫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别具一格。
以潮汕历史文化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潮学”研究广泛深入开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