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完整word版)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共100分)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1、已知a =4,b =9,c 是a b 、的比例中项,则c = .2、一本书的长与宽之比为黄金比,若它的长为20cm ,则它的宽 是 cm (保留根号).3、如图1,在ΔABC 中,DE ∥BC ,且AD ∶BD =1∶2,则S S ADE ∆=四边形DBCE : .图1 图2 图34、如图2,要使ΔABC ∽ΔACD ,需补充的条件是 .(只要写出一种)5、如图3,点P 是RtΔABC 斜边AB 上的任意一点(A 、B 两点除外)过点作一条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RtΔABC 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 条.图4 图5 图66、如图4,四边形BDEF 是RtΔABC 的内接正方形,若AB =6,BC =4,则DE = .7、如图5,ΔABC 与ΔDEF 是位似三角形,且AC =2DF ,则OE ∶OB = . 二、选择题: (每题5分,共35分)8、若k bac a c b c b a =+=+=+,则k 的值为( ) A 、2 B 、-1 C 、2或-1 D 、不存在9、如图6,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1∶3,则BE ∶EC=( )A 、21 B 、31 C 、32 D 、41 图7 图8 图910、如图7,△ABC 中,DE ∥FG ∥BC ,且DE 、FG 将△ABC 的面积三等分,若BC=12cm ,则FG 的长为( )A 、8cmB 、6cmC 、64cmD 、26cm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是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B .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C .有一个角是9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D .有一个角是12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12、如图9, D 、E 是AB 的三等分点, DF∥EG∥BC , 图中三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 则S 1:S 2:S 3( ) A.1:2:3 B.1:2:4 C.1:3:5 D.2:3:413、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3,则它们周长之比为( )A .1∶3B .1∶9C .1D .2∶314、下列3个图形中是位似图形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三、解答题(15题8分,16题10分,17题12分,共30分) 15、如图,已知AD 、BE 是△ABC 的两条高,试说明AD ·BC=BE ·AC16、如图所示,小华在晚上由路灯A 走向路灯B,当他走到点P 时, 发现他身后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 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12m 到达点Q 时, 发现他身前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B 的底部,已知小华的身高是1.6m,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9.6m,且AP=QB. (1)求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2)当小华走到路灯B时,他在路灯A 下的影长是多少?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8cm .点E 、F 、G 分别从点A 、B 、C 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 、G 的速度均为2cm/s ,点F 的速度为4cm/s ,当点F 追上点G (即点F 与点G 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 秒时,△EFG 的面积为S (cm 2) (1)当t=1秒时,S 的值是多少?(2)写出S 和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若点F 在矩形的边BC 上移动,当t 为何值时,以点E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 、C 、G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AB C ED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1或4或16;(2)、±6;(3)、-94;(4)、1.6或2.5;(5)、)15(10 ; (6)、1:8;(7)、∠ACD=∠B 或∠ADC=∠ACB 或AD :AC=AC :AB ;(8)、31.5; (9)、0.2;(10)、3;(11)、2.4;(12)、1:2三、作图题: 23、(略) 四、解答题:24、证明:∵AD 、BE 是△ABC 的高 ∴∠ADC=∠BEC ∵∠C=∠C∴△ADC ∽△BEC ∴AD :BE=AC :BC ∴AD ×BC=BE ×AC25、解:由图得,AB=5,AC=25,BC=5,EF=2,ED=22,DF=10, ∴AB :EF=AC :ED=BC :DF=5:2∴△ABC ∽△DEF26、解:过点C 作C E ∥AD 交AB 于点E ,则CD=AE=2m ,△BCE ∽△B /BA / ∴A / B /:B /B=BE :BC 即,1.2:2= BE :4 ∴BE=2.4∴AB=2.4+2=4.4答:这棵树高4.4m 。

三角形相似测试题及答案

三角形相似测试题及答案

三角形相似测试题及答案1.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相似,且AB/DE = 2/3,求AC/DF的比值。

答案:AC/DF = 2/3。

2. 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 = ∠D,∠B = ∠E,那么∠C与∠F的关系是什么?答案:∠C = ∠F。

3.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50度和60度,那么第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答案:第三个角的度数是70度。

4.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cm,4cm,5cm,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答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因为它们的边长比相等,即3/6 = 4/8 = 5/10 = 1/2。

5.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 = 6cm,DE = 9cm,那么AC与DF的比值是多少?答案:AC/DF = AB/DE = 6/9 = 2/3。

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5cm,且这两个边的夹角为9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多少?答案:根据勾股定理,第三边长为17cm。

7.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为3:4,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多少?答案:周长比也是3:4。

8.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度,60度,9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相似,其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15度,30度,45度,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答案: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因为它们的内角不相等。

9.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BC = 2cm,EF = 4cm,那么AB与DE的比值是多少?答案:AB/DE = BC/EF = 2/4 = 1/2。

10.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cm,3cm,4cm,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cm,6cm,8cm,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答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因为它们的边长比相等,即2/4 = 3/6 = 4/8 = 1/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相似三角形》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相似三角形》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相似三角形》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自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A.11 B.10 C.9D.82.(2013•重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连接CE并延长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E=2ED,CD=3cm,则AF的长为()A.5cm B.6cm C.7cm D.8cm 3.(2013•孝感)如图,在△ABC中,AB=AC=a,BC=b(a>b).在△ABC内依次作∠CBD=∠A,∠DCE=∠CBD,∠EDF=∠DCE.则EF等于()A.B.C.D.4.(2013•咸宁)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GHM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已知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A.B.C.D.5.(2013•绥化)如图,点A,B,C,D为⊙O上的四个点,AC平分∠BAD,AC交BD于点E,CE=4,CD=6,则AE的长为()A.4B.5C.6D.76.(2013•内江)如图,在▱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D,且AE、BD交于点F,S△DEF:S△ABF=4:25,则DE:EC=()A.2:5 B.2:3 C.3:5 D.3:27.(2013•黑龙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D=90°,∠ABC=45°,AD=CD,CE平分∠ACB交AB于点E,在BC上截取BF=AE,连接AF交CE于点G,连接DG交AC于点H,过点A作AN⊥BC,垂足为N,AN交CE于点M.则下列结论;①CM=AF;②CE⊥AF;③△ABF∽△DAH;④GD平分∠AG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8.(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A.1:4 B.1:3 C.2:3 D.1:2 9.(2013•德阳)如图,在⊙O上有定点C和动点P,位于直径AB的异侧,过点C作CP 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已知:⊙O半径为,tan∠ABC=,则CQ的最大值是()A.5B.C.D.10.(2012•岳阳)如图,AB为半圆O的直径,AD、BC分别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AD与CD相交于D,BC与CD相交于C,连接OD、OC,对于下列结论:①OD2=DE•CD;②AD+BC=CD;③OD=OC;④S梯形ABCD=CD•OA;⑤∠DOC=9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2013•昭通)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4cm,F是弦BC的中点,∠ABC=60°.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在AB上沿着A→B→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 <16),连接EF,当△BEF是直角三角形时,t(s)的值为_________.(填出一个正确的即可)12.(2013•南通)如图,在▱ABCD中,AB=6cm,AD=9cm,∠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AE,垂足为G,BG=4cm,则EF+CF的长为_________ cm.13.(2013•菏泽)如图所示,在△ABC中,BC=6,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动点P 在射线EF上,BP交CE于D,∠CBP的平分线交CE于Q,当CQ=CE时,EP+BP=_________.14.(2013•巴中)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4米的位置上,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为_________.15.(2012•自贡)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M、N分别是BC、CD上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MN,当BM=_________cm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_________cm2.16.(2012•宜宾)如图,在⊙O中,AB是直径,点D是⊙O上一点,点C是的中点,弦CE⊥AB于点F,过点D的切线交E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分别交CF、BC于点P、Q,连接AC.给出下列结论:①∠BAD=∠ABC;②GP=GD;③点P是△ACQ的外心;④AP•AD=CQ•CB.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7.(2012•泉州)在△ABC中,P是AB上的动点(P异于A、B),过点P的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简记为P(l x)(x为自然数).(1)如图①,∠A=90°,∠B=∠C,当BP=2PA时,P(l1)、P(l2)都是过点P的△ABC 的相似线(其中l1⊥BC,l2∥AC),此外,还有_________条;(2)如图②,∠C=90°,∠B=30°,当=_________时,P(l x)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ABC面积的.18.(2012•嘉兴)如图,在Rt△ABC中,∠ABC=90°,BA=B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BG丄CD,分别交CD、CA于点E、F,与过点A且垂直于AB的直线相交于点G,连接D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②点F是GE的中点;③AF=AB;④S△ABC=5S△BDF,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_________.19.(2012•泸州)如图,n个边长为1的相邻正方形的一边均在同一直线上,点M1,M2,M3,…M n分别为边B1B2,B2B3,B3B4,…,B n B n+1的中点,△B1C1M1的面积为S1,△B2C2M2的面积为S2,…△B n C n M n的面积为S n,则S n=_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20.(2013•荆州)如图,△ABC是斜边AB的长为3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ABC内作第1个内接正方形A1B1D1E1(D1、E1在AB上,A1、B1分别在AC、BC上),再在△A1B1C 内接同样的方法作第2个内接正方形A2B2D2E2,…如此下去,操作n次,则第n个小正方形A n B n D n E n的边长是_________.三.解答题(共8小题)21.(2013•珠海)如图,在Rt△ABC中,∠C=90°,点P为AC边上的一点,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点P对应点P′),当AP旋转至AP′⊥AB时,点B、P、P′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作P′E⊥AC于点E.(1)求证:∠CBP=∠ABP;(2)求证:AE=CP;(3)当,BP′=5时,求线段AB的长.22.(2013•湛江)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P为⊙O外一点,且OP∥BC,∠P=∠BAC.(1)求证:PA为⊙O的切线;(2)若OB=5,OP=,求AC的长.23.(2013•宜宾)如图,AB是⊙O的直径,∠B=∠CAD.(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点E是的中点,连接AE交BC于点F,当BD=5,CD=4时,求AF的值.24.(2013•襄阳)如图,△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ACB的平分线交⊙O 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PD交C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A作AE⊥CD于点E,过点B作BF⊥CD于点F.(1)求证:DP∥AB;(2)若AC=6,BC=8,求线段PD的长.25.(2013•绍兴)在△ABC中,∠CAB=90°,AD⊥BC于点D,点E为AB的中点,EC与AD交于点G,点F在BC上.(1)如图1,AC:AB=1:2,EF⊥CB,求证:EF=CD.(2)如图2,AC:AB=1:,EF⊥CE,求EF:EG的值.26.(2013•汕头)如图,⊙O是Rt△ABC的外接圆,∠ABC=90°,弦BD=BA,AB=12,BC=5,BE⊥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BCA=∠BAD;(2)求DE的长;(3)求证:BE是⊙O的切线.27.(2013•朝阳)如图,直线AB与⊙O相切于点A,直径DC的延长线交AB于点B,AB=8,OB=10(1)求⊙O的半径.(2)点E在⊙O上,连接AE,AC,EC,并且AE=AC,判断直线EC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求弦EC的长.28.(2013•成都)如图,点B在线段AC上,点D,E在AC同侧,∠A=∠C=90°,BD⊥BE,AD=BC.(1)求证:AC=AD+CE;(2)若AD=3,CE=5,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连接DP,作PQ⊥DP,交直线BE于点Q;(i)当点P与A,B两点不重合时,求的值;(ii)当点P从A点运动到AC的中点时,求线段DQ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线段)长.(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自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A.11 B.10 C.9D.8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判断出△ADF是等腰三角形,△ABE是等腰三角形,DF的长度,继而得到EC的长度,在Rt△BGE中求出GE,继而得到AE,求出△ABE的周长,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可得出△EFC的周长.解答:解:∵在▱ABCD中,AB=CD=6,AD=BC=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BAF=∠DAF,∵AB∥DF,AD∥BC,∴∠BAF=∠F=∠DAF,∠BAE=∠AEB,∴AB=BE=6,AD=DF=9,∴△ADF是等腰三角形,△ABE是等腰三角形,∵AD∥BC,∴△EFC是等腰三角形,且FC=CE,∴EC=FC=9﹣6=3,在△ABG中,BG⊥AE,AB=6,BG=4,∴AG==2,∴AE=2AG=4,∴△ABE的周长等于16,又∵△CEF∽△BEA,相似比为1:2,∴△CEF的周长为8.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此题难度较大.2.(2013•重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连接CE并延长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E=2ED,CD=3cm,则AF的长为()A.5cm B.6cm C.7cm D.8cm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CD,即可证得△AFE∽△DEC,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FE∽△DEC,∴AE:DE=AF:CD,∵AE=2ED,CD=3cm,∴AF=2CD=6cm.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3.(2013•孝感)如图,在△ABC中,AB=AC=a,BC=b(a>b).在△ABC内依次作∠CBD=∠A,∠DCE=∠CBD,∠EDF=∠DCE.则EF等于()A.B.C.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依次判定△ABC∽△BDC∽△CDE∽△DF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可得出EF的长度.解答:解:∵AB=AC,∴∠ABC=∠ACB,又∵∠CBD=∠A,∴△ABC∽△BDC,同理可得:△ABC∽△BDC∽△CDE∽△DFE,∴=,=,=,=,∵AB=AC,∴CD=CE,解得:CD=CE=,DE=,EF=.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本题中相似三角形比较容易找到,难点在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求解线段的长度,注意仔细对应,不要出错.4.(2013•咸宁)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GHM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已知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A.B.C.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几何概率.专题:压轴题.分析: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比即可求得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解答:解:设正方形的ABCD的边长为a,则BF=BC=,AN=NM=MC=a,∴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a)2=a2,∴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及几何概率,关键是表示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从而表示出两个阴影正方形的边长,最后表示出面积.5.(2013•绥化)如图,点A,B,C,D为⊙O上的四个点,AC平分∠BAD,AC交BD于点E,CE=4,CD=6,则AE的长为()A.4B.5C.6D.7考点: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CAD=∠CDB,继而证明△ACD∽△DCE,设AE=x,则AC=x+4,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设AE=x,则AC=x+4,∵AC平分∠BAD,∴∠BAC=∠CAD,∵∠CDB=∠BAC(圆周角定理),∴∠CAD=∠CDB,∴△ACD∽△DCE,∴=,即=,解得:x=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得出∠CAD=∠CDB,证明△ACD∽△DCE.6.(2013•内江)如图,在▱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D,且AE、BD交于点F,S△DEF:S△ABF=4:25,则DE:EC=()A.2:5 B.2:3 C.3:5 D.3: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DEF∽△BAF,再根据S△DEF:S△ABF=4:25即可得出其相似比,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DE:AB 的值,由AB=C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EAB=∠DEF,∠AFB=∠DFE,∴△DEF∽△BAF,∵S△DEF:S△ABF=4:25,∴DE:AB=2:5,∵AB=CD,∴DE:EC=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边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2013•黑龙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D=90°,∠ABC=45°,AD=CD,CE平分∠ACB交AB于点E,在BC上截取BF=AE,连接AF交CE于点G,连接DG交AC于点H,过点A作AN⊥BC,垂足为N,AN交CE于点M.则下列结论;①CM=AF;②CE⊥AF;③△AB F∽△DAH;④GD平分∠AG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梯形.专题:压轴题.分析:如解答图所示:结论①正确:证明△ACM≌△ABF即可;结论②正确:由△ACM≌△ABF得∠2=∠4,进而得∠4+∠6=90°,即CE⊥AF;结论③正确:证法一:利用四点共圆;证法二:利用三角形全等;结论④正确:证法一:利用四点共圆;证法二:利用三角形全等.解答:解:(1)结论①正确.理由如下:∵∠1=∠2,∠1+∠CMN=90°,∠2+∠6=90°,∴∠6=∠CMN,又∵∠5=∠CMN,∴∠5=∠6,∴AM=AE=BF.易知ADCN为正方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在△ACM与△ABF中,,∴△ACM≌△ABF(SAS),∴CM=AF;(2)结论②正确.理由如下:∵△ACM≌△ABF,∴∠2=∠4,∵∠2+∠6=90°,∴∠4+∠6=90°,∴CE⊥AF;(3)结论③正确.理由如下:证法一:∵CE⊥AF,∴∠ADC+∠AGC=180°,∴A、D、C、G四点共圆,∴∠7=∠2,∵∠2=∠4,∴∠7=∠4,又∵∠DAH=∠B=45°,∴△ABF∽△DAH;证法二:∵CE⊥AF,∠1=∠2,∴△ACF为等腰三角形,AC=CF,点G为AF中点.在Rt△ANF中,点G为斜边AF中点,∴NG=AG,∴∠MNG=∠3,∴∠DAG=∠CNG.在△ADG与△NCG中,,∴△ADG≌△NCG(SAS),∴∠7=∠1,又∵∠1=∠2=∠4,∴∠7=∠4,又∵∠DAH=∠B=45°,∴△ABF∽△DAH;(4)结论④正确.理由如下:证法一:∵A、D、C、G四点共圆,∴∠DGC=∠DAC=45°,∠DGA=∠DCA=45°,∴∠DGC=∠DGA,即GD平分∠AGC.证法二:∵AM=AE,CE⊥AF,∴∠3=∠4,又∠2=∠4,∴∠3=∠2则∠CGN=180°﹣∠1﹣90°﹣∠MNG=180°﹣∠1﹣90°﹣∠3=90°﹣∠1﹣∠2=45°.∵△ADG≌△NCG,∴∠DGA=∠CGN=45°=∠AGC,∴GD平分∠AGC.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共4个.故选D.点评: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三角形等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解答中四点共圆的证法,仅供同学们参考.8.(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 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A.1:4 B.1:3 C.2:3 D.1: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首先证明△DFE∽△BAE,然后利用对应变成比例,E为OD的中点,求出DF:AB 的值,又知AB=DC,即可得出DF:FC的值.解答: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DC,则△DFE∽△BAE,∴=,∵O为对角线的交点,∴DO=BO,又∵E为OD的中点,∴DE=DB,则DE:EB=1:3,∴DF:AB=1:3,∵DC=AB,∴DF:DC=1:3,∴DF:FC=1: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证明△DFE∽△BAE,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求值.9.(2013•德阳)如图,在⊙O上有定点C和动点P,位于直径AB的异侧,过点C作CP 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已知:⊙O半径为,tan∠ABC=,则CQ的最大值是()A.5B.C.D.考点: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由AB为⊙O的直径得到∠ACB=90°,再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到tan∠ABC==,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P,则可证得△ACB∽△PCQ,利用相似比得CQ=•PC=PC,PC为直径时,PC最长,此时CQ最长,然后把PC=5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AB为⊙O的直径,∴AB=5,∠ACB=90°,∵tan∠ABC=,∴=,∵CP⊥CQ,∴∠PCQ=90°,而∠A=∠P,∴△ACB∽△PCQ,∴=,∴CQ=•PC=PC,当PC最大时,CQ最大,即PC为⊙O的直径时,CQ最大,此时CQ=×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也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10.(2012•岳阳)如图,AB为半圆O的直径,AD、BC分别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AD与CD相交于D,BC与CD相交于C,连接OD、OC,对于下列结论:①OD2=DE•CD;②AD+BC=CD;③OD=OC;④S梯形ABCD=CD•OA;⑤∠DOC=9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考点: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连接OE,由AD,DC,BC都为圆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三个角为直角,且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到DE=DA,CE=CB,由CD=DE+EC,等量代换可得出CD=AD+BC,选项②正确;由AD=ED,OD为公共边,利用HL可得出直角三角形ADO与直角三角形EDO全等,可得出∠AOD=∠EOD,同理得到∠EOC=∠BOC,而这四个角之和为平角,可得出∠DOC为直角,选项⑤正确;由∠DOC与∠DEO都为直角,再由一对公共角相等,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三角形DEO与三角形DO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可得出OD2=DE•CD,选项①正确;又ABCD为直角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后得到梯形ABCD的面积为AB(AD+BC),将AD+BC化为CD,可得出梯形面积为AB•CD,选项④错误,而OD不一定等于OC,选项③错误,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解答:解:连接OE,如图所示:∵AD与圆O相切,DC与圆O相切,BC与圆O相切,∴∠DAO=∠DEO=∠OBC=90°,∴DA=DE,CE=CB,AD∥BC,∴CD=DE+EC=AD+BC,选项②正确;在Rt△ADO和Rt△EDO中,,∴Rt△ADO≌Rt△EDO(HL),∴∠AOD=∠EOD,同理Rt△CEO≌Rt△CBO,∴∠EOC=∠BOC,又∠AOD+∠DOE+∠EOC+∠COB=180°,∴2(∠DOE+∠EOC)=180°,即∠DOC=90°,选项⑤正确;∴∠DOC=∠DEO=90°,又∠EDO=∠ODC,∴△EDO∽△ODC,∴=,即OD2=DC•DE,选项①正确;而S梯形ABCD=AB•(AD+BC)=AB•CD,选项④错误;由OD不一定等于OC,选项③错误,则正确的选项有①②⑤.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梯形面积的求法,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熟练掌握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2013•昭通)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4cm,F是弦BC的中点,∠ABC=60°.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在AB上沿着A→B→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 <16),连接EF,当△BEF是直角三角形时,t(s)的值为4s.(填出一个正确的即可)考点: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开放型.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90°,由于∠ABC=60°,BC=4cm,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AB=2BC=8cm,而F是弦BC的中点,所以当EF∥AC时,△BEF 是直角三角形,此时E为AB的中点,易得t=4s;当从A点出发运动到B点名,再运动到O点时,此时t=12s;也可以过F点作AB的垂线,点E点运动到垂足时,△BEF 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B是⊙O的直径,∴∠C=90°,而∠ABC=60°,BC=4cm,∴AB=2BC=8cm,∵F是弦BC的中点,∴当EF∥AC时,△BEF是直角三角形,此时E为AB的中点,即AE=AO=4cm,∴t==4(s).故答案为4s.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以及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2.(2013•南通)如图,在▱ABCD中,AB=6cm,AD=9cm,∠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AE,垂足为G,BG=4cm,则EF+CF的长为5cm.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由于AE平分∠BAD,那么∠BAE=∠DAE,由AD∥BC,可得内错角∠DAE=∠BEA,等量代换后可证得AB=BE,即△ABE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AE=2AG,而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G的值,即可求得AE的长;然后,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分别得出EF,FC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E平分∠BAD,∴∠DAE=∠BAE;又∵AD∥BC,∴∠BEA=∠DAE=∠BAE,∴AB=BE=6cm,∴EC=9﹣6=3(cm),∵BG⊥AE,垂足为G,∴AE=2AG.在Rt△ABG中,∵∠AGB=90°,AB=6cm,BG=4cm,∴AG==2(cm),∴AE=2AG=4cm;∵EC∥AD,∴====,∴=,=,解得:EF=2(cm),FC=3(cm),∴EF+CF的长为5cm.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难度适中.13.(2013•菏泽)如图所示,在△ABC中,BC=6,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动点P 在射线EF上,BP交CE于D,∠CBP的平分线交CE于Q,当CQ=CE时,EP+BP=1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延长BQ交射线EF于M,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可得EF∥BC,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CB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M=∠CBM,从而得到∠M=∠PBM,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P=PM,求出EP+BP=EM,再根据CQ=CE求出EQ=2CQ,然后根据△MEQ和△BCQ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延长BQ交射线EF于M,∵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BC,∴∠M=∠CBM,∵BQ是∠CBP的平分线,∴∠PBM=∠CBM,∴∠M=∠PBM,∴BP=PM,∴EP+BP=EP+PM=EM,∵CQ=CE,∴EQ=2CQ,由EF∥BC得,△MEQ∽△BCQ,∴==2,∴EM=2BC=2×6=12,即EP+BP=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延长BQ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求出EP+BP=EM并得到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4.(2013•巴中)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4米的位置上,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为 1.5米.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球网和击球时球拍的垂直线段平行即DE∥BC可知,△ADE∽△ACB,根据其相似比即可求解.解答:解:∵DE∥BC,∴△ADE∽△ACB,即=,则=,∴h=1.5m.故答案为:1.5米.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在测量高度时的应用,解题时关键是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15.(2012•自贡)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M、N分别是BC、CD上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MN,当BM=cm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cm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正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设BM=xcm,则MC=1﹣xcm,当AM⊥MN时,利用互余关系可证△ABM∽△MCN,利用相似比求CN,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四边形ABCN的面积,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设BM=xcm,则MC=1﹣xcm,∵∠AMN=90°,∴∠AMB+∠NMC=90°,∠NMC+∠MNC=90°,∴∠AMB=∠MNC,又∵∠B=∠C∴△ABM∽△MCN,则,即,解得CN==x(1﹣x),∴S四边形ABCN=×1×[1+x(1﹣x)]=﹣x2+x+,∵﹣<0,∴当x=﹣=cm时,S四边形ABCN最大,最大值是﹣×()2+×+=cm2.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的运用.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求函数关系式.16.(2012•宜宾)如图,在⊙O中,AB是直径,点D是⊙O上一点,点C是的中点,弦CE⊥AB于点F,过点D的切线交E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分别交CF、BC于点P、Q,连接AC.给出下列结论:①∠BAD=∠ABC;②GP=GD;③点P是△ACQ的外心;④AP•AD=CQ•CB.其中正确的是②③④(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连接BD,由GD为圆O的切线,根据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得到∠GDP=∠ABD,再由AB为圆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CB为直角,由CE垂直于AB,得到∠AFP为直角,再由一对公共角,得到三角形APF与三角形ABD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出∠APF等于∠ABD,根据等量代换及对顶角相等可得出∠GPD=∠GDP,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出GP=GD,选项②正确;由直径AB垂直于弦CE,利用垂径定理得到A为的中点,得到两条弧相等,再由C为的中点,得到两条弧相等,等量代换得到三条弧相等,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出∠CAP=∠ACP,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出AP=CP,又AB为直径得到∠ACQ为直角,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PCQ=∠PQC,得出CP=PQ,即P为直角三角形ACQ斜边上的中点,即为直角三角形ACQ的外心,选项③正确;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公共角相等,得到三角形ACQ 与三角形ABC相似,根据相似得比例得到AC2=CQ•CB,连接CD,同理可得出三角形ACP与三角形ACD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出AC2=AP•AD,等量代换可得出AP•AD=CQ•CB,选项④正确.解答:解:∠BAD与∠ABC不一定相等,选项①错误;连接BD,如图所示:∵GD为圆O的切线,∴∠GDP=∠ABD,又AB为圆O的直径,∴∠ADB=90°,∵CE⊥AB,∴∠AFP=90°,∴∠ADB=∠AFP,又∠PAF=∠BAD,∴△APF∽△ABD,∴∠ABD=∠APF,又∠APF=∠GPD,∴∠GDP=∠GPD,∴GP=GD,选项②正确;∵直径AB⊥CE,∴A为的中点,即=,又C为的中点,∴=,∴=,∴∠CAP=∠ACP,∴AP=CP,又AB为圆O的直径,∴∠ACQ=90°,∴∠PCQ=∠PQC,∴PC=PQ,∴AP=PQ,即P为Rt△ACQ斜边AQ的中点,∴P为Rt△ACQ的外心,选项③正确;连接CD,如图所示:∵=,∴∠B=∠CAD,又∠ACQ=∠BCA,∴△ACQ∽△BCA,∴=,即AC2=CQ•CB,∵=,∴∠ACP=∠ADC,又∠CAP=∠DAC,∴△ACP∽△ADC,∴=,即AC2=AP•AD,∴AP•AD=CQ•CB,选项④正确,则正确的选项序号有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圆心,熟练掌握性质及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7.(2012•泉州)在△ABC中,P是AB上的动点(P异于A、B),过点P的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简记为P(l x)(x为自然数).(1)如图①,∠A=90°,∠B=∠C,当BP=2PA时,P(l1)、P(l2)都是过点P的△ABC 的相似线(其中l1⊥BC,l2∥AC),此外,还有1条;(2)如图②,∠C=90°,∠B=30°,当=或或时,P(l x)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ABC面积的.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1)过点P作l3∥BC交AC于Q,则△APQ∽△ABC,l3是第3条相似线;(2)按照相似线的定义,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相似线.总共有4条,注意不要遗漏.解答:解:(1)存在另外 1 条相似线.如图1所示,过点P作l3∥BC交AC于Q,则△APQ∽△ABC;故答案为:1;(2)设P(l x)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S,S=S△ABC,则相似比为1:2.如图2所示,共有4条相似线:①第1条l1,此时P为斜边AB中点,l1∥AC,∴=;②第2条l2,此时P为斜边AB中点,l2∥BC,∴=;③第3条l3,此时BP与BC为对应边,且=,∴==;④第4条l4,此时AP与AC为对应边,且=,∴==,∴=.故答案为:或或.点评:本题引入“相似线”的新定义,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运算;难点在于找出所有的相似线,不要遗漏.18.(2012•嘉兴)如图,在Rt△ABC中,∠ABC=90°,BA=B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BG丄CD,分别交CD、CA于点E、F,与过点A且垂直于AB的直线相交于点G,连接D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②点F是GE的中点;③AF=AB;④S△ABC=5S△BDF,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①③.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易证得△AFG∽△CF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BA=BC,继而证得正确;由点D是AB的中点,易证得BC=2BD,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DBE=∠BCD,即可得AG=AB,继而可得FG=BF;即可得AF=AC,又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AB,即可求得AF=AB;则可得S△ABC=6S△BDF.解答:解:∵在Rt△ABC中,∠ABC=90°,∴AB⊥BC,AG⊥AB,∴AG∥BC,∴△AFG∽△CFB,∴,∵BA=BC,∴,故①正确;∵∠ABC=90°,BG⊥CD,∴∠DBE+∠BDE=∠BDE+∠BCD=90°,∴∠DBE=∠BCD,∵AB=CB,点D是AB的中点,∴BD=AB=CB,∵tan∠BCD==,∴在Rt△ABG中,tan∠DBE==,∵=,∴FG=FB,∵GE≠BF,∴点F不是GE的中点.故②错误;∵△AFG∽△CFB,∴AF:CF=AG:BC=1:2,∴AF=AC,∵AC=AB,∴AF=AB,故③正确;∵BD=AB,AF=AC,∴S△ABC=6S△BDF,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等知识.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证得△AFG∽△CFB,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19.(2012•泸州)如图,n个边长为1的相邻正方形的一边均在同一直线上,点M1,M2,M3,…M n分别为边B1B2,B2B3,B3B4,…,B n B n+1的中点,△B1C1M1的面积为S1,△B2C2M2的面积为S2,…△B n C n M n的面积为S n,则S n=.(用含n的式子表示)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由n个边长为1的相邻正方形的一边均在同一直线上,点M1,M2,M3,…M n分别为边B1B2,B2B3,B3B4,…,B n B n+1的中点,即可求得△B1C1M n的面积,又由B n C n∥B1C1,即可得△B n C n M n∽△B1C1M n,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答案.解答:解:∵n个边长为1的相邻正方形的一边均在同一直线上,点M1,M2,M3,…M n分别为边B1B2,B2B3,B3B4,…,B n B n+1的中点,∴S1=×B1C1×B1M1=×1×=,S△B1C1M2=×B1C1×B1M2=×1×=,S△B1C1M3=×B1C1×B1M3=×1×=,S△B1C1M4=×B1C1×B1M4=×1×=,S△B1C1Mn=×B1C1×B1M n=×1×=,∵B n C n∥B1C1,∴△B n C n M n∽△B1C1M n,∴S△BnCnMn:S△B1C1Mn=()2=()2,即S n:=,∴S n=.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定理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20.(2013•荆州)如图,△ABC是斜边AB的长为3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ABC内作第1个内接正方形A1B1D1E1(D1、E1在AB上,A1、B1分别在AC、BC上),再在△A1B1C 内接同样的方法作第2个内接正方形A2B2D2E2,…如此下去,操作n次,则第n个小正方形A n B n D n E n的边长是.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规律型.分析:求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总结规律可得出第n个小正方形A nB n D n E n的边长.解答:解:∵∠A=∠B=45°,∴AE1=A1E=A1B1=B1D1=D1B,∴第一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AB=1;同理可得:第二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A1B1=AB=;第三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A2B2=AB=;故可推出第n个小正方形A n B n D n E n的边长=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前几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得出一般规律.三.解答题(共8小题)21.(2013•珠海)如图,在Rt△ABC中,∠C=90°,点P为AC边上的一点,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点P对应点P′),当AP旋转至AP′⊥AB时,点B、P、P′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作P′E⊥AC于点E.(1)求证:∠CBP=∠ABP;(2)求证:AE=CP;(3)当,BP′=5时,求线段AB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P=AP′,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APP′=∠AP′P,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即可;(2)过点P作PD⊥AB于D,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CP=DP,然后求出∠PAD=∠AP′E,利用“角角边”证明△APD和△P′A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DP,从而得证;(3)设CP=3k,PE=2k,表示出AE=CP=3k,AP′=AP=5k,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P′E=4k,再求出△ABP′和△EPP′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P′A=AB,然后在Rt△ABP′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AP′是AP旋转得到,∴AP=AP′,∴∠APP′=∠AP′P,∵∠C=90°,AP′⊥AB,∴∠CBP+∠BPC=90°,∠ABP+∠AP′P=90°,又∵∠BPC=∠APP′(对顶角相等),∴∠CBP=∠ABP;(2)证明:如图,过点P作PD⊥AB于D,∵∠CBP=∠ABP,∠C=90°,∴CP=DP,∵P′E⊥AC,。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一、选择题1. 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那么对应边的比例关系是怎样的?A. 相等B. 不成比例C. 成比例D. 无法确定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A. 相似B. 全等C. 既不相似也不全等D. 以上都有可能3.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比例,可以判断三角形的相似性。

若三角形ABC的边长比为a:b:c,三角形DEF的边长比为x:y:z,则它们相似的条件是?A. ax = by = czB. ax = by = czC. ax = cy = bzD. ay = bx = cz二、填空题4. 在图中,标记为△ABC和△DEF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若AB =6cm,AC = 8cm,BC = 10cm,DE = 9cm,那么DF的长度是多少?______ cm。

5. 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且它们的周长比为3:4。

如果较小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那么较大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 cm。

三、解答题6. 如图所示,△ABC与△DEF相似。

AB = 5cm,BC = 10cm,且DE =6cm。

求AC的长度及相似比。

7. 一个观察者站在河岸边,观察到对岸的塔顶和塔底的仰角分别为30°和15°。

如果观察者到河岸边的距离是50米,求塔的高度。

四、证明题8. 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也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五、应用题9.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0cm,下底是20cm,高是8cm。

另一个相似的梯形上底是15cm,下底是30cm。

如果它们的面积比为2:5,求高的长度比。

六、综合题10. 在一个公园的平面图上,有一个矩形花坛A和另一个相似的矩形花坛B。

花坛A的长和宽分别是20m和10m,花坛B的长是25m。

如果两个矩形的面积比是4:9,求花坛B的宽度。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相似三角形单元检测题一填空:(3分×14=42分) (90分钟完卷)1.如图1,∠ADC=∠ACB=900,∠1=∠B,AC=5,AB=6,那么AD=______.2。

如图2,AD∥EF∥BC,那么图的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对。

3。

如图3,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BM⊥CE,AB=6,那么BM=______.4。

ΔABC的三边长为,,2,ΔA'B’C'的两边为1和,假设ΔABC∽ΔA'B'C',那么ΔA'B’C’的笫三边长为________.5.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5,小三角形的周长为4,那么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6。

如图4,RtΔABC中,∠C=900,D为AB的中点,DE⊥AB,AB=20,AC=12,那么四边形ADEC的面积为__________.7.如图5,RtΔABC中,∠ACB=900,CD⊥AB,AC=8,BC=6,那么AD=____,CD=_______。

8.如图6,矩形ABCD中,AB=8,AD=6,EF垂直平分BD,那么EF=_________.9。

如图7,ΔABC中,∠A=∠DBC,BC=,S ΔBCD∶SΔABC=2∶3,-那么CD=______。

10.如图8,梯形ABCD中,AD∥BC,两腰BA和CD的延长线相交于P,PF⊥BC,AD=3.6,BC=6,EF=3,那么PF=_____.11。

如图9,ΔABC中,DE∥BC,AD∶DB=2∶3,那么SΔADE∶SΔ=___________.ABE12.如图10,正方形ABCD内接于等腰ΔPQR,∠P=900,那么PA∶AQ=__________.13。

如图11,ΔABC中,DE∥FG∥BC,AD∶DF∶FB=1∶2∶3,-那么S四边形DFGE∶S四边形FBCG=_________.14.如图12,ΔABC中,中线BD和CE相交于O点,SΔADE=1,那么S四=________。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测试题(含详细解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测试题(含详细解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测试题(含详细解析)时间:100分钟总分:10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如图,在中,点P在边AB上,则在下列四个条件中::;;;,能满足与相似的条件是A. B. C. D.2.下列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在网格图中的三角形与相似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A、B、C、D四个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相似的是A. B. C. D.4.如图,在中,,,点D在AC上,且,如果要在AB上找一点E,使与相似,则AE的长为A. B. C. 3 D. 或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点E落在点处,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 AF垂直平分C. ∽D. 是等腰三角形6.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的是A.B.C.D.7.如图,点D,E分别在的AB,AC边上,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使与一定相似的有A. B. C. D.8.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动点D从A点出发到B点止,动点E从C点出发到A点止点D运动的速度为秒,点E运动的速度为秒如果两点同时运动,那么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A. 4或B. 3或C. 2或4D. 1或69.如图,在中,,,,将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A. B.C. D.10.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边AD的中点,且于点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C. 图中与相似的三角形共有4个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1.如图,已知中,D为边AC上一点,P为边AB上一点,,,,当AP的长度为______ 时,和相似.12.如图,在中,、E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点F为BC边上一点,添加一个条件:______,可以使得与相似只需写出一个13.在中,,,点D在边AB上,且,点E在边AC上,当______时,以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14.如图,,,,,,点p在BD上移动,当______时,和相似.15.如图,中,D、E分别是AB、AC边上一点,连接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则你添加的这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6.如图所示,中,E,F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满足,则与的面积比是______ .17.已知在中,,,E是边AB上一点,且,若F是AC边上的点,且以A、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则AF的长为______.18.如图,在中,,,,点M在AB边上,且,过点M作直线MN与AC边交于点N,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则______ .19.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三角形:,,,,,.在中,与相似的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20.如图示,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斜边EF上,EF与BC相交于点G,连接CF.求证:≌;求证:∽.21.如图,在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D::3,的角平分线AF交DE于点G,交BC于点F.请你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求AG与GF的比.22.如图,已知,,垂足分别为B、D,AD与BC相交于点E,,垂足为F,试回答图中,∽______ ,∽______ ,∽______ .23.在图中,的内部任取一点O,连接AO、BO、CO,并在AO、BO、CO这三条线段的延长线上分别取点D、E、F,使,画出你认为与相似吗?为什么?你认为它们也具有位似形的特征吗?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24.如图所示,,,,点P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以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出发沿CA向点A以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过多少时,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与相似?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E为AB的中点.求证:∽;与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若,,求的值.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B3. B4. D5. D6. A7. A8. B9. C10. C11. 4或912. ,或13. 或14. 或12cm或2cm15.16.17. 1:918. 或19. 4或620. 321. 证明:正方形ABCD,等腰直角三角形EDF,,,,,,在和中,,≌;延长BA到M,交ED于点M,≌,,即,,,,,,∽.22. 解:∽,∽,∽;,,,又,∽,,为角平分线,∽,,.23. DAB;BCD;DCE24. 解:相似如图,,,∽,,同理,∽,它们也具有位似形的特征.25. 解:设经过y秒后,∽,此时,.,,,.∽,,设经过y秒后,∽,此时,..∽,所以,经过秒或者经过后两个三角形都相似26. 解:平分,,又,::AB,∽;,理由:∽,,又为AB的中点,,,,,;,,,,,,∽,,.【解析】1. 解:当,,所以∽;当,,所以∽;当,即AC::AC,所以∽;当,即PC::AB,而,所以不能判断和相似.故选D.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对进行判断;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对进行判断.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 解:根据勾股定理,,,所以,夹直角的两边的比为,观各选项,只有B选项三角形符合,与所给图形的三角形相似.故选:B.可利用正方形的边把对应的线段表示出来,利用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分别计算各边的长度即可解题.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三角形对应边比值相等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本题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的三边长是解题的关键.3. 解: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中,,,,A中,一边,一边,一边,三边与中的三边不能对应成比例,故两三角形不相似故A错误;B中,一边,一边,一边,有,即三边与中的三边对应成比例,故两三角形相似故B正确;C中,一边,一边,一边,三边与中的三边不能对应成比例,故两三角形不相似故C 错误;D中,一边,一边,一边,三边与中的三边不能对应成比例,故两三角形不相似故D错误.故选: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易得出的三边的边长,故只需分别求出各选项中三角形的边长,分析两三角形对应边是否成比例即可.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两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图形提供的数据计算对应角的度数、对应边的比本题中把若干线段的长度用同一线段来表示是求线段是否成比例时常用的方法.4. 解:是公共角,当,即时,∽,解得:;当,即时,∽,解得:,的长为:或.故选D.由是公共角,分别从当,即时,∽与当,即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5. 解: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点E落在点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正确;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点E落在点处,,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垂直平分,故B正确;,,,,∽,故C正确;,但不一定等于,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D错误;故选D.由旋转的性质得到,,于是得到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正确;由旋转的性质得到,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到,推出,于是得到AF垂直平分,故B正确;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于是得到∽,故C 正确;由于,但不一定等于,于是得到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D错误.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6. 解:,当或时,∽;当即时,∽.故选: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定即可.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7. 解:,,∽,正确;,,∽,正确;,,∽,正确;由,或不能证明与相似.故选:A.由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出正确,由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出正确;即可得出结果.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8. 解:根据题意得:设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x秒,若∽,则AD::AC,即x::12,解得:;若∽,则AD::AB,即x::6,解得:;所以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3秒或秒.故选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由题意可知有两种相似形式,∽和∽,可求运动的时间是3秒或秒.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此题有两种相似形式,别漏解;还要注意运用方程思想解题.9. 解:A、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B、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C、两三角形的对应边不成比例,故两三角形不相似,故本选项正确.D、两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定即可.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 解:A、,∽,,,,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D作交AC于N,,,四边形BMDE是平行四边形,,,,于点F,,,,,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中与相似的三角形有,,,,共有5个,故C错误.D、设,由∽,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由,又,所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过D作交AC于N,得到四边形BMDE是平行四边形,求出,得到,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结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得到CD与AD的大小关系,根据正切函数可求的值,故D错误,符合题意.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图形面积的计算,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1. 解:当∽时,,,解得:,当∽时,,,解得:,当AP的长度为4或9时,和相似.故答案为:4或9.分别根据当∽时,当∽时,求出AP的长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倒推法以及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12. 解:,或.理由:,,∽,当时,∽,∽.当时,,∽.故答案为,或.结论:,或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证明即可.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3. 解:当时,,∽,此时;当时,,∽,此时;故答案为:或.若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时,则或,分情况进行讨论后即可求出AE的长度.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4. 解:由,,,设,则,若∽,则,即,变形得:,即,因式分解得:,解得:,,所以或12cm时,∽;若∽,则,即,解得:,,综上,或12cm或时,∽.故答案为:或12cm或2cm.设出,由表示出PD的长,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银边成比例可得比例式,把各边的长代入即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的值,即为PB的长.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1、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2、两对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本题属于条件开放型探究题,其解法:类似于分析法,假设结论成立,逐步探索其成立的条件.15. 解:当时,∽.故答案为.利用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进行添加条件.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16. 解:,当时,∽.故答案为.利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添加条件.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7. 解:,,又,∽,与的面积比:9,故答案为:1:9.由已知条件易证∽,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与的面积比.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关键.18. 解:,以A、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有∽和∽两种情况:如图1:当时,∽时,即,解得:;如图2:当时,∽时,即,解得:.所以或.故答案为或.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求AF,注意分情况考虑.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情况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 解:如图1,当时,则∽,故,则,解得:,如图2所示:当时,又,∽,,即,解得:,故答案为:4或6.分别利用当时以及当时,得出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判定,正确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20. 解:,,,,,,,,,,,,,,,与不相似;,,,∽;,,,∽;,,,,,,与不相似.故答案为3.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然后利用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依次判断,,,,与是否相似.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也考查了勾股定理.21. 由正方形ABCD与等腰直角三角形DEF,得到两对边相等,一对直角相等,利用SAS即可得证;由第一问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根据等量代换得到,再由对顶角相等,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即可得证.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各自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 可得到三组三角形相似;先利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则,再利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然后利用相似比和比例的性质求的值.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断: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3. 解:,,,,,,,,∽;,,,,∽,故答案为:DAB;BCD;DCE.由AB垂直于BD,CD垂直于BD,得到一对同旁内角互补,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B与CD 平行,同理EF与AB平行,且与CD平行,根据EF与AB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两对角相等,确定出三角形DEF与三角形DAB相似;同理得到三角形BEF与三角形BCD相似;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对内错角相等,得到三角形ABE与三角形DEC相似.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4. 由,可得∽,再由相似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与相似,由于它们有位似中心点O,所以它们也具有位似形的特征.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位似图形的问题,应熟练掌握位似与相似之间的联系及区别.25. 设经过y秒后相似,由于没有说明对应角的关系,所以共有两种情况:∽与∽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本题属于中等题型.26. 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求解;根据,,即可得出,进而得到;先根据,,判定∽,即可得出,进而得到.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或依据基本图形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1. 基础概念题:- 判断题: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2. 比例计算题:-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AB:DE = 2:3,BC:EF = 4:5,求AC:DF的比例。

3. 角度问题:- 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 = ∠D = 50°,∠B =∠E = 70°,求∠C和∠F。

4. 面积比问题:-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相似比为3:5,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9平方厘米,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5. 实际应用题:- 一座塔的高度为50米,从地面上的一点观察,塔顶与观察点的夹角为30°。

如果从另一个点观察,塔顶与该点的夹角为45°,求第二个观察点到塔的距离。

6. 证明题:-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将对应边分成的线段成比例,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7. 综合应用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2),B(4,6),C(7,8)构成三角形ABC。

若点D(2,4),E(5,8),F(8,10)构成三角形DEF,判断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8. 变换问题:-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如果将三角形DEF沿x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再沿y轴正方向平移2个单位,判断平移后的三角形与三角形ABC是否相似。

9. 作图题:- 作一个三角形ABC,使得∠A = 60°,AB = 6厘米,AC = 8厘米。

然后在三角形ABC内作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PQR,使得PQ:AB = 1:2。

10. 探索性问题:- 探索并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且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是另一个三角形对应角的两倍,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75题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75题

相似三角形:填空: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5、12、13,与其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的边为39,那么较大的三角形的周长为,面积为.2. 如图,在△ABC中,DE∥BC,AD=2,AE=3,BD=4,则AC= .3. 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A=120°,∠B′=130°,∠C=105°,∠D′=85°,则∠E=.4.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边上的点,∠AED=∠C,AB=6,AD=4,AC=5,则AE= .5. 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2),B(4,0),C(6,4)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位似比为1:2,则线段AC中点P变换后对应点的坐标为.6. 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黄金比时,可以给人一种协调的美感.某女老师上身长约61.80cm,下身长约93.00cm,她要穿约cm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精确到0.01cm).7. 如图,△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D为AC的黄金分割点(AD>CD),AC=6,则CD= .8.如图,已知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PA>PB,若S1表示PA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S2表示长是AB,宽是PB的矩形的面积,则S1S2.(填“>”“=”或“<”)9.如图,△ABC中,P为AB上一点,在下列四个条件中:①∠ACP=∠B;②∠APC=∠ACB;③AC2=AP•AB;④AB•CP=AP•CB,能满足△APC与△ACB相似的条件是()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点F在BC上,且FC=BC.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对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E=EB,MN=1,线段MN的两端在CB,CD上滑动,当CM= 时,△AED与以M,N,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12.如图,C是AB的黄金分割点,BG=AB,以CA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S1,以BC、BG为边的矩形的面积为S2,则S1S2(填“>”“<”“=”).13.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 于点N,则MN等于()14.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①AC•BC=AB•CD;②AC2=AD•DB;③BC2=BD•BA;④CD2=AD•DB.15.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EF交AC于点G,则的值是.16.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交于点O,S△AOD:S△COB=1:9,则S△DOC:S△BOC= .17.如图,在△ABC中,BC=a.若D1,E1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D1E1=;若D2,E2分别是D1B,E1C的中点,则D2E2=…若D n E n分别是D n﹣1B,E n﹣1C的中点,则D n E n的长是多少(n>1,且n为整数,结果用含a,n的代数式表示)?18.如图,将△ABC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60°后,得到△AB′C′,且C′为BC的中点,则C′D:DB′=()19.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都是格点,点E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如果AD=1,那么当AE= 时,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0.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放置边长分别为3,4,x的三个正方形,则x的值为()21.如图,▱ABCD中,E、F分别为AD、BC上的点,且DE=2AE,BF=2FC,连接BE、AF交于点H,连接DF、CE交于点G,则= .22.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取BC边中点E,作ED∥AB交AC 于点D,EF∥AC交AB于点F,得到四边形EDAF,它的面积记做S1,取BE边中点E1,作E1D1∥FB交EF于点D1,E1F1∥EF交AB于点F1,得到四边形E1D1FF1,它的面积记做S2.照此规律作下去,则S2013= .解答:1.已知:如图所示,D是AC上一点,BE∥AC,AE分别交BD,BC于点F,G,∠1=∠2.则证明BF2=FG•EF.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E∥BC,点F在边AC上,DF与BE 相交于点G,且∠EDF=∠ABE.求证:(1)△DEF∽△BDE;(2)DG•DF=DB•EF.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CD上的点,,连接E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ABE∽△DEF;(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求BG的长.5.如图,M为线段AB的中点,AE与BD交于点C,∠DME=∠A=∠B,且DM 交AC于F,ME交BC于G.写出图中的所有相似三角形,并选择一对加以证明.6.如图,在△ABC中,∠C=90°,BC=16cm,AC=12cm,点P从B出发沿BC 以2cm/s的速度向C移动,点Q从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A移动,若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当为何值时,△CPQ与△CBA相似?7.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40cm,EF=20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m,CD=8m,求树高AB.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P是AB上一点,PE∥BC交CD于点E.若AD=2,BC=,则点P在何处时,PE把梯形ABCD分成两个相似的小梯形?9.如图,已知线段AB,P1是AB的黄金分割点(AP1>BP1),点O是AB的中点,P2是P1关于点O的对称点.求证:P1B是P2B和P1P2的比例中项.10.如图,已知DE∥BC,EF∥AB,设S△ABC=S,S△ABC=S1,S△ECF=S2,请验证.11.如图,在Rt△ABC中,∠B=90°,AB=1,BC=,以点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弧交CA于点D;以点A为圆心,AD为半径的弧交AB于点E.(1)求AE的长度;(2)分别以点A、E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F与C在AB 两侧),连接AF、EF,设EF交弧DE所在的圆于点G,连接AG,试猜想∠EAG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试在y轴上找一点P,使△AOP与△AOB相似,你能找出几个这样的点(点P与点B不重合)?分别求出对应AP的长度.13.如图,已知△ABC中,AB=5,BC=3,AC=4,PQ∥AB,点P在AC上(与点A,C不重合),点Q在BC上.(1)△CPQ的边PQ上的高为时,求△CPQ的周长;(2)当△CPQ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时,求CP的长.14.阅读下面的短文,并解答下列问题:我们把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相同,就把它们叫做相似体.如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的正方体,正方体都是相似体,它们的一切对应线段之比都等于相似比(a:b).设S甲、S乙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则==()2又设V甲、V乙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则==()3(1)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A)A.两个球体B.两个锥体C.两个圆柱体D.两个长方体(2)请归纳出相似体的三条主要性质:①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或弧)长的比等于;②相似体表面积的比等于;③相似体体积比等于.(3)假定在完全正常发育的条件下,不同时期的同一人的人体是相似体,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时身高为1.1米,体重为18千克,到了初三时,身高为1.65米,问他的体重是多少?(不考虑不同时期人体平均密度的变化)15.△ABC中,∠C=90°,∠A=60°,AC=2cm.长为1cm的线段MN在△ABC 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运动前点M与点A重合).过M,N分别作AB的垂线交直角边于P,Q两点,线段MN运动的时间为ts.(1)若△AMP的面积为y,写出y与t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线段MN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NQP有可能成为矩形吗?若有可能,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可能,说明理由;(3)t为何值时,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16.定义:若某个图形可分割为若干个都与他相似的图形,则称这个图形是自相似图形.探究:(1)如图甲,已知△ABC中∠C=90°,你能把△ABC分割成2个与它自己相似的小直角三角形吗?若能,请在图甲中画出分割线,并说明理由.(2)一般地,“任意三角形都是自相似图形”,只要顺次连接三角形各边中点,则可将原三分割为四个都与它自己相似的小三角形.我们把△DEF(图乙)第一次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进行的分割,称为1阶分割(如图1);把1阶分割得出的4个三角形再分别顺次连接它的各边中点所进行的分割,称为2阶分割(如图2)…依次规则操作下去.n阶分割后得到的每一个小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n为正整数),设此时小三角形的面积为S N.①若△DEF的面积为10000,当n为何值时,2<S n<3?(请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要求至少写出三次的尝试估算过程)②当n>1时,请写出一个反映S n﹣1,S n,S n+1之间关系的等式.(不必证明)17.如图①,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1=S2+S3.(1)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那么S1,S2,S3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必证明)(2)如图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请你确定S1,S2,S3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为使S1,S2,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证明你的结论;(4)类比(1),(2),(3)的结论,请你总结出一个更具一般意义的结论.18.为了加强视力保护意识,欢欢想在书房里挂一张测试距离为5m的视力表,但两面墙的距离只有3m.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欢欢向全班同学征集“解决空间过小,如何放置视力表问题”的方案,其中甲、乙两位同学设计方案新颖,构思巧妙.(1)甲生的方案:如图①,根据测试距离为5m的大视力表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m的小视力表.如果大视力表中“E”的高是3.5cm,那么小视力表中相应“E”的高是多少?(2)乙生的方案:使用平面镜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如图②,若使墙面镜子能呈现完整的视力表,由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光路图,其中视力表AB的上、下边沿A,B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M′的上下边沿反射后射人人眼C处.如果视力表的全长为0.8m,请计算出镜长至少为多少米.19.在直角边分别为5cm和12cm的直角三角形中作菱形,使菱形的一个内角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角,其余顶点都在三角形的边上,求所作菱形的边长.20.如图1,点C将线段AB分成两部分,如果,那么称点C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黄金分割线”,类似地给出“黄金分割线”的定义:直线l将一个面积为S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如果,那么称直线l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1)研究小组猜想:在△ABC中,若点D为AB边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则直线CD是△ABC的黄金分割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2)请你说明:三角形的中线是否也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3)研究小组在进一步探究中发现:过点C任作一条直线交AB于点E,再过点D作直线DF∥CE,交AC于点F,连接EF(如图3),则直线EF也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请你说明理由.(4)如图4,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黄金分割点,过点E作EF∥AD,交DC于点F,显然直线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黄金分割线.请你画一条平行四边形ABCD的黄金分割线,使它不经过平行四边形ABCD各边黄金分割点.21.如图,已知线段AB∥CD,AD与BC相交于点K,E是线段AD上一动点.(1)若BK=KC,求的值;(2)连接BE,若BE平分∠ABC,则当AE=AD时,猜想线段AB、BC、CD 三者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予以证明.再探究:当AE=AD(n>2),而其余条件不变时,线段AB、BC、CD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22.如图,已知△ABC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ABC∽△ADE,AB=2AD,∠BAD=45°,AC与DE相交于点F,则△AEF的面积等于(结果保留根号).23.如图,已知△ABC∽△A1B1C1,相似比为k(k>1),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c),△A1B1C1的三边长分别为a1、b1、c1.(1)若c=a1,求证:a=kc;(2)若c=a1,试给出符合条件的一对△ABC和△A1B1C1,使得a、b、c和a1、b1、c1都是正整数,并加以说明;(3)若b=a1,c=b1,是否存在△ABC和△A1B1C1使得k=2?请说明理由.24.在左图的方格纸中有一个Rt△ABC(A、B、C三点均为格点),∠C=90°(1)请你画出将Rt△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所得到的Rt△A′B′C′,其中A、B的对应点分别是A′、B′(不必写画法);(2)设(1)中AB的延长线与A′B′相交于D点,方格纸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BD的长(精确到0.1).25.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sinB=,D是BC上一点,DE⊥AB,垂足为E,CD=DE,AC+CD=9.求BC的长.26.如图,在△ABC中,AB=AC=1,点D,E在直线BC上运动.设BD=x,CE=y.(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BAC=α,∠DAE=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时,(1)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2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B作BE⊥CD于E,F为AE上一点,且∠BFE=∠C.(1)求证:△ABF∽△EAD;(2)若AB=5,AD=3,∠BAE=30°,求BF的长.28.如图,AB与CD相交于E,AE=EB,CE=ED,D为线段FB的中点,CF 与AB交于点G,若CF=15cm,求GF之长.29.如图,AF⊥CE,垂足为点O,AO=CO=2,EO=FO=1.(1)求证:点F为BC的中点;(2)求四边形BEOF的面积.30.E、F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DB上三等分点,连AE并延长交DC 于P,连PF并延长交AB于Q,如图①(1)在备用图中,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记为图②,试用刻度尺在图①、②中量得AQ、BQ的长度,估计AQ、BQ间的关系,并填入下表:(长度单位:cm);(2)上述(1)中的猜测AQ、BQ间的关系成立吗?为什么?(3)若将平行四边形ABCD改为梯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此时(1)中猜测AQ、BQ间的关系是否成立?(不必说明理由)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的坐标是(0,2),过点B作BC⊥AB交x轴于点C,过点C作CD⊥BC交y轴于点D,过点D作DE⊥CD交x轴于点E,过点E作EF⊥DE交y轴于点F,若EA=3AC.(1)求证:△CBA∽△EDC;(2)请写出点A,点C的坐标(解答过程可不写);(3)求出线段EF的长.32.Ⅰ.如图①,在△ABC中,点D,E,Q分别在AB,AC,BC上,且DE∥BC,AQ交DE于点P.求证:;Ⅱ.如图②,在△ABC中,∠BAC=90°,正方形DEFG的四个顶点在△ABC的边上,连结AG,AF,分别交DE于M,N两点.(1)如图②,若AB=AC=1,直接写出MN的长;(2)如图③,探究DM,MN,EN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A=12厘米,OB=6厘米.点P从点O开始沿OA边向点A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O边向点O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1)设△POQ的面积为y,求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2)当△POQ的面积最大时,将△POQ沿直线PQ翻折后得到△PCQ,试判断点C是否落在直线AB上,并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POQ与△AOB相似.34.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D是腰AC上的一个动点,过C 作CE垂直于BD或BD的延长线,垂足为E,如图.(1)若BD是AC的中线,求的值;(2)若B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的值;(3)结合(1)、(2),试推断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并探究的值能小于吗?若能,求出满足条件的D点的位置;若不能,说明理由.35.已知抛物线y=ax2+bx﹣1经过点A(﹣1,0)、B(m,0)(m>0),且与y轴交于点C.(1)求a、b的值(用含m的式子表示);(2)如图所示,⊙M过A、B、C三点,求阴影部分扇形的面积S(用含m的式子表示);(3)在x轴上方,若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m的值.36.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BC,BA上,四边形CDEF是等腰梯形,EF∥CD.EF与AC交于点G,且∠BDE=∠A.(1)试问:AB•FG=CF•CA成立吗?说明理由;(2)若BD=F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37.如图,在▱ABCD中,AE、BF分别平分∠DAB和∠ABC,交CD于点E、F,AE、BF相交于点M.(1)试说明:AE⊥BF;(2)判断线段DF与CE的大小关系,并予以说明.38.如图①、②在▱ABCD中,∠BAD、∠ABC的平分线AF、BG分别与线段CD 两侧的延长线(或线段CD)相交于点F、G,AF与BG相交于点E.(1)在图①中,求证:AF⊥BG,DF=CG;(2)在图②中,仍有(1)中的AF⊥BG、DF=CG.若AB=10,AD=6,BG=4,求FG和AF的长.39.已知,如图,AD为Rt△ABC斜边BC上的高,点E为D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E,过点C作CF⊥BE于点F,交AB、AD于M、N两点.(1)若线段AM、AN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x+n2﹣mn+m2=0的两个实数根,求证:AM=AN;(2)若AN=,DN=,求DE的长;(3)若在(1)的条件下,S△AMN:S△ABE=9:64,且线段BF与EF的长是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5y2﹣16ky+10k2+5=0的两个实数根,求BC的长.40.把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EF叠放在一起,使三角板DEF的锐角顶点D与三角板ABC的斜边中点O重合,其中∠ABC=∠DEF=90°,∠C=∠F=45°,AB=DE=4,把三角板ABC固定不动,让三角板DEF绕点O旋转,设射线DE 与射线AB相交于点P,射线DF与线段BC相交于点Q.(1)如图1,当射线DF经过点B,即点Q与点B重合时,易证△APD∽△CDQ.此时,AP•CQ=;(2)将三角板DEF由图1所示的位置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旋转角为α.其中0°<α<90°,问AP•CQ的值是否改变?说明你的理由;(3)在(2)的条件下,设CQ=x,两块三角板重叠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图2,图3供解题用)41.(Ⅰ)如图1,点P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直线过点P分别交BA,BC的延长线于点Q,S,交AD,CD于点R,T.求证:PQ•PR=PS•PT;(Ⅱ)如图2,图3,当点P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或DB的延长线上时,PQ•PR=PS•PT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试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试说明理由(要求仅以图2为例进行证明或说明);(Ⅲ)如图4,ABCD为正方形,A,E,F,G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AE=6cm,EF=4cm,试以(Ⅰ)所得结论为依据,求线段FG的长度.42.取一副三角板按图①拼接,固定三角板ADC,将三角板ABC绕点A依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α的角(0°<α≤45°)得到△ABC′,如图所示.试问:(1)当α为多少度时,能使得图②中AB∥DC;(2)当旋转至图③位置,此时α又为多少度图③中你能找出哪几对相似三角形,并求其中一对的相似比;(3)连接BD,当0°<α≤45°时,探寻∠DBC′+∠CAC′+∠BDC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给出你的证明.43.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顶点D,C分别在AM,BN上运动(点D不与A重合,点C不与B重合),E是AB上的动点(点E不与A,B重合),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DE⊥CE,且AD+DE=AB=a.(1)求证:△ADE∽△BEC;(2)当点E为AB边的中点时(如图2),求证:①AD+BC=CD;②DE,CE 分别平分∠ADC,∠BCD;(3)设AE=m,请探究:△BEC的周长是否与m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BEC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44.如图,△ABC中,∠BAC=90°,AB=AC=1,点D是BC上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在AC上取E点,使∠ADE=45度.(1)求证:△ABD∽△DCE;(2)设BD=x,AE=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45.等腰△ABC,AB=AC=8,∠BAC=120°,P为BC的中点,小慧拿着含30°角的透明三角板,使30°角的顶点落在点P,三角板绕P点旋转.(1)如图a,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AB、AC于点E、F时.求证:△BPE∽△CFP;(2)操作: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到图b情形时,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BA的延长线、边AC于点E、F.①探究1:△BPE与△CFP还相似吗?(只需写出结论)②探究2:连接EF,△BPE与△PFE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③设EF=m,△EPF的面积为S,试用m的代数式表示S.4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上的一点.求证:.47.(1)如图1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是AB边上的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接AE,求证:AE∥BC;(2)如图2所示,将(1)中等边△ABC的形状改成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所作△EDC相似于△ABC,请问仍有AE∥BC?证明你的结论.48.如图,△ABC内接于⊙O,直径CD⊥AB,垂足为E,弦BF交CD于点M,交AC于点N,且BF=AC,连接AD、AM.求证:(1)△ACM≌△BCM;(2)AD•BE=DE•BC;(3)BM2=MN•MF.49.操作:在△ABC中,AC=BC=2,∠C=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D、E两点.图1,2,3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3种情况.研究:(1)三角板绕点P旋转,观察线段PD和P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图2加以证明;(2)三角板绕点P旋转,△PBE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写出△PBE为等腰三角形时C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若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上的M处,且AM:MB=1:3,和前面一样操作,试问线段MD和M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图4加以证明.50.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OA、OB 的中点.(1)求证:△ADE≌△BCF;(2)若AD=4cm,AB=8cm,求CF的长.5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90°,AB=2DC,对角线AC⊥BD,垂足为F,过点F作EF∥AB,交AD于点E,CF=4cm.(1)求证:四边形ABFE是等腰梯形;(2)求AE的长.52.如图,用三个全等的菱形ABGH、BCFG、CDEF拼成平行四边形ADEH,连接AE与BG、CF分别交于P、Q,(1)若AB=6,求线段BP的长;(2)观察图形,是否有三角形与△ACQ全等?并证明你的结论.53.已知点E、F在△ABC的边AB所在的直线上,且AE=BF,FH∥EG∥AC,FH、EG分别交边BC所在的直线于点H、G.(1)如图1,如果点E、F在边AB上,那么EG+FH=AC;(2)如图2,如果点E在边AB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EG、FH、AC的长度关系是;(3)如图3,如果点E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EG、FH、AC的长度关系是.对(1)(2)(3)三种情况的结论,请任选一个给予证明.解析:填空:1.解:设较大三角形的其他两边长为a,b.∵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比相等∴解得:a=15,b=36,则较大三角形的周长为90,面积为270.故较大三角形的周长为90,面积为270.∴,∵AD=2,AE=3,BD=4,∴,∴CE=6,∴AC=AE+EC=3+6=9.故答案为:9.∴∠B=∠B′=130°,∠D=∠D′=85°,又∵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E=540°﹣∠A﹣∠B﹣∠C﹣∠D=100°,故答案为:100°.∵∠A=∠A,∠AED=∠C,∴△AED∽△ACB.∴,∴,∴AE=.故答案为:.5.解:如图,∵A(2,2),C(6,4),∴点P的坐标为(4,3),∵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位似比为1:2,∴线段AC的中点P变换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或(2,).故答案为:(﹣2,﹣)或(2,).xcm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根据题意,得=≈0.618,解得x≈7.00故答案为:7.00.∴AD=AC═×6=3﹣3,∴CD=AC﹣AD=6﹣(3﹣3)=9﹣3.故答案为9﹣3.8.解:∵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PA>PB,∴PA2=PB•AB,又∵S1表示PA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S2表示长是AB,宽是PB的矩形的面积,∴S1=PA2,S2=PB•AB,∴S1=S2.故答案为:=.9.解:∵∠A=∠A∴①∠ACP=∠B,②∠APC=∠ACB时都相似;∵AC2=AP•AB∴AC:AB=AP:AC∴③相似;④此两个对应边的夹角不是∠A,所以不相似.所以能满足△APC与△ACB相似的条件是①②③.10.解: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3对.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90°,AD=DC=CB,∵DE=CE,FC=BC,∴DE:CF=AD:EC=2:1,∴△ADE∽△ECF,∴AE:EF=AD:EC,∠DAE=∠CEF,∴AE:EF=AD:DE,即AD:AE=DE:EF,∵∠DAE+∠AED=90°,∴∠CEF+∠AED=90°,∴∠AEF=90°,∴∠D=∠AEF,∴△ADE∽△AEF,∴△AEF∽△ADE∽△ECF,即△ADE∽△ECF,△ADE∽△AEF,△AEF∽△ECF.11. 解:设CM的长为x.在Rt△MNC中∵MN=1,∴NC= ,①Rt△AED∽Rt△CMN时,则,即,解得x=或x=(不合题意,舍去),②Rt△AED∽Rt△CNM时,则,即,解得x=或(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CM=或时,△AED与以M,N,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故答案为:或.12.解:由题意得:===1.即:S1=S2.13.解:连接AM,∵AB=AC,点M为BC中点,∴AM⊥CM(三线合一),BM=CM,∵AB=AC=5,BC=6,∴BM=CM=3,在Rt△ABM中,AB=5,BM=3,∴根据勾股定理得:AM===4,又S△AMC=MN•AC=AM•MC,∴MN==.14.解答:解:∵在△ABC中,∠ACB=90°,CD⊥AB,∴AC•BC=AB•CD,即∴AC•BC=AB•CD,故①正确;∵△ABC中,∠ACB=90°,CD⊥AB于点D,∴BC2=BD•BA,故③正确;∴△ACD∽△CBD,∴,∴AC2=AD•AB,CD2=AD•DB,故②错误,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15.解答:解:连接BD,与AC相交于O,∵点E、F分别是AD、AB的中点,∴EF是△ABD的中位线,∴EF∥DB,且EF=DB,∴△AEF∽△ADB,∴,∴,∴,∴AG=GO,又OA=OC,∴AG:GC=1:3.故答案为:.16.解答:解:根据题意,AD∥BC∴△AOD∽△COB ∵S△AOD:S△COB=1:9∴=则S△AOD:S△DOC=1:3所以S△DOC:S△BOC=3:9=1:3.17.解答:解:在△ABC中、BC=a,若D1、E1分别是AB、AC的中点,根据中位线定理得D1E1==a,∵D2、E2分别是D1B、E1C的中点,∴D2E2=(+a)=a=a,∵D3、E3分别是D2B、E2C的中点,则D3E3=(a+a)=a,…根据以上可得:若Dn、En分别是D n﹣1B、E n﹣1C的中点,则DnEn=a,即D n E n的长是a.18.解答:解: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C=AC′,∠AC′B′=∠C=60°,∵旋转角是60°,即∠C′AC=60°,∴△ACC′为等边三角形,∴BC′=CC′=AC,∴∠B=∠C′AB=30°,∴∠BDC′=∠C′AB+∠AC′B′=90°,即B′C′⊥AB,∴BC′=2C′D,∴BC=B′C′=4C′D,∴C′D:DB′=1:3.19.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D=1,AB=3,AC==6,∵∠A=∠A,∴若△ADE∽△ABC时,,即:,解得:AE=2,若△ADE∽△ACB时,,即:,解得:AE=,∴当AE=2或时,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故答案为:2或.20.解答:解:∵在Rt△ABC中(∠C=90°),放置边长分别3,4,x的三个正方形,∴△CEF∽△OME∽△PFN,∴OE:PN=OM:PF,∵EF=x,MO=3,PN=4,∴OE=x﹣3,PF=x﹣4,∴(x﹣3):4=3:(x﹣4),∴(x﹣3)(x﹣4)=12,即x2﹣4x﹣3x+12=12,∴x=0(不符合题意,舍去),x=7.21解答:解:∵DE=2AE,BF=2FC,∴BF=2AE,ED=2CF,即有△AHE∽△FHB,△CFG∽△EGD,则=,同理=∴S△BFH=S△ABF=×××S▱ABCD,S△CFG=S△CFD=×S▱ABCD,故S四边形EHFG=S△BCE﹣S△BFH﹣S△CFG=S▱ABCD﹣S▱ABCD S▱ABCD=S▱ABCD.故答案为:22.解答:解:∵△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AB•sinA=1×=,∵DE、EF是△ABC的中位线,∴AF=,∴S1=××=;同理可得,S2=×;…∴S n=×()n﹣1;∴S2013=×()2012=.故答案为:.解答:1.解答:答:BF是FG,EF的比例中项.证明:∵BE∥AC,∴∠1=∠E,∵∠1=∠2,∴∠2=∠E,∴△BFG∽△EFB,∴=,即BF2=FG•EF,2解答:(1)证明:∵梯形ABCD,AB∥CD,∴∠CDF=∠G,∠DCF=∠GBF,(2分)∴△CDF∽△BGF.(3分)(2)解:由(1)△CDF∽△BGF,又∵F是BC的中点,BF=FC,∴△CDF≌△BGF,∴DF=GF,CD=BG,(6分)∵AB∥DC∥EF,F为BC中点,∴E为AD中点,∴EF是△DAG的中位线,∴2EF=AG=AB+BG.∴BG=2EF﹣AB=2×4﹣6=2,∴CD=BG=2cm.(8分)3.解答:证明:(1)∵AB=AC,∴∠ABC=∠ACB,∵DE∥BC,∴∠ABC+∠BDE=180°,∠ACB+∠CED=180°.∴∠BDE=∠CED,∵∠EDF=∠ABE,∴△DEF∽△BDE;(2)由△DEF∽△BDE,得.∴DE2=DB•EF,由△DEF∽△BDE,得∠BED=∠DFE.∵∠GDE=∠EDF,∴△GDE∽△EDF.∴,∴DE2=DG•DF,∴DG•DF=DB•EF.4.解答:(1)证明:∵ABCD为正方形,∴AD=AB=DC=BC,∠A=∠D=90°,∵AE=ED,∴,∵DF=DC,∴,∴△ABE∽△DEF;(2)解:∵ABCD为正方形,∴ED∥BG,∴,又∵DF=DC,正方形的边长为4,∴ED=2,CG=6,∴BG=BC+CG=10.5.解答:解: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AMF∽△BGM,△DMG∽△DBM,△EMF∽△EAM (3分)以下证明△AMF∽△BGM.∵∠AFM=∠DME+∠E(外角定理),∠DME=∠A=∠B(已知),∴∠AFM=∠DME+∠E=∠A+∠E=∠BMG,∠A=∠B,∴△AMF∽△BGM.(7分)6.解答:解:CP和CB是对应边时,△CPQ∽△CBA,所以,=,即=,解得t=4.8;CP和CA是对应边时,△CPQ∽△CAB,所以,=,即=,解得t=.综上所述,当t=4.8秒或秒时,△CPQ与△CBA相似.7.解答:解:在△DEF和△DBC中,,∴△DEF∽△DBC,∴=,解得BC=4,∵AC=1.5m,∴AB=AC+BC=1.5+4=5.5m,即树高5.5m.8.解答:解:∵PE把梯形ABCD分成两个相似的小梯形,∴梯形ADEP∽梯形PECB,∴,∵AD=2,BC=,∴PE=3,∴相似比为:,∴AP=AB.9.解答:证明:设AB=2,∵P1是AB的黄金分割点(AP1>BP1),∴AP1=×2=﹣1,∴P1B=2﹣(﹣1)=3﹣,∵点O是AB的中点,∴OB=1,∴OP1=1﹣(3﹣)=﹣2,∵P2是P1关于点O的对称点,∴P1P2=2(﹣2)=2﹣4,∴P2B=2﹣4+3﹣=﹣1,∵P1B2=(3﹣)2=14﹣6,P2B•P1P2=(﹣1)(2﹣4)=14﹣6,∴P1B2=P2B•P1P2,∴P1B是P2B和P1P2的比例中项.10.解答:证明:∵DE∥BC,EF∥AB∴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BD=EF,∵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即=1∴.11.解答:解:(1)在Rt△ABC中,由AB=1,BC=,得AC==,∵以点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弧交CA于点D;以点A为圆心,AD为半径的弧交AB于点E∴BC=CD,AE=AD,∴AE=AC﹣CD=;(2)∠EAG=36°,理由如下:∵FA=FE=AB=1,AE=,∴=,∴△FAE是黄金三角形,∴∠F=36°,∠AEF=72°,∵AE=AG,∴∠EAG=∠F=36°.12.解答:解:∵当x=0时,y=1,当y=0时,x=﹣2,∴OA=2,OB=1,∵∠AOB=∠AOP=90°,∴当OA:OB=OP:OA时,△AOP与△AOB相似,∴2:1=OP:2,解得OP=4,故有2个这样的P点为:(0,﹣4)或(0,4),AP==2.若△AOP≌△AOB,则AP=.解答:解:(1)∵AB=5,BC=3,AC=4,∴BC2+AC2=AB2,∴∠C=90°,设AB边上的高为h,则×3×4=×5h,∴h=,∵PQ∥AB,∴△CQP∽△CBA,∴====,∵AB=5,BC=3,AC=4,∴CQ=,CP=1,PQ=,∴△CPQ的周长CQ+CP+PQ=+1+=3;(2)∵△CPQ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CP+CQ+PQ=BQ+PQ+PA+AB=(AB+BC+AC)=6,∵AB=5,BC=3,AC=4,∴CP+CQ=3﹣CQ+4﹣CP+5,2CQ+2CP=12,CQ+CP=6,∵PQ∥AB,∴△PQC∽△ABC.∴=,即=,解得:CP=.解答:解:(1)A;(2分)(2)①相似比②相似比的平方③相似比的立方;(每空(2分),共6分)(3)由题意知他的体积比为;又因为体重之比等于体积比,若设初三时的体重为xkg,则有=解得x==60.75.答:初三时的体重为60.75kg.(2分)15.解答:解:(1)当点P在AC上时,∵AM=t,∴PM=AM•tan60°=t.∴y=t•t=t2(0≤t≤1).当点P在BC上时,PM=BM•tan30°=(4﹣t).y=t•(4﹣t)=﹣t2+t(1≤t≤3).(2)∵AC=2,∴AB=4.∴BN=AB﹣AM﹣MN=4﹣t﹣1=3﹣t.∴QN=BN•tan30°=(3﹣t).由条件知,若四边形MNQP为矩形,需PM=QN,即t=(3﹣t),∴t=.∴当t=s时,四边形MNQP为矩形.(3)由(2)知,当t=s时,四边形MNQP为矩形,此时PQ∥AB,∴△PQC∽△ABC.除此之外,当∠CPQ=∠B=30°时,△QPC∽△ABC,此时=tan30°=.∵=cos60°=,∴AP=2AM=2t.∴CP=2﹣2t.∵=cos30°=,∴BQ=(3﹣t).又∵BC=2,∴CQ=2.∴,.∴当s或s时,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解答:解:(1)如图:割线CD就是所求的线段.理由:∵∠B=∠B,∠CDB=∠ACB=90°,∴△BCD∽△ACB.(2)①△DEF经N阶分割所得的小三角形的个数为,∴S n=.当n=5时,S5=≈9.77,当n=6时,S6=≈2.44,当n=7时,S7=≈0.61,∴当n=6时,2<S6<3.②S n2=S n﹣1×S n+1.17.解答:解:设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BC、CA、AB的长分别为a、b、c,则c2=a2+b2(1)S1=S2+S3;(2)S1=S2+S3.证明如下:显然,S1=,S2=,S3=∴S2+S3==S1,即S1=S2+S3.(3)当所作的三个三角形相似时,S1=S2+S3.证明如下:∵所作三个三角形相似∴∴=1∴S1=S2+S3;(4)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一边向外作相似图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S1=S2+S3.解答:解:(1)∵FD∥BC∴△ADF∽△ABC.∴=.∴=.∴FD=2.1(cm).答:小视力表中相应“E”的长是2.1cm;(2)解:作CD⊥MM′,垂足为D,并延长交A′B′于E,∵AB∥MM′∥A′B′,∴CE⊥A′B′,∴△CMM′∽△CA′B′,∴=,又∵CD=CE﹣DE=5﹣3=2,CE=5,A′B′=AB=0.8,∴=,∴MM′=0.32(米),∴镜长至少为0.32米.19.解答:解:∵AC=12,BC=5,∴AB=13,如图1所示:设DE=x,∵四边形ADEF是菱形,∴DE∥AB,∴△CDE∽△CAB,∴=,即=,解得x=cm;如图2所示,同上可知△CEF∽△CAB,设EF=x,∴=,解得x=cm;如图3所示,同理△AEF∽△ABC,∴=,即=,解得x=cm.故所作菱形的边长为:cm、cm、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图形》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选择题(8×3′=24′)
1、下列说法“①凡正方形都相似;②凡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③凡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比为1∶2;⑤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4∶9,则周长的比为16∶81.”中,正确的个数有( )个 A 、1 B 、2 C 、3 D 、4
2、在坐标系中,已知A (-3,0),B (0,-4),C (0,1),过点C 作直线L 交x 轴于点D,使得以点D 、C 、O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相似,这样的直线一共可以作出( )条. A 、6 B 、3 C 、4 D 、5
3、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BAC 的平分线分别交BC 、CD 于点E 、F 。

图中共有8个三角形,如果把一定相似的三角形归为一类,那么图中的三角形可分为( )类。

A .2 B .3 C .4 D .5
4、如图,点M 在BC 上,点N 在AM 上,CM=CN ,CM BM
AN AM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BM ∽∆AC
B B .∆AN
C ∽∆AMB C .∆ANC ∽∆ACM
D . ∆CMN ∽∆BCA
5、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a ,CD=b ,两腰延长线交于点M ,过M 作DC 的平行线,交AC 、BD 延长线于E ,EF 等于( )
A .b a ab -
B .b a ab -2
C .b a a +
D .b a ab +2
6、如图,△ABC 中,AD ⊥BC 于D ,下列条件:⑴∠B +∠DAC =90°;⑵∠B
=∠DAC ;⑶CD AD =AC AB ;⑷BC BD AB •=2
其中一
定能够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1
B 、2
C 、3
D 、4
7、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 ∠1=∠B ,AE =EC =4,BC =10,AB =12,
则△ADE 和△ACB 的周长之比为( ) A 、12 B 、13 C 、1
4
D 、
16
8、在△ABC 与△C B A '''中,有下列条件:①C B BC B A AB ''='';⑵C A AC
C B BC ''=
''③∠A =∠A ';④∠C =∠C '。

如果从中
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 △ABC ∽△C B A '''的共有( )组。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9×3′=27′)
9、设x 3 =y 5 =z 7 ,则x+y y =______,y+3z 3y-2z
=______. 10、如图,四边形EFGH 是∆ABC 内接正方形,BC=21cm ,高AD=15cm ,则内接正方形边长EF=____________。

11、如图,要使∆AEF 和∆ACB 相似,已具备条件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或_________,或_________。

1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28,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且AE=EF=FC ,DE 交AB 于点M ,MF 交CD 于点N ,则CN=_________。

13、RT ∆ABC 中,AC ⊥BC ,CD ⊥AB 于D ,AC=8,BC=6,则AD=_________。

14、已知:AM :MD=4:1,BD :DC=2:3,则AE :EC=_________。

15、如图,C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若AC =3, BC =2,则△MCD 与△BND 的面积比为 。

第3题 A B C D E F 第4题 A B C N
M A B C D
E M
F (第5题) A B D C 第6题
第7题 第12题 A B C D E F N M 第13题 A C B D 第14题 A B C D M E 第11题
A B C
E F
A B C
D M
N
第15题 A B
D
O 第16题
A
B
D F G
C E 第17题
B E F H I 第10题
G C D A
16、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C 、BD 交于O 点,S △AOD:S △COB =1:9, 则S △DOC:S △BOC =
17、如图,已知点D 是AB 边的中点,AF ∥BC,CG ∶GA=3∶1,BC=8,则AF = 三、解答题(共69分) 18、(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E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CE 与AD 、BD 交
于G 、F ,求证:EF GF CF ⋅=2。

A B
C
D
F G E
19、(8′)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90°,①过C 作对角线BD 的
垂线交BD 、AD 于点E 、F ,求证:DA DF CD ⋅=2
;②如图:若过BD 上另一点E 作BD 的垂线交BA 、BC 延长线于F 、G ,又有什么结论呢?你会证明吗?
A
B
C
D F
E
A
B
C
D
F E
G
20、(6′)如图,在△ABC 中,DE ∥BC ,且S △ADE :S 四边形BCED =1:2,BC =26。

求DE 的长。

21、(6′)如图,矩形EFGH 内接于△ABC ,AD ⊥BC 于点D ,交EH 于点M ,BC =10㎝,AM =8㎝,S △ABC =100㎝2。

求矩形EFGH 的面积。

22、(6′)已知:如图,△ABC 中,AE =CE ,BC =CD ,求证:ED =3EF 。

23、(6′)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 =900,AD ⊥BC 于D ,E 是AB 上一点,AF ⊥CE 于F , AD 交CE 于G 点,求证:∠B =∠CFD
24、(6′)已知:如图,∠BDC =∠CEA =∠FGB ,求证:BE ·BA +CD ·CA =BC2
A B
C
D
E
A
B C D E F M H G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25、(9′)矩形ABCD 中,AB =4,BC =6,M 是BC 的中点,DE ⊥AM ,E 是垂足。

①求△ABM 的面积;②求DE 的长;③求△ADE 的面积。

26、(8′)如图:△PQR 是等边三角形,∠APB =120°(1)求证:QR2=AQ ·RB (2)若AP =72,AQ =2,PB =14。

求RQ 的长和△PRB 的面积。

27、(8′)如图,矩形ABCD 中,CH ⊥BD ,垂足为H ,P 点是AD 上的一个动点
(P 与A 、D 不重合),CP 与BD 交于E 点。

已知CH =1360
,DH ∶CD =5∶13,设AP =x ,四边形ABEP 的面积为y 。

(1)求BD 的长;(2)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

R Q P B A E M
D
C B A H E
D
C
B
A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