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课堂练习
《氮的循环》同步练习3(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氮的循环跟踪练习1、〔双选〕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
有的转化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
以下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A.工业合成氨B.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C.动物尸体腐烂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E.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2、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情况下〕 D.跟氢所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响,氮气是氧化剂3、以下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是〔〕A.CO B.SO2 C.NO2 D.Cl24、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含量很大,现已有科学家设计出了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到达保护环境的目的。
其主要依据是〔〕A.液氮的沸点为-195.8°C,远低于常温B.氮气与氧气反响放热C.氮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D.氮气在空气中约78%(体积分数)5、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二次污染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响生成新的污染物,如2NO + O2 = 2NO2就是二次污染物,由NO2导致的污染就是NO 的二次污染。
以下物质:①SO2;②NO;③NO2;④HCl;⑤CO2不易导致二次污染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④和⑤D.只有④6、密度为0.91g -3,质量分数为25%的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12.5% B .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7、用加热法可以别离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铵和消石灰 B 、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钠 D 、碘和氯化铵8、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过氧化钠的枯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NH3B.O2C.H2OD.CO29、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枯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响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10、(双选)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H+、Fe2+、Cl-、NO3-B.NH4+、SO42-、Na+、NO3-C.Cu2+、Fe3+、NO3-、Cl-D.H+、Na+、HCO3-、SO42-11、制备枯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A.NH4CI溶液、NaOH溶液、CaCI2固体B.饱和氨水C. NaOH溶液、NaOH晶体、浓H2SO4D. NH4CI固体、碱石灰、消石灰12、Cu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参加一种盐后,Cu粉质量减少,而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生成,此盐是〔〕A.氯化物B.硫酸盐C.硝酸盐D.碳酸盐13、以下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铜与硝酸的反响属于置换反响C、硝酸可氧化Fe2+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14、3.2gCu与HNO3溶液〔8mol/L,30ml〕充分反响,HNO3溶液的复原产物有NO和NO2。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课后习题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3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N2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物质在氮气中都不能燃烧B.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D.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2.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A.均可用排水法B.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C.NO用向上排空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空气法3.(2021山东枣庄高一期末)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4.(2022山东青岛高一期末)四氧化二氮和肼常用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发生反应N2O4+2N2H43N2+4H2O。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肼中N的化合价为-2价,表现还原性B.N2O4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C.每生成8.4 g N2转移0.8 mol电子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25.对于NO2通入水中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每当有1 mol NO2参加反应时,则转移2 mol电子D.H2O是氧化剂,NO2是还原剂6.将充满NO2和O2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筒容积的一半处停止,则剩余气体的成分是( )A.NO2B.NOC.O2D.NO或O27.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
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8.将盛有N2和NO2(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A.3∶1B.1∶3C.1∶2D.1∶19.Ⅰ.氮在自然界中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

课后训练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氮气跟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属于自然固氮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变成含氮的化合物属于自然固氮2.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时N2转化为NOC.合成氨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3.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N2+O2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C.N2约占空气总质量的4 5D.跟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是氧化剂4.下列对氮的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氮的氧化物都是无色气体B.氮的氧化物都难溶于水C.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D.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5.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NO为无色气体,遇空气后迅速变成红棕色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不相等6.NO2被水吸收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判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1∶3 C.1∶2 D.2∶17.将盛有N2和NO2(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A.1∶1 B.1∶2 C.1∶3 D.3∶18.汽车销量增长幅度很大,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B.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该转化总反应:2NO+O2+4CO4CO2+N29.运用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氮的循环 同步练习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 氮的循环 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和NO 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Al 在浓硫酸中会“钝化”能用铝槽盛放浓硫酸C .四氯化碳常用作灭火剂D .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S 2O 23-、AlO 2-、SiO 23-、S2﹣、Na + 2.关于氮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气稳定是因为其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键能大B .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生成的产物都是共价化合物C .工业上采用将空气液化、蒸发方法分离制得氮气D .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可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铁铵矾()4422NH Fe SO 12H O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2Ba OH 溶液:()322443Fe 2SO 2Ba3OH Fe OH 2BaSO +-+-+++=↓+↓ B .常温下将铁置于足量浓硝酸中:3322Fe 6H 3NO Fe 3NO 3H O +-+++=+↑+ C .向水中通入2NO 和2O 的混合气体:2233NO H O 2H 2NO NO +-+=++↑ D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2232S O 2H S SO H O +-+=↓+↑+ 4.周期表中V 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作用广泛。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铵盐、硝酸、纯碱、医药等;肼()24N H 的燃烧热为-1624kJ mol ⋅,是常用的火箭燃料;氮和磷都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单质磷可由磷酸钙、石英砂和碳粉在电弧炉中熔烧制得;砷化镓是典型的二代半导体材料,在700~900℃条件下,3AsH 与()33Ga CH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可制得砷化镓晶体;铅锑合金一般用作铅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实验室制取少量3NH 并探究其性质。
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制取3NHB .用装置乙收集3NHC .用装置丙检验3NH 水溶液呈碱性D .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3NH5.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不对应的是6.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浓硝酸易挥发,因此打开浓硝酸的瓶口会出现大量白雾B .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金属铁和金属铝钝化C .浓硝酸氧化性很强,常温下即可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因此需要避光保存7.能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尾气处理(加热和夹持等装置略去)的是D .D8.下列关于氨的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蓝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D.能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被氧化成NO 9.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
高一化学上册氮的循环同步训练题附答案

第一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及其氧化物课时达标1(原创)对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往常状况下,氮气性质很不开朗可在氧气中焚烧生成一氧化氮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固,其原由是两原子间的联合比较坚固D.跟氢气在必定条件下发生反响,氮气是氧化剂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断地进行着氮的循环。
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3.(原创)以下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工业上合成氨B.雷雨天氮气被氧化为氮的氧化物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变成氨D.由氨制备碳酸氢铵或硫酸铵4.(原创)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动剂引燃后发生强烈反响,产生大批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假如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却看到火箭喷出大批红烟。
产生红烟的原由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响生成CO与NO2D.NO和H2O反响生成H2和NO25.(变式)N2与其余单质化合,一般需要高温,有时还需要高压条件,但金属锂在常温、常压下就与N2化和生成氮化锂,其原由可能是①此反响过程可能汲取能量②此反响过程可能开释能量③此反响中可能氮分子不用先分解为原子④此反响中氮分子可能先分解为原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变式)以下对氮的氧化物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氮的氧化物都是无色气体氮的氧化物都难溶于水C.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D.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7(变式)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O 和bmolO2,反响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为()C.a/(a+2b)D.a/2(a+b)8.采纳不一样的分类方法,能够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一样的种类。
比如从某种角度上讲可将CO2、SO3、P2O5、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他们同属于一类的是()9(采纳)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第3节 氮的循环》(同步训练)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_鲁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3节氮的循环》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自然界的氮循环过程中,哪一种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A. 酵母菌B. 霉菌C. 固氮菌D. 放线菌2、下列关于氮的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氮气在大气中的含量约为78%,是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之一。
B、生物固氮是指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的氮气直接转化为氨。
C、氨氧化过程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生成的主要途径。
D、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前体物,它们在大气中进一步氧化生成氮氧化物。
3、在氮的循环过程中,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的过程主要通过下列哪种生物活动实现?A、植物的光合作用B、固氮细菌的活动C、硝化细菌的活动D、动物的呼吸作用4、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大气中的氮气循环的一部分? ( )A、氮气(N₂)B、氨(NH₃)C、硝酸盐(NO₃⁻)D、二氧化碳(CO₂)5、关于氮的固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固氮仅限于豆科植物与其根瘤菌之间的共生关系B. 大气中的氮气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C. 雷电作用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D. 工业合成氨过程中,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此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6、下列关于氮的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占大气总体积的78%B. 硝酸根离子(NO3^-)在土壤中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C. 铵态氮(NH4+)在土壤中易被土壤微生物氧化成硝态氮(NO3-)D. 生物固氮是指一些微生物能将大气中的氮气直接转化为氨(NH3)7、大气中游离氮的固定是生物氮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生物能够进行这种固定作用?A、噬菌体B、硝化细菌C、蓝细菌D、真菌8、在氮的循环过程中,以下哪个环节不会产生氨(NH₃)?A、氮气(N₂)与氧(O₂)在雷电作用下生成氮氧化物(NOₓ)B、化肥生产过程中,通过哈柏法合成氨(NH₃)C、土壤中,微生物将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NH₃)D、动物泌尿系统进行氨基硝化作用生成尿素(CO(NH₂)₂)9、关于氮气在大气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氮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
25-28第二节 氮的循环(3课时+习题)

第二节氮的循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及氮的氧化物课型:新授课编号:25 【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和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例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是化学变化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C.化石燃料燃烧通常不释放出氮氧化合物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等物质反应。
书写方程式:与O2与H2【例题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A.N4是N2的同素异形 B.N4的摩尔质量是56g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D.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2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二氧化氮溶于水时,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重要原因。
【例题3】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O为无色气体遇空气后迅速变成红棕色 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例题4】.在NO2与水的反应中()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NO2只是氧化剂C、NO2只是还原剂 D 、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氮的固定概念:氮的固定【例题5】起固定氮的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 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D、由NH3制取碳酸氢铵和硫酸铵【课堂达标】1、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远扬,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的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O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B.NO是一种红棕色的有毒气体C.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 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体现其还原性2、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氮的循环课堂练习

氮的循环(上)班级_______ 组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等级—【课题】氮的循环(上)【目标要求】1、掌握氮气、氮氧化物和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和它们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以高度的热情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5分钟,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基础知识复习】一、氮气及氮的固定1、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等物质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氮的固定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氮的固泄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人工固氮包括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练习1、起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B .NO与O2反应生成NO?C.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D.NH3与NO?作用生成2二、氮的氧化物1、NO是_____ 色气体,_______ 溶于水,________ 毒,常温下NO可与氧气反应2、NO2是_____ 色有 ___________ 气味的气体, ______ 溶于水, _______ 毒,可与水反应,3、列举含N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列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为什么说"下一次雷雨相当于施一次肥”?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3、将盛有24mLNO2. 3mL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是_____________ ,体积是 ___________三、氨气1、物理性质: ____ 色有__________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 , _______ 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_______ 体积氨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的循环(上)班级组别姓名_____等级【课题】氮的循环(上)【目标要求】1、掌握氮气、氮氧化物和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和它们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以高度的热情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5分钟,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基础知识复习】一、氮气及氮的固定1、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________ 、_______等物质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2、氮的固定是指的方法,氮的固定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人工固氮包括和练习1、起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B .NO与O2反应生成NO2C .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D. NH3与NO2作用生成N2二、氮的氧化物1、NO是色气体,溶于水,毒,常温下NO可与氧气反应2、NO2是色有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毒,可与水反应,3、列举含N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列三点)练习2、为什么说“下一次雷雨相当于施一次肥”?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将盛有24mLNO2、3mL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三、氨气1、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氨气。
喷泉实验装置见右图(1)引发喷泉的操作:⑵用集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盛有水的烧杯里事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4、在进行喷泉实验时,烧瓶中充满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会看到烧瓶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
则a和b不可能是()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氨水中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共六种微粒,存在的平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种。
(2)与酸反应:NH3+HCl (现象是)NH3+H2SO4(有无白烟产生?______)(3)还原性:NH3 + O2(用于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NO)(4)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氨气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制取装置:固固加热型制气装置(如下图),与制相同。
③收集氨气的方法是收集满氨气后,取下试管,应在导管口堵一团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④干燥:常用干燥氨气,能否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_____⑤检验氨气的方法是:(2)工业制法: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标准状况下,喷泉实验结束后,液体充满烧瓶,此时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发现液体未充满烧瓶,则对溶液的浓度是否有影响?2、实验室通常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浓氨水快速制氨气,此法制取氨气的原理是①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练习6、标准状况下,用NO2 做喷泉实验,结束后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用等物质的量的NO2 和O2做喷泉实验呢?【能力提升】1、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2、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常被误食引起中毒。
已知氢碘酸(HI)与NaNO2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一氧化氮气体(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2)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
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
3、无色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
将100mL甲气体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
则甲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体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氨气跟氧化铜反应可制取氮气:2NH3 + 3CuO△ 3Cu + 3H2O + N2,纯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下面是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提出的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几种方案:A.硫酸铵固体与消石灰共热B.浓氨水逐滴加到新制的生石灰中C.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化合D.加热分解氯化铵固体你认为其中较简便易行的方案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氮化镁的方案有以下两个。
分别见实验方案的装置如图1、2所示(夹持及加热仪器没有画出),且在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均已排除。
①该实验完成后,能否得到纯净的氮化镁___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 已知:6NH3 + 3Mg 高温3Mg(NH2)2 + 3H2↑①该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1.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氮的排放有关的是:①酸雨②光化学烟雾③臭氧空洞④温室效应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B.区别某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还是溴蒸气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gNO3溶液C.1mol/L的氨水中,NH3·H2O、NH3、NH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是1mol/LD.氨的催化氧化是氮的固定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答案【基础知识复习】一、氮气及氮的固定1、不活泼 氧气、氢气 N 2+O 2 2NO 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2、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通过闪电等的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工业合成氨、仿生固氮练习1、C二 、氮的氧化物1、 无 难 有2、 红棕 刺激性 易 有3、①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氮氧化物形成酸雨 ③水体中过量的氮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练习2、N 2+O 2 2NO 2NO+O 2=2NO 2 3NO 2+H 2O =2HNO 3 +NO练习3、NO 4mL三、氨气1、物理性质:无 刺激性 小 极易 700⑴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⑵烧杯里的水沿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练习4、A2、化学性质(1)NH 3+H 2ONH 3·H 2ONH 3、H 2O 、NH 3·H 2O 、NH 4+、OHˉ、H + 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2)NH 3+HCl =NH 4Cl 产生白烟2NH 3+H 2SO 4=(NH 4)2SO 4 无 (3)4NH 3 +5O 2 4NO+6H 2O (4)3NH 3·H 2O+Al 3+=Al(OH)3↓+3NH 4+3、氨气的制法(1)①Ca(OH)2+2 NH 4Cl△ CaCl 2 +2NH 3↑+ 2H 2O②O 2③向下排空气法 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放电 放电高温 催化剂④碱石灰否⑤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有待检验气体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气体是氨气(2)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合作探究:1、0.045mol/L 否2、①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②NaOH吸水,促进氨放出;③NaOH电离出的OHˉ增大了氨水中的OHˉ浓度,促使平衡NH3+H2O NH3·H2O NH4++ OHˉ左移,导致氨放出练习5:0.045mol/L 0.034mol/L能力提升:1、A2、⑴NaNO2 HI ⑵②⑤3、NH3、CO2、NO 20 mL、48 mL、32 mL4、[解析]主要考查完成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1)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操作简单、试剂易得等特点。
氮气与氢气化合要求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下才能进行,显然不能用在实验室中;加热氯化铵固体生成HCl、NH3混合气体,冷却后两种气体极易化合成氯化铵,所以此法也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答案:A、B(NH4)2SO4 + Ca(OH)2CaSO4 + 2NH3↑+ 2H2O,2NH3·H2O + CaO Ca(OH)2 + 2NH3↑+ H2O(2)氮化镁遇水极易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比较两个方案中的实验装置,可发现方案二的装置的未端接有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可避免生成的氮化镁遇水反应。
答案:方案一:①不能得到纯净的氮化镁;由于在F装置后缺少一个干燥装置,部分氮化镁将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导致产品不纯。
②做安全瓶,防止装置D中的水倒吸。
方案二:①由于与镁粉反应的氮气中混有氨气,且氨气也可与镁粉反应,造成产品不纯。
②可将装置D换成一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在装置C与装置D之间加一安全瓶。
或在装置C与装置D之间按顺序加入安全瓶和装有水的洗气瓶。
当堂检测:1、①②2、D 3、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