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实验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麦芽糖

麦芽糖

麦芽糖MaiyatangMaltose或C12H22O11·H2O 360.31[6363-53-7]C12H22O11342.30[69-79-4]本品为4-O-α-D-吡喃葡萄糖基-β-吡喃葡萄糖,含一个结晶水或为无水物。

按无水物计算,含C12H22O11不得少于98.0%。

【性状】本品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味甜。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甲醇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置80℃干燥4小时,取约10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氨试液0.2ml,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通则0621),比旋度为+126°至+131°。

【鉴别】(1)取本品0.5g,加水5ml溶解后,加氨试液5ml,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溶液即显橙色。

(2)取本品溶液(1→20)2~3滴加至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5ml中,应生成红色的沉淀。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酸度取本品1.0g,加水至10ml,依法测定(通则0631),pH 值应为4.5~6.5。

氯化物取本品0.40g,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2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8%)。

硫酸盐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4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4%)。

糊精、可溶性淀粉和亚硫酸盐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碘试液1滴,溶液显黄色,再加淀粉指示剂1滴,溶液显蓝色。

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15%~25%。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

麦芽糖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说明(模板套用型word)

麦芽糖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说明(模板套用型word)

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麦芽糖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高建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麦芽糖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委托单位:XXXXXXXX有限公司项目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证机关: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号:110106013054188法人代表:杨军委项目组长;高建编制人员:白惠工程师朱光明工程师李道峰工程师金惠子工程师秦珍珍工程师审定:郝建波项目编号:ZTXDBJ-20170322-5编制日期:2017年X月关于麦芽糖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批地融资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版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0)1.1项目概要 (10)1.1.1项目名称 (10)1.1.2项目建设单位 (10)1.1.3项目建设性质 (10)1.1.4项目建设地点 (10)1.1.5项目主管部门 (10)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1.7项目建设规模 (11)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6)2.1项目提出背景 (16)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6)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6)2.3.1促进我国麦芽糖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7)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7)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17)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17)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8)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8)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9)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9)2.4.1政策可行性 (19)2.4.2市场可行性 (19)2.4.3技术可行性 (20)2.4.4管理可行性 (20)2.4.5财务可行性 (20)2.5麦芽糖酶项目发展概况 (21)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1)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1)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2.5.4麦芽糖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2)2.6分析结论 (22)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4)3.1市场调查 (24)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4)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4)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5)3.1.4替代产品调查 (25)3.1.5产品价格调查 (25)3.1.6国外市场调查 (26)3.2市场预测 (26)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26)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27)3.2.3价格预测 (27)3.3市场推销战略 (27)3.3.1推销方式 (28)3.3.2推销措施 (28)3.3.3促销价格制度 (28)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8)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9)3.4.1产品方案 (29)3.4.2建设规模 (29)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0)3.6市场分析结论 (30)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31)4.2区域投资环境 (32)4.2.1区域地理位置 (32)4.2.2区域概况 (32)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33)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33)4.2.5区域资源概况 (33)4.2.6区域经济建设 (34)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34)4.3.1基础设施建设 (34)4.3.2产业发展概况 (35)4.3.3园区发展方向 (36)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37)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8)5.1总图布置原则 (38)5.2土建方案 (38)5.2.1总体规划方案 (38)5.2.2土建工程方案 (39)5.3主要建设内容 (40)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0)5.4.1给排水 (40)5.4.2供电 (42)5.5道路设计 (44)5.6总图运输方案 (45)5.7土地利用情况 (45)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5)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5)第六章产品方案 (46)6.1产品方案 (46)6.2产品性能优势 (46)6.3产品执行标准 (46)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6)6.5产品工艺流程 (47)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47)6.5.2产品工艺流程 (47)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47)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8)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8)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8)6.8仓储方案 (48)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9)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9)7.2主要设备选型 (49)7.2.1设备选型原则 (50)7.2.2主要设备明细 (50)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52)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52)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2)8.2.1能源消耗种类 (52)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52)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53)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53)8.4.1项目能耗分析 (53)8.4.2国家能耗指标 (54)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4)8.5.1工业节能 (54)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55)8.5.3节水措施 (55)8.5.4建筑节能 (56)8.5.5企业节能管理 (57)8.6结论 (57)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8)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8)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8)9.1.2设计原则 (58)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8)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9)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9)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60)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1)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61)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62)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63)9.5绿化方案 (64)9.6消防措施 (64)9.6.1设计依据 (64)9.6.2防范措施 (64)9.6.3消防管理 (66)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66)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67)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8)10.1 编制依据 (68)10.2概况 (68)10.3 劳动安全 (68)10.3.1工程消防 (68)10.3.2防火防爆设计 (69)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9)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9)10.3.5抗震设防措施 (70)10.4劳动卫生 (70)10.4.1工业卫生设施 (70)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71)10.4.4照明 (71)10.4.5噪声 (71)10.4.6防烫伤 (71)10.4.7个人防护 (71)10.4.8安全教育 (72)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3)11.1组织机构 (73)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73)11.3人力资源管理 (74)11.4劳动定员 (74)11.5福利待遇 (75)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76)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76)12.2 建设工期 (76)12.3实施进度安排 (76)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7)13.1投资估算依据 (77)13.2建设投资估算 (77)13.3流动资金估算 (78)13.4资金筹措 (78)13.5项目投资总额 (78)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81)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82)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82)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2)14.1.2产品成本 (83)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84)14.2财务评价 (84)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4)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5)14.2.3不确定性分析 (85)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8)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90)15.1项目风险因素 (90)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90)15.1.3市场风险 (90)15.1.4资金管理风险 (91)15.2风险规避对策 (91)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91)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91)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91)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92)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93)16.1招标管理 (93)16.2招标依据 (93)16.3招标范围 (93)16.4招标方式 (94)16.5招标程序 (94)16.6评标程序 (95)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95)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5)16.9合同备案 (95)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96)17.1结论 (96)17.2建议 (96)附表 (97)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7)附表2 总成本表 (98)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9)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00)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01)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02)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03)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04)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5)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6)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7)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8)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10)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12)............................................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糖类的显色实验报告

糖类的显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糖类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 熟悉糖类物质的颜色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3. 学会使用显色试剂鉴定糖类,区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二、实验原理糖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根据糖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或酮基,可以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还原糖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显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对糖类的鉴定。

本实验主要利用斐林试剂和苏丹Ⅲ试剂进行糖类的显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纯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 蔗糖- 淀粉- 水浴锅- 试管- 移液器- 显微镜2. 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将0.1g NaOH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入0.05g CuSO4,混匀。

- 苏丹Ⅲ试剂:将1g苏丹Ⅲ溶于100ml 95%乙醇中。

四、实验步骤1. 还原糖的鉴定:- 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溶液分别置于试管中。

- 向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混匀。

- 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 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表明该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2. 非还原糖的鉴定:- 取一定量的蔗糖、淀粉溶液分别置于试管中。

- 向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苏丹Ⅲ试剂,混匀。

- 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 若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表明该溶液中含有非还原糖。

3. 鉴定结果的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产生的沉淀或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后,均产生砖红色沉淀,表明它们是还原糖。

2. 蔗糖、淀粉溶液与苏丹Ⅲ试剂反应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表明它们是非还原糖。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对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鉴定。

2. 斐林试剂和苏丹Ⅲ试剂是常用的糖类显色试剂,可用于糖类的鉴定和分析。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化学试剂。

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误差产生。

3. 实验结果要及时记录,以便分析。

糖类的分析实验报告

糖类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糖类的基本性质和鉴定方法;2. 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糖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本实验采用化学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主要利用糖类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的现象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粉、蔗糖、葡萄糖、淀粉、麦芽糖、苹果汁、牛奶、蒸馏水、苏丹Ⅲ染液等;2.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烧杯、滴管、显微镜、研钵、研杵等。

四、实验步骤1. 单糖的鉴定(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mL玉米粉和1mL葡萄糖;(2)向两个试管中各加入2滴斐林试剂,摇匀;(3)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4)观察两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2. 双糖的鉴定(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mL蔗糖和1mL麦芽糖;(2)向两个试管中各加入2滴斐林试剂,摇匀;(3)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4)观察两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 多糖的鉴定(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mL淀粉和1mL苹果汁;(2)向两个试管中各加入2滴斐林试剂,摇匀;(3)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4)观察两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 脂肪的鉴定(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mL牛奶和1mL苹果汁;(2)向两个试管中各加入3滴苏丹Ⅲ染液,摇匀;(3)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4)观察两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1. 单糖的鉴定:玉米粉和葡萄糖试管中的溶液均呈现砖红色沉淀;2. 双糖的鉴定:蔗糖和麦芽糖试管中的溶液均呈现砖红色沉淀;3. 多糖的鉴定:淀粉和苹果汁试管中的溶液均呈现砖红色沉淀;4. 脂肪的鉴定:牛奶试管中的溶液呈现橘黄色,苹果汁试管中的溶液无变化。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斐林试剂的鉴定,玉米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苹果汁均含有糖类;2. 牛奶中含有脂肪。

糖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

糖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还原性、非还原性、与酸碱反应等。

2. 掌握糖类物质的鉴定方法,如银镜反应、费林试剂反应等。

3. 比较不同糖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

二、实验原理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酮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糖类物质在化学上具有醛的性质,可以与某些试剂发生特定的反应。

本实验主要研究糖类物质的还原性、非还原性、与酸碱反应等性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药品: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等。

2.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还原性实验(1)取少量葡萄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现象。

(2)重复步骤(1),分别用果糖、蔗糖、麦芽糖溶液进行实验。

2. 非还原性实验(1)取少量葡萄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重复步骤(1),分别用果糖、蔗糖、麦芽糖溶液进行实验。

3. 与酸碱反应实验(1)取少量葡萄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2)取少量葡萄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3)重复步骤(1)和(2),分别用果糖、蔗糖、麦芽糖溶液进行实验。

4. 银镜反应实验(1)取少量葡萄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银氨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2)重复步骤(1),分别用果糖、蔗糖、麦芽糖溶液进行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性实验: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蔗糖溶液不发生反应。

2. 非还原性实验: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蔗糖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

3. 与酸碱反应实验:葡萄糖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葡萄糖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果糖、蔗糖、麦芽糖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与葡萄糖溶液相同。

4. 银镜反应实验: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蔗糖溶液与银氨溶液不发生反应。

制作饴糖的实验报告

制作饴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饴糖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饴糖的制备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探讨饴糖的品质与口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饴糖,又称麦芽糖,是一种天然糖类,具有甜味、粘稠、易消化等特点。

其制作原理是通过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再通过麦芽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麦芽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大麦:500g- 水:1000ml- 碱水:适量- 碳酸钠:适量- 蒸发皿:1个- 烧杯:1个- 搅拌棒:1根- 温度计:1个- 玻璃棒:1根- 过滤器:1个- 烧瓶:1个2. 实验仪器:- 研钵:1个- 研杵:1个- 热水浴:1台- 电子天平:1台- 烘箱:1台四、实验步骤1. 准备大麦:将大麦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取出,用研钵和研杵将其研磨成粉末状。

2. 煮制麦芽:将研磨好的大麦粉末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用热水浴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约30分钟。

3. 调节pH值:将沸腾的麦芽水取出,用碱水调节pH值至6.5左右。

4. 添加酶制剂:向调好pH值的麦芽水中加入适量的麦芽糖酶,搅拌均匀。

5. 转移至烧瓶:将含有酶制剂的麦芽水转移到烧瓶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6. 加热浓缩:将烧瓶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至80℃,保持一段时间,使麦芽糖充分反应。

7. 蒸发浓缩:将烧瓶中的液体用蒸发皿进行蒸发浓缩,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搅拌均匀。

8. 冷却凝固:将蒸发浓缩后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入冰箱中冷却凝固。

9. 过滤:待饴糖凝固后,用过滤器将饴糖与水分离开来。

10. 干燥:将过滤得到的饴糖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

11. 粉碎:将干燥后的饴糖粉碎成粉末状,即为饴糖成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品外观:饴糖成品呈浅棕色,具有麦芽糖特有的甜味和粘稠感。

2. 成品品质:饴糖成品口感细腻,甜度适中,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3.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成功制备出饴糖。

麦芽糖发酵实验报告

麦芽糖发酵实验报告

麦芽糖发酵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对麦芽糖的发酵作用,了解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体和能量变化,以及提取和分析酒精的方法。

实验材料:
1. 麦芽糖溶液
2. 酵母菌
3. 实验室设备:酒精计量瓶、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麦芽糖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将适量的酵母菌接种到麦芽糖溶液中
3. 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4. 观察并记录发酵过程中的气泡生成情况
5. 用酒精计量瓶收集产生的气体
6. 用酒精灯蒸馏提取酒精
7. 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
1.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对麦芽糖进行发酵,产生大量气泡
2. 经过蒸馏提取,酒精含量较高
3. 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菌的数量增加,呈现典型的增殖特征
实验结论:
酵母菌对麦芽糖的发酵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实验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和产物,掌握了相关实验操作技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发酵技术奠定了基础。

麦芽糖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麦芽糖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麦芽糖的官能团特征,了解其分子结构,为麦芽糖的鉴定和性质研究提供依据。

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一种分子振动光谱,通过测量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可以确定分子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麦芽糖是一种二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在红外光谱中,麦芽糖的官能团特征峰可以反映其分子结构。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红外光谱仪、分析天平、样品研磨仪、干燥器、红外光谱标准样品。

试剂:麦芽糖、无水乙醇、蒸馏水。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麦芽糖,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将溶液蒸干,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麦芽糖水溶液。

2. 样品干燥:将麦芽糖水溶液在干燥器中干燥,直至水分完全蒸发。

3. 样品研磨:将干燥后的麦芽糖样品用样品研磨仪研磨成粉末。

4. 样品测试:将研磨好的麦芽糖粉末放入红外光谱仪样品池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麦芽糖红外光谱图:麦芽糖的红外光谱图显示了多个特征峰,包括C-H伸缩振动峰、O-H伸缩振动峰、C-O伸缩振动峰等。

2. 官能团分析:a. C-H伸缩振动峰:麦芽糖在2920-2850 cm-1范围内出现C-H伸缩振动峰,这是典型的糖类分子特征峰。

b. O-H伸缩振动峰:麦芽糖在3200-3600 cm-1范围内出现O-H伸缩振动峰,表明分子中存在羟基。

c. C-O伸缩振动峰:麦芽糖在1100-1000 cm-1范围内出现C-O伸缩振动峰,表明分子中存在糖苷键。

3. 分子结构分析:a. 麦芽糖在1700-1650 cm-1范围内出现C=O伸缩振动峰,表明分子中存在糖苷键。

b. 麦芽糖在900-800 cm-1范围内出现C-O-C伸缩振动峰,表明分子中存在糖苷键。

实验结论: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成功鉴定了麦芽糖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麦芽糖分子中存在C-H、O-H、C-O等官能团,以及糖苷键。

这些特征峰为麦芽糖的鉴定和性质研究提供了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
《麦芽糖、饴糖及生物降解口香糖制作》2011开放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林学班级梁希林学101
学生姓名章鸣浩学号 201001010217
指导教师周存山职称/学位副教授/博士
2011年11月28日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制表
一、实验室名称:食品分子机能学研究室
二、实验室地点:学16-209
三、实验目的
①掌握麦芽糖、饴糖及生物降解口香糖制作
②了解可降解口香糖的概念
四、实验原理
口香糖作为一种休闲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口香糖胶基的不可降解性以及它的强粘附性,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

小麦面筋和可可粉,两种材料都是以蛋白质为主的产物。

通过这两种材料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口香糖,经过混合、水浴、挤压、冷却切割、老化和包装等工艺,开发出了一种风味良好,有保健功能,同时又是可降解的口香糖。

五、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小麦面筋、可可粉、山梨酸钾、β-环糊精、香精、木糖醇等六、实验内容
实验路线:1
实验路线:2
七、实验步骤
1.淀粉酶的制备:
①选取种子(本组为小麦种子)浸泡24H。

②选取合适的器皿,并在器皿上铺上一层淋湿的干草。

③将小麦种子均匀的洒在干草上面,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下发芽生长。

④每隔一两天浇水一次,并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当种苗长到3—5CM的时候,将种苗上部分(不包含种子)均匀的剪下。

⑤然后将剪下的苗洗干净,用剪刀剪碎或用刀切碎(越碎越好)。

⑥将苗碎片放进冰箱保鲜。

2.饴糖、麦芽糖的制取
①选取玉米并将其煮熟。

②将煮熟后的玉米(也可以是红薯等),放入搅拌机内搅碎。

③根据玉米的质量加入小麦种苗(种苗:玉米=1:10)并彻底均匀的搅拌在一起。

④选一干净可以密封的容器,将搅拌之后的玉米盛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密封发酵3—4天。

⑤当发酵顺利完成后,用纱布将发酵之后的溶液过滤出来,取得洁净滤液。

3.可降解口香糖的制作
①主要原料的混合:
将小麦面筋18克、可可粉3克混合均匀搅拌均匀3--5分钟
②辅料和添加剂的混合:
加入β-环糊精1.6g、香精120微升木糖醇10g水25ml将粉末和水混匀。

加入前保持容器的干燥,防止粘壁造成原材料的损失。

③配料与主料的混合:
溶解好辅料和添加剂的水溶液加入混合均匀的面筋和可可粉中。

充分搅拌使其均匀。

胶基糖的搅拌温度在50-60℃时,其在组织中几乎不发生原料相互
间的热融化,若搅拌时间过长而使温度超过60℃,会引起部分糖熔融,使胶基变硬、香味逸散而减弱。

在60℃的水浴中搅拌,由于剪切作用,可使胶基分散均匀,加快辅料的吸收。

本研究,选择55℃的水浴锅来加热混合均匀的口香糖,并保持30 min,目的是使其中的成分分散的更均匀,组织更柔软。

加热好的糖坯,在室温下冷却,大约30℃时,可以成型,压成组织结构均匀、表面光滑的饼状糖坯。

④干燥及老化:
将饼状糖坯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老化,老化条件:45℃,8-10 h。

降低糖坯中的含水量,降低到20%-30%,确保它的柔软性和良好的口感。

经过试验得出,含木糖醇高的口香糖的柔软性良好,水分含量可以降低到较低水平(20%);而含木糖醇较低的口香糖,需要含水量保持相对较高水平(30%)才能得到良好的柔软性。

⑤冷却、切割和包装:
将风干之后的口香糖初品取出来,压成一定厚度,并且用刀均匀的将口。

香糖切整齐,一般3克一块,并用涂蜡铝箔纸保装。

八、结果与分析
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β-环糊精是影响可可生物降解口香糖的最主要因素,接下来依次是香精、木糖醇、可可粉、小麦面筋。

从而得到一组最合适的质量即小麦面筋18g、可可粉3g、香精120µL、β-环糊精1.6g、木糖醇10g。

并由极差分析确定,影响口香糖风味及品质的主次因素顺序为:β-环糊精> 香精>木糖醇>可可粉>小麦面筋。

九、总结与体会
十、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制作发酵过程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导致制作出来的麦芽糖、饴糖发臭,或
者拿到冰箱中冷藏起来,防止麦芽糖、饴糖变质。

本实验中可降解口香糖与普通口香糖相比缺少颜色、嚼劲不够,可以加入一定量的食用色素,用以改善口香糖外观,还可以提高口香糖的柔韧性。

这样做出来的口香糖口感会更好,而且具有一定的可欣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