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关系分析(一)
人口、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以昆山市为例

n mi rwt n n io me a u l y i o tke p a e,wh c e u r sa p stv o iy frt e e v r n n . o c g o h a d e vr n ntlq ai st a lc t ih r q ie o i e p l o h n io me t i c
1 i n En io m e tlP o e t n ut ; o v rn n a r tc i o
一
、
研究背 景与方法
的分析 首先发现 的 , 指经 济增长 和环境 质量之 间存 在着类 似于经济 增长 和收入 分配 之 间的倒 u型 曲
线关 系 , 明了经济发展 水平较低 的时候环境 污染 说
Kew r s E oo i G o t;Pp l i ces;E v omet u ly un t C r ;E vrn et o y o d : c nm c rwh o u t nI rae n i n na Q a t;K ze uv ao n r l i s e ni m na P l o l 一
V0 . No 3 126 .
第2 6卷
第3 期
人 口 、 济 增 长 对 环 境 影 响 的 库 兹涅 茨 曲线 分 析 经
— —
以昆 山市 为例
陈 晓迅 , 张丽 霞 , 夏海 勇
( 京 大 学 商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9 ) 南 江 10 3
[ 摘要 ] 采用昆山市 19 —20 9 1 07年人 口、 经济相关数据, 昆山市人 口、 对 经济发展现状和环境质 量进 行 了库
21 0 0年 7月
南京人 口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Jun l f aj gC l g r o ua o rg mm a a e e t o ra o n n o e ef p l i P or N i l oP tn a eM n g m n
案例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案例分析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标题:案例分析: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一、引言江苏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其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备受。
对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估,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各市的经济现状,也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经济发展策略。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并对其结果进行深入剖析。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1、数据来源我们选取了江苏省各市的GDP、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作为数据来源。
这些数据均来自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报告,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
2、方法选择考虑到数据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选择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相似性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聚类分析中,我们使用了K-means算法,这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能够根据设定的类别数,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三、结果与分析1、数据预处理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以及标准化处理等。
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2、聚类分析结果我们设定类别数为3,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最终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聚类结果。
该结果将江苏省各市划分为三个类别:高发展水平市、中发展水平市和低发展水平市。
3、结果分析(1)高发展水平市:这一类别的城市主要包括南京、苏州和无锡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较为合理,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较高,显示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中发展水平市:这一类别的城市主要包括常州、南通、徐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上,但相较于高发展水平市还存在一定差距。
2022高考地理微专题—我国人口问题和乡村振兴习题含答案

(2022 河北张家口摸底)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 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大于60 岁或者65 岁)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
是一种狭义上的高龄化,是人口的系统性高龄化的重要表现,按照高龄人口比重可将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4 个类型:高龄人口比重低于10%的称为未高龄型、10%~13%的为高龄型Ⅰ期、13%~16%的为高龄型Ⅱ期、超过16%的为高龄型Ⅲ期。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高龄化情况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1~3 题。
东北地区高龄化空间分布特点是( )A. 由西北向东南减轻B. 由东南向西北减轻C. 由西南向东北加重D. 由东北向西南加重影响高龄化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丰富程度C.环境污染程度D.养老保障制度高龄化加重的最直接影响是老年人( )A.养老金增加B.消费需求下降C.照料服务需求增加D.住房需求下降(2022 陕西重点中学联考)“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据预测,到2022 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 400 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
据此完成4~5 题。
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 )A.生育率较低B. 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C.年龄结构失衡D.“养儿防老”的思想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 )A. 限制城乡人口流动B.适度调整生育政策C.严控城市人口增长D.加强胎儿性别选择(2022 晋冀鲁豫中原名校联考)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22 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22 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22 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6~7 题。
年以来,我国的( )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 )A.劳动力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加快老龄化进程(2022 湖南长沙质检)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义农业) 、林业、牧业 、渔业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 、建筑
业等 ,第三产业 包括 除了上述 产业 以外 的其 他各行 业 ,
改革 开放 以来 ,江苏省成为经济 发展快 、经济总量 大 、综合实力 强的地 区之 一 ,环 境建设 取得 一定 成效。 然而 ,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 、低效益 的粗 放型经济 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给江苏地 区带来 了较为严重的环境
胁 ,可持续发展能力亟 待提高。当前 ,江苏省 已处于工
业化中后期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 ,面l 着如何实 现产业结 I 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构战略性调整 和优 化,提高 产业 发展层次 和水平 ,提高 产业 自主创新 能力 ,推动产业实 现可持续发展 等重 大历 史性课题。妥善处理好江苏产业发展 与生态环境保 护之 间的关系成为 区域经济社会 持续 、快速 、协调发展 的关 键 。本文通过 以江苏省产业结构 及其演变 为对 象 ,分析
建等 ,2o ;张 健等 ,20 年 ) 05年 0r 7 。从 研 究方 法看 ,有 . 做定性 、相关分 析 的 ( 晋仁 ,19 ;周景博 ,19 倪 98年 99
产业分类依据的是产业的同质性 与功 能。18 ,我 国 98年
开始使用三次产业分 类法 ,即第一产业包括种 植业 ( 狭
年 ;郑锋 等,20 年 ) O4 ,有 做定量综合评 价的 ( 彭建等 ,
第 2卷 7
28 第 1 0 年1 2期 o 2 月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 02 总 o 7N 1 1 第 . 2
12 8 期
区域 产业 结构转 变对 生态 环境影 响 的实证 分析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最为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
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
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
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
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
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
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

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出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江苏省作为我国第二大经济体,其绿色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起到带头作用。
文章使用SWOT分析法对江苏省13地市近年来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江苏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实现江苏省绿色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倡导环境文明与生态文明。
关键词:江苏省;绿色经济;SWOT分析法一、引言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全球化难题在中国日益突出。
全国内有近八成河段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五成地下水被污染,每年仅水体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就已多达400亿元。
近年来,我国有三成的国土笼罩在雾霾天气之中,众多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显著,唐山、邢台等城市更是达到了重污染级别。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大大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北上广等地甚至出现过光化学烟雾现象。
与此同时,酸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长沙、赣州等城市中心区年降酸雨的频率大于90%,其中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
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21世纪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高污染、高增长的传统经济向低污染、高效率转变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区域的角度入手,研究江苏省绿色经济发展,希望能够在这个问题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研究综述绿色经济的概念最初是由大卫•皮尔斯(1989)在《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的。
他认为,经济发展要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内,既不能因自然资源及能源的耗尽而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也不能因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国内学者李正图指出当前世界发展绿色经济的趋势导致中国必然发展绿色经济,指出目前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客观条件。
梁爽针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构建研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进行科学调整。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最为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
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
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
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
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
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
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EKC曲线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模型,以江苏省经济增长及“三废”污染指标数据为基础,对太湖流域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工业废气排放量处于EKC曲线上升阶段;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同样处于EKC曲线的上升阶段;工业废水排放量同人均GDP 之间,不符合EKC曲线的某种形态。
关键词:太湖流域经济增长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背景和目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实践表明,环境的恶化、资源的耗竭是经济起飞阶段所面临的难题,我国的太湖流域也面临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问题。
太湖流域位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但是,流域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刘晓红、虞锡君(2007)基于太湖流域的实地调查,以水生态“恢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定量评估了跨行政区水污染补偿标准,测算了上游城市江苏吴江应给予下游城市浙江嘉兴的补偿金额,并提出上游补偿下游地区水生态“恢复成本”的解决思路,探求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生态污染问题的路径。
翟淑华等人(2006)通过对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水量统计方法比较入手,计算分析2000-2002年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水质、污染负荷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运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模型,以江苏省经济增长及“三废”污染指标数据为基础,对太湖流域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江苏省位于我国沿海开发和沿江开发构成的“T字型”开发战略的结合点,是太湖流域的核心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52.6%。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经济增长与太湖流域水环境之间关系的原因及目的所在。
模型的构建和运用(一)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模型构建20世纪90年代初,Grossman 和Krueger(1991)提出了关于描述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演替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理论。
它假定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增长先恶化,然后越过转折点后逐步改善,即环境污染变动趋势与经济发展变动趋势间呈现“倒U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关系分析(一)
摘要]基于生态效率指标分析江苏省1991年~2006年环境指标生态效率的发展趋势,应用人类环境影响方程的衍生公式,根据生态效率的历史趋势预测2015年江苏省可能的污染排放量,发现如果维持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到2015年江苏省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同期废水、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出量也都将超过一倍。
关键词]生态效率环境负荷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但其经济发展模式总体上仍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实现“高增长”为目的的。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由于环境容量和资源供给有限,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又过大,导致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对江苏省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压力和制约。
因此,江苏省必须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污染物排放的生产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
否则,将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江苏省经济竞争力。
本文将从环境影响方程和目标情景法来分析,江苏省在现有的基础上,环境效率提高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且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一、生态效率的定义
“生产态效率(eco-efficiency)”概念在1992年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首次提出,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经济指标与资源或环境指标的投入产出比.,强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生态效率是将资源、经济和环境三个指标连接起来的,在最优秀的经济目标和最优秀的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链接。
(1)
根据⑴式,可以进一步给出生态效率相关指标。
在本文中,生态效率被作为生产率的一种测度。
经济指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变价)。
环境指标使用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固废)产生量。
由于废气排放量和固废产生量的数据缺乏,所以这里用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生量近似替代。
废水排放量、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生量都是指未考虑末端处理的产生量。
环境与经济指标时间序列数据选择能够反映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1990年~2006年,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环境质量公报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二、人类环境影响公式
人类环境影响公式即IPAT方程式:
I=P×A×T(2)
这里,I指环境负荷,可以具体指污染排放量;P指人口数量;A指人均GDP;T指单位GDP的环境负荷。
GDP=P×A(3)
如果以E表示生产率,由于E与T是倒数关系,G表示GDP。
那么IPAT方程式可以表示为:I=G/E(4)
这样根据式子(4)就可以进行污染排放方面的预测。
如果基准年的环境负荷为I0,GDP为G0,生产率为E0,过去一段时间的GDP年均增长率为g,生态效率率的年均增长率为e,假设未来一段时间GDP和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维持不变,那么要预测的第n年的GDP、生态效率和环境负荷分别为:
(5)
(6)
(7)
三、江苏省经济发展和环境负荷分析
1.经济发展目标分析
对江苏省1991年~2006年GDP进行指数拟合,R2=0.957拟合程度高。
获得的指数趋势预
测方程:
Gn=2268.68e0.147x
由该方程可算得江苏省在1991年~2006年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85%。
2010年的GDP为42993.8亿元,2015年的GDP为89704.45亿元。
1990年以来,江苏省经济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江苏省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达到15.85%。
如果江苏省经济继续以这个速度发展,到2010年,江苏省2010年GDP将达到42993.8亿元(以1991年不变价格计算)。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经济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以上。
到2015年江苏省的GDP将达到89704.45亿元。
2.环境负荷情景分析
运用IPAT方程式的派生方程:I=G/E,根据江苏省2015年的GDP预测值和各类环境指标生产率预测值,可以大体测算出江苏省2015年废水、SO2和工业固废的排放量。
情景1:当前模式
借助EXCEL和SPSS软件系统,对江苏省1991年~2006年废水、SO2和工业固废的排放生产率分别进行指数拟合,污染物排放量的产出率变化可用指数函数来反映,其中y为污染物排放量产出率,x为对应于污染物排放量产出率的时间,a、b为参数。
产出率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