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知识点总结和练习附答案

第2课 时间和位移一、学习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三、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一.时间与时刻1、时刻和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思考“前2秒”、“最后2秒”、“2秒末”、“第3秒”分别表示时刻还是时间?时间和时刻的关系:用t1和t2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则有公式 练习1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在5s 时指的是物体在5s 末时,指的是时刻B 、物体在5s 内指的是物体在4s 末到5s 末这1s 的时间C 、物体在第5s 内指的是物体在4s 末到5s 末这1s 的时间D 、第4s 末就是第5s 初,指的是时刻t ∆12t t t -=∆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的物理量2、位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3、位移的表示方法: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位移的图象表示方法: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4、位移和路程的异同:(1).路程与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关,位移的大小则取决于初位置和末位置的位置变化.(2).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和位移的大小相等.(3).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3、标量可以直接相加减,运算符合算术运算法则;矢量不可以直接相加减.练习2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质点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D、质点做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始终不变时,那么它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总结:标量和矢量不能相等,不能说矢量就是标量只能说: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练习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其运动的路程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物体运动路径的长短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练习41.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碰到地面反弹后,在距地面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7m、7mB、5m、2mC、5m、3mD、7m、3m2.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B、4R、向西,2πRC、4πR、向东,4RD、4R向东,2πR3.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该质点开始运动后,❖第()秒内的位移最大?❖()秒内的路程最大?❖()秒内位移最大?结果的正(或负)表示位移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反).练习(双选)4.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2.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A.中国于2008年9月25日21:10点火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l10m米栏最好成绩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3.路程与位移的根本区别在于()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C.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D.路程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4.体育课上老师教大家拍球,球从1.5m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1m处被接住.则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2.5m,2.5m B.2.5m,0.5mC.1.5m,1m D.1.5m,0.5m二、双项选择题5.下列描述中指时间的是()A. 我昨晚熬夜学习了,直到凌晨1点15分才休息B.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2009年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C.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会期8天半D. 2009年4月6日9时32分,意大利中部发生6.3级地震6.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时刻就是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D.时间间隔是无数时刻的总和第二节练习1:B练习2:D练习3:C练习4:D D 2 5 4 B双选:BC1.B 提示: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只取决于初、末位置,是矢量,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一定相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是标量。
广东物理高一知识点汇总

广东物理高一知识点汇总一、运动的描述与分析1.1 位移和速度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这就引入了位移和速度的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差,可以用位移公式来计算。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用速度公式来计算。
1.2 加速度在物理学中,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加速度可以为正数、零或负数,分别表示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1.3 运动的图像表示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运动,我们可以借助物体的位置-时间图像或速度-时间图像进行表示。
在位置-时间图像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位置;在速度-时间图像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速度。
二、物体的力学性质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受力情况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或所受的力。
2.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都会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三、静力学3.1 平衡条件对于平衡物体来说,合力和合力矩都等于零。
平衡条件可以通过平衡方程和平衡条件的关系来表示。
3.2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引力相互作用的定律。
根据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方向成反比。
四、功与能量转化4.1 功的计算物理学中,功是一种描述力对物体作用产生效果的物理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乘以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4.2 功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其中功是一种重要的能量转化方式。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汇总

第一章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第一节冲量动量...................................................................................................... - 1 - 第二节动量定理.......................................................................................................... - 1 - 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 - 6 - 第四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8 - 第五节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 16 - 第六节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 - 16 -第一节冲量动量第二节动量定理知识点一冲量1.定义及公式:在物理学中,将Ft定义为冲量,用I表示,即I=Ft.2.单位: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3.冲量的方向: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冲量是矢量(填“矢量”或“标量”).知识点二动量1.定义及公式:在物理学中,将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 v叫作物体的动量,用p表示,即p=m v.2.单位: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是kg·m/s.3.动量的方向: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动量是矢量.(填“矢量”或“标量”)知识点三动量定理1.动量定理的推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由运动学公式,a=v t-v0t,可得Ft=m v t-m v0.2.动量定理的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3.动量定理的适用情况:(1)恒定的外力.(2)随时间变化的变力.此时动量定理中的F通常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考点1动量和冲量正在玩旋转秋千的游客,他的每一时刻的动量相同吗?每一时刻的动能相同吗?提示:游客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动量时刻变化;速度的大小不变,所以动能不变.(1)瞬时性: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量,动量的大小可用p=m v表示.(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3)相对性:因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故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2.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其表达式Δp=p2-p1为矢量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p2、p1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3.冲量的性质(1)过程量:冲量描述的是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取决于力和时间这两个因素,所以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矢量性: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冲量的计算(1)若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力的冲量的数值等于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的方向与恒力方向一致;若力为同一方向均匀变化的力,该力的冲量可以用平均力计算;若力为一般变力,则不能直接计算冲量.(2)若知F-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力的冲量.如图所示.(3)冲量的计算公式I =Ft 既适用于计算某个恒力的冲量,又可以计算合力的冲量.如果计算分力的冲量,必须明确是哪个分力的冲量;若计算合力的冲量,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Δp 与合力的冲量具有等效代换关系.动量和动能的比较物理量 动量动能物理意义 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定义式 p =m v E k =12m v 2 标矢性 矢量 标量 变化决定因素 物体所受冲量外力所做的功换算关系p =2mE k ,E k =p 22m训练角度2 动量变化量的计算2.一台自动传送盘,盘上离转轴0.5 m 处有一质量为0.5 kg 的零件,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当盘以角速度为2 rad/s 转过180°的过程中,零件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 )A .0.25 kg·m/sB .0.5 kg·m/sC .1 kg·m/sD .2 kg·m/sC [零件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Δp =m v 2-m v 1=2mωr =2×0.5×2×0.5 kg·m/s =1 kg·m/s ,故C 正确.]训练角度3 冲量的理解和计算3.重为4 N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在5 s 内,关于重力对物体的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冲量为零B .重力的冲量为10 N·sC .重力的冲量为20 N·sD.重力的冲量与摩擦力的冲量相等C[物体重为4 N,在5 s内,重力的冲量为I1=Gt=4×5 N·s=20 N·s,故A、B错误,C正确;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摩擦力为f=mg sin 30°=2 N,故5 s内摩擦力的冲量为:I2=ft=2×5 N·s=10 N·s,故重力的冲量大于摩擦力的冲量,故D错误.]考点2动量定理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要屈腿(如图所示),这样做是为什么?提示:人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一定,屈腿下蹲延缓了人落地时动量变化所用的时间,依动量定理可知,这样就减小了地面对人的冲力.(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Ft=m v t-m v0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2)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3)公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变力,则F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①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③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应用动量定理的四点注意事项(1)明确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列方程前首先要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3)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个参考系,未加说明时一般是选地面为参考系,同一道题目中一般不要选取不同的参考系.(4)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跟进训练]训练角度1定性分析现象4.如图所示,突发交通事故时,车内正面的安全气囊弹出.弹出安全气囊可以()A.增大事故突发时人的惯性B.减小事故突发时人的惯性C.增大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D.减小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安全气囊弹出不会改变人的惯性,故A、B错误;安全气囊弹出后可以延长撞击时间,从而减小作用力,减小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故C错误,D正确.]训练角度2定量计算5.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C.1.6×105 kg D.1.6×106 kgB[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Δm v-0,解得Δm=FΔtv=4.8×106×13 000kg=1.6×103 kg,所以选项B正确.]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1.内力和外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作内力.系统外部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叫作外力.2.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1)情境: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体发生碰撞.(2)推导:物体1、2间的相互作用力F12和F21,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F12=-F21.由动量定律,对物体1有,F21t=m1v1′-m1v1对物体2有,F12t=m2v2′-m2v2.由以上三式得(m1v1′+m2v2′)-(m1v1+m2v2)=0.(3)内容:物体在碰撞时,如果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
粤教版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认识运动

粤教版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认识运动
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小编为大家推荐了粤教版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认识运动,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
第 1 页共 1 页。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公式高中物理必修一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 =0,重力加速度为g (精确值是9.8m/s 2)2.末速度:V t =gt3.下落高度h =gt 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 2=2gh5.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忽略了空气阻力因此,物体在1s ,2s ,3s ,4s ···的速度分别是:9.8m/s ,19.6 m/s ,29.4 m/s ,39.2 m/s ·····已经设定好了根据V t =gt6.同时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物体在前1s 内,前2s 内,前3s 内,前4s 内···的位移,根据h =gt 22 分别是:4.9m ,9.8m ,20.1m ,39.2m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2)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的加速保值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s 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 2−v 02= 2ax3.中间时刻速度:V =v t +v 024.末速度:v t =v 0+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 v t 2+v 0226.位移:s =V t =v t t +at 227.加速度a =v t −v 0t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 =aT 2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 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认识运动

【课堂训练】 1.学习了时间间隔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 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间隔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 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间隔
位移
课堂小结
1、时刻和时间间隔 2、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运动的起点 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 3、矢量和标量: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 只有大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Δx= x2 -x1
10、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19、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当你完 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的含义时,生活之美也就向你展开了她迷人的笑容。 88、撒进奋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良种。 26. 如果你为自己定的所有目标都已达到,那么说明你定的目标还不够远大。 59、腰板挺得笔直的人,终究不会走在攀登者队伍的前列。 12、坚持奋斗的人生,在每个人看来,也许很积极,很宝贵。在大街上,每个人为着自己的人生,事业。在奋斗,在努力,在坚持。可是又 有几个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又有几个能拼搏,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C.相同
3
A
D.虽一样大,但方向不同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 和位移?
质点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
X/m
-2 –1 0 1 2
粤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粤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1. 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 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可以是正、负或零。
- 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变化量。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时间-距离图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 曲线运动在曲线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 圆周运动:物体围绕固定点进行运动,保持相同半径的运动轨迹。
我们可以使用角度(度)或弧长(米)来描述圆周运动。
- 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运动,并保持相同的速度。
- 加速度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运动,并具有加速度。
二、力与牛顿定律1. 力在物理中,力是导致物体改变其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 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 矢量:力是一个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
- 弹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弹簧或弹性体变形后恢复的力。
-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表面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他们包括以下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物体会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 第二定律:描述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
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能量与功1. 能量能量是指物体拥有的做工能力。
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 势能:物体由于其位置、形状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势能和动能的总和。
2. 功功是力对物体做的整体性工作。
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 功的计算公式是功等于力乘以移动距离,并与力和位移的夹角有关。
- 正功: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为正。
- 负功: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功为负。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课件各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
A.12 m/s
39 m/s
B.89.5 m/s D.8 m/s
12 m/s
解析 t1=0时,x1=5 m;t2=2 s时,x2=21 m;t3=3 s时,x3=59 m.故0~2 s内的平均速
度1 =8 m/s;2~3 s 内的平均速度2 =38 m/s,选项 B 正确.
又
sBC=
4
解得tBC=t.
法二: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
为s1∶s2∶s3∶…∶sn=1∶3∶5∶…∶(2n-1)
现有
sBC∶sBA=
4
∶
3
=1∶3
4
通过sAB的时间为t,故通过sBC的时间tBC=t.
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P16
第三章相互作用 P34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P61
题型一
速度相关概念的比较
速度与速率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
速度
速率
物理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意义 是矢量
是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位移
路程
决定
平均速度=
都是相等的,所以纸带上某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就应该等于以这个点为中间
+ +1
时刻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vn= 2 .
3.求加速度
(1)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4 -1
若为偶数段,设为 6 段,则 a1=
1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23⎧⎪⎧⎧⎪⎪⎨⎪⎩⎪⎪⎪⎪⎧⎨⎪⎨⎨⎪⎩⎪⎪⎪⎪⎧⎪⎪⎨⎪⎪⎩⎩⎩⎧⎪⎨⎪→⎩定义: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直线运动1、曲线运动机械运动平面运动分类、空间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定义: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取的参照物(假定不动)参考系选取原则:任意性、简便性、通常选地面例子:小小竹排江中游青山或两岸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 形状在所研究的问质点:运动的描述⎧⎪⎪⎪⎪⎪⎨⎪⎪⎪⎪⎪⎩题中可以忽略时,我们把物 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 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判定原则: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被忽略物理思想:物理建模思想例子:研究武广高铁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时——可以 研究武广高铁列车通过北江大桥的时间时——不可以 钟表指示的读数对应的某一瞬间时刻:例子:2010年1月25日08时01分11秒初、末21400t t t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例子:2010年、1月、25日、8小时、1分钟、11秒两者关系: 说明:时间计算的零点,原则上任何时刻都可以作为时刻零点,我们常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作为零点。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属标量:大小——平均速率与时间的乘积,无方向。
路程: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运到情况,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子:奥运冠军在米跑道上跑一400⎧⎧⎪⎪⎪⎪⎨⎪⎪⎪⎪⎪⎩⎪⎧⎨⎪⎪⎪⎪⎪⎪⎨⎪⎪⎪⎪⎪⎪⎩⎩圈的路程为400米(m)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属标量: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即平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位移: 方向——起点指向终点不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运到情况,但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子:奥运冠军在米跑道上跑一圈的位移为0米(m)一种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实验打点计时器:⎧⎪⎪⎪⎪⎪⎪⎪⎪⎪⎪⎪⎪⎪⎪⎪⎪⎪⎪⎪⎪⎪⎪⎪⎪⎪⎪⎪⎪⎪⎪⎪⎪⎪⎪⎨⎪⎪⎪⎪⎪⎪⎪⎪⎪⎪⎪⎪⎪⎪⎪⎪⎪⎪⎧⎪⎪⎪⎧⎪⎪⎪⎨⎪⎨⎪⎩⎪⎪⎧⎪⎪⎪⎨⎪⎪⎪⎩⎩⎩室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6V 交变电流(50Hz)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方式——振针上下振动打点打点周期——0.02s 工作电压——220V 交变电流(50Hz)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方式——电火花打点打点周期——0.02s ⎪⎪⎪⎪⎪⎪⎪⎪⎪⎪⎪⎪⎪⎪⎪⎪,4000m =0=850s S m v s t S mv s t ⎧⎪⎧⎪=⎪⎪⎨⎪⎪⎩⎪⎪⎨⎪⎪⎪⎪⎪===⎪⎩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 的比值大小:单位——属矢量方向:与物体的位移相同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平均速率是物体的路程S 与所用的时间t 的比值例子:刘翔在米跑道上用50s 跑了一圈,400m ;平均速率速度:50s 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瞬时速度:0=,8t m s m s v v ⎧⎪⎪⎪⎪⎪⎪⎪⎪⎪⎪⎪⎪⎪⎪⎨⎪⎧⎪⎪⎪⎧⎪⎪⎪⎨⎪⎪⎪⎪⎩⎪⎪⎪⎨⎪⎪⎪⎪⎪⎪⎪⎪⎪⎪⎩⎪⎪⎩-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瞬时速率单位——属矢量方向: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例子:姚明起跳投篮时的速度为1, 汽车车速里程表、测速仪的示数、 高速路上的“超速”平均速度——抓主要因素;瞬时速度——极限思想物体速度的变化()加速度:020002200,,0,055555=-25=t t t t t v v v m a s t t v v v a v v v a m s s m s m m v s s v v a t -∆⎧==⎪⎨⎪∆⎩>>⎧⎪⎨<<⎪⎩---=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大小:单位——属矢量方向:与物体的相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即速度变化率加速时计算时常取物体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减速时例子:物体以的初速度往斜面上滑,后返回原来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仍为,则物体的加速度(以初速度220055=25=t t t m m v s s a v v t v v v a a ⎧⎪⎪⎪⎪⎪⎪⎪⎪⎪⎪⎪⎪⎪⎪⎪⎪⎪⎪⎪⎪⎪⎪⎪⎪⎪⎪⎪⎪⎨⎪⎧⎪⎪⎪⎪⎪⎪⎪⎪⎪⎪⎪⎪⎪⎪⎪⎪⎪⎪⎪⎪⎪⎨⎪⎪⎧⎪⎪⎪⎪⎨⎪-⎪⎪⎪⎩⎪⎪∆-⎪⎪⎪⎧⎪⎨⎪⎩⎩⎩的方向为正方向)(-)(以末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的大小与、、、的大小无直接关系恒定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大小不变、方向变化——变速直线运动变化时大小变化、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0000;t t S S t S S S v v S v S t t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1.某一时刻t 某一位置(在时间轴以上部分,方向和所选正方向相同;在时间轴以下部分,方向和所选正方向相反)2.某一段时间位置变化3.直线的倾斜程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s-t 图)大小:方向:同位移。
即有倾斜向上——朝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倾斜向下——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平行与时间轴——静止不动4.相交点——相⎧⎪⎪⎪⎪⎪⎪⎪⎪⎨⎪⎪⎪⎪⎪⎪⎪⎪⎩遇时刻和位置0000;0TT T t t v v v t v v v v v va v t ta ↔〉〈∆↔∆=-↔-∆==∆↔〉↔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中1.某一时刻T 某一瞬时速度(在时间轴以上部分,方向和所选正方向相同;在时间轴以下部分,方向和所选正方向相反)2.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3.直线的倾斜程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大小:方向:同。
即有倾斜向上——过一、三象限匀加速直线运动,,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同;倾斜向下——过二、四象限匀加速直线运动00000000000t t t t t a t v v S S v v t v v v v a v v tv v v v v v 〈∆↔〉〈∆↔=-====+,,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4.某一段时间某一段位移S?—直线与坐标轴(+)t所围成图形的面积S=2(在时间轴以上部分,方向和所选正方向相同;在时间轴以下部分,方向和所选正方向相反)(+)S 5.某一段时间平均速度——=t 2(根据加速度定义可得=+at ;代入即有(+)(++at)S t==a t 2222tt v v v =2也就是说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2210()=g g222===ttv a g v t S tS ht vt tg⎧⎪⎪⎪===⎪⎪⎨=222物体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特征、规律:、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n-1)即有g=(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m m一般计算中 g9.8,有特殊说明、粗略计算中 g10s s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22200002200=21)2222=2tttt t t tttv va v v attv vSvtv v v v v v v vt v t ata av v av v v vv⎪⎪⎪⎪⎪⎪⎪⎩-=++==++--===+-==g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增加或减少)的运动由加速度的定义可得速度公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位移公式:S=(一个有用的推论:S在用纸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S根据==t2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22222222()11tt tv vaT TaTaT TaT TaT=+=∆-=∆-=--=--==•-+==•n(n+1)m nn(n+1)32后前m n5245+a)a22S=S S为两计数点间的时间S=S S(m-n)(m>n)(1)可以任意两段相连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关系或任意两段不相连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关系求加速度S S S S(例如a=)S SS S或(m-n)(m-n)(m-n)S S(S S例如3(5-2)2211123423453=0.01=Acm,A242n n n n n nnTs aaTvs s s s s sv vT Ts s s s s svT+-+++-∆-===+=++++===++++==61232n(n+1)31S)(S+S+S)3m经验:当T,S S S时s(2)求出加速度后可以求某一段的位移(长度)例如:S S(3-1)S(3)可以求纸带上某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t(4)可以求纸带上(从0以后)的任一计数点的速度例如:42Tv⎧⎪⎧⎪⎪⎪⎪⎪⎪⎪⎪⎪⎪⎪⎪⎪⎪⎪⎪⎪⎪⎪⎪⎪⎪⎪⎪⎪⎪⎪⎪⎪⎪⎪⎪⎪⎪⎪⎪⎪⎪⎪⎪⎪⎪⎪⎪⎪⎨⎪⎨⎪⎪⎪⎪⎪⎪⎪⎪⎪⎪⎪⎪⎪⎪⎪⎪⎪⎪⎪⎪⎪⎪⎪⎪⎪⎪⎪⎪⎪⎪⎪⎪⎪⎪⎪⎪⎪⎪⎪⎪⎪⎪⎪⎪⎩⎪⎪⎪⎩应用:追击问题(追上、相撞——位移相等、最值距离——速度相等)“运动类”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运动情况并画示意图;3、选取正方向(一般取的方向);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方程67⎧⎪⎪⎪⎪⎪⎪⎪⎪⎪⎪⎪⎪⎪⎪⎪⎪⎪⎪⎪⎪⎪⎪⎪⎪⎪⎪⎪⎪⎪⎪⎪⎪⎪⎪⎪⎪⎪⎨⎪⎪⎪⎪⎪⎪⎪⎪⎪⎪⎪⎪⎪⎪⎪⎪⎪⎪⎪⎪⎪⎪⎪⎪⎪⎪⎪⎪⎪⎪⎪⎪⎪⎪⎪⎪⎪⎩;5、结合题意推导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统一单位代数据;、检验计算结果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讨论、说明(特别是负号)第三、四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运动⎧⎪⎨⎪⎩⎧⎫⎪⎪⎨⎬⎪⎪⎭⎩语言描述力的描述力的示意图:可准确描述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用于受力分析力的图示:可准确描述出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概念: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 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有弹性形变拉力:沿绳子(弹簧)收缩的方向弹力方向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即: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与施力物体的,N μμ⎧⎪⎪⎪⎪⎪⎪⎪⎨⎪⎪⎪⎪⎪⎪⎪⎩⎧⎨⎩形变方向相反胡克定律:弹簧(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kx ,N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只与弹簧本身有关m 概念: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 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产生条件:滑动摩擦力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计算表达式:f=其中为动摩擦因素,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摩擦力N μ⎧⎧⎪⎪⎪⎪⎪⎪⎪⎪⎪⎪⎨⎪⎪⎪⎪⎪⎪⎪⎪⎪⎪⎩⎪⎨⎧⎪⎪⎪⎪⎪⎪⎪⎧⎪⎪⎨⎪⎨⎩⎪⎪⎪⎪⎪⎪⎪〉⎪⎪⎪⎪⎩⎩静max 度有关概念:在静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 相对滑动趋势的作用力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产生条件: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最大极限:最大静摩擦力f f=(在粗略计算中可认为二者近似等于)力的等效: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12F F F ⎧⎫⎨⎬⎭⎩≤≤+12形状或运动状态)相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用一个力(合力)替代几个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用几个力(分力)替代一个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体现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同直线——同向相加,异向相减,合力范围:|F -F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力的图示——P60例题不同直线——θ⎧⎪⎧⎪⎪⎪⎨⎪⎨⎪⎪⎪⎪⎪⎩⎩⎧⎨⎩12为F 和F 之间的夹角正交分解法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或求分力的方法按力的效果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分力的大小——P66例题力的正交分解——力的三角形定则“静力学”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已知外力)3、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二力平衡)列方程4、统一单位代数据求解5、检验结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讨论、说明===x ∑∑∑y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个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叫共点力的平衡平衡条件:为了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必须满足的 条件,叫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合外力F 0(F 0和F 0) 推论:若物体受n 个共点力共同作用处于平衡状=x F F ma ⎧⎪⎨⎪⎩∑∑=态,则其中 任意(n-1)力的合力与第n 个力等大反向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 2、已知外力 3、重力、弹力、摩擦力 受力分析方法:整体法、隔离法 、先整体后隔离 、先隔离后整体类型:水平面、斜面、竖直面可求合力也可以求分力、以更多力在坐标轴上为原则(或以加速度方向为轴、垂直加速度方向为y 轴)正交分解0 ?—“牛一”类 、 ?—“牛二”类 物体间相互⎧⎪⎪⎨⎪⎪⎩⎧⎪⎨⎪⎩⎧⎪⎨⎪⎩作用——“牛三”类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作用力与相互作用力同种性质、同时产生、变化、消失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无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同种性质、同时产生、变化、消失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效果能抵消(合力为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惯性定律)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a ⎧⎨⎩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