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兴起,对于历史事实进行否认和扭曲,以达到某些政治或意识形态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对历史真相进行歪曲和篡改,不仅侵犯了人们的知情权,也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并呼吁人们认清其危害,维护历史真相。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或者歪曲历史事实的思潮,其本质是对历史真相的篡改和掩盖。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否认历史事件或事实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助各种手段,否认或者质疑一些历史事件或事实的真实性。
他们可能对某些历史事件进行美化或者淡化,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否定或者歪曲,甚至公开宣称某些事件根本不存在。
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事实,严重干扰了公众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2. 扭曲历史事实和脱离上下文历史虚无主义者可能通过断章取义或者脱离上下文的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扭曲和歪曲。
他们可能隐瞒历史事件的全部真相,也可能对历史事件进行曲解和片面解读,使得历史事实失去其真实的含义和意义。
3. 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政治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者通常会借助扭曲和篡改历史事实,来达到某些政治或者意识形态上的目的。
他们可能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来掩盖一些政治错误或者犯罪行为,也可能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来煽动民族仇恨或者挑起战争。
这种做法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和扩散,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社会稳定历史虚无主义者可能借助对历史事件的否认和歪曲,来煽动民族仇恨或者挑起社会动荡。
他们可能试图利用历史虚无主义来制造分裂和冲突,动摇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3. 丧失历史记忆历史虚无主义者可能试图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认和歪曲,来破坏人们的历史记忆,让人们失去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他们可能试图通过篡改历史事实,来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认知,甚至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来控制和操纵人们的思想和意识。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兴起、实质、危害与抵制(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兴起、实质、危害与抵制(最新)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兴起、实质、危害与抵制(最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思想领域出现的一种思潮。
它在“发掘真相”、“回归历史真实”、“重构历史”的旗号下,全面解构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的话语体系,并利用各种传媒和多种表现形式影响大众。
尽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持续遭到理论界的批判,但当下人们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对它的批判仍存有多种不解。
对此,本文拟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兴起、危害、实质及对它的抵制再作讨论。
一、历史虚无主义何以成潮一般而言,社会思潮是指社会层面宏观的思想倾向、思想动态,“是指较大规模的观念形态的运动,是特定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化、复杂化在思想领域的反应。
通常是从知识分子群体发端,推向或大或小的社会层面,进而影响生活世界和大众心理的思想运动。
”[1](p12)在这一运动中,知识分子之“思”转变为社会之“思潮”,需要有媒体的传播,也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氛围和社会心理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滥觞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开始并未成“潮”,只是在小范围内出现的因反思“文革”错误而全盘否定新中国历史、否定毛泽东的思想倾向。
尽管中国共产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如何评价新中国历史、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回答,但这一思想倾向并未消失。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走向多元化,由于西方加强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我国社会的思想状态发生很大变化,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转化为思潮提供了条件。
具体为:一是“意识形态终结”论蔓延。
20世纪50年代,作为冷战在观念上的直接反应,西方一些学者提出“意识形态终结”理论。
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美国的福山和亨廷顿为代表的学者推动“意识形态终结”思潮走向高峰。
历经几十年,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意识形态终结”这一主题,形成了多种话语形式,但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观、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却一脉相承。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抵制对策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抵制对策历史虚无主义是指抹杀、篡改、否认历史的真实性,以达到某种不道德或政治上的目的。
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危险的潜在威胁,它不仅妨碍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还导致了人民的失去了对于历史的正确认识和记忆。
为此,我们必须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入认识和加以抵制,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观点中,历史往往成为了一种武器,被用于控制、欺骗和操纵群众的思想。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明确追求利益和政治目的,他们会拿出历史事实,加以无故改造甚至捏造,以此来掩盖历史真相,误导人们思维,达到自己的利益。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首先,历史虚无主义导致人们对于历史的真正的了解失去了方向,这样会让人们无法理解自己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本质,会导致人们对于和谐发展的化解和危机全然无视。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会对决策产生严重的危害。
错误的历史认识会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并引发国内外不同的反响甚至危机。
最后,历史虚无主义会破坏社会良好的道德规范。
社会思想的基础大多是历史文化,一些无良历史虚无主义者如果肆意操控历史,人们的道德层面也将迅速沦陷。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制文化自信,意识增强。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手段,让人们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深入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保持历史真实。
了解历史的真相对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真理,加强对历史研究和考证,从而摆平那些错误的历史认识。
弘扬里程碑意义。
历史不会改变,一个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历史是不会辜负我们信任和繁茂的祖先所给我们背负的代价,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是我们弘扬先烈精神的沃土,要让历史成为教育、宣传的重头戏。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维护历史真实公正,促进社会进步,加强民族凝聚力。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作者:郭敬苗兴成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其本质,提出了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侵蚀和攻击的相关措施。
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宣传工作;树立学术文艺创作的良好风气,健全舆论监控管理制度;改进高校政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性思辨基本素质。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本质;防范措施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来源于拉丁文的虚无主义一词最先以动词“虚无化”形式出现,意为“完全毁灭和无的过程”。
[1]经过雅柯比、屠格涅夫等的发展演化,“‘虚无主义’准确无误地切中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进程”。
[2]虚无主义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历史及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实际,尤其是其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捏造、恶意传播,演变成为一种错误社会思潮后,就变成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种极具误导性和破坏性的思想力量,一种对抗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理论工具”。
如此,就不得不戳穿其伪装的面目,还原其罪恶原型,同时也可以为虚无主义正名,使人们了解虚无主义的真正内涵。
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社会民众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受“文革”理论与实践的破产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蛊惑,部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威信提出了质疑,对中国革命的进步性及开国领袖毛泽东等产生了信任危机,让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
随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初步成果基础上附带的一些问题,加之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势力减弱,一些人怀疑中国社会制度、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再次泛起。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的今天,由于受改革开放逐步深入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必然的负面因素及中国改革处于深水期阻力与困难现实处境的影响,使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又一次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潮。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指的是一种否认或篡改历史事实的意识形态,它通过歪曲历史事实和事实的重要性来达到其政治和社会目的。
这种虚无主义思潮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它不仅导致历史事件的失真,还破坏了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回顾。
本文将从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它来源于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需要,通过篡改历史来达到其政治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者通常会否认或歪曲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以此来达到他们所追求的政治利益。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操纵和思想控制的手段,它试图利用历史来塑造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以达到其政治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歪曲和篡改,是一种对历史真相的破坏和否定。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破坏了历史的真相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
历史的真相和历史事件的真相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关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而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篡改历史事件和否认历史真相来达到其政治目的,这实际上是在毁灭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在破坏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我们必须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只有通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认识和深刻警惕,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历史的真相和历史事件的真相,才能更好地维护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真实性和重要性的思潮,其危害不可小觑。
本文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和出现背景入手,探讨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危害体现、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的重要性,呼吁持批判态度对待历史虚无主义,以免其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历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扭曲历史事实和否定历史真相将导致观念的扭曲和价值观的偏倚,最终伤害整个社会和每个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对待历史虚无主义,需要保持警惕,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念,坚持真实和客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危害、社会影响、个人影响、批判、对策、认清、重要性、批判态度、不利影响。
1. 引言1.1 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思潮,它认为历史是一种虚构的产物,事实并不重要,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当下的政治或意识形态需要。
历史虚无主义者将历史视为一种感性的表达,而非理性的探讨。
他们常常忽视历史事件的原本意义和影响,而选择篡改或歪曲历史事实,以配合他们的特定政治立场或意识形态。
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试图抹去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并通过操纵历史观念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这种思潮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影响着社会对过去的认知和理解。
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保护历史真相的表达,确保历史的客观性和完整性。
1.2 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背景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经历了巨大变革,传统的权威和价值体系受到挑战。
一些学者和知识分子开始怀疑传统的历史观念和认知框架,提出了对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质疑。
在这种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便利和知识分子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历史虚无主义在公众中逐渐蔓延开来。
一些人认为历史是主观编造的产物,历史事件的真相很难被还原,甚至可以任意改写。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历史事实进行歪曲、否认或淡化,将历史视为一种工具,用来政治目的和自我认同,从而消解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国家认同的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对历史事实的否定和扭曲,一种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高于历史真相的价值取向。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会造成历史认识的变形。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淀,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地区、不同的历史经验都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事实进行歪曲,使得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我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历史虚无主义者从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出发,将历史事实扭曲为别的样子,使人们对失去的完整历史潜在的更为深刻和直接的体验与理解都可能消失。
长此以往,民族文化和精神也受到了破坏,不断丧失根基和信仰。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会剥夺人们的自由。
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可能会失去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而变成盲目的信徒。
从而导致简化和限制人们的思考方式,从而导致人们的知识受到了限制和压迫,思想受到了扭曲和定性,维权和言论自由也可能会面临威胁。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会利用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争议性,而引发社会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从政治层面,历史虚无主义也常常会利用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影响力,进行反对派利益诉求、反对民意和反对议会的工作。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会阻碍历史教育的发展。
历史是人类进化过程的见证,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经验与侧重。
历史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上必要性,不仅可以增进人类对历史一些重要问题的时间性认识,而且还可以借鉴历史经验。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危险就在于阻碍了历史教育的发展,在未来的人类进化中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需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
我们需要正视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接受真实的历史教育,避免被历史虚无主义所误导,维护历史真实性和民族文化传承。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历史事实和真相进行否认或歪曲的一种观念。
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会认为历史的真相并不重要,甚至可以完全否定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或人物,将其视为虚构或无意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对历史的片面理解和扭曲,忽视了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往往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对历史的认识产生偏差,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
我们需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并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1.2 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通过多种渠道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历史虚无主义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开来,大学生容易受到虚假历史观念的影响。
一些不负责任的教育机构或个人也在大学生中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给他们灌输错误的历史知识,导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念。
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容易被一些片面和极端的历史观点所吸引,进而接受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
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严重扭曲了历史事实和真相,导致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产生偏差和误解。
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也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保护他们的正确历史观念和思维方式。
2. 正文2.1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历史虚无主义会让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误解和偏见。
由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倡导者常常选择性地忽略或篡改历史事实,大学生容易受到其影响,无法真实客观地了解历史真相。
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错觉,从而影响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历史虚无主义会削弱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对历史的认识和尊重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精神传统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本文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的危害其本质,提出了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侵蚀和攻击的相关措施。
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宣传工作;树立学术文艺创作的良好风气,健全舆论监控管理制度;改进高校政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性思辨基本素质。
标签: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本质;防范措施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于拉丁文的虚无主义一词最先以动词“虚无化”形式出现,意为“完全毁灭和无的过程”。
[1]经过雅柯比、屠格涅夫等的发展演化,“‘虚无主义’准确无误地切中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进程”。
[2]虚无主义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历史及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实际,尤其是其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捏造、恶意传播,演变成为一种错误社会思潮后,就变成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种极具误导性和破坏性的思想力量,一种对抗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理论工具”。
如此,就不得不戳穿其伪装的面目,还原其罪恶原型,同时也可以为虚无主义正名,使人们了解虚无主义的真正内涵。
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社会民众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受“文革”理论与实践的破产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蛊惑,部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威信提出了质疑,对中国革命的进步性及开国领袖毛泽东等产生了信任危机,让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
随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初步成果基础上附带的一些问题,加之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势力减弱,一些人怀疑中国社会制度、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再次泛起。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的今天,由于受改革开放逐步深入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必然的负面因素及中国改革处于深水期阻力与困难现实处境的影响,使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又一次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潮。
二、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认清其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影响的看似是文化领域,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鸦片”,[3]会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失去历史的依据;看似是停留在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或文学艺术创作等范畴,实质上是在影响现实社会。
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能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和扰乱民众的思想。
他们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狼子野心跃然纸上,昭然若揭。
如果不及时戳穿其真面目,提出应对措施,其必然会危害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进而势必会影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步伐。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披着学术的外衣,以学术研究为借口,重新“评价”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表面上看似乎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做到了标新立异,也迎合了一部分受众的心理。
但这些所谓的学术研究没有基于客观的历史事实,违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创新,学术很难沾边,所“创新”出的理论必然是荒谬的,甚至可以用妖言惑众来形容。
就个人而言,真正的学术研究、理论创新及文学艺术创作必须是建立在客观历史基础之上,以满足人民的精神与物质需要为目的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与理论创新或文学艺术创作。
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伪学术,也是一种伪创新。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在评价历史的过程中不是对所有的历史进行评价和解释,而是有选择地评价和解释历史。
通过分析总结他们抛出的观点,我们不难得出他们选择评价和解释历史的标准:凡是中国现阶段已经定性并为民众所认可的具有革命、进步性质的历史事件,凡是对历史进步做出重大历史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都进行批判和污蔑;反之,他们则大加赞扬和歌颂。
从他们有选择性地评价和“解释”历史这一点来讲,他们是反历史的,他们有明显的、不可告人的政治企图,这种政治企图实质上就是它们受西方资本主义蛊惑和利诱,妄图通过否定中国革命的进步性,丑化杰出人物形象等,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最后,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立,是主观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任何历史人物都具有阶级性。
历史虚无主义者肆意捏造客观历史事实,主张用所谓的人性分析方法来取代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通过超阶级历史评价标准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典型主观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表现。
另外,历史虚无主义在评价马克思主义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教条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
这种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事实上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从“根本上掘除马克思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科学性和道义进步性”险恶用心的最明显体现。
[4]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水火不相容,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想理论。
三、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侵蚀和攻击的措施
第一,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宣传工作。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历史实践的检验,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实事求是与与时俱进。
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胜利和步步深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然将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作为自身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我们要注意,多元思潮的产生既有国际资本主义全球化因素的影响,也与中国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并存的经济制度有关。
主流价值理论体系创新和宣传的必要性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要满足日益变化的群众的精神文化与物质利益需要,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始终占据第一位置。
因此,防范抵制包括历史虚无主义范围内的错误思潮的关键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宣传,坚持时刻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高威望。
第二,树立学术文艺创作的良好风气,健全舆论监控管理制度。
历史虚无主
义错误思潮在中国的侵蚀与蔓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方面的价值观导向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艺创作,其都必然拥有一个中心主题或者历史使命。
创新是必要的,但也是要有原则和前提的。
不能是所有的新观点、新创意都能被称作创新。
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必须基于社会现实,以弘扬正气、积极向上内容为主题。
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却不是在善意地理解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别有用心地、恶意攻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本身就是敌人、汉奸的行径,必然会落得“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下场。
此外,在信息渠道多元化时代,信息在方便了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也误导了人们的理性思维。
在信息传播方面,必须健全监控管理制度,不让社会任何领域出现制度监控管理真空现象,从源头上通過制度根除错误思潮侵蚀人们头脑的现象。
第三,改進高校政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性思辨基本素质。
高校教育在防范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个人认为,高校应该采取以下做法或遵循以下原则:要重视开设历史与政治课程的作用。
一方面来讲,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五千多年历史,是文明与辉煌交织,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学生对其应有足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可以为自己民族的光辉历史感到自豪骄傲;另一方面,对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糟粕的部分,尤其是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受的欺凌与压迫,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学生在了解熟悉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学校应注意引导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部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
在充分了解和认知历史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进步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和合法性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学校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情操。
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历史常识和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后,高校教育还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方式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和揭露,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毛泽东在一次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曾预见性地指出:“历史上不管中国外国,凡是不应该否定一切的而否定一切,凡是这么做了的,结果统统毁灭了他们自己”。
[5]著名学者梁柱先生在分析和概括毛泽东评价斯大林所坚持的原则时也深刻指出:“如果历史被否定了,现实的社会制度就会失去存在的理由”。
[6]前苏联因否定党的光辉历史和党的领袖而灭党亡国的教训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与包括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在内的各种社会错误思潮作斗争,坚决杜绝一切不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言论和行为。
全社会的每一分子,尤其是每一个党员同志都必须认真践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对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史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有充分、准确的认识,自觉培养起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和做到坚决维护党的权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