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考真题】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附答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
23.阅读下列材料,国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C.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20.面对下图反映的问题,我们应直接采取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治理污水排放
C.停止工业生产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故A错误;没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也会发生,故B错误;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故C正确;题文材料不能体现太平天国运动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故D错误;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4.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精品解析: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19年河南省历史中考开卷选择题1.下列三幅图片中文物共同反映了()A. 华夏音韵,源远流长B. 丝竹之音,绵绵不绝C. 中原文明,历史悠久D. 钟磐之声,悠悠千年2.“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描述的是秦朝A. 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B. 幅员辽阔的疆域C. 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D. 巩固统一的举措3.125年前的这场战争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论,而是奋起,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过自己的敌人学习。
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
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A. 洋务运动的刺激B. 政府政策的放宽C. 列强侵华的放松D. “实业救国”的推动5.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
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 改变了社会性质B. 根除了社会陋习C. 废除封建制度D. 推动了思想解放6.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
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A. 维护国共合作B. 注重军民关系C. 强调农业生产D. 重视城市起义7.“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
”这是1940年晋冀豫区党委宣传部印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武汉会战D. 百团大战8.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儿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历史真题参考答案(图片版)

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历史真题参考答案(图片版)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历史真题参考答案公布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推荐: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历史真题
推荐: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推荐: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推荐: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数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推荐: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物理真题及参考答案
推荐: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化学真题及参考答案推荐: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历史真题及参考答案推荐:2019年河南省中考统考政治真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南阳南召县联考2019届中考历史四校联考模拟试卷及答案+(12套名校模拟卷)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请将下列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答案的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中, 1-10每题1分,11-17每题2分,共24分)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右下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3.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4.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这句诗说明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兴盛。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6.学习隋唐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封建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7.“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实质上反映了()A.皇帝的辛劳B.君权的强化C.地方的无权D.仪式的完善8.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A卷)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生产工具的进步B.水利工程的发展C.农耕文明的发达D.隋唐盛世的繁荣2.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罗马文明等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千年之间,它让瓷器和茶叶成为了永久的中国名片。
这段材料强调了“它”()A.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B.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使中国经济领先世界3.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A.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4.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
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军备废弛B.观念落后C.资金短缺D.制度腐败5.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
”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
这说明五四运动()A.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D.目的是要抵制经济侵略6.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
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
”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A.生死攸关的转折B.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C.陕甘军民传喜讯D.百万雄师过大江7.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 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B.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D. 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2.在《史记》中记载了秦二世是通过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登基的,但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简牍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说明对秦朝的历史研究()A. 《史记》记载不可靠B. 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文献C. 考古发现完全可靠D. 应注重二者的相互印证3.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更达2600万两。
但1831-1833年间约有1000万两从中国流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虎门销烟B. 鸦片输入C. 鸦片战争D. 被动开放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这主要反映了()A. 西方人普遍身体素质优于清朝国民B. 洋务派未认识到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源C. 洋务派应注重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D.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毫无意义5.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美元,1914年已增至9.6亿美元。
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的是()A.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B. 开放通商口岸C. 巨额赔款D. 协定关税6.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这一“宝鉴”促使中国发生的变化是()A. 从民主革命到民族革命B.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C. 从向西方盲目学习到立足国情D. 从学习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E.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故选:B。
7.两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A. 生产工具的进步B. 古代铸造工艺的精湛C. 古代农业的发展D. 古代科技的发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
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A. 儒家思想B. 墨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3.“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半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抗争和对封建统治的质疑。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 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B. 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交织C.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D. 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而失败4.清末某官员说:“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
”这里的“战争”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陈旭麓说:“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6.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A. 新文化运动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7.“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此战是()A. 转战陕北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 淮海战役D. 渡江作战8.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A. 思想观念的转变B. 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C. 社会生活的变化D. 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9.60年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 生产工具的进步B. 水利工程的发展C. 农耕文明的发达D. 隋唐盛世的繁荣2.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罗马文明等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千年之间,它让瓷器和茶叶成为了永久的中国名片。
这段材料强调了“它”()A. 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B. 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C.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 使中国经济领先世界3.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A. 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B.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D.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4.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
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军备废弛B. 观念落后C. 资金短缺D. 制度腐败5.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
”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
这说明五四运动()A. 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B.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D. 目的是要抵制经济侵略6.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
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
”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A. 生死攸关的转折B.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C. 陕甘军民传喜讯D. 百万雄师过大江7.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材料强调了()A. 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B. 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C.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 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
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A. 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 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C. 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D.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9.“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公私合营B. 经济特区的建立C. 国有企业改革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表示,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台湾。
”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
这说明()A. 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台湾问题B. 美国已经断绝一切和台湾的联系C. 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D. 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摩擦不断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
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A. 国防建设的成果B. 科学技术的成就C. 文化事业的发展D. 社会生活的改善12.“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
”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A.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 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D. 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13.“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
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产品。
”直接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事件是()A. 三角贸易B. 新航路的开辟C. 租地农场出现D. 人文主义的影响14.麦考莱在《英国史》中说,“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此后人们相信”影响宪政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政本身内部找到”。
符合麦考莱观点的是()A.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B. 工业革命是英国近代的最后一次革命C.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D. 1688年后英国没有对宪政进行任何改进15.“19世纪中期,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
”此时,这一“联合王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A.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 国家重归统一扫清发展障碍D. 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16.“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这本书”有关的人物是()A. 达尔文B. 牛顿C. 巴尔扎克D. 马克思17.“1922年的一天,莫斯科的街头市场上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小商贩,他们贩卖着皮毛、瓷器等各种生活用品。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苏联模式的推行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写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这个“灾难”具体是指()A. 美国从此走向了衰落B.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 世界各国都反对美国D. 经济全球化美国处于不利地位19.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
材料强调()A. 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 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20.面对如图反映的问题,我们应直接采取的措施是()A. 控制人口数量B. 治理污水排放C. 停止工业生产D.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21.请对比如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22.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两个人物的思想有何异同点?(2)思想影响着社会发展。
请你再列举一例,来证明此观点。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致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0万元。
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你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农民生活的变化。
并回答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3)综合材料一、二,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1861年1861年农奴制改革材料二:欧洲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已经难以重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了。
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三:1963年1月22日,法德双方在巴黎的爱丽舍宫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
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就外交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在防务政策以及教育和青年问题方面加强合作;为切实贯彻条约,两国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和部长级会议。
2003年,法德内阁联席会议开始举行,每年召开两次,是两国重要的协商机制,由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共同主持,两国各部部长出席。
讨论两国在有关社会平等、外交、能源、航空航天、司法、安全、欧洲建设和国际热点等众多领域的双边合作和政策协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