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民族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俄罗斯饮食

黑面包和白面包
俄罗斯常见面包
薄饼
俄罗斯饺子
❖ 俄国人的饺子馅有牛肉、胡萝卜、鸡蛋、葱头、盐和味 精,但他们还在饺子馅中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个头 大,他们煮饺子用的是牛骨熬成的清汤。不过,喝煮饺 子汤是第一道菜,吃饺子和是第二道菜
俄罗斯土豆
❖此外,俄罗斯人特别喜欢喝粥。俄 式粥是介于汉民族的粥与稀饭之间 的一种非流质性食物,主要是由玉 米面、小米等熬制的,其最大特点 是和牛奶、奶油等一起煮。西伯利 亚人还爱吃饺子。
❖传统的菜肴主要有苏卜汤——一种 用肉、鱼、蘑菇和蔬菜制作的汤、 甜菜汤、清汤、香肠、鱼子酱、盐 渍鱼,如咸鲱鱼等。其中鱼子酱最 为有名,营养价值极高,名驰国外, 而黑鱼子酱又是其中的上品。
❖最普通的饮料是克瓦斯,热饮料是 茶。传统的烈酒是伏特加,此外还 有家酿啤酒、家酿白酒,露酒或药 酒、白桦酒和各种葡萄酒等。俄罗 斯人以爱喝烈性酒而闻名于世。
饮食文化
俄罗斯饮食特点
1.传统菜油脂较大。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人们 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许多菜做完后要浇 上少量黄油,部分汤菜上面也有浮油。这种烧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 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改变,俄式菜也逐渐趋于清淡,但是 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菜式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黄四道菜:甜品
糖水果子 咖啡
甜品
红茶
冰淇淋
俄罗斯肉串
俄罗斯肉串
俄罗斯餐厅大餐
俄罗斯人常吃的酸黄瓜和酸西红柿
俄 罗 斯 超 市 食 品 柜 台
俄罗斯传统美食
❖ 黑麦烤制的黑面包(Хлеб)黑面包是用面粉、 荞麦、燕麦等原料烤制而成的,颜色很深,是 俄罗斯人的主食,就像我国北方人的面食和南 方人的米饭一样。初尝黑列巴有一点酸酸的味 道,还有点刺嗓子,但越嚼越能品出淳淳的麦 香。黑列巴的形状象一个小枕头,外壳烤得很 是坚硬。如果放了两天不吃,它就会硬得根本 嚼不动,这倒保证了它不会变质。黑列巴在俄 罗斯很便宜,是政府能控制价格的不多商品之 一。
俄罗斯餐桌礼仪与中国餐桌礼仪的差别

俄罗斯餐桌礼仪与中国餐桌礼仪的差别摘要: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
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帮助。
本文在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三方面分析了两个国家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别,希望能给大家参考。
关键词:餐桌礼仪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越来越多,餐桌礼仪在人们的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较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对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增进两国进一步的交流有着深刻的意义。
同时,餐桌礼仪是也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
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帮助。
本文在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三方面分析了两个国家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别,希望能给大家参考。
一、两国在座次安排上的差异。
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是饮食礼仪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利用空间位置表示个人地位和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们对空间的观念是经过后天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习得的,其中文化因素尤为突出。
文化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以及有关空间的价值观念也就有所不同。
俄汉民族对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具有明显的差异,我们不可忽视。
中国人一贯重视“座次”。
《礼记》中讲“天地位焉,意即天地万物各有其位,马虎不得。
在中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的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长者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高贵或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高贵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在首座的左手或右手就座,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坐或者买单的人坐,因为这样买单时出出进进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
我国各地区饮食习惯讲解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各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 食风俗及习惯,充分了解各地 区顾客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我 们更有针对性的为客人提供服 务;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中国饮食文化
起源
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早在十万 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 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 物,饮食习惯便进入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 化时期,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十二鼎食”之说。汉代时已 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腌、炙等烹 调方法,并外传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 的宫廷御膳,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 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又相当丰富。
发展
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即吃面食或米 食,并配以各种汤、粥作饮料。这是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广大劳动人民 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大多地区习惯于早、 中、晚一日三餐。
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式各样,烹、炒、煮、炸、煎、涮、炖等,加 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使我国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 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食所不能比的。
东北名吃
酸菜血肠
小鸡蘑菇炖粉皮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华北地区的饮食习惯
河北的地理特点
河北省简称“冀”,地处华北平原北 部,背山面海,环绕北京、天津两个直辖 市-。河北的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牧草 丰盛,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殖生长。粮食 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薯类、 豆类、水稻及丰富的猪、牛、羊、鸡、鸭、 鹅。其水产品、海产品也相当丰富,鱼虾 贝蟹俱全。河北的果树栽培面积比较大, 野生果树资源也很丰富,板栗、核桃、猕 猴桃、口蘑、野蕨菜等均很有名;河北丰 富的物产为人民饮食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 保证。
俄汉语言交际中的民族文化差异

《 a— a ! 辱。在靛 罗斯人 的 心甘 中, 体是 Bn Bi 》 l 身 首要 的 , 中国人 , 了知 识分 子 阶层 较 多使 而 除
用“ ( ) 井 , 部分 人 见面常 常 习惯 说 : 您 你 好 大
”你 屯 饭 了 吗 ? ( ) e n 日 p K ” T ∞a T aa
( 06 n 3 t , ? 而 在 俄 语 中 一 般 在 邀 口o目a ,o‘ X+ )  ̄i a) 1 请 对 方 吃 饭 时 才 运 月 此 句 , 则 会 }起 误 喜 。 { 否 l
如 :^ e , ' n ll . a I:3taC B n 山a KX pl ̄' I ) Le ?c Ⅱa . B T ) : l ' p
语 气 显 得 禳 随 便 的 打 招 呼 方 式 有 《 Il ̄! , I ic 》 - B ̄ p q
斯 人 见面 时不 会 首先 问对 方 去哪 里. 是在 而
说 过“ 你好 ” 牲后 , 才会提 出类似 的 问题 。 二、 生活 类话题
《 pB T o》 n l盯c | 。在 不 同时 间里 使用 着 不 同 J
中 罾 人 喜 欢 以“ 饭 了吗 ? 的 询 问 来 代 吃 ”
替 问候有其 历 史 的溯源 。 中国侍 坑 文化 中把
食 看作 是 人类生存 的最基本 条件 。 田此 , 人们
一
见面 最关心“ 的 I题 了。 另一 中 国人 的 食” 可
问慎 语“ 出去 啊? 或“ 您 您去哪几 ? 其 作 用也 ” 只 是打招 呼 ; 非一定要对 方做 出回答 。 罗 并 俄
《 ( p l i 》 《 o3 s" 》 《 c v O Ol r ! o B r ei ! , 丑 a l a 来, 着 中俄 两 国各 种 互 贸 田 的 甘 盛 盏漕 多, 国际交流 与合作 日盏扩 大 , 言交 际 语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俄汉翻译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但是,俄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俄汉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影响。
因此,研究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俄汉两种语言的差异1.语音差异俄语语音丰富,有较多的元音和辅音,而汉语则相对简洁。
例如,俄语中有7个元音和17个辅音,而汉语中只有5个元音和21个辅音。
这导致在翻译过程中,有些俄语音节难以用汉语表达。
比如,俄语中有许多含有浊音的词,而汉语中却没有相应的浊音,如“телефон”(电话)、“ресторан”(餐厅)等。
俄语的语法比汉语更为复杂,例如,俄语中有六种格,而汉语只有主格和宾格。
在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不同,译者可能会出现翻译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俄语中的动名词与汉语的不同,俄语中动名词是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的复合体,而在汉语中通常是一个动词+地/得/着结构。
3.词汇差异俄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也比较明显。
俄语中有许多和汉语无直接对应的词汇,如“алкоголь”(酒精)、“кружка”(杯子)等。
同时,汉语的词汇也比俄语丰富,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
“年年有余”等等,这些表达在俄语中一词难以表述。
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之外,俄汉两种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也会对译者产生不小的影响。
1.历史文化差异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
而我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度。
在翻译过程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因素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翻译的思路和语言表达。
2.社会相关差异俄罗斯和我国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体制、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在翻译中,这些差异也会牵扯到译者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习惯用语等方面。
3.生活方式差异两国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巨大差异。
如在饮食、娱乐、休闲方面,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习惯和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俄罗斯人的禁忌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俄两国在数字禁忌方面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单双数的喜好方面,其主要 是受两国的历史传统影响。俄罗斯人厌 恶双数在古老的神话中即有表述,例如 在《斯拉夫神话》中就有对孪生子是不 祥之兆的表示,认为其对家庭甚至整个 家族及国家都会带来厄运。因此,在俄 罗斯人看来,2 或者说双数即是危险及 厄运的象征。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双 数自古以来就被寓意为美好与圆满,人 们在喜事或者庆祝好事的时候绝大多数 情况下会选择双数日子,以期待圆满成
二、数字的禁忌
在 数 字 禁 忌 方 面, 俄 罗 斯 人 喜 欢 单数,而中国人则喜欢双数,取好事成 双之意。两国在数字禁忌方面的差异具
体表现如下:例如,在物品数量的选择 和送花中,俄罗斯人避免双数的选择。 他们认为双数与死亡有关系,会给人们 带来不好的事情。在单数中俄罗斯人尤 其喜欢数字“7”,他们认为“7”是幸 福与圆满的象征,会给生活带来吉祥的 预兆,有利于取得成功。但是俄罗斯人 极其厌恶数字“13”,他们认为“13”是 死亡与黑暗的象征。但是,就中国人而 言,双数才是吉祥与圆满的象征,中国 人认为诸如“6”“8”的这样双数会给 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6”预示着顺 顺利利,“8”则有着发财的美好寓意。 同时,中国人的方方面面都讲究对称成 双,有着好事成双的寓意。比如,在汉 字“好”就是由“女”字和“子”字组 成,认为儿女双全即为好,即为圆满。 同时,在建筑中也讲究整体或局部的对 称,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且 在语言表达中,多以带双数的成语表达 祝福和褒义,例如“六六大顺”“十全 十美”等表达美好的祝愿。
俄罗斯的民俗文化

俄罗斯的民俗摘要:世界上最神秘的八个民族,排名第一的是俄罗斯人。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礼仪、生活喜好以及忌讳上,俄罗斯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族习惯。
本文分别在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这几个方面介绍俄罗斯的民俗习惯,旨在让大家对俄罗斯这个神秘的民族有所了解。
关键词:俄罗斯民俗服饰饮食居住礼仪婚礼葬礼俄罗斯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俄罗斯的民间习俗具有其鲜明的特色。
俄罗斯的民俗反映在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上,反映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礼仪、生活喜好以及忌讳上。
一、服饰一个国家的服饰特点会在其国家的影视资料中有所体现。
例如,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常常会出现唐装、汉服,日剧中常出现和服,韩国古装剧则会出现韩服。
同样,在俄剧中,也有关于俄罗斯传统服饰的展示,例如《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Вторая)、《他是龙》(Ондракон)、《索菲亚》(София),剧中的每一件都能让人感觉匠心独造的气势,繁复的传统图案设计+刺绣+珠光宝气的饰品,都让观众沉醉于俄罗斯传统的华丽服饰中无法自拔。
在俄罗斯有三类最为大众化的民族服装,深受喜欢。
1.萨拉范(Сарафан)萨拉范是俄罗斯女人最常穿的连衣裙,俄国妇女通常在冬季暖气供应不错的时候,穿着棉布的萨拉范在家中料理家务。
“萨拉范”一词来源于伊朗语中的“萨拉巴”一词,意为“从头到脚”。
据专家认为,萨拉范最早出现于古罗斯人与东斯拉夫人的分离时期,直到16、17世纪才在俄罗斯盛行起来。
当时,萨拉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因此,名称也千差万别。
在莫斯科、斯摩棱斯克,萨拉范被称为“萨拉诺夫”;而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则称其为“古德沙”。
不仅名称相异,各地的萨拉范其式样也大不相同。
归纳起来,有四种款式,即冬尼卡式、科索科林式、直筒式、腰带式。
由于贫富阶层的悬殊,虽然萨拉范的款式相同,但质地却不一样:贵族女子的萨拉范用的是锦锻、丝绸,颜色也选用华丽富贵的天蓝色和玫瑰色。
贫困人家女子的萨拉范只是粗呢、麻布做的,而且基本上无装饰物,有时候,到过节时,人们就在上面缝上些玻璃片和铜片,以区别于平日的服装。
从俄罗斯餐桌看中俄文化差异

从俄罗斯餐桌看中俄文化差异作者:宫婷婷刘巧方赵佳莹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4期[摘要]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足以见得“食”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际交往中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升温,中俄政府及地方间的互动交流也越来越多,饮食也就成为交流中的重要环节。
饮食文化不单包括言语礼仪、着装礼仪、餐具礼仪等一系列重要环节。
只有对中俄饮食文化的习俗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彼此的差异,求同存异,避免不恰当的饮食行为造成两国间的交际障碍,推动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俄汉民族文化差异餐桌礼仪[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40-01一、中俄两国饮食文化有很大差异(一)中俄饮食结构的不同中国的传统饮食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含淀粉多的,以提供足够的热量。
副食则以蔬菜为多,辅以肉类。
中国人习惯热食、熟食,蒸、炸、煎、煮、烹等,无所不用。
中国人对美食色、香、味的追求几乎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俄罗斯的饮食结构与中国相比就要略显粗糙了。
俄罗斯人喜欢吃酸的食品:面包、牛奶是酸的,菜、汤也多以酸为主。
喜欢吃冷的食品:午餐多数是冷盘,以红黑鱼子、各种香肠、凉拌菜、奶酪等为主。
俄罗斯人对汤非常钟爱,有酸菜汤、红菜汤等。
俄罗斯是一个饮酒盛行的国家:俄罗斯人喜欢喝烈性酒,以伏特加最为著名,啤酒则当饮料。
俄罗斯人还喜欢喝茶,俄罗斯的图拉是一个盛产茶炊的地方。
在俄罗斯的俗语中有一句:到图拉就不要自带茶炊,就是“多此一举”的意思。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
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
中俄饮食中的差异体现在:中国人可谓是“无所不吃”,而俄罗斯人则对很多食物很忌讳。
比如说,他们不吃动物内脏,不吃动物头尾与皮。
又如中国人看作是山珍美味的驴、狗、鸽子等,俄罗斯人可能会觉得无法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您的口味, 就凑合着吃吧。 他绝不会说 : 菜的营养价 ” “
听就有想 吃 的 欲望 , 涎 三 尺 , 垂 习者来讲, 不仅能加深对所学
语言文化 的理解 , 提高 跨 文化 交 际 的成 功 率 , 免 因 为 不 避 恰 当 的方式 或行 为造成误解 和交 际障碍 , 还 可 以透过 而且 饮食差异来 洞察 两国人 民在 民族形 体 、 民族 心理 和 民族性
第 l 第 6期 9卷
四川 文理学 院学 报 ( 会科学 ) 社
20 09年 1 月 1
N v20 o .0 9
V 11 N . Sc u nUnv ri f t a dS in eJ u n lS c l ce c dt n o.9 o6 i a iesy o s n c c o r a( oi i eE i o ) h t Ar e aS n i
等 , 就孕育着不 同的饮食文化 。 了解 两国饮 食 文化 中 的 也
每 个细胞 , 起 你无 法抗 拒 的食 欲 : 色” 你 先 睹 为快 、 勾 “ 让 未 瞠 便 一饱 眼福 ;香 ” “ 让你 无法 忍受美 食的诱 惑 ;味 ” “ 则 让 你从种 种诱 惑中彻底 解 放 出来 , 饱 口福 ;名 ” 一 “ 让你 一
值不 高 , 量不够 。 在 中国人 的 眼里 , 吃 ” 不单 纯 是为 热 ” “ 远 了饱 , 是为 了营 养 , 时 吃饱 了 , 也不 有 还要 吃 , 是 因 为受 这 不 了“ 美味 ” 的诱 惑而 尽情 进 行 味觉 享受 。 因此 中 国菜注 重菜肴 的色 、 、 、 、 香 昧 形 意俱 全 , 于超过 了对 营养 的注 甚至
、
俄汉 民族饮食文化观念 的差异
在悠 悠 的历 史长河 中 , 汉民族不 同的思维 方式 和 处 俄 世哲学 造就 了两 民族之 间的文化 差异 , 从而 也造 就 了俄 汉
饮食 文化 观念 的差 异 , “ 味” “ 养 ” 者孰 轻 孰 重 即 美 和 营 两
在一起 , 使之互相补充 , 互相渗透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从
俄 汉 民族 饮 食 文 化 差异 比较
汪成 慧
( 四川 文理 学院 外语 系, 四川 达 州 650 ) 300
【 摘
要】 俄汉民族有着各 自特色的饮食 习俗 , 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 多样性。饮食 文化的差异形成 了
本 民族的饮食 文化特征 , 时也是跨 文化 交际 中最能 影响 交 际结 果 的重要 因素之 一 。 了解 俄汉 民族 饮食 同
迎 宾 ” , 不胜 举 。它 的“ 、 、 、 ” 能 激 活你 的 等 举 色 香 味 名 都
化 , 可以说是人 们在 长期 的劳 动和社会 生活 中形 成 的一 也 种 独特 的文 化 。中俄 两 国山水 相依 , 为对 方 的最 大邻 是互
国。不 同的地域特 征 、 同 的气 候 环境 、 同 的风 俗 习惯 不 不
文化的差异 , 对理解其深刻的文化 内涵, 探究其文化底蕴, 促成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互补与兼容具有十
分重要 的 意义 。
【 关键词】 俄汉民族; 饮食文化 ; 特征 ; 差异 [ 中图分类号】 l3 Gl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64 54 (0 9 0 06 — 4 17 — 28 20 )6— 0 6 0
鼻 、 的上下 排 列顺 序 的 , 们 内心对 于 “ 、 、 ” 口” 人 色 香 味 从
饮食不仅 是人类 生存必 不可少 的条件 , 且 也是 一种 而
文化。饮食 文化 可 以说 是 一 种 深层 次 、 角 度 的 区域 文 多
来 都是“ 字 当先 的 。一道 菜 不 但 要 “ 、 、 ” 全 , 味” 色 香 味 俱 常 常还配 以一个 诗 情 画意 的菜 名 , 比如 “ 江 春 水 ” “ 一 、 满 园春色 ” “ 、 全家 福 ” “ 园三 结 义 ” “ 、桃 、 白云 猪 手 ” “ 雀 、孔
格等层 面上 的差 异。
一
“ ” “ 只限于形 式 , 称作 “ 香 、名” 只能 包装 ” 的话 , 那么 , 可 不 否认 的“ ” 是 其 内容 和 实 质 了。 中 国 饮食 的 独 特 魅 味 就 力 , 键就在 于它 的味 。而美 味的产 生 , 关 就在于 调 和 , 食 使 物的本 味与配 料和辅 料之 味 以及 调 料之 味 交织 融 合协 调
而产生 一种溢 于言表 的调 和之 味。在平 时 的饮 食 中 , 国 中 人通 常重视味 道 , 太 想 到 营养 , 也 反映 在 日常 言谈 之 不 这 中 。如 家庭宴 客 , 主人 常 自谦地 说 : 菜烧 得 不好 , “ 不一 定
的 问题 。中华 民族饮 食 以食 表意 、 以物 传 情 , 博 大 精 深 其
重, 只要 好吃又好 看 , 营养 反而 显 得不 重 要 了 。尽 管 中 国
艺术性 。中 国饮食 文化 在 传 统文 化 教育 中的 阴 阳五 行 哲 学思想 、 伦理道德 观念 、 儒家 中医营养摄 生学 说 , 有文 化 还 艺术成 就 、 食审美 风 尚 、 饮 民族 性 格 特征 诸 多 因 素 的影 响 下, 创造 出彪 炳史册 的 中 国烹 饪技 艺 , 成 博 大 精深 的 中 形 国饮食 文化 。感 性 的 中 国人追 求 的是 美 味 和享 受 。在 中 国, 民间有 句俗话 :民 以食为 天 , 以味 为 先 ” 味道 是 烹 “ 食 , 调 的最 高准则 。虽然人 们 在赞 誉美 食 时 , 爱 说 “ 香 味 总 色 俱佳 ” 其实 那 是根 据 我 们 感 受 色 香 味 的感 觉 器 官 “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