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与六腑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 wǔ zàng liù fǔ )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示例杨朔《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都洗得干干净净。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
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
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
中医知识----五脏六腑

五神脏: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脏是贮藏精气的(精气,指精血津液),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的。
因而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
心(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肝主疏泄(气血),藏血,筋爪,开窍于目胆,胆汁,助于消化。
脾主运化,统血(循环),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与大肠相表里)主宣发,外合皮毛(营养物质),主肃降,调通水道,开窍于鼻。
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华,耳、司二阴。
[1.宣发功能:宣发即有宣通发散之意。
其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排泄汗液及病邪等。
因此肺失宣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和无汗等病变。
2.肃降功能:肃降即有清肃和下降之意。
其功能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肺为华盖之脏,故将吸入之清气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因此肺失肃降, 可出现呼吸短促,咳喘、咳痰等病变]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如下:①心与肺。
心、肺同居上焦。
心主血,肺主气、朝百脉。
心虽行血,但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两者配合,才能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②心与脾。
心主血而行血,脾生血而统血。
心血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
血液的正常运行,除心气的推动外,有赖于脾气的统摄。
③心与肝。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心肝配合,能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调节,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
④心与肾。
心属火,肾属水。
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行,肾水上济,两者间维持着动态平衡关系,称为水火既济。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1、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循环和神志活动。
2、肝: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等功能有关。
3、脾: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
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4、肺:肺主气,主管呼吸和氧气的交换。
5、肾:肾主藏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6、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容纳和初步
消化食物。
7、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糟粕。
8、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负责进一步消化
食物并吸收营养。
9、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它没有具体的
解剖位置,但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有关。
10、膀胱: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11、胆:胆与消化功能有关,参与胆汁的贮存和排泄。
五脏六腑的概念强调了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五脏六腑专业版》课件

肝
总结词
疏泄气机,贮藏血液
详细描述
肝在人体中主要负责疏泄气机,调节人体的情绪和消化功能。同时,肝还有贮藏 血液的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脾
总结词
运化水谷,化生气血
详细描述
脾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运化水谷,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脏腑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同时,脾还有化生 气血的功能,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肺
总结词
主司呼吸,宣发肃降
详细描述
肺在人体中主要负责呼吸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肺还有宣发肃降的功能,调节人体 的气机运行,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肾
总结词
藏精蓄锐,主宰生长、发育与生殖
详细描述
肾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藏精蓄锐,储存和提供能量和养分,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肾还主宰生长、发育与生殖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有重要影响。
维持人体营养需求
详细描述
胃通过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满足人体生长发 育和日常活动的需求。
总结词
分泌胃酸与消化酶
胃
详细描述
胃能够分泌胃酸和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分解,提高食物的 吸收率。
总结词
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
详细描述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
大肠
总结词
01
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03
CATALOGUE
六腑详解
胆
总结词
胆汁的储存与浓缩场所
详细描述
胆是储存胆汁的主要器官,能够 将稀薄的胆汁进行浓缩,提高其 消化功能。
胆
总结词
辅助消化功能
详细描述
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管收缩, 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 肪的消化和吸收。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各有什么功能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各有什么功能五脏六腑合称脏腑,是位于人体颅腔、胸腔、腹腔之内重要器官的总称,是一个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统一的综合概念。
五脏主要包括心、肺、脾、肝、肾,而六腑主要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一、五脏:1、心: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神志则指的是心具有统领五脏六腑、生理活动、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两者具有一定联系,心神与心血相互主宰,机体才能正常工作;2、肺:肺的功能主要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以及朝百脉、主治节。
肺主气、司呼吸指肺具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具有呼吸功能。
肺主宣发和肃降,指排出浊气、肺气扩散,宣发于皮肤,有助于汗液排出等。
肺通调水道,指可调节体内的水液输布。
肺朝百脉、主治节,则指肺具有交换清浊之气,将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送至全身的作用;3、脾:脾位于中焦,具有主运化、主升、主统血的作用。
脾主运化,具有把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升,指脾气以上升为主,能够维持内脏相对位置恒定,并将水谷精微上输送至心等器官,化生气血,濡养全身。
脾主统血则指的是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血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4、肝:肝具有主疏泄、主藏血的功能,肝主疏泄即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维持血液和津液运行等功能。
肝主藏血则指的是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等功能;5、肾:肾为封藏之本,具有藏精、主水、主纳气的作用,肾藏精即贮存、封藏精气的功能,防止精气无故流失。
肾主水,即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
二、六腑:1、胆:又为奇恒之腑,具有贮存、排泄胆汁的功能,有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控制和调节。
胆还主决断,胆是唯一一个与精神活动有关的腑,具有帮助人体判断事物、做决断的作用;2、胃:胃具有主收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的功能。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归纳五脏五脏包括⼼、肺、脾、肝、肾,有着各⾃的⽣理功能。
①⼼的主要⽣理功能是主⾎脉,推动⾎液运⾏;主神志,主宰⼈体精神活动。
②肺的主要⽣理功能是主⽓,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调节⽓机、津液运⾏代谢;主通调⽔道,促进⽔液的输布与排泄;肺朝百脉。
③脾的主要⽣理功能是主运化⽔⾕精微及⽔液;主升清及升提;主统摄⾎液。
④肝的主要⽣理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及⾎液运⾏、津液代谢;主藏⾎,贮藏⾎液、调节⾎量及防⽌出⾎。
⑤肾的主要⽣理功能是藏精,主⽣长、发育与⽣殖;主⽔液,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主纳⽓,摄纳肺所吸⼊的清⽓,防⽌呼吸表浅;滋养和濡润脏腑。
六腑六腑包括胆、胃、⼩肠、⼤肠、膀胱、三焦。
六腑有着各⾃的⽣理功能。
胆的⽣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物的正常消化。
胃的⽣理功能是主通降,能受纳与腐熟⽔⾕。
⼩肠的⽣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肠的⽣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膀胱的⽣理功能是贮尿与排尿。
三焦的⽣理功能为主持诸⽓及疏通⽔道;按部位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其⽣理特点分别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总的说来,六腑的共同⽣理特性是“以通为⽤”、“以降为顺”。
奇恒之腑形态多属中空与腑相似,功能特点贮藏精⽓与脏相似,这类似脏⾮脏、似腑⾮腑的组织器官称之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脉、胆及⼥⼦胞。
脑由髓汇集,能主管⼈体的精神活动,主宰和调节⼈体的⽣理活动。
由于中医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因⽽脑的⽣理、病理分属于五脏。
因⼼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肾藏精⽽⽣髓充脑,故中医学认为脑的⽣理和病理与⼼、肝、肾三脏的关系更为密切。
⼥⼦胞是发⽣⽉经和孕育胎⼉的器官。
肾中精⽓、天癸的作⽤,肝⽓肝⾎的作⽤,冲任⼆脉的作⽤,均能影响⼥⼦胞的功能。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五脏与六腑之间存在着阴阳表⾥的关系。
肝与胆相表⾥,脾与胃相表⾥,⼼与⼩肠相表⾥,肺与⼤肠相表⾥,肾与膀胱相表⾥。
《五脏六腑常识》课件

03 总结词
主水液代谢
04
详细描述
肾主水液代谢,即肾有主持和调 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的气 化作用正常,则水液代谢平衡; 肾的气化作用失调,则水液代谢 紊乱,产生水肿、尿少等病变。
03
CATALOGUE
六腑的功能与作用
胆
总结词
储存和排泄胆汁
详细描述
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 收,特别是对于脂肪类食物。
详细描述:心主神志,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 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枢 纽。
肝
总结词:疏泄气机 总结词:主藏血 总结词:主疏泄情志
详细描述:肝主疏泄气机,即肝有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功 能正常。
详细描述:肝主藏血,即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 能。肝贮藏血液,可以防止血逸出脉外,维持人体正常 的血量分布。
小肠
总结词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详细描述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通过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大肠
总结词:排泄废物
详细描述: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并排泄废物。大肠内的菌群 还参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04
CATALOGUE
五脏六腑与健康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五脏六腑的相互影响
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当某一 脏腑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疾病的诊断与五脏六腑
中医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判断其五脏六腑的状态, 从而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

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其中五脏六腑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脏六腑理论是指人体内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模式的理论。
本文将按照中医的习惯,首先介绍五脏,接着介绍六腑,并对其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五脏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心、肝、脾、肺、肾。
中医认为五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每个脏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水液代谢。
五脏之间密切相互联系,互为表里,通过一个相互协调的方式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六腑是中医理论中与五脏对应的另一部分,它们分别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每个腑器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胆主疏泄和排毒,胃主受纳和消化,小肠主吸收,大肠主排泄,膀胱主储存尿液,三焦主气化和代谢。
六腑与五脏紧密合作,通过协调一系列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排泄。
五脏六腑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它们通过经络系统和气血运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和影响。
中医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即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人体内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作用。
例如,心与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心主血脉,肺主呼吸,两者共同维持了血液的循环和气的运行。
肝与脾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可以保证气血的运行平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两者相互协作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五脏六腑理论在中医理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石。
通过观察五脏六腑的状况,中医师可以推断出人体内的疾病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通过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中医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总结一下,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是传统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和功能模式,通过相互制约和协作,维持了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理解五脏六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运作方式,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与六腑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
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
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5.肾与膀胱:肾的气化促进膀胱的贮尿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