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热带木质藤本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

合集下载

藤状植物的生长条件

藤状植物的生长条件

藤状植物的生长条件藤状植物是一类特殊的植物,其生长条件与其他植物有所不同。

藤状植物的生长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藤状植物的生长条件。

首先是光照条件。

藤状植物通常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暖,适合藤状植物的生长。

充足的阳光是藤状植物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条件。

因此,若要种植藤状植物,应选择日照充足的地方,避免光线不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其次是温度条件。

藤状植物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通常在22~30摄氏度之间。

太低或太高的温度都会对藤状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会导致植物蒸腾过快,造成水分流失;低温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因此,在选择种植藤状植物的地方,应该注意气温是否适宜。

第三是湿度条件。

藤状植物通常生长在热带雨林等湿润环境中,它们对湿度要求较高。

较高的湿度能够保持植物的水分供应,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传输营养物质。

因此,在种植藤状植物的地方,应该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可以通过喷水、增加湿度器等方式进行调节。

第四是土壤条件。

藤状植物对土壤要求较高,在pH值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好的土壤有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保持植物根系的健康。

在选择种植藤状植物的地方,应该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并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最后是营养条件。

藤状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

适当的施肥可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促进生长发育。

但是要注意,施肥要适度,避免因过度施肥造成土壤肥力过强,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定期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合理补充缺失的养分,是种植藤状植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藤状植物的生长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为了保证藤状植物的健康生长,我们应该选择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湿度适当、土壤质地疏松的地方进行种植,并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藤状植物才能茁壮生长、开花结果,增添生活的美好。

植物光合作用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植物光合作用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植物光合作用与生长速度的关系植物光合作用与生长速度的关系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同时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产量。

首先,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速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能够合成有机物质,供给自身生长和发展所需的能量。

光能的充足供应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

在太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

其次,光合作用的效率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

光合作用的效率是指单位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速率,也可以理解为光合作用的效果。

光合作用效率越高,植物利用光能的能力就越强,能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高效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使植物更快地合成有机物质,并促进细胞分裂和幼苗的生长。

此外,光合作用影响着植物体内的碳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会固定大量的碳,形成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是植物体内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光合作用的进行能够提供足够的碳源,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活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速度。

此外,光合作用还通过氧气的产生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植物体内呼吸作用所需的重要物质,它参与能量代谢和细胞呼吸过程。

适量的氧气供应能够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细胞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速度。

然而,植物的生长速度并不仅仅受光合作用的影响,还受到其他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特性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会对植物的生长速度产生影响。

此外,不同植物种类之间也存在生长速度的差异,有些植物生长较快,有些生长较慢。

总结起来,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合作用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

然而,植物的生长速度还受到其他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特性的综合影响。

四种省藤属植物的光合特征与叶片性状及生长的相关性

四种省藤属植物的光合特征与叶片性状及生长的相关性

Re a i ns i m o h t s nt e i n e f t a t nd l to h psa ng p 0 0 y h ss a d l a r is a g o h o o r r t a pe i s s e ln s r wt f f u a t n s c e e d i g
C n mb r ni vry n ja g es 、 . a a i s a. ig in g ni 多穗 白藤 C bna u 和小省藤 C. rcl 幼苗 叶片的光 合特性 、 e s s .o in s g ai s i 叶绿体 色 素含量 、 比叶面积 ( 、 A A) 形态解剖特征 以及幼苗生物量。结 果表明 : 纳省藤 、 江省 藤和多穗 白藤 的最大净 光 版 盈 合速率 ( m 显著地大于小省藤 的, P ) 并且光饱和点 ( ) Dl 与最 大净光合 速率表现 出相 同的变化 特点 ; 多穗 自藤 和 盈江省藤的光补偿点及 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版纳省藤 和小 省藤 的( <O 0 ) 并 以小 省藤 的最 低 ; 位面积最 大 声 .5, 单 净光合速率高的种 , 其叶片相对较厚 、 气孔 密度较大 、 叶片单位 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及类 胡萝 卜 素含量也相对 较高 , 但 比叶面积则较小 ; 单位面积 叶片光合速率 与单位面积 叶绿素含量成 正相关 , 随比叶面积 的增 大而减小 ; 并 多穗
YI Gu l ,TANG iwwe“ ,YANG e g y a N -i Ja i Ch n - u n ,GAO a o g ,L N a -in 。 Hu i n 。 I Qio l g s a
(.X su n a n o i l oa i l re , hn s a e f c ne , n l 6 60 ,Y nn C ia 1 i a曲 n a h Trp a B tnc dn C ieeAcd myo i cs Me ga 6 3 3 u a , hn ; c a Ga Se 2 rd ae co l f hns cdmyo c ne , e ig10 4 , hn ; .G a ut h o o ieeA a e f i cs B in 0 0 9 C i S C Se j a

《植物学通报》2008年 第25卷 总目次

《植物学通报》2008年 第25卷 总目次
点格局分析
曾艳玲 , 晓风, 谭 张党权, 李秀根 , 曾晓峰 2 8 叉蕨科 4属 5种植 物配 子体 的发育 模式 及其 系统 学 9
意 义
曹晏 宁, 史利莎, 韩烁, 安燕, 侯 涂凡, 张金 屯
赵青 华
作 物 驯 化 的遗 传 学 研 究及 其 在 大 豆 育 种 中 的 应 用
王云 生, 黄宏 文, 王瑛 分子 标记在油 菜杂种优势 利用 中的研究进展
南楠, 曾凡锁 , 亚光 詹
1 T D A介导 的基因诱捕技术及其在植物功能基 因组学 2 1 .N 研究 中的应用
2 40
郎金 顶, 刘艳红, 苌伟
2O3
梁永书, 李艳 萍, 孙海波, 邹美 智, 王景余, 刘学军, 李平
67
改性纳 米TO2 i 对蓝 藻的 生理 生态影 响 周 丽娟, 陈小兰, 国宾, 邓 王炎炎, 刘微, 陈善娜
国产对 囊蕨亚 科( 盖蕨 科) 蹄 植物的管 状分子
郑玲 , 皓, 徐 王玛 丽
2 4 长期喷施 A A对 云杉幼苗 生长和生理 特性 的影 响 8 B 赵春章, 庆, 晓芹, 刘 姚 汪明, 良春 龚
2 2 白梨和砂梨 S基 因型确 定及 S 4 9 3新基 因的分 离
徐启江, 关录飞, 吴笑女, 丽, 孙 谭文勃, 聂玉哲, 李玉花
4 0 广东高州 7个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结构的 S R分析 3 S 陈雨,潘大建, 曲延英, 范芝兰, 陈建酉, 李晨 4 7 科尔沁 沙地植 被恢 复中差不嘎蒿种群不同龄级个体 的 3
谭祖 猛, 李云 昌, 胡琼, 梅德圣 , 程计 华
柳树遗 传学研 究现状 与前景
王源 秀, 立安, 徐 ‘ 黄敏仁

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响应和光合作用效率研究

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响应和光合作用效率研究

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响应和光合作用效率研究木棉树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树种,以其美丽的花朵和高大的树姿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热带气候下,木棉树的生长迅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进一步了解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响应和光合作用效率,为其合理栽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深入研究其相关特点和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的基础过程,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主要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因此研究光合作用效率可以揭示木棉树类树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理状态和适应策略。

首先,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响应实验表明,木棉树对于光照的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表现为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光抑制点。

然而,当光照过强或过弱时,木棉树的光合作用效率将会受到抑制。

在强光条件下,由于光合色素受到破坏,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光合作用效果下降,光抑制点升高;而在弱光条件下,由于叶绿体的活性降低,酶催化过程受限,光合作用效果也会下降。

其次,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作用效率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木棉树的光合作用效率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较高,但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光合作用效率将会下降。

此外,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水分等也对光合作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光质也对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作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波长的光对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作用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红光和蓝光是木棉树类树苗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关键光质,可以直接参与到光合色素的构成和功能中。

而黄光和绿光则相对较弱地参与到光合作用过程中。

此外,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作用效率还受到内源因素的调控。

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光系统构成和光合色素表达的调节等。

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作用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叶绿素合成的正常运转,而这一过程又受到激素和遗传因素的调控。

总结起来,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响应和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是对这一热带树种的生理特性和适应策略进行深入了解的重要途径。

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发育形态影响的研究概述

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发育形态影响的研究概述

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发育形态影响的研究概述【摘要】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萌发、幼苗、茎、叶、株高、根系、生物量、叶片结构、分枝、观赏品质等方面,概述了光照强度对植物发育形态特性的影响,初步分析了作用机理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光强生长发育形态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光、温度、水和空气等生态因子,其中光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光照强度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建成。

20世纪初,国外研究者就已经开始了光照强度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工作。

目前为止已经对大量植物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的农业种植方式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这为人工调节光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条件。

因此,研究光照强度影响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各项生物学特性对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笔者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分类整理分析,为农业生产和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光的物理性质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来自太阳,太阳光属电磁波,其光谱是连续光谱,波长从0.003nm一直到5μm。

按波长的不同可分为: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辐射C(UV-C)、紫外线辐射B(UV-B)、紫外线辐射A(UV-A)、可见光、红外线A(IR-A)、红外线B(IR-B)、红外线C(IR-C)。

太阳光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部分被吸收和散射,辐射到地面的波长范围大部分在0.4-4.0μm,其中0.4-0.76μm之间的光为可见光,光合作用所需的光就在可见光范围内。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一些植物种子的萌发对光照的反应并不明显,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萌发[1]。

然而,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很多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关键作用。

这些植物的种子在不同光强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其萌发特性存在着差异。

其中有些植物的种子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不能萌发,如香果树的种子在黑暗中均不能萌发[2]。

还有些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在不同光强下表现不同,如泡桐和枳椇的种子在100%的自然光照强度下萌发率最高,香椿和罗浮柿的种子在62.2%的自然光照强度下萌发率最高,木蝴蝶和扁斗青冈种子在34.4%的自然光照强度下萌发率最高[3]。

两种光照下木质藤本和树木幼苗的生理生态学特征汇总.

两种光照下木质藤本和树木幼苗的生理生态学特征汇总.

6036
生 态 学 报
28卷
N为 58.23 mg/kg, 有效 P为 5.43 mg/kg, 有效 K为 41.62 mg/kg。 移栽时每盆 1株 , 每种处理下各栽种 15 ~ 20株 。栽种后所有幼苗均置于低光下 (大约 10%的相对光强 )生长一段时间 , 于 2006年 8月中旬分别移入 2 种光强处理中 , 每个光下每种植物的幼苗各 8株 。 2006年 9月初开始施肥 , 每 2个月施缓效复合肥 1次 (5g/ 盆 /次 )。实验期间每天傍晚浇足水 , 及时除草 、防治病虫害 。 每 15d移动花盆 1次 , 防止扎根地下 。 在于木质 藤本幼苗的盆中插一根细竹竿 , 以便藤本幼苗攀缘 。 1.4 测定方法 1.4.1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
KeyWords:lianas;trees;eco-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0302013) 收稿日期 :2007-07-25;修订日期 :2008-04-09 作者简介 :陈亚军 (1981 ~ ), 男 , 江苏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E-mail:chenyj@ Foundationitem:Theprojectwasfinancially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90302013) Receiveddate:2007-07-25;Accepteddate:2008-04-09 Biography:CHENYa-Jun, Master, mainlyengededinplantecologicalphysiology.E-mail:chenyj@
乔木 Trees

木棉树类树苗的光能利用效率研究

木棉树类树苗的光能利用效率研究

木棉树类树苗的光能利用效率研究木棉树(Bombax ceiba)是一种热带地区常见的树木,以其高大的身材和美丽的花朵而备受人们喜爱。

研究木棉树类树苗的光能利用效率对于理解其生态适应能力和生长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讨论木棉树类树苗的光能利用效率,并探讨其受光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能利用效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

在木棉树类树苗的研究中,光能利用效率一般通过测定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来评估。

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的光合作用量,而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在光合有效波段内植物能够接受到的辐射量。

通过对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行测定,可以评估木棉树类树苗的光能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木棉树类树苗的光能利用效率受光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木棉树类树苗在高光照下光合速率较高,而在低光照下光合速率较低。

这是因为光照越强,植物叶片吸收到的光能越多,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的速率。

另外,木棉树类树苗对光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较强的光照环境下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除了光照外,环境因素也对木棉树类树苗的光能利用效率产生影响。

温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可以加速光合酶的活性,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光合速率会下降,这是因为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光合酶的变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水分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木棉树类树苗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缺水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从而影响光能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速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木棉树类树苗的光合速率较高,而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光合速率较低。

这是因为水分充足时,植物叶片细胞的渗透压较低,利于光合作用;而水分不足时,植物叶片细胞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 (2): 185-194, w w 收稿日期: 2007-02-28; 接受日期: 2007-05-0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90302013)* 通讯作者。

E-mail: c aokf @x tbg.ac.c n.研究论文.两种热带木质藤本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陈亚军1,2, 张教林1, 曹坤芳1*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勐腊 666303;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摘要 比较了两种不同攀援习性, 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Bauhinia tenuiflora )和茎缠绕种刺果藤(Byttneria aspera ), 木质藤本植物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光强(4%、35%和全光照)和土壤养分(高和低)的响应。

两种藤本植物大部分表型特征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而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

弱光促进地上部分生长, 弱光下两种植物均具有较大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茎生物量比(s tem mass ratio, SMR)和平均叶面积比(m ean leaf area ratio, LAR m )。

高光强下, 两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和投入到地下部分的比重增加, 具有更大的根生物量比(root m as s ratio, RMR)、更多的分枝数、更高的光合能力( maximum photosynthetic rate, P max )和净同化速率(net ass im ilation rate, NAR), 综合表现为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增加。

两种藤本植物的P max 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 但刺果藤的P max 与SLA 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薄叶羊蹄甲的P max 与SLA 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在相同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条件下, 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的RGR 显著高于茎缠绕种刺果藤。

薄叶羊蹄甲的RGR 与NAR 呈显著正相关, 其RGR 与SLA 、平均叶面积比(LAR m )及P max 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刺果藤的RGR 与NAR 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SLA 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 与土壤养分相比, 光照强度可能是决定木质藤本分布更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由于具有特化的攀援器官, 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这使得卷须缠绕种木质藤本在与其它植物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关键词 木质藤本, 光强, 表型可塑性, 光合能力, 土壤养分陈亚军, 张教林, 曹坤芳 (2008). 两种热带木质藤本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 植物学通报 25, 185-194.木质藤本是热带森林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组分(W hitmore, 1984; Schnitzer and Bongers, 2002)。

丰富的木质藤本是区别热带森林与温带森林的重要特征之一(Croat, 1978; Richards, 1996)。

它们一般不能单独直立, 有特化(如卷须和不定根等)或非特化 (如缠绕茎等)的攀援器官且具有明显的攀援习性。

木质藤本有多种攀缘方式, 如: 茎缠绕(stem-twiners)、枝缠绕(branch-twiners)、卷须攀缘(tendril climbers)以及钩刺种(spiny species), 部分木质藤本同时具有多种攀援方式。

森林类型、演替阶段和干扰因素将直接影响不同攀援方式的木质藤本所占的比例(Dewalt et al., 2000; Laurance et al., 2001)。

采用不同攀缘方式的木质藤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其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攀缘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木质藤本在林冠中所处的高度, 进而影响其对光能的利用能力(Putz, 1984; Putz and Chai, 1987)。

已有的研究表明, 具有特化的攀缘器官(如卷须和钩刺等)的木质藤本与没有特化的攀缘器官(如茎缠绕等)的种类相比, 不仅具有更高的攀缘成功率, 而且具有更大的生理可塑性, 表现为这些特化类群往往在低光强下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而在高光强下却能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具备一些与演替后期种类类似的生理特征, 因而对森林中异质环境具有更大的开拓能力(Darwin, 1867;Bazzaz, 1979; Penalosa, 1982; Carter and Teramura,1988)。

光照和养分是影响植物形态和生长的两种重要环境186植物学通报 25(2) 2008因子(Bazzaz, 1996; Canham et al., 1996; Fetcher et al., 1996; Fownes and Harrington 2004)。

一般说来,植物在较强的光照下, 往往分配较多的生物量到地下部分, 以增大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在阴暗环境下, 分配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会增大。

在形态上, 弱光照下植物往往具有较大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较少的分枝和叶片数量。

在较强光照下, 植物往往具有较多的分枝和叶片, 以增大对光能的利用(Givnish, 1988; Grubb et al., 1996; Poorter, 1999, 2001; Fownes and Harrington, 2004)。

另外, 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养分供应, 植物的相对生长速率、叶面积比和叶生物量会随之增加, 而根生物量比(root mass ratio, RMR)则减小(Canham et al., 1996; Grubb et al., 1996; Fownes and Harrington, 2004)。

在养分贫瘠的环境中, 植物则会增加根生物量的相对分配, 进而提高其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

研究表明, 藤本植物幼苗的形态和生长特征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何维明和钟章成, 2000; 陶建平和钟章成, 2003)。

热带森林中, 林窗的形成往往伴随大量木质藤本植物滋生, 因而木质藤本被认为是需要强光更新的喜光种(Putz, 1984; Hegarty and Caballe, 1991)。

但最近的研究却指出木质藤本常常具有生活史的分异, 即生活史初期具有耐阴种的特征, 而后期表现出喜光种一些特性(Gerwing, 2004)。

在林窗和林下, 耐阴树种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往往没有差别, 但先锋树种和木质藤本的密度及物种丰富度在林窗较之林下明显增高(Schnitzer and Carson, 2001), 表明林窗不维持耐阴物种的多样性, 但能促进先锋树种和木质藤本多样性的增加。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 在热带地区, 木质藤本的丰富度往往随土壤肥力增加而增加(Putz and Chai, 1987), 但这种关系较弱(Laurance et al., 2001)。

也有相反的报道, 森林土壤的肥沃度并不影响木质藤本丰富度(Ibarra-Manriquez and Martínez-Ramos, 2002)。

因而, 开展木质藤本对光照和土壤养分响应的研究, 探讨不同种类木质藤本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差异, 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其分布规律。

近年来, 有关藤本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它们生长的森林的群落学特征以及它们对森林木材产量的影响, 对于木质藤本攀援机制与光照强度以及土壤养分关系的定量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两种不同攀援机制的木质藤本植物(薄叶羊蹄甲(B a u h i n i a te n u i f l o r a)和刺果藤(Byttneria aspera))为对象, 研究了其植株形态、生物量分配、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对光照梯度以及土壤养分的响应, 以探讨不同木质藤本攀援机制与资源利用能力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本实验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1°41' N, 101°25'E, 海拔580 m)内完成。

该园位于热带北缘, 受西南季风影响, 一年中有明显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和雨季(5月至10月)之分, 年平均降雨量1 500-1 600 mm, 雨季降水占全年降雨量的83%-87%。

年平均气温21.7°C, 相对湿度85%。

1.2实验材料薄叶羊蹄甲(Bauhinia tenuiflora W att ex C.B. Clarke)和刺果藤(Byttneria aspera Colebr.)是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常见种,为常绿植物。

薄叶羊蹄甲为苏木科(Caesalpiniaceae)大藤本, 多生于海拔650-2 200 m的沟谷密林或灌丛中, 其攀援方式为卷须缠绕。

刺果藤为梧桐科(Sterculiaceae)大藤本, 多生于山谷的林边或溪边,攀援方式为茎缠绕。

这两种植物的幼苗多生长在林缘或林窗周围, 其需光性相近, 并且均从幼苗期开始攀援。

1.3实验设计与测定利用黑色尼龙网遮阴, 建立相对自然光强分别为4%和35%的阴棚, 以全自然光照为对照。

两个种的幼苗均采自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选取个体大小一致的幼苗栽于花盆(体积18 L)中, 栽培基质由等体积的森林表土与河沙混匀而成, 基质的pH值为5.4, 有机质含量为8.74 g. kg-1, 全N为0.61 g.kg-1, 全P为0.431 g.kg-1, 总K 为12.47 g.kg-1, 有效N为58.23 mg.kg-1, 有效P为187陈亚军等: 两种热带木质藤本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5.43 mg.kg-1, 有效K为41.62 mg.kg-1。

移栽时每盆1株, 每种处理下各栽种15-20株。

栽种后所有幼苗均置于约为全光照10%的光环境下进行适应生长。

1个月后, 于2005年7月中旬分别移入3种光强处理中, 3个光照强度下均分为高土壤养分组和低土壤养分组, 每组两种幼苗各15盆。

2005年8月初开始施肥, 高肥力组每2个月施缓效复合肥1次(5 g/盆/次), 低土壤养分组每4个月施用同量复合肥1次。

实验期间每天傍晚浇足水, 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 每15天稍移动花盆1次, 防止扎根地下, 实验期间仅有少量幼苗死亡。

每盆中插一根细竹竿,以便使藤本幼苗攀缘。

2005年7月中旬, 进行第1次测定。

方法是随机选取大小一致的两种木质藤本幼苗各8株, 测量地上部分高度和叶面积,测定茎、叶和根生物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