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天平车辆段设计
浅析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天平车辆段试车线试车能力

浅析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天平车辆段试车线试车能力摘要:车辆段试车线是地铁电客车进行动态调试、预验收与试验的线路,新购车和检修后的电客车都要首先在试验线上进行一系列系统的调试及性能试验后才能上线运营。
关键词:试车线;要求;计算分析1 概述地铁运营由于行车密度大、事故救援困难等原因,对列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车辆段试车线是电客车进行动态调试、预验收与试验的线路,新购车及检修后的列车都要在试车线进行系统调试及相应的动态试验后方能上线运营。
因此对地铁车辆段试车线的功能和设计技术要求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研究是对地铁车辆段的整体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可以对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天平车辆段既有试验线路是否满足一、二号线电客车进行动态调试、预验收与试验的试车功能要求提供合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分析。
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T 50175-2003)对车辆段试车线设计规定如下:1.1试车线为经定期检修后的列车和新购列车验收时进行全面动态性能检测而设,其长度主要与列车的性能,包括运行速度、制动性能和参数以及试车综合要求有关,各种参数应根据车辆厂商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1.2试车线检查坑长度不小于1/2列车长度加5m,主要考虑节省投资。
列车进检车坑作业分两次进行,增加5 m长度为列车停车误差2m和检查坑两端阶梯踏步各1.5m的总和。
有条件时,为方便作业也可以按列车总长度加5m考虑。
1.3试车线通常为露天设计,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2 试车线设计技术要求分析2.1 功能检查对试车线设计技术要求分析针对功能检车来看,一号线电客车主要是对6个旁路开关、车门开关及保护、速度表、警惕按钮等控制功能进行动作检查;对车门与站台屏蔽门的配合进行模拟试验,对试车速度(≦60km/h)和线路条件的要求较低,不是试车线设计的控制因素。
2.2 牵引及制动性能试验对试车线设计技术要求分析一号线电客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的B型车,4辆编组,2动两拖,车辆载荷AW3,正常运行模式,网压 1500V,制动电压= 1800V。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太平车辆段上盖平台±0.00以上土建施工项目II-TS-12-B-2标机电安装工

■
东路 以南 、澄阳路以西 、京 沪高速 铁路苏州站 以北 的区域 ,总建 安装量 大.联 合车库 、停车列检 库及 户外通 道顶部均需 吊装大 型
筑面积90,121m .包括多个库 房单体等子项 。中远机 电承包施丁 风机 ,安装精 度控制显的尤为重 要,如何确 保成排成线 ,足质量
了太平 车辆 段的核心 区域 (停 车列检库和联合 车库 ),其中停车 控制 的难点
带动周边的区域发展 ,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故 ,系统运 行稳定 ,获得 了业 主和外界的一致好评。本工程 先后
2.施 工 难 点
获得 了苏州市 “优质 工程奖 ” 、江苏省 “优 质工程奖 ”、中冈安
(1)高空安装作 业多 :本工程通道 、各 车库净高高 ,地坪 装 1:程优质奖 (中国安装之星 )。
列检库建筑面积41,062.7m 、联合车库建筑面积 14,467m 。
(3)系 统 多 、专业 性 强 ,有通 信 、信号 、接 触 网 、AFC、
二 、机 电工程概况
BAS、FAS等专业施T单位,各专业配 合协调工作复杂。
电气分部 主要包 括低压供配电系统 、照 明系统 、动力系统 、 四、管理创新或技术创新
Excellent projects& technology results 总 第307期
2015—2016年度 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 (中国安装之星 )
一 、 工程概况
成 ,难 度 非 常 大 。
苏州市轨道交通 2号线太平车辆段位于2号线北 延线以东 ,太
(2)风机大 ,数量 多 ,安装精度控 制难 :本 工程通风 系统
I.工 程 特 点
运营管理知识点

运营管理知识点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24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其中,换乘站4座。
分别为苏州乐园、广济南路、乐桥、星塘街站。
车辆段设在木渎镇的天平山脚下。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是属于交通疏导型线路,位于苏州市城市的东西向轴线上,线路全长26.328km,平均站间距为1.09km。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车站分站厅、站台两层,广济南路站为侧式站台,其它各站均为岛式站台。
车站站台有效长度80m,可停靠四节车厢编组的电客车。
建筑物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轨道交通建筑限界;设备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轨道交通设备限界;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车辆限界。
地铁运营的行车组织指挥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贯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轨道交通一号线正线信号系统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CBTC),由正线计算机联锁(CI)、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运行(ATO)和列车自动监控(ATS)等子系统组成。
行车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从零时起计算,实行24小时制。
行车日期划分:以零时为界,零时以前办妥的行车手续,零时以后仍视为有效。
《运营时刻表》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凡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部门都必须根据《运营时刻表》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工作。
全线行车组织工作由一号线OCC行车调度员统一指挥,车站由行车值班员负责,车辆段由车场调度员负责,电客车在区间时由电客车司机负责,工程车在区间进行施工作业时由工程车司机负责。
轨道交通一号线线路分为正线和车场线,天平车辆段信号机JD1/JD2外方为正线,内方线路为车场线。
正线分运营线和辅助线,其中辅助线包括渡线、存车线、折返线、联络线及出入段线。
正线线路全长26.328km,运营线有效长度为25.173km。
车站两端端墙内方为站内,相邻两车站端墙之间为区间。
轨道交通一号线正线为双线,列车运行采用双线单向右侧行车制式。
木渎站往钟南街站方向为下行,反之为上行。
正线采用整体道床式无缝线路,天平车辆段库内为整体道床,其余为碎石道床。
SCADA教材培训课本(苏州城轨)

《SCADA专业培训教材》编写组成员主编:陆文学副主编:赵正波凌松涛韩建明编委:凌扬王树立董健戴慧吾代宝山高健波赵宏宇编者:顾宁斐教材刊号:TMBGJ20120401前言城市轨道交通,是电力驱动的车辆运输系统,它具有运量大、耗能少、快捷、准时、污染轻、占地少等特点,它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出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共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已迅速步入了网络化发展时代。
苏州,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苏州轨道交通,以“安全、快捷、舒适、环保”的优质服务为苏州提速。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作为重要机电设备系统之一,它担负着为电动列车和各种运营设备提供电能的重要任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电力监控系统已在轨道交通行业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水平,给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为变电所实现无人值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条件。
由于电力监控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新技术,对维护检修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很高,所以,需要培养一批与该技术的应用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故特意编写本套教材。
本套教材内容,主要以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电力监控系统设备为基础,概述了电力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监视内容、系统功能、设备原理、简单故障排除,其中着重论述了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SCADA系统维护检修人员。
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供电一车间董健主任、代宝山主任以及孙德龙同志的大力支持,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作者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上的局限性,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2年3月目录第一篇理论基础 (1)第一章电力监控系统概论 (1)第一节SCADA系统简介 (1)第二节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2)第三节 1号线电力监控系统概述 (3)第四节 1号线电力监控系统构成 (4)第五节电力监控内容 (8)第六节电力监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0)第七节电力监控系统与 (11)第二篇专业理论知识 (13)第一章控制中心电力调度系统概述 (13)第一节系统建设原则 (13)第二节系统构成概述 (14)第三节电调工作站 (19)第四节 ISCS实现的电力监控功能要求 (22)第二章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31)第一节系统概述及结构发展 (31)第二节系统基本构成 (33)第三节主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 (34)第四节牵引、降压及混合变电所 (44)第五节系统功能 (47)附录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名词解释 (72)附录2:设备图元编辑、画面编辑系统简介 (79)附录3: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 (82)附录4: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 (83)附录5: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典型降压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84)第一篇理论基础第一章电力监控系统概论第一节SCADA系统简介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环境物理调查实验报告

环境物理因子污染调查专业:环科学号:0920207117 0920207118 09202071姓名:杜家俊崔健健苏州地铁建造振动污染调查1、绪论苏州地铁,是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该工程庞大,期间不仅影响了交通(最近苏州交通堵塞非常频繁),而且附近施工振动噪声也影响了大部分居民!2、振动的影响2.1长期接触强烈振动一般会引起以肢端血管痉挛,上肢骨及关节骨质改变和周围神经末梢盛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方面的病症。
主要症状有手麻,发僵、疼痛、四肢无力,关节痛,手对寒冷敏感,遇冷手指出现明显的缺血发白,表现为白指白手、手冷水试验阳性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和入睡困难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重症可见手指及关节变性,甚至累及下肢、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引起阵发性眩晕和半晕厥状态,以及引起心机能改变,导致节律与传导系方面的异常,出现心动过缓,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等病变。
2.2振动对听觉构成的损伤以低频125~250赫为主。
长时期的振动耳蜗顶部容易受到损伤,致使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萎缩性病变,导致语言听力下降。
2.3振动能引起人体机能障碍。
一般以性机能下降、气体代谢增加较为多见。
妇女表现为子宫下垂、流产及异常分娩等。
3、苏州地铁工程振动环境3.1现状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沿线敏感点环境振动VLz10值昼间为49.2~65.8dB,夜间为47.0~53.7dB,均能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之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苏州地下交通线路状况简介:苏州市区轨道交通网络由4条线路组成。
先期开工的东西向一号线,属于交通疏导型线路,位于苏州城区的东西向轴线。
一号线的全长25.739公里,共设二十四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
全线平均站间距为1094米,最大站间距从东方之门站至文化博览中心站,要穿越金鸡湖,间距为2498米;最小站间距仅700米,为时代广场站至星湖街站。
其起点位于苏州吴中区木渎站,终点为工业园区钟南街站,横跨苏州六个区。
苏州市轨道交通天平车辆段的线路配置与工艺设计分析与思考

辆段使 用 中的 实际状况 ,分析线路 配置和 工艺设计 ,并进行探 讨。
【 关键词 l 线路配置 ;工艺设计 ;分析
1天平车辆段 与综合基地功 能定位 和任务 苏州 市轨道 交通 一号线 为苏州 市轨 道交通 网中东 西向的主 干 线 ,起 点位 于吴中区木渎站 ,终 点位于 工业园区的钟南街站 ,线路 全长 2 5 . 9 2 7 k m 。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中车辆运用检修设施 的设置原则 , 在一号线线 路起点站建设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架修 、月修 、 日 检 、临修、停车等任务 的全部功 能,并设机 电设备系统综合 维修 基地 。 2天平车辆段 的线路配置
2 . 1线 路 配 置
苏州轨道交通天平车辆段根 据生产需要和所担负 的任务 范围设 置 了以下线路 :( 1 )连接线路 :入 段线 、出段线;( 2 )辅助线路 : 调机停 放线 、牵出线 、材料装卸线 ;( 3 )作业线路:列检作业线 、 月检作 业线 、定修线、临修线 、大 、架 修线;( 4 )辅助作业线路 : 清洗线 、吹扫线、不落轮镟修线 ;( 5 )试验线路:静态调试线 、动 态试车线 。 2 . 2天平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现状及其特 点 2 . 2 . 1布 置 现 状 天平车辆 段与综 合基地 地块 呈狭长方形,东西宽约 3 0 0 m,南北 长约 9 0 0 m 。段 内运用库和联合车库为尽头式 ,运用库与联合车库呈 纵列式布局 。房屋布 置按功能分区 ,运用库布置 在车辆段的北段 , 联合车 库布 设于车辆段的 中部 ,位 于出入 段线及车辆段的咽喉 区西 侧 。办 公生 活房屋集 中布置于车辆段 中部咽喉区东侧 。综合基地及 物资总库布 置于联合车库的南端 ,有单独 的公路出入 口方便进 出车 辆段 。工程 车与调机 库合并设置 ,布置 于联合 车库的南端 ,压缩空 气站、动调 实验 间等辅助 房屋布置于运用库和联 合车 库之间 。洗车 线与镟轮线 设计为 贯通式,靠近车辆段头部 的出入段 线东侧,两端 皆从 出入 段线上' 出 岔 。试车线设于车辆段 最西侧,长约 1 2 3 7 m 。于 运用库和联合 车库 的头部各设牵 出线一条 ,以满 足段 内调车作业 的 需要, 另外 ,还布置 了材料线 以供材料和设备 的装卸和运输 。平板车 停 放 线 布 置 在 运 用 库 西 侧 。见 图 1 。
轨道交通2号线太平车辆段及上盖综合物业开发

轨道交通2号线太平车辆段及上盖综合物业开发
佚名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太平车辆段位于苏州相城区北部,距京沪高铁苏州站约2公里.是城市未来外拓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也是城市未来对外交通的枢纽之一。
该项目正处于该地区的黄金地带.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属于拥有轨道交通资源的上盖物业.应进行车辆段综合开发.这种开发模式一方面可以规避车辆段单体建筑对该地区景观的干扰,
【总页数】1页(PI0029-I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5
【相关文献】
1.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太平车辆段上盖平台±0.00以上土建施工项目Ⅱ-TS-12-B-2标机电安装工程 [J],
2.研究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物业开发的前期问题 [J], 王泳麟
3.地铁车辆段上盖工程主体施工阶段监理控制要点——以青岛地铁2号线辽阳东路车辆段上盖工程为例 [J], 杨显志
4.车辆段上盖综合体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研究——以广州地铁12号线槎头车辆段为例1 [J], 刘尔辉;陈海伟;李远安;贾幼帅
5.车辆段上盖综合体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研究--以广州地铁12号线槎头车辆段为例 [J], 刘尔辉;陈海伟;李远安;贾幼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苏州市政府决定制定一项全新的轨道交通规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这项规划将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根据最新的规划,苏州轨道交通将继续扩张和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设完成苏州市内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
这些线路将覆盖苏州市的主要区域,连接市中心及周边的重要商业和居住区域。
第一条规划的线路是1号线,它将从苏州火车站出发,经过苏州市区南部,最终到达苏州新区。
这条线路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状况,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第二条规划线路是2号线,它将连接苏州火车站和苏州北站,成为连接南北两个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通道。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工业园区,连接许多重要的商业和居住区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第三条规划线路是3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西站,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东西向交通路网。
这条线路将贯穿苏州市的东部和西部,连接许多工业区和新兴商业区,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规划线路是4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南站,形成一个贯穿苏州市的南北向主干线。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重要的商业中心,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最后一条规划线路是5号线,它将连接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
这条线路将为南部地区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推动南部地区的发展。
除了以上5条规划线路,苏州还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的快线和支线。
快线将建设于市中心区域,主要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区域,提供快速的通勤服务。
支线将建设于市区的边缘地带,连接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的实施将对苏州市的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道路交通的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将促进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苏州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天平车辆段设计
摘要: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天平车辆段的设计回顾,总结了轨道交通建筑的设计特点以及如何实现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
轨道交通苏州保护发展和谐
ABSTRACT/Making a review of the design for Suzhou Tianping Rolling Stock Depots,this paper sumps up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ject.The designer tries to harmoniz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uildings and the Tianping scenic spot nearby,further more ,they explore to reflect local culture spirit in the design.
KEY WORDS/Rail transit,Suzhou,protect,develop,harmony
前言
苏州建城已有2600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历代苏州人所崇尚的生活方式,精致、优雅的吴文化精神已深深地渗透于这个城市的每一处。
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压力日益增大,轨道交通的开通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使苏州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都市。
如果把连接新区、古城区和工业园区的轨道交通1号线比作一条横亘苏州东西的潜龙,那么位于苏州城西的天平车辆段便是巨龙的心脏,它是保障1号线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重要基地。
苏州城西临太湖,山水俱佳。
天平山是城西的重要自然风景区,素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均在此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游记和遗迹。
深秋季节去天平山登高、赏枫历来是苏州人的传统休闲节目。
天平车辆段北临天平风景区,如何使车辆段的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满足从天平山俯瞰的景观要求;如何使车辆段的设计体现苏州精致、优雅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1号线天平车辆段的设计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1 天平车辆段选址
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处于苏州城西天平村行政辖区范围内,位于向阳河以东、规划经二路以西、竹园路以北的地块内,段址以北是规划的木渎景区。
该地
块呈狭长方形,南北长约960m,东西最宽为320m,总用地面积约28公顷。
其中北侧近一半的用地位于天平山风景区保护区用地范围内。
因此,如何保护景区风貌,使车辆段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成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特别要考虑的问题。
2 主要功能定位
车辆段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营的重要基地,它担负着对列车和其他相关系统设备进行清洁、保养、维护和修理的重任,同时还具备对列车倾覆、碰撞、脱轨、卡轴、供电故障等紧急事故进行救援的能力,也是对轨道交通系统员工进行培训和再教育的重要基地。
1号线天平车辆段是轨道交通网络中建设的第一个车辆段,同时兼顾2、3、4号线的厂、架修功能,因此,它在网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 设计概况
由于基地北侧约7公顷用地位于景区二级保护区范围,约6.75公顷位于三级保护区范围,其余用地位于外围保护区范围,因此车辆段建成以后对风景区的影响成为各级领导和专家尤为重视的问题。
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的专家评审,最终确定的方案将大部分建筑移出二、三级景区保护区范围,同时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基地最高建筑为四层的办公培训楼。
建筑风貌要求和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充分考虑从天平山俯瞰的景观效果。
4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设计在充分考虑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运营管理和节约用地等因素,将维修区、办公区进行了合理划分。
办公区位于东侧临主要出入口,维修区位于西侧临出入段线,包括维修综合楼、物资总库、联合车库及运用库等,由南至北依次布置。
总体布局充分考虑各系统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力求统筹兼顾、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联系简捷。
结合规划的情况,在基地的东面设置主入口,主入口位于规划经二路的西侧;在基地南端设置次要入口,通过约200m的通段道路与既有竹园路连接。
5 景观设计
天平山古称“白云山”,景观概念以“白云纷飞”作为设计主题。
象征作为天平山景区新成员的天平车辆段为风景区带来的新意,也寓意着在这里的出发或到达的轨道列车所形成的和谐繁忙、有条不紊的工作景观。
景观设计总体布局以流线型形态作为景观布局的骨架,对入口、办公等重点区域的景观进行重点布置,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及明快的办公氛围。
主干道两侧布置小品及行道绿化。
铁道沿线布置低矮灌木、草地以保证车辆运行区域的视线通畅。
其他开放区域采用密林与草地的结合,并因地制宜设置亭台楼阁等传统建筑元素,有聚有散,重点突出。
局部营造微地形,使环境空间有收有放,富于变化要在现代景观中体现苏州传统园林“步移景异”的造景特色。
6 单体功能
车辆段根据工艺要求,共分为联合车库、运用库、运用库综合楼、办公培训楼、综合后勤楼等14栋单体,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米。
其中主要单体的功能为:
1) 联合车库:其中含大架修库、转向架、轮轴间、定临修库、静调库、移车台、空调检修间、油漆库、车体检修等,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建筑层数一层,建筑总面积为18748m2
2) 运用库:包含列检作业棚和周月检库.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建筑层数一层,建筑总面积为16754m2。
3) 办公培训楼:包括通号、培训中心、牵引变电所和给水消防泵房等,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层数4层,建筑面积18694.7m2;
4) 综合后勤楼:其中含食堂、浴室、职工活动中心、司机休息室等后勤服务用房,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层数3层,建筑面积4181 m2。
5) 综合维修楼:内设有跟随所,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层数4层,建筑面积9839 m2。
7 建筑造型
天平车辆段工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应把它作为仅仅满足工艺要求的工业建筑来设计,其建筑风貌应该满足天平山风景区的保护要求,建筑肌理体现江南村落的自然形态。
因此,针对不同单体我们采取了相应的立面处理方式。
对于联合车库和运用库等由于工艺需求无法将大体量化整为零的工业建筑,我们从苏州民居的建筑形态中汲取灵感,将建筑屋面作为第二层平台,以大面积的平屋顶绿化结合局部升起的坡屋顶体块,使建筑造型最大限度地接近原基地自然村落的肌理效果,满足从天平山俯瞰的景观要求。
同时局部升起的屋面也改善了厂房中间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建筑形式和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统一。
办公培训楼和综合后勤楼这两栋楼虽然体量较大,但每个功能房间的面积有限,因此我们在单体设计时引入内庭院,将房间围绕内庭院布置,使主要办公房间呈南北向布置,较好地解决了整个建筑的通风采光问题。
同时,通过庭院的分隔,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建筑屋面更为接近苏式建筑的的尺度。
在建筑色彩上,天平车辆段建筑选取与周边民居粉墙黛瓦相协调的素雅色调,采用灰色铝合金屋面和白墙、木色铝合金百页等现代建筑材料,和基地环境取得视觉效果上的统一,同时也满足了建筑的耐久性要求,体现出苏式建筑清新淡雅的韵味。
结语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控制中心和天平车辆段是我公司首次承接的轨道交通建筑设计任务,期间得到了总体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热情指导,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
轨道交通为苏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延续精致优雅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当地主要的设计企业,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自然是我们的设计宗旨,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使用需求是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筑的发展和变革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进步,简单地照搬传统建筑的形式往往难以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
从传统建筑的形态构成、色彩意向中汲取灵感,让我们的建筑设计体现出苏州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延续精致优雅的吴文化精神,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希望通过天平车辆段的设计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也欢迎建筑界同行的指正。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