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研究
丹参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究概况进 行综述 。
1 种类资源
正 品丹 参来 源 于唇 形 科 植 物 丹 参 S li loria av mi i hz a tr
B ne u g 的干燥根 及根茎 。随着野生 资源的减少 ,0年 代 中期 7 药材丹参 已经供不 应求 , 目前 发现 鼠尾 草 属 S l/ a va共 有 4 0
出水溶性成 分 差 异不 显 著 ,有 药 理研 究 报 道【 , 东烟 台 ]山 产 的栽 培和野 生丹参在改 善家兔 心肌缺血性 心电 图异常 、 缩 小心 肌梗塞范 围 、 低血 压 、 高小 鼠耐 缺氧 能 力等 方 面无 降 提 明显差 异。天津 天士力 集 团在 陕西 商洛地 区建立 了 自己 的
资源 的研究进展 。认为在进行 丹参质 量评价 时 , 水溶性 酚酸类成 分还应 引起更 多的重 视 。在建立 优质 丹参 的规 范 化种植 基地 和新 品种选 育方面 , 仍有大 量基础研究 亟待开展 。
[ 关键 词 ] 丹 参 ; 种质资源 ; 进展
[ 中图分类号 ] 8 [ R22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10—3220 )7 420 0 1 0 (020— 9— 5 0 4
维普资讯
第2 7卷第 7期
20 0 2年 7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n o r a fCh n s a e i e ia i aJ u n l iee M traM d c o
VD 2 NO. J 7. 7
Jl , 0 2 u y 2 0
多地 区开展丹参 的引种 栽 培 , 中四川 中江 、 其 山东 烟 台等 地
方制剂如 复方丹参注 射液 、 复方丹参滴 丸 、 复方丹参胶 囊 、 复 方丹参 片等 , 临床广泛用 于冠心病 、 绞痛 、 被 心 心肌梗塞 和脑 血管疾病 的治疗 。丹参 还具有抗 菌消炎 、 保肝 、 改善 肾功 能 、
丹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丹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温春秀;吴志明;田伟;刘铭;周巧梅;谢晓亮【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07(022)0z2【摘要】对55份不同来源的丹参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丹参种质资源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NTSYSpc 2.1软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筛选得到的6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丹参种质资源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23~0.76,聚类分析将丹参种质资源分为4个主要类群.丹参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AFLP聚类分析结果与表型特征不完全一致,可能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于表型的结果.【总页数】4页(P122-125)【作者】温春秀;吴志明;田伟;刘铭;周巧梅;谢晓亮【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相关文献】1.丹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J], 温春秀;吴志明;田伟;刘铭;周巧梅;谢晓亮2.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技术研究Ⅱ.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J], 程舟;杨晓伶;卢宝荣;鲛岛一彦;陈家宽3.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J], 李永涛;董玉峰;王振猛;张鹏远;王卫东;荀守华;秦光华;姜岳忠4.90份鳄梨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J], 董美超; 岳建强; 杨帆; 李进学; 付小猛; 高俊燕; 周东果; 王绍华; 龙春瑞; 郭莉娜5.41份木槿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J], 窦霄;陈俊强;董章凯;刘红;段正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种质资源研究进展_郭宝林

%
产地
河南1)(野)
河南2)(栽)
山东3)(野)
山东4)(栽)
四川中江(栽) 四川成都(栽) 上海崇明(栽)
陕西西安(栽) 河北 辽宁 江苏(栽) 安徽 湖北 江西 湖南 浙江 山西浦城
第 27 卷第 7 期 2002 年 7 月
中 国
China Journal of
中药杂志
Chinese Materia
Medica
V
ol .27 , N o .7 July ., 2002
·综述·
丹参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郭宝林 , 冯毓秀 , 赵杨景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0094)
总丹参酮
6 .0[ 9]
3 .0 [ 9]
2 .39 ~
7 .0 [ 9 ,11] 0 .92 ~
2 .6[ 9, 11]
1 .4[ 9] 1 .4[ 9]
3 .6[ 9]
0 .16[ 8] 0 .06[ 8]
丹参酮 ⅡА 0 .42 ~
隐丹参酮 0 .135 ~
丹参素
0 .09 ~ 0 .15[ 11] 0 .09 ~ 0 9]
0 .035 ~ 0 .22[ 9, 11] 0 .046 ~ 0 .20[ 9, 11]
0 .015[ 9] 0 .049[ 9]
0 .06 ~ 0 .158 ,10]
0 .06 [ 10]
0 .18[ 8]
0 .07[ 8]
0 .10[ 8]
0 .04[ 8]
0 .8 [ 10]
0 .06 [ 10]
0 .116 [ 10, 13]
0 .05 ~ 0 .12[ 10] 0 .07 ~ 0 .19[8 , 10] 0 .097 ~ 0 .13[ 8, 13] 0 .04 ~ 0 .15[8 , 10]
丹参种质资源与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 生 2 . 17条多态 性条带 ,显示 了较 高 多 态 性 ,聚 类 分 析 将 供 试 材 料 分 为 两 大 类 2 )
[ 金项 目] 山东省科技 发展计 划项 目“ 基 山东道地药 材资源质量控制科技平 台建设 ” 课
1 1种 内变 异 . 迄今 报 道 丹 参 种 内有 2个 变 种 1个 变 型 ,包 括
说 明产 地 、环 境 、年 限对 水溶 蛋 白 的种类 与含 量 均
有 影 响 。郭 宝 林 等 采 用 R P A D技 术 对 4 4个 ( 9个
居 群 )丹 参 样 本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不 同 居 群 内 多态 位 点 比率 为 5 . % ,样 本 可 聚 为 6个 主要 分 50
样 本 进 行分 析 ,结 果 显 示 当相 似 系 数 为 0 4 . 8左 右 时 ,样 本 可 聚为 2大类 ,第 1大类 是 白花 丹参 ,第 2大类 是 栽 培 和野 生 样 本 ,提 示 丹 参 和 白花 丹 参 之
原 变 种 Smiir i a mlori 、单 叶 丹 参 & . lor z vr ii h a t h a , tr z
花冠 白色 或 淡 黄 色 、奇 数 羽 状 复 叶 、叶 色 淡 绿 ,为 山东 特产 。三 者根 部形 态 几无 区别 ,均 作药 用 j 。
间亲缘关系较远 。王 冰等 研究 发现 ,2 7个不 同 地 理 居 群 丹 参 多 态 性 带 比率 为 9 . 5 ,N is多 0 1% e’ 样 性 指 数 为 0 2 12 h n o . 6 ,S a n n多 样 性 指 数 , 为
支组和 3 个组外个体 ,遗传差 异的 8 . 4 0 4 %存在于 居 群 内 ,8 2 % 来 自于 组 内居 群 间 ,1 .7 的 遗 .9 2% 1 传差异来 自于组问 ,说 明丹参居群 内遗传多样性十 分丰 富,地 区 间 居 群 遗 传 分 化 不 均 衡 。郝 岗 平 等 采 用 A L F P技 术 对 山 东 l 5个 不 同 产 地 的丹 参
丹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丹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药材使用量逐年增加。
随着丹参野生资源的数量逐年减少,栽培面积逐年增大,但是栽培丹参存在严重混杂现象。
目前丹参的种植主要集中于四川的中江、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对各产地丹参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明确各产地丹参资源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可为丹参资源的收集保存、分类鉴定、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对解决当前丹参种质资源混杂和指导丹参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来自山东省内外的9个丹参居群为材料,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其形态性状、开花生物学及繁殖特点进行了鉴定和观测,对供试丹参资源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对11个丹参分离类型进行了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评价,从中筛选出适于泰安种植的优良栽培类型。
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9个居群的丹参种质资源地上部性状分析证明,42个性状中叶柄颜色、叶柄长、叶长、叶宽、叶形指数等叶片性状、花色、花萼颜色、株高、冠幅、分枝数等在丹参种质资源中的多样性较大;其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内和居群间且两者变异程度相近。
通过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发现,泰安地区的丹参居群多样性程度最高,菏泽和四川中江的丹参居群较低,其它居群的多样性指数比较接近;省间材料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内乡与河南卢氏丹参居群的亲缘关系最近,山东泰安与其它居群的亲缘关系最远;山东省内潍坊与临沂居群的亲缘关系最近,菏泽与其它居群的距离最远。
42个性状聚类可分成6组,综合为7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0.17%;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出影响力较大的16个性状,包括花部因子、茎部因子、叶部因子等地上部性状,可较好的代替42个性状用于种质聚类分析。
利用欧式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90个材料分为6个类群;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各类群特点,提出了丹参的分类标准,该标准对今后丹参种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同种质丹参的药材有效成分比较

!, % % ! % % % %"
( !: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 )
摘要:采用 /DEF 法,测定了不同地区丹参的丹参酮 ! 3 和丹酚酸 G 含量。结果表明:所检 测的 !? 个丹参品种,仅有 ? 个品种的丹参酮 ! 3 含量达到药典规定标准,而丹酚酸 G 含量 普遍高于药典规定标准;丹参酮 !3 与丹酚酸 G 之间没有正比关系,不能仅以一种含量作为 衡量丹参品质优良指标;河南卢氏皱叶丹参及四川中江丹参的品质较好,性状稳定,可推广 种植。 关键词:丹参;丹酚酸 G ;丹参酮 !3 ; /DEF ;含量 中图分类号: 7?&@: ? H C# # # 文献标识码:3
/:&$*)4$ : O( 0V,-),60 6K0 5(+60+68 (. 6,+8K2+(+0 !3 ,+[ 8,-V2,+(-25 ,52[ G 2+ [2..0*0+6 ,550882(+8 (. 8,-V2, T2-62(**K2Y, ,/DEF T06K([ ],8 )80[: OK0 5(+[262(+8 (. 5K*(T,6(4*,^K :6,+8K2+(+0 !3 : %"ZG3U 7G=F!A ( $: & _ !?" +T ) ]26K , T(12-0 ^K,80 (. F/CI/=/%" ( @? ‘ %? ) : OK0 [060562+4 ],V0-0+46K ],8 %@" +T: 8,-V2,T(-25 ,52[ G:%"ZG3U 7G=F!A ( $: & _ !?" +T )]26K , T(12-0 ^K,80 (. T06K,+(- =,506(+26*2-0=.(*= T25 ,52[=/ % I(C"‘ !"‘ !‘ ?> ) : OK0 [06562+4 ],V0 -0+46K ],8 %A& +T: I+-W ? 5(+60+68 (. 6,+8K2+(+0 ! 3 2+ 6K0 *((68 (. !"#$%" &%#’%())*%+" 5,+ *0,5K 6K0 86,+[,*[ (. 6K0 《 FK2+080 ^K,*T,5(^(02, 》 ( %""? ) : 3-- 6K0 5(+60+68 (. 7,-V2,+(-25 ,52[ G K,V0 *0,5K0[ 6K0 86,+[,*[ (. 6K0 《 FK2+080 ^K,*T,5(^(02, 》 : OK0*0 28 +( -2+0,* *0-,62(+= 8K2^ 106]00+ 6K0 5(+60+6 (. 6,+8K2+(+0! 3 ,+[ 6K0 5(+60+6 (. 7,-V2,+(-25 ,52[ G: OK0 a),-26W (. *((68 (. !"#$%" &%#’%())*%+" 8K()-[ 10 0V,-),60[ 2+ 1(6K (. 6K0 6]( ,8^0568 ;6K0 *((68 (. !"#$%" &%#’%())*%+" .*(T 725K),+ ,+[ /0+,+ K,V0 T(*0 V2*6),- 5(T^(+0+68 6K,+ 6K0 (6K0*8: OK0 6]( .2+0 86*,2+8 5,+ 10 2+6*([)50[: ;%< ="*0&: ,"#$%" &%#’%())*%+" G)+40 ;7,-V2,+(-25 ,52[ G ;O,+8K2+(+0 ! 3 ;/DEF; F(+60+6 丹参( ,"#$%" &%#’%())*%+" G)+40 )为唇形科( #"-%"’".) 鼠尾草属( 7,-V2, )植物,又名紫丹参、赤 参、大红袍,是常用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十分明显,已成为治疗冠 [ !] 心病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丹参还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抗肿瘤等作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质量研究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质量研究摘要】目的:建立丹参药材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来源丹参药材的质量。
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8min、10%~25%A;8~20min、25%A;20~25min、25%~40%A;25~35min、40%~100%A;35~40min、100%~10%A;40~45min、10%A),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
结果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B及丹参酮IIA分别在0.03712~0.5568mg/mL(r=0.9971)、0.02204~1.102mg/mL(r=0.9992)、0.277~8.31mg/mL(r=0.9999)、0.01608~0.804mg/mL(r=0.999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RSD=1.72%)、102.4%(RSD=1.05%)、102.9%(RSD=1.67%)、97.9%(RSD=1.42%)。
结论: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不同产地的丹参其药材的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其本身就具有非常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的对不同产地的丹参材料进行质量评价。
【关键词】丹参;不同产地;质量评价;多指标测定;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 B;丹参酮 IIA丹参主要由根茎和和干燥根组成,其本身是一种唇形科的植物,在《本草纲目》中对丹参产地有相关的记载,丹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大面积的种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丹参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并且野丹参资源现在已经濒临绝迹。
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建立了丹参的栽培基地,在我国丹参的养殖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种产业。
丹参的质量对丹参的药用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丹参种植的时候必须要不断提高丹参种植土壤得质量,只有这样培育出来丹参药材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在进行丹参栽培的时候还必须要不断加强对丹参种植地形的重视度,本文采用HPLC的方法对14批不同产地的丹参进行研究,对这14种不同产地丹参的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相关含量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的结构进行对比讨论,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丹参产业的发展,让丹参药材的本身的药用价值能够得到提升。
丹参综述,

丹参综述摘要:丹参是一种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的常用中药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本文从丹参的品种考证、种类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丹参制剂及其质量控制、展望等方面对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来源资源状况有效成分药效作用中成药制剂丹参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的作用十分显著。
1997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第一个向美国FDA以治疗药身份申报的品种,意味着丹参将成为首例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价的传统中药。
此后丹参的研究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
本文就丹参各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丹参道地性、资源状况、产地迁移丹参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但历代本草对其道地产区叙述多有不同。
按郭宝林考证,《名医别录》述:“生桐柏山谷及太山”(今河南和湖北交界及山东泰山一带);《图经本草》:“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今山西、湖北,河东州郡应归为山西而非陕西);《本草品汇精要》:“道地随州”(今湖北随州);《药物出产辨》:“产四川龙安府为佳”(今四川平武)。
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在我国分布甚广,南起江西、湖南,北达辽宁,西至四川,广布于海拔120-1300m的山地丘陵。
丹参野生、家种兼有,野生品有效成分高于栽培品,但栽培丹参的种植面积和规模较大,生长条件稳定,产量大,已经成为目前丹参商品的主流。
栽培面积较大的有山东、四川、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省。
丹参的化学成分在地理空间上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表明在较大尺度上,气候、大的土壤类型等生态因子对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不明显。
丹参化学成分在同一个省内的变异可能会大于空间距离更远的不同的省之间,提示遗传背景及小尺度上的生态因子,如区域土壤、小气候及人为影响等,对丹参中化学成分的积累有重要影响。
以中江丹参为例:四川中江丹参大面积人工栽种历史约300年,中江丹参作为我国丹参的主源优质道地药材,以其根粗壮、色泽朱红、药味浓郁、药效高而弛名海内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供试材料 选用 33 个丹参品系作为分类运算单位( Op-
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 ,每个品系选取 3 ~ 5 株进行连续两年的形态调查和拍照,试验材料 种植于山东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标本园。 1. 2 分类性状的选取和编码
叶部特征是重要的鉴别性状 ( 图 1A) ,随着 生育期的进展,丹参种质中不同时期萌发的叶片 变化较大,根据调查将丹参叶片分为基生叶和茎 生叶。叶片形态调查时间为 5 月花期,此时叶片 形态基本稳定,选取倒 2 叶完全展开叶,以复叶中 顶生小叶为准,调查性状包括叶片的大小、叶形、 叶缘、叶基、叶色、复叶数等 20 个性状。鉴别丹参 品种的另一个较好特征是花部特征( 图 1B、C) , 根据调查本试验将其划分为 4 种颜色即白色、浅 紫、紫色、蓝 紫。 同 时 调 查 的 花 部 性 状 还 包 括 花 长、花梗长、花药等 11 个性状。此外分枝数、株高 等特征也有显著不同。以丹参叶部和花部等共计 37 个性状作为探讨其分类标准的性状子集,各性 状编号和分类标准见表 1。
表1
丹参形态性状选取及编码
序号
性状
详细编码情况
1
茎色
浅绿,0; 绿,1; 深绿,2
2 茎基部颜色 绿,0; 浅紫,1; 紫,2
3 基生叶柄颜色 浅绿,0; 绿,1; 深绿,2; 紫,3
4 基生叶柄长
5 基生叶复叶数 单叶,0; 三出复叶,1; 五出复叶,2; 七出复叶,3
6 基生叶叶色 浅绿,0; 绿,1; 深绿,2
Guo Linlin1 ,Zong Chengkun1 ,Liu Tian1 ,Liu Zhengbo2 ,Song Zhenqiao1* ,Wang Jianhua1
( 1. College of Agronomy,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2. Ta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an 271000,China)
收稿日期: 2014 -02 -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81001603,81274012)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ZR2011HQ007) 作者简介: 郭林林,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及栽培。E - mail: guolinlin2013@ 163. com * 通讯作者,E - mail: szqsdau@ 163. com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4,46( 5) : 55 ~ 59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丹参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研究
郭林林1 ,宗成堃1 ,刘甜1 ,刘政波2 ,宋振巧1* ,王建华1
(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2.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 选取 37 个形态学性状对 33 个丹参品系进行了数量分类学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性状聚 类分析,可将丹参 37 个性状划分为 8 类,各类内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37 个性状可综合 为 9 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 72. 777% 。根据性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提出丹参的分类体 系以叶片大小为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枝数作为第二级标准,花色和复叶数分别作为第三级、第四级分类标准。 通过 Mantel 相关性检测筛选出 18 个性状可较好代表 37 个性状进行种质聚类。
7 基生叶面特征 平滑,0; 粗糙,1
8
基生叶缘 圆钝锯齿,0; 尖锐锯齿,1
9
基生叶长
10 基生叶宽
11 基生叶形指数
12 茎生叶叶柄颜色 浅绿,0; 绿,1; 深绿,2; 紫,3
13 茎生叶叶柄长 按实测平均值计
14 茎生叶复叶数 单叶,0; 三出复叶,1; 五出复叶,2; 七出复叶,3
15 茎生叶叶色 浅绿,0; 绿,1; 深绿,2
片着生部位的不同,复叶数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 性,调查中发现茎生叶的复叶数往往要少于基生 叶。此外,花序长和花轮数的变化也存在一致性。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丹参性状聚类及分析 本试验选取丹参的 37 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了聚类分析树系图( 图 2) 。树系图清楚地反 映出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知,各性状间 相关 性 不 强,且 分 布 分 散,说 明 多 数 性 状 是 独 立 的。但在图中也可观察到少数性状表现为两两相 互关联,甚至相关关系十分紧密。综合来看,性状 的选择基本正确。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今后进 行丹参性状观测和取舍的一种定量化依据。
16 茎生叶叶面特征 平滑,0; 粗糙,1
17 茎生叶叶缘 圆钝锯齿,0; 尖锐锯齿,1
18 茎生叶叶长
19 茎生叶叶宽
20 茎生叶叶形指数
21
花序长
22 一级分枝数
23 二级分枝数
24
花色
白,0; 浅紫,1; 紫,2; 深紫,3; 蓝紫,4
25
花长
26
花径
27 花型指数
28 花药长度
29 雌蕊长度
关键词: 丹参; 数量分类; 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67. 5 + 30. 2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1 - 4942( 2014) 05 - 0055 - 05
Numerical Taxonomy Study of Salvia miltiorrhiza Germplasm Resources
alba) 外,各产地均分离出不同的栽培类型,如四 川丹 参 中 分 离 出 大 叶 型、小 叶 型 和 野 生 型 品 种[2],田伟等[3]筛选出圆叶、狭叶、矮茎和高茎丹 参 4 个丹参品系,唐晓清等[4]分离出皱叶型、单叶 型和小叶型丹参,裕丹参中有 5 个变异类型[5],本 课题组也分离出 12 种不同类型,这些变异类型不 仅植株形态差异大,而且在根部产量和药效成分 含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由此也反映出目前栽 培丹参种质混杂。由于无统一的性状指标和明确 的 分 类 标 准,各 地 筛 选 品 系 是 否 相 同 难 以 鉴 定。
在欧氏距离 8. 29 处,性状可被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包括叶长、叶柄长、花序长、叶宽以及复叶 数等数量性状,另一大类包括花部特征如花色、花 器官各部分长度和叶面、叶色、叶形指数等特征以 及分枝数。将欧氏距离定位在 7. 6 左右时,可将 性状分成 8 组,第 1 组包括复叶数、茎生叶叶缘、 株高等性状; 第 2 组主要包括反映叶片大小的性 状,如叶柄长、叶长、叶宽以及叶缘,另外还包括花 部特征花序长、花轮数、雄蕊长 3 个性状; 花部性 状主要集中在第 3 组,包括花色、花径、花长、花梗 长、花药长等; 第 4 组反映了叶片特征中的叶形指 数性状; 第 5 组包括花形指数和茎生叶叶色; 第 6 组包括茎基部颜色、耐涝性以及雌蕊长; 第 7 组包 括下唇裂片深浅及其边缘颜色和冠幅; 第 8 组包 括了茎生叶和基生叶的叶面特征和叶柄颜色,还 包括了基生叶叶色、茎色,以及一级分枝数和二级 分枝数。
56
山东农业科学
第 46 卷
为促进丹参产业的深入发展,建立丹参品种分类 系统和分型指标体系十分必要,可为丹参种源规 范、优良品种培育奠定基础。张兴国等[2]根据大 叶型、小叶型和野生型品种提出了丹参品种资源 分型指标体系,但该分型体系使用的材料较少,且 分型性状过于细致不方便在生产中应用,同时没 有提出丹参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因此对其分 类的等级和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简化和明确是有必 要的。
第5 期
郭林林,等: 丹参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研究
57
( UPGMA) 对试验材料进行聚类,该过程用 NTSYS - pc( 2. 1) 软件进行处理。主成分分析是以标准 化矩阵为基础,求取特征性状的相关系数,计算相 关系数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其性状特征向量、 特征根、贡献率以及累积贡献率由 SPSS 15. 0 软 件分析获得。
30
花梗长
31 下唇裂片深浅 浅,0; 深,1
32 下唇裂片边缘颜色 白色,0; 紫色,1ຫໍສະໝຸດ 33株高34
冠幅
35 雄蕊长度
36
花轮数
37
耐涝性
A 叶片,B 花色,C 花的下唇前缘颜色
图 1 形态性状选取示意图
1. 3 数据处理 调查各丹参品系的性状,根据各性状分类标
准给予分型编号建立原始数据矩阵。将原始数据 标准差标准化( STD) 后,再计算各个 OTU 之间的 欧 氏 距 离 ( Euclidean distance ) ,并 用 类 平 均 法
综合各种形态信息借助数量分类学方法可构 建种质间树形图,不仅能较准确研究各种质间的 遗传关系,还能为植物分类和分类标准的建立提 供重要参考[6]。近两年来,数量分类方法已较多 地应用于园艺植物品种分类研究,如木瓜[7]、大丽 花[8]和重楼属植物[9]等。但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 研究还很少,作者尝试采用数量分类学对药用植物 丹参进行性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探讨丹参 资源分类的等级和标准,一方面可为丹参品种分类 系统的建立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丹参的育种、 品种登陆和新品种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Numerical taxonom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 为唇形科鼠尾 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丹参作 为治 疗 心、脑 血 管 病 常 用 的 重 要 原 料,药 用 量 巨 大,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在多年的丹参 栽培和种植过程中发现丹参种质资源丰富,具有 在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根系性状等方面各具特 点的丹参栽培类型,除中国植物志[1]报道的丹参 有两个变种一个变型,即原变种丹参( S. miltiorrhiza var. miltiorrhiza) 、单 叶 丹 参 ( S. miltiorrhiza var. charbommellii) 和白花丹参 ( S. miltiorrhiza f.